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8: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2010-06-29 18:35:5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2)

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xx县是一个产粮大县,也是一个储粮大县,全县仓储保管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他们按照全市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克服储粮多、设施差、人员紧等种种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确保储粮安全为目标,强化领导,精心部署,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仓储工作任务,全县粮食仓储

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实 践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他们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作为全面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鉴于此,他们在系统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粮食仓储工作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工作任务不能减少;搞好粮食仓储,减少损失损耗,确保储粮安全,功在国家、利在企业。从而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了确保储粮安全、提高企业效益上,统一到了推动粮食仓储工作创新发展上。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他们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仓储管理领导组;各粮管所和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都明确有关业务科室负责粮食仓储工作,相应成立了仓储管理领导小组。全系统上下营造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科室扎实抓,各个环节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仓储工作氛围。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为切实把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每年都制定并印发《关于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县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根据季节和粮情变化情况,认真组织好粮食安全检查,准确掌握仓情粮情,及时消除储粮隐患,确保储粮安全。县局与基层层层签定责任书,做到明确责任,奖惩严格,充分调动了防保人员做好仓储工作的积极性。

2、夯实基础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为确保全县储粮安全,他们重点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根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他们结合该县粮食仓储工作和实际,先后制定了《xx县粮食仓储管理百分考核制度》、《储备粮管理制度》、《熏蒸药剂管理制度》、《熏蒸安全操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全县广大仓储人员学有方向、干有标准、行有规范。在抓好各项仓储制度建设的同时,狠抓落实,为确保储粮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专门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还制定了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和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细则,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在科学保粮上狠下功夫。他们大力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积极探索储粮保质保鲜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科学储粮技术水平。全县各储粮单位在大力普及“双低”储粮、“三低”储粮、“电子测温”储粮和“管槽密闭”

储粮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新技术,收到了显著成果。目前,全系统“一符三专四落实”合格率和综合科学保粮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

三是在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我们把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作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储粮条件。今年初,他们在对全县仓储设施进行“拉网式”盘点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报送的43个总修缮资金达170万元的急需修理项目,与财政等部门及中介机构一道,联合对维修计划进行逐库逐项目的现场勘查,最后确定20个维修项目,经过精心组织,全部按期竣工,总投入万元。近年来,全系统仓库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四是在仓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仓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切实抓好。通过采取

举办仓储培训班,进行仓储知识讲座,开展岗前培训,搞好业务技术考试,组织参观学习,鼓励自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教互学等形式,认真搞好仓储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粮食仓储队伍。

3、搞好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的要求,他们在按时完成各级储备粮充实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他们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协调落实了费用补贴,先后两次对县储粮库存进行逐站逐仓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储备粮规模和承储库点,由县粮食购销公司根据县级储备粮计划,与各代储单位签订了县级储备粮代储合同,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各代储企业向县粮食购销公司一次性缴纳了代储粮保证金。对托市收

第二篇: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xx县是一个产粮大县,也是一个储粮大县,全县仓储保管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他们按照全市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克服储粮多、设施差、人员紧等种种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确保储粮安全为目标,强化领导,精心部署,加大力度,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仓

储工作任务,全县粮食仓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实 践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他们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作为全面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尤为突出,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鉴于此,他们在系统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粮食仓储工作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工作任务不能减少;搞好粮食仓储,减少损失损耗,确保储粮安全,功在国家、利在企业。从而把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了确保储粮安全、提高企业效益上,统一到了推动粮食仓储工作创新发展上。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他们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仓储管理领导组;各粮管所和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都明确有关业务科室负责粮食仓储工作,相应成立了仓储管理领导小组。全系统上下营造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职能科室扎实抓,各个环节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仓储工作氛围。

三是责任落实到位。为切实把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每年都制定并印发《关于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全县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根据季节和粮情变化情况,认真组织好粮食安全检查,准确掌握仓情粮情,及时消除储粮隐患,确保储粮安全。县局与基层层层签定责任书,做到明确责任,奖惩严格,充分调动了防保人员做好仓储工作的积极性。

