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讲 人生礼仪民俗
第五讲 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目的 】
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掌握人生礼仪的种类和各自的功能;了解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教学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 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它是一种古***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二)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 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一般来说,举行成年礼仪,有年龄的规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举行成年礼有不同的方式与内容,其意义也不尽相同。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婚姻礼仪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两个方面。本节着重阐述后一个方面即婚姻礼仪的功能。其主要表现为: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 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离开世界,即“死”。有“死” 便有“葬”,有“葬”,就自然有“丧葬礼仪”。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之所以如此,除了普遍存在的灵魂不灭观念外,儒家孝道和先人荫庇后代的思想也起了作用。丧礼是否办得隆重,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使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种种丧葬礼仪中,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其人生礼仪主要经过四个阶段—一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在这一点上,她与其他民族一样。只不过在具体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一)汉族诞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一生中的开端礼。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子嗣的国家。可以说从婴儿未出生之前一直到成年,人们都会举行一些列的仪式。因此,诞生礼仪大体上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其中又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1、求子仪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思想观念,深深根植于受封建制度影响的中国。在我国,已婚妇女在未怀孕之前,民间有种种企盼怀孕得子的习俗,并且其仪式多带有神秘色彩。求子仪式主要分三个种类:
(1)向神灵祈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在民间建有许多寺庙,供送奉子观音。碧霞元君、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未孕妇女或未生儿子的妇女带香烛、纸钱等到神像前默祷以求怀孕生子。有的干脆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平时烧香祷念以求生子。
(2)由旁人送子。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所谓麒麟送子,是指亲戚朋友给尚无子嗣的人家送特定的子嗣象征物。如偷瓜送子风俗。在湖南衡阳一带,送的是冬瓜,时间在中秋晚上。冬瓜在几天前就偷来了,并且用彩色绘成面具,用衣服裹成人形,由年长命好的老人抱着,爆竹噼啪地送去。送到家时,把冬瓜放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老人念祝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与这种送子风俗相似的还有“拍喜”、“棒打求子“等习俗。
2、孕期习俗(1)孕妇禁忌。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肉,认为吃了兔肉生子会豁唇,吃公鸡会使生下的小孩夜里啼哭,吃螃蟹会致胎横难产等;外出时忌参加红白喜事,忌孕妇入生子人家;在视听方面,孕妇忌容淫秽、异常的事物,听淫乱、不洁之声等。此外,孕妇还应不作剧烈劳务和节制房事等。
(2)孕期馈送。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习俗。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如“催生担”。
(3)接生方式。产妇将分娩时,常请来接生婆,由其负责接生。如今在农村还多数由接生婆接生,而在城市,则在医院里待产。
3、庆贺生子
