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

时间:2019-05-13 15: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

第一篇: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

“双向说理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我院结合侦查监督职能,将“双向说理”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探讨、研究、实践,形成了较为具体、规范、可操作的审查逮捕案件双向说理制度和审查逮捕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我院于2013年8月与县公安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开展逮捕必要性双向说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并于2014年3月正式施行了审查逮捕案件公开听证制度。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审查逮捕的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83件286人。其中不批准逮捕的18件27人,决定逮捕2件6人,对18件案件都进行了不捕说理;同时,已对两起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

一、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 “双向说理”制度

为准确贯彻实施2012年新刑诉法细化逮捕条件的规定,减少对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认识分歧,规范审查逮捕工作,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切实解决公安机关在呈捕案件中存在的社会危险性证明不足的问题以及针对我院不不捕案件公安机关应对措施准备不充分、社会矛盾化解滞后的问题,我院初步形成了公安机关进行逮捕必要性说明、我院进行不捕说理的“双向说理”制度构想。

我院在随后的工作当中加强了对建立和完善“双向说理”机制 的调研,坚持在办案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并在实际办案中形成了双向说理联系制度、双向说理审查制度、双向说理跟踪调查制度、双向说理文书存档制度和双向说理回访等制度。这为“双向说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也为“双向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协调机制基本成熟。已形成以分管检察长和公安机关分管刑事案件局长为负责人,侦查监督科长和法制科科长为审核人,全体侦查监督部门干警和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干警为实施人的说理体系,公、检联动全面开展说理工作。第二,规范文书基本配齐。在制度施行初期,为前来移送审查批捕案件的案件管理中队公安干警详细讲解“双向说理”制度的重要性,对接收说理文书的单位阐述说理的必要性,提醒其按照《关于开展逮捕必要性双向说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积极配合落实“双向说理”制度。我院高度重视为“双向说理”制度的施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新增了《不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逮捕案件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和《补充侦查提纲》等法律文书,统一了格式,规范了制发程序。第三,有效提高了提请批捕案件质量。由于公安机关预审环节的取消,在“双向说理”制度实施之前,案件撤回率居高不下。自2013年8月以来,公安机关在报捕前,根据《关于开展逮捕必要性双向说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规定,不仅要收集嫌疑人有罪、无罪证据,还要提供关于不宜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而有逮捕必要的理由说明和相关证据材料。如犯罪行为所涉及的民 事部分已经达成赔偿调解协议、应当移送相关的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等。这促使公安机关在提请批捕环节将证据收集标准提高到接近提起公诉的标准。通过用一年多来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案件的材料和以往提请批捕案件的材料作对比分析,提请批捕案件的法律文书质量、收集到的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公安基层干警的证据意识等都有显著的提高。一方面没有必要提请批捕案件数量相对减少,减少了诉讼环节,节约了诉讼成本,维护了当事人权益;另一方面报捕案件证据的完善,对是否做出批准逮捕决定也更加快速、准确,减少审查批捕案件质量瑕疵的出现。

二、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 “公开听证”制度

我院的“公开听证”制度,具体是指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对于辖区内发生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44条、第488条第2款之规定情形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辩护律师提出不批准逮捕申请,我院在作出是否逮捕决定前可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逮捕必要性进行陈述和辩论,必要时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并听取意见,我院将根据听证情况最终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处理决定。

该制度立足检察职能,通过公开听证与群众建立交流沟通桥梁,加强检民关系,方便群众表达合理诉求,切实保障了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提高了审查逮捕案件质量。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创新性开展审查逮捕工作,不再就案办案,使 办案过程变成了释法说理、法制宣传和教育群众的过程,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自2014年3月份以来,我院积极探索执法办案公开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院针对被害人反映强烈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青少年犯罪案件率先在全市召开了不捕听证会,公开听取当事双方、嫌疑人所在单位或村委会以及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司法调解员的意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为进一步规范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公开听证,我院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审查批准逮捕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该《规定》共三十二条,从公开听证的原则、公开听证的方式、公开听证的案件(拟逮捕案件和拟不捕案件)范围、公开听证程序提起、听证会人员组成及听证程序、听证团评议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进行规范。该办法出台以来,我院先后举行了2件公开听证会,为推动审查逮捕案件程序改革、扩大检务公开、增强执法办案透明度和公信力作出有益的尝试。

三、将“双向说理”和“公开听证”制度融入侦查监督规范化建设之中

通过“提前介入”手段使“公开听证”制度和“双向说理”制度协调适用。自“双向说理”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施行以来,我院与公安部门的业务联系增多,案件交流平均每周上升到三至四次,主要针对正在侦查中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希望通过频繁的业务联系,提高提请审查批捕案件的质量。我院抓住这个机会,将“双向说理”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融入到业务交流之中:一方面在共同研究如何收集和固定好报捕案件证据的同时,更注重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排除非法证据。依据案件侦查的进展,为公安机关下一步侦查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引导侦查。另一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提前准备启动“公开听证”程序。两项制度实施以来,凡是通过业务联系会议讨论过的报捕案件,75%以上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种“提前介入”的方式是两项制度在施行中的一种补充,减少了盲目报捕,避免了捕后复议、复核现象,从而实现了审查批捕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公开听证”制度和“双向说理”制度的发展完善对我院审查批捕工作、刑事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起到了整体推进的作用,将侦查监督工作与两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不仅提高了侦查监督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院执法办案的公信力。

第二篇: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2006年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五

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审查逮捕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 逮捕的条件

第一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对于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第二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第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一)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二)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诉,而无其他已查证属实的证据佐证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且难以排除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的供述存在重大矛盾,且无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的;

(五)没有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又未形成相互印证链条的;

(六)证明犯罪的证据中,言词证据系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者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依法予以排除后,其余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的;

(七)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符合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要件的;

(八)证明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不足的;证明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犯罪嫌疑人在事实被指控的犯罪时系精神正常的证据不足 的;

