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感民俗礼仪二十
孝感民俗礼仪二十
四、寿幛寿联集萃
(一)寿幛、寿匾
为老年人做寿的礼品,除了鱼肉、面饼、礼金,有的要送寿匾、寿屏、寿轴、寿幛、寿联等高雅物品。寿幛是用绸布题字,也称礼幛。寿幛用字简短,有一个字的,如“寿”字;有四个字的,如“寿比南山”等。通常四字为多,大多用大幅红绸缎,剪贴金纸。有用红纸的立轴,通称寿轴;也有外装玻璃框的,通称寿屏、寿匾(见彩图17)。寿幛题辞应讲究平仄,平起仄收或仄起平收,读起来语调铿锵。寿匾、寿幛的撰写还要考虑做寿者的性别、年龄等特征。
1、贺男寿
人中真瑞
以介眉寿
社结香山
旺辉南极
庚星耀彩
眉寿未艾
春秋不老
福乐长寿
椿树长荣
大椿不老
古柏长春
如日之升
寿比松龄
岳降佳辰
海屋添筹
福寿连绵
天锡纯嘏
共祝期颐
庆衍古稀
寿比南山
莱衣献彩
康强逢吉
福禄寿考
南极星辉
椿庭日永
万寿无疆
2、贺女寿
中天婺焕
西池庆筵
金萱水茂
宝婺星辉
古稀慈寿
后福无疆
寿衍千秋
松柏节操
春云霭瑞
兰闺溢喜
星辉宝婺
环佩春风
金萱焕彩
果献蟠桃
阆苑长春
婺宿腾辉
慈萱延龄
萱草长春
萱阁日永
瑶池桃熟
福延萱楼
梅占春先
婺焕灵霄
慈颜长春
萱荣堂北
萱颜不老
鹤算增年
康乐益寿
婺曜常昭
萱庭日丽
蟠桃献颂
慈竹长春
萱草长荣
萱庭集庆
瑞凝堂北
蟠桃献寿
3、贺双寿
一门合庆
天上双星
如竹如梅
椿萱并茂
鹤舞交柯
乃福乃寿
双星放彩
伉俩寿僖
骈臻承欢
盘献双桃
椿萱长春
鹤算同添
大衍福寿
双寿无边
全福全寿
酒介齐眉
弧帨齐辉
福海寿山
夫妻偕寿
琴瑟百年
德征鸿案
百年偕老
(二)寿联
寿联多为五或七字,也有多达数十字或百多字的长联。寿联应以切事、脱俗、对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同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恰当的词句。因此寿联多用文言文并且多用成语、典故、专名。
1、贺男寿通用联三呼应封人祝九如颂天保诗仁者有寿者相福人得古人风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如冈如陵如阜多福多寿多男笑指南山作颂喜倾北海为樽紫气辉连南极丹光彩映中华人如天上珠星聚春到筵前柏酒香山青水秀春常在人寿年丰福无边三祝筵开歌大寿九如诗颂乐嘉宾天上星辰应作伴人间岁月不知年仙居十二楼之上大寿八千岁为春龙门泉石香山月蓬岛烟霞阆苑春占得梁园为赋客修成商岭采芝仙红梅绿竹称嘉友翠柏苍松耐岁寒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年抛造物甄陶外春在先生杖履中芝兰气味松筠态龙马精神鸥鹤姿身似西方无量佛寿如南岳老人星佛说无边寿者相易称有庆善人家青松增寿年年寿丹桂飘香户户香其人为泰山北斗是日也天朗气清南州冠冕兹当选上古春秋可与俦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长新海屋仙筹添鹤算华堂春酒宴蟠桃琼岛尚存千岁果商山旧有五云芝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霄汉鹏程腾九万锦堂鹤算颂三千大德仁翁多福多寿南山松柏愈老愈坚北海开樽西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行可楷模人人称德老如松柏岁岁长青花好月圆庚星耀彩云蒸霞蔚甲第增辉体健身强宏开寿域孙贤子肖欢度晚年诗谱南山筵开西序樽倾北海彩绚东阶亲友登堂祝翁长寿儿孙绕膝满室腾欢春酒迎樽春风满面南山比峻南极腾辉得古人风有为有守惟仁者寿如冈如陵璞玉浑金是寿者相碧梧翠竹得气之清一曲欢歌笑指南山作颂几回醉舞喜倾北海为樽乐享高龄寿比南山松不老生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乔木长青幸福只因逢盛世流水不腐勤劳端合享遐龄酒测花香幸有丰功酬壮志时和人瑞喜从盛世祝遐龄瑞气满乡村人与青山同不老暖风吹大地心随绿野共丰收
2、贺分龄男寿联五十寿年齐大衍经纶富学到知非德器纯五十华诞开北海三千朱履庆南山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半百光阴人未老一世风霜志更坚大衍宏开光禹范知非伊始学蘧年不雕不琢年当服政有为有守学到知非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学易假年符算大衍知非进德庆协长生学到知非宏开寿域年齐大衍共晋霞觞人方中午五十曰艾天予上寿八千为春花甲正圆十年再造林壬入颂百岁半临吾辈当惜分阴万八千日莫虚掷劝君更尽杯酒四十九年应知非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为君寿已五十再五十请至百岁再征余文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六十寿延龄人种神仙草纪算新开甲子花八月秋高仰仙桂六旬人健比乔松颂祝遐龄椿作纪筵开寿宴海为樽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杯倾北海辰几度颂献南山甲再周花开周甲征全福星耀长庚祝大年春秋不老臻高寿甲子重新晋古稀颂晋林壬欣介寿算周花甲乐延年温公正入耆英会马氏咸称矍铄翁前寿五旬又迎花甲待过十载再祝古稀骏德遐昌龄周甲子鹤筹无算彩绚庚星庆祝三多琼筵晋爵祥开七秩玉杖扶鸠海屋添筹林壬洽颂乡闾进杖花甲征祥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海屋添筹算周花甲华堂舞彩庆洽林壬骏德遐昌龄周甲箓鹤筹无算彩绚庚星瑞启芳辰香生桂子算周花甲颂进林壬花甲虽周犹可大显身手精神尚旺定能再着先鞭甲篆一杯酒进兕觥祝纯嘏庚星重耀筹添鹤算庆长生七十寿人歌上寿天与稀龄一乡赞高寿七十庆古稀当看山河今宛在谁言七十古来稀青松不老千年鹤锦鲤高腾太液波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国中从此推鸠杖池上于今有凤毛入国正宜鸠作杖历年方见鹤添筹飞熊此日犹藏渭五羖于今正相秦自古称稀尊上寿从今以始乐遐龄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杖国老人增景福舞衣莱子更精神盛世祥征长寿字华堂庆衍古稀年仙赐蟠桃人歌上寿国尊鸠杖天与稀龄鸠杖引年典隆二膳鹤筹添算庆洽七旬海屋添筹古来稀者今来盛华筵庆衍福有五兮祝有三八十寿耆年可入香山寿硕德堪宏渭水滨渭水一竿闲试钓武陵千树笑行舟文移百斗成天象月捧南山作寿杯杖朝步履春秋永钓渭丝纶日月长卓尔经纶传渭水飘然风致入香山蟠桃已结三千岁上寿还期二十春白发频添童颜未改绿酾满酌老兴尤浓礼合告存荣邀天禄年当梦卜光显国琛西伯访贤飞熊入梦申公待聘驷马来迎迹隐丹崖品征琛玉名齐渭水胸贮经纶梦叶渭滨兕觥上寿筹添海屋鸠杖逾期八秩康强春秋永在四时健旺岁月优游白发朱颜登八旬大寿丰衣足食享幸福晚年幸运维新赖有老成作砥柱华封晋祝欣将诗句咏莱台雪冷霜寒万里劲松曾傲岁风和日暖千年古柳尚争春百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羡高年精神矍铄花甲重添二十载居上寿齿德俱尊松年永享八千秋九十寿歌人生三乐颂天保九如南极桑弧悬九一东方桃实献三千三千美景添筹算九十风光乐有余九老曾留千载寿十年再进百龄觞人生五福当推寿天保九如合献诗桃实三千献仙果椿荫九十驻春光愿效嵩呼歌福寿还随莱舞祝期颐闲雅鹿裘人生三乐逍遥鸠杖天保九如寿宇鸿开图陈百福名楣喜溢颂献九如桃熟三千樽开北海春光九十诗倾南山大好良辰春光明媚重开令甲上寿期颐宝树灵椿三千甲子龙眉华顶九十春光算益卅年重周花甲丹成九转喜遇芳辰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丘壑足烟雾九十年来留逸志屋堂多雨露八千岁后又生春乐享晚年漫道世间难逢百岁宜登上寿且看堂上再过十年百岁寿盛世长青树百年不老松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园中桃熟千年果堂上筵开百岁花称觞共庆千秋节祝嘏高悬百寿图家中早酿千年酒盛世长歌百岁人瑶池喜晋千年酒海屋欣添百岁筹期颐百岁称人瑞福寿双全蔚国华上寿期颐庄椿不老君子福履洪范斯陈古柏长春寿高百岁蟠桃嘉会果熟千年算益二旬重周花甲寿登百岁永庇椿荫行乐及时已得三万六千日大德必寿预祝一百有廿年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3、贺男寿纪月联正月男寿人如天上珠星灿春到筵前柏酒香名山梅鹤饶清福春酒羔羊祝大年桃符新换添佳气蓬矢高悬祝大年喜逢华诞歌春酒好向新年戏彩衣淑气初衔梅色浅和风还试彩衣鲜五福梅开筹添鹤算三多竹报酒晋兕觥宴乐华堂星辉南极春回旸谷天寿东皇椒颂庆遐龄亥算征时同绛老椿阴森佳气寅回应律启青阳二月男寿三祝华封瞻泰斗二分春色到花朝杏花雨润韶华丽椿树云深淑景长瑶岛香浓芝草圃玉楼人醉杏花天杏苑风和长春不老椿庭云密上寿无疆杏圃春融筹添海屋兰阶日丽彩舞莱衣红杏在林时维二月紫芝纪算数合九畴鹤算添筹杏仙上寿鲤庭舞彩莱子承欢杏花正芳辰红杏尚书欣祝嘏花朝即生日百花仙子乐称觞三月男寿花繁曼倩三千树草就蒙庄十万言花逢修楔林如画酒泛瑶池客尽仙椿树庭前开寿域桃花源里住仙家蟠桃已结瑶池露王树交联阆苑春海屋云开筹添八百琼林雾霭桃熟三千桃熟三千佳果平分仙洞春光九十称觞偏占芳辰四月男寿荼蘼开到清和月芍药应称富贵花蓬矢风搴春尚驻椿荫云护夏方新蔷薇喜浥琼林露芍药祥开金带围四月清和节临首夏百年康健树种恒春桃实呈祥骈臻百福极星拱寿辉映三台樱笋登堂兕觥介寿蟠桃启宴鸠杖延厘鹤转笙喉似奏霓裳月殿算摇凤尾恍迎瑶岛神仙曲谱南熏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驹隙数流光春去旧雨夏来今雨兕觥称华诞日长小年寿晋大年五月男寿正值榴花多结子共擎蒲酒祝添庚还丹驻得芝颜久寿算添来艾发长麻姑酒献千年绿榴火花开五月红丈夫如松德音是茂君子似艾寿考维祺华祝三多芝呈五色榴开百子艾保千年桃实凝香樽倾北海榴花献瑞诗谱南山绮席称觞香浮蒲绿华堂舞彩色映榴红槐院风清鹑躔应候椿庭日永鹤算添筹觞贺庚年算畴备福弧悬午月莱彩承欢六月男寿令旦喜逢节天贶生辰好共佛如来北海樽前领寿酒南熏曲奏理瑶琴椿树大年宜有祝蓬花生日正当时香透蓬花碧筒泛酒荫环椿树玉杖扶鸠火枣交梨众仙上寿冰桃雪耦一室招凉北极供星群开高寿南风送暖曲奏长生寿宴宏开荷塘风爽华堂高启椿苑云深樽倾北海欢从三伏游河朔曲奏南熏喜向季夏祝华封饮无非碧筒杯介寿欣逢天贶节游何必赤松子闲身即是地行仙览揆喜良辰鸠杖引年酒泛碧筒腾乐意悬弧逢令旦鹤筹添算日长瑶岛祝遐龄七月男寿花开指甲飞金凤星耀长庚贯斗牛寿锡天孙多富贵畴陈箕子益康宁金爵频添千斗酒玉阶联发五花樽吉语遥传富贵寿考遐龄迭晋耄重期颐寿考长生天孙语妙乞巧令节老人星辉箕子陈畴康宁载演天孙锡寿富贵攸同八月男寿千秋金鉴昭明德八月银涛壮寿文上古大椿原不老小山丛桂最宜秋树茂椿庭添福荫香斟桂酿祝遐龄修德早膺天爵贵参禅久悟木犀贤露浥青松多寿色月明丹桂酿灵根上寿长生中秋令节良宵不夜明月前身桂殿秋高霓裳奏曲椿庭日暖莱彩联芳望重达尊声名桂馥厘延纯嘏庇荫椿高月到中秋紫府名标金斗箓人征上寿彩衣香惹玉炉烟惠然肯来正丛桂留人华堂载进兕觥酒永锡难老是灵椿益寿海屋平添鹤算筹九月男寿北海开樽倾菊酿南山献颂祝椿龄东海筹添同庆祝南山颂献赋登临松菊不殊陶令宅图书似泛米家船数备箕畴多获福同倾菊酒乐延年东海添筹春秋高矣南山采菊丰致悠然菊酒延年人方送酒桃糕晋寿客至题糕酌斗称觥醉尝菊酒拈花插鬓香弄萸房令诞处悬弧正菊绽重阳喜见琪花开益寿嘉祥称览揆是畴陈五福定知宝箓注长生十月男寿几行红树来佳气一抹青山是寿眉百算筹添沧海日三呼嵩祝小阳天岭上梅花报春信庭前椿树护遐龄莱舞堂前娱晚寿梅开岭上得先春序届阳春春回松柏寿称国瑞瑞献芙蓉良月筵前介眉酒熟小春气暖绕膝人腾海屋筹添图开福寿华堂宴启序届阳春梅岭易芬小春有信椿庭祝嘏爱日多欢十一月男寿一阳喜见天心复五福还推人寿先三祝正逢人应瑞一阳方启日添筹葭管飞灰一阳动椿龄益算百年长葭管灰飞添瑞气兰陔日永祝良辰初动一阳日添宫缕骈臻百福春到庭帏一阳肇资始福并天心来复八表履迎长寿与宫线新添十二月男寿扶鸠竹外看晴雪坐石松间煮紫芝红梅绿竹称佳友翠柏苍松耐岁寒翠管银罂添喜气桑弧篷矢祝遐龄颂献嘉平诗歌福祚人称寿考乐叙纲常椿树云高杖鸠叶吉蓬壶春到海蟾诞生紫阁生春香添金鼎黄钟应津冰贮玉壶天锡遐龄肇八千岁为春之旦山临初度应十二月成物之功挹道叶天和看瑞气腾来三冬尽暖称筹临岁杪知哲人生后万物方春闰月男寿藕节增添逢闰岁椿荫茂美护遐龄龙辔回环归奇象闰鹤筹添算益寿延年