(1)“洗三”。即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浴庆贺仪式,谓之“洗三” 或“三朝”。
(2)“满月”。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是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行。在这一个月内,产妇须“坐月子”,不能出门。在满月这一天就可以为婴儿举行有亲朋好友参加的庆贺仪式。满月之后 还有在一百天时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称“百岁”,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长。
(3)“百岁”。旧时,民间多为婴儿举行百日庆贺,所谓“三日看相,百日看长”,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百日是个关,过了百日婴儿就可望平安成长了。百日又称百岁、百禄。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民间有给婴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挂百家锁的风俗。百家衣,是用许多彩色碎布头缝缀而成,因碎布来自许多人家,故此名。俗信敛布的家数越多越好,孩子穿了百家衣就能健康长寿。长命锁,与百家衣一样,在于祝福孩子健康长寿。长命锁也应集数家之金银打制,或有许多人家集体赠送,俗信可以压邪压煞,保佑孩子安康。
(4)“抓周”。这是预卜小孩前程的仪式。小孩周岁生日,可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届时在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糕点果品、玩具等物,让小孩坐在桌子中央,任他伸手去抓,人们相信,小孩抓到的第一件东西就预示了他日后的志趣。不管他抓到什么,在场的亲朋好友都会说祝福话的。
以上所说就是人生的第一大礼——诞生礼,它反映了我国对婴儿精心呵护的态度,也反映了我国对履行家庭生育和教养职责的重视。
(二)汉族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规定。它意味着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而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如今,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成年礼仪过程。在学校主要通过正规教育使青少年定型化;在形式上有脱离父母的入学仪式,平时的学习过程和考试以及毕业后进入社会等。
(三)汉族婚姻礼仪
1、六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1)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至女家提亲,即俗话所说的“说媒”。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如果女方同意议婚,则男方再派人携礼前往女家行聘,礼物用雁。周代以前,因社会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也各不相同。如公卿采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到西周时才改为一律用雁。用雁最初的含义是,雁顺乎阴阳的往来,象征顺乎阴阳之意。
民间用雁,又产生了新意,说雁丧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以取其忠贞。古礼,雁一律要活的。后来纳采与问名逐渐合并举行。
(2)问名。是男方托请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问清楚以后,男方即进行占卜,实行合婚,以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男女八字相合,才可定亲。古代的问名,含有问清女方自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至关重要。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除迷信成分之外,扩大了议婚的项目和条件,由问名的生辰八字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相貌、健康等,超出了问名最早的范围,时代的、社会的因素明显增大。
(3)纳吉。是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派人通知女方的仪式,其性质尤如现在意义上的“订婚”。男方卜吉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古俗,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送定礼后,表明婚约已成。所以,一般都把它看作婚姻成功与否的关键。
(4)纳征。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谓之“纳征”。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礼仪十分繁琐。
(5)请期。男家送聘礼后,便要择定结婚的具体日期,备礼去女家,征得女方同意。也有称之谓“提日子”、“送日子”、“告期”的。
(6)亲迎。是六礼中最后一道礼节,也是最隆重、最繁缛琐细的一环,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过程。由于人们总把祝福的生活愿望与信仰的习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程序,世世代代不断积累并创造出各种形式。
