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3 15:4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以人为本

统筹发展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思考

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 赵泽琼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省委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的任务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必经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

一、牢牢把握三个文明的关系内涵,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但对物质文明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也把政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把三个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广大农村。所以只有科学把握三个文明的关系,才能为文明生态村提供丰富、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看到,物质文明是先决条件,没有物质文明一定程度的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没有相应发展的精神文明,就无法为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本地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相应发展的政治文明,村民自治和基层组织建设达不到同比要求,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就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建设物质文明只是一句空话。只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文明生态村建设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经济和保持生态的辩证关系

加快发展是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第一位的责任和任务,也是确保创建活动收到实效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能力去办一些农民最盼望解决的事情;只有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能力追求更高精神生活。无论是抓文明生态村建设,还是抓其它工作,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都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文明生态村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归结起来,就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设文明生态村,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伦理的角度看,需要调整好三个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社会效益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资源配置的关系。建设文明生态村,绝不能再走“吃环境饭,断子孙后代路”的路子。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保、资源、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走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搞好科学规划和远景构想。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村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既保证农业用地和生态平衡,又要对村内各种人居设施进行科学设计,实现科学配置。

三、提高文明生态村的人口素质、村民的智力水平和经济能力,是建设文明生态村最关键的因素

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素质好与环、高与低,决定着文明生态村的文明程度和生态保持力度。因此,在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农民市场意识不足,应引导他们闯市场;农民的科技水平不高,应引导他们学农业技术;农民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应加强分类指导,按照村情村况,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龙型产业链;农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文化水平等,都需要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过程中加以提高和巩固。提高农村广大干部、党员、群众的素质,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文明生态村,人民群众是主体,党员干部是中坚力量,应按照“三个结合”的思路要求,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二是建立村民培训机制,组织广大农民进行较大规模的深入培训。就农民在增收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教材,提高农业科技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生产力的有序流动,为文明生态村工作提供具有战斗力的生力军。一方面,应鼓励一些农民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学到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应支持他们回得来,让他们把在城市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立足农业、发展产业化的事业上来。这将提高文明生态村村 民的综合素质,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

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远任务。既要确保创建活动迅速展开。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果,推进创建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要从实际出发,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硬化道路、净化街道、绿化村庄这三件实事,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看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可喜变化。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做好常抓不懈的精神准备和工作安排。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抓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抓农民增收;其次,要高站位、高起点地把创建规划制订好,着眼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与优化农村文化教育布局通盘考虑,与调整村镇区划统筹安排,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便于操作。三是要围绕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抓好机制建设。使硬化后的道路有人维护,整洁后的街道能够保持,种植的树木得以存活。保证文明生态村建成一批、巩固一批,不断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

第二篇: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统筹城乡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在乡村、重点在乡村、亮点也在乡村。乡村是绚烂的,是美丽的,如何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是什么?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绝不仅仅是未来给乡村一个美丽的外表,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的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至少应体现出”四个美”: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浑厚底蕴,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杜绝“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都像农村”现象的发生。

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定位

梁平地处高台,素有“四面青山下,蜀东鱼米乡,千家竹叶翠,百里柚花香”之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名柚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为重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正努力建成为渝东北地区的工业和旅游重镇,渝东北地区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梁平作为统筹城乡示范县,应该按照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县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构建以中心镇、风情小镇、中心村、特色村、历史文化村为重点的创建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建设经营管理融合、经济生态民生协调的美丽乡村新格局。要尊重自然之美,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围绕产业发展

生态化方向,大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工业,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三位一体目标始终贯穿梁平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好吃、好看、好玩、好住、好购”五好建设标准,始终突出产业、生态、观光协调发展。

二、引导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关键是变“输血”为 “造血”,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基层干部就要深入基层、走进乡间,与村民打成一片,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开群众心结,办成办好群众的事。

(一)在组织管理上坚持群众参与,获得群众认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格局。完善村级议事制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推荐产生群众代表,由村委会组织召开议事会,做到群众的诉求群众议、村民的事务村民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协调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日常工作。针对具体事务,采取责任制方式,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在土地流转上坚持群众自愿,使得群众受益。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更改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基础上,立足依法办事、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宣传“三