2、夯实基础工作,确保储粮安全

为确保全县储粮安全,他们重点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根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他们结合该县粮食仓储工作和实际,先后制定了《xx县粮食仓储管理百分考核制度》、《储备粮管理制度》、《熏蒸药剂管理制度》、《熏蒸安全操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全县广大仓储人员学有方向、干有标准、行有规范。在抓好各项仓储制度建设的同时,狠抓落实,为确保储粮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专门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还制定了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和推行仓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细则,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在科学保粮上狠下功夫。他们大力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积极探索储粮保质保鲜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科学储粮技术水平。全县各储粮单位在大力普及“双低”储粮、“三低”储粮、“电子测温”储粮和“管槽密闭”储粮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新技术,收到了显著成果。目前,全系统“一符三专四落实”合格率和综合科学保粮率分别达100%和80%以上。

三是在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我们把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作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储粮条件。今年初,他们在对全县仓储设施进行“拉网式”盘点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报送的43个总修缮资金达170万元的急需修理项目,与财政等部门及中介机构一道,联合对维修计划进行逐库逐项目的现场勘查,最后确定20个维修项目,经过精心组织,全部按期竣工,总投入109.9万元。近年来,全系统仓库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四是在仓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仓储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切实抓好。通过采取举办仓储培训班,进行仓储知识讲座,开展岗前培训,搞好业务技术考试,组织参观学习,鼓励自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教互学等形式,认真搞好仓储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粮食仓储队伍。

3、搞好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的要求,他们在按时完成各级储备粮充实任务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他们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协调落实了费用补贴,先后两次对县储粮库存进行逐站逐仓检查,进一步落实了储备粮规模和承储库点,由县粮食购销公司根据县级储备粮计划,与各代储单位签订了县级储备粮代储合同,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责、权、利,各代储企业向县粮食购销公司一次性缴纳了代储粮保证金。对托市收

购小麦,我们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办法,同样与各代储单位签订了代储合同。

二是抓好管理典型。为扎实有效地开展仓储管理活动,在业务指导上,他们采取典型引路的做法,着力抓好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典型,以典型带全县、提水平、促发展。近年来,该库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快速、超越、科学、和谐发展,基本实现了“管

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的要求,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为在全县推广潮桥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管理经验,xx县粮食局于2006年10月组织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管仓储的负责同志和各库点保管人员,举办了一期仓储管理培训班。潮桥国家粮食储备依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结合他们在仓储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就如何加强目前的储粮管理,尤其是托市收购小麦的管理工作现身说法,为全系统仓储管理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业务技能课。

三是严格督导考核。他们以“仓储管理百分考核”为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储粮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今年,先后开展8次以储粮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检查活动,帮助企业整改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8件(次),并组织了为期一周的仓储管理百分考核专题活动。切实推动了全县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思 考

1、强化领导,进一步落实仓储工作责任制。

仓储工作是粮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粮食仓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牢树立“保粮就是保稳定、保安全”、“保粮出效益”的观点,不断强化仓储工作的领导,把仓储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议程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落实仓储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从所到站,都要细化和完善仓储工作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粮管所长要亲自抓,分管所长专职抓,粮站站长(保管员)具体抓,保管任务到仓,保粮责任到人。

2、一如既往,坚持开展“四无粮仓”活动。

“四无粮仓”自1955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四无粮仓”活动是搞好保粮的有力手段,对于提高保粮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储粮安全,降低粮食损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粮食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四无粮仓”没有过时,仍然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工作的基本标准,也是粮食职工的基本职能,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只要有粮食保管,就要开展“四无”活动,实现“四无粮仓”。一是各基层库站的所有储粮都要按照“四无粮仓”内容要求,达到“四一符四无”标准;二是各所每月对下属库站开展一次“一符四专”检查评定活动,并认真记录在档备查;三是县局采取抽查和年终检查的方法,对各所开展“四无粮仓”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并列入对各单位的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3、严格制度,实行仓储管理规范化。

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做好仓储工作的基本保证,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张贴上墙和建立档案,有了制度,就要严格认真地执行,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原始台帐,如查粮记录、粮熏蒸报告单、站岗值班记录、粮食进出仓码等。实行仓储管理规范化是粮食购销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着重抓好仓内储粮管理和库区环境管理,在确保储粮安全前提下,仓内所有储粮做到摆布合理、堆装整齐、粮面平整、三防设施齐全,各级储备粮(含托市收购)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管理要求。库区环境整洁美观,无垃圾、杂草、杂物,各种大型工装机械器材妥善存放,建立三室(消防室、化验室、工具室),长年保持库区安全整洁的环境面貌。