婚礼之后,还要进行姻亲关系的认可。结婚三日后,还有庙见的习俗,即主人以新妇见于祠堂。庙见的第三天,新郎还要同妻子去拜见岳父母,即所谓“三朝回门”,并会见妇党诸亲。
“六礼”的完整模式形成于西周初年,多行于贵族,民间则从简。它主要对男女婚姻之事起规范作用,在《唐律》与《明律》中皆有类似的规定。六礼程序在各朝各代都有变迁。宋朝初年沿用六礼,后来因为程序繁缛,平民百姓无力应付,往往逃奔他乡私自成婚。南宋时,朱熹制定《家礼》,仅存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2、汉族旧时婚姻礼仪习俗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媒,即媒人。她是使婚事得以成立的关键人物。有女之家,到了婚嫁年龄尚无婆家;有儿之家到了迎娶年纪尚未娶亲;媒人就从中介绍、从中牵线,男女双方的家长才能进入议婚的阶段。帖,即问名、纳吉礼。媒人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讨来,看是否相合。老相合,男方即“下帖”,“帖” 中有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把它送往女家。女家接下,表示答应这门亲事。聘,即男方把财礼送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这是婚礼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2)迎娶阶段。迎娶之前,女方家要准备嫁妆,在结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方。结婚当天,新郎、新娘梳洗打扮,脸上喜气洋洋。男方多用花轿接亲,接回后进行拜常仪式:新郎、新娘胸佩大红花,手牵火红绢带,在主持人的高声中,一拜大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此后是“闹洞房”。“闹洞房”的人闹得越历害,越放肆,意味着新婚夫妇日后的生活就越红火。
(3)认姻亲关系。顾名思义,是指婚礼后,男女双方互认自己的宗亲、近亲。如今,提倡婚姻自由。大多数青年人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婚,婚礼仪式更为简单,没有古时的繁琐了。
(四)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次须通过的礼仪或“脱离仪式”。它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我国民族众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不一,于是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礼仪。这些复杂的礼仪都包含着共同的主题:(1)表达对于死者的哀悼;(2)怀念死者生前的功德;(3)超度死者的灵魂,使其得以安息;(4)通过各种祭祀,免除对死者的害怕及寄托对死者的美好祝福。
1、丧葬礼仪仪式主要有:初终、设床、小殓、报丧、大殓、出殡。(1)初终。初终是指弥留之际。此时主要是确定死者是否已死。如死者确已停止呼吸,围坐在四周的亲属一般都会嚎啕大哭。然后进行招魂。
(2)设床。招魂以后,即设床停尸。一般是不能让死者躺在原先床上。(3)小殓(沐浴、更衣)。这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清洗装扮。一般是把死者全身擦洗干净,穿上一年四季的衣服。
(4)报丧。这是把死讯及时报告给亲朋、邻居和有关部门。
(5)大殓。这是把死者的遗体抬入棺材的仪式。
(6)出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墓地及落葬日。选择墓地时一般讲究风水,应选块好墓地。目的是希冀亡者的灵魂保佑生者。落丧日一般是在死者死后的第三天埋葬。但也有存放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的,主要是看日期是否适宜安葬。二是将送死者下葬到墓地中,这是葬礼的最后程序。按其程序大致有:封棺、辞灵、摔老盆、起灵、上路、路祭等,在这些程序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
将死者下葬之后,各种祭祀仪式就开始了。在传统丧葬礼仪中,有“做七”的习俗。即自死者临终之日算起,每七天进行一次祭祀,直至“七七”结束。通常每一次祭祀都有相应的内容,其中“五七”是大祭。“做七”之后,还有“周年”、“三周年”等大的祭祀。
2、葬式
指对死者遗体的安葬方式,它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传统社会中,落葬方式因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汉族主要采取土葬和火葬两种。土葬,即把死者放入棺木中埋在墓穴里的一种安葬方式。火葬,一般是寺庙中的和尚圆寂后所采用的葬式。目前,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人死后仍采取土葬方式;而在城市中,则以火葬为安葬方式,因它大大简化,并少占山地,政府正大力提倡。当然,目前的火葬一般并不请和尚了。
(1)土葬
土葬是将死者遗体埋入地下的一种葬式,在古代社会较为通用。上古时代,土葬是最为简单、最为方便的掩埋尸体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尸体免受动物的侵害,而且可以使死者灵魂得以安息。后来随着“入土为安”及“阴阳五行”观念的深入人心,更加强化了人们死后重归泥土的意识,土葬普遍化。土葬对尸体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①把尸体直接埋入土中,或者将尸体裹上草席再埋入土中;②先将尸体装入棺材内,再埋入土中;③修建墓穴,再放入棺材、随葬品等。