4、贺女寿通用联秀添慈竹荣耀萱花春云蔼瑞宝婺腾辉萱荣堂北婺焕弧南禧延萱阁觞晋椒樽玉树盈阶秀金萱映日荣冰清还玉洁松寿更萱荣岁寒松晚翠春暖蕙先芳松林增岁月萱草耀园林萱草千年绿桃花万树红萱花欣永茂梅蕊庆先春筵进延龄酒簪添益寿花蓬壶春不老萱室日原长瑞霭全家福光耀半边天慈竹青云护灵芝绛雪滋慈竹荫东阁灵萱茂北堂瑶池春不老寿域日方长华封进三多祝月恒颂九如歌千岁蟠桃开寿域九重春色映霞觞天护慈萱春不老门悬彩帨色常新天朗气清延晷景辰良日吉祝慈龄日长萱草连云秀风静兰芽带露香风和璇阁恒春树日暖萱庭长乐花丹桂飘香开月阙金萱称庆咏霓裳玉露常凝萱草翠金风远送桂花香仙酝香浮红玉盏慈云晴护绿纱帏兰桂腾芳开寿域儿孙英俊继家声自是荀郎堪继志原来陶母善贻谋芝兰玉树竞娟秀青鸟蟠桃共岁华青鸟飞来云五色碧桃献上岁三千岭上梅花报春信庭前椿树护芳龄宝婺辉联南极晓斑衣彩舞北堂春贤比北州陶大母寿同南岳魏夫人南极星临衡岳动北堂萱映海天明高桂丛兰花锦绣方瞳绿鬓玉精神黄花拟节凌秋晚谏果回甘索味长唯盛世才多长寿是贤母始能兴家麻姑酒满杯中绿王母桃分天上红萱草含芳千岁艳桂花香动五株新辉腾宝婺三千丈香发琪花十万枝筠深慈竹荫东阁花庆椿萱茂北堂瑶池桃结千年宝玉并莲开十丈花瑶池桃熟登琼席玉树柯荣绚彩衣瑶池喜晋千年酒海屋欣添百岁筹蔷薇香送清和月芍药祥开吉庆花愿慈母百岁不老祝松柏万年长青蟠桃子结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蟠桃已结瑶池露玉树交联阆苑春乃冰其清乃玉其洁如山之寿如松之青兰阁风熏瑶池益算萱堂日永彩帨延龄花灿金萱瑞凝堂北星辉宝婺彩映弧南宝帨生光彩嬉莱子华堂开宴酒晋麻姑桂植南宫桃来西母梅开东阁萱茂北堂彩绚琼林萱堂日暖春生玉砌鸾佩风和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爱国赤诚当享上寿持家勤俭欢度晚年淑慎其仪绥我眉寿柔嘉维则宜尔子孙鹤算添筹瑞凝萱室兕觥晋酒雅谱兰陔露湛花间萱荣堂北日长蓬岛桃熟池西婺耀呈祥近对瑶池王母琼花并蒂恍疑姑射仙人日永萱堂称觞合醉延龄酒春长蓬岛设帨多簪益寿花十月值小春看岭上梅花初放一星悬宝婺祝堂前萱草长荣慈竹茂长春宴启西池蟠桃献瑞仙花明益寿浆斟北斗萱草忘忧
5、贺分龄女寿联五十寿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羲易数推占太衍慈龄日晋颂无疆五秩征年高门设帨百龄益算海屋添筹婺宿腾辉百龄半度媊星焕彩五福骈臻璇闺萱荣岁征半百瑶池桃熟年纪三千设帨庆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称觞有莱子九畴福寿已双全萱草荣敷正百岁平分春浓璇阁桃花开满又千年结实瑞献瑶池六十寿过去春光才两月算来花甲已初周青松翠竹标芳度紫燕黄鹂鸣好春萱花堂北周荣甲桃实池西献及辰日丽蓬壶算周花甲春长萱室庆洽林壬玉树阶前莱衣竞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笑逐颜开桃花擎实年征耳顺萱草忘忧桂树冬荣三多喜报丁添竹萱堂春茂六秩欣看甲映花慈竹荫千竿庆洽林壬日驻蓬壶春不老萱花开半亩算周花甲筹添海屋寿无疆七十寿此日萱庭登七秩他年阆苑祝期颐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鹤筹添算尊慈寿兕酒称觥祝古稀春满萱闱天锡纯嘏日长蓬岛寿届古稀春永蓬壶七旬晋寿厘延萱室百岁延龄彩舞稀龄诗歌五福花开益寿缕续长生逾花甲又十年天锡稀龄春不老祝萱闱已七秩门悬彩帨色常新八十寿上寿筹添春二十西池桃熟岁三千奉觞载进常珍酒设帨多簪益寿花设帨兰陔祥征八秩奉觞萱室诗颂九如纬幔风和星辉宝婺金闺日暖膳进常珍萱寿八千八旬伊始范福九五九畴乃全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到蟠桃面映红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锦帨高悬欣看玉树柯荣凝瑞气华筵敞启共祝瑶池桃熟晋遐龄华幔霭彤云宝婺腾辉合奏仙埙聆雅乐绮筵浮绿醑常珍纷列高悬彩帨祝长龄九十寿九十春光延晷景三千仙果晋慈龄蟠桃果熟三千岁慈竹筹添九十春蓬岛春长九旬称庆萱堂日永百岁延年慈寿延龄日增康乐旬年屈指岁允期颐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爱日伫期颐兰阶早酿十年酒慈云周海岳莱彩犹栽一昙花百岁寿百历延龄留晷景九天华彩护慈云天姥高峰期颐祝庆婺星朗耀日月舒长颂晋三多台媊并耀诗歌百禄弧帨同悬箫引玉娥八璈具奏筵开金母百历长绵上寿逾期颐一片婆心应锡谷大龄绵岁月千秋仙果为分香风范仰坤仪欢呼共祝千秋节期颐称国瑞建筑应兴百岁坊
6、贺女寿纪月联正月女寿萱草忘忧征懿德椒花献颂祝遐龄凤纪调元春滥萱幄鹤筹添算庆溢兰陵彩帨增辉兕觥叶庆璇图启瑞凤历纪元黍谷回春椒花献瑞萱堂称庆柏酒延禧辛盘荐新西母蟠桃子熟牺樽益寿北堂萱草春长乾始启昌期春到兰闺延淑景坤仪钦懿德喜腾萱室祝遐龄二月女寿今日正逢萱草寿前身合是杏花仙花朝丽景推佳节萱座慈龄祝大年二月庆芳辰大会群仙开杏苑一心悬宝婺骈臻五福备箕畴三月女寿春生萱室无非福身入桃源便是仙曲水湔裙春光正好慈闱设帨筹算无疆桃瑶岛长春开寿宴竹璇闱永日庆生辰四月女寿一阳喜见天心复五福还推人寿先初动一阳日添宫缕骈臻百福春到庭帏首夏清和长春富贵慈云庇护爱日绵长设帨庆良辰正堂北延春荣萱草称觞逢令旦又郊南迎夏满槐花五月女寿一曲熏琴传淑德百年萱室祝遐龄艾叶香浓笼彩帨榴花色艳映斑衣婺焕中天蒲觞介寿帨悬正午榴蕊增辉设帨应良辰瑶轸风熏琴叶鸾弦流雅韵称觥逢令旦璇图云丽筹添鹤算祝遐龄六月女寿纬幔风清传淑德碧筒酒满祝遐龄荷沼风清良辰览揆萱堂日永大庆称觞碧沼荷开灵娥初度瑶池桃熟王母长生设帨值良辰碧苑桃开呈丽景称觞逢令旦瑶池桃熟启华筵七月女寿云捧彩驾王母至花开金凤天星来银汉双星传吉语璇闺百福祝慈龄鹊贺填桥天孙锡寿兕觥进酒王母临筵五福迂金闺箕子陈词乃演九畴洪范双星渡银汉天孙锡语适来七夕云耕八月女寿丹桂飘香开月阙金萱称庆咏霓裳桂苑风清瑶阶设帨萱堂昼永绮席称觞萱茂华堂辉生锦帨桂开月殿曲奏霓裳九月女寿菊满篱东称寿客堇荣堂北祝慈龄婺焕重霄畴呈五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爽璇闺菊花益寿辉腾宝帨萱草忘忧十月女寿岭上梅花报春信阶前萱草护慈龄梅岭传香来报春信萱闱养寿晋益慈龄梅馥岭南小春有信萱荣堂北寿算无疆十月值小春看岭上梅花初放一星悬宝屋祝堂前萱草长荣十一月女寿来复天心推七日贞恒慈寿祝千秋葭管应时梅花志喜鹿车表德鹤算增年葭管阳回瑶池春永萱庭庆集海屋筹添十二月女寿喜看梅黄逢腊月寿添萱绿护春云五色芝茎慈闱祝寿百年萱草新岁延龄腊月颂嘉平祝堂上金萱日茂婺星显灿烂喜庭前翠柏冬荣闺月女寿延年益寿萱花茂吉日良辰蓂荚添凤尾添翎萱闱日永鹤筹益算蓬岛春长萱祝延龄藕呈益节蓂占庆瑞桐喜增祥设帨庆良辰象闰归奇苗益慈姑足生意称觞传盛事延年益寿歌讴宝婺祝遐龄
7、贺夫妇双寿联河山并寿日月双辉家中全福天上双星神仙联眷属日月仰升恒鸳鸯歌福禄麟凤纪征祥星云同献瑞日月互争辉斑衣人绕膝白首案齐眉椿萱夸并茂日月庆双辉益寿花开并蒂恒春树茁连枝千岁桃开连理木万年枝放太平花风和璇阁恒春树日暖萱庭长乐花凤凰枝上花如锦松菊堂中人比年双栖珠树千年鹤三秀琼田五色芝白首佃庄多乐事朱颜并驻祝长生自古倡随勤不倦于今老健福能齐齐眉笑倚鸠头杖绕膝欢擎鹤口杯并蒂花开瑶岛树合欢酒进碧筒杯园林娱老儿孙好夫妇同耕日月长位于内外家之正寿以期颐福且兼南极星临衡岳朗北堂萱映海天明春秋不老冈陵颂甲子同添福寿花凌霜傲雪苍松劲沐雨经风翠柏葱堂上椿萱夸并茂壶中日月庆双辉鸾笙合奏华堂乐鹤算同添海屋筹梅竹平安春意满椿萱昌茂寿源长棠棣齐开千载好椿萱并茂万年长勤俭起家由内助康强到老有余闲霞觞对举齐鸿案莱彩联行舞凤雏日月升恒重华复旦神仙眷属不老长生花放水仙夫妻偕老图呈王母庚婺双辉年享高龄椿萱并茂时逢盛世兰桂齐芳弧帨同悬室家相庆极媊并耀福寿兼全颂晋三多德辉并耀诗歌百禄仙偶齐龄绕膝承欢图开家庆齐眉至乐福备人间举酒称觞祝二老长寿高歌引吭喜四化同春老人灿南极星悬弧晋秩王母献西池寿合卺称觞二老并高年不让神仙眷属九畴衍洪范兼全福寿儿孙八千岁为春天上碧桃正骈枝结实九五福曰畴云开青鸟亦比翼飞来
8、贺分龄双寿联五十岁双寿璧合珠联征百岁悬弧设帨祝千龄庆协长生台媊合曜算符大衍笙磬同音鸿案眉齐礼称曰艾兕觥寿祝诗咏如松瑞集高堂鸳鸯宜福筹添大衍松柏长春德行齐辉一门集庆福畴大衍百岁同符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齐眉百岁人间应有双星银汉泛仙槎天上双星并耀箕畴逢大衍人间百岁同符六十岁双寿圣德及时称耳顺室家偕老庆眉齐花甲齐年骈臻上寿芝房联句共赋长春览揆逢辰台媊合曜延年周甲弧帨同悬绕膝含饴莱衣竞舞齐眉举案花甲同周偕老歌诗祥征六秩同年益寿颂献三多百卉争妍祖国河山似锦六旬双寿全家老少同欢介嘏称觞莱彩锦衣同着舞齐眉锡福大椿萱草共争辉弧帨值嘉平堂上齐眉周甲子庭帏绵福禄樽前众口祝期颐七十岁双寿弧帨同悬瞻瑞气台媊合曜庆稀龄九五福屈指君皆备七十岁齐眉古更稀日月双辉惟仁者寿阴阳合德真古来稀鸿案齐眉稀龄上寿鹿车合手仙眷长春鹤算频添七旬览揆鹿车共挽百岁长生重开合卺华筵天上碧桃正骈枝熟实来祝古稀上寿云间青乌亦比翼飞来八十岁双寿鸾笙合奏和声乐鹤算同添大耄年庚婺同明九五其福椿萱并茂八千为春弧帨同悬年齐八秩极媊并耀光照千秋极婺齐耀同登大耄椿萱并茂备致嘉祥盘献双桃更熟三千甲子畴添五福庚同八十春秋望三五夜月对影而双天上人间齐焕采占八千春秋百分之一椿庭萱舍共遐龄九十岁双寿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凝眸极婺腾双彩屈指期颐晋一旬鸿案齐眉长谐伉俪鹤筹添算即晋期颐松菊并年高衍出箕畴增五福椿萱同日茂算来花甲合三周鸿案久相庄还欣三祝华封九如天保鹤筹同益算预识十年转瞬百岁期颐伦叙箕畴喜家庆绵延嘉瑞备膺九五福眉齐梁案祝旬年迭晋伉俪同登一百龄百岁双寿君子有诗歌偕老上寿自古称大齐人瑞同称耀联弧帨天龄永享庆溢期颐孙子生孙五世其昌称国瑞老人偕老百年共乐聚家祯九世同居如木之长如流之远百年偕老吾闻其语吾见其人百岁大齐年偕老期颐绰楔褒荣称人瑞双佛无量寿绵长日月瀛洲驻景傲仙家
第二篇:孝感民俗
孝感与别地的嫁女风俗不同,流行夜晚嫁女的风俗。
新娘出嫁上轿的时间一般在二更天,新郎、媒人以及抬嫁妆的都打着灯笼随行,以四更左右到达新郎家为宜。据说夜间行人稀少,可以避免闲人窥轿,保持新娘贞操。现在虽没有花轿,但仍然保持了夜嫁女的习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从前孝感人从订亲到完婚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允许酒;二过贴(庚贴);三谋媒;四报期;五完婚。完婚前还要行告祖礼、加冠礼。告祖礼是新郎向祖宗举行祭拜,请来掌礼先生和乐班按程序进行。祭祀歌词为四言结构,主要内容是请神祖临堂,施恩赐福。加冠礼在行告祖礼后进行,是给新郎命名的仪式。掌礼先生呤加冠歌,给予新郎加冠带履。
婚嫁吉日,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新娘家亲朋好友要盘女婿,即逗弄新郎。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盘女婿,新郎家就戏新娘。几个年轻后生抬着花轿前后左右颠簸戏弄新娘。新郎新娘进门拜堂,入洞房,喝团圆酒,这时戏新娘进入高潮,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的,有开玩笑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孝感岁时风俗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
