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信息中心:当前金融运行五个突出问题(DOC)
国家信息中心:当前金融运行五个突出问题
当前金融运行有哪些特点
1.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平稳,货币市场利率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因面临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而持续下降,相应带来央行外汇占款的减少。前5个月,央行外汇占款减少1.13万亿元,同比多减少7893亿元。受房地产市场回暖带来相关税收收入增加、地方债大规模发行以及地方政府赶在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之前清缴历史欠税等多重因素推动,财政存款大幅增加。
前5个月,财政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多增8684亿元,其中4月份当月增加9318亿元,同比多增8217亿元。外汇占款与财政存款变化是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的重要因素。外汇占款增加带来流动性供给的增加,财政存款增加则相应减少流动性供给。两者“一减一增”总体减少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
年初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创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的运用,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预调微调。自2 月18 日起,央行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由每周二、四两次提高到每个工作日均开展操作,实现了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操作中,持续进行7天逆回购来投放流动性,前5个月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流动性4150亿元。
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补充,央行于1月18日和20日两次相机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交易量共2050亿元。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创新型流动性调节工具的运用也更为频繁,交易规模明显放大。前5个月累计开展SLF与MLF操作5423.3亿元和20305亿元,5月末余额分别为4亿元和13313 亿元。央行还两次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累计规模为1200亿元。3月1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流动性近7000亿元。
在流动性管理更为精细化的同时,央行还充分运用利率走廊模式加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间接调控。我国目前的利率走廊模式是以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SLF利率为上限,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引导短期拆借和回购利率稳定在上下限之间。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明显减弱,隔夜SHIBOR一直稳定在2%左右,银行间7天回购加权利率多数时间稳定在2.3%-2.5%的区间。5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0%,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7%,分别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和0.77个百分点。
2.社会流动性增长较多,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今年5月末,M2 余额同比增长11.8%,比去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23.7%,比去年同期高19.0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全面降准与今年年初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推高了货币乘数。今年5月末,货币乘数为5.24,比去年6月末提高0.70。去年9月份以来,基础货币余额总体持续同比负增长,5月末同比减少3.0%。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基础货币同比负增长说明货币供应量快速扩张的动力全部来自货币乘数的上升。
今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0万亿元,同比多1.1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17万亿元,同比多增904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520亿元,同比多减少3396亿元;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78亿元,同比少增433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771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4865亿元,同比多增1975亿元。人民币贷款与企业债券净融资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放量的主力,两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6.1%和17.4%。
由于目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并未包含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存量债务的置换债券用于替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冲抵贷款增量,但实际上并不减少融资规模,从而造成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被“低估”。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债券自去年5月份开始发行。考虑到去年前4个月平台贷款被置换的情况,若还原地方存量债置换带来的贷款技术性减少,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7.8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3.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月度间波动加大
历史来看,年内各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1月份和季末月份相对高一些,其他月份相对低一些。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季节性波动明显大于往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月份大幅回落至8245亿元,骤降75.9%,3月份再次反弹至2.40万亿元,4月份再收缩至7510亿元,骤降68.8%,2月、4月份环比降幅大幅超过2009-2015年同期的平均降幅(45.8%和33.8%)。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波动主要源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季节性波动,而今年前4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各月间“大起大落”,各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分别为2.54万亿、8105亿元、1.32万亿元和5642亿元,其中,2月、4月份环比降幅分别为68.1%和57.2%,明显高于2009-2015年同期的平均降幅(27.2%和28.2%)。此外,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现,受此冲击,4月份一级市场超过千亿企业债取消或者推迟发行,造成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比上月减少5094亿元,环比降幅达70.8%。
