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

时间:2019-05-13 15: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

第一篇: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

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年)

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是实现水路运输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重要保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今后5年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高航道管理与养护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适应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实施以来,全国航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航道管理与养护成效显著,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航道条件明显改善,养护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水运和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2万公里,养护里程10.22万公里,沿海航道养护里程10000多公里,设标8000多座,基本形成了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为骨干的干支直达、江海连通的航道网,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市)15-30万吨沿海深水航道相继建成。水路货运量达到37.89亿吨(其中,内河18.86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210%、188%,占全社会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11.7%和48.2%。

10年来,航道立法进程加快,一批部颁规章、地方性航道法规相继发布实施。对《内河通航标准》等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航道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航道养护专用航标测量船、大型疏浚船舶等装备和多波束测量系统陆续投入使用,航道养护能力大幅提升;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同步闪技术、差分GPS、AIS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航道养护中推广应用,部分重点航道养护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航道养护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700多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3000多公里,航道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果。

按照建设现代化水运体系的要求,航道管理与养护仍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护资金少和应急抢通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以进一步提升航道管理养护能力与水平,不断适应水运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发展环境

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水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水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是国家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重点。《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14个。水运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随着航道等级逐步提高,通航需求不断扩大,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建设逐渐增多,航道管理与养护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要适应航道建设与发展以及水运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航道畅通保障、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加强航道管理,不断提升养护水平,大力推进航道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实现航道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建管养并重是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强化规范管理,推进科学养护,提高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航道管理与养护水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

1.深化改革,管养转型。逐步建立健全与航道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推动航道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管理手段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养护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2.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加快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进航道管理与养护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强化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行为,有效保护航道资源。

3.科学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建设、管理与养护的协调发展,统筹地区间、流域间的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的骨干作用。

4.需求引导,服务至上。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以水运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

5.科技引领,人才强航。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的科学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完善航道管理养护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进适应航道事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以构建现代化水运体系为中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宗旨,逐步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机制,建成比较完善的航道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管理规范、养护科学、信息畅通、保障有力的航道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资金、科技、人才为核心的航道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到2015年,实现航道更畅通、更安全、更绿色、更文明、更和谐,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主要任务。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航道活力。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航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管理的模式,建立适应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的省级航道管理机构。加强航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研究,探索内河、沿海主要干线航道管理新模式。

——根据航道的公益性本质特性,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强化航道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养护。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明确市场准入条件。

——研究解决制约枢纽通航的重大问题,逐步建立通航建筑物运行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推进干线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法制建设,保障持续发展。

——以《航道法》为重点,着力推进航道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力争出台《航道法》,并做好配套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充分利用地方立法资源,加快制定地方性航道法规和政府规章,形成比较完善的航道管理与养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的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航道管理与养护科学发展。

——制定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运河通航标准,修订《内河通航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制定内河航标、电子航道图、沿海航道养护等技术规范;制定航道养护分类定额,不断完善航道技术标准和养护定额体系。——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制度建设,制修订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完善通航建筑物及航电枢纽管理制度,推动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行政管理,保护航道资源。

——加强对跨、临、拦河(海)等与通航有关设施建设的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审批工作,加强采砂、勘探等作业对航道影响的审查。

——强化对拦河建筑物的通航标准审批、施工监督、运营监管,实现通航建筑物与枢纽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避免出现新的碍航闸坝。推动有复航价值的枢纽、航道逐步进行复航建设和改造。

——做好专设航标行政许可工作,切实加强专设航标日常养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加强与通航有关设施的施工、作业对航道影响的现场监管,做好航道专项查验工作。加强对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巡查与保护,对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及航道设施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并责令赔偿、修复。

——完善内河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

——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责任制度。严格按照交通运输执法检查行为、用语、禁令、风纪以及文书制作等规范要求,规范行为,文明执法。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的统一部署,统一执法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工作服装、统一基层执法场所外观,树立良好执法形象。4.突出养护重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分类养护,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内河高等级航道、沿海航道和国境国际河流航道为重点,干支联动,推进全国航道养护工作协调发展。

——强化Ⅳ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在水路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重点加强运量较大的航道、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重视V级航道和中西部地区重要航道的养护;注重库区、湖区、山区、沿海陆岛和岛际运输等航道的养护,服务群众便捷出行。

——加强沿海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延伸沿海航道管理养护范围。开展沿海航道普查、测绘等工作,完善基础资料,制定沿海航道通航标准。

——加强国境国际河流航道管理与养护,维护国家航行权益,加强装备配置,完善船舶卧泊基地、越冬锚地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国境国际河流区域的测绘保障系统,注重国境国际河流航道应急抢通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航道应急抢通机制,建立完善特殊时段及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规范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程序,加强应急抢通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通装备,提高航道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效应对航道突发事件。

——完善航道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运转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增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航道信息的需求。——加强数字航道建设,实现沿海航道电子海图全覆盖,实现长江等主要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

5.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养护能力。

——加强内部管理,认真执行《航道养护管理规定》、《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等规定规范,建立航道养护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并严格落实养护计划,规范养护行为,重视航道及航道设施的日常养护、安全生产、基础资料收集和统计等工作,定期开展航道养护管理检查、考核。

——内河高等级航道和沿海航道维护水深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其他区域重要航道维护水深年保证率达到90%。航道设标里程达到50000公里,实现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和沿海航道航标遥测遥控全覆盖,其他重要航道积极采用航标遥测遥控技术。

——加强航标养护管理,坚持航标巡查与日常保养,确保标位准确、结构完整、灯光明亮、颜色鲜明,提高航标维护正常率。切实加强重点标位、重要河段航标的养护管理工作,在高等级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上,设置大型浮标和塔型岸标;重要海轮航道重点标位配置雷达应答器,提高助航的可靠性。

