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 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 35%和 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6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9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 10亿吨、煤矸石约 11亿吨、冶炼渣约 5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 9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70%,年利用量达 5亿吨。
(二)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稀土等元素得到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废旧家电的全密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年产 5000万平方米全脱硫石膏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投产,利用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的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法规政策日趋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陆续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关于资源综合利 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体系。
(四)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2010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 21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 4000多万吨,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达 4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 650 万吨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万吨;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 16万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 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 2000万人。
虽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是发展不平衡,资源综合利用往往受到区域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 二是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三是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四是支撑体系急需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培训、标准、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等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回收体系亟待规范和完善;
五是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 19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 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铜等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加剧。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 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技术创新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特点,培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 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0%和 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 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 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 80%。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领域
(一
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矿产
(1)煤炭:推进煤层气、矿井瓦斯、煤系油母页岩以及伴生高岭土、残矿的开发利用。(2)石油天然气:推进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逐步推动油砂、油页岩利用产业化;推动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磺的综合利用;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
2.金属矿产
(3)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4)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铝、铜、镍、铅、锌、锡、锑、钽、钛、钼等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有用组分梯级回收。
(5)贵金属矿产:加强铂系金属矿、金矿和银矿等贵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6)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开展复杂难处理稀有金属共生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稀土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
3.非金属矿产
(7)化工非金属矿产:加强磷矿、硫铁矿和硼铁矿的综合利用。
(8)建材非金属矿产:发展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萤石、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矿、珍珠岩等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二
产业“三废”综合利用
(9)尾矿:大力推进尾矿伴生有用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附加值利用、低成本生产建材以及胶凝回填利用,开展尾矿在农业领域的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10)煤矸石:继续扩大煤矸石发电及生产建材、复垦绿化、井下充填等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煤矸石提取有用矿物元素制造化工产品和有机矿物肥料等新型利用。
(11)工业副产石膏:继续推广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生产建材制品和化工原料以及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加快化学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应用。
(12)粉煤灰: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农业应用、有用组分提取等。
(13)赤泥: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赤泥科学、高效利用,重点发展赤泥提取有用组分、生产建材产品、用作脱硫剂等。
(14)冶炼渣:进一步推广高炉渣和钢渣在生产建材、回收有用组分等综合利用,鼓励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
(15)化工废渣:鼓励电石渣生产水泥,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硫铁矿制酸废渣用于钢铁、水泥生产,合成氨造气炉渣热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化工废渣与下游建材产业结合,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16)建筑和道路废物:推广建筑和道路废物生产建材制品、筑路材料和回填利用,建立完善建筑和道路废物回收利用体系。
(17)生活垃圾: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18)污水处理厂污泥: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鼓励采用污泥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
(19)农林废物: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鼓励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制糖蔗渣及其他林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开展甲壳质、甲壳素等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21)废水(液):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水平;继续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重点行业开展废旧机油、采油废水、废植物油、废酸、废碱、废液等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22)废气:基本实现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资源化利用;鼓励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废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以工业窑炉余热余压发电和低温废水余热开发利用为重点,实现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