5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599亿元,比上月减少911亿元,月度变化趋于平稳,但与去年同期比大幅减少5763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多,企业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中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拖累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5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374亿元,环比多增3732亿元,同比多增864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是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42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基本上全部来自银行贷款。但5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397亿元,同比少210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066亿元,同比少60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缩量与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调整不无关系。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风险集中暴露,农业银行[0.32% 资金 研报]、中信银行[0.71% 资金 研报]、天津银行票据案接连爆发,累计涉险金额高达近57亿元。5月初,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126号文,进一步规范票据市场,加强票据监管。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现,受此冲击,4月份以来,大规模企业债取消或推迟发行,造成企业债券净融资明显萎缩。
当前金融运行几个突出问题
去年以来,央行已先后5次降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25个百分点,5次全面降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3个百分点。宽松措施出台频率较高、力度较大,有效推动社会流动性扩张与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今年3月份,企业融资成本为4.55%,比2015年末下降0.7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8个百分点。但从金融运行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对变化看,社会流动性宽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时滞效应短、持续性差,大量社会资金“沉淀”和“漏出”,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企业部门“加杠杆”和房地产“扩泡沫”问题进一步加剧。
1.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条件改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减弱 边际变化来看,社会融资条件的改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在减弱。
一是社会融资对GDP的带动作用弱于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的同时,GDP增速仍小幅放缓。一季度每单位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对同期GDP的拉动系数为2.4,比去年同期降低0.8。
二是贷款利率止降转升。今年3 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止降转升,比去年12 月上升0.03 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一年多的持续下降。
三是GDP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表现相“背离”。实证分析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加会对GDP产生显著影响,一年内将引起GDP上升,之后影响逐渐减弱。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持续加快,同比增速由去年6月末的11.9%上升至今年3月末的13.4%,但GDP增长势头依然趋弱,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GDP季度环比增速折年率分别为7.40%、6.14%和4.47%。
从资金运行层面看,造成社会融资条件改善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效资金占用过多,有效资金需求不足,社会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低下。
一是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沉淀”了过多社会资金。据波士顿咨询估计,煤炭、钢铁、有色、水泥四大行业目前存量有息负债合计5.4万亿元。其中,贷款约2.8万亿元,债券约1.6万亿元,信托类非债券约1万亿元。
二是企业与地方政府高负债且通过“借新还旧”来进行存量债置换和延续,导致社会资金链条被拉长,大量流动性用于满足债务存续的需求,并未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去年地方政府置换债发行量为3.2万亿元,据中债资信预预计,今年发行量在4.8万亿元左右。
三是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民间投资增速与制造业投资增速近年走势高度一致,2005年2月至2016年5月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7。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民间投资增势也更为低迷,1-5月分别同比增长4.6%和3.9%,比去年同期低5.4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
2.实业投资回报难敌金融投资,社会资金“避实就虚”加剧
产能过剩压低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全民理财热潮下,居民和企业的预期收益率高企,两者差距加大推动社会资金“避实就虚”,加剧了金融投机、炒作行为。据白重恩和张琼(2014)测算,2013年我国税后资本回报率已低于5%。2015年非金融上市企业以息税前利润计算的资本回报仍在小幅下滑。
与实业投资相比,过去两年债券基金平均收益在10%以上,人民币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近年在4%-5%,1-2年期非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近年在7%-9%。考虑到实业投资变现速度慢,资本流动性较差、回收期较长,金融投资变现能力强、资金回收快,投资效益较实业投资就更具吸引力。
需要看到,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金融投资收益率与实业投资的脱节。近几年,银行理财与信托和券商进行合作、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等创新行为成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金融监管远远落后于金融创新步伐。