(九)虽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但无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该犯罪嫌疑人事实的;

(十)其他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形。

第四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一般是指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构成犯罪。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须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补充收集、核实的证据,并及时了解补充取证情况;

(二)批准逮捕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侦查机关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取到定罪所必须的充足证据的,应当及时撤消批准逮捕决定。

第五条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第六条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可能继续事实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

(二)可能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 证或者串供的;

(三)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四)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五)可能有碍本案或者其他案件侦查的;

(六)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侯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七)对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犯罪嫌疑人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举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没有逮捕必要: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伤害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五)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 在社区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犯罪嫌疑人系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状况不适宜羁押的;

(七)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

(八)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予羁押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或者防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

(九)其他无逮捕必要的情形。

第八条 对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可以建议侦查机关撤消案件。

第九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取保候审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根据其违反规定的情节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情节一般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非逮捕措施;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批准逮捕:

(一)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二)实施毁灭、伪造、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 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四)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批准逮捕。

第十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一款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监视居住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批准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

(六)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第二章 审查逮捕程序要求

第十一条 审查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认为证据存有疑问的,可以复核有关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证人。必要时,可以派人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

审查下列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予以逮捕等关键问题有疑点的,主要包括: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犯罪嫌疑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需要确认的,有无逮捕必要难以确定的,犯罪嫌疑人对案件重要问题的供诉前后矛盾或者违背常理的,据以定罪的主要证据存在重大矛盾的;

(二)案情重大复杂疑难的,主要:包括涉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杀人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以及其他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对罪与非罪的认定有争议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

(四)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的;

(五)犯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依法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认真听取其供诉、辩解。

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讯问前应当征求侦查机关的意见。

对本条第二款规定之外的案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未讯问的,应当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由犯罪嫌疑人填写后及时收回审查并附卷。

第十二条 审查逮捕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对以刑讯逼供方式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诉、以暴力取证方式的证人证言以及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诉、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对未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收集的其他证据,应当要求侦查机关依法中心收集或者采取补救措施,保证证据的合法性。

第十三条 审查逮捕工作应当严格遵循法定办案时限。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七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上述文书后的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第十四条 批准逮捕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照法律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事前报请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第十五条 批准逮捕担任政协委员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事前向其所长的政协党组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以在批准逮捕的同时或者事后及时通报。

第十六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犯罪需要逮捕的,应 当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侦查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侦查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第十九条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说明理由。

对于不批准逮捕,但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同时通知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并附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清的事实和需要收集、核实的证据。

对于批准逮捕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

第三章 逮捕质量问题的认定

第二十条 逮捕质量问题包括逮捕错案、逮捕质量有缺陷和办案程序有瑕疵。

第二十一条 逮捕错案包括错捕和错不捕。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批准逮捕的,是错捕。

对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的,是错不捕。

第二十二条 错捕包括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以及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

案件证据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而批准逮捕的,是不符合 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

审查逮捕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批准逮捕之后,因主要证据发生变化而认定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或者法律、司法解释有新规定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是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

上述两种错捕,可以依据案件的以下处理结果确认:

(一)因没有犯罪事实而撤消案件的;

(二)因没有犯罪事实而不起诉的;

(三)因没有犯罪事实而被判决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十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错不捕:

(一)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致使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或者严重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

(二)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经复议、复核,在案件事实、证据无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三)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有错误的,改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十四条 对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但不符合可能处刑条件和人身危险条件,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 逮捕的,是逮捕质量有缺陷。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逮捕质量有缺陷:

(一)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但因具备减轻处罚情节而判处上述刑罚和本标准第六条第(六)项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对不适宜羁押且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符合本标准第七条第(八)项规定、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四)根据本标准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应当撤消批准逮捕决定而不撤消的;

(五)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未依法排除,而予以批准逮捕而不属于错捕的。

第二十五条 审查逮捕工作违反办案程序规定,但未造成逮捕错案或者逮捕质量有缺陷的,为办案程序有瑕疵:

(一)不批准逮捕而没有说明理由的,或者需要补充侦查而没有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的;

(二)对批准逮捕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应当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而没有发出的;

(三)审查逮捕超办案时限的;

(四)对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

(五)批准逮捕人大代表事前没有按规定报请许可的,或者批准逮捕政协委员未按规定向其所在政协党组通报的;

(六)《审查逮捕意见书》和其他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的;

(七)违反法律和本标准第二章关于逮捕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逮捕质量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逮捕错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或者法律责任。

对于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以及符合本标准第四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不追究错捕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承办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案件事实、证据存在的关系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未能发现,或者虽意见发现,但未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提出,并且建议批准逮捕的;

(二)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原错误不批准逮捕决定未提出纠正意见的;

(三)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原来因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建议变更为批准逮捕并获同意后,案件被撤消、不起诉或者判无罪的。

第二十八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部门负责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未予重视,或者未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的。

第二十九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检察长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未予重视,或者未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正确意见的;

(三)明知当地领导机关的协调意见不符合法律规定,仍予执行,未按规定及时报告实际人民检察院的。

第三十条 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出现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的,由检察委员会对定性和法律适用负主要责任。

第三十一条 逮捕质量有缺陷、办案程序有瑕疵,应作为对各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工作实绩 考核和惩处的依据,具体考核办法另行规定。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对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审查逮捕,参照适用本标准。

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2010年8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审查逮捕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 逮捕的条件

第一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第二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明已有查证属实的。

第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一)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二)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且难以排除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的供述存在重大矛盾,且无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的;

(五)没有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不能相互印证的;

(六)证明犯罪的证据中,对于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依法予以排除后,其余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的;

(七)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

(八)虽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但无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该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九)其他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形。

第四条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第五条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

(二)可能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的,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三)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四)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五)可能有碍本案或者其他案件侦查党的;

(六)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所、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七)对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没有逮捕必要: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伤害等案件,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五)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以及居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犯罪嫌疑人系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状况不适宜羁押的;