(三)再生资回收利用
(23)废旧金属:推广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废旧汽车、废旧船舶、废旧农业和工程机械的拆解、破碎和处理,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和废铅酸电池拆解、破碎、分选以及废液的回收处理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24)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继续推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分拣、拆解、高值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推动整机拆解和电路板资源化技术的产业化。
(25)废纸:完善废纸回收、分拣、脱墨、加工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大型废纸制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26)废塑料:重点开发废塑料回收、分拣、清洗和分离等预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废旧塑料瓶、废旧地膜高值利用,推广废塑料再生造粒和改性以及生产木塑制品。(27)废旧轮胎: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旧轮胎翻新率,鼓励胶粉生产改性沥青等直接应用,推广环保型再生胶等清洁生产工艺,提升无害化利用水平。
(28)废旧木材:开展废旧木材及木制品回收再利用,加大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29)废旧纺织品: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30)废玻璃:鼓励建立废玻璃回收体系,推广废玻璃作为原料生产平板玻璃等直接应用及生产建筑保温材料等间接利用。
(31)废陶瓷:加强废陶瓷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废陶瓷用于生产陶瓷建材产品以及建筑工程等。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组织编制地区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作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综合利用薄弱地区倾斜,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资、价格、财税、信贷、政府采购等激励措施,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符合相关要求的综合利用产品,为企业融资拓宽途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研究对产生量大、难处理的固体废物开征环境税,推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倒逼机制。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发布粉煤灰、煤矸石等重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适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范围。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起资源综合利用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体系,构建废物排放、贮存及综合利用数据统计平台,为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矿产资源、产业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重点加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涵盖产生、堆存、检测、原料、生产、使用、产品及应用等多领域的各类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执行和监督。
(三)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培育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废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废旧纺织品、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在煤炭、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中选取利用量大、产值高、技术装备先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
(四)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适时修订完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发布和实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推广应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五)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多个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发挥各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政策宣贯、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919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1]29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在工业、建筑业和农林业等领域选择产生堆存量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环境影响广泛的固体废物编制实施方案。现将两份文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综合利用 方案 通知 附件一: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35%和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9 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10 亿吨、煤矸石约11 亿吨、冶炼渣约5 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 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70%,年利用量达5 亿吨。
(二)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钒钛资源、镍矿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稀土等元素得到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废旧家电的全密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年产5000 万平方米全脱硫石膏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投产,利用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的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法规政策日趋完善。《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陆续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 年版)》、《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政策体系。
(四)综合效益日益显现。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2010 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21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000 多万吨,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达400 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 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650万吨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 万吨;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16 万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 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 万人。
虽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发展不平衡,资源综合利用往往受到区域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的制约;二是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三是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四是支撑体系急需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培训、标准、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等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回收体系亟待规范和完善;五是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现有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19 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 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石油、铁矿石、铜等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突出,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加剧。