权”的保障,算好“三帐”,使更多农户树立正确的土地流转理念,消除疑虑。

(三)在建设管理上坚持群众监督,取得群众认可。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监督载体,优化监督环境,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设项目及时公开,重大项目决策先听群众意见,在工程项目上让群众巡查。对于规划方案,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请群众献计献策。让群众自主选出可信任的同志作为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群众核查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用途等,消除群众疑虑。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必须要有监督员或对象户签字,否则不予验收,从而使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群众融入,带领群众致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借鉴左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引导、尊重、参与、融入”四步曲,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返乡创业、全民创业,引导群众因地制宜从事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依托资源、本地实情两大优势,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极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五)在和谐构建上坚持群众排查,交由群众化解。坚持“社会风险由群众排查、社会矛盾由群众化解”的思路,调动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可组织村无职党员和身体健康的村民代表作为村内治安员,在集中居住点实行逐户轮班巡逻,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在每组确定1至3名矛盾纠纷调解员,负责化解邻里纠纷。开办农民夜校、宣传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宣传,使群众的法律素养明显提高。

三、当前我县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建房规划落后,楼房空置率高。虽然通过村庄整治和农民新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村庄格局有所改善,但由于我县一直以来用地紧张,农村建房总体较为混乱,“有新房无新村”现象还比较突出。而且现在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住在家里,房子的空置率非常高,浪费非常大。

(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垃圾、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三)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仍较落后。近几年,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与城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我县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建议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坚持以村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环境优势、城镇化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抓住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创新举措,推进我县美丽

乡村建设。

(一)思想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市委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与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人口向中心村、场镇集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品质生活,不断提升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二)强化规划引领。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必须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商贸设施、文化娱乐等;在编制手段上尽量引入竞争机制,避免乡村规划的同质化、劣质化和运动化。一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立足县情,明确县域内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和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二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整治建设的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三是以衔接配套为要求,修编完善其

他相关规划。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

(三)加大政策扶持,广泛筹措资金。要制定出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采取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大力组织和引导富裕农民、各界群众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增加地票受益投入项目建设。还利用政策扶持,全面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房风貌改造、政策性移民搬迁(生态、扶贫、以工代赈)、地灾避让等补助资金打捆使用,广泛筹措“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四)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一要狠抓中心村培育。切实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中心村的人口集聚力、经济发展带动力和社区服务辐射力,努力把中心村打造成为农民居住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要在充分考虑农民居住意愿、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建筑技术,鼓励农民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建房。二要狠抓“三沿”环境整治工程。坚持治标与治本、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开展以“三清三治三改”为主要内容的“三沿环境整治”。“三清”即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广告路牌;“三治”即治理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三改”即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改造。通过“三沿”整治,达到“环境优美”。三要狠抓农民增收工程。农民的创业增

收,始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三品”农产品,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平台和增收机会。

(五)加强组织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分工机制。各乡镇、村也相应建立领导和组织体系。二要建立协调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要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部门、乡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平时不定期督查、年末考核验收的监督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各项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XXX县生态资源保存完好,留下了蓝天青山绿水,生态良好是全县发展的最大优势。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乐居家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秀美是美丽乡村的特质,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前提。本着“突出乡村特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要求,精心做好规划编制,修编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的村庄建设规划和以衔接配套为要求的其他相关规划,做好各项规划的有效衔接。规划范围,要跳出村域概念,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同县城、集镇和中心村在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规划内容,既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包括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人

文景观、教育卫生、商贸文化等建设内容;编制手段,既要充分运用好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果,又要突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布局规划体系,避免千村一面。

富裕是美丽乡村的核心,必须坚持产业驱动、致富群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富裕农民,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突出产业建设、促农增收这一核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林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依托云南青美高原农业产业科技园,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体验采摘、加工销售基地,发展庄园经济,发掘和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光禄古镇为重点,以历史文化为魂,拓展天文科普、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内涵,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型旅游小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非农产业收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按照提素质、升技能、拓创业、稳就业的要求,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开展土地、林地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产权价值实现形式,推动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 2 —