金融产品与服务日益丰富在提高金融普惠性的同时,也造成资金争夺战升级,理财、信托等金融产品投资收益率保持相对高位,甚至出现P2P“高息揽储”的非法行为。银行通过同业、理财等表外业务开展非标贷款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等创新行为也造成金融服务链条被人为拉长,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金融产品的频繁交易、融入资金,使得资金在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子市场间自我循环和周转,造成社会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今年一季度,货币市场成交154.2 万亿元,同比增长106.6%;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27.1 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一季度中资大型银行在货币市场净融出资金5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5%;证券业机构净融入资金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5%。
3.M1高增长与实体经济表现相背离,经济景气指示作用降低
M1由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构成,其中,单位活期存款占比超过80%。现金和活期存款是最具活性的货币,对应着即期购买力,因而M1增速通常被视为反映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这一景气指标的指示作用有所“失真”。2015年9月份以来,M1恢复两位数增长,2016年5月末同比增幅高达23.7%,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9.0个百分点,但同期GDP增速在小幅下滑。
M1高增长并未反映出经济活力和景气度的上升。其原因主要在于央行持续降息使定期存款收益率大幅下降,企业更青睐于活期存款在投资理财中的“交易手段”作用。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区别体现为使用的“灵活性”不同和利息收益的差别。2011年7月本轮降息开始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为3个百分点,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两者差距缩小到1.15个百分点。定活存款利差明显收窄使定期存款在企业“资产配置”方面吸引力下降,其“价值贮藏”意义减弱。
同时,理财产品、股市、债市等金融投资渠道的丰富,突出了活期存款作为“交易手段”的意义。尤其是存在通胀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上升,这时企业会把更多的钱从定期存款转成活期存款,等待和观望其他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机会。因此,不宜按照旧有经验来乐观解读M1增速的大幅加快,反而要对企业宁愿持有大量货币资金而不去进行生产和实业投资加以警惕和反思。
4.企业部门债务杠杆加快上升与“去杠杆”要求相悖
2015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债务余额/GDP)为143%,超过90%的警戒线53个百分点。2015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GDP比重为10.9%,比上年仅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去年企业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但今年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占GDP比重大幅上升到21.6%,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如果考虑到企业发行债券的情况,则企业部门“加杠杆”行为更为显著。一季度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2.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占GDP比重为14.9%,比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过高,一季度再次提速“加杠杆”不仅使相关债务风险过度膨胀,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主要任务中的“去杠杆”要求相违背。
5.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助长泡沫膨胀
2015年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房价再次快速攀升。房市回暖离不开居民购房“加杠杆”的配合。从2015年的“3·30新政”到2016年2月份央行与银监会再次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银行按揭贷款门槛一再降低,房产中介公司和小贷、P2P、众筹等影子银行还提供“首付贷”、“赎楼贷”等短期垫资来帮助居民购房“加杠杆”。2015年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较快,住户贷款余额占名义GDP的比例为40.8%,比2014年提高4.4个百分点。
银行渠道的个人购房贷款增长显著,去年个人购房贷款同比多增9368 亿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多增4309 亿元。公积金贷款也大幅放量,2015年全年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1%。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有房贷产品的正常P2P运营平台至少在664家。
在资金推动下,房地产价格高位再次快速膨胀。2016年5月份,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10.3%,其中一线城市同比涨幅高达26.8%。房地产泡沫式膨胀、房价暴涨的情况不仅关系到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金融安全。
如何保持金融运行健康稳健 1.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中性适度”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描述是“宽松”、“中性”和“紧缩”,并没有“稳健”的提法。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是1998年以后逐渐形成的。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1999年以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看,1999年到2007年的9年间,政府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提法一直都是“稳健”。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一度改至“从紧”,2009年-2010年两年间又改至“适度宽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提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退出之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又重新改至“稳健”,且随后几年一直都坚持这一要求。由此可见,“稳健”是政府宏观调控对货币政策的常态要求。