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强化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能力建设,以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技术创新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研发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特点,培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铝、铅占当年总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利用企业竞争力普遍提高,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领域
(一)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矿产
(1)煤炭:推进煤层气、矿井瓦斯、煤系油母页岩以及伴生高岭土、残矿的开发利用。
(2)石油天然气:推进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逐步推动油砂、油页岩利用产业化;推动高含硫化氢天然气中硫磺的综合利用;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
2.金属矿产
(3)黑色金属矿产:继续推进多金属钒钛磁铁矿、含稀土型铁矿的深度开发利用;加大中低品位铁矿、弱磁性铁矿、低品位锰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难选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4)有色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铝、铜、镍、铅、锌、锡、锑、钽、钛、钼等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实现有用组分梯级回收。
(5)贵金属矿产:加强铂系金属矿、金矿和银矿等贵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6)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开展复杂难处理稀有金属共生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加强稀土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
3.非金属矿产
(7)化工非金属矿产:加强磷矿、硫铁矿和硼铁矿的综合利用。(8)建材非金属矿产:发展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硅灰石、石英、萤石、石灰石、花岗石、瓷土矿、珍珠岩等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二)产业“三废”综合利用
(9)尾矿:大力推进尾矿伴生有用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高附加值利用、低成本生产建材以及胶凝回填利用,开展尾矿在农业领域的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
(10)煤矸石:继续扩大煤矸石发电及生产建材、复垦绿化、井下充填等利用规模;鼓励利用煤矸石提取有用矿物元素制造化工产品和有机矿物肥料等新型利用。
(11)工业副产石膏:继续推广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生产建材制品和化工原料以及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加快化学法处理磷石膏制备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应用。
(12)粉煤灰:加强大掺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继续推进粉煤灰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农业应用、有用组分提取等。
(13)赤泥: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赤泥科学、高效利用,重点发展赤泥提取有用组分、生产建材产品、用作脱硫剂等。
(14)冶炼渣:进一步推广高炉渣和钢渣在生产建材、回收有用组分等综合利用,鼓励有色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冶炼渣的无害化处理。
(15)化工废渣:鼓励电石渣生产水泥,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硫铁矿制酸废渣用于钢铁、水泥生产,合成氨造气炉渣热能的回收利用;鼓励化工废渣与下游建材产业结合,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16)建筑和道路废物:推广建筑和道路废物生产建材制品、筑路材料和回填利用,建立完善建筑和道路废物回收利用体系。
(17)生活垃圾:推进垃圾分类,重点开展废弃包装物、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提纯制燃气或发电等多途径利用,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
(18)污水处理厂污泥: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鼓励采用污泥好氧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鼓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
(19)农林废物: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鼓励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制糖蔗渣及其他林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开展甲壳质、甲壳素等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
(21)废水(液):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水平;继续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重点行业开展废旧机油、采油废水、废植物油、废酸、废碱、废液等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22)废气:基本实现焦炉、高炉、转炉煤气资源化利用;鼓励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对废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以工业窑炉余热余压发电和低温废水余热开发利用为重点,实现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23)废旧金属:推广采用机械化手段对废旧汽车、废旧船舶、废旧农业和工程机械的拆解、破碎和处理,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提高废旧动力电池和废铅酸电池拆解、破碎、分选以及废液的回收处理水平;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
(24)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继续推进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分拣、拆解、高值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推动整机拆解和电路板资源化技术的产业化。
(25)废纸:完善废纸回收、分拣、脱墨、加工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大型废纸制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26)废塑料:重点开发废塑料回收、分拣、清洗和分离等预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废旧塑料瓶、废旧地膜高值利用,推广废塑料再生造粒和改性以及生产木塑制品。
(27)废旧轮胎:规范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加快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提高旧轮胎翻新率,鼓励胶粉生产改性沥青等直接应用,推广环保型再生胶等清洁生产工艺,提升无害化利用水平。
(28)废旧木材:开展废旧木材及木制品回收再利用,加大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
(29)废旧纺织品: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30)废玻璃:鼓励建立废玻璃回收体系,推广废玻璃作为原料生产平板玻璃等直接应用及生产建筑保温材料等间接利用。
(31)废陶瓷:加强废陶瓷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废陶瓷用于生产陶瓷建材产品以及建筑工程等。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组织编制地区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作用,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综合利用薄弱地区倾斜,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资、价格、财税、信贷、政府采购等激励措施,强化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优先采购符合相关要求的综合利用产品,为企业融资拓宽途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推进资源税改革,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研究对产生量大、难处理的固体废物开征环境税,推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倒逼机制。