4、因地制宜,继续推进科学保粮。

多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科学保粮对于提高粮仓品质,降低保管费用,减轻劳动强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是粮食保管工作发展的方向。一是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实效,大力开展“三低”密闭,机械通风储粮新技术,力求“三低”储粮率达到80%以上,稻谷保管(具备通风条件的)冬季全部实施机械通风。二是已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监测三大系统储粮新技术的,今后要努力向更高层次绿色储粮新技术开拓发展。

5、警钟长鸣,全方位地抓好库区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责任重于泰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切切实实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克服各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他人事故教训为警戒,真正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思想,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抓到实处。

第三篇: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克服储粮多、任务重,费用不足等诸多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库存粮食的安全,为搞好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供应、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粮食库存多年连续居高不下,企业改革后人员变化较大,以及部分地区疏于管理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企业新陈粮食混存,虫、鼠害严重,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等。为进一步强化粮食仓储管理工作,降低粮食储存损失,积极推进科学保粮技术,确保粮食品质符合有关要求。现就加强粮食仓储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粮食仓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基础。当前仓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管理为重点,确保库存粮食安全,降低粮食损耗,严格控制粮食的储存品质,减少粮食储存费用,提高企业效益。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加强对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要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粮食仓储管理制度;要继续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等优良传统,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储粮安全检查,切实做好虫、鼠害的防治工作当前已进入储粮安全事故多发季节,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当前的储粮状况,制定具体的保粮措施,指导企业做好粮食仓储工作。应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粮食混存现象,不同品种、不同水分、不同年份、不同性质、有虫无虫粮食必须做到分开存放;要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虫、防鼠工作。已经发生虫、鼠害的仓房,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加强对库存粮食粮情的分析,准确掌握粮情变化动态 做好粮食仓储工作的关键是要掌握粮情的变化。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对库存粮食的品种、品质、状态以及气候等情况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安全储粮的隐患,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指导企业做好粮食仓储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粮情分析会议制度”,由主管粮食仓储工作的领导同志牵头,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定期对本地区的粮情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分析预测结果和解决方案应及时公布,以指导企业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四、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粮食仓储业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人员分流安置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粮食行业外的企业将进入粮食行业参与粮食经营,这就为粮食仓储业务社会化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粮食仓储业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途径,通过统一规划、政策支持,指导企业和职工组建粮食熏蒸、粮食运输、机械维修、物资采购、仓储设备租赁等区域性、专业化服务公司,逐步建立粮食仓储业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粮食仓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五、切实加强粮食仓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科学保粮进程。首先,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将粮食仓储骨干人员留下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其次是要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是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竞赛等方式,在企业形成比学、比才、比干的新风尚。第四是要鼓励和支持仓储管理人员从事科学保粮技术的研究,加快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把粮食仓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要指导各类粮食仓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作业。当前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是药剂管理和防洪防汛。各地要按照危险化学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药剂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销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化学药剂的使用安全。要抓紧对企业库存化学药剂进行全面清理,理清库存药剂的品种、数量、包装质量和产品有效期等。对于处于危险状态的库存药品,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限期处理。对于拟撤消或合并的企业,主管单位要同时对该企业库存药剂的处理做出安排,防止药剂流向社会。要根据本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制定防洪防汛预案,防止出现重大粮食和仓储设施损失。各级粮食行政部门及粮食仓储企业在汛期要坚持领导值班制度,及时组织处理紧急情况。储粮企业要备足防汛器材和防汛物资,成立防汛抢险队伍。要对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加强防汛措施,或者提前将危险品存放到安全的地方。汛期要加强对粮情的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要对防汛器材和设施的性能进行检查,确保需要时用得上。要加强设备使用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浅圆仓、立筒仓要做好粉尘防爆工作。要加强电源管理,防止电击伤人。要加强库区管理,杜绝火源。要加强消防设备的检查、检修,保证消防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状态。