(2)悬棺葬
悬棺葬是将死者遗体放入棺内置于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的一种按葬方式。悬棺葬分布地域很广,例如在两广、福建、江西、贵州及台湾等省还均有发现。悬棺葬的产生历史也较为久远,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悬棺葬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悬棺葬的葬地一般选在面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棺材距水面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有的甚至高过数百米。这个特点反映出悬棺葬与居住在江河湖海的族群有着密切关系。(3)水葬
水葬是将死者遗体或骨灰投入大海或江河中,属于原始的弃尸安葬方式。因其易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传播疾病,所以为历朝历代所禁。在我国,水葬并不普遍,采用水葬者多为沿海渔民或海员水手。其方法是将死者遗体直接投入大海中,也有的将棺材放在海边,等涨潮时任其冲入大海。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
在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她们的人生礼仪也主要分为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等四个阶段。只不过他们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很不相同。下面就分这四个阶段来加以叙述。
(一)少数民族的涎生礼仪
诞生礼仪是人生中的第一大礼仪,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诞生礼仪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看,实际上包括了孕育期和诞生期的所有习俗。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在原始社会,人们对怀孕生子现象感到不可思议,因而对女性生殖器加以崇拜。在我国就有些民族如摩梭人崇拜干本女神;白族供奉女性生殖器石刻(白语“阿殃白”)等就是实证。现在,仍有许多妇女特别崇拜观音菩萨和“送子娘娘”,祈求她们能赐以一男半女。
2、怀孕时的习俗。怀孕,民间俗称“有喜”,被认为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孕妇在孕期间有许多信仰和禁忌。如孕妇不可吃生姜,不然会使孩子生六指;不可食兔肉,不可见兔子,不然生的孩子会豁唇等。
3、临产习俗。按照古老的风俗.临产前的孕妇必须实行隔离。一般是另搭一“侧室”令其独居。有的民族和地区,丈夫不能进产房,接生由“助产婆”或“催生婆”担任。
4、诞生后的习俗。最常见的有“三朝’(又名洗三)、满月、百日、周岁等,且各有不同的形式。“三朝”,是婴诞生后第三天所举行的礼仪。满月,是婴儿长到三十天时所行的礼仪。届时,亲朋好友前来馈送礼品。如长命锁,上写“状元及第”、“长命富贵”、“五子登科”等,表达美好的祝愿。百日,又称百岁。将百日称百岁,本身就含有祝贺婴儿长寿之意。周岁,又称“抓周”。“抓周” 在于预测孩子将来的志向。总之,诞生礼仪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中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外,各民族还有其独特的风俗。
(二)少数民族的成年礼仪
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它是一种古***俗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多数民族在青年成年后,行“冠”、“笄”之礼,但其表现形式各异。
1、冠、笄之札。所谓“冠”礼,指男子礼仪。如流行在我国朝鲜族中的“三加礼”形式。它是指初加、二加、王加。初加时,即给男子结发髻,加网巾,加冠;几天后,取下冠巾,换上纱帽;三加时,加上幞头。所谓“笄札”,是女子成年时所行的礼仪。笄是簪子,女子到了十五六岁,在头顶上盘成发髻,用簪子插住,表示成年。
2、穿裤、换裙。这也是成年仪式的一种。如永宁纳西族少年进入成年时,要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仪式。这种改换服装的仪式,是作为成年人的标志。另外。凉山彝族少年也盛行换裙仪式,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七岁。
3、文身、染齿。这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传承。它可能和原始图腾崇拜、巫术活动有关。文身在我国南方民族中曾经普遍流行过。就拿傣族来说,文身只限于男子,民间认为文身是一个男子勇敢和成熟的标志,不文身会被女人讥笑,不容易得到女子的喜爱。染齿,是女子成年时所举行的一种习俗。傣族女子十四五岁时,就开始染齿。这标志着她已成人,可以结婚。
总之,各民族的成年礼仪表现形式各种各样,不管是冠、笄之礼,穿裤、换裙仪式,还是文身、染齿习俗,它们都是男、女成年标志所举行的仪式。它表明男女成年以后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样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三)少数民族的婚姻礼仪
