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5: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政发【2014】3号 【发布日期】2014-05-06 【生效日期】2014-05-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

农政发【20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有关司局:

按照《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的通知》(国发〔2014〕6号)要求,我部制定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 2.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

农业部

2014年5月6日

附件1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规范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行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要求,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门按照一般程序依法查办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相关信息的公开。

第三条(公开主体)农业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农业部负责牵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工作的司局牵头部本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具体公开工作由承办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部内有关司局负责。农业部办公厅负责监督检查部本级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第四条(公开原则)公开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遵循主动、及时、客观、准确、便民的原则。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农业部门申请公开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公开内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依法主动公开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下列信息: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案号;

(二)案件名称;

(三)被处罚的自然人姓名,被处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和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四)主要违法事实;

(五)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六)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七)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和日期。

公开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按照固定的格式制作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

第六条(例外条款)涉及国家秘密或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相关信息不予公开。

因前款规定的理由决定不予公开相关信息的,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报上级机关批准;农业部本级查办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由承办司局按程序报主管部领导批准。

第七条(禁止条款)公开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得涉及商业秘密以及自然人住所、肖像、公民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财产状况等个人隐私。

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不公开前款规定的信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公开,但应当将决定公开的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权利人。第八条(公开方式)农业部各司局主动公开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通过农业部网站予以公开,可以同时通过农业部公告、公报、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县级以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公开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主要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含本部门政务网站)公开,可以同时选择公告栏、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九条(公开时间)主动公开的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公开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业行政处罚决定因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发生变更或者撤销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变更或者撤销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变更或者撤销的信息。

第十条(协调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协调机制。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在信息公开前进行沟通、确认,确保公开的信息准确一致。第十一条(考核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第十二条(权利救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三条(监督机制)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履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责任与义务。对不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不及时公开或更新信息内容、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四条(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附件2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 序号 行政处罚 决定案号 案件 名称 违法主体 名称或姓名

违法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主要 违法事实 行政处罚 种类和依据

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

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备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实施细则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开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案件信息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是指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食品(含食品添加剂)、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准确、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涉及其他机关的,应当与有关机关进行协商、确认,保证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准确一致。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国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第七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查办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信息公开协调机制;

(二)负责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内部审核和信息发布、信息维护工作;

(三)监督、指导和考核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第八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难以确定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虽然涉及商业秘密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进行研判,研判意见可以作为信息公开的参考依据。

第三章案件信息公开

第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向社会主动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社会主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罚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处罚案件名称、处罚决定书文号;

(二)被处罚的自然人姓名、被处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编号)、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三)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主要事实;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和日期。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

(二)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公开的信息。

对涉及商业秘密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的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主动公开,并应当将公开理由告知权利人。

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予公开的,须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二条主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时,应该隐去以下信息:

(一)自然人的肖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通信方式、出生日期、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个人隐私信息;

(二)本细则第十条第(二)项规定以外的自然人姓名;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

(四)未成年人的姓名等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信息;

(五)产品的生产配方、工艺流程、购销价格及客户名称等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隐去的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

第十三条对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等规定进行审查,必要时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查确定。

第十四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特殊情形需要延长期限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至20个工作日。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移送司法机关的,应当与司法机关协商,决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时间。

第十五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本部门政府网站设立专栏或者同级政府网站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可以同时以公告栏、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查询的方式公开。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途径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5年。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办理。

申请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含有以下内容的,应当不予公开:

(一)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调查、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公开的信息。

申请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含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内容的,应当隐去相关信息后公开。

第十八条自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已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予以更新或者撤除。

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期限已届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届满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已公开的信息撤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其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准确的,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更正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监督考核

第十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上级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把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食品药品综合考评体系中,每年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按照考核要求进行通报。

第二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或者通报地方政府;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地方政府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存在弄虚作假、故意重大遗漏的;

(二)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牟取利益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细则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本细则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业行政处罚案件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范文模版)

农业行政处罚案件投诉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农资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财政部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举报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农资生产厂家、经营商家的行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向农业执法单位提出的投诉或举报。

第三条市农业局执法支队、各县市区农业局执法大队负责农资打假治劣举报案件的受理和查处。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来信、来访、来电向德州市农业局执法支队投诉举报。

(一)涉嫌制造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

(二)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

(三)购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资产品的。

第五条 投诉举报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于农业局依法查处案件范围;

(二)有明确的违法生产、销售或生产经营场所;

(三)有具体的违法事实;

(四)属于可以投诉举报的范围;

(五)投诉举报案件属于本行政管辖区域。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举报投诉时,由市、县执法支(大)队负责受理,并填写《农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登记单》。对案由、举报人的联系方式等情况如实进行登记。

第七条办案人员应为举报投诉人员保守秘密,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投诉举报案件一经立案,即按法定程序进行案件调查。案件调查结案后,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投诉举报人。投诉举报人接到通知后,应在90日内来领取投诉举报奖金。投诉举报人超过90日未领取奖金,视为自动放弃。

第九条根据举报人提供的具体情况及其贡献大小,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奖励:

(一)举报人仅提供了举报线索,经查属实者,按实际上缴的百分之五计发奖金。

(二)举报人在提供线索的同时,又提供了翔实的证据(如:账簿、凭证、发票等资料及制假窝点、手段、时间等),经查属实者,按实际上缴罚没款金的百分之八计发奖金。

(三)举报人不但提供了翔实的线索和证据,而且积极协助配合农业执法支(大)队检查,为整个案件查处起了决定性作用者,按实际上缴罚没款金额的百分之十计发奖金。

第十条本办法由农业执法机构负责解释。

第四篇:印发广东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粤府办[2008]56号

印发广东省政府信息公开 保密审查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五日

广东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密审查,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的审查。

