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5: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篇: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8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1-11 【生效日期】1999-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

(湖北省司法厅1999年1月11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证质量管理,提高公证质量,确保公证文书真实性、合法性,充分发挥公证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湖北省公证条例》、司法部《公证程序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公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公证处须依据本办法制定和完善处内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公证员的办证质量意识教育。

第三条 第三条 公证处在办证中必须坚持统一受案、统一按规定收取公证费的制度。

第四条 第四条 公证处对公证申请进行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应予受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同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五条 第五条 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由承办公证员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公证机关收集到的书证、物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审核核实。

第六条 第六条 承办公证员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经审查认为重要或不充分、有疑问的,应实地调查取证,并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交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核对,并签名和盖章。

第七条 第七条 需外出调查核实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共同进行。特殊情况下,可由一名公证员进行,但必须有一名与公证申请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应在调查笔录上签名。

公证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公证处代为调查。

第八条 第八条 经当事人申请,按照有关规定可到当事人处所办理公证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共同进行,由其中一名公证员在公证书上署名。

第九条 第九条 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术问题,公证处应当按照规定聘请或委托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翻译。

第十条 第十条 符合出证条件的公证事项,承办公证员应及时将填写好的《公证案件审批表》连同草拟的公证书及全部证据材料一并报公证处主任或其指定的公证员审批。

公证员不得审批自己承办的公证事项。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承办人、审批人对于重大复杂疑难的公证事项,应提交公证处处务会集体讨论研究,并将讨论意见记录附卷。处务会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或把握不准时,应及时向本级或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请示。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公证处必须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出让制度。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公证员应严格按照司法部规定的格式制作公证书。公证书的用语应标准、规范。

制作公证文书应遵循一事一证的原则。有几项证明内容,但属于同一使用目的而需合并成一份证书的可以几事一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公证事项办结或终止后,承办人应按照《 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和《 公证档案管理办法》,在三个月内将全部卷宗材料整理归档。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公证处应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归档卷宗的检查、管理、查阅、登记等。档案管理人员应将不合格卷宗退还给承办人重新整理、补正后归档。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证处不得超越管辖权限办理公证。未经省司法厅批准开办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处,不得办理涉外及涉台、港、澳公证业务。公证处不得随意设置公证办事处等分支机构,若确有需要,须报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并报省司法厅备案。

公证处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争揽公证业务。因不正当竞争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和其他严重后果的,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应报省司法厅责令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公证处停业整顿。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未取得公证员资格的公证人员不得以自己的签名出具公证书。

未取得涉外公证员资格的公证员不得办理涉外公证事项。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公证处对法律服务所协办公证事项必须严格审批,重大公证事项须由公证员亲自办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证处对已出让的履行期限长、标的和风险大、有一定社会影响或认为有必要回访的公证事项,应定期或不定期回访,并及时、妥善地解决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做好证后服务工作。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公证员严重违反办证程序或者对申请公证事项中的不真实、不合法内容未审查出而作出的公证证明为错证。

公证员明知当事人申请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是不真实或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故意作出的公证证明为假证。

公证处及其本级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发现的错证或假证应当及时予以撤销。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公证处每季度对本处公证质量进行一次自查。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司法行政机关每半年对当地公证质量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

在自查或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有重大质量问题的,应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省司法厅每年抽查部分公证处公证书质量,不定期组织全省质量检查,对检查(抽查)结果予以通报。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或公证处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公证质量问题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作出答复。

公证处应向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或指派的公证质量检查人员、调查人员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及时提供有关材料卷宗,认真协助调查或检查。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公证员因失职或违反办证程序而出具错证的,根据情况给予承办公证员停止执业的惩戒,并延缓注册。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公证员出具假证,应撤销其公证员资格并吊销执业证。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规定的对公证员的惩戒须报省司法厅审批。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公证处发生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错、假证;一年内发生一起假证或两起以上错证,由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司法厅责令该公证处停业整顿。同时,公证处主任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九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办法

湖北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保障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法律服务,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湖北省法律援助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法律援助质量管理坚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采取业务培训、严格办案程序、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办案过程全程跟踪、质量评估、投诉处理、回访受援人、优秀案件评选、表彰奖励、批评教育、规范档案管理等方法加强质量管理。