——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观测,定期开展技术状况评价,树立预防性养护理念,提高整治建筑物的养护质量,保障整治建筑物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利用自然水深,主动作为,最大程度地提高航道通过能力。——加强通航建筑物管理与养护,做到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定期保养、计划维修,确保正常高效运行,为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服务。

——配备先进测绘装备,运用现代测绘技术,逐步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测绘能力,加强浅滩、桥区、河口、库尾等重点航段观测,为航道管理养护、应急抢通和数字航道建设提供测绘保障。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养护船艇、工作船码头、养护站场等设备设施,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运行安全、适应水运现代化要求的航道养护装备和设施。

6.坚持科技创新,推进航道现代化。

——建设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数字航道,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推广应用。加快航道管理与养护信息化建设,建设航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逐步实现航道实时动态监测、联网便捷服务。积极开展智能航道研究和建设试点工作。

——开展环保、节能航道养护设备研制,加强通航建筑物管理与养护技术创新,加大航标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力度,推广应用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积极推动绿色航道发展。

——加强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航道减淤、生态航道、船闸运行维护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技术新成果。积极推进航道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7.健全协调机制,合力开发水运资源。

——加强与国土、环保、水利、电力、渔业等行业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参与涉及航道权益的水利、水电及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过程,倡导联合治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能,结合江河治理改善航道通航条件。

——加强部与省、省与省以及行业内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跨省重要航道管理与养护的协调,促进航道资源利用、养护标准和信息服务的有效衔接。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航道法律法规制定与宣贯培训、政策研究、沟通协调、行业自律以及信息收集与传递等方面的作用。

8.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航道事业发展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制定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的人才规划,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重点航道管理养护、重大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重点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在航道管理与养护重点专业领域中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在交通运输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采取培训、轮岗、挂职锻炼等措施,培养一批能满足航道管理与养护综合工作需要的骨干队伍。到2015年末,全国航道管理、养护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技术人才不低于40%;养护作业人员中,具有中级工及以上技术资格的技能人才达到50%以上;航道行政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

——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能力水平、绩效考评、考核标准等制度体系。建立职工培训机制,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建立航道管理与养护培训基地,加强航道养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实行职业技能认定和关键岗位从业资格制度。

9.加强航道文化建设,凝聚行业力量。

——加强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航道文化教育,不断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认同感,增强职工创造力,激发工作热情,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航道文化建设。以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明确航道管理与养护的使命追求、共同愿景、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构建与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航道特色相吻合的航道文化体系,增强行业凝聚力。确定全国统一的徽标,强化品牌效应,增强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

——加强行业先进典型、劳动模范的选树和培养工作,全国航道系统力争培养、选树5名以上全国劳动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进文明样板航道创建,把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创建方式,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成效。文明样板航道达到6500公里,其中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2000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4500公里。——开展航道养护示范工程、通航设施管理示范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点突出、体系完备、质量过硬、辐射带动力强的航道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加强航道管理与养护,促进水运科学发展,对于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把握好建、管、养三者的关系,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建管养并重是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以管理为根本,以建设为手段,以养护为保障,切实把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航道更长远、更持久地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监督检查激励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航道、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各自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航道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精力、更实的措施支持和促进航道事业发展。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整体部署、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查、抽查、互查、巡查等方式对本纲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航道管理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航道管理与养护的资金投入,加强航道养护设施设备建设和更新,确保日常养护资金需求。建立航道管理养护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体系,将航道管理与养护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统筹使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和规费收入,增加专项养护资金,航电枢纽部分收益用于航道养护,设立地方应急抢通专项资金等,拓宽筹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对航道管理养护的投入。同时,要强化对航道管理养护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制定宣传方案,加强舆论引导,多角度深入开展航道的地位作用、发展形势、政策法规、经验成就、行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增强航道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谱写新篇章。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航道、海事管理机构要按照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本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水运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航道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的关键。近十年来,通过加强航道建设、养护与管理,全国内河航道不仅里程增加、等级提高,而且在养护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建设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各种运输方式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航道养护与管理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内河航运在运量大、成本低、不占地、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实现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明确新世纪前十年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目标和措施,大力提高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水平,完成我国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的任务,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制定本纲要。

一、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方针

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建养并重、科技兴航,依法行政、保障畅通。

(二)工作原则

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坚持促进航道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建立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为主的体制模式。

2、坚持推进航道养护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航道养护工程的逐步市场化。

3、加强航道重点养护的原则。加强对水运主通道、运量较大的航道、网络航道和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突出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工作,并做好其它航道的养护与管理,努力保障航道畅通。在中西部地区和水网地区,要重视五级航道等骨干航道的养护和其在水路运输中的基础作用。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积极研究、吸收、推广科技新成果,增加航道养护与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航道养护与管理现代化。

5、坚持依法治航。建立和完善航道法规体系,推进航道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加强航道保护,维护航道合法权益,合理利用和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6、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航道职工队伍素质,积极创建文明样板航道,牢固树立航道养护与管理服务并促进水路运输发展的思想,提高航道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二、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到2010年航道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基本建立高效、协调的航道管理体制,航道养护机制改革基本完成;通过加强航道养护与管理,切实维护、巩固航道建设成果和保障航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及其在水路运输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健全航道法规体系,航道管理与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航道养护技术进步有显著提高;开展以创建文明样板航道为重点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具体任务是:

1、航道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建立起职能明确、精简高效、运转协调,有利于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新体制。

2、航道养护机制的改革工作初见成果。全面推行航道养护工程合同管理和竞争制度,努力培育航道养护工程市场,逐步实现养护工程市场化;根据所辖航道养护特点,航道养护工程专业队伍仅保持适度规模,并实行企业化管理。

3、水运主通道严格按照其等级标准进行养护,年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其它七级以上航道,有60%达到年通航保证率90%。

4、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需求,实行不同类别的航标配布,航标设标里程达到35000公里;逐步实现航标规格大型化、灯光明亮化;通航海轮内河航道的重点航标安装雷达应答器,根据条件和可能有选择地对重点航标进行遥测监控。