第四篇: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二十多年来,我国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已走过了临危受命、艰苦创业、完善提高和不断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监管制度从无到有,监管队伍从小到大,监管能力从弱到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完善,在加快发展中不断强化,逐步走上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工程质量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不断提高监管效能的必然要求。如何围绕新形势,适应新任务,寻求新突破,是新时期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必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加强和改进质量监管工作的背景

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与方法必须适应发展形势、管理对象和工作任务的变化,任何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要素,体现新的特征。只有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监督效能,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1 监督收费的取消,为机构重新定位带来了新契机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监督机构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并以收取监督费维持正常运转。2008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其中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监督收费的取消,使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突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监督机构必须树立新理念,创建新机制,采取新举措,不断加快制度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尽管文件明确指出,收费项目从2009年1月1日正式取消和停止征收后,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基层监督机构存在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正常展开、监管职责难以履行到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客观评估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要从发展的视角来认识改革的积极意义。从而以监督收费的取消为契机,顺应形势的发展,重新对监督机构的性质进行定位。

1.2 第5号部长令的出台,为监督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

目前,工程质量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沿袭了十几年前的做法,实行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定人、定点、定式监督为主的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施行的5号部长令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更进一步地明确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并统称为主管部门,体现了对监督机构行政执法地位的认可。5号部长令既充分考虑了政策的连续性,也广泛吸收各地有效做法,对监督工作内容、程序及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规定,对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是今后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根本大纲。加快建立健全以抽查为主要方式、以行政执法为基本特征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是贯彻执行5号部长令的迫切要求。

1.3 市场形势的发展,为改进监管方法积极创造条件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程建设呈现出量大、面广、点多、线长、周期短的特征,整体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中超高层、大跨度、结构复杂的建筑日益增多。从项目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建设规模与管理资源配置失调,制约质量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工程技术储备不足,市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种因素,导致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与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新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监督管理方法要着力在推动“四化”上下功夫,即监管内容专业化、监管程序标准化、监管过程精细化和监管手段信息化。“四化”既是工作要求,也是一个工作体系;既是推行现代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1.4 监管任务的变化,为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注入活力

近年来,随着工程的监管难度、风险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逐利趋向,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质量意识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

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等现象仍然存在,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制约机制难以有效运转;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和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质量的现象突出。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一些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工程游离于监管之外或者监管不到位,“三区”工程成为工程质量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盲区,也是事故频发的重灾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队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撑;工程项目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而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另外,随着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许多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当前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监督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影响了监督工作质量。为此,政府实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又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督人员承受很大压力。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尽快建立完善“履职不失职、尽责不追责”的监管工作新机制。新形势下监督管理转变的模式及方向

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中要抬头看准路,低头拉好车,努力做好“三个结合”,即转变理念与改进方法相结合,夯实基础与抓住重点相结合,强化监督与做好服务相结合。根据监督机构改革和建设发展需要,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探索新思路。监管工作不仅要全力拼搏,还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要调整监督模式,建立起一种“执法严格、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保障机制。

2.1 执法型监督。这表明了监督工作的属性。取消工程质量监督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制国家的重要举措。法制国家的基础是社会有自律自控能力、企业能生产出合格质量的产品。

从法制意义看,政府对企业的约束是以执法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监督机构应转向执法,改“检查监督”为“执法监督”,从源头开始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性质。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职能,履行的职责是行政执法的性质,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机构。只有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逐步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关系,充分体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有效保证政府执法的威慑力。

2.2 抽查型监督。这指明了监督工作的方式。“定部位、预约式”的传统质量监督模式,不仅与监督检查随机性、动态性的根本要求相矛盾,而且容易造成因停工待检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客观上也给极个别监督人员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这种监督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建立规范高效的工程质量巡查、抽查制度,把工程质量检查与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结合起来,把施工前预控、施工中检查与竣工验收有机结合起来,取消施工过程中“停工待检”的质量控制点检查,加大不定时、不定点、不定人、不定内容、不提前告知的日常质量监督巡回抽查力度,充分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全面实行工程实体监督抽测,真正对责任主体起到震慑作用。监督抽查要做到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告知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综合执法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巡查与层级督查相结合、行为监督与实体监督相结合。通过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控制,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2.3科技型监督。这说明了监督工作的手段。一是针对人手少、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让工程质量监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断创新思路,寻求突破,研发和启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同服务平台。监督人员上班打开电脑,就可以通过视频、网络传送等技术,清楚了解各项目现场的施工进度、材料验收以及各方责任主体人员的履责情况。二是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反馈的信息,能较好地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把有限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利用相关应用软件,定期对监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监管。三是通过网上监督平台,进一步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加快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由传统型向信息化迈进,被动服务向主动报务转变。四是进一步强化服务平台与政务网站的互联互通,通过网上投诉信箱、曝光台等载体,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让广大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来,工程质量监管更加及时有效。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监督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保证。新形势下要紧紧围绕质量监管模式及方向的转变,本着有利于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的原则,着重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构建与5号部长令相适应、相衔接、相配套的一系列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力