第四条 省司法厅根据案件数量和质量核定各地法律援助转移支付额度。

第五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严格按照省司法厅与省财政厅有关规定,落实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调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援助的积极性。

第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主要负责人和法律援助专职律师每年应参加由省司法厅统一组织的法律援助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政策水平。

第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点援制。法律援助点援制是指法律援助受援人根据案件实际需要,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人员名册中,自主选择案件承办人员的工作制度。

第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在本级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服务人员范围内,在征得法律服务人员同意的前提下,确定点援制法律服务人员,并根据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分类编制点援制法律服务人员名册。

第九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应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管理。法律援助机构应将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或疏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情况及时报所属司法行政机关,以便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保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行为。

第二章 法律咨询(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

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咨询可采取电话咨询、信件咨询、网上咨询、申请人至法律援助机构当面咨询和法律服务人员上门咨询等方式。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具有法律服务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法律援助咨询。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咨询接待场所应当设置在临街、一楼室内,并建立健全无障碍通道、座椅等基本便民条件和设施。

第十五条 接待人员应当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耐心解答当事人咨询。不得语气生硬、态度粗暴,更不得与当事人发生争吵。

第十六条 对一般法律知识性咨询应当解答准确;对个案咨询还应当向当事人提供适当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第十七条 咨询类案件应当建立台帐,简要记录当事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健康状况、住所、联系电话等),来电、来信、来访和上网日期,摘要记录咨询问题、解答内容和处理意见。来信咨询应及时回信,并记录回信主要内容和寄出日期。接待工作人员应在台帐记录上签名。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可以不受法律援助法定事项和条件的限制。

第三章 代 书

第十九条 法律服务人员为当事人提供代书援助,应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运用相应法律论证、支持其合法权利主张。

提供代书援助时,法律援助机构和承办律师不得收存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原件、原物,但应当留存复制件或原物照片。

第二十条 当事人的全部或部分权利主张缺乏证据或法律依据的,应向当事人解释。当事人执意要求代书的,法律援助机构应作出不予法律援助决定书。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的主张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应告知其主张的违反政策性或违法性,并向当事人解释。当事人执意坚持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作出不予法律援助决定书,并制作笔录,要求当事人或其他在场的人签名。

第二十二条 代书法律文书,应告知当事人由其本人签名确认,并承担法律后果。法律服务人员不得在法律援助代书文书上签名。

第二十三条 代书完成后,法律援助机构应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和代书形成的最后法律文书原件或复印件,以便建立案卷。

第四章 和解与调解

第二十四条 和解、调解法律援助是指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代理一方当事人,运用和解、调解方式,与对方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协议,解决法律纠纷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于民事和行政侵权赔偿等依法可以进行和解、调解的法律纠纷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在决定向当事人提供援助后,应要求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和解、调解的方式解决法律纠纷。

第二十六条 和解、调解代理可采取灵活、便捷的形式和程序,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均应制作笔录,并让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名,记载笔录制作日期;当事人不愿在笔录上签名的,由法律服务人员在笔录上如实记载有关情况,并由其他在场人员签名。除当事人双方明确拒绝签订书面协议的外,一般应制作书面和解、调解协议,并让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记载协议书制作日期。

第二十七条

和解、调解笔录中应记录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所依据的证据原件、原物来源,并保存有关复印件或原物照片。

第五章 辩护与代理

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接到人民法院或上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刑事指派通知后,应及时指派律师办理,并要求受指派律师及时与指派通知载明的审判人员联系,明确具体的开庭地点和日期,以便及时参加诉讼活动。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受理仲裁、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案件法律援助申请,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在对其诉讼主张的合法性、合理性及胜诉可能性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是否提供援助。

对合法权利主张缺乏证据支持的法律援助申请,应告知当事人补充相关证据。经告知,申请人仍无法补充关键性证据,且通过其他途径也不可能取得相关证据的,应向申请人说明可能的诉讼结果,并建议其撤回申请。

对违反法律或政策的权利主张,应当作出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受理民事、行政、刑事再审或申诉案件法律援助申请,必须要求当事人提供有管辖权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或其他已立案证明材料、线索。人民法院尚未立案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只为其提供咨询和有关法律文书的代书援助。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不代理申请人办理立案程序。