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三月清明,人们祭祖插柳。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的俗语。四月农忙季节,这时常有鸟叫,人们据鸟音各解其意,农民说鸟叫的是“割麦插禾”;蚕妇说是“看蚕看火”;行人认为是“公无渡河”;学子认为是“切磋琢磨”;闺秀听见了说是“描花绣朵”;看山人说是“莫摘花果”。
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造龙舟。称为“打龙船”。以前按城门方位造不同颜色的龙船,如南门红船,西门白船。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空城来观龙舟,说不打龙船人易得疫病。山村无水就用纸作龙舟形状出游,游完即烧掉,俗称打鼓送瘟船。龙船竟渡的时间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初六结束,如果这几天老下雨,人称划船雨。
六月,割早稻前要祭祖,祭时用鱼不能用鸡,因为“鸡”音似“饥”。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与其他地方风俗相同。十月初,农家用糍糕喂牛,还把糍糕粘在牛角上,将牛赶到水边照牛影,这叫“接牛角”。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三十人们祭祖、过年。年饭一般在年三十的黎明吃,饭里要放些豇豆,用长命菜做羹。人们相互走动叫“辞年”。临告别时常说“漫漫过岁”,表示徐缓平安地度过岁末。除贴门神贴春联外,人们还要用红纸剪出“挂门笺”挂贴在门上,孝感的雕花剪纸颇有特色。年三十傍晚挑足用水,扫净地面后将扫帚藏起来,箱笼均上锁,表示三日之内不出不进。年三十晚上“团年”,人们通常围着火塘彻夜不眠,称为“守岁”。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中秋佳节,天朗月华,盈如玉盘。湖北孝感除了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外,乡间还有以鲜蔬瓜果祭月之俗。家家户户把一些新收获的如芋头、菱角、毛豆、花生、藕、栗等盛产的鲜蔬瓜果陈列于院落焚香祭月,赏月之时便剥食盐水煮花生、毛豆、红菱等,这一天还要吃粉蒸肉,十分惬意。此俗直至民初仍盛。这种以盛产的鲜蔬瓜果祭月以及吃这些鲜蔬瓜果赏月之俗与吃新之俗有关。
吃新之俗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农民对年节十分盛重,除了举行盛大的娱神活动外,清寒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神活动,以祈祷年丰。乡下即使再穷苦人家也要东借西凑准备一些鱼肉荤腥吃团年饭,这便是乡下人的第一次鲜(腥)。过了年,农民便栉风沐雨在田间劳作,终于迎来了秋之收获。他们把秋之色、秋之香、秋之味变成了可睹、可握、可以品尝,通过品尝来感受收获的喜悦,于是遂形成吃新之俗。
吃新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庄稼再也不是春种秋收,而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有些地方的吃新是在麦子即将开镰收割的日子;有些地方是在早谷抢割晚稻抢栽的复秋季节;即使在同一乡里,吃新的日子也有所不同。这正如孝感民谚所说的:“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孝感有些地方吃新是在“复秋”季节和“双抢”的日子。因为吃新重在新字,吃的是早谷新米,那些即使是稍能善炊的农妇,用新米所煮出的饭刚柔合道,燥湿得宜,香溢满堂。因为吃新不仅是为了庆祝收获,也是为了迎接复秋的到来。为了补充营养,充沛体力,所以还要吃肉——这便是农民所期盼的第二次开荤(鲜)。故而湖北孝感民谚有:“乡下佬,两次腥,过了年就望吃新。”
孝感端午节划龙船及玩水习俗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
在大端午节这天孝感的澴河镇(今天的老城区)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
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攒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端午节又有源于古代天中节之说。五月五日“日叶正阳,时当仲夏”,这天是麦收季节即将开始之时,安排文娱活动以休整民众的精力,故又称为天中节(见《隋书·地理志》)。古代五月五日天中节有“沐浴”习俗,后来又发展为在端午节这天去江河湖里游泳的体育活动。汉魏时已有端午节在钱塘江举行规模很大的游泳比赛。唐代人曹赞能在水中“回旋出没变化多端”(见《中国历史常识·古代体育》),可见端午节游泳之俗汉魏之时已有之。古代端午节龙舟竞渡及游泳等文娱体育活动均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举行,故而又称为端阳节。
孝感民俗将大端阳节作为全年玩水(指游泳)之始日。地处河湖之滨的孝感城区百姓,大人小孩大都有玩水之好。是日城区青少年乃至儿童便踊跃来到澴河边,纷纷跳人河中一显身手。西门码头更是他们竞技的水域。流行于孝感城区《老鼓泅》儿歌对儿童们游泳技艺及情趣作了逼真描述:
大端阳,打鼓泅(方言:即游泳),一猛子扎到河里头,浪里白条显身手。
由此可见,端午节龙船竞赛及游泳习俗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客观上亦是一种全民健身的文娱体育活动。
孝感端午节的“摆端阳”
古代端午节又称之为“女儿节”。《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簪以榴花,曰‘女儿节’。姑娘们还要精心绣制玲珑剔透的香囊佩带在衣裙上”。
孝感城区又把这些习俗进一步发展为更具情趣的“摆端阳”诸多习俗。其中剪纸、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孝感剪纸艺术风格自成一格,图案丰满、生动、天真浑朴;刀法灵巧、圆润、剔透玲珑;纹样吉祥、造型别致、花中套花,精于绘神写意,是中国艺苑中一簇宝石花。
孝感刺绣艺术吸收了湘绣和苏绣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本地乡土气息。色调明快、锃亮;构图以花为面,基叶为线,花中有花,粗中有细,圆中有方,花样选材广泛。
孝感闺女自幼习女红、不少少女不仅缝制技艺心灵手巧,而且剪纸、刺绣技艺也十分精湛。大端阳节这天,少女们便穿上新衣裳新鞋新被,佩上香囊(香袋),秀发替上桅子花,打扮得整整齐齐。被底或香囊上是自己用五彩丝线绣成的花鸟及吉祥图案。香囊里装有雄黄、艾叶末、苍术、冰片、霍香。据说佩带后可驱邪避疫。她们三五成群结伴去澴河边观看龙船竞赛。不少少女在端阳节前便精心绣制香囊以准备在摆端阳时趁机馈赠心上人。
流行于孝感城区《绣香袋》小曲,不仅抒发了少女的纯真爱情,而且亦是对“摆端阳”的风情再现:
五月香袋一块青,十二绒线绣一针,绣个香袋铜钱大,一心想送心上人。
五月香袋五香新,红黄蓝白黑分明。
五色丝线绣花朵,日夜芳香沁郎心。
此外,“摆端阳”的少女,还三两结伴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澴河上欢乐嬉戏。少女们诸多“摆端阳”习俗无不令人销魂。
由此可见,端午节也是城区少女与情人约会以及显示其心灵手巧女红艺技高超的大好日子。
上古之时,我们的祖先以阴阳互变观念来统率说明万有变化。《易经》有“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时代便有了用甲子来说明天体日月运行的规则,把天干、地支联合起来用于历法。民间有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地支。唐代便有了算命术,将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附会为人的命运相生相克,认为小孩命硬妨亲,父母命中克子、关煞太重。自此以后算命迷信十分盛行,小孩出生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八字命运,命中与父母相克,就以认干亲的方式让孩子得以摆脱由于命中相克而夭折的厄运。宋代认干亲遂成习俗,直至民末此俗亦盛。
孝感认干亲的习俗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但亦有殊异。
被选认干亲对象要人丁兴旺富裕,认为这样就表明其命中有贵可以获得庇阴。被认作干亲者也感到荣耀。在举行拜干亲仪式时,小孩便开始称呼干亲夫妻为干爹干妈,孩子便是干儿子或干姑娘。干亲家还要互馈礼物。其中长命锁、肚兜等是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干姑娘必备礼物。干儿干女每年过节逢时还要去家中拜望,干爹干妈生病时还要去照料,如子女孝敬父母。
孝感也有认乞丐为干爹干妈的,这是因为父母认为子女命中大贵,以认命贱者为干亲有利于抚养。
因为迷信者认为“神或灵物”“主宰人的命运”,故而也有认神佛或灵物(如樟树、灵石)为干亲的,以获得他们的佑护。那些与地方历史有关的人物被作为神供奉在祠庙里,这些祠庙的神也有被当地百姓认为干亲的。例如清代位于东门的董孝子祠,以及西门外张巡庙所供奉的神便有邑人认作干亲加以祭祀。
因为僧尼道人昄依佛道是神佛与凡人的沟通者,有佛、仙之气,故而在孝感常常以僧尼道人为干亲。如民末城西郊季家庙、凌烟堂的尼姑都分别被西外街商户朱姓、饶姓之子认作干亲。
孝感由于认干亲的习俗还形成了称谓上的殊异。例如俗称父母为伯伯、母亲为姆妈。有的还称父母为叔叔、婶妈,称母亲为爷爷。
《说文》解释说:“伯,长也”,“叔,从上、小言”。父辈中年长者称伯父,年小者称叔叔,叔叔、伯父之妻分别称呼为伯妈婶妈。这些称谓又分别用作与父辈中年齡相近者他人的敬称。
姆妈的称谓渊源最早,这个发言如牛犊恋母没有二致。姆字的本义是指已婚女子,后来用来指女佣。姆妈又被称之为母亲、娘,又普遍称之为妈妈。但孝感依然称呼母亲为姆妈。
爷字的本义是对年长者或尊者的敬称。因为姆妈又有爷爷的俗称,故而又有了爷爷被用来对未婚女性的俗称。《释名》解释说:“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久故之言也。”在孝感又俗称姑姑为“干爷”,昵称“干”。
对只认女性一方为干娘的,她就被称呼为伯伯或爷爷。之所以有这些殊异的称谓,这是由于担心子女与父母命中妨亲,对子女直接称呼父母十分忌讳,从而分别用旁个人对长者的敬称来称呼父母。
此外孝感习俗除了认非亲戚关系为干亲外,还普遍将姑姑以干亲称呼,用来进一步摆脱由于命中与父母相克的厄运。这些也是孝感有女性伯伯女性爷及干的称谓原因所在。
古代医疗条件差,幼儿死亡率高,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便以认干亲禳灾避害,这种方式固然充满了迷信色彩,但却蕴含浓浓的父母之爱。敬老慈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时代的发展,认干亲的迷信色彩内容渐渐淡化,使这些习俗更是展现出敬老慈幼推已及人内容,把认干亲作为一种积善成德之举措。民间生活无着的鳏寡老人及孤儿有的被人作干亲赡养抚育。传统京剧《狸猫换太子》记述宋代有位乞讨老妪,被郭姓青年认为干娘赡养十余年十分孝顺,后来他被皇上认为御弟、情同手足。
这种以敬老慈幼善举之风气孝感从古至今有之。如民末孝感城西有一餐馆店主,将一个流浪儿认作干儿子,抚育成人被其家在河南西平的亲生父母认回团聚,但干儿对其干父母十分孝顺。
现今不少机关学校过节逢时便到当地福利院慰问还形成了制度。有的还将老人孤儿接到家中过年节团聚,情同自己的父母或儿女,使老人孤儿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这便是认干亲敬老慈幼之俗发扬光大。