(七)不予羁押不致危害社会或者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其他无逮捕必要的情形。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七条 对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建议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第八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取保候审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根据其违反规定的情节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情节一般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非逮捕措施;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批准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五)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第九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监视居住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批准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三)实施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

(六)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党的。

第二章 审查逮捕程序要求

第十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认为证据存有疑问的,可以复核有关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必要时,可以派人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审查下列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事实、是否有逮捕必要等关键问题有疑点的,主要包括: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需要确认的,有无逮捕必要难以把握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前后矛盾或者违背常理的,据以定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的;

(二)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主要包括:涉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故意杀人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以及其他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在罪与非罪认定上存在重大争议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未成年人的;

(四)有线索或者证据表明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予讯问的,应当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由犯罪嫌疑人填写后,及时收回审查并附卷。犯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一般应当讯问。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依法告知其诉讼权利和义务,认真听取其供述和辩解。讯问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讯问前应当征求侦查机关的意见。

第十一条 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不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不适宜羁押、侦查活动有违法犯罪情形等书面意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认真审查,并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必要时,可以当面听取受委托律师的意见。

第十二条 审查逮捕过程中,应当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对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的根据。对未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收集的其他证据,应当要求侦查机关依法重新收集或者予以补正,保证证据的合法性。

第十三条 现有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经基本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收集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批准逮捕后,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补充收集、核实的证据,并及时了解补充取证情况;

(二)批准逮捕后三日以内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侦查机关在逮捕后二个月的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收集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的,应当撤销批准逮捕决定。

第十四条 审查逮捕工作应当严格遵循法定办案时限。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上述文书后的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第十五条 批准逮捕担任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事前报请许可。未经依法许可或者罢免,不得批准逮捕。

第十六条 批准逮捕担任政协委员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事前向其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以在批准逮捕的同事或者事后及时通报。

第十七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犯罪需要逮捕的,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查批准逮捕外国人犯罪嫌疑人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严格审查案件的管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对于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案件,应当建议侦查机关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上级指定管辖的除外。第十九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侦查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侦查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第二十条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说明理由。

对于不批准逮捕但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同时通知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并附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清的事实和需要收集、核实的证据。

对于批准逮捕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

第三章 逮捕质量问题的认定

第二十一条 逮捕质量问题包括错捕、错不捕和办案质量有缺陷。

第二十二条 审查逮捕时,案件证据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批准逮捕的,为错捕。错捕可以依据以下处理结果确认:

(一)因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撤销案件的;

(二)因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起诉的;

(三)因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被判决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对涉嫌犯罪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未依法报经许可或者罢免而批准逮捕的,以错捕论。

第二十三条 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后,因证据不能达到提起公诉或者作出有罪判决的标准,或者出现不应当追求刑事责任的新的事实、证据,或者法律、司法解释有新规定而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因犯罪嫌疑人有立功表现、真诚认罪悔罪并积极赔偿损失而取得被害人谅解,被依法从宽处理,而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或者判决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属于错捕。

第二十四条 批准逮捕后,因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求刑事责任而依法进行国家赔偿的案件,是否存在错捕情形,依照本标准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认定。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错不捕:

(一)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致使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或者严重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

(二)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在案件事实、证据无变化的情况下改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三)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违反刑事诉讼法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改为批准逮捕,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办案质量有缺陷:

(一)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决定不起诉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但符合本标准第五条第六项以及第二十三条有关依法从宽处理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对不适宜羁押且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审查逮捕超办案期限的;

(四)对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

(五)根据本标准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应当撤销批准逮捕决定而不撤销;

(六)对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未依法排除而予以批准逮捕,但尚未造成错捕的;

(七)批准逮捕政协委员而未按规定向其所属政协组织通报的;

(八)不批准逮捕而没有说明理由的,或者需要补充侦查而没有向侦查机关送达补充侦查提纲的;

(九)违反法律和本标准第二章关于逮捕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逮捕质量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捕或者错不捕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或者法律责任。

对于符合本标准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不追究错捕责任。

第二十八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捕或者错不捕,承办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案件事实、证据存在的关系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的重大问题应当发现而未能发现,或者虽已发现但未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提出,并且建议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

(二)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原错误不批准逮捕决定未提出纠正意见的;

(三)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因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建议变更为批准逮捕并获同意后,案件被撤销、不起诉或者判决无罪的。

第二十九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捕或者错不捕,部门负责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未予重视,或者未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的。

第三十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捕或者错不捕,检察长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未予重视,或者未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正确意见的;

(三)明知地方有关机关、团体或者个人的意见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仍予以采纳,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的。

第三十一条 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出现错捕或者错不捕的,由检察委员会对定性和法律适用负主要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标准关于办案质量有缺陷的规定,应当作为对各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和实绩检查、考核的依据。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对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审查逮捕,依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6年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

(2006年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五十九次会议通过)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审查逮捕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第一章 逮捕的条件

第一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对于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Σ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第二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该犯罪事实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第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有证据证明有犯事实”:

(一)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二)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无其他已查证属实的证据佐证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ì盾且难以排出的;

(四)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的供述存在重大ì盾,且无其他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的;

(五)û有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又δ形成相互印证链条的;

(六)证明犯罪的证据中,言词证据系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者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依法予以排除后,其余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的;

(七)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符合犯罪构成主观方面要件的;

(八)证明δ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不足的;证明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系精神正常的证据不足的;

(九)虽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但无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该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十)其他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形。

第四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一般是指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构成犯罪。对于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木构成犯罪、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确有逮捕必要的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经过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批准逮捕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补充收集、核实的证据,并及时了解补充取证情况;

(二)批准逮捕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侦查机关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δ能取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的,应当及时撤销批准逮捕决定。

第五条“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是指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第六条 “采取取保侯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Σ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Σ害社会的;

(二)可能毁灭、α造、转移、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三)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四)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五)可能有碍本案或者其他案件侦查的;

(六)犯罪嫌疑人居无定、流窜作案、异地作案,不具备取保侯审、监视居住条件的;