(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发布粉煤灰、煤矸石等重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适时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范围。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管理信息化,逐步建立起资源综合利用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体系,构建废物排放、贮存及综合利用数据统计平台,为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逐步建立完善矿产资源、产业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重点加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立涵盖产生、堆存、检测、原料、生产、使用、产品及应用等多领域的各类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宣贯、执行和监督。
(三)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鼓励产业集聚,培育百个示范基地和百家骨干企业。继续推进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废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废旧纺织品、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在煤炭、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中选取利用量大、产值高、技术装备先进、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
(四)加快技术装备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前沿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和国产化水平。适时修订完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发布和实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推广应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五)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多个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理念,充分发挥各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政策宣贯、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模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汇报材料
开发利用综合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建设
————杭州*********有限公司2014年2月 各位领导、专家:
我公司自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来,充分利用本地和附近地区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护资源、减少了非再生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企业概况:
杭州*******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的建材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份,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位于*****区红山农场创业路*****号(*****内),厂区占地20余亩。
公司现有全国一流的生产设备,拥有2XHZS180混凝土搅拌组2套流水线,可提供各种标号等级的商品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60万方。公司配备了具有建筑业企业三级资质的试验室装置一套,引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十名,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企业强抓内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订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车队管理、员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为全面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只有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服务才能占领和开拓市场。公司坚持以管理促进发展,用品质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相关混凝土国家标准的规定,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公司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职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成效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公司杭宏砼政(2013)8号文件确定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完善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规定,因此从公司领导到具体操作者组织结构健全、人员配套、各项措施落实,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有了可靠的保证。
公司定期组织中层以上的骨干召开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使我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C40及以下各等级混凝土废弃资源兑掺比例均高于30%以上。
(二)抓好工艺配方,优化资源配置
我公司配置的混凝土生产设备,在同行中较为先进,配套设施布局合理,工艺条件能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要求,而且配备全套水泥、混凝土检测实验仪器设备,试验室人员持证上岗,具备完善的检测、试验条件。公司在符合国家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水泥质量,利用粉煤灰、碎屑等废弃源进行试验分析,选择合理最佳的工艺配方组织生产,提高废弃资源利用率,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的检测控制,使各道工序始终处于严密的监控状态,消除质量安全因素,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达到利用废弃资源生产混凝
土的要求。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最基本的要求。公司自开业以来,不断完善工艺流程、产品配方进行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并有完备的财务、物资、质量、统计等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账,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公司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注重质量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我公司试验室从实际出发,探索、研发利用废渣资源条件下的混凝土新规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材料适配性、适产性与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安全性。从投产开始,采用已筛选确定的综合利用资源,做了几百个混凝土配比,等级覆盖C10-C50,品种分泵送混凝土、非泵送泵送、抗渗(分做掺与不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等杭萧地区市场可能有需求的几乎所有品种,安全、稳定地供应给杭萧地区市场。今后还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工艺配方,以确保产品质量。
(三)公司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公司全力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制度化的例会,检查进度,通报情况,传递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须协调解决的问题,加强公司相关部门间的日常沟通、配合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抓不同的工作重点,如攻关阶段以试验室的研发工作为全公司的重点,而实际应用投产后则转移至材料的应,根据“物流控制示意图”抓综合利用资源的采购工作,一是强调品质稳衡、严格验收;二是计划平衡,不断档、不超储。待体系稳定后,转
而强调计量环节,保证配方的准确性,强调统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如:建立专门的消耗台账,强调规范原始记录和建立数据互核的制度,特别是试验室、生产与供应、财务四渠道报表在耗数上的一致性,电脑存数的一致性。
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表明,资源综合利用计划、方案的编制是正确的,依此跟进的系列工艺改造、配方调整验证工作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是扎实的、有效的,结论是完全科学依据的。
三、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2011年10月—2012年3月各等级废渣利用率汇总表
四、环保、节能及安全生产管理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相连,在公司转型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新体系后,更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并报请市、区级环保部门进行了环境监测,达到了环保标准。
根据我公司的生产工艺特点,主要用能设备为混凝土搅拌站等,具体节能情况应做到如下几点:
对于公司生产的主要耗能设备,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合理设置相应的配电房,以降低配送电的线损。由于公司装机容量大,变频的使用会产生较大的高次谐波,对易产生谐波的设备增加消谐装置,提高设备的功率因数,以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电耗。对运行工况不稳定的离心水泵和各类生产线调整装置,利用伺服电机和变频器的特点,进行节能配置,以降低电耗。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效益可言。公司在组建时就制订颁发了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成立了公司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文明生产领导小组每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管理工作,至今尚未发现安全事故。