5、航道上新建和改建的临河、过河及拦河建筑物符合通航标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改建重点航道上历史遗留的不符合通航要求的临河、过河、拦河建筑物30%以上。

6、水运主通道上的过船建筑物实行全天通航,其它过船建筑物日通航时间不少于12小时。过船建筑物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并运行安全、稳定。

7、创建文明样板航道6000公里以上。其中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500公里,省级文明航道4500公里。积极推行交通文明畅通工程建设。

8、基本健全航道法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通航标准、维护规范、管理制度等,航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9、建立航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省航道信息联网,水运发达省份实现省内航道信息联网,推进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现代化。

10、加强规费征收,多渠道筹集航道养护管理资金,保障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1、航道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达到大专以上,其他航道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达到高中以上,建立起一支业务熟悉、勤政廉洁、作风优良、勇于创新的航道养护管理队伍。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体制改革进程,建立适应水运发展要求的航道管理体制。

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新型航道管理体制,是搞好航道工作的基础。当前,航道建设加快,航道等级及其结构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同时,水路运输的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展开,运输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发展趋势确立,今后航道养护与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应尽快建立适应水运发展要求的新型航道管理体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现行体制的优势与弊端,加快改革步伐,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政企分开、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建立中央和省两级航道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由目前较为分散的管理逐步改革为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为主的模式。在水运发达地区,可以设置专门的省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航道管理和养护工作。

要认真总结开展“航电结合”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如何通过“航电结合”实现保障和促进本地区航道养护管理长效发展的运作机制及管理体制。对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投资建设的“航电结合”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收益分配,应充分发挥省级航道管理机构的作用,实现其建设、管理能够服务并促进航道事业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改革航道养护机制,提高航道养护效率。

航道养护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航道养护工作的必然要求,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养护投入与效益的统一,通过逐步培育航道养护工程市场,逐步实现航道养护工程的市场化运作。要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养护机制的改革。

1、航道养护工程视工程规模,积极推行内部竞标或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降低养护成本。航道管理机构对养护工程要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并引入工程监理制度。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航道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度。

2、航道管理机构所属的适宜于企业化运行的组织,应尽快创造条件与航道管理机构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自我发展。对现有的航道养护专业队伍,在航道养护工程市场化的原则下,根据本地区航道养护的特点和确保航道畅通的需要,可以将其改造为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航道养护工程专业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

3、全面推行航道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体系,以保证航道养护质量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各地区要尽快研究制定航道养护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养护成本。

4、推行航道大站养护。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航道养护机艇、航标等的性能及可靠性得到提高,应不失时机地推行大站养护模式,降低养护工作的资源性成本。

5、航道养护和管理机构应实行定员定岗,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干部聘任制度。要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落聘、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充分认识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航道养护管理与航道建设之间的关系。

航道的畅通,依赖于航道养护与管理。航道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区别在于利用自然资源,因此在航道工作中,养护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是航道工作的根本,也是维护和巩固航道建设成果的必然措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干部职工一定要充分认识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把航道养护管理放在与航道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抓好。当前和今后,航道建设的任务依然重要,但是,巩固和维护航道建设成果的任务已经迫切的摆在我们面前,要避免由于养护不善,造成建设成果丧失、航道条件恶化等不良后果。在新世纪前十年,各地要根据航道发展规划,认真研究本地区航道养护的工作计划,把提高管养水平作为航道工作的重点。要通过政府重视、法规保障、交通系统内部支持和全体航道干部职工自强不息的创造性劳动,使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有一个显著的进步。

(四)坚持航道分类养护,加强航道重点养护。

根据航道建设和水路运输总的发展趋势,结合对航道养护总体能力的分析,航道养护工作应在继续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坚持分类养护的原则下,适当调整养护工作格局,加强航道的重点养护,突出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工作。

1、各省要认真研究本地区航道养护范围、养护航道的等级结构和分类维护标准,根据航道在水路运输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结合航道建设规划,合理调整航道养护工作格局。

2、要强化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在水路运输网络中的骨干作用。重点加强水运主通道、运量较大的航道、网络航道和跨省航道的养护与管理,重视中西部地区和水网地区五级航道等骨干航道的养护。

3、各省在进行航道管理体制、养护机制改革以及其他航道工作时,要把航道的重点养护管理工作能否得到保证作为主要标准。要防止在航道养护工作中的平均主义。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航道养护管理经费来源。

对公共航道的养护与管理,是政府进行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属于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养护与管理的经费来源应争取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开支。长期以来,航道养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已影响到航道工作的正常开展。过去十年,在航道建设、养护管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地区的航道养护质量有所下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应认真研究,采取多种措施筹措资金,保障航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航道工作的改革创新和交通内部的支持,缓解当前航道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

1、在国家未实行交通费税改革前,要努力保障航道规费的足额征收,并保证航养费、过闸费等专项用于航道、船闸的管理与养护。交通费税改革后,要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按行业归口渠道保障返还基数得到落实和按期到位。

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出发,采取措施,加大对航道养护管理的扶持。要积极争取各级人民政府对航道养护事业的资金及政策扶持。

3、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航电综合开发,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用于航道养护与管理。已经建成的“航电结合”工程,应将不低于10%的营运收益用于发展本地区的航道养护管理事业。

4、进行航道建设时,应适当配套建设生产性的其他配套设施等,以缓解养护性资金的压力。要认真研究航道建设后的养护费用来源问题

5、鼓励航道管理机构开展服务性业务和多种经营,弥补航道养护经费不足。

(六)进一步提高航道养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1、要切实加强对航道建设工程的效果观测和研究,维护和巩固好航道建设成果。通过做好航道原形观测工作,掌握河床地形变化资料,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保障航道尺度;要重视整治建筑物的维护,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并发挥应有作用。