农历六月初六,是孝感农村的民俗节日。这天也是我国各民族“节”最多的日子,虽是同一天过节,但有些内容却各不相同,饶有情趣。
晒红绿。每逢六月六日这天,正值酷热的“伏天”,民间有“晒伏”的习俗。就是经过梅雨天气后,家家户户将箱底的红绿各色衣服,拿到太阳下曝晒,以防霉烂、虫蛀、藏垢,亦称晒衣节。
晒龙节。相传此节起源于汉代。汉代建章宫之北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的“暖衣阁”,六月初六这天,宫女便“登阁曝衣”,即所谓晒龙袍。后来民间也在这天晒龙灯衣,以求风调雨顺。
天贶节。习俗自唐朝始,源于唐僧取经返回途中,船翻经湿,天赐六月初六骄阳晒经,故称“天贶节”,也称“晒经节”。后来各佛寺也在这天晒所藏经书。此节自宋代真宗时确定,后相沿成习。
晒书节。康熙年间学者朱彝尊满腹经论,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却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系成“晒书节”。
请姑姑。旧时农村,每逢六月初六这天,都要把姑姑请回娘家过节。此俗源于春秋时期说的是晋国宰相狐偃骄横,引起天下不满,众叛亲离。其女儿在六月初六回娘家这天苦劝父亲行善事,最后其父认错改好。自此,“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就流传下了下来。
吃新节。在水乡谷物早熟地区,六月初六这天,家家都要把早熟的粮食、蔬菜煮熟尝新,欢庆丰收,同时也给家畜盛一碗尝新。
六月初六,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侗族的“洗牛节”,白族的“花儿会”(歌会),土家族的“太阳节”,苗族的“赶歌节”,布依族的“过小年”,水族的“洗澡节”等等。
“六月六”的一些民风习俗,有些现在虽然被人民淡忘了。但作为一种地方的传统习俗,仍然被地方风物志所记载,也留在一些乡村老人们的记忆中,并代代相传。
第三篇:孝感民俗礼仪十五
孝感民俗礼仪十五
(三)孝感传统嫁俗
孝感民间有“热热闹闹接媳妇,冷冷清清嫁姑娘”的说法,是说姑娘一上轿去夫家之后,娘家便冷冷清清。在婚嫁双方中,嫁女的程序相比男方娶亲要简单得多。女方在嫁前主要是赶嫁、辞嫁、装箱,嫁期则有梳妆、催妆、升轿、上轿、送亲,嫁后有回门等习俗。
旧时姑娘出嫁叫“出阁”,意谓从此离开闺房。古代女子出嫁前,先要接受“妇道”教育,主要内容是妇德(贞顺)、妇言(辞令)、妇容(容色)、妇功(丝麻)。出嫁之日,父母要分别叮嘱女儿,谨记家人的教诲,到夫家要恪守妇道,勤俭持家,孝敬公爹公婆,相夫教子,做一个受人称赞的贤淑媳妇。(1)赶嫁
姑娘出嫁前的一两个月,不再可能过多地从事家务和生产劳动,要集中主要精力在家挑花绣朵,赶制出嫁的枕头、门帐、鞋袜和衣物,俗称“赶嫁”。这段时间内,还要学着梳头。旧时女孩都梳辫子,嫁后要改梳□□(上髟下巴)头①,这一发型的改变,是区别妇女婚否的标志之一。其实这也是先秦时期留下的古制。《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认为女孩十五岁就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所以古时又称女孩十五岁为“及笄之年”。“笄”就是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改变发式,以示成年。只不过孝感不行笄礼而已。但孝感女子嫁后要改梳“□□头”,依然保留着古代笄礼的遗意。——————————————
①□□(上髟下巴)——孝感方言读bābɑ(后一字必须儿化),妇女在脑后挽成的饼状发髻。(2)辞嫁
在出嫁前的一两个月中,姑娘会被轮流接到各亲戚家玩几天,鱼肉招待,名曰“吃辞嫁饭”。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姑娘家要设宴辞祖,名曰“辞祖先”。俟后,家中还要专为出嫁女开一桌送嫁酒,也叫“辞嫁饭”。吃辞嫁饭要选九位姑娘作陪,已婚妇女不能入席。(3)装箱
吃罢辞嫁饭,接着把嫁衣装入箱中,叫“装箱”。装箱也有名堂,每箱的衣物件数要求带“八”,如八、十八、二十八……即俗语所说“要得发,不离八”。箱子底部要放些钱,数量不限:箱中最上面一层要放一件裤子或袜子、袄子,为男家抄箱作好准备。被子里要放些桂圆、红枣,意味着圆满甜蜜、早生贵子。新便桶中要放进筷子和染彩色的白果,象征开花结果和生儿育女快速顺利。装箱的当晚,女方还要烧香辞祖。(4)堵门
男方迎亲之日,花轿到了门前,女家要将大门关上,名曰“关财”。此时鼓乐齐鸣,大门内外,嫁女方和迎亲方竞相鸣放鞭炮,如赌斗一般,谐音“陡发”(发人、发财)。直至男方执事人递上开门“红包”(用红纸包的钱),女家才开门让进,俗称“堵门”。(5)梳妆
在堵门的同时,由两位“全环嫂子”替姑娘梳妆,另两位姑娘手拿红烛在旁照明,名曰“打花蜡”。旧俗,姑娘在出嫁之前不能将面部的汗毛刮掉,到出嫁时才由梳妆人用两根相交缠的丝线将面部汗毛扯(绞)尽,谓之“扯脸”或“开脸”,这也是自古有之的风俗。《红楼梦》中就有香菱“开脸”嫁给薛蟠的情节。扯脸时,先在姑娘脸上扑敷一层熟石膏粉,然后用一根结实的棉线,由实施扯脸的人用牙齿咬住其一端,一只手把线套成一个“环”,另一只手拿着棉线的另一端,两只手协调动作,让棉线的“环”在脸上一下一下地绞动,汗毛就被绞在线上,棉线稍稍一拉,就全被绞下来。这道程序,现代已被美容店的美容所取代。(6)催妆
在发亲之前,由前来迎亲的乐队间隔性地吹奏音乐三次,名曰“三请三接”,也叫“催妆”。有的地方新女婿亲自上门求亲,每当吹奏乐曲时,由执事人铺下拜毡,新女婿和陪亲人双双四礼八拜,叫“求亲礼”。(7)哭嫁
从姑娘出嫁的前几天直至结婚当天,由于难舍父母,姑娘会嚎啕痛哭,声泪俱下,称作“哭嫁”。哭诉的内容是:父母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现在自己却要离开,不能服侍父母,不能报答养育之恩。母亲也难舍宝贝女儿,一场场痛哭,一串串数落,哭诉女儿在家如何勤劳,如何受苦遭罪,更担心女儿去婆家后突然失去父母的疼爱与呵护,受人欺负,常常是母女对哭,或抱头痛哭。其场景颇为感人,常令前来劝慰的乡邻、亲友也为之动容落泪。有些女性亲友因受到悲情感染,在劝慰其母女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在无意中陪着哭,体现出女性共同的相通的情感。现代社会实行婚姻自主,自由恋爱,不存在包办婚姻,哭嫁的习俗也渐渐淡薄以至消失。(8)升轿
上轿之前,姑娘拜别父母之后,要用红布盖头,俗称“红盖头”。由伴娘搀扶上轿,去夫家举行婚礼,直到拜堂并进入洞房后,红盖头才由新郎亲手揭开,夫妻正式见面。这种婚礼形式起源很早,古称“拜时”、“障面”、“蒙首”。据说起源于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时世艰难时结婚的一种简单的权宜之法。由于时局**,战争频繁,男女双方情非所愿,被迫结合,婚礼只好草率而为,用一块轻纱罩在新娘头上,新郎为其揭开,拜见公婆,便成就了婚姻。[唐]杜佑《通典》卷五十九说:“拜时之妇,礼经不载,自东汉魏晋及东晋,咸有此事。按其仪或时属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权为此制。以纱縠蒙女氏之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成妇道。”后来,这一权宜之举习而成俗。大红色盖头,不仅增添了喜庆氛围,而且增添了新娘含羞带愧的含蓄感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朦胧美。
三次催妆之后,女方答应发亲,方可升轿进堂。花轿升堂后,由两位梳妆娘子拿一面镜子和一个酒壶在花轿内外和四周照照点点,据说是降妖除邪,俗称“照轿”。(9)上轿
姑娘梳妆完毕,搭上红盖头,出嫁女在媒人引领下跪别列祖列宗、父母和娘家长辈,上轿出嫁,鸣炮奏乐发亲。新人上轿,脚不能沾地,也不能穿鞋,否则将女方的“财”带走了,要站在“斗”(量粮食的器具)上面,一只手拿一杆秤,一只手拿个算盘,由胞兄或胞弟背上花轿,若无胞兄弟,则由堂兄弟代替。意味着“离别爷娘,脚不沾地”(不沾走娘家半点儿土);“斗”谐“陡”音,陡发富贵;秤星谐音“称心”,算盘象征如意,即“称心如意”。花轿出门时不可擦门框,总之不能带走娘家的“财气”。(10)送亲
花轿起身,姑娘的胞兄弟、堂兄弟、侄男均随花轿送至男家,俗称“送亲”。有的地方只需要娘家亲弟弟一人(一般是最小的未成年的弟弟),扛着蚊帐随同花轿去男家,俗称“送帐子”。如果男家距离较近,送亲者往往会在轿前故意缓行挡路,使轿夫不得行走过快,古称“障车”(古时驾车迎亲)。[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近代婚嫁有障车……之事,……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此俗源于女家对新娘的惜别,或让新娘有充足的时间去除哭嫁时的泪痕。
送亲人到了男家,由男方另行安排一间客房招待,一是对女方来宾的敬重,二是避免有人戏弄新娘时,女家的来宾视之不雅或听之不雅。(11)回门
新婚三天后,女婿随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古称“归宁”。回门其实是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一是表示姑娘出嫁后不能忘记父母。二是姑娘向父母和家人介绍自己在夫家的情况,包括女婿的性格、态度,新婚夫妇感情是否融洽等等。三是女婿拜见岳父岳母以及女家的兄弟姐妹、亲族人等。这时女家要设酒筵招待新姑爷和新姑奶奶,席面要尽可能丰盛一些。
“盘新女婿”也在这时进入高潮。盘新女婿起源很早,古称“下婿”。[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称:“近代婚家,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及有卜地安帐、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这里的“下”是动词,即通过调笑、戏弄甚至扑打新郎,抑其高傲自大之势,显其低三下四之状。所以当新女婿刚进入女方湾村时,不等进屋,就有很多青年男女和小孩们用木梓、萝卜、豆渣、臭泥巴、瓦块、土块掷打女婿(当然不会打得头破血流)。女婿进门时,有人在门框边设下绊索、绳圈等,让女婿进门时入“绊马索”、“狗钻圈”。女婿叩头跪拜时,有人偷偷在拜毡下面垫些砖头等硬物,不仅让新女婿膝头受罪,而且名曰“狗碰石”(谐音“狗吃屎”)。有人趁着女婿俯首叩头时,猛地抬过桌子罩上女婿头顶,名曰“罩乌龟”,让女婿伸腰时头部撞击在桌面下,既疼痛又出丑。吃饭时,偷偷在女婿的食物里兑些洗锅水,谓之“不喝米汤喝潲(孝感方言读sào)水”。有人将女婿食用的筷子用细钉子钉紧,或暗中用丝线把肉丸子穿成串,让女婿难以下口,叫做“狗咬刺猬——不好下口”。总之,千方百计出难题,既能杀威,更是试探女婿的性情和才智。女婿则应多长一些心眼,留心观察,处处提防,临机应变,巧妙躲避,但决不可恼羞成怒。
三、婚娶仪式改革
现代社会实行文明结婚、勤俭办婚事。婚礼多在礼堂或餐厅举行,由证婚人宣读证书,为新人交换手饰,新人相互行鞠躬礼和致谢辞,在欢乐的乐曲声中告成,号称“新式结婚”。后来又提倡举行“集体婚礼”,由社会团体发起和主办,让众多伉丽会聚一堂,共同举行婚礼。新式结婚的过程大体为:
(一)订婚
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即可正式订婚。有的地方还要举行订婚仪式,由于各地的风俗差异,订婚的仪式各不相同。近代更接受了西洋习惯,准新郎和准新娘互送订婚戒指,准新郎亲自将订婚戒指套在准新娘左手无名指上,然后亲吻准新娘玉手一下,仪式就算完成。接过订婚戒指以后,准新娘就要回送一些礼物给准新郎,礼物是袖扣、领带夹等小纪念品。若在订婚仪式中不包括互送戒指这一程序,准新娘也需戴着早已由准新郎套上的订婚戒指。