第三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受理申请人申请后,在收存申请人书面证据材料时,只收存复制件,并告知申请人自行保管好原件,备仲裁或诉讼时质证。

第三十三条 接受指派的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将受指派法律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及开庭地点、日期及时反馈至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便于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跟踪。

接受上级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将前款规定的受指派法律服务人员的情况及时报该上级法律援助机构。

第三十四条 接受指派的法律服务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参加诉讼、仲裁活动的,应于开庭十日前申请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延期审理。

第三十五条 接受指派的法律服务人员不得自行变更案件承办人员。法律服务人员接受指派后,因特殊情况不能继续承办案件,确需变更承办人员的,应及时申请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更换承办人员。

第三十六条 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律师应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真查阅案卷材料,必要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以便全面了解案件事实。

第三十七条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辩护律师必须至羁押场所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被羁押的情形除外。法律援助指定辩护律师第一次会见当事人时,应向当事人简要介绍刑事法律援助指定辩护的有关制度及指派法律援助机构、承办机构,并询问当事人是否同意该受指派律师担任其辩护人。

法律援助律师应现场制作会见笔录,并应让当事人在会见笔录上签名。

第三十八条 法律援助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上诉人,应询问其对起诉书指控或判决书认定的犯罪事实的意见。

第三十九条 法律援助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对所有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全面判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的一致性,其供述与证人证言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和判定,对其供述是否具有其他相应印证证据进行判定。重点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包括起诉书、判决书中可能存在的瑕疵证据,以及可能导致当事人较重量刑的法律适用错误或不当。

第四十条 法律援助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应全面查阅案卷材料,并制作阅卷笔录。阅卷笔录应有案卷提供单位或人员的盖章或签名。

第四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决定为仲裁、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案件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援助后,应当根据有关法律的要求,告知其出具授权委托书。经告知,当事人仍拒绝出具授权委托书的,视为自动撤回援助申请。

法律援助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人员只能作为一般授权代理人。特殊情况下,当事人需要委托法律援助律师或其他法律服务人员为特别授权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必须逐项详细列明特别授权的具体内容,不得简单表述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第四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派员参加部分指派案件的庭审旁听。

第四十三条 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告知终止法律援助的,应要求其出具书面证明。

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应要求其出具书面证明。受援人不愿或不能作出书面说明的,法律援助机构应详细记录申请人告知终止时的时间、地点、来电电话号码等有关情况,并将终止法律援助的情况通知有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第四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有关部门交办或移送的涉法信访案件后,要及时按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应及时提供援助;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应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告知其有处理职责的部门或国家机关。对于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涉法群体性信访案件,应无条件提供援助。

无论是否提供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均应将处理结果告知交办或移送部门。

第六章 司法鉴定援助与公证援助

第四十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若当事人同时提出司法鉴定援助申请,应告知其根据《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向本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申请司法鉴定援助。

第四十六条 法律援助申请人申请的司法鉴定援助事项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形之一的,司法行政机关不提供司法鉴定援助;若申请人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前申请司法鉴定援助的,应告知其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七条 公民因经济困难申请公证援助的,按照《法律援助条例》和《湖北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条件办理。公民因其他公益性事项申请公证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决定予以援助。

第七章 质量评估

第四十八条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

第四十九条 评估案件质量以案卷材料和当事人意见为主要依据。当事人意见主要包括现场征求的当事人意见、对当事人回访结果和当事人的投诉意见。

第五十条 司法行政机关评估案件质量应当对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十一条 热情、勤勉服务是评估案件质量的共性标准。当事人对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作负面评价,经查证属实的,该案件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情节严重的,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十二条 评估案件质量的具体评估标准按照案件类型分别实施。

第五十三条 咨询案件的具体评估标准是:

(一)解答准确、(需要处理的)处理意见适当或当场化解问题、台帐记录清晰完整,为优秀等次;(二)解答准确、(需要处理的)处理意见适当,但台帐记录欠清晰完整,为合格等次;

(三)解答不准确、甚至错误,或(需要处理的)处理意见不当,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十四条 代书案件的具体评估标准是:

(一)证据运用充分,法律运用准确、充分,法律意见观点明确,且文书格式规范,法律术语运用准确、言简意赅,为优秀等次;