(七)对犯罪嫌疑人不羁押可能发生社会Σ险性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犯罪嫌疑人罪行较轻,且û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û有逮捕必要: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伤害等案件,犯罪嫌凝人在犯罪后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五)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δ满十八周岁的δ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六)犯罪嫌疑人系老年人或者残疾人,身体状况不适宜羁押的;

(七)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

(八)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予羁押确实不致再Σ害社会或者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

(九)其他无逮捕必要的情形。

第八条 对属于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可以建议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第九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取保侯审期间Υ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取保候审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根据其Υ反规定的情节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情节一般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非逮捕措施;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批准逮捕:

(一)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二)实施毁灭、α造、转移、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δ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δ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四)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批准逮捕。

第十条 犯罪嫌疑人在被监视居住期间Υ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审查原适用监视居住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犯罪嫌疑人Υ反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 “情节严重”,应当批准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三)实施毁灭、α造、转移、隐匿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δ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δ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

(五)δ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δ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

(六)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第二章 审查逮捕程序要求

第十一条 审查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认为证据存有疑问的,可以复核有关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必要时,可以派人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

审查下列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

(一)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予以逮捕等关键问题有疑点的,主要包括:罪与非罪界限不清的,犯罪嫌疑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需要确认的,有无逮捕必要难以确定的,犯罪嫌疑人对案件重要问题的供述前后ì盾或者Υ背常理的,据以定罪的主要证据存在重大ì盾的;

(二)案情重大复杂疑难的,主要包括:涉嫌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杀人案、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以及其他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对罪与非罪的认定有争议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δ成年人的;

(四)侦查活动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Υ法行为的;

(五)犯罪嫌疑人要求讯问的。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依法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认真听取其供述、辩解。

讯问δ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讯问前应当征求侦查机关的意见。

对本条第二款规定之外的案件,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δ讯问的,应当送达《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书》,由犯罪嫌疑人填写后及时收回审查并附卷。

第十二条 审查逮捕过程中,应当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

对以刑讯逼供方式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以暴力取证方式取得的证人证言以及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对δ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收集的其他证据,应当要求侦查机关依法重新收集或者采取补救措施,保证证据的合法性。

第十三条 审查逮捕工作应当严格遵循法定办案时限。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δ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上述文书后的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第十四条 批准逮捕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照法律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有关规定,事前报请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第十五条 批准逮捕担任政协委员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事前向其所在的政协党组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以在批准逮捕的同时或者事后及时通报。

第十六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犯罪需要逮捕的,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严格审查案件的管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对于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应当建议侦查机关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上级指定管辖的除外。

第十八条 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侦查机关δ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侦查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第十九条 对于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应当说明理由。

对于不批准逮捕,但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同时通知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并附补充侦查提纲,列明需要查清的事实和需要收集、核实的证据。

对于批准逮捕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第三章 逮捕质量问题的认定

第二十条 逮捕质量问题句括逮捕错案、逮捕质量有缺陷和办案程序有瑕疵。

第二十一条 逮捕错案包括错捕和错不捕。

对û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批准逮捕的,是错捕。

对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的,是错不捕

第二十二条 错捕包括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及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

案件证据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而批准逮捕的,是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

审查逮捕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批准逮捕之后,因主要证据发生变化而认定û有犯罪事实或者不能证明有犯罪事实,或者法律、司法解释有新规定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是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

上述两种错捕,可以依据案件的以下处理结果确认:

(一)因û有犯罪事实而撤销案件的;

(二)因û有犯罪事实而不起诉的;

(三)因û有犯罪事实而被判决无罪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十三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错不捕:

(一)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致使犯罪嫌疑人实施新的犯罪或者严重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

(二)对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后,经复议、复核,在案件事实、证据无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三)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有错误,改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十四条 对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但不符合可能处刑条件和人身Σ险性条件、û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是逮捕质量有缺陷。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逮捕质量有缺陷:

(一)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管制、拘役、单处附加刑或者免予刑事赴罚的。但因具备减轻处罚情节而判处上述刑罚和本标准第六条第(六)项规定的情形除外;

(二)对不适宜羁押且无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符合本标准第七条第(八)项规定、û有逮捕必要 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

(四)根据本标准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应当撤销批准逮捕决定而不撤销的;

(五)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δ依法排除,而予以批准逮捕但不属于错捕的。

第二十五条 审查逮捕工作Υ反办案程序规定,但δ造成逮捕错案或者逮捕质量有缺陷的,为办案程序有瑕疵。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办案程序有瑕疵:

(一)不批准逮捕而û有说明理由的,或者需要补充侦查而û有向侦查机关发出补充侦查提纲的;

(二)对批准逮捕的案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应当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而û有发出的;

(三)审查逮捕超办案时限的;

(四)对不符合管辖规定的案件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

(五)批准逮捕人大代表事前û有按规定报请许可的,或者批准逮捕政协委员δ按规定向其所在政协党组通报的;

(六)《审查逮捕意见书》和其他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的;

(七)Υ反法律和本标准第二章关于逮捕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章 逮捕质量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逮捕错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或者法律责任。

对于因事实证据和法律变化的错捕,以及符合本标准第四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不追究错捕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承办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案件事实、证据存在的关系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δ能发现,或者虽已发现,但δ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提出,并且建议批堆逮捕的;

(二)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原错误不批准逮捕决定δ提出纠正意见的;

(三)办理复议、复核案件,对原来因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建议变更为批准逮捕并获同意后,案件被撤销、不起诉或者判无罪的。

第二十八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部门负责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δ予重视,或者δ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的。第二十九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检察长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负主要责任:

(一)对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提出的案件中罪与非罪、捕与不捕等重大问题δ予重视,或者δ认真审核把关的;

(二)改变承办人或者部门负责人正确意见的;

(三)明知当地领导机关的协调意见不符合法律规定,仍予执行,δ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人民检察院的。

