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石桥中心校
“送教下乡”受援学校
先进事迹材料
石
桥
乡
中
心
校
2014.6
石桥乡中心校2013—2014学年度受援先进事迹材料
2013年9月,临颍县教科体局组织县直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送教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经临颍县教科体局牵线搭桥,石桥乡中心校有幸成为临颍县实验小学“送教下乡,对口支援”受援学校。一年来,县实验小学与我中心校肝胆相照,通力合作,送教受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就2013—2014学年度送教受援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划有序。
为了尽快缩小农村基层学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黄宾礼局长专门召开多次会议,对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送教下乡活动做出了重要指示,贾利平书记做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确保此次活动扎实稳步推进。根据工作部署,县实验小学与石桥中心校结成帮扶对子,石桥乡中心校郭春波校长高度重视,积极与县实验小学杨金柱校长进行多次磋商,同时召开了送教受援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落实“送教受援”工作的相关措施。
2、负责督促 “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本次“送教受援”工作,中心校郭春波校长始终强调,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日程安排,有活动材料。活动初始,就进行整体规划,坚持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均提前一天具体化,对做课、观课、议课时间、地点、科目、内容等进行规划,努力做到使整个活动有序、有效、有条不紊。同时,中心校加强与实验小学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三、扎实开展,取得实质性成果。
一年来,中心校积极与实验小学沟通,先后组织三次公开课活动,邀请实验小学最优秀的一线教师,到我乡三角学校,马庙学校和王庄学校讲公开课,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中,手把手地向我乡一线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使得我乡一线教师受益颇深。在全县举行的送课下乡活动中,我中心校成绩显著,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乡王庄小学教学桌凳老化问题比较突出,对日常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心校同县实验小学进行沟通,县实验小学非常重视,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向王庄小学捐赠实验课桌二百套,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验小学支教教师张书琴、霍金娜、刘书云等在我乡支教期间,在工作上服从安排,乐于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团结同事,彰显了实验小学作为县直学校的气度与水平,同时与受援学校广大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得支教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支教活动活动结束后,中心校要求受援学校相关教师写受援心得,使经验理论化,理论实践化,课堂高效化。我乡受援学校在语、数、英、音乐学科较为薄弱,实验小学专门选派这些学科的优秀教师支教,有效地指导了学科教学,受援学校教师及时总结、实践,必会受益匪浅。
五、受援工作的启发与反思:
这次“送教下乡,对口支援”活动,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石桥乡中心校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石桥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石桥乡中心校
2014年6月
第二篇:“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工作总结_[推荐]
“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楼 子 营 小 学
2014.7
2014年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经河曲县教育局安排和组织,南园明德小学成为我校的友好结对学校。现就2014年的结对受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与南园明德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3、负责督促 “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本次“送教下乡”工作,坚持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日程安排,有活动材料。活动初始,就进行整体规划,往后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均提前一天具体化,对做课、观课、议课时间、地点、科目、内容等进行规划,努力做到使整个活动有序、有效、有条不紊。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活动结束,要求相关教师写受援心得,使经验理论化,理论实践化,课堂高效化。我校教师大多为新毕业生,虽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量丰富,有工作激情,但经验不足。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我校新任教师必有很大的触动与收获,及时总结、实践,必会受益匪浅。
五、感受与启发: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城乡支教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他所带给农村教育应当是立足长远的发展,这一活动正在逐渐显露出它的价值。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个别学校对这一活动的长远目标没有做到整体、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落实、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产生,从而在执行的各种环节上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强化学校领导对支教工作的认识。引导教育各校领导树立教育整体发展、均衡发展的观念。二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校中高级职称以及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支教工作;三是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学科配套建设步伐,调查、掌握各校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情况平均资源,合理调配、利用资源,为支教工作提供具体的规划目标。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第三篇:“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写写帮整理)
“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胜 溪 新 村 学 校
2012.3