婚姻礼仪,简称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仪,历来受到重视。在我国,各民族的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其婚俗的表现形式各异。
1、抢婚习俗。抢婚,又叫掠夺婚。是指通过抢劫妇女来缔结婚姻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婚姻习俗,如在云南德宏一带的傈僳族中就有这种习俗。青年男女背着父母互许终身,缔结婚约。男方将女子偷偷领到山中密林处藏起来。女方父母得知后,到处搜寻,三天之内找到,则认为男方愚蠢无能,男方不但得不到媳妇,要赔一大笔钱财;如在三天内找不到,则抢婚者可领着女子回寨,并可前往女家求婚定聘,履行婚姻手续。还有在云南红河一带的苗族,也有类似的婚俗。
2、转房婚。所谓“转房”,是指兄亡后嫂嫂可转嫁给弟弟,或弟亡弟媳转嫁给兄;姐亡后,妹妹续嫁给姐夫的一种婚俗。在我国。许多民族都普遍存在着转房制,如壮族、苗族、傈僳族、佤族、布依族、蒙古族等。形成转房习俗的原因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使家族内的财产和劳力不致外流。
3、入赘习俗。入赘,又叫“从妻居”,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婚姻习俗。比如傣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的人赘有两种情况:一是女方父母只有一个女儿,不愿女儿离开父母,便招一女婿到家,长期居住,女婿可继承财产;另一种是短期入赘,即女婿到女家,过一段时间后,离开女方家,另立门户。当然,采取这种方式的女婿没有财产继承权,婚后所生子女从父姓。
4、不落夫家。不落夫家,指新娘出嫁后,只在夫家住几天便回娘家长住,与其夫则偶尔相会,直至怀孕临产才被接回夫家。生下孩子后,才能真正落脚到夫家。这种婚姻习俗,主要存在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惠安一带及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5、表亲婚。表亲婚分为姑表(舅表)婚、姨表婚。这是指那些姑表或姨表关系的兄妹(或姐弟)之间结为夫妻的婚姻。如在土家族中有这样的谚语:“姑妈女,顺手牵”,“舅舅要,隔河叫”,就是这种婚姻习俗的反映。如今,由于《婚姻法》的贯彻和人们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渐渐懂得了这种婚姻习俗带来的危害,这种落后的婚俗正逐步消失。
除了如上介绍几种主要的婚俗之外,还有其他婚俗。如:典妻、冥婚、童养婚、指腹婚等。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次须通过的礼仪或“脱离仪式”。它表示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我国民族众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仰不一,于是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丧葬礼仪。
1、葬式。是丧葬礼仪的组成部分。
(1)土葬。土葬,是我国又一比较流行的葬式,至今在广大农村还普遍沿用,成了我国主要的葬式。土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都以一次葬为主,也有二次葬的。如贵州安顺地区的苗族,广西的壮族以及海南岛的黎族等。
(2)火葬。火葬,又叫“火化”,是一种起源较古老的葬式。火葬在我国许多民族中都曾流行。如我国西藏的藏族,**及达观贵人死后,举尸而焚,焚尸完毕,拣起骨头灰烬,带到高山之巅顺风簸撒,或撒到大江大河之中,让水流漂走。其他民族如甘肃的裕固族,东北的赫哲族也主要实行火葬。
(3)水葬。在康藏地区,也有此俗。人死后,由喇嘛诵经超度,然后再将尸体投入河中,任期随波逐流。
(4)天葬。天葬,又叫鸟葬、风葬、野葬等。它实际上具有弃尸的性质,是古老葬式的传承。天葬最早的方式是用苇箔裹尸,悬之树上,也有弃于荒野的。天葬最具特色的是信奉佛教的民族。印度、缅甸、柬埔寨等佛教国家都实行天葬。在我国,藏族、土族、普米族、怒族、羌族、拉祜族、畲族、裕固族等也实行天葬,葬式各异。天葬有固定的场所,有专职的天葬师。
(4)塔葬及其他。塔葬,一般适用于僧侣阶层。有名望的**、喇嘛死后,将尸体用药物处理,风干,然后置于灵塔之内。其他的葬式有悬棺葬,或曰崖葬。
2、丧葬的礼仪
我国民族众多,葬式也较多样繁杂。在各种葬式中所表现出的民俗事象必然多种多样。又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民族都实行土葬,所以.在本文中着重讲述土葬礼仪所表现出来的民俗。我国的土葬礼仪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各民族中形成了独特的程序。这些程序一地包括停尸、招魂 报丧、吊唁、入殓、送葬等。
(1)停尸。停尸是人死后的第一个仪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一般来说人死后,要为死者洗尸,穿上新衣,如是老者则穿寿衣。然后移尸到停尸床上,面部盖一张纸。起长明灯为死者照路,最后上供品,停尸程序就算完毕。
(2)招魂。关于招魂仪式,出于民间的信仰和迷信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和肉体脱离,要到另外一个处所。因此,一般的作法是拿死者的衣服在房顶或门口呼叫死者的名字,然后将在服盖在死者身上。
(3)报丧。分两种形式、一是在人死后的当天就报丧。放炮、鸣枪、吹竹号、敲锣鼓、铜锣,通知邻居和附近