稳健货币政策根本是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银行不良率与不良资产余额“双升”状态已持续4年,去年以来汇市、股市也出现剧烈震荡,票据违规、P2P网贷等影子银行风险开始暴露,信用债违约风险上升,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非常迫切。未来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协调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回归真正“稳健”。在政策取向上,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为避免刺激“加杠杆”和“扩泡沫”,降息降准等宽松信号强烈的政策措施出台要非常慎重。
2.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当前社会流动性整体较为宽松,但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大量资金“避实就虚”。未来要在保持社会流动性合理适度的同时,多措并举,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上下工夫。
一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加强对所有金融部门、各类金融市场资金动向监测,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严格规范银行理财、同业、票据等表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堵截资金“脱实入虚”。
二是丰富信贷政策操作手段,稳步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要求的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推动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支付和流向进行更为严格监控,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真实的生产和贸易活动,防止信贷资金空转和挪用。
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通过投融资方式创新推动银行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公募基金等与新兴产业和新增长点深度融合。
四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适度降低企业社会成本压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
3.实施银行体系流动性精细化管理
我国利率间接调控已基本建立起“利率走廊”模式。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SLF利率为上限,构成短期利率走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引导短期拆借和回购利率稳定在利率走廊内。未来要加快完善“利率走廊”模式,实施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和调控。
继续灵活运用和优化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SLO、SLF和MLF等手段,调节好流动性和市场利率水平,促进货币市场稳定,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将隔夜SHIBOR稳定在2%左右,银行间7天回购加权利率稳定在2.3%左右。
4.引导银行平稳放贷,优化信贷增量 加快落实与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MPA),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银行平稳投放贷款,避免年内各月间新增信贷规模波动过于剧烈,既要防止银行突击放贷,也要防止银行“踩急刹车”。充分运用定向降准、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定向调节工具,引导银行优化信贷增量。督促银行将金融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升级。
住房贷款方面,要提高房贷政策精细化程度,贯彻落实“分城施策、分类调控”。对于库存少、杠杆高的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对除首套和二套改善型之外的购房需求保持较高的首付比例要求,遏制高杠杆投机。对于库存多、杠杆低的二三四线城市,要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鼓励银行开展二手房交易的资金托管、过桥贷款等业务,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改革和完善配套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支持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和支持进城农民工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金融服务。
第二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也有苏联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既有苏联实行僵化社会主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思想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由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正地坚持社会主义。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一时,各种思想汇聚同一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论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而少有关注传统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但实际上,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对“欠发达”世界由于非殖民化而释放出来的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力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与此同时,将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此外,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第三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突出问题解析
新疆少数民族伊斯兰教信仰的特点
新疆少数民族伊斯兰教信仰的特点第一,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烈,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相互强 化,但民族认同普遍高于宗教认同。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 个少数民族强调对血缘、语言、历史、民族的认同,其成员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这些民族而言,宗教信仰强化、支持、维持民族认同,使民族认同合法化、神 圣化,但民族认同始终是第一位的。
第二,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伊斯兰教信仰与其原有的民族文化、习俗相结合,呈现出浓 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新疆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伊斯兰教传入后与其原有的文化、信仰结合,形成了麻扎朝拜这一新疆伊 斯兰教特有的文化现象。南疆维吾尔族还建立了众多的苏非教团,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 则简化伊斯兰教教规、教仪以适应其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塔吉克族和南疆少数维吾尔族 追随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玛仪派,成为我国的什叶派穆斯林。