第四条 保密审查应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和合理,既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又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依法行政。

第五条 各级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法进行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的信息不得公开。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二章 保密审查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 保密审查的范围应当包括《条例》所规定的以任何方式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第七条 保密审查应当采取书面审查方式。

第八条 保密审查时,应当确保所审查的信息内容及载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指定熟悉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保密范围,具备定密知识,有相关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保密审查人员。

保密审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责任心强,并参加保密岗位资格培训。第十条 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依据:

(一)《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国家主管部门有关《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规定》;

(三)已确定为涉密或不宜公开的信息;

(四)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其他定密规定。第十一条 在保密审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息不得公开或暂缓公开。

(一)依照国家保密范围和定密规定,明确标识为“秘密”、“机密”、“绝密”的;

(二)虽未标识,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三)依照规定需经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开,而未获批准的。

(四)其他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十二条 保密审查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政府信息产生机构提出是否公开的初步意见;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审核意见;

(三)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被授权人审批。

必要时,可由政府信息产生机构提出审查意见,与政府信息审签同步进行。第十三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保密审查应在《条例》规定的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审查期限内完成。

第十四条 保密审查过程必须有书面记载,主要记载以下内容:

(一)被审查信息的标题或内容摘要;

(二)审查依据;

(三)保密审查的结论或处理意见;

(四)审查人、审核人、机关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的签名、日期;

(五)其他认为应当记载的内容。上述记载应当予以保存。

第十五条 经审查的政府信息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作技术性区分处理后公开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开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可予以公开。

技术性区分处理包括:

(一)删除不宜公开的内容;

(二)摘录、摘编可公开的信息;

(三)其他区分处理的方式。

有关处理结果应经本机关保密工作机构审核确认。第十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在保密审查过程中,对是否可以公开不明确的政府信息,属于主管业务范围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属于其他方面的应向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申报。

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查后,逐级上报至有确定权限的保密工作部门或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七条 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申报确定政府信息是否可以公开时,申请机关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事由的公文;

(二)记载审查信息的载体;

(三)保密审查意见;

(四)审查所依据的文件或相关材料;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八条 有确定权限的保密工作部门或主管部门在收到不明确信息的确定申请后,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应在保密法规规定的时限内予以批复。其他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九条 涉密的政府信息符合法定解密条件且需要公开的,应依法定程序解密后方可予以公开。

有关解密情况应及时报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征求与被审查信息有关的单位意见,或查阅、复制、调取有关文件和资料的,应及时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有关单位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保密工作部门认为有关机关申请确定的政府信息有必要征询多个单位意见方可确定的,可以举行一定范围的内部听证会。

参加听证的单位及人员应积极配合,真实、客观和全面反映有关意见或建议。第二十二条 在保密审查过程中,行政机关认为被审查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同意公开的,可以公开;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可以就不明确是否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提请上级主管部门或有确定权限的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提请确定时,应提交争议双方的理由,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行政机关作出保密审查决定的原始证报、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答复期限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保障和监督措施

第二十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加强对保密审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确定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由指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依法、准确、规范定密,明确本机关的保密范围和定密权限,依法、及时做好密级变更和解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依照职权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八条 各级行政机关的保密工作机构应指导、参与、协助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

第二十九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定期对本机关产生确定的国家秘密信息进行解密清理,实现动态化管理。

定期清理工作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理情应于本12月底前报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各级行政机关进行保密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

(二)未经保密审查程度而公开政府信息的;

(三)不按本办法规定进行保密审查,致使国家秘密泄露或公开了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四)未履行保密审查义务或保密审查程序不规范,经督促整改仍不改正;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前的保密审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全省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机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府办公厅会同省保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行政事务 政务公开△ 保密 通知

抄送:省委有关部委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委办公厅,广州军区、南海舰队、广州军区空军、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08年9月9日印发

第五篇:山东省信息公开办法

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事业单位社会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并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以下简称登记管理信息)是指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依法核准登记和日常监管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四条 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合法、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

第六条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级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承担。

第七条 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第八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登记管理信息进行审查。

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报举办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确定。

第二章 公开的内容

第九条 依法设立登记的信息:单位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举办单位、章程以及开展业务活动所要求的资质等。

第十条 依法变更登记的信息:单位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举办单位等。

第十一条 依法检验检查的信息: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资产损益情况;

(三)变更登记的执行情况;

(四)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五)涉及诉讼情况;

(六)社会投诉情况;

(七)其他需要公开的情况。

第十二条 按照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等重大信息,应当及时、准确予以公开。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应当在本单位网站公开;不具备条件的也可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本单位的办事大厅、公开栏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五条 对本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二条所规定的信息,事业单位应当在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自信息公开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法律、法规对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根据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事业单位申请获取该单位履行公益职责过程中形成的登记管理信息。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事业单位申请获取登记管理信息的形式以及事业单位受理、办理和答复申请人的工作程序、时限、费用等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监督和保障

第十八条 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和下一级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考核,并适时组织开展社会评议。考核结果和社会评议结果应当作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内容之一,并予以公布。

第十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登记管理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履行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负责该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同级或上级机构编制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机构编制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机关按规定权限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不按规定履行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登记管理信息内容的;

(三)公开不应当公开的登记管理信息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登记管理信息的;

(五)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六)隐瞒或者捏造事实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的。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有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登记管理机关应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视情况给予警告处罚,或在检验检查中对其作出不合格决定。

第二十三条 机构编制部门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予整改的事业单位,暂停办理其机构编制事项。

第二十四条 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单位预算,保障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正常进行。

下载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