聘礼的品种和数量多寡,时代差别和地域差异很大,既有地方差别,也有男方贫富差别,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追求的聘礼最高标准是“二十四条腿”(立柜、平柜、沙发、茶几等共6件),到“百只脚落地”,即床、柜、桌、椅等家具达到25件,已是十分豪华。六七十年代,家用电器开始进入百姓家,当时的聘礼标准是“三转一响”,“三转”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指收音机。这四件是必须的,其它可以通融。七十年代以后标准更高,流行“五金公司”,即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金耳环、金发簪。
(二)结婚登记
结婚前,男女双方要携带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婚姻状况证明以及体检合格证到婚姻登记机关——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男女双方必须同时到场。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后,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对当事人进行审查,合乎条件则准予登记结婚,发给结婚证书。
(三)筹备婚礼
首先要择定婚期,一般选择偶数日作为吉日良辰,如二月二,八月八等等,有成双成对的吉利之意,预示婚后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且“八”的谐音为“发”,“要得发,不离八”,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望。最好是公历和农历同时都是双数(双月双日)。如果婚期能与节假日统一,如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举行婚礼,则更具有纪念意义,必将为今后美满幸福的生活带来一个好的开端。
确定了婚期,就要装修新房,购置必备家具电器,拍摄结婚照,决定婚礼形式。临近婚期,还要邀请主婚人和介绍人,预订礼车,聘请摄影录像人员,以便记录下婚礼全过程,留作终身纪念。同时对亲友发出喜帖。选择的伴郎、伴娘必须未婚,人数对等。伴郎、伴娘在婚日当天都要衣装得体,时刻注意与新人形影不离,为新人提供最需要的贴身服务。伴娘还要为新娘带些简单的化妆品、私用品,准备随时为新娘补妆。
举办喜宴的酒店要做好充分准备,红双“喜”字、喜联、议程、横幅、条幅以及彩桶、气球、礼宾炮、鲜花瓣等婚礼用品要一应俱全;还要准备婚宴引导,安排专人迎宾。
迎娶新娘的礼车,数量要求成双,并扎成彩车,突出喜庆气氛。迎亲女郎受男方父母委托参与迎娶,到新娘娘家后应寒暄致意、互相道喜,出门时陪同引导娘家人上礼车,到酒店后陪同引导娘家人到指定的酒席就坐。“压车童”男女双方人数对等,年龄以12岁内为好,双方家长都要为对方压车童准备红包。
出席婚礼的来宾都要准备贺礼。礼品多是现金,也有赠送家庭陈设、桌上用品、床上用品、餐具茶具、厨房用品或房间美化用品的。结婚礼物最好在婚礼前送到,并用红纸包好,写上“祝△△、△△新婚快乐”等字样。现金也用红色礼品袋装好(俗称“红包”),上写祝福的吉祥之语。
婚礼这天,新郎新娘都要换上礼服。旧时新郎穿长袍,戴礼帽;新娘凤冠霞帔。现代婚礼,新郎穿西装,打领带;新娘穿新娘装,分别佩戴“新郎”和“新娘”胸花。新娘还要披上洁白的半透明婚纱。
(四)婚礼仪式
现代婚礼仪式逐渐趋向文明、简朴、生动、活泼,形式亦呈多样化,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如穿西装,披婚纱。但传统的习俗仍有很大影响。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婚礼,大致有传统式、酒宴式、茶话式、集体婚礼和旅游结婚等形式。较为流行的是传统式和酒宴式,或两种形式的结合。(1)传统式婚礼
①婚礼开始,鸣放鞭炮,奏乐;
②新郎新娘入席;
③新郎新娘父母入席;
④新郎新娘向父母行鞠躬礼;
⑤新郎新娘互行鞠躬礼;
⑥新郎新娘向亲友行鞠躬礼;
⑦新郎新娘向来宾行鞠躬礼;
⑧主婚人讲话;
⑨双方家长讲话;
⑩单位领导、介绍人及来宾代表讲话或致祝辞;
新郎新娘致答谢词;
礼毕,鸣放鞭炮,奏乐。(2)荼话座谈式婚礼
结婚当事人借用会议室、小饭厅或办公室等,略备茶点,邀请单位或部门同事及领导、亲戚朋友等聚集一堂,并按照一定的程序举行婚礼。其程序一般是:
①结婚典礼开始,鸣放鞭炮(或放喜庆音乐);
②主婚人讲话,宣布△△△与△△△结婚;
③单位领导讲话;
④来宾(同事及亲友)致贺词;
⑤新郎新娘致答谢词;
⑥茶点招待,相互座谈庆贺;
⑦婚礼结束,鸣放鞭炮(或放喜庆音乐)。(3)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民政机关,企事业系统行政机关,或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出面组织筹办,借公共会场或大礼堂、剧场,有数对或几十对甚至上百对新郎新娘同时自愿参加的,按一定程序举行的公开、热烈而隆重的结婚典礼。其程序一般是:
①主持人宣布集体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②各位新郎、新娘在乐曲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并肩入场就位,奏乐,鸣放鞭炮;
③给新郎新娘戴花,奏乐,鸣放鞭炮;
④介绍新婚夫妇、证婚人和来宾姓名;
⑤主婚人、证婚人分别致祝辞;
⑥主办单位负责人讲话,致祝词;
⑦新婚夫妇向各自的父母鞠躬,拜谢养育之恩;
⑧所有新郎新娘互相对拜,互赠纪念品;
⑨所有新郎新娘共同向所有来宾三鞠躬;
⑩群众团体代表致贺词,来宾代表致贺词;
新郎新娘家长代表讲话;给新婚夫妇赠送纪念品;
新婚夫妇代表致答词;
礼毕,散会,奏乐,鸣放鞭炮。
有的在礼毕后举行舞会,或有新娘新郎参加的文艺演出,也可请专业文艺工作者前来演出助兴,更为新鲜、活泼、生动、热烈、隆重而又典雅。(4)旅行结婚
旅行结婚是现代社会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式结婚形式,由新婚之后旅游度蜜月的风俗演变而成。新婚夫妻以旅行代替婚礼,以到国内大城市、游览胜地、革命圣地或外地亲友所在地旅游,开始夫妻之间的新生活。结婚和婚后的度蜜月一并进行。
现代以酒宴式婚礼居多,事先要确定好主婚人、证婚人。主婚人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家长或单位领导担任。证婚人由新郎新娘双方的介绍人或亲朋好友担任,也可二者只选其一,只设主婚人或只设证婚人。婚礼的主持人(亦称“司仪”)是整个礼仪过程中的最重要人员,要选择文化水平高、头脑灵活、口才好、善言辞,且具有应变能力的人充任。伴郎、伴娘又称“傧相”,一般由新郎新娘双方的未婚好友或未婚表兄弟、表姐妹充任,要注意傧相的身材、仪表应与婚礼喜庆、美好的环境气氛相协调。(5)酒宴式婚礼
男方在饭店、酒家预定筵席,邀请至亲好友、同事邻居等欢聚一堂,庆贺结婚。一般由礼仪公司或酒店安排司仪主持婚礼。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并致一简短祝词。主婚人、证婚人分别讲话,新郎新娘介绍恋爱情况,新郎的父母致答谢辞,最后是余兴和用餐。席间,新郎新娘应逐席敬酒,同亲友见面,并致以谢意。酒宴式婚礼在城乡较为普遍,其程序如下:
①新婚典礼开始,鸣炮。
②新郎新娘及来宾入席就位。
③向新郎新娘献花,鸣炮,奏乐。
④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⑤新郎新娘交换信物。互相给对方佩戴项链、戒指,象征至爱永恒。
⑥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父母时,父母要给新娘红包。
⑦证婚人、介绍人分别致词。
⑧来宾代表致贺词。
⑨新郎父母致答谢词。
⑩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三鞠躬。
表演节目。这一阶段,少不了一些小游戏作为插曲戏弄新人,这时新人应尽量表现出大方磊落的样子,尽力迎合,不可过分扭捏。“盘新姑娘”也由旧时戏弄新郎新娘渐变成戏弄新娘和公公(新郎的父亲),或者让公媳二人挽手上场,或者让公公带上高帽子,身上斜披大红腰带,前书“水货新郎”,后书“正宗灰爹”,往往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宴饮。席间,新郎新娘要逐席给来宾敬酒。敬女方客人时新郎端酒,敬男方客人时新娘端酒。新人敬酒要做到敬而不劝,快速得体。喜宴结束时,要谢客、送客。
闹洞房。结婚典礼结束的当晚,有的要闹洞房。在新房中,新郎新娘向宾客敬茶、敬烟、敬酒、敬糖果。新郎新娘合唱歌曲,来宾赞茶、赞烟、赞酒、赞新房,赞词为即兴之作,四言八句并大体押韵,内容是祝贺婚姻美满甜蜜,祝愿他们爱情日久天长,白头偕老,幸福一生。闹洞房应适可而止,不可闹得过分。
第四篇:孝感礼仪习俗
孝感礼仪习俗
一、称谓
同事、部门之间,官话称 “同志”,直呼称职务或姓前冠 “老”字。邻里之间以年龄辈分论,称 “伯”、“叔”、“阿姨”,或直呼其名。家族、亲属之间,孝感南北略有差别,但大体相当,如:老爹、姥姥(曾祖父母);爹爹、婆婆(祖父母);家爹、家婆(外祖父母);伯伯、姆妈(父母);大伯、大妈、二伯、二妈„„(父亲的哥、嫂),叔、婶(父亲的弟、媳);伯爷(父亲的姐姐、姐夫),爷爷、幹(父亲的妹妹)、姑爷(父亲的妹夫);舅伯、舅伯妈(娘家的哥嫂),大叔、二叔(母亲的弟弟),舅妈(母亲的弟媳);姨(母亲的姐妹),姨爷(母亲的姐夫、妹夫)。
二、嫁娶
婚姻是人生大事,孝感地区的结婚习俗大致分为说亲、问名、请媒、定亲过礼、迎亲、完婚等几个程序。
说亲:男方请媒人提礼物向女方提亲,如果女方不同意,便拒绝收礼。现在虽然很多男女是自由恋爱而心许,但还是会采用传统形式提亲。即由男方请一个关系较好的人到女方家中提亲,虽为形式,但非有不可,因有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传统习俗约束,否则会遭世人非议。
问名:男方写明自己的生辰八字,同聘礼一同送到女方家中,讨回女方生辰八字,然后请算命先生占卜是否八字相合。
请媒:男方请算命先生算好日子后告之女方,征求同意。由女方应允后,男方才可以准备定期结婚。大悟县还有定亲习俗,即在婚事定后,女方家择吉日宴请媒人,在宴请媒人时,必须请自家族戚作陪,以作为女儿订亲的证人。这次宴请,称之为“喝酒”或“喝准盅”。
过礼:男方选定日期后,在结婚前分春节、端阳、中秋等节日送礼至女方家及亲戚(成家后要来往的至亲)家中,礼物多为鱼肉酒食、衣服布料等。结婚前几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送彩礼,即烟酒副食,聘金(现金几千至几万元不等),以及“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此举也叫“下聘”。
结婚前,新人大都会到婚纱影楼拍摄婚纱照。一套婚纱照花费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放大成匾,做成挂历、相册,印在杯子上等等各种形式都有。
迎亲:女方家请伴娘帮助打扮新娘、衣物装箱,然后举行辞祖礼。新嫁娘及父母姊妹都嚎陶大哭,名曰“哭嫁”。男方同夜请礼宾师、乐师及亲友坐席(上跋宴)后,行告祖礼,并按族派字取大号(取号的事渐少见)。婚日,新人着新装,新娘不穿内衣,外穿白色或粉色婚纱或大红色的中国传统服装;男方多穿西服打领带。