有序开展。

3.1 监督执法检查制度

监督执法检查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因监管力量不足以及经费缺乏有效保障,一些地区质量监管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使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缺乏搞好工程质量的外部压力。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想执法、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等现象迅速建立监督执法检查制度,提高监管影响力。一是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要采取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及随机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定期开展(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专项检查有针对地进行、随机检查应时启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执法检查要多采用暗查暗访的方式,既可以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又可以了解真实情况。二是监督执法检查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过程扎实,防止出现死角盲区,杜绝走过场。要着重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执业人员质量行为、影响工程结构安全的实体质量等。三是监督执法检查的结果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发现的各类隐患,要及时排除,不能放任发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限时整改,严格处罚,真正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使责任主体不能、不敢、不想触犯质量“红线”,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自控意识。

3.2 实体质量检测制度

针对当前检测市场的形势和社会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有必要在相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材料、设备检测和实体检验等基础上建立实体质量检测制度。传统的检测主要由施工单位取样、留样、送样,监理单位见证,主观上存在外部人为干预因素,客观上存在实体质量与检测报告“两张皮”,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保证作用有限。实施实体质量检测,旨在工程基础、主体、重要分部及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公正、独立的检测机构对混凝土强度、楼板板厚等质量指标和建筑节能、电气、空调等使用功能质量进行现场原位检测,既验证实体质量,又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承担实体质量检测的机构由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按照“技术力量强、社会信誉好、市场服务优”的要求,在现有检测机构中进行考评认定,宁缺毋滥,并进行严格地动态管理,使之切实能担负起质量“保险丝”的作用。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报告由建设单位及时报送监督机构,作为验收监督、竣工备案的依据和内容。

3.3 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制度

监理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凡从事施工阶段监理活动的单位,必须及时将受监项目的质量状况向监督机构提交书面报告。监理报告有三种方式:一是监理月报。由监理单位在每月底定期向监督机构提交监理项目的质量现状报告;二是监理快报。当施工现场发生质量事故或突发问题以及存在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又制止无效时,监理单位应立即采用监理快报的方式向监督机构报告;三是重要部位监理报告。基础、主体结构等重要分部的质量状况,由监理单位在组织验收前及时向监督机构提交监理质量评估报告。监理报告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监理单位公章。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大管家”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高水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推动现代工程监理,让政府主管部门放心、项目法人安心、设计施工单位用心、投机取巧者担心。

3.4 重大分项、分部质量危险源识别和报告制度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开展工程质量危险源辨识与防治工作。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由施工单位建立现场质量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报告制度,从源头上防控质量事故。如深基坑工程、高边坡工程、地基加固工程、高大模板工程、大型装配工程、爆破工程、钢结构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要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评价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和危险程度。施工单位应制定质量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登记和检查制度,建立台账,编制专项方案,并在现场显著位置设置重大分项、分部危险源公示牌进行跟踪管理。建设、监理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确认和专项方案的论证、审核。通过对这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实行动态报告,防控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应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方案及时报监督机构备案。

3.5 差别化管理制度

面对新形势,要大力实行差别化管理。一是监管对象差别化,根据不同企业业绩、信誉、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与一般监管对象,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要结合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动态的重点监控企业和从业人员名单,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将列入重点监控名单企业施工的项目作为检查执法和日常监督的重点,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对信誉差、能力弱的企业,要加大抽查频次,加大抽查力度。二是工程类型差别化,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中