增加财产性收入。

特色是美丽乡村的魅力,必须坚持突出特色、延续文脉。乡村之美,首要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生机与活力在于特色之美。XXX县素有“梅葛谷地”、“花灯之乡”、“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古树名村遍地,有许多不可复制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要善于挖掘整合全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活化、挖掘、开发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在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的同时,传承绵延的历史文脉。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民俗传统的发扬,将孝廉、农耕、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打造特色文化乡村,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园。

幸福是美丽乡村的支撑,必须坚持完善功能、夯实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进群众的福祉。必须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完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强城乡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3 —

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输送、公共交通向乡村延伸、公共信息向乡村覆盖。要规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稳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施“农超对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商贸流通网络,繁荣城乡流通消费市场。

生态是美丽乡村的名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村容整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让美丽“养眼”。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洁化、绿化、美化”,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快集镇“两污”项目实施,推进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抓好饮用水源、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和工程项目实施,提高城乡垃圾与污水处理水平。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浓浓的乡愁”的要求,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依山就势,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护古树、造新绿,不大拆大建,让建筑回归传统、传承记忆。突出建筑风格,坝区以明清特色为主,山区以彝族特色为主,做到房屋错落有序、美化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怡人,乡村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绿在村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生态景观。推进集约发展,以城增村减、移民搬迁和“空心村”改造为重点,大力推进宅基地置换整理、农村旧房改造,培育建设中心村,提升中心镇承载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和

人口适度集中居住。

和谐是美丽乡村的源泉,必须坚持民主管理、激发活力。乡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倡导文明新风尚,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文明公约”、“家庭美德守则”、村规民约等,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事项和决策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大力实施乡村为民服务站点建设,推行为民代理服务,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抓好“阳光村务”。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第四篇: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

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乡村的几点思考

(戴锦志 演讲稿)

【这是我自己写的,不是网上刷的,如果有讲不对的所在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给中国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在这改革的大潮中发展自己、建设自己、提升自己、做好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这里,我就我镇建设美丽乡村提出我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一、定位问题:

我认为,每个村都要有其自己的品牌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品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发动脑筋去思考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避免盲目,避免重复建设,只有找准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特色品牌。也才不会落入人云亦云的窘境。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如:诗南主打“南安第一村”,高盖利用“泉三互通口”,高山专攻“高盖山文化”,码四念好“山水相连”经,南冬打好“诗溪两岸”牌,丰联主攻“菜篮子工程”,坑内做足“少数民族村”,铺前“土楼笑迎四方客”等等。

二、建设规划:

从我们参观永春县几个美丽乡村试点村可以看出,要建设好美丽乡村,必须要有科学的、合理的、经济的、系统的规划设计,如何整治溪流、如何美化环境、如何利用现有的人文景观,这些都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用科学的方法去比对,用三维的思维去规划和设计,然后再“一张图纸管到底”地去建设,才能塑造出有特色的乡村风貌。

三、营造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谁都说好,很少有人会说反对,但是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那就对不起了!所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很重要,这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包括入户宣传、举办活动,让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根植人心,将美化环境化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人人动手种花草,户户整洁护环境。

四、老宅古厝:

农村中的那些老宅古厝,可以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拦路虎,如何改造这些破旧老房子,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老问题,也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如何治理这些既占用土地,又影响观瞻的破旧大厝,永春县的一些做法值得探讨,是补贴一点钱让其修整粉刷,还是用活现有的政策扶持进行退房还耕?我认为后者更有实际意义,我认为:镇政府可以出告示,明确提出补贴标准和条件,让那些愿意将房产按政府的补贴标准拆除的村民将房子交给政府统一处理,这既符合政策,又让村民得到实惠。

五、资金筹集:

一说到美丽乡村建设或新农村建设,头头们首先想到的是资金问题,做什么事情资金都是第一要务,说到资金筹集,就一个头两个大。我认为有以下几种筹资方法可以尝试:

1、既然有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那就要活学活用现行政策,可以在村庄主干道两侧、村庄中心地带、山边缓冲坡地等宜居环境,规划和开辟出一些具有商住价值楼群或小别墅用地,其中小别墅用地按有偿使用原则让有条件和能力的村民自行建设,商住楼则由村委会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分成建设。

2、开辟主题公园、命名景点、名人故园、小品建筑等设施,然后由冠名人出资建设,这样即达到增添村庄景点,又节省一大笔建设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3、做好侨务工作,打好侨牌,争取华侨捐资兴建公益,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筹资渠道;做好外出乡贤热心家乡建设工作,让这些事业有成者投资家乡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六、精神建设:

人的精神面貌关系到人的衰老和寿命的长短,搞好人的精神层面建设,对一个村来说,特别是对农村留守的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目前我镇兴起的广场舞是一个好现象,但这还远远不够,甚至由于经常性地比赛,让本来的全民健身活动变了味,成了少数人的俱乐部。因此我认为:不仅广场舞要普及中老年群体,而且还要多元化地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康乐球、老人气排球、户外集体行走、南安美丽乡村一日游等等,让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图,真正让他们健康快乐、延年益寿!

2012年12月17日

第五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短板”在乡村,美丽中国的“希望”也在乡村。

他山之石:野百合也有春天

美丽乡村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纵观浙江安吉、桐庐、龙游,江西婺源和陕西平利等市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试先行,成效显著。这些地方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莫过于环境优美、村落整齐、绿树成荫、小河潺潺、街道整洁,房屋建设统一有序而又不失特色。从整体来看,经过改造,乡村人居环境并不弱于城市,与城市的热闹喧嚣相比,在满足人们日常居住需求外更多了几份恬静。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部门联动,合力推进。从考察的三省五县来看,各地均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采取部门联动、全员上手的路子。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相关镇办发挥集聚协调职能,通过统一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如在安吉县,各单位、各部门都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并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并依照规划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二)立足特色,经营品牌。抓“三农”工作,一定要有经营品牌的思维和理念,让特色铸就品牌,让品牌形成生产力。安吉利用长三角后花园的区位优势,提出要打造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利用高效生态农业开发了笋、茶、桑、畜、禽等多个系列产品,利用“安吉白茶”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牌子来推广其他农产品。婺源则依靠集中种植油菜花,形成规模效应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三)强化党建,能人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江苏华西村成为“中华第一村”,关键是有吴仁宝。小岗村后来居上,关键在于沈浩。在考察中发现,各地通过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村干部。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基层群众中是主心骨,在发家致富中是带头人。

(四)调动主体,共建共富。农民主体作用强不强,事关农村发展得好不好。各地均采取了政府主导、村级主抓、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创业活力,引导农民由单个领域创业转为广阔空间创业、由一部分人率先创业转为全体全面创业。而政府主要为农民创业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做好引导、支持、帮扶服务和民生建设工作,为农民排忧解难,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投石问路:藏在深闺人未识

从历史上看,神木曾经是山清水秀的人间仙境,历经沧海桑田,昔日的花草树木化作今天造福百姓的侏罗纪煤炭。如今我们凭借资源禀赋持续发展,2012年GDP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排名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却显得不堪重负,经济地位与生态保护不平衡进一步加剧。此时提出生态农庄建设,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我们的机遇:从国家大环境来看,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从神木小气候来看,我县人均GDP已超过三万美元,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时期,有条件进行生态农庄的建设;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自然环境脆弱,加之工业开发不可避免的破坏,给生态环境的补偿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农庄的建设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挑战:自然条件之挑战,我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年降水量仅440毫米,植被覆盖差,尽管进行了多年的植树造林、封山禁牧,但与所考察的县市相比,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质量之挑战,我县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约为考察县市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尤其是我县南部乡村,很多已经成为空壳村,人口构成以“3860部队”(妇女、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青壮年劳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的发展;区位条件之挑战,所考察的县市距中心大城市较近,交通便利,基本属于一小时经济圈,便于发展家庭旅游和周末休闲游。而我县周围缺乏大城市的支撑,故不宜一刀切、大规模的开展建设,应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主,通过产业化建设发展村落经济。