五、资源综合利用结论
1、公司所利用的废弃资源和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财税[2008]156号文件的规定;
2、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稳定提高,深受用户的好评;
3、公司十分重视厂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废水、废浆循环利用,经环保局检测符合监管要求;
4、公司C40及以下各等级废弃资源利用率均超过30%的要求,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要求。
六、今后打算
我公司决心将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下去。下一部计划:
1、认真回顾、总结前段时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发现和分析新情况,进一解决、理顺企业转入循环经济、原材料切换至综合利用资源体系后发现的新问题公司相关部门须调整、解决新的工作关系,修订《资料综合利用管理职责与工作程序规定》,使之更具操作性、指导性。
2、开展技术公关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联系协助、积极探索利用废弃资源生产混泥土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巩固、提高、创新上下功夫。
3、加强混凝土试验分析工作,依据试验数据,科学合理的调整工艺配料方案,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废渣兑掺比例。
4、引进各方面业务技能高超大中专毕业生,利用其专业知识、提高全员的整体水平。
5、切实做好清洁生产和节能消耗工作。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处于较好的工作状态,发挥收尘、净化功能。
我公司这次借政府职能机构、专家学者来现场审查、认定的珍贵机会。认真听取吸纳批评、建议和新的信息,不断地改进提高,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更上层楼。
杭州****混凝土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日
第四篇:资源综合利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位于灵石县夏门村牛槽沟,成立于2005年1月14日,法人代表:姜厚文,登记注册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7500万元,经营范围: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石料开采、石膏加工。
2011年12月29日,该企业生产的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取得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产品)资格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核发的《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有效期限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晋经信资字[2011]931号文件对该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出具了结论性认定文件,认定该项目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第三条,以及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9]163号)文件第二条的规定。
2012年2月17日,企业向我局提出该项综合利用产品享受即征即退100%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申请。根据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管理办法》及《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们与2012年2月20日,对该企业申请的减免税事项进行了实地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调查,该企业申请材料与实际情况吻合。申请材料中的企业名称为山西晋投夏工水泥有限公司、产品名称为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利废原料为粉煤灰,经调查与实际相吻合。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晋经信资字[2011]931号文件中的企业名称与企业实际名称一致。
(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能够按照要求,单独核算生产成本、销售额、应纳税项。
(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利废原料及掺兑比例符合政策规定。
经调查,该企业生产的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第三条及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9]163号)文件第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同意该企业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
调查人:
第五篇:综合利用德育资源
综合利用德育资源努力提高育人成效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我校始终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3年德育条线集体获市级以上荣誉38项。
一、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工作力度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完善组织,健全机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分管校长主抓、德育处、大队部具体实施的德育领导小组。在2007年9月,各年级组又设立了德育辅导员。德育处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健全的领导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教育事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核心力量,强化管理。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此德育处在指导的同时加强了管理与监督。
(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总结一个月以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分析并解决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
(2)加强班主任培训
我们通过“班主任青蓝工程”,让三年以内的班主任和一位优秀班主任结对,每学期到对方班级指导或见习一周,使年轻的班主任尽快成长起来。我们还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沙龙、组织班主任老师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途径,全面提升班主任群体素养,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德育辅导员队伍。周卓贤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杭咏雪、吴静等6位老师被评为区班主任能手和新秀;陆华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还有4位班主任正参加省市的骨干班主任培训。
(3)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德育处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我校在2003年9月制订了《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细则》,在2006年9月又重新修订了《胡
埭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加大了考核力度,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同时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整合德育活动载体,开展德育创新活动