小学校舍、保障性住房和住宅工程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工程的监管,同时突出技术性风险较大的高切坡、深基础、抗震结构、异型结构、大跨度结构、大型幕墙等工程的监督。三是投资主体差别化,对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与一般住宅,应实施不同监督控制模式。四是监督过程差别化,突出对工程质量重要因素、关键环节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运用较多部位的监管。同时,把监控的重点放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市场管理不够规范、质量问题较为严重的市(县、区),着重解决这些地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违反强制性标准条文和质量通病等问题,从而提高地区整体质量水平。

3.6 质量形势分析制度

质量统计分析是质量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要建立完善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优化质量状况统计指标,通过对日常监管信息、质量投诉信息、执法检查信息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工程质量发展态势,指导质量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为决策提供依据。每季度或半年统计、分析有关质量信息,研究和编制当地的工程质量形势分析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质量基本情况、质量水平评价、质量监督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质量事故和处理情况、质量管理措施和建议等方面。通过建立工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分析本地质量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及时形成阶段性的质量情况分析报告,加强对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并通过会议或网站予以发布,真正起到对质量事故的超前防范和对质量状况的全面掌控作用。

3.7 信息化管理制度

加快质量监督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项目报监登记、日常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和监督情况统计报表网上传输,及时掌握质量管理动态、质量事故信息。建立省、市、县(区)质量监督机构计算机管理网络,打造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采取定期发布质量指数,量化质量水平等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在可控状态。同时,通过网络化手段将质量监督机构的局域网与检测机构的材料自动检测系统联网,实行对检测机构的远程监管,使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始终处于质量监督机构的监控之下。

3.8 质量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是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效举措。除了常规的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评定外,要建立对深基坑、异形构件、高支模等重要部位施工完成后的专项质量评价制度,总结经验教训,确定质量水平。验收评价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或相关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共同参加,并形成各方签署意见的评价报告。监督评价时,要重点抽查参评人员的资格,监督评价程序、内容、执行的标准及各方责任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是否有违反法规的行为。对工程参建各方自评为优良的工程才有资格参加地区优质工程评选。同时,在政府工程中率先实行优质优价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企业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过程精品,以点带面,推动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

3.9 不良行为记录制度

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通过公告、公示进行信用惩戒和社会监督,促进各方主体自觉规范质量行为、落实质量责任。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为掌握、判断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信誉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公示,能够充分体现督查的权威性。有些企业不怕罚款,就怕公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手段,加大公示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作用。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纳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将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等工作与质量优良记录和不良记录信息挂钩。利用各种渠道,为社会提供各方责任主体质量信誉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市场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和信用水平,激励守信行为,惩处失信行为。

3.10 工程质量预警制度

建立质量预警体系,提高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项目、不同季节、不同问题,及时向有关责任主体预以警示预报,并提出指导意见。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项目,及时约谈企业负责人,落实整改措施。对管理薄弱,事故隐患较多,整改措施不力的项目及时开展专项治理。工程质量预警是通过对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实体质量做出评价,按照质量问题或隐患的轻重程度,可由轻到重依次划分为:Ⅲ级预警(黄色预警)、Ⅱ级预警(橙色预警)、Ⅰ级预警(红色预警)三个等级,由监督机构根据工程质量预警等级,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防控机制,真正把质量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11 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目前,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全面推广。从发展形势看,推行质量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手段。质量保险主要是为工程竣工后一定期限内出现的质量问题提供风险保障。首先要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中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投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上述工程的勘察、设计、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等应积极投保相应的责任保险。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和项目管理水平等确定每个项目的保险费率。保单合同可由国家最高建设主管部门联合有关单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研究制定。工程交付使用时由保险公司向购房者开具“质量责任保险”保单,对出现保单规定范围内的质量缺陷,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或修复。

3.12 质量监管与市场监管联动制度

要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建立“两场”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建筑管理“三多三少”问题,即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审批多,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少;市场准入管理多,市场清出管理少;监督检查多,检查结果利用少。从招投标、资质资格管理等环节着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将工程质量监管与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企业质量诚信与市场准入相关联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四大数据库,即企业资质数据库、个人资格数据库、项目管理数据库、信用记录数据库,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和利用各数据库信息,实现各地“现场”与“市场”的联动动态监管,形成一种守信激励,失信惩诫的社会机制,促进全行业提高质量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结语