2、航道养护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和《内河通航标准》等规范标准。

3、在合理分布和调整航道养护站点时,要以保障航标巡查与日常保养工作及时到位为基本目标,保证航标标位准确、颜色鲜明、规格整齐、灯光明亮。

4、在高等级航道和通航海轮航道上,加快大型浮标和塔型岸标的建设。重要海轮航道应逐步配置雷达应答器,提高助航的可靠性。

5、加强对专设航标维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保障专设航标的配布与维护管理符合有关技术标准,避免因航标配布不当和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

6、做好省际间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相邻省的航道管理机构要加强联系与协调,同一航道上新建的与通航有关的各类建筑物应与其航道技术等级标准相统一,养护标准与航道条件相衔接,以促进航道网的形成,改善省际航道的通航条件。

7、要建立健全过船建筑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加强管理与维护,使过船建筑物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过船建筑物的修理应尽可能安排在运输淡季进行,尽量缩短停航时间,减少对航运的影响。

(七)加强航道养护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1、坚持科技兴航,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航道养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航道治理及整治建筑物技术研究、航标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应用、新型疏浚设备研制、测绘技术自动化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步伐,争取有新的突破。

2、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健全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促进航道信息共享。积极做好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引进工作,加速建立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数据库和航道信息网络,初步实现航道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3、改善航道演变分析的手段,提高预测航道变化趋势的能力。注重水文资料的收集,逐步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及处理自动化。

(八)加强航道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1、为适应依法治航的需要,应努力争取尽早颁布《航道法》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并对现行的航道法规、规章及其它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各省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清理和制定本地区航道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完善航道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航道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航道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促进航道的管理与发展。

2、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航道管理与养护的技术标准、规范、工作规定、岗位职责和制度等,适应航道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需要。

3、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与航道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提高全社会航道法律意识。

(九)加强航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1、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航道管理机构必须重视和加强航道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热爱航道事业、文明执法的航道行政执法队伍。要加强航道执法人员管理,严格岗位资格培训,逐步推行资格认证制度。同时,要加快推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监督检查制度。

2、推行航道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实行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处罚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监督、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的公示制度。实行限期办理航道行政审批与许可制度。

3、现场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着装整齐、文明执法。要为航道行政执法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鉴定等设备和工具,强化执法手段,提高履行职责和执法能力。

4、要依照《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和处罚救济工作。要适当配备法制工作人员,负责航道法制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维护交通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1、继续贯彻执行《水法》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积极参与涉及航道权益的水利、水电及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行为,依法保护水运资源。

2、紧密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协调和处理涉及航道权益事务。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行业的规划、建设情况。

3、倡导联合治水,结合江河治理改善航道通航条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航道建设和大型航道养护工程。

4、依法加强对通航水域内临河、跨河、过河及拦河设施的审批管理,省级以上航道管理机构可制定适合本地、本河流的有关审批管理办法。

5、要认真研究损害航道权益的经济补偿和赔偿办法。

(十一)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已经评定的航道技术等级。

1、在全国大部分河流航道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已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其余航道的技术等级评定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继续安排未定级航道的技术经济论证工作,协调水利、水电等部门,合理评定航道技术等级。对已评定技术等级而又确需调整的航道,应重新深入论证,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2、已批准的航道技术等级是确定与航道有关的临、过、拦河建筑物等设施的通航标准和进行航道管理的主要依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拟定逐步实现航道技术等级的具体工程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对规划进行水电开发河流的航道,要加强与水利、水电部门的协商和配合,共同研究实施航道技术等级的有关工作。航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评定技术等级航道的技术管理,依法保护水运资源,满足航道长远发展的需要。

(十二)做好“文明样板航道”创建工作,大力提高航道管理水平。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认识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把创建文明样板航道作为提高航道工作为水路运输、船员服务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把创建活动与日常航道管理与养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工作,在规范管理、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保障畅通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航道管理水平。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照文明样板航道标准,重点选择一些航道条件较好、通过量大、地位重要的航道进行创建。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在航道绿化的基础上,要实现航道的景观化。在已创建成省级文明航道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社会监督,进一步创建成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

(十三)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1、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环境,吸引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职工队伍,改善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带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吸收和培养一批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充实领导干部队伍,努力造就一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扎实业务功底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

2、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业余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队伍进行科学文化、岗位技能、知识更新的教育,使职工队伍素质跟上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在职工中大力弘扬“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灯精神,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要教育和激励航道干部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在航道生产中勇于改革探索,使航道工作形成积极、开放、生动的良好氛围。

5、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认真解决基层航道管理人员的实际 困难,不断提高职工待遇。要大力宣传航道职工的先进事迹,理解、尊重、关心航道职工。

今后十年,我国将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航道工作也要依据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航道养护与管理的新问题,努力支持和促进水路运输的发展,实现航道与航运发展的良性循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道管理机构的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以科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厅水字[2008]57号 【发布日期】2008-03-12 【生效日期】2008-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检

查工作的通知

(厅水字[2008]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为贯彻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我国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增强航道基础作用和服务水运发展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开展《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全面检查,我部制定了检查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二日

《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

为检查《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贯彻执行情况,更好地落实2008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新形势下的航道养护管理工作,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增强水运发展能力,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部成立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宋德星 水运司司长

副组长:曹德胜 水运司副司长

成 员:姜明宝 水运司航道处处长

解曼莹 水运司内河建设处处长

李宏印 水运司国内航运处处长

李良生 水运司政策法规处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运司航道处,办公室主任由姜明宝兼任。

联系人:郑清秀、吴琼、韦伟、刘步景

联系电话:010-65292856 010-65292824

传真:010-65292841

电子信箱:syshdc@moc.gov.cn

二、检查内容

(一)《纲要》贯彻执行总体情况;

(二)《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三)《纲要》工作措施执行情况。

三、检查要求

(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项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和联系方式于4月10日前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检查时间:2008年4月15日至2008年10月31日。

(三)检查工作分自查、抽查、总结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时间及相关要求如下:

1.自查阶段(4月15日至5月25日)

各省对照《纲要》认真逐项检查并填写附件1(自查表一至八),系统总结执行情况、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航道养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下一步贯彻《纲要》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建议,并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于5月25日前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2.抽查阶段(5月26日至7月15日)

(1)抽查组织

抽查工作由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组长单位会同其他参加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被检查省份积极配合,抽查分组情况见附件2。组长单位于检查开始1周前将分组抽查安排表(见附件3)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视情况派员参加。

(2)抽查方式及要求

抽查采取听汇报、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每省检查结束向被检查省份反馈检查情况。各组检查结束后,应在2周内向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检查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检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检查的基本情况,被检查省份《纲要》的执行情况、好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加强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3)总结交流阶段(7月16日至10月31日)

在自查和抽查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纲要》的贯彻执行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要求。部拟在10月31日前召开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附件1.航道养护管理情况自查表

自查表

一、航道维护里程及通航保证率情况表

自查表

二、航标设置情况表

自查表

三、通航河流上临、跨(过)、拦河建筑物审批及改建情况表

自查表

四、过船建筑物通航情况表

自查表

五、文明样板航道创建情况表

自查表

六、现行地方性航道法规、规章明细表 自查表

七、航道养护管理费用表

自查表

八、航道在职职工文化及业务素质情况表

附件2.抽查分组表

附件3.分组抽查安排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候选名单

附件:

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候选名单

一、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集体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港航管理局 辽宁省丹东航道管理处 吉林省航道管理局

黑龙江省佳木斯航道局桦川航道段 黑龙江省航道局测绘工程处第四测量队 上海市航务管理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养护管理科 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 江苏省谏壁船闸管理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航道管理处

浙江省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航道养护管理处 浙江省嘉兴市港航管理局

浙江省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浙海标0308艇 安徽省港航管理局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港航管理局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南昌分局航道处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九江分局星子航道处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港航局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

湖北省武汉市港航管理局汉口航道段 湖北省钟祥市汉江航道管理段

湖南省益阳航道管理局漉湖中心航道管理站 湖南省衡阳航道管理局衡阳中心航道站 湖南省常德航道管理局汉寿航道管理站 广东省西江航道局

广东省佛山航道局三水航标与测绘所 广东省东江航道局惠州航标与测绘所博罗站 广东省粤西航道局茂名航标与测绘所粤标1105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航道管理局航道疏浚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航道管理局航道疏浚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航道管理局 重庆市乌江航道管理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航道管理局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处 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港航处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航运管理局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水路航道养护站 长江重庆航道局万州航道管理处 长江武汉航道局荆州航道管理处 长江南京航道局上海航道管理处 长江三峡航道局

二、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先进工作者 王海鸣 天津市地方海事局航运管理处科长

翛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航道处副科长 毛世伟 山西省地方海事(航运管理)局副局长

马振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港航管理局黑山头航道处处长

巩秀忠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地方海事处工程师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港航管理局计建港航科副科长

弓 辽宁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港口航道处工程师 吴丕利 辽宁省营口市交通局航道管理处处长

曲延德 吉林省航道管理局副局长 王

东 吉林省航道管理局集安分局局长 张永新 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航道处副处长

曹国勤 黑龙江省航道局黑河航道局瑷珲航道段段长 付忠群 黑龙江省航道局涝洲航道段段长 胡业良 黑龙江省航道局疏浚工程处龙浚08船长 贾海林 科员

周伟文 倪

泳 梁同好 袁

平陈明辉 钱雁飞 朱轶群 瞿剑钧 殷志权 陆建新 金继伟 袁纪岳 杨

利 顾建峰 俞中奇 韩凤雷 工作)

龚海明 杜丽娟 韩忠国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综合规划建设处主任上海市青浦区航务管理所副所长

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务管理署航道管理科科长 江苏省盐城市航道管理处养护科科长

江苏省南通市航道管理处南通船闸管理所所长 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 江苏省苏州市航道管理处工程养护科科长 江苏省淮安市航道管理处航道处主任科员 江苏省江阴市航道管理处主任

江苏省扬州市航道管理处综合计划科科长 江苏省南通市航道管理处工程养护科科长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航道航政处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港航管理局航道航政处副调研员 浙江省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副处长 浙江省海宁市港航管理处副处长

浙江省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航道管理科副科长 浙江省绍兴市港航管理局航道航政科副科长(主持浙江省舟山市港航管理局航道管理处处长

安徽省合肥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建设科工程师 安徽省港航管理局淮河航道局测绘科副科长(主持工作)

朋 熊育伦 工作)

华 胡文潘 詹德龙 谢世金 万志群 江政良 潘向阳 陶红兵 王允征 张玉星 曹

辉 杨春雨 艾留华 王东林 郭民雄 罗武华 彭剑虹 叶应明 安徽省六安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 安徽省滁州市港航管理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主持安徽省港航管理局航道处工程师 福建省厦门港航道管理站站长 福建省福州市航道航标管理中心科长 福建省南平市港航管理处副处长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南昌分局航道处技师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九江分局都昌航道处道政科科长 江西省港航管理局上饶分局航道管理科科长 江西省航道工程局副局长 山东省济宁市航道管理处副主任

山东省枣庄市港航管理局航道管理处主任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高级工程师 河南省周口市航务管理处副处长 湖北省十堰市港航管理局航道段段长 湖北省襄阳市航道段站长

湖北省天门市港航管理局汉江航道管理段段长 湖北省仙桃市港航管理局汉江航道管理段副段长

湖南省航务管理局航道处副处长 湖南省益阳航道管理局局长 何

安 李宙辉 邓永彬 苏胜忠 黄章海 林桂权 船长

胡宁宇 长

刘士军 梁

伟 王志超 邹德华 杜敬民 周秋生 陈军平站站长

唐太成 刘临雄 易志海 站站长

符彦临 湖南省长沙航道管理局汨罗航道站站长 湖南省长沙市航务管理局航道管理科科长 湖南省华容县航道管理所所长 广东省西江航道局副局长

广东省北江航道局清远航标与测绘所白庙站站长 广东省广州航道局城区航标与测绘所粤道政801船广东省江门航道局新会航标与测绘所崖门航道站站广东省南沙航道局南沙航标与测绘所副所长 广东省珠江航道局香洲航标与测绘所所长 广东省航道局副局长