第三十条 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出现不符合逮捕事实证据条件的错捕或者错不捕的,由检察委员会对定性和法律适用负主要责任。

第三十一条 逮捕质量有缺陷、办案程序有瑕疵,应作为对各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工作实绩考核和惩处的依据。具体考核办法另行规定。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对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审查逮捕,参照适用本标准。

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2006年9月28日

第五篇:党建工作经验做法(范文)

(篇一)

一、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组织“不想干”、“不能干”“不会干”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碰到的困难多,遇到的阻力大,部分基层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面对困难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没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殚精竭虑、昼夜兼程的精气神,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没有形成党员干部争先干事、真抓实干的氛围;

其次因为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村级党员干部人数极少,在把握精准脱贫政策和落实能力上有所欠缺。

(二)基层基础保障力度不够。目前全乡5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建设缓慢,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突出。同时潘泽洛村的村活动室还未建设,全村党员无处开会、村三职干部无处办公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经验做法

(一)调动人的核心因素,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乡党委首先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强化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把“攻坚三年,发展阿兹觉”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将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

其次切实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严格“第一书记”考勤制度,同时对“第一书记”实行“成绩晾晒”制度,每月针对甘洛县双联办下发的任务清单和乡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实行“成绩晾晒”,对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都实行张榜公示,切实增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再次是对村“两委”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实行定岗定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脱贫攻坚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的绩效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二)整合资源,示范带动,探索建立“党委+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党委牵线、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营、农户参与为主要方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双赢的良好局面。目前通过乡党委及各村支部的共同努力,全乡建立专业合作社5个,开展支部与合作社联席会议7次,解决发展集体经济相关问题1个。

(篇二)

党建为先夯实基础审计事业争创佳绩

——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召开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我局党支部作为党支部代表做大会发言,深感荣幸。借此机会,我代表审计局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局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局支部共有党员16人,占全体职工干部的72℅。近年来,我局党支部在县直机关工委、县政府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抓好党建工作、当好“经济卫士”的要求,立足岗位实际,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廉洁型”五型审计机关为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思路,使党支部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而激发了审计队伍的活力和动力,为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我局被省审计厅评为为全省审计系统审计宣传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市审计局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9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我们抓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有以上四点:

一、以保持先进性为动力,抓班子强管理

为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我们始终坚持把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一是抓班子,团结共事。局党支部一班人以精诚团结、认真负责、顾全大局为目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凡重大决策、干部岗位调整、评优评先、大额经费支出等重要事项,都坚持集体研究,注意吸纳不同意见,形成共识。真正做到对内一条心,对外无杂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重任共担、困苦共享,形成了团结向上、和谐融洽、务实进取,抓班子带队伍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将历年来行之有效的党建、学习、会议、机关管理、思想作风建设、审计业务等方面的20余项规章制度印刷成册,下发审计干部人手一册,使支部工作制度与机关日常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约束每个党员干部的言行。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将党员干部能否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优秀党员评选与审计业务工作进行挂钩,对业务成绩不突出的,不能评为优秀党员,对工作出现失误的,所在股室不能评为优秀股室,从而使规章制度由“虚”变实,使党建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三是抓组织建设。注重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积极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近几年来共发展党员2人,有2名党员分别被提拔到乡镇担任副职和到其他单位学习锻炼。四是抓好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经常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刻刻牢固树立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公务员、一名审计人员的观念,既然选择了审计这个职业,就必须做到“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要讲党性、讲原则,做到守土有责,自觉当好国家的经济卫士。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审计干部贯彻落实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审计回访和审计检查力度,对不按制度程序办事,制度执行不到位而发生的不廉洁行为,一律严肃查处。去年以来,全局党员干部共拒收礼金、礼品2万余元,没有出现一例违规事件,有力的维护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形象。

二、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模范示范当先锋

在各项工作中,局党支部始终重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要求每个党员从我做起,做群众表率,起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学习上当先锋。年初,我们就制定了全年学习计划,要求党员干部对学习内容先学一步、学深一些,为其他干部职工做好示范,并在年终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业务知识测试,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去年以来,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30多场,开展党员学习交流10余次,有8名党员参加了省市培训,12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审计职称考试,全局80%的党员干部都已取得了审计职称,70%的党员干部成为了业务骨干。二是在工作上当先锋。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工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审计工作任务逐年加大。对此,我们对审计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都由精通业务的党员干部组成攻坚小组,集中开展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涉及部门多,时限要求严,全局所有党员积极参与,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及时跟进,为项目资金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活动上当先锋。在槐花节、机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中,做到党员先行,调动全局职工参与的热情。在优秀审计项目、先进股室、优秀党员、信息调研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熟练的业务技能奋勇争先,勇创佳绩。我局连续两年被市局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审计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去年,1名党员被评为全省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党员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在局内评选的各类先进中,党员负责的或者党员当选的占到先进总数的9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三、以审计工作发展为目的,创新提高出成绩

党建工作只有和本职工作有机融合,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局党支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使审计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进行了大讨论,充分听取党员干部和审计对象的意见建议,制定和完善了审计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一是推行“一四三”审计机制。就是在审计组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时间、审计人员、审计范围、审计纪律以及举报监督电话进行一次公示;

在审计过程中召开审计进点会、情况碰头会、情况座谈会、审定审计报告会等四次会议,确保审计客观公正,定性准确,处理适当;

在审计项目复核中,由审计组长(业务股长)、复核人员、分管局长层层把关,进行三级复核,严格审计质量。二是坚持“四围绕、四转变”,杜绝审计死角。“四围绕”,即除了正常开展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外,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开展民生审计、围绕重点资金跟踪问效,开展效益审计、围绕投资重点开展投资审计;

“四转变”,即由主要关注财政预算内资金向全方位关注政府性资金转变,由关注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向更多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转变,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为主转变,由主要审计本级支出向审计本级与二、三级预算单位支出转变。三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积极实行审计外勤经费自理,保证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廉洁性。全面推行报送审计和限时办结工作模式,便于集中管理审计人员,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基本建设工程拦标价(标的)审计中,我们将审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审计成效显著,上半年共审核基建工程拦标价(标的)23项,审减预算价款743.1万元,占工程预算总价的13.7%。