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的环节多、范围广、时间久。要顺应时代发展,整合各种资源,建立相应制度,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在工作理念、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上实现提升和转变,切实保证质监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尽快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努力实现“保障结构安全、保证使用功能、防范重大技术风险、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维护公众切身利益”的质量监督工作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保驾护航。

(文/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董文斌)

第五篇: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处于反台独、反分裂的前哨,地理位置特殊,社会环境复杂。新形势下**区保密工作如何在“保安全、保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值得实践和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区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

绕实施“以港立区、石化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和各项保密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我区各项保密工作的落实。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先后多次对全区保密工作提要求、作批示。区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保密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区委保密委,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保密委成员。区委保密委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了具体领导保密工作的作用。把一些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到保密队伍。现全区各单位和各镇(街道)均已建立保密组织,配备专兼职保密干部50人。

2、加强宣教,增强意识

围绕中心,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不断提高保密宣传教育水平。一是扩大保密宣传覆盖面。通过观看保密电教片、开辟电视专栏、学刊用刊等形式,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保密知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几年来,《保密工作》征订数量连年增多,2005年征订106份,2006年达191份。二是突出抓好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区保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涉密人员上岗、在岗、离岗的保密教育,促进涉密人员认真履行保密职责,并经常检查涉密人员接受保密教育情况,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三是重视开展保密业务培训。采取讲座、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对要害部门涉密人员、保密专(兼)职干部及全区科级干部保密教育培训,仅2005年全区就已举行3场较大规模的保密培训,其中有党校科级干部保密培训、全区党政办主任、保密专兼职干部和区直机关单位秘书股负责人的保密知识培训、全区610系统干部保密知识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了受训人员的保密知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保密业务水平。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区重点在秘密载体管理、防范检查、加大投入上做好三篇文章,把保密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一是抓秘密载体保密管理。遵循“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从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与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环节逐一规范,加大检查力度,定期到涉密部门检查秘密载体管理情况,帮助找出不符合规定的环节,及时整改,确保秘密载体万无一失。二是抓保密检查。保密检查是保密部门了解掌握各单位保密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和督促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区保密委、保密局每年底都联合区委办、政府办、公安分局、安全站、电信局等部门对各镇、区直有关单位进行保密工作检查。在检查中把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情况等作为重点,做到严查真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抓住不放,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在一定时间内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区保密检查情况通报,印发给各单位和区五套班子领导。这些措施对及时发现问题和消除泄密隐患,推动各单位保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抓要害部门部位防范。首先开展保密要害部门确定工作,在全区确定一批重点保密要害部门。其次,加强保密要害部门管理,督促其健全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管理。如区公安分局,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保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第三,认真配置保密技术防范设备。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根据《福建省保密技术防范、检查设备必有必备规定》要求,一一对照,补缺补漏,从硬件方面为保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近两年,仅区委保密委办公室就已投入二十多万元,配备计算机网络安全隔离卡、移动通信干扰机、微机视频信号保护机等保密设备,有效地提高了保密工作的防范能力。

二、从全区保密工作现状透视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区保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服务。但随着**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及高科技迅猛发展,以及基础较差、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保密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

1、保密干部素质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新形势下保密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手段新、技术含量高,对保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区目前的队伍状况看,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员大多较为年轻,思想活跃,知识面较宽,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缺乏好的传统素质,不易耐得住保密工作岗位孤灯清影的寂寞;而年纪大一点的同志虽然政治思想素质比较过硬,传统保密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解比较少,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2、保密意识淡薄。一

下载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粮食仓储管理办法

    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第5号令发布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现予以转发,请各省(......

    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卢文君摘要:新课改对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学校后勤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课改形势下,创新后勤工作,需要以科......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福建医科大学从1981年开时招收研究生,至今经历了31年的发展历程,研究生数从开始招生时硕士研究生4名(1981年)、博士研究生2名(1991年......

    干部管理工作创新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新任务给干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必须在干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干部管理体系。一、必须创新干部管理理......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村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 村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庙镇党委委员 吴建峰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村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村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庙镇党委委员吴建峰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直接实施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乡镇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直接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担负着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任,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

    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侧记 今年以来,山东港湾建设集团以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和突破口,探索新方法,培育新风尚,积极创新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