1、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道德升华。德育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缺乏说服力的,学生的道德素养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提升,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才能深刻领会、感悟道德的真谛。为此,学校一直坚持抓好“主题教育月”活动,如“行为规范月”“弘扬民族精神月”“法制教育月”“生命教育月”“理想教育月”“革命传统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节俭教育月”“感恩敬老月”等。根据每月主题,结合思品课、晨会课、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滨湖人”集体入队仪式、“忆革命先烈,扬爱国情怀”革命烈士事迹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新童谣”绘画创作比赛、“节日祝福,真情传递”教师节系列活动、“八荣八耻”系列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敬老爱幼”系列活动、“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携手扮家园”、“社区是我家,快乐共成长”社区实践活动、“小伙伴、看家乡、军旅行”部队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质,既突出了思想文化的内涵,承载了道德要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以《养成手册》为依托,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从95年起,我校就制订了《胡埭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使用了《家校联系卡》。2004年,我们抓住教育部发布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契机,全面实施《无锡市滨湖区青少年文明行为养成手册》。为了使常规训练更深入、更细致、更有效,我校大队部每周确定一项训练重点,各班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大队部加强监督力度。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06年9月起,少先队又推行了“值周班”管理模式,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净化,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内掀起了“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文明校园”活动高潮。学期结束时,评出“魅力班级”,文明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3、以“红领巾书法艺术学院”为载体,教育学生做真人。“小事业,大作为”。“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我校书法教育的真谛。我校是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书法教育成果已声名远播。在无锡市第四次少代会期间,我校的小书法家在小事业博览会上现场挥毫,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学生的作品飘洋过海,远送日本、美国。通过书法学习,不仅熏陶了学生的身心,更培养了学生的毅力。
4、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胡小“E少先队”。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一部部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如《我们的朋友——书》、《书香伴我成长》、《民乐伴我成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别不良陋习,争做文明学生》、《今天我值周》等等。
红领巾电视台为孩子们传递信息,传播友情,让孩子们体验爱心,感受创新。孩子们在电视台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和才智,体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一天天成长。学校电视台被评为无锡市十佳校园电视台、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
我们还不断加大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建立了2个标准电脑房,1个学生电子阅览室。2004年改造学校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大队部利用红领巾校园网,开展了电脑节系列比赛,开展了“创意绘画”、“创意小报”、“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创造性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网上队活动、网上手拉手交友等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网上读书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
三、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研究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按照实践育人的原则,我校建立了四个综合实践基地:九龙湾乡村家园、8722武警部队、唯琼农艺园、胡埭工业园。另外,我们还根据基地的情况编写了《综合实践——基地篇》校本教材,我们每年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在区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俞玮老师的“九龙湾文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基地篇》获得了区校本开发一等奖。在各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论文评比中,我校共有50多篇案例、论文获奖,其中,俞玮老师的《九龙湾文化研究》获省级一等奖,有两篇案例被《滨湖教育》录用。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室,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用好“悄悄话信箱”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校心理教育网,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心语姐姐”交流,为消除学生心理烦恼开辟了另一条途径。
每学期,各班还利用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如《让爱住我家》《君子与淑女》《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不胆小》等等,其中杨静琪老师的心理健康活动录像课《情绪大风车》获无锡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学校在2006年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五、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地办好家长学校,是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
首先,我们努力创造、提供家长们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
1、给每一位家长发放一本《家长学校读本》。
2、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交流学习体会,育子经验。
3、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如:团中央知心姐姐的 “关注孩子心灵健康”主题报告。唐校长的“关注学生安全,关爱学生成长”报告。班主任的“怎样使你的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讲座。
4、建立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制度,使其孩子能够很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5、家长通过六年十二学期的培训学习,我们就发放“家长学校结业证书”。其次,我们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家校
联谊活动,如:进入课堂听课、举办“亲子”活动、观看学生的才艺表演等。另外,针对当前学校安全问题形势较严峻的情况,我校建立了“家校沟通热线”,设立了“家校工作室”,为学生办了“校信通”,便于家校沟通。
六、加强德育科研,扩大德育成效
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理论上创新,工作中出成果,这是我校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大家遵循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方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同时我们也请教育专家来指导,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研究水平,有时也走出去,开拓视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结合学校“给孩子100种经历”课题,老师们设计了一个个经历活动方案,如:“我是一个兵”“分享生命中的感动”“我的打工日记”“帮弟弟妹妹包书”等等,根据方案,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活动,最后进行反思、总结,形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学生们在经历中成长,老师们也在研究中成长着。3年来,我校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案例有47篇获省市级奖,有25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
七、辛勤耕耘出硕果,再谱德育新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德育机构,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健全了各项德育制度和考核办法,有一支强大的德育队伍,通过这支德育队伍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耕耘,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手拉手先进单位、全国小公民童谣传唱先进集体、无锡市红旗大队、无锡市小事业优秀单位、无锡市少先队信息化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少先队基础建设先进集体、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区少儿工作先进集体、区规范守则先进学校。德育处主任吴玉芳被评为2004-2005无锡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大队辅导员周卓贤老师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区阳光教师;陆华老师获2004-2005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杭咏雪、吴静等6位老师被评为区班主任能手和新秀;邵玲玉同学获区“知荣明耻敬廉崇洁”少儿演讲比赛二等奖,并被评为区“阳光学生”;王欣同学被评为区“知荣明耻 敬老爱幼”小孝星。教师和学生每年都有2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学生迅速更新的思想观念,我校德育教育的形势依然严峻,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我校同仁仍需上下求索!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