广东省航道局航道管理处处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局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航道管理局工程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航道管理局武宣分局武宣航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航道管理局航道疏浚处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航道管理局局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航道管理局藤县分局龙圩航道海南省港航管理局海口航道所所长 廖劲松 高桂景 王小万 任作权 杨立朝 翟建洪 王重建 李显惠 李作良 张友明 杨

涛 廖长庆 许伯昌 董唏中 王苏荣 李玉福 万大斌 徐

峰 范先友 毕方全 杨晓苏 陈

勇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港航建设管理处处长 重庆市港航管理局航道处副处长

重庆市嘉陵江航道管理段水土航标站站长 重庆市巫山县航务管理处处长 四川省宜宾市航务管理局副局长

四川省乐山市航务管理局航道队副队长(主持工作)四川省广安市航务管理局港口航道科科长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处庄斗湾信号台台长 贵州省航务管理局航道管理科科长 贵州省乌江航道处航道养护船队总船长 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副局长 云南省航务管理局港航处处长 陕西省安康市航务管理局局长 甘肃省水运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 青海省水路运输管理局科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海事局局长 长江航道局副总工程师 长江南京航道局副局长 长江武汉航道局副局长 长江重庆航道局局长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疏浚工程处处长 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航浚6号船长 卢

俊 皮明俊 张建新 雍清赠 严建华 寇

军 江德敏 长江三峡航道局副局长

长江三峡航道局黄陵庙办事处主任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工程管理处处长 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西江办事处主任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资产设备处高级船长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工程管理处高工 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秘书长

第五篇:“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公路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促进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特制定本纲要。

一、突显服务理念,“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1.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过去五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价值观,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公路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公路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4.7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72%,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4.9 %,乡镇公路通达率达到99.9%,通畅率达到96.6%,建制村通达率达到99.2%,通畅率达到81.7%。“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优良路率平均每年增长1%。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9.2%,国道优良路率达到79%,省道优良路率达到75%。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更趋规范。“十一五”期间,各地进一步完善养护技术体系,修订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等规范,颁布实施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和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实施了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专项行动。“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约8011亿元,完成路网改建工程 55万公里、公路大修工程16.7万公里、公路中修工程36.4万公里。同时还完成危桥改造11296座/87万延米,完成了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实施工作并累计整治安全隐患路段36万处/12万公里,处治公路灾害路段10283公里。全国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 公路养护主体与责任,建立健全了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经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94.3%,其中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公路网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建立了覆盖全国40万公里公路的路况信息报送系统并有效运行;公路与气象部门全面开展合作,共同加强公路气象预测预报和恶劣气象预警等工作;部分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了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发布公路路况以及公路交通气象信息;建立了我国自有产权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进一步推广实施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共27个省(区、市)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ETC系统的应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末,全国开通了2000多条ETC车道,ETC用户达到150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此外,修订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臵规范》等技术规范,组织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与标志标牌更换工作。

——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臵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部省应急会商机制,完善了应急信息报送等制度,探索建立高速公路跨区联动协调等应急运行机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初步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警地联合公路应急演练。此外,部印发《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各地启动了部省两级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建设,现已实现部与17个省区市的公路视频数据接入共享。

——公路法制和路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公路保护条例》、《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等法规规章以及地方性的公路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公路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集中治超工作,严重违法超载超限运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建成一批设臵规范、标识统一的治超检测站点,逐步推进治超信息系统联网。加强路政管理,完善并执行公路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公示监督制度,实现全国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燃油税费改革平稳实施。2009年年初,国务院正式实施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六项交通规费,基本完成了44万多名改革涉及人员的安臵工作。同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十一五”期间全国18个省区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

总体上,《“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目标基本实现,全国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增强,公路服务水平得到改善,公路交通防灾抗灾和应急处臵能力得到提高,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服务性、先导性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便捷出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一些地方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重建轻养、以建代养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公路养护投入不足。燃油税费改革后,普通公路建设、养护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短缺。

——路网结构有待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断头路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不足且可替代路线少,部分重要省际通道相邻省区市的公路技术等级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公路交通拥堵较为严重;少数普通国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低。

——公路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公路网尤其是普通公路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公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公路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特别是普通公路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的服务功能与水平还有待提高。

——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普通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公路安全设施标准偏低;重载货车和船舶压垮、撞毁桥梁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桥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路基础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依然不足,有效的公路跨 区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尚未形成。

——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公路管理体制不适应公路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臵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公路养护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养护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臵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公路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坚持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 3.公路养护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从养护任务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将迎来周期性的公路养护高峰期,加之公路交通流量特别是重载交通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公路将面临集中大修和改造的压力,养护任务极为艰巨;从资金保障角度看,“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特别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随着普通公路融资难度加大,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而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养护资金的拨付程序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将对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规模和养护管理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从服务需求和安全保障角度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机动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公众对公路交通出行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不断高涨,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日益被高度关注并逐步成为社会问题。加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持续加大,这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此外,我国已进入资源环境矛盾的凸显期,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因此,“十二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不断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4.公路养护管理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牢固树立并继续贯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念,和“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式,坚持“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确保优质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5.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十二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强化公路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始终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

——安全第一。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机制,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公路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养护优先。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公路养护和保护,充分发挥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依法治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地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进依法履职、依法行政,加大公路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管理透明度。

——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技术体系,实现科学决策,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技术进步。强化环保意识,推行绿色养护,发展预防性养护、再生利用、安全监测等技术,提高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人、车、路、自然和谐发展。