(二)证据运用充分,法律运用准确、充分,法律意见观点明确,但文书格式欠规范,或法律术语运用欠准确,或语言表述冗长,为合格等次;

(三)证据运用不充分,或法律运用不准确、不充分,或法律意见观点不明确,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十五条 和解、调解案件的具体评估标准是:

(一)严格遵守自愿、合法原则,和解或调解笔录规范,(有和解、调解协议书的)协议书书写规范,为优秀等次;

(二)严格遵守自愿、合法原则,和解或调解笔录欠规范,(有和解、调解协议书的)协议书书写欠规范,为合格等次;

(三)违反自愿、合法原则,或无和解、调解笔录,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十六条 刑事案件的具体评估标准是:

(一)按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制作笔录、有利证据和法律、刑事政策规定运用充分、辩护词书写规范,为优秀等次;

(二)按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制作笔录、有利证据和法律、刑事政策规定运用充分,但辩护词书写欠规范,为合格等次;

(三)未按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制作笔录,或未充分运用有利证据和法律、刑事政策规定,或无书面辩护词,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十七条 律师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职责是依法行使辩护权,刑事案件质量不以当事人最后是否获得从轻、减轻或无罪判决的结果为评估标准。

第五十八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质量评估适用民事诉讼案件的具体标准。

第五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具体评估标准是:(一)对案件胜诉可能性审查准确,有利证据收集全面、利用充分,有利法律、政策规定运用充分,代理词书写规范,为优秀等次;

(二)有利证据收集全面、利用充分,有利法律、政策规定运用充分,但未进行胜诉可能性审查或审查欠准确的,或代理词书写欠规范,为合格案件;(三)未全面收集并充分利用有利证据,或未充分运用有利法律、政策规定,或无书面代理词的,为不合格等次。

第六十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成立由三至五名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律师、其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临时或常设专家小组;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聘请大专院校专家作为专家小组成员。专家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讨论,以及进行质量评估。

第六十一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本区域内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或指派办理的案件质量进行评估。

第六十二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优秀案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员予以表彰。

对不合格案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对产生严重后果和不良社会影响的,应给予纪律处分,或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八章 案件跟踪、回访与投诉处理

第六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适时掌握案件办理进度,对案件进程实行全程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及时解决。

第六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仲裁、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案件结案后,应对案件受援人进行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办理过程和结果的满意程度。回访结果将作为质量评估的依据。确因对其他部门裁判结果不满意而对法律援助行为不满意的,不作为衡量法律援助质量的评价依据。

回访可根据条件和工作需要,采取普遍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第六十五条 司法行政机关可以邀请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员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回访。

第六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应告知申请人对法律援助行为不满意可以投诉的权利,并告知其投诉受理人和受理电话。投诉受理人一般应为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法律援助机构接到当事人投诉后,应及时处理。对有过错的承办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或其他纪律处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查证属实的投诉意见作为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九章

典型案例宣传

第六十七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应加强对法律援助优秀案例的宣传。应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向群众免费发放,并送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相关部门。

第六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在决定对个案进行宣传前,应对可能产生的宣传效果进行宣传前评估。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案例,不得在新闻媒体,包括互联网上进行报道。对决定进行宣传的案件,须由本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同意。

第六十九条 宣传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应遵守有关法律。案例宣传可能影响公民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的,应征得有关当事人的同意。

第七十条 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宣传必须以司法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服务人员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或法律援助机构同意,不得擅自通过新闻媒体或互联网披露有关案情。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按照《湖北省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规范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公证专用纸管理办法

公证专用纸管理办法

发布部门: 中国公证员协会

发布文号:

第一条 为规范公证专用纸(以下简称专用纸)的管理,保证正确保管、使用专用纸,充分发挥其防伪作用,防止被盗、遗失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用纸是专供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的公证处制作发往外国或者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公证书的防伪纸张。公证处制作前款所述公证书的正本、副本的公证证词页、公证证词译文页应当使用专用纸。但归档的公证书除外。未经司法部批准不得扩大专用纸的使用范围或者将专用纸用于非公证书的制作。