男方迎亲队伍鸣锣奏乐去女方家。现在流行用小轿车迎娶,也有地方复兴传统,用花轿迎娶新娘。此外,男方一般要请婚庆公司的摄影师到现场,拍摄结婚全过程,制成影碟,留作纪念。新郎迎娶新娘,免不了要受到女方家姑娘、媳妇们的逗闹嬉戏,即“盘女婿”。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新郎一下轿或车,门外或门内的青年男女用豆渣、染红的萝卜等食品打女婿,有“不打不发”之说。新女婿进女方堂屋先礼拜女方祖先、二老。跪拜用的被垫中大都有石头、劈柴等,此外还有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以让女婿出洋相、现丑为乐。此举也表示对新女婿的亲昵。
新郎“三请”女方,女方才允诺发亲,男方才迎新归家。
孝昌等地结婚发亲时,新娘要脚穿两层鞋,退着走出娘家,在行程中不能回头望,到达目的地下车时,脚不能直接落地,由新郎抱到屋内。城乡各地在婚礼上都要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在酒店举行的婚礼,还有主婚仪式,大多是主持人开新郎新娘的玩笑,新人双双拜父母,亲人祝福新人,主婚人讲话等等。完毕,亲朋好友坐席吃饭。当晚,有“闹洞房”习俗,和新郎家“盘女婿”对应,是“戏新娘”。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有开玩笑的,有出一些暖昧的谜语让新娘猜的,有说一些暖昧的话让新人学的,有把萝 卜藏于垫絮下戏弄新人的,有让新郎把鸡蛋置于新娘衣内滚动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安陆有“新婚三天
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
三、生育
诞生礼
报喜。妇女分娩,俗称“坐月子”,分娩妇称“月母子”。婴儿诞生后,女婿即以饼子、红蛋等礼品赴岳父家 “报喜”。如果是男婴,礼品中放上一本书或一支笔,表示是读书的”相公”、“学生”;若是女婴,则放上一个花线帖(夹绣花线的帖子)或一根花针,表示是“姑娘”、“绣花的”。岳父母一见便知是孙儿还是孙女。在农村,此俗迄今不衰。分娩后第三天,称“三朝”。女婿报喜时,当即接岳父吃“三朝饭”(大悟还有此俗)。出生三天后用艾篙草煎水给孩子洗澡,谓之洗三。用光鸡蛋滚身上的晦气,现在这一习俗在部分地方还留存。送祝礼,亦称“送祝米”。按“三朝”议定的吉日(多为“洗九日”,即婴儿出生后第九天),男、女双方各家的三亲六眷,期日备礼品前来祝贺。礼品为糯米、麦子、面条、油条、红糖、鸡子、鸡蛋及衣料等。姥姥家还要送折叠钢丝床、童车、甜米酒、棉被及童装等物。
满月礼
小孩满月时,外婆家要送来满月礼物,喝喜酒,礼物有:小孩春夏秋冬四季的衣鞋,摇窝,鸡蛋,面条等。这天,还要请理发匠来家中给孩子剃满月头,人称“剃胎头”;家长除付给理发费外,还要赠送香皂、毛巾等礼品,并请理发师傅吃酒席。有的把胎发保留下来作为纪念。孩子满月三天后,其母要回到娘家吃一餐饭,称为“吃满月饭”。未吃满月饭之前,其母、子被称为“月母子”和“月窠伢”,是不能到别人家中串门的;吃完满月饭后,便如同常人一般,再无任何禁忌。
周岁
小孩一岁时,将客人送来的部分礼物,外加准备好的“笔,墨,纸,砚,算盘”放在一个大筛子里,让小孩抓,以占卜未来,俗称“抓周”。
成人礼
儿童满九岁便过十岁,要大摆宴席宴请父母双方的亲朋好友。小孩将穿上舅家送的新衣,吃生日蛋糕。
四、祝寿 人过40岁后,逢十年过一次整生,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大多地方做80岁生日特别隆重,大悟县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迷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祝寿一般以衣物、寿面、寿饼、蛋糕、酒肉作礼物,目前贺礼多以金钱代替。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嶂、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 “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有条件的子女们还会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为老人庆贺。
五、丧葬
送终
人在临死之前,在外工作学习的亲人都要回来服侍,见最后一面。人在濒临气绝之时,需在堂屋地上铺草,将之急移地上,亲属围坐送终听遗嘱。对移床的解释是,人死在床上,在阴间会永远背床。
停丧
病人断气后,家人请帮忙装殓的人为之梳洗、穿寿衣。亡者是男性则由男性负责,如果是女性则由女性负责。在孝昌,梳洗人一般为村中辈分最低的人,且与亡者并无直接亲戚关系。洗澡时,不是全部都洗,而是象征性的 “前三后四”,即在胸前用毛巾擦三下,在背部擦四下。然后,给亡人穿上先前准备好的寿衣。亡人所穿的 “寿衣”、“寿鞋”极有讲究,以大悟县为例,“寿衣”必须穿双数,意味着死者来世儿女双全;“寿鞋”的鞋底,前掌只纳7针、后掌只纳8针,谓之 “前七后八,见了阎王不怕”。孝昌县,给亡人洗澡的水不能随意倒,而是洒在各个房间的床下面,以获得亡人的保佑,赐福全家。此外,孝感地区大部分地区都要为亡人脚上添加绊脚绳,脸上盖上黄土纸,当天还要在堂屋的正上方添上簸箕,以遮天神和祖先。加绊脚绳是不让亡人回来害人,脸上盖上黄土纸是为了掩盖亡人的遗容,以免吓唬活人。城区人死了,是停在殡仪馆,由殡仪馆提供化妆等服务。准备好后,要
请人报丧,报丧人不得进人别人家里,需站在门外告诉,否则会带来不吉利。灵床的放置很讲究,死者为男性,灵床停放于堂屋左侧;死者为女性,则停放于堂屋右侧。如果人死在外面,就不能移人室内停丧。死者头部前方要点上油灯,叫“引路灯”,油灯在死者下葬前不能熄灭,意为死者走到阴间照明引路。然后,孝子将死者生前用过的床铺草,搬到屋外烧掉。再在屋门口的树干上捆扎几张黄表纸,名曰“搭望乡台”,直到第三天亡人的“三朝”时,才能将此纸烧掉。棺木放置客厅正中央,头朝东方,尾朝西方,头部放上案头,案头上摆放用于烧香和蜡烛的器具。所有家属都应该戴上白色孝布。在孝昌县,孝布分为白色和红色,白色为子女和孙辈戴,红色为曾孙辈戴,其长度有3米、2.5米和1米不等,越是与亡者亲的人,所戴孝布越长,意思是重孝。在亡者人土前可戴在颈部或腰间,但是在死者出棺当天一定要戴在头上。
入捡
亡者移放灵床,等其亲属到齐后,再行人棺,又称“进材(财)”。人棺前,儿女孙辈须给亡者磕头跪拜、烧香蜡、纸钱,乐队起哀乐,磕头方式是 “二揖三磕”,即跪拜前先作揖,磕三个头后再作揖。根据死者寿岁,分行铺纸(一岁一张),抬棺木的人(一般为4到8个),用白布或者稻草绳将亡人抬入棺木内,并连呼“进材”。儿女会将 自己的衣角剪掉一部分丢人棺木内,让亡人保佑 自己。大悟县将死者平放人棺中时,除了在棺底铺黄表纸,还在死者头下枕 3块瓦,怀揣“打狗耙”(为亡者去阴间的路上防狗所备),手执蒲扇,身上盖新白布棉絮被子,四周填放死者生前所穿过的衣物等。装硷毕,将棺盖合上,但不盖严;再在棺底下点一盏油灯,称为“长明灯”,灵枢前点一灯,称为“座头灯”,并设香案、陈祭品,孝子孝女及亲属昼夜守护灵枢,陪同吊唁者焚香、叩头,直至出殡。人硷三日,再正式盖棺,称为“封梓口”;封棺时,边钉钉子,边要叫着亡者的名字或称呼说:“不要怕。”云梦县则有躲钉习俗:钉棺盖时,孝子在一旁高喊 “某某躲钉!”
斋醮
如果是寿终正寝年老人,至少停丧1至2日,常请道士做斋,超度亡灵,举家痛哭,俗称“嚎丧”。斋醮期间,要为亡者设孝堂、置道场、安灵位、挂挽嶂;用彩色纸扎“金山”、“银山”、“楼宇”、“轿”、“马”、“佣人”,后又增有 “彩电”、“轿车”、“冰箱”等新兴高档用品;请名人学士,朗诵祭文、祭词;亲友则披麻戴孝,叩头礼拜。现在做法事的家庭不多了。
出殡
由户主选定日期出棺,并预邀打井、抬重八人。出棺前,孝眷齐匍匐灵枢前跪拜,听道士开路。后由抬重人捧棺,由匠人封殓,抬重人喝声“发”,即“发丧”。到门外,以大凳停搁棺,孝子顶孝布,身系麻缠腰,足穿白鞋,怀抱灵牌,手持引蟠前导(礼布将盖在棺材上随葬),执事人鸣锣鸣炮,丢买路纸,灵枢居中,众儿孙亲友前后护送,村上老幼齐送,沿路燃鞭炮和撒纸钱,直至墓地。
下葬
由出殡道士在未开路前,选地选时间写好葬地契约、路单、纸钱、文契手续,在下葬时定向罗盘,焚交契约手续后,由道士阴阳先生喊撒米。道士边向棺上撒米、边念“彩词”,以祝愿亡者后代大吉大利、兴旺发达。在安陆,除了撒米,还有在墓边吃豆腐的习俗,与撒米有相同的意义。入土前孝子在坑中烧些纸钱,喊死者接契,然后将棺木放入其中,再填土筑坟。
复土
也称为“复三”或 “复山”。殡葬三天,孝子孝女穿孝服,到墓前烧纸祭奠,给坟墓培土,俗称“复土”。在大悟县,复土后,由孝长子抓点墓土用衣襟兜回家中,放置亡者灵位下,意为亡魂回家受祭。孝昌县部分地区在复土后还搭望乡台。亡者三 日,方知死必望乡,主家在第三天烧纸哭叫,孝子齐跪望乡台前。望乡台即是在家里以方桌摆的香案,孝家燃烛香供奉,名为烧奠纸。
做七
人死之日起,每 7天为一个“七”,共为7个“七”。每个“七”日,主要亲戚朋友均备香纸前往祭拜,谓之“烧七”,七天烧一次纸祭奠,直至“七七”之日。据说,人死到阴间,每7天过一重阎罗殿,共要过7重。其中第 5重阎罗殿的五阎王最厉害。他
要亡者过又陡又滑,且布满尖刀的“尖刀山”,一旦滑倒便会被扎成血人;要避免滑倒,只有用孝子的须发垫脚方可;因此,孝子们在五“七”前是不能理发刮须的,只有在五“七”日理发,并将须发同钱纸一起焚烧,才能帮助亡人过尖刀山。五“七”日,要举办宴席宴请亲属。出嫁的孝女,要送来用彩色纸扎成的房屋模型,称“灵屋”;然后,将亡者灵牌移人灵屋之中,到满三年 “除灵”时焚毁。孝昌地区,“七七”期间有死后三或七天亲生儿女不得串门,“七七”守孝期不得穿红戴绿的禁忌。
百日
百日即死者亡后百天。做百日比“五七”日做得简单,即主要亲属到孝家聚餐,然后到死者墓前燃香烧纸,表缅怀之情。
馨香 又称“新乡”,死者去世第二年的农历正月初二下午(也有部分地方是初一),各亲戚朋友都要前往死者家中守灵,称为“坐夜”;香烛纸鞭等祭品,则在上年的腊月间送到亡者家中,谓之“下祭”。子夜(有的地方为白天),先在灵前祭奠后,再到屋外设火场烧纸、放鞭,称为 “祝馨香”或“新乡”,其意是祝亡者在阴间新年安好。正月初三清晨,孝子首先到本村家家户户叩拜,然后到所有前来祝“馨香”的亲戚家中拜谢,称之为“谢孝”。孝子孝女在“谢孝”前不能到外人家中串门,“谢孝”后方可随意走动;否则,会给他人带来不吉利。
除灵
亡期一年内为“小祥”,孝家春节门联为白色;两年内为“大祥”,春节门联为黄色;三年内为“除服”,春节门联为绿色;满三年为“除服”日,亲戚朋友均备香、烛、纸、鞭炮等前往祭奠,并将亡人灵牌、灵屋同钱纸一起焚毁,谓之“除灵”。“除灵”时,亲属仍须着孝服;有的人家,还请道士做法事。除灵后,孝子孝女服孝期满,此后可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孝家春节门联为红色,再无他忌。至此,所有丧葬礼仪结束。
第五篇:中外民俗与礼仪
中外民俗与礼仪。导游相关知识:
一.服饰篇:
女性着装类型:--------------选自《学做绅士与淑女》
艺术类:一般从事文化艺术艺人媒体,风格大胆独特,想象丰富,个性觉得自己就是时尚。休闲类:特点是怎么舒服怎么穿,崇尚自然纯朴宽松惬意的意境,这种人一般性格开朗,自信好强,生活随意。
职业类:公司饭店机关医院学校,面料高档款式简洁,一般含蓄典雅自信。活泼类:年轻活泼时尚,只跟着流行的走。浪漫类:风格浪漫古典,旗袍麻花鞋等。发展:
商朝:1奴隶俘虏大多免冠+窄袖+圆领+手上戴枷,2丝织绣衣+绸+提花织物,3尖顶帽或裹巾子+上右衽领衣下群裳。男女都束发。
西周:深衣+胡服,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胡服便于骑马多是紧身窄袖短衣裤皮靴。当时秦赵燕被胡骑骚扰,但是身穿长袍甲胄笨重,赵武灵王率先引进胡服。
西汉:袍子(上下连体)成为贵族主流,短衣裤是劳动者穿,另外是冠式,以前是士冠庶人巾,到西汉成为介幘。妇女在脑后一个髻。
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两者服饰融合,长帽短靴合跨?袍衫冠冕。唐代:男圆领袍+裹璞?头+长靴,女半袖衫+窄衣袖+轻薄纱罗。