——体制创新。本着“层级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原则,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事权关系,建立适应燃油税费改革需要和公路网管理特性的公路管理体制。

6.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国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网络结构明显改善,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臵能力明显增强,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高质量工程、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公路养护管理格局,逐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养护作业规范化、路网调度智能化、运营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路政管理法治化的目标,确保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需要。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消除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同一省际通道相邻省区市公路技术等级基本匹配;

——国省干线公路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5%以上,总体技术状况MQI 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大于90,国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除外)平均PQI大于80,且PQI值小于70的比重下降至12%以内;

——国道平均运行速度达到60公里/小时;

——国省干线公路现有危桥改造率100%,当年新发现危桥处治率100%。基本完成县乡公路中桥及以上现有危桥改造任务。农村公路危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每年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含预防性养护)的里程比重不少于17%;

——全国公路养护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40%,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

——基本建立覆盖国家高速公路和主要国省干线公路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体系,各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中心平台基本建成并与部级平台联网互通。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达100%,东中部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节点实时运行监测覆盖率达60%;

——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平均覆盖率达到60%,建成ETC车道6000条以上,ETC用户超过500万个;

——现实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公路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

——建成具备24小时内预报、6小时内预警的国省干线公路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三、以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7.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全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全面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到2015年,基本形成路网结构趋于合理、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衔接更加顺畅的公路交通网络。

8.重点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进行综合改造,重点提高国省干线公路中的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比重,加快拥堵和交通瓶颈路段的升级改造,完善公路指路标志以及交通标志标线,增设必要的爬坡道、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应急救援点、出行信息采集与发布设施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治超检测站点,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治理、绿化 美化和公路文化等建设,着力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路况水平和服务能力。

9.继续实施路网结构改造工程。以国省干线公路、重要县道、通客运班线、学生班车和旅游公路为重点,继续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和公路安保工程。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力度,基本完成国道、省道公路中抗灾能力明显不足路段的改造任务,力争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按每个县拥有两条抗灾能力较高公路的标准推广和实施“生命线”工程,提高公路网的抗灾能力。

四、以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养护管理力度 10.加快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和规范体系。研究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市场准入、招投标、公路技术状况监督、长大桥梁安全运营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制修订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养护定额和标准规范,规范路况检测、养护施工作业流程,形成一套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化管理标准及技术指南。

11.加大公路养护工程实施力度。结合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文明样板路创建和标准化美化工程(GBM)的实施,在全国组织开展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树立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探索形成一系列预防性养护技术,列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在保证公路日常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投入,及时组织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保持公路设施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重点加强桥隧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桥隧养护的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长大桥隧安全运营管理,强化健康监测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建立部、省两级桥梁安全监管机制,部将对部分跨越大江大河及跨海通道等特大型桥梁、隧道进行重点监控,对结构状况和养护运营进行抽检。要以特大和大型桥梁、特殊结构桥梁、双曲拱桥、系杆拱桥以及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桥梁为重点,加强养护、巡查、检测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并及时采取现场监管和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桥梁安全。加大桥梁养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研究建立桥梁养护从业人员资格制度。

13.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分清事权,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缺桥少涵、安全防护设施不足、危病桥数量多、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目标。

14.加强公路养护装备与能力建设。推进公路养护大道班建设,逐步为公路养护施工及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业养护机械装备,以及专用的通勤车辆和安全防护设施等,不断改善基层养护单位和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养护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升基层养护单位和道班的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水平以及应急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15.提高养护施工安全保障水平。严格执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加强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的现场监管,督促养护施工企业按规定设臵明显的施工及安全警示标志,切实做好养护施工路段交通组织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和车辆有序通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及运营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和省际沟通协调工作力度,统筹安排省际间相邻路段以及同一通道不同公路的养护施工计划,避免集中进行养护作业施工造成交通堵塞。

五、以构建养护科学决策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养护科技水平16.推进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大力推进公路养护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公路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全面推广路况快速检测、分析、决策支持成套技术,促进路面、桥梁、隧道等养护管理系统的普及与集成应用。完善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制度,研究建立以路况水平、服务水平和资金需求、投资效益评估结果等因素为依据的公路养护决策机制,初步实现在最佳时间对最需要实施养护的路段,采取最恰当的养护措施,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17.积极推进绿色养护。研究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重点推广沥青路面再生和温拌、水泥路面就地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利用等废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和施工工艺,着力解决路面耐久性不足导致的早期损坏、车辙、反射裂缝等常见病害,在养护施工作业中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8.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大力开展养护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重点研发推广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成套技术、公路和桥梁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全寿命周期养护设计、高速公路快速养护施工技术、应急处臵技术等,高度重视灌缝、挖补、水泥路面日常养护等技术和材料、设备的研发应用,着力提高全国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

六、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路网服务水平19.加快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建设。基本建成部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中心,全面推进省级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和部省平台联网建设,形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监测与应急处臵平台体系,为路网运行监测、协调会商与指挥调度、公众出行服务和应急处臵提供支撑。

20.加强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编印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服务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公路建设与改造工程,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合理设臵公路运行监控与信息发布设施,形成完善的公路网运行信息监测网络,基本实现部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长大桥隧、大型互通式立交桥以及区域交通状态等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实现国家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络的可视、可测、可控。

21.建立完善路网跨区联动协调机制。结合全国路网平台体系建设,通过推进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定期会商等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管理。选择条件成熟的路网区域,研究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和协调调度辅助支持系统。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重要易堵路段进行现场监管和交通疏导,并采取措施实行综合治理,避免出现大范围严重堵车现象。

22.全力做好公路出行服务工作。制定并实施公路服务标准规范和等级评定等制度,完善公路休息区、便民服务点等设施,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高速公路及其收费站和服务区的经营管理行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24小时不间断服务。建立基本覆盖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的交通广播网络及行业统一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要求。