第三条 对专用纸的管理实行统一生产、统一发放;归口管理、分工负责;标准明确、责任到处和人的原则。

第四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负责全国专用纸的联系生产、发放和管理工作,并接受司法部的指导、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公证员协会负责本省所需专用纸的订购、接收、发放、调剂和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监督。公证处对本处购买、验收的专用纸承担保管和使用上的管理责任,并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员协会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专用纸按以省为单位订购。公证处根据上专用纸实际使用量确定其本订购量,并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向省公证员协会提出书面订购申请。省公证员协会对各公证处的订购申请审核、汇总后,统一向中国公证员协会订购本省所需专用纸,同时将有关费用通过银行汇人中国公证员协会指定的账户。

第六条 中国公证员协会根据全国各公证处对专用纸的实际需要,并综合其他因素制订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第七条 专用纸应当以安全、快捷的方式运输。

第八条 专用纸按成本计价收费,费用由使用公证处负担,在公证处公证业务费中列支。

第九条 省公证员协会接收、发放专用纸应当指派两名以上人员进行,并对接收、发放情况造册登记。对购买量较大的公证处,省公证员协会有权视情决定将其专用纸分批发放。分批发放的,未发的专用纸由省公证员协会妥善储存、保管。

第十条 特殊情况下,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书面批准,省公证员协会可以对本省购买的专用纸统一增加防伪措施。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批准书和所增加的防伪措施方案应当报中国公证员协会、司法部备案。

第十一条 对专用纸的保管和使用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在各环节上有据可查。储存、使用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验收、储存、保管、发放专用纸;设专室、专柜储存专用纸;储存专用纸的库房、铁柜应当符合储存专用纸的安全性要求。具体标准由中国公证员协会制定,并报司法部备案。未达到专用纸保管标准的公证处不得开办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已经开办的,应当在中国公证员协会规定的期限内达到。仍未达到的,停办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

第十二条 公证处应当采取措施,降低损耗,防止浪费。

专用纸自验收时起至发放出库止,保管责任人员及其他内部知情人员不得将储存地点、储存方法等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十三条 专用纸在运输、储存、制作公证书等过程中因破损等原因导致作废的,以及被盗、遗失后追(找)回的,应当在专用簿册上详细登记编号后集中销毁。销毁办法由省公证员协会根据本地实际制订,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四条 省公证员协会应当储存部分专用纸以备调剂。

省公证员协会根据申请从其储备中或者从与缺纸的公证处相邻近的储存充裕的公证处调剂。

省公证员协会在调剂不能时,应当尽快向中国公证员协会申请增购专用纸。

各省及各公证处之间不得自行调剂专用纸。

第十五条 有关专用纸的申请、情况报告、接(验)收、发放、销毁登记专用簿册等资料应当妥善保管。

第十六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员协会应当对公证处专用纸保管和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公证处改进工作。

第十七条 被盗、遗失的专用纸,不论其是否追(找)回,一律作废。

专用纸被盗、遗失的,一经发现,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应当及时通过省公证员协会报告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中国公证员协会。

中国公证员协会应当及时将被盗、遗失专用纸情况通报有关方面。

第十八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员协会、公证处发现伪造的公证书使用了专用纸的,应当查明其所用专用纸的来源,并根据结果做出处理。

对非本省公证员协会、公证处所购专用纸的,应当报告中国公证员协会。

第十九条 公证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暂停其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

(一)专用纸被盗、遗失,隐瞒不报的。

(二)专用纸一次被盗、遗失数量达到200张的。

(三)专用纸保管、使用混乱,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经司法行政机关或公证员协会检查和督促,在指定期限内仍不能改进的。

暂停上述公证业务的公证处在查明原因、改进工作并对责任人员作出相应处理后,可以继续办理上述公证业务。

第二十条 公证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撤销其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

(一)公证处工作人员倒卖专用纸的。

(二)专用纸一次被盗、遗失达到1000张的。

(三)专用纸被盗、遗失达到两次的。

第二十一条 对有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公证处工作人员,应当除名、开除或辞退。倒卖所得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二十条第(三)项情形之一的公证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撤销公证处主任职务;有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资格的,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撤销其涉外、涉港澳台公证业务资格。对因过错造成专用纸被盗、遗失的公证处工作人员,应当视性质、情节及认错表现,予以处分。对倒卖专用纸数量较大,或者工作人员渎职,情节恶劣,造成专用纸大量被盗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作人员”包括公证员协会和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包括正式工作人员,也包括临时聘用人员。