第三,历史上,新疆各少数民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政治色彩浓厚。历史上,由于伊斯兰 教借助于地方政权的军事、政治力量自上而下地传播、发展,因此成为新疆居主导地位的宗 教,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1953 年之后,新疆伊斯兰教界不再有雄厚的 经济实力和优越的政治地位,但依然有1000 多万虔诚穆斯林的生产、生活深受伊斯兰教影 响;有两万多座清真寺、麻扎、道堂,供穆斯林礼拜、祈祷和修行;有逊尼派、什叶派和伊 禅派(苏非教团)等伊斯兰教组织,可以说,伊斯兰教在新疆的社会影响力依然很大。
第四,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多为跨境民族,与境外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 族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因而血缘、族缘、地缘联系密切。境外各种伊斯兰社会 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泛伊斯兰主义、瓦哈比教派运动等,凭借地缘优势和文化联系传入新疆,影响了新疆伊斯兰教的发展走向及社会稳定。此外,甘宁青地区的一些教派、门宦的支派与 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保持着宗教上的密切联系。
第五,因苏非派系之间的竞争、定居族群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对抗、各民族的不断迁徙,以及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宗教与政治因素的影响,新疆穆斯林内部整合较差。尽管新疆 57.39%的人口是穆斯林,但民族的、教派的、地域的多样性削弱了他们彼此的认同。维吾 尔、哈萨克等民族虽有共同的信仰,但历史上因争夺土地、水源、草场、政治权力而时有冲 突发生。即使在同一民族内部,居住地域的辽阔、社会阶层的差异也造成了伊斯兰文化的多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以政治分层为主体的社会转变为以经济分层为主体的社会,无 论政治上或经济上的不平等,都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多元利益群体和 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冲突,在新疆容易以民族、宗教间的利益对抗和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加大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的难度。一方面,相对弱势的群体容易借助宗教、民族表达 他们对社会不公平、民族不平等、信仰不自由的不满;另一方面,相对强势的群体也会夸大 民族、宗教问题的严重性以掩盖真正社会问题的实质。维护新疆的稳定与发展,我们建议要 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众生活水平,让新疆少数民族民众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受 益。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 差过大,且担任要职的人数过少,挫伤了少数民族干部的积极性。2005 年,新疆少数民族 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42%,各类专业人员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37.58%;汉族人口占新疆 总人口的 39.58%,各类专业人员则占专业人员总数的 62.42%。澳大利亚学者Jessica Koch 认为,少数民族精英对中央和地方事务的参与度较弱、少数民族民众在地方经济政策和地区 发展上的非参与性以及强烈的民族认同,是导致强烈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的主要根源。因此,增加维吾尔等民族民众的就业机会,充分信任、大力培养并重用少数民族干部,提升新疆各 族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民众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将有助于新疆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第二,慎重、妥善处理民族事务与宗教事务, 真正贯彻、落实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 政策。新疆1000 多万穆斯林是我国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希望保持历史家园和 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的独特性,但无意改变现有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满足其生活需求 和信仰需求可以为中央政府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慎重处理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既有助 于协调好我国与中东石油输出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不会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民族、宗教问 题干涉我国内政提供把柄,更能避免伊斯兰教被新疆分裂势力利用。第三,进一步促进新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以抵御疆独势力。新疆在地理环境、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具有多样性,这些多样性是新疆分裂势力的制约性因素。政府应当继续鼓 励各民族保持其民族的文化特性,从而瓦解“泛突厥运动”、“泛伊斯兰运动”的社会基础。第四,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淡化民族主义的政治取向,强化民族主义的文化取向,借助 文化和经济的纽带联系,加强其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在适当保持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特 征、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宗教特征的同时,大力培养其公民意识,使其民族身份与我国公 民的身份很好地统一起来。
第四篇:当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
当前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
一是业务不熟、业务不精的问题。
当前部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不熟悉、不精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缺乏创新,完全按照前人的老套路去做,不学习,不提高,不进取。只满足于完成平时工作任务,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同时缺乏一种对业务方面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得过且过。针对这种现象,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岗位大练兵“和”业务大比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相关人员要自觉提高业务素质,不能有等、拖、靠的思想,要积极学起来、动起来、做起来,尽快熟悉自身业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在岗不作为、工作不主动问题。