2012年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经孝义市局牵线搭桥,孝义九中成为我校的友好结对学校。现就2012年的结对受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与孝义九中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3、负责督促 “结对帮扶”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二、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本次“送教下乡”工作,坚持做到“三有”,即有组织领导,有日程安排,有活动材料。活动初始,就进行整体规划,往后每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均提前一天具体化,对做课、观课、议课时间、地点、科目、内容等进行规划,努力做到使整个活动有序、有效、有条不紊。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活动结束,要求相关教师写受援心得,使经验理论化,理论实践化,课堂高效化。我校教师大多为新毕业生,虽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量丰富,有工作激情,但经验不足。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对我校新任教师必有很大的触动与收获,及时总结、实践,必会受益匪浅。
五、感受与启发: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第四篇:送教下乡学校层面总结
送教下乡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柳
湾
矿
中
学
校
2012.1
12012年受援学校工作总结
经孝义市教育局牵线搭桥,我校有幸与孝义市第六中学形成有好结对学校,现将2012年11月的受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划有序、认真组织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执教能力,进而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召开“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计划,进一步明确各部的职责:
教导处、教研室负责安排课时、听课及交流
总务处负责车辆交通及伙食等。
各教研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问题汇总以便解疑答惑,总结成功经验。
力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过程性材料。提前做好每日工作的地点、时间安排、活动内容等,力求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安排。
(二)加强联系,形成长效机制
我校与六中不仅是发展共同体,而且又是友好帮扶学校,我校从学校层面与六中建立友好长效机制,确定每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及具体的工作安排。教研组及教师互留联系电话和邮箱等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多渠道、多平台的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的反思和总结
本次学习有两位名师为我们讲了两天的课程,收获很多,总
之,就是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任旭霞老师讲课沉稳,讲解的内容较多,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学白板等资源,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并且给我们解答了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今后教师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武锡林老师讲课以作文教学(外貌描写)为主要内容,抓住个性化特征、任务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学生的教学,鲜活的图片,给学生的练笔提供了直观的印象,对我校的作文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通过两位名师的课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个人认为这次交流增
长了理论知识,也欣赏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无论我们面对的是谁,讲的一定要吸引听者兴趣,让听者乐于倾听,听的有乐趣,学有收获乐于收获。我一定会努力加油的。
总之,我校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每教师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体会中可以看到,教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我进一步改变我校的薄弱形象,我们下决心不断缩小与六中的差距,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努力。
第五篇:送教下乡体会
支教促城乡课改共进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府东街小学
胡爱芝
2012年4月5日到4月11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一周的支教生活,带给我是感谢、感动、感悟„„
一、感谢支教机会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首先我要感谢市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高阳中心校东辛壁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孩子们。
二、感动学校真情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高阳中心校东辛壁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在我们到达之时,老师和学生们就早早等候在校门两侧了。孩子们手捧鲜花热情地欢迎着,孩子们高呼口号热烈的迎接着;全校老师期待的目光、那打心底里盼望的眼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肩上的重任的神圣。
走进东辛壁小学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版报,吸引了我的目光。学校虽只有二百来人,但老师们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全校老师紧紧团结在郭校长的周围,工作中群策群力,各尽所能,这种团结向上的精神令我感动。
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四堂课,听六节课,做一场讲座。感动的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
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东辛壁小学的老师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评课中,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让我感动的是那种求上的精神。
三、感悟教育快乐
在支教的过程中,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我用心做课、用心讲座,用心交流,只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对他人有点滴收获,就很知足,很快乐。这里的学生都很实在,很质朴;这里的教师很敬业,很诚恳;这里的校长很务实,很勤奋。在下乡支教活动中,我收获了更多的热情和温暖,我收获了更多的进步和惊喜。我是快乐的!在这里我感到了希望。不论在那个教室里都能看到学校对班级各项活动的评价,我感到这里有一位有能力的校长,有一些踏实肯干的教师,就会有一群健康成长的孩子,这里的教育充满希望!
如果说教育是一艘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风帆,送教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送教下乡,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上完每一节课的确要进行反思,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应该先了解学情,然后再去备课,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导学目标,设置可行的教学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次送教下乡让我收获了很多,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