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款中处分、处罚的决定机关为有处分权限的机关。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公证员协会负责解释。

中国公证员协会可以制定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司法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公证档案管理办法

公证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证档案的科学管理,统一公证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以及公证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证档案是公证机关证明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查考利用价值。保管、整理好公证档案是公证机关的重要任务。

第三条 公证档案必须由公证处集中统一管理,并由专人负责。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

第四条 公证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条件逐步设立档案机构。

第五条 公证处的档案工作受同级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档案机构指导,业务上受同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公证档案管理人员应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忠于职守、严守法纪、热爱公证档案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公证档案管理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七条 公证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是:

(一)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本处的档案,做好档案的接收、移交和登记,并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二)指导、督促和检查公证人员对公证文书材料立卷归档;

(三)进行档案鉴定;

(四)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定期汇报档案工作情况;

(五)收集与公证业务有关资料;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有关档案工作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 档案的接收和整理

第八条 接收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检查案卷质量,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接收,并办理档案移交手续。

第九条 对接收的公证档案,按国内民事、涉外民事、国内经济,涉外经济的类别和、保管期限等编写归档顺序号,填写检索卡片、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收进登记薄。

第十条 在编号、登记后的档案封面一左上角应盖上“归档”章,以区别未编号、登记归档的案卷,并按类别、、保管期限放进专门的档案柜保管。

第四章 档案的借调与查阅

第十一条 公证机关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建立公证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借阅登记簿。借阅档案必须履行一定的批准和登记手续,并限定借阅期限。在期限内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归还的应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二条 本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因工作需要,履行借阅登记手续后,可以借阅公证档案。第十三条 同级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公证管理部门因工作需要借阅公证档案的,应履行借阅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有关国家机关因工作需要,要求查阅有关档案的,应出具正式查卷函件,经公证处主任批准后办理查阅手续。因特殊情况必须借出的,应经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借出时要交点清楚,办理正式借据,并限期归还。

借出的档案不得转借其他单位或人员使用。

第十五条 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有关国家机关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一般不得借调和查阅公证档案。因特殊情况必须查阅的,须由公证处报经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律师因诉讼代理的需要,向公证机关提交律师的身份证明、律师事务所的查卷证明,及当事人同意律师查阅本人的公证档案的证明,经公证处主任或副主任批准后,可查阅当事人提交给公证处的证明材料和公证所记录的与当事人谈话笔录。

第十七条 凡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公证密卷档案,以及当事人要求保密的公证档案,一般不得借调和查阅。特殊情况必须查阅的,须经当事人同意后,由公证处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八条 凡经批准允许查阅的公证档案,可以摘抄或复印所查阅的内容。

第十九条 对查阅或借出的公证档案,要及时催还。还回时如发现案卷被拆,文件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向本处领导汇报并及时追查。第二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守国家机密和当事人的秘密。不得超越制度向任何人提供档案或扩大利用范围;不得向他人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五章 档案的保管期限

第二十一条 公证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

凡属于需要长远查考、利用的公证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凡属于在相当长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公证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六十年。

凡属于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公证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为二十年。

第二十二条 公证档案的保管期限,从公证事项办结或终止后的下一年起算。

第二十二条 下列公证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1.收养证明;

2.解除收养证明;

3.出生证明、死亡证明;

4.结婚证明、离婚证明;

5.亲属关系证明;

6.继承权证明;

7.有关财产转移方面的声明书证明;

8.赠与证明;

9.房屋买卖证明; 10.析产证明、产权证明;

11.遗嘱证明;

12.学历证明;

13.提存证明

14.宅基地使用权证明;

15.商标注册证明;

16.公司章程证明;

17.涉及到不动产的证据保全证明。

第二十三条 下列公证档案,列为长期保管。

1.受过或未受刑事处分证明;

2.职称证明;

3.国籍证明;

4.营业证书证明;

5.抵押、担保证明;

6.招标投标证明;

7.联营协议证明;

8.中外合资、外资企业证明;