当前个别股室个别人工作不主动,没热情,没激情,办事拖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其位不谋其政,沉迷于上网聊天、游戏娱乐、经常离岗串岗。份内事情不求精,协作事情不来劲,干点事就四处张扬,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不思进取,不知上进,已经落伍了还自我感觉良好,给股室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不便,给单位工作风气带来了极坏影响。今后,对于在岗不作为、工作不主动的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严重的要通过交流轮岗,调离原工作岗位,或者直接下放到基层偏远分局。
三是工作懈怠、效率不高的问题。
有的同志效率观念不强,工作节奏不快,个别的还有松松垮垮、拖拖拉拉的现象。交代的工作不及时完成,分内的工作不按时督办,工作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该快办的快不起来,联办事项并联办理落实的不够好,即办事项的比例不够高。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稽查工作在企业稽查、核算方面就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稽查清算一个企业往往好几个月还不能完成。当然,稽查工作难度大、问题多,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工作效率不高的借口。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用心做、认真做,我相信效率一定可以提高。今后,对于工作懈怠、效率不高的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对于因工作懈怠导致问题的人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四是各行其是、不讲协作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对分管的工作底数不清,对不分管的工作不闻不问,配合意识淡薄,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部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相互之间缺少工作焦点上的共同探讨,缺少信息上的彼此相互反馈,造成双方信息传递不对称,不能及时提供相关活动开展信息给相应股室,造成单位信息发布不及时,网站更新缓慢,直接影响了单位宣传工作开展。对于各行其是、不讲协作的股室和个人,要深刻认识自身存在问题,认真整改,严格落实,对于不知悔改,我行我素的要严肃处理。
第五篇:关于当前基层管理工作存在突出问题
关于当前基层管理工作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处理办法
自去年3月17日省人口计生委下发了《山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统计管理意见(试行)》的文件之后,市计生委进行了转发,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下发了《张店区计划统计日常管理细则与考核办法(试行)》(张人口字[2011]60号),各级在办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生育证》,计生关系移交等方面都能较好地执行各级文件,群众投诉大幅减少,但个别镇办因对文件精神理解不透,仍存在推诿扯皮,引起群众咨询投诉等问题,需要今后认真解决。
一、办证工作仍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一)对于已经生育但未办理《服务手册》的,按市计生委“谁管理谁办证”的原则,由现管理地补办,不能再追究原来的结婚信息、户口等问题。
(二)关于集体户情况
举例:女方户籍在周村区王村镇和家村,属农村居民,男方是张店区齐鲁石化腈纶厂职工,户口(潘庄派出所)在单位集体户上。二人结婚后,在我区南定镇齐泰和睦家园长期租住。咨询办理一孩《服务手册》。
市计生委意见:如果双方均是淄博市户口,在哪方居住,就有居住方的户籍地纳入管理;在第三方居住的,由女方户籍地纳入管
/ 4
理(居住是指长期居住,包括租房)。如果一方是淄博市户口,另一方是市外户口,按以下规定:夫妻双方都属集体户口、空挂户的,由女方集体户口或空挂户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落实管理单位并实施统计管理;一方属集体户口、空挂户的,由另一方户籍地(即不是集体户的一方)实施统计管理。
根据市计生委规定,该夫妇在我区居住,应由我区一方户籍所在地科苑办事处协调办理《服务手册》。
二、管理工作设置限制条件
1、找担保人。出据计划生育证明时,原来要求对不了解情况的需找担保人,从今天会议以后一律不再使用。对有工作单位但未纳入WIS管理的,可由单位出据计划生育证明,再由居委会核实并加盖公章;对没有工作单位的,可以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然后出据有关证明。对不在本小区居住人员,居委会确实不能了解到情况的,可由本人据实写出保证书,然后村(居)出据证明。一孩婚育证明山东省内的只需乡镇盖章,不需要区县审核盖章。
2、让育龄夫妇签订放弃按农村23条规定批二胎承诺书问题。办理一胎服务手册时,如果女方是区外农村户口,男方属我区城镇户口,在我区居住的,按管理口径,应由男方户籍地管理办证。原来市计生委口头请示省计生委是可以签个承诺书,现在市里不允许。本次会议后任何单位不再要求群众签订该承诺书,至于今后是否符合批二胎,到时侯再按省条例规定执行。
3、计生关系移交。经市计生委请示省人口计生委,原则上应先通过WIS移交,各镇办要及时核实网上移交信息及是纳入管理。如确
/ 4
需办理纸制移交的,直接由乡镇(办事处)盖章,无需区县人口计生局盖章。各镇办要严格按照管理和移交规定,不能再私自附加移交条件,如必须放环,必须找担保人进行担保等等。
通过比对WIS信息及违法生育情况,发现有的违法生育后计划生育关系乱迁移;有的是违法怀孕后计生关系迁出,甚至私自删除。今后发现后按个案记入考核。
4、合法生育到异地落户。到异地落户要由管理单位出据上报出生证明,如有上报单位加盖镇办计生办公章的WIS信息卡也要认可,不必要再单独出上报证明。(镇办审核,不需要区县盖章)
违法生育的,要由区县出据已上报且处罚到位的介绍信,到区计生局换信。
5、WIS工作单位和职业与实际不符。
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审核发现,WIS工作单位与实际不符,各镇办要对工作单位发生变化的及时变更,不能录入WIS后信息终生不变。
(二)企业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漏管企业较多,特别是各类民营、私营、合资企业。本次志愿者工作资料中已把辖区内各级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列入调查范围,请指导调查好,然后按属地纳入管理与之签订责任书。
(三)城市社区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镇办要指导计生志愿者在调查楼房及住户情况调查表的同时,把辖区内的已婚育龄妇女全部纳入WIS管理,切实理清管理责
/ 4
任。
三、关于清理清查工作
学习省计生委《关于集中开展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工作的通知》(鲁人口发[2012]9号)。
请各镇办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已经立案、通过医院出生信息已经查证、省信息平台已通报、群众举报、第六次人口普查已作统计的及各镇办自己掌握的必须上报(机会掌握在自已手中)。
个别镇办对省信息平台通报的违法信息重视不够,这些信息都是省计生委通过各地市上报信息进行通报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违法生育省、市计生部门已经掌握,上次通报的,市计生委要求各单位写出个案说明,对不及时上报的,各级将作为重点考核对象。今后将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请各镇办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上报。
计生志愿者入户调查资料已和各位主任说过,所有资料每位志愿者只有一本试用,请各镇办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的内容及全部使用量于5月15日前报计统科,然后区里修改后再统一印。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