如果说美丽乡村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打开了思想解放之窗,生态农庄则是通过结合神木实际、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人口等诸方面因素而摸索出的一条前进之路,也是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的生态农庄建设,不求南方美丽乡村的小桥流水、亭榭楼阁,但求宜居、宜业、宜游。

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一)环境为基,打造绿色生态农庄。环境美是生态农庄的直观表现。但是,就像习总书记强调的,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也不能大拆大建。而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村整治建设方式,推动农村环境发生质的变化。一要突出地域“品位”。通过狠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效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变“污点”为“绿点”,配套建设公园、健身场所、图书室、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二要注重地域特质。要立足现有的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地形地貌,注重原生态保护,突出实用功能,加强环境整治,以低碳、节能为目标,以改变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为着力点,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浓妆山水,淡抹村庄,尊重自然,浑然一体。三要健全管理机制。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对于有条件的生态乡村,要提前规划,强化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采取部门指导和村庄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明确职责,加强考评和绩效考核,发挥群众评议监督作用,提高长效管理水平。

(二)产业为本,鼓励农民创业增收。有产业是生态农庄核心要素,也是推进生态农庄建设的根本目标。把生态农庄建设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结合起来,使生态农庄成为农民创业的重要平台。一是要拓展农民创业领域。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结合“金桥工程”,推进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加相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领域。进一步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有眼光、懂经营、会管理的农家乐经营业主,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增加文化元素,引导集群发展。开发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发展社会养老、连锁配送、网上开店等商贸服务业,帮助农民在社区内就业创业。二是要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结合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建设村庄养殖小区、家庭工业小区和商业服务区,通过租金减免等办法引导农民到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创业。加强对农民的创业培训,结合“阳光工程”,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考察和实训操作,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和创业贷款发展,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推进土地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农机具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增值保值。利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家庭工业小区、农民工公寓、商贸物业村,使物业经济成为集体经济收入重要来源。

(三)特色为要,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在安吉,这样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求最大,但求最特色;不求最富,但求最和谐”。布局美是生态农庄美的集中体现。要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优化布局的主要平台,加快公共资源、产业要素和农村人口合理集聚,合理布局居住、生产、公共服务等功能区块,确保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一是要分类指导,做好规划。做好规划是做好生态农庄的前提。有关部门在布局生态农庄的范围点时,必须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考虑与周边村、镇的联动,考虑同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在空间上的呼应与产业上的互补。就我县而言,要按照工矿区、黄土丘陵区、风沙草滩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分类,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居则居,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二是要依次推进,做强载体。做好生态农庄建设,必须依托载体,循序渐进,先点后面,统筹推进。要着力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多,生态基础较好的镇办先行先试,依托城乡统筹,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有偿退出或置换等途径,引导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居住。通过人口、产业的集中,把一批中心镇率先建设成小城市、把中心村特色村率先建成农村新社区。三是要重点突出,示范引领。进一步统筹整合现有支农政策、资金和工程,向规划实施的重点线、带上集中布局、优先安排,不能零敲碎打,撒胡椒面。着力在锦界、尔林兔、神木镇等一些条件相对好的镇(办)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一批示范农庄,辐射土地指标、公共资源、农村人口、产业要素向生态农庄配置。

下载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范文大全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裴金佳赴顺昌调研大武夷新闻网 2013-12-2320至21日,市委书记裴金佳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顺昌县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共谋农村改革发展之策。......

    1-5佳木斯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佳木斯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4-12-09 佳木斯市农委 本网讯(张霁月)近年来,佳木斯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研究出一条适合自己发......

    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合集)

    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走大都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南京市土地总面积988万亩,以低山缓岗为主。全市耕地面积360万亩,乡村劳动力12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51万人。粮......

    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

    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

    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文化强乡 自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以来,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肥东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的根本利......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