9.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

10.劳务合同证明;

11.清点遗产证明;

12.证据保全证明;

13.房屋搬迁协议证明; 14.房屋租赁证明;

15.涉及到不动产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证明;

16.履行期在十六年以上的农林牧副渔各业承包合同证明;

17.履行期在十六年以上的其他合同证明;

18.用于诉讼的有关证明。

第二十五条 下列公证档案,列为短期保管:

1.生存证明、健康证明;

2.定居证明;

3.未婚证明、无配偶证明;

4.委托书、委任书证明;

5.授外人员劳动保险让明;

6.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证明;

7.现场监督证明;

8.商品成份证明;

9.技术标准证明;

10.企业承包、租赁证明;

11.生产经营责任制证明;

12.执行许可证明;

13.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证明;

14.履行期在十五年以下的农林牧副渔各业承包合同证明;

15.其他履行期在十年以下的合同证明。

第二十六条 凡终止的公证事项所形成的档案,列为短期保管。第二十七条 公证处复查公证事项所形成文书材料,应与原公证档案合并保管;由司法行政机关复查的,应将其复查结论存入原公证档案内,其保管期限均与原公证档案相同。复查后作出撤销公证书决定的,其公证档案与复查材料或撤销公证书的决定和通知合并重新列为短期保管,其保管期限从原公证档案保管期限起算时间开始计算。

第二十七条 公证处总登记簿册列为永久保管。

第二十八条 对未规定保管期限的公证档案,须由公证处比照上列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提出保管期限的意见,并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 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第三十条 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定期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由公证处主任、档案管理人员和公证员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

第三十一条 经鉴定,对仍有保存价值的案卷,应采取提高保管期限档次的办法延长保管期限。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进行登记造册,连同销毁报告一并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以书面批准后予以销毁。

第三十二条 被批准销毁的公证档案,应将公证书留下一份,按、类别整理立卷,并同销毁报告的批件、档案销毁清册一起,划为永久保管。

第三十三条 为防止遗失和泄密,销毁档案应由两人负责监销,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七章 档案的统计和移交

第三十四条 公证处应建立公证档案的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移交、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并按规定向有关上级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三十五条 直辖市公证处列为永久保管的公证档案,在本处保存二十年;其他公证处列为永久、长期保管的公证档案,在本处保存十年,保存期满后,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和有关检索工具、参考材料,一并向同级地方档案馆移交。对移交的档案,一律填写档案移出登记簿。

第三十六条 公证处设置变更时,应对公证档案进行清理,并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撤销的公证处的档案,应向同级地方档案馆移交或由同级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代管;

(二)一个公证处划分为几个公证处的,其公证档案由一个公证处代管或向同级地方档案馆移交;

(三)几个公证处合并为一人公证处的,各个公主处的档案应移交给合并的公证处,或分别向同级地方档案移交;

(四)公证处撤销或合并时,没有办理完毕的公证事项,可移交给新的公证处继续办理,并作为新的档案加以保存;

(五)一个公证处的部分业务划给另一个公证处的,其档案不得移交。接受业务的公证处因工作需要,可以借阅或复制。

第八章 档案的保管和防护 第三十七条 公证档案室应坚实、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通风。要购置必要的档案柜、消防器材、去湿机、空调等设备,并逐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条 档案室要专用,不得存放与档案无关的物品。严禁在档案室周围存放易燃物。

第三十九条 随卷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等声像档案,应单独存放保管,防止磁化,并根据保管期限定期复制。

第四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对于破损、虫蛀、鼠咬、变质、字迹褪色的档案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案卷丢失的,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并积极查找。

第四十一条 档案人员调动工作的,应在离职前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可根据本省(区市)的情况,制定补充办法。

第五篇:关于湖北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

湖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厂)经过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四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对全省预拌混凝土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实施监督管理。

受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具体实施质量监督管理。

第五条 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投诉或举报。接到投诉或举报的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应按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查实的情况进行处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下称企业)应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资质的不得生产销售。

第七条 企业的混凝土专项实验室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并取得计量合格证。实验室应实行主任负责制,并设有专职技术(质保)负责人,主要人员变更时应及时将变动后的相关材料报送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备案。