在局党支部的带领下,去年以来,我局以党建促工作成效明显,先后完成审计项目96个,查出违规行为资金636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08万元,调帐处理347万元,核减工程预算(结)算价款811.1万元,收交财政56万元,提出审计建议200多条,发出审计信息、报告等80余篇,帮助被审计单位整章建制20余项,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在人大代表评议审计工作时,县人大认为,我局审计工作“敢于揭示深层次的不足和问题,审计分析与评价比较客观公正,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针对性强,对今后我县财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对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地保护作用”。在去年全县行风测评中,我局名列全县19个行政执法单位第3名。写作服务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四、以扶贫帮困为平台,爱心帮扶献真情

近年来,局党支部大力开展帮扶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扶贫帮困献爱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和贫困村结成扶贫帮困对子,从物资、技术、法规、党组织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帮扶。近年来,先后给渡马乡翟家村、马坊镇门家村等村在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苹果建园等方面提供资金帮助5万余元。还资助了1名贫困学生。二是献爱心,讲境界。提倡在思想上要充满爱心,在行动上要彰显爱心。在捐赠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都积极响应,党员干部更是带头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近年来,职工自发捐款近万元,捐衣物近百余件。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年玉树地震捐款中,全局干部职工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4000余元。

虽然我局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党支部是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积极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努力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的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三)

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通加强到一线

夯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组织根基

铁路总公司党组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通加强到运输一线,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大力加强站段党委建设,打造运输一线党的领导指挥部。在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垂直管理体制中,850个站段是安全生产、运输经营、队伍建设的基本管理单位,基础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着力把站段党委建设成为运输一线党的工作指挥部,打通党的领导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明确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针对站段体量大,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拥有独立人财物权的特点,依据党章,对站段党委科学定位,明确发挥领导作用。二是规范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途径。指导站段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制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书记专题会、站段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列出议事决策清单和程序,既对站段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出制度性安排,又避免党委成为生产经营指挥中心。三是构建站段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机制。坚持站段党政正职分设、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指导站段健全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议事决策、日常运行等5项机制,实现站段党委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二、持续夯实党支部工作基础,打造运输一线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把运输一线3.8万个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推进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抓住优化设置、厘清职能、健全制度等基本任务,持续3年用力打基础。针对铁路生产组织特点,提出“把支部建在班组,把堡垒筑在前沿”,组建班组党支部2.8万个,为抓好流动分散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修订《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推进党支部分类定级,形成扩大先进、整顿薄弱的晋位升级机制。二是实施“三会一课”质量年工程。今年,采取分层调研、要素分析、难点攻关、分类指导、达标考核等5项措施,不断提高“三会一课”质量。各级领导人员建立党支部联系点1.3万个,组织各级督导组深入7768个党支部现场指导,编发“三会一课”案例361个。三是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龙头工程。动态保持近4万人的党支部书记人才信息库,推选4457名优秀党员大学毕业生挂职车间党支部副书记、担任班组党支部书记;

建立党支部书记3年轮训机制;

连续4年开展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调整不称职党支部书记583名。

三、深化分领域创先争优,打造运输一线攻坚先锋。坚持把铁路改革发展实践作为锤炼检验党性的磨刀石和试金石,建立分领域创先争优机制。一是在铁路安全领域开展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竞赛。组织运输一线56万党员创岗建区,创先锋岗、建红旗区率分别达87%和65%,确保全路连续实现4个安全年。二是在铁路货运领域开展“闯市场创效益比贡献”活动。落实中央关于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的部署,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增量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先进营销法2241个,今年国家铁路货运同比增长8%。三是在铁路客运领域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实施客运提质计划,客运窗口党员全部亮出党员身份、服务标准和个人承诺,涌现出服务明星1110名,打造党内客运服务品牌370个,带动客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四是在高铁领域开展党内立项攻关活动。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组织广大党员在高铁科技研发、设备质量、运营管理等攻坚克难中当先锋,解决技术难题1.1万个,确保中国高铁领跑世界,使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

(篇四)

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

努力打造以人为本的党建惠民品牌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长效机制为目的,以提高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为切入点,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到街道社区工作当中,打造出了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情流水线”工程,首创实施了全国领先的“三维数字社区”综合管理应用系统,探索了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受到了中央、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省级文明街道”、“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80多项荣誉称号。

一、创新工作理念,构建了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按照社区党建“三有一化”的工作要求,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建成了全省第一家街道政务大厅,积极筹资780多万元用于社区阵地建设,使9个社区办公阵地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同时,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了社区各项制度体系,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全街9个社区已达到党建示范性社区标准8个,标准化社区1个,创建率达到100%。二是强化“两新”党组织建设。创设“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合服务中心及流动党员“先锋驿站”。在辖区非公企业开展了“三亮三有四落实”及“三满意”活动,在民间社团组织开展了“三员三联三凝聚”活动,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五访五帮一促进”活动。新建非公企业党支部7个,民间组织党支部5个,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4个,使96名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的温暖。三是强化党建区域共建。通过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等形式,积极整合辖区党建资源,开展了百家单位共建、千名党员认岗“先锋惠民行动”,组织辖区8162名党员认领社区十大志愿服务岗位。同辖区70个中央省市区单位和部队建立共建关系,积极开展“辖区党员奉献日”、军民共建和谐文明社区等共驻共建活动,促进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深入发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了基层党建服务水平

街道围绕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社区党建工作量化和细化,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周检查、月评比、年考核的长效考核机制,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二是建立街道社区双向考核评议机制。由街道机关部门考核社区,社区评议部门,形成交互式考核监督机制。三是建立社区领导向群众公开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机制。转变传统的内部考核模式,由辖区群众直接对社区工作进行评议,社区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四是建立网上长效考评机制。在街道网站设立考评专栏,群众随时对社区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作风、联系群众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服务水平。