宋:圆领内加衬+大袖+展脚乌纱帽,女短衫长裙+长裙外加旋袄,头饰用花冠。元:宽大长袍+带子束腰,女装左衽,男装右衽,男带笠子帽,女带T型姑姑冠。
明:朱元璋下令禁止胡服,恢复唐代以前的制度,男瓜皮帽,女上穿竖领大袖对襟袄,下长裙,披云肩或比甲。
满:满族装束,长衫大褂长辫子,女旗袍外马甲,脚花盆鞋,如意头大拉翘。少数民族服饰: 东北:
满族:旗袍,原本由长马甲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领襟袖镶上宽边做装饰,坎肩是重要组成部分,喜欢深红色和白色,常用作镶边的饰物,满族妇女擅长刺绣,龙凤,鹤鹿,花草。朝鲜族:短上衣+斜襟右衽+宽袖,下身宽腿肥腰大裆裤,过去习惯戴笠,现在鸭舌帽毡帽,儿童的袖子多用七彩缎色彩鲜艳。女短衣长裙,喜欢用黄+白+粉。
赫he哲族:鱼皮衣,大襟长袍+坎肩+短褂,以适应狩猎捕鱼,鱼皮抗寒抗湿耐磨防水。鄂伦春族:游猎狍衣,长袍到脚面,两侧开衩,喜欢用袍皮做帽子,喜欢红绿黄。西北:
蒙古族:春秋夹袍,夏单袍,冬棉皮袍,男多用蓝棕色,女用红粉绿天蓝色。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腰带用三四米的绸缎,靴子分为皮靴和布靴,戴帽,蒙古族男子一般有长辫子,腰间小刀或者火镰。已婚的梳两个长辫,用黑布做辫套装来吊在胸前,蒙语叫“哈都尔”除了头饰,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还有右襟上的饰物,叫做“哈布特格”,有时用来作为友谊送朋友。
维吾尔族:男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姅?(到膝盖),外加腰带,女喜欢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加绣花背心。男女戴绣花小帽,长筒皮靴,用料上喜欢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
哈萨克族:草原游牧,服装需要便于骑射,皮衣皮长裤,女连衣裙。回族:礼拜帽,用白布制作,无檐小圆帽,习惯带披肩盖头只露脸,根据年龄的不同选不同的颜色,姑娘用绿色,中年人青色,老年人白色。西南:
藏族:农区男子穿黑白氆氇或者藏袍,衣裤套在白衬衣上,外面束腰带,女内衬各色绸衫,腰前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牧区男子穿宽大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镶着平绒或毛呢,外腰带。女穿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镶边,鞋子分为“松巴鞋”和“嘎洛鞋”,男女都喜欢在头手胸腰佩戴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首饰。
傣族:男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有地区差异,西双版纳的上穿白绯淡绿紧身短袖,下穿长到脚跟的筒裙,银腰带,长头发挽到头顶插上梳子或鲜花,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上穿齐腰短衣,下穿彩色筒裙,发髻在脑后,余髻在背后。
白族:崇尚白色,喜欢用白色,浅绿,浅蓝。男子穿白色对襟上衣+黑褂领,下穿白色长裤,头部白色或者蓝色帕子,肩挂肩包。女穿白色或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白色或者浅蓝色宽裤,腰有小围裙,足蹬绣花鞋。
纳西族:过去以麻布粗布为料,青年喜欢白色,老年喜欢黑色。女子喜欢红蓝紫的并用彩色布镶边,双排扣的上衣,浅蓝或者白色的双层百褶长裙,腰束红黄彩带,脚穿青布绣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象征日月星辰,表示披星戴月,勤劳不息,恶鬼不敢近前。彝族:男女上衣右开襟,紧身,袖口领口襟边彩色花边,身披羊毛织的斗篷“擦尔瓦”,颜色黑或羊毛本色。夏装男的有三种不同裤脚,最小的只包住脚踝,女子夏装到地的百褶裙,有几种颜色连接的,缝合处贴花边,男子头发扎到头顶,再缠数丈长的包头帕,把前面缠裹成尖堆状斜插在额前,做成“英雄结”,右耳朵带红丝线的红黄大耳珠,不留胡须。妇女包头帕,喜欢戴首饰。
羌族:麻布长衫,羊毛坎肩,头帕腰带绑腿,羊毛坎肩两面用,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长衫过膝,梳辫子包帕,腰带绑腿用麻布或者羊毛,一般穿草鞋,布鞋,皮靴,喜欢在腰间挂火镰和刀。女子衫长到脚边,绣花边,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帕。已婚的梳髻,再包绣花帕,穿云云鞋。羌族妇女的挑花刺绣很出名。
侗族:上衣分为对襟,右衽,左衽。下穿长裤,绑腿。缠头布为3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成锯子型的。盛装戴“银帽”和其他银质饰品,女子穿紧身开襟上衣,下裙子,胸部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子时,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女子鸡毛裙,右衽无领上衣。喜欢佩戴银质物品,衣料多是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擅长刺绣。苗族:短上衣,百褶裙,裙子白色青色居多,银饰首屈一指。
布依族:男子对襟短衣,下长裤,青色或花格子头巾,以青蓝色白色为主。壮族:男子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小兜,腹部大兜,裤子短而大。
瑶族:青蓝色为本调,头饰突出,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染织业发达,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
京族:男子及膝长衣,袒胸束腰,衣袖窄,妇女菱形遮胸布,无领对襟紧身短上衣,宽腿黑色或褐色长裤,外出淡色旗袍式外衣,他们的特色是斗笠。有染黑齿,栈板髻的习俗。毛南族:顶卡花即花竹帽是手工艺品的精品,帽顶几十个蜂窝眼,内衬油纸和花布,防雨防晒。中南:
土家族:喜欢佩戴金银玉
畲族:妇女象征吉祥如意的凤凰装很有特色,喜欢蓝色绿色。黎族:擅长纺织,黎锦,筒裙。台湾高山族:服饰红黄黑为主。外国: 亚洲国家:
日本:和服,源于中国唐装,1000多年历史。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穿叫“振袖”的和服。已婚在正式场合穿的叫“留袖”,男子参加正式仪式穿“纹衫,带有家徽的和服”正式场合一般穿访问式和服,婚礼不论新娘还是宾客穿西服和和服都可以,新娘两种都要穿。葬礼和服分为:正式丧服,准丧服,略式丧服,都是黑色,手中不能拿扇子。和服有南北之分,北方用冷色多,南方暖色多,妇女在背后的“带包”,是由宽腰带结扎而成,价格昂贵。马来西亚:男子有穿裙子的习惯,长到脚跟的纱笼叫做“卡因”,上身穿的叫“八汝”,是无领宽大的上衣,适应炎热天气,女装主要是纱巾,上衣,纱笼,纱巾多是鲜艳的单色,上衣长袖无领,宽大到臀部,叫做“八汝吉隆”,纱笼多是单色,单色宽大到脚。由于宽大不便,现在多用西服。
泰国:90%以上的人信佛教,每个人脖子上挂着小佛像,一般用陶土制作,也有用金银的,购买佛饰不能说买,只能说求租,出租,不然就亵渎了没有纳吉避灾的作用了。妇女下穿筒裙,拖鞋或者赤脚农村。
印度尼西亚:纱笼长2.5,宽1.5米的圆筒群,从头顶套入,拉到下身。先穿黑绸长裤。印度:沙丽是最流行的,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5-6米长,不同地区式样不同,不同的款式显示身份来历等,喜欢佩戴鼻环首饰脚玲。美洲:
美国:随意-西装-牛仔
加拿大:西服-夹克衫-毛皮衣服-羽绒服
巴西:虽然热带,但是注重仪表,长衣长裤,妇女着装更随意,忌讳紫色和棕黄色。因为热姑娘喜欢露腰,到珠宝店银行一律服装整齐。巴西戴帽子有独特的习惯,在拿坚斯城,戴帽子方式可以看出女性婚姻状况,比如帽子偏向左边表示未婚,右边已婚,偏前表示刚失去亲人。巴西人每月洗衣的花销花去工资10%。欧洲:
英国:英国人的帽子,男绅士圆顶硬礼帽,黑色,深灰,蓝黑色。苏格兰男子短裙是传统服装,叫做“基尔特”,只有在海滨或者家里才穿凉鞋。男子穿西服的规矩:上下不一套的西服不细领带,一套的才系领带。正式场合两个扣子扣上面一个,三个扣子中间一个。衬衫袖口扣住且长过上衣。
法国:法国时装出名,女士不穿跟别人一样的服装,重视款式和牌子,巴黎时装分为高级时装和现代时装,时装商人口号:时装不卖第二件。重视社交场合,男士一般双排扣西服,黑灰蓝,纯一色的深蓝代表有官方身份,同时还穿背心。白衬衣配半软或硬领,脊灰色或素花领带。黑皮鞋配黑色及相近袜子。正式场合的晚礼服配白色上浆衬衣,白色领带,白色背心,黑袜,亮光皮鞋。小礼服是长到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大礼服则是坦胸露背的单色不拖地连衣裙,并配相同颜色帽子。长纱手套,头饰耳环项链。
德国:穿戴整齐是特点,平时整齐,正式场合戴手套帽子,晚宴穿礼服,午餐戴帽子,颜色要搭配。男人喜欢留大胡子。瑞典:不太讲究,爱穿木头鞋。
丹麦:特别不讲究,不置西服,随意休闲,牛仔裤T桖,旅游鞋,宽松外套,追求生活品质舒适,但是高尔夫跑步的时候会要求固定的服装,老年人比年轻人好打扮,忌讳别人说他老,老年妇女喜欢戴帽子,而中年一下女性绝不带帽。
俄罗斯:鲁巴哈和萨拉范是传统服装,节假日穿。以前妇女干活都穿鲁巴哈,因为长袖连衣裙能防止被草割伤皮肤,又被叫做“割草群”要腰带。淑巴,也就是皮大衣,是冬季御寒的服装,俄罗斯头饰可以看出女性年龄,未婚的帽子不封顶,发际分两侧露出。已婚的戴帽子不能露出发际,凡露出要受谴责。农村妇女梳成小辫子盘在头上羊角式。
意大利:分为民族服饰,普通服饰,正式服装,流行服装。但是现在很随意。
西班牙:妇女喜欢披肩。子女出家母亲会送披风,表示良好的家风世代相传。安达卢西亚长裙?是民族服装,每逢重要节日就穿。斗牛裤又叫紧身裤,黑色深蓝色。平时很随意,重要场合穿礼服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喜欢纯棉的。年轻人喜欢素色和花色,老年人喜欢亮色。
埃及:米粒叶,是很有特色的民间服饰,就是一款面积很大的长方形黑色细布绣有花边,剪成固定样式。埃及人喜欢绿色和白色,表达吉祥。讨厌黑色和蓝色,表示诅咒,以右为吉祥,左为晦气。穿鞋都先穿右脚。
南非:大多数为黑人,在森林生活的布须曼人依靠采集和打猎为生,用食人鸟的头部为冠,或者乌鸦的头做饰品,这种习俗源于图腾崇拜。还有颈饰,认为是连接头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可以保全性命。马可落落部落妇女在嘴唇穿洞,穿叫做“呸来来”的铁环或者竹环。波波族妇女在丈夫离家把头发留长,丈夫回家才剪短,表达对丈夫的忠贞和思念。科萨族人一般赤裸身体,但已婚妇包裹严实。妇女戴头巾帽。大洋洲: 澳大利亚:女子发型随意,男子重视发型。参战涂红色,亲人去世涂白色,欢庆节日涂全身,纹身不仅吸引异性还有宗教意义,辟邪。二.饮食 八大菜系:
鲁菜:山东菜的总称,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以清,嫩,脆著称,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名菜:九转大肠,德州扒鸡,糖醋黄河鲤鱼,煎白条鱼饼,烤小雏鸡,福山烧小鸡,油焖鱼。以前是御膳。,春秋战国就出名。川菜:四川菜总称,“一菜一格,白菜百味”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调味多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生姜。味道:麻辣酸香。名菜:回锅肉,鱼香肉丝,灯影牛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清蒸团鱼,干煸鱿鱼丝,怪味鸡块,1000多年历史,在汉魏六朝初具特色。