第八条 企业应对主要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保持设备完好。搅拌计量设备的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计量器具除按有关规定委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定外,还应做好企业的自检工作。

第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条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原材料、生产过程和半成品、成品的关键控制点和内控技术指标,并检查落实;

(二)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控制,采用调查、评审、统计技术等方法进行测量,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途径,对过程未能达到策划结果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三)对企业各种计量器具和装置的管理;

(四)对实验室主任提交的配合比进行审查确认,监督检查实验室生产配合比的验证、确定和使用情况;

(五)应对有特殊要求混凝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

(六)负责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 企业应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04)及《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控制生产过程质量。

第十二条

企业应强化对原材料(包括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控制,做好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有效期内质保书)。进场原材料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取样和检验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供货合同等要求设计配合比,并对其设计的配合比及混凝土质量负责。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常用材料,通过系统试验制订出常用配合比表,并定期验证或根据材料的变化及时修正。

第十四条 同一配合比的预拌混凝土第一次搅拌前,应进行开盘鉴定,保证预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能满足施工条件和相关标准及合同约定。开盘鉴定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建设)单位、企业,共同在预拌混凝土生产地点进行,开盘鉴定最后结果应由参加鉴定人员代表单位签字并各自归档保存。

第十五条

企业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指导生产,控制混凝土质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十六条 企业应合理调配运输车辆,控制发车间距,并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控制好运送时间,对运送至施工现场卸料地点的混凝土质量负责。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严禁加水。

第四章 交付与验收

第十七条 企业销售商品混凝土时,供需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和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负责,并分别针对混凝土特性和要求,向使用单位提供使用说明与施工注意事项等书面材料。

第十八条 企业提供给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要求。其中企业自留试块取样必须按规范要求执行,并进行标养。28天的试块强度报告和产品质量保证书应一起提供给使用单位;施工现场应实行见证取样,按规定留取浇筑混凝土时的试块,不得以企业制作的混凝土试块代替施工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

第十九条 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企业应当向需方提供有关质量控制资料和每车商品混凝土的发货单。

质量控制资料按开盘次数提供,内容包括: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混凝土初凝时间。

第二十条 每车预拌混凝土送达工地后,建设(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根据发货单内容,对其工程名称、混凝土标记、浇筑部位、供货数量、运输车号、发车时间、到达时间等逐一核对确认。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供货后30天内提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有抗渗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提供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实施动态监督检查与管理,主要检查内容:

(一)企业是否超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二)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正常和有效运行;

(三)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能否正常履行其职责;(四)质量控制过程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五)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六)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是否按规范、标准的要求执行;原材料是否经进场复验合格后使用;

(七)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是否定期通过法定部门检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

(八)实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是否真实;

(九)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十)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人员是否到位;

(十一)其它必要的内容。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规定权限进行处理,并及时组织复查,督促落实整改;对不良行为应记入信用档案;对违反有关法规规定的行为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在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抽查企业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

(二)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三)组织比对验证检验和抽样检验;

(四)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问题时,当场责令改正;

(五)其他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超出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

(二)未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或检测的;(三)应定期检定的计量设备、试验仪器没有法定部门签发的有效证书或超过检定期限的;

(四)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实验室主任签认提交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后输入搅拌站配料控制系统的混凝土配合比与提供给需方的混凝土配合比三者之间存在不符的;

(五)转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收集证据需要保存的有关试样和检测资料的;

(六)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正常和有效运行,造成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运转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资料混乱、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的;(七)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未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导致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或发生质量事故的;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建设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监督管理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生产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X月X日起施行。

下载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公证质量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9月27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 蒋祝平 2000年10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

    湖北省工商登记管理办法

    湖北省工商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事项,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注册资......

    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 306 号 《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6月4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省 长罗清泉二〇〇七年七月八日......

    湖北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大全)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4-15 【生效日期】2004-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湖北省以工代赈......

    《湖北省著作权管理办法》(定稿)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41号 《湖北省著作权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4月25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国生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湖北省著......

    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2009年03月19日来源: 鄂政发〔2005〕4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1991年8月2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业管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效益,根据......

    公证服装使用管理办法

    公证服装使用管理办法 (2004年8月18日中国公证员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通过) 第一条 为了适应公证工作改革和公证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穿着公证服装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