三、创新服务模式,首创了“三维数字社区”

我们在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同时,彻底改变传统的街道社区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经过三年努力,建成了全国首家“三维数字社区”综合管理应用系统。“三维数字社区”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和特点,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完整的数据资源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涵盖全辖区所有地理信息、所有人口信息、所有工作模块,独创性的设计了人口管理、层级管理、辖区单位、重点工作、特色品牌五条主线结构,研发了人口信息基础管理、地理信息标识、党建创新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司法武装、志愿帮扶八大模块,实现了“网格化”层级综合信息管理、“规范化”基础信息分类汇总、“清晰化”电子信息档案检索、“专业化”社区网络特色服务、“区域化”综合信息浏览查询、“动态化”信息自动统计六大功能,将更多的人力资源从原来繁琐的程序性、常规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街道社区的工作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服务触角覆盖到辖区每家单位、每户居民、每个角落,真正实现了科学化、数字化管理,高效化、长效化服务。

四、创新党建品牌,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完善“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站。不断拓宽民情民意诉求渠道,自成立以来,先后接待各界群众1370多名,办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70多件。二是做大“四点半”工程。延伸“四点半”工程服务内容,在继续办好“四点半”校外辅导站的同时,针对中小学生上下学安全保障问题,开展了“校园平安行动”,联合公安、交警及志愿者,每天上学、放学期间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定时监管,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三是扩展居家养老“夕阳红”工程。在坚持为孤寡和空巢老人提供“夕阳乐”餐桌配送餐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扩展服务项目,增加了家庭助老、医疗和精神文化慰籍等八大服务项目。目前助老员队伍已达到75人,被服务老人达到220余人。四是办好党员“爱心储蓄所”。协调近70家辖区单位设立“党员爱心储蓄所”,动员6700多名在职党员每月多交“一元钱”爱心党费,定期开展爱心帮扶。近几年,爱心党费已累计交纳近百万元,已对辖区贫困群众*2户、2665人次进行了救助和帮扶。被辖区群众亲切的称为“一元大爱”工程。五是扶持残疾人艺术团。继续扩大残疾人艺术团规模,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艺术团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先后多次参加抗震救灾义演等省市重大公益性演出,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扶残助残的一大品牌。

(篇五)

回首过去的五年,我省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上不断“补钙”“加油”、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全面跃升、聚力振兴发展的人才高地逐步被打造、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成绩是最有力的语言:

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列出“不严不实”问题1.8万余个,解决近1.2万个问题;

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大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截至**年,全省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9.1%;完成老旧散小区整治1432个、惠及群众94.5万人,得到群众普遍好评;

在推动人才工作中,扎实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我省共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1人,引进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44人……

党旗迎风飘,党建硕果累,我省党建工作正在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抓好学习教育:思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成为我省振兴发展有力的思想和作风保证。

时光追溯到**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启了我省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起点。各级党组织坚持从严从实、突出问题导向、贯彻整风精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战斗性明显增强,“四风”得到有力整治,人民群众关切得到及时回应,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我省振兴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接续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以学习、整改、立规、执纪“四个贯穿始终”为总脉络,聚焦4个“关键动作”,坚持从严从实、树立问题导向、推进边学边改,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加油”。

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列出“不严不实”问题1.8万余个,解决近1.2万个问题;承接整改教育实践活动确定的问题项目4108个,完成整改3402个,整改率达82.8%。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内教育常态化格局初步形成。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推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融为一体。

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省委5次下发文件,以中心组、常委会、全委会等形式,先后组织40余次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全国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我省召开并做经验介绍。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识,学习热潮在吉林大地不断掀起:省委宣讲团赴各地各部门宣讲,共计60余场,直接听众达30余万人;着眼于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基层宣讲员和理论志愿者深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进行宣讲,共计**余场,累计受众20余万人。

着力选贤任能: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在于加强各级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此,我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选贤任能,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着力培养选拔适应吉林振兴发展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截止目前,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全面完成,省属高校党委换届工作正在分批次扎实推进。

强化考核、日常考核、任职考察和综合分析研判,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53名省管干部给予诫勉、降免职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组织处理,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

聚焦振兴发展需要,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制定实施《吉林省**-**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干部强理论、强党性、强素质,提能力。

同时,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连续5年开展12项专项整治,聚焦解决选人用人突出问题,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从政环境进一步形成。

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建工作实现全面跃升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我省坚持以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幸福社区”和“助推民企发展”为抓手,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整体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村部改造升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消灭了村部建设空白村。大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截止**年,全省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9.1%,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报酬全部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标准。

狠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选派1485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实现全覆盖。

社区党建进一步巩固和规范,全省社区场所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社区每年服务群众经费平均达到13万元以上,“互联网+社区党建”服务平台建设覆盖率达到76%,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增强。

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组织覆盖,统筹推进高校、国企等各领域党建工作。结合高校党委换届,推动解决高校院系党组织薄弱问题;选派100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大型民企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

完善基层党建“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链条,率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

聚力振兴发展:人才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我省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才在振兴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为了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与之相配套,制定了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团队支持计划、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协调服务和杰出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表彰等3个具体工作办法,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高端人才创业、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瞄准高端人才紧缺这个短板,围绕与重点产业联系紧密、契合度高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工程、农产品加工等研究领域,我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吸引海外领军人才来吉发展;启动了我省的引才计划,紧盯“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精尖”领域,从省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两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5人)3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1人,引进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44人。

同时,协调推进“省高级专家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长白山学者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实施,域内人才资源得到进一步盘活。

强化制度治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从严治党思想建设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障。我省把制度作为管党治党的有效举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完善制度和落实制度相结合,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方面、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在人才工作方面陆续制定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根据中央陆续出台各项制度文件,结合我省实际,承接中央部署,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任务分工方案等制度措施,推动配套法规制度逐步健全。

结合选人用人全覆盖专项检查和基层组织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暗访检查,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制度打折扣、搞变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效防止破窗效应,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切实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严明党的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推进作风建设。

省委常委会制定实施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严字当头、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正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年1月至**年3月,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具体规定精神问题2197起、处理2628人,给予纪律处分2108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959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年1月至**年3月,全省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974起,给予纪律处分2358人。

省纪委采取网站、微信、新闻客户端联动通报曝光的方式,确保严查重处的震慑传到神经末梢。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已成为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的“一剂良药”。

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省委制定实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出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廓清责任边界;各级党委(党组)细化量化责任清单2687份,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签字背书3780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用好问责“杀手锏”,倒逼责任落实。**年1月至**年3月,全省共对846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问责,释放有责必担、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全面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年以来,全省共开展谈话函询4013件(次),给予党纪轻处分24665人,纪律重处分6352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996人。

认真落实政治巡视要求,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扣“六项纪律”,紧盯“三大问题”,对全省242个市州、县市区、省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0轮巡视,巡视的利剑作用充分发挥,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作别过去的五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感慨和振奋;面对未来的五年,开启的是新的征程和迎接喜悦的希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党建工作将继续书写新篇章!

(篇六)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年,**市城乡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规划院”)紧紧围绕区市党委和局党组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检查为突破,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不断拓展形式,创新载体,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年,规划院在局党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贯彻“党建统市”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坚持学习教育常抓不懈。按照局局党组和党总支的工作要求,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始终坚持把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放在工作的首位,将理论学习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组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每周四(周五)集中学习,今年共组织参加集中学习43次。根据中央、区市党委和局党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部署,严格按照《市城乡规划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学习心得,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弄懂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今年共邀请区、市讲师团讲师作专题知识讲座4次,参观军史博物馆1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1次,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此外,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开展八小时外自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本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全局工作的能力。

2、积极丰富党员文化生活。年初研究制定《规划院**年党建主题活动计划》,积极落实党建活动经费,结合“五四”青年节、国际奥林匹克日、“七一”建党节等节日文化,开展了骑行环保志愿活动、党建知识竞赛、院篮球赛、“迎七一·颂情怀”诗歌朗诵比赛、鹏矗生态园徒步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了院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规划院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在决定支部工作计划、党员发展等重要事项时,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做出最终决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共召开支部党员大会3次、支部委员会11次,参加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5次。

4、做好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及日常管理工作。今年按照市直机关工委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及时调整党费收缴标准,明确专人负责党费收缴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党员发展程序,坚持注重品德、注重实际的原则,切实把优秀的工作人员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规划院今年共有7人申请入党,目前正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建立健全党员日常管理机制,从严规范党员日常行为,积极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关心党员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解党员的需求,充分保障党员的权利。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并按照局党组和局党总支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慰问、帮扶活动。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共招聘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电气工程、工程测量等专业人员15人,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我院人才队伍,缓解了人才压力,增强了技术力量。同时积极开展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内部组织了arcgis软件培训,根据“请进来”战略,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参加**市城乡规划系统**年业务知识培训及测绘知识技能培训,以及提高专业能力;按照“走出去”战略,安排前往内地参加专业技术培训20余人次,加强对内地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借鉴。

(二)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年初根据局党组**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研究制定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院党支部书记与院领导班子成员、院领导与分管所(办)负责人、各所(办)负责人与本所(办)成员分别签订《**年党风廉政责任书》或《**年廉政责任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按照局党组的安排,全面系统地梳理规划院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堵塞风险漏洞。为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廉政文化教育,我院积极开展廉政警句上墙工作,为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教育效果,于4月28日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观看了廉政警示片《严防灯下黑》并撰写观后感,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

(三)坚持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今年以来,规划院起草了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各所(办)内部管理制度,修订了食堂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并强化制度执行,为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考勤和人员管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干部职工考勤及请销假制度》和《**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考勤管理办法》,督促全体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下发《**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关于严格执行指纹考勤制度的通知》,要求院职工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规定,切实加强人员管理,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无故不按时打考勤的人员给予处罚。三是加强办公环境卫生整治。研究制定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并印发各所(办)执行,切实提高规划院办公环境质量。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院综合办负责对各所(办)人员打考勤情况和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迟到、早退、无故旷工人员以及环境卫生不合要求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惩罚,以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干部职工改进工作、生活作风,塑造规划院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不足

**年,在局党组和局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规划院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离先进党组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在推动建立学习长效机制,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2、在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层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3、在强化党建日常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贯彻落实能力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梳理院党建工作制度,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修订完善,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通过听报告、查资料、突击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相关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汇报,督促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党建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推动党建党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定期过好组织生活,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评选表彰先进工作、党费收缴及党籍管理工作、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等,固本强基,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切实提升服务**市城乡规划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团结美丽健康幸福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下载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经验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中心医院2009年党建成果工作汇报中心医院以党建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8年实现收入超过一千万元大关,今年近几个月患者就诊人数剧增,病房爆满,入......

    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做法

    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做法 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经验做法 新时期解决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

    2012党建工作经验做法5篇

    按照“五有”标准,狠抓组织建设 ——XX加强党建工作经验做法 XX现有在职干警XX人,其中党员XX人,占全院干警总数的XX%。下设党总XX个,党支部XX个。各级党组织牢固确立“抓党建带......

    公安局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做法

    公安局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做法XX年以来,XX市公安局纪委积极适应“三转”新要求,全面贯彻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深化四项措施,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经验做法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对村级干部的管理监督机制,阎村镇党委从实际出发,建立并实行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2000年以来,我区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办法,共对22个......

    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做法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___县委、县政府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

    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

    文章标题:民政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做法___市民政局___市民政局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意见》,着眼构建扶贫济困的长......

    督查工作经验和做法[五篇范文]

    督查工作经验和做法 中共定兴县委督查室 关于开展督查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来,定兴县委督查室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督查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