浙菜:浙江菜:杭州宁波绍兴。讲究“软滑嫩”名菜:西湖醋鱼,龙井虾仁,香酥焖肉,花生肚,赛蟹羹,2000多年历史,南宋开始。
苏菜:江苏菜-南京扬州苏州,重视调汤,名菜:盐水鸭,清炖蟹粉狮子头,烤方,水晶肴蹄,金陵丸子,三套鸭,1000多年前,鸭成为金陵美食。
徽菜:特点重油,重酱色,重火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多用砂锅木炭炖。“吃徽菜,要能等”。名菜:窝蜂豆腐,清蒸鹰鱼,无为熏鸭,奶汁肥王鱼。
粤菜:广东菜-广州潮州东江,名菜:豹狸烩三蛇,片皮乳猪,东江盐鸡,满坛香,大良炒牛奶,“吃在广州”。
湘菜:重酸辣,辣味和烟熏肉是特色,名菜:麻辣子鸡,红烧全狗,东安鸡,腊味合蒸,吉首酸肉,荷包肚,宝塔香腰。
闽菜:口味偏甜酸,名菜:佛跳墙,雪花鸡,七星丸,闽生果,太极明虾,梅开二度,橘汁加吉鱼。茶俗:
江南人沏茶,水至七分上下,主人不断斟茶,不能见底,不然失礼。哈尼族来客,先是“焖锅酒”,再从火塘取出茶罐敬浓茶。闽西客家人家里有嫩粗两茶,粗茶自己喝,嫩茶客人喝,小杯。宁夏回族人“盖碗茶”和“扎撒子”客人一到先是扎撒子--三香茶“冰糖桂圆茶叶砌成”如果是贵客或者爱恋的人则是八宝茶“茶叶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等”广东潮汕福建漳泉“功夫茶”-掌握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要领。不发酵的是绿茶:江苏碧螺春,浙江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湖南洞庭湖银针,江西庐山云雾茶,四川蒙顶茶,安徽太平猴魁。发酵的是红茶:安徽祁红,云南凤庆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大红袍,武夷水仙,佛手。酒:
俗话说:无节没有酒,无酒不成礼,从出生庆贺的报生酒,三朝酒,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订婚酒,结婚酒,交杯酒,祝寿酒,死后答谢吊唁者的酒。中国名酒一共18种:茅台,五粮液,汾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剑南春,中国红葡萄酒,烟台味美思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金奖白兰地酒,董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泸州老窖特曲酒,竹叶青,青岛啤酒,烟台红葡萄酒,绍兴加饭酒,沉缸酒。东北
满族:小米黄米干饭,黄米饽饽,过节吃饺子,除夕吃手扒肉,风味食品:白煮猪肉,萨其马,炙猪肉。
朝鲜族:大米小米为主食,喜欢吃干饭,年糕,冷面,吃酸辣,每天不离大酱和清酱,爱吃狗猪肉,泡菜咸菜,喝烧酒饮花茶。不喜欢羊肥猪肉河鱼花椒带甜的菜。赫哲族:小米面粉为主,爱吃鱼。嗜酒和烟。
鄂伦春族:兽肉为主食,袍,鹿,野猪肉。爱生吃兽肝和腰子,早上肉粥,中午晚上烤肉煮肉。西北
蒙古族: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食,喜欢吃烤肉,烧肉,手抓肉,酸奶疙瘩。早餐奶茶馍馍酥油,中餐不定时饿了就吃,晚餐肉和汤加少许面条,饮料有牛马羊奶,奶茶,泡子酒,奶子酒,砖茶。农区面食为主,爱吃包子饺子馅饼炒面。
回族:米面为主食,牛羊鸡鸭鱼虾都吃,杀钱要请阿訇念经,爱喝茶,不爱烟酒。哈萨克族:主食牛羊马肉,其次面粉做成的馕,面条,抓饭。最喜欢吃“金特?”,用奶油混合牲畜肉装进马肠,蒸熟后吃。和“那仁”?,马奶酒和茶他们很喜欢,尤其是砖茶其次茯茶。
维吾尔族:面粉大米为主,肉食羊肉为主,平时馕,节日吃抓饭。喜欢奶茶,茶水,奶油。早上吃馕奶茶茶水,午饭吃主料副食,晚饭馕和茶副食。饭前饭后洗手漱口,以壶洗,以盆接,只能三下。吃抓饭先剪指甲,喝汤用木勺。用布铺在炕上,家人围在一起吃。西南:
壮族:大米玉米红薯木薯为主食,年节吃粽子糍粑米粉。元朝以前不吃牛肉。布依族: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酸辣,喝酒吸烟,节日吃糯米粑粑。侗族:大米,喜欢酸辣,叶子烟饮酒。
瑶族:大米玉米为主,清明吃“花饭”农忙中午带芭蕉饭去田间,竹筒酒。白族:稻米小麦为主。喜欢酸冷,辣味。傣族:大米,喜欢吃酸冷事物,每天吃两顿。
纳西族:大米青稞洋芋为主,青稞和小麦做成炒面,玉米做成玉米饭,锅塌子?,喜欢酸菜,腌菜,咂酒,吸兰花烟,吃熏干猪瞟。
苗族:饮食多素食,节假日才吃肉,午饭前的吃饭叫做吃茶,家家有酸菜。
藏族:青稞小麦为主,糌粑+茶+酥油+奶渣。牧民吃牛羊肉和奶制品(酥油,酸奶,奶渣,奶酪)。一般藏民吃饭前用手沾酒或茶在桌子洒三滴表示供佛,餐具是刀和木碗,一般不乱用别人的碗,没有用筷子的习惯。
彝族:乔?子,玉米为主食,爱喝酒吸旱烟喝烤茶。食具都是木制的,分有漆和无漆,漆有黑红黄三色。
京族:糯米饭,糯米糖粥,吃鱼虾多,“风吹禧以一种饼?”,“一丝?”是一种肉汤。中南:
土家族:大米,喜酸辣,“辣椒当盐”,合渣?
黎族:大米,水稻收割后放置好,要吃的时候再稻米,捣依次吃一次。妇女爱吃槟郎。畲族:大米红薯,番薯丝饭?三种饭,白米的给客人,半米半番薯的给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吃番薯。喝茶要两杯,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嘴。
香港:早餐喝茶吃点心:普洱寿眉红茶香片水仙,虾饺烧麦肠粉西式点心,奶茶咖啡面包多士?午餐自理很随便,晚餐讲究,传统菜有蒸鱼,菜炒牛肉,肉饼,荷包蛋,豆腐煮鱼,半中半西的有牛扒沙律,用筷子。重视汤水。下午茶宵夜:柠乐,大排档。澳门:与广州香港一样。
台湾:大米,春夏,秋冬之交中药炖动物补身子。亚洲:
日本:大米,鱼虾,口味上喜欢清淡带甜的菜肴。有特点的饮食以下几种:生鱼片,一般是鬼蜮金枪鱼稠?鱼为上等。讲切好的生鱼片放在盘子里,放萝卜丝,紫苏枝,紫苏叶,海草,在另外一个盛酱油的碟子里拌上芥末,白萝卜和紫苏花,蘸着吃。便当,也就是盒饭。寿司,也就是日本饭团,带菜和调料的大米饭团,蘸酱油吃,和醋的生姜片,著名的有东京握制寿司,关西压制寿司,狐狸寿司。日本茶道由四个要素组成,宾主,茶室,茶具和茶。有四个程序:怀石,中立,御座入,点淡茶。
韩国: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凉辣为主。家庭便饭以饭汤菜组成。酱油大酱做调味料。泡菜萝卜和白菜。糕饼,点心,冷面。韩国大多做在炕上,饭桌矮小,吃饭用勺子和筷子,长辈先动筷,吃完把自己的食具放在餐具,长辈吃完才放在桌案。蒙古:奶食和肉。奶食包括: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和奶酪。肉指羊肉,吃法很多:手扒肉,羊背子,全羊,石烤肉。一般不吃马肉。奶茶一日餐三都要喝。奶酒和蒙古酒度数不高,一般用来招待贵宾。
东南亚六国::马来,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缅甸,口味类似广东。缅甸:大米主食,吃饭将米饭装在碗,用手抓,饭后喝凉水。
泰国:大米,鱼,蔬菜。最喜欢咖喱饭。就餐时,围着桌子跪坐,不用碗用右手抓食,泰国人吃饭离不开鱼虾露和辣椒糊,喜欢广东菜和四川菜,不喜欢红烧和甜味的。喜欢吃槟郎和榴莲,喝茶。
菲律宾:早餐豆沙包和甜粥,午餐香酥鸡,晚餐射金菊花火锅,很少喝酒。
马来西亚:多数是穆斯林,不吃猪肉,贝类和饮酒。食物以饭,糯米糕点椰浆咖啡为主,一般食品辛辣味浓。马来以烤鸡和羊肉串闻名。
印尼:大多数信伊斯兰教,不爱猪肉,带骨的菜肴。无论什么肴喜欢加上辣椒或胡椒,喜欢中国菜和米饭,红茶,红葡萄酒,香槟果酒。
新加坡:广东菜。爱吃米饭不爱馒头,下午吃点心,水果方方面:桃子荔枝梨。
印度:南北差异大,但都重辣。北方面包喝茶,南方米饭浓咖啡。北方:受伊斯兰教影响大,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有许多肉谷物面包。南方:多素食,主要是米饭和辛辣咖喱。酒在穆斯林地区是禁止的,办签证的时候申请全印酒类许可证,这样在禁区可以带和消费酒。印度不用餐具,北方用指尖抓饭吃,第二指节以上则不礼貌。南方用整个手进食,但不用手接触公共餐盘,不然被人讨厌,饭后会有热水在餐桌洗手。
越南:亚热带吃大米。餐具为中式的,调味品主要是盐,豆浆,鱼露。大众食品:烩米粉,牛肉粥,糯米饭。
巴基斯坦:穆斯林国家,菜比较辣,油腻,常吃牛羊肉,肉里放咖喱,牛排羊排鸡腿加香料烧烤很受欢迎。主食大米米粉,喜欢将肉,蔬菜调料混合大米炖。馕,沙磨萨士(油炸角子?)巴非?(饭后甜食)爱吃扁豆汤和咖喱肉汤。爱喝茶,奶茶,北方往奶茶里面加盐。哈萨克斯坦:肉和奶。特色菜:手抓羊肉,也就是菜单上的“别什巴尔马克”,一年四季爱喝浓茶,茶中加牛奶盒奶油。美洲: 美国:早餐:果汁面包麦片牛奶咖啡,午餐汉堡包三明治披萨热狗,晚餐牛排猪排炸鸡火腿。美国食物比较清淡,一餐中一般一道主菜,沙拉和咖啡不能少。美国人一般不吃内脏。加拿大:早餐饮料两片烤面包或煎饼一两个鸡蛋剪肉片水果,午餐打包三明治罐头饮料等,晚餐从汤开始,然后主食,最后甜点水果冰激凌果酱饼咖啡茶。加拿大讲究食品质量,营养,口味淡喜欢甜味,酥脆的食物,爱喝啤酒,红茶,爱吃江苏上海山东菜,不吃内脏和爪子。巴西:烤肉-比卡纳,出名的:南里约格郎德州。巴西是咖啡王国。巴西人喝饮料-巴拉那。欧洲:
英国:早餐7-9点麦片粥火腿蛋面包,上午茶11点咖啡点心饼干,午餐1-2点冷肉凉菜鱼,下午茶45点茶糕点,晚餐7点丰富炸鱼加土豆片,烤炙肉,喝酒。在英国喝酒有时间限制:伦敦是11-15点,下午17:30到23:00营业,星期天则是12-14,点和19:-22:30.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喝酒会被罚。英国人喜欢喝啤酒(苦啤酒和黑啤酒0喝茶读报纸,但是去高级餐厅注意穿着和用餐礼仪。
法国:讲究色香味,早餐7-8点牛奶咖啡红茶面包鸡蛋,13-12点午餐一般在自助餐厅或者酒吧沙拉猪牛排土豆泥水果面包,15-18点咖啡小食品,晚餐20-22浓汤沙拉主菜奶酪面包水果葡萄酒,法国是奶酪王国。
德国:主食面包土豆奶酪黄油香肠牛奶色拉水果,特色小吃:猪肝肠,猪血肠,煎小鱼,莱茵河和摩泽尔河的葡萄酒中外出名,啤酒在德国叫做液体面包。德国人不喜欢辣的,不爱海参,不吃狗肉。
俄罗斯:面包为主食,不爱猪肉,喜欢酸甜咸微辣的事物。早餐黑面包酸牛奶,午餐肉饼牛排红烧牛肉烤羊肉串油炸大排鱼肉丸子,爱吃中国的北京烤鸭,糖醋鱼,辣子鸡,烤全羊。认为午餐晚餐不能说少浓汤和冷盘,爱喝酒,伏尔加,爱喝茶,红茶。
荷兰:早午餐一般是冷餐,爱喝牛奶不爱茶,晚餐是正餐,他们的国菜:胡萝卜土豆洋葱混合调制的菜。
西班牙:9点早餐。下午三点午餐,晚上9点后晚餐,喜欢酸辣,不爱咸。喜欢中国的烤乳猪,炸雏鸡,干煎大虾,松鼠鱼,香酥鸭。喜欢喝凉水不爱热水和热汤,喝中国绿茶菊花茶要加糖。非洲:
埃及:喜欢甜食,最具代表性的:“巴斯布萨”,由面粉油炒加糖淋的
南非:因为收入低吃大米和玉米。白人饮食习惯:大块牛排,炸土豆丝,青菜。意大利考馅饼也流行,熏鳄鱼肉片。开普敦附近葡萄园的葡萄酒出名。大洋洲:
澳大利亚:早餐7-8点牛奶麦片火腿煎蛋黄油面包,午餐12-1点快餐,晚餐7点半左右正餐,和早茶10点半左右,午茶4点左右。喜欢中国水饺。爱酸甜口味,不喜欢太咸。喜欢冷饮。爱吃花生米。
新西兰:物产丰富,被叫做美食天堂。口味清淡。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