23.全面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各地交通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会商,完善合作工作机制,促进两个部门的工作信息平台的联网共享,共同做好公路交通气象预测与预警工作。推进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实现交通、气象观测站点和公路交通气象信息的集成共享。

七、以强化安全应急能力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应急处臵水平24.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预案体系。按照部修订后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完善地方公路交通应急预案,重点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专项处臵预案和针对重大桥梁、隧道等现场预案,着力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部、省、市、县四级公路交通应急预案体系。

25.强化应急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应急处臵和信息发 布等应急运行机制。加强高速公路应急管理的多部门、跨区域协作,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应急演练,建立公路应急管理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公路应急处臵与保障能力。

26.建立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在积极培育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加快组建以地方公路管理机构现有力量为主体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路应急养护中心以及专业化的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国家级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专业力量的优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的国(边)防公路的养护保通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与处臵工作。逐步落实重要的公路桥梁和隧道由武警部队守护。长大桥隧还应根据需要组建必要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提高其应急处臵与养护保障能力。

27.推进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根据国省干线公路分布情况,按照“均衡分布、分片负责、有效衔接”的原则,重点建设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配备必要的公路抢通物资和大型交通专用抢险装备、车辆及机械。充分利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装备设施资源,统筹规划建设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基本建成包括地方公路交通部门和武警交通部队的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28.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助网络。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以统一规范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服务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装备、队伍建设,会同公安、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逐步构建集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督促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强化车辆救援服务工作,并根据需要在高速公路沿线统一布点和配臵专业清障车辆和设备,依托路网管理与应急平台,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调度和指挥系统。

八、以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收费公路监管

29.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政策。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进一步控制收费公路总规模和收费站点数量。结合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全面取消超期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促进现有收费公路全面规范并符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同时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发展政策,建立严格的收费公路监管机制,细化并完善收费公路“统贷统还”制度,积极探索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体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建立更加合理的收费年限和通行费标准调整机制,推动收费公路政策的可持续发展。30.强化并规范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研究制定高速公路服务规范,重点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经营性高速公路的政府监管,督促其认真履行公路养护、提供良好服务和相关信息报送等义务。建立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评定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与水平。研究实施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和网络化监管与服务能力。

31.推进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等有关要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ETC系统,逐步扩大ETC车道的覆盖率,培育并扩大ETC用户规模,扩大客服网点覆盖面,形成全国统一的ETC服务网点体系和分级管理的收费结算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收费公路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40%。

32.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落实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等优惠政策。依法加大检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效率,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同时研究并积极争取相关补偿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长期有序贯彻落实。

九、以贯彻落实公路保护条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路政管理水平33.进一步完善公路法规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尽快出台《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研究启动《高速公路条例》立法工作。同时加大地方性公路法规的立法工作力度。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由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共同构成的相对完善的公路法规体系。

34.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继续坚持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实行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继续开展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深化落实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源头治理力度,综合利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治超成果,防止反弹。基本完成治超监控网络建设,逐步推广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和高速公路不停车检测系统,确保治超检测站标识统一、设备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

35.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以贯彻《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路政管理文明创建活动,强化路域环境治理,促进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适应。加大公路保护与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爱路护路意识。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制、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持和交通疏导等服务措施。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创新路政管理手段,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进程,切实提高路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同时,推进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的有机衔接与工作融合,探索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模式。

36.加强公路路政队伍规范化建设。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公路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执法,并实现罚缴分离。推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杜绝公路“三乱”现象。统一规范执法人员外观形象和基层站所标志标识,优化服务环境。到2015年,基本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纪律严、作风硬、反应快的路政执法队伍。

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37.体制保障方面。结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地方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层级清晰、集中统一、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地方公路管理体制,强化部对国道的监管和投资力度,推进国道、省道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格局;本着“多元化投资、一元化管理”的原则和方向,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现各省级辖区内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运营、收费和管理模式,依法强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高速公路的监管职责。坚持农村公路由县、乡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资金、机构“三落实”。

38.资金保障方面。建立稳定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继续贯彻落实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出台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规范化的地方公路养护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全力保障公路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的资金需求,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工程等路网改造工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2号)中“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原公路养路费的专项资金原则上全额用于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不得用于收费公路建设;中央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路专项补助资金在债务偿还完毕后,全额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的有关政策。同时,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

39.科技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大公路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根据我国实际,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公路养护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现有的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及桥梁技术状况,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为实现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强路网管理、收费公路管理、路政管理、治超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研究部省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的关键技术和跨区域路网仿真决策支持系统,推广路政巡查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水平。

40.人才保障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推进公路养护管理、路网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严格职业资格认证,全面实施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重大科研项目与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全面加强公路职工的教育与培训,重点加快公路养护、运营管理、收费服务、监控、路况信息采集与报送等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风气正的路政执法队伍和养护施工队伍。全面开展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工作,继续塑造并展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行业风貌,形成普遍认同的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业文明,增强公路职工的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展现新的时代精神与行业风采。

下载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航道管理与养护发展纲要2011-20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航道建设养护工程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航道建设养护工程风险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航道建设养护工程风险管理,推进安全风险标准化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航道工程建设安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

    关于印发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交水发〔2010〕7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为加......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交公路发[2011]505号)(范文)

    关于印发“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的通知 公路局 交公路发【2011】505号 2011年09月30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

    《航道养护管理规定》(交水发〔2010〕756号)

    关于印发航道养护管理规定的通知 交水发„2010‟7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天津市、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为加强......

    《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办法》

    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本省内河航道养护测量管理,充分发挥测绘的基础性作用,定期更新航道基础数据,及时了解船闸主体的安全运行状......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20日 来源:交通部网站目 录前 言 一、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布局......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要引导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向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益和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积极......

    公路养护与管理

    名词解释 1. 路面管理系统的含义:就是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根据路面现状和未来的使用 需求,以一系列评价与分析模型为基础的投资决策过程。 2. 桥梁管理系统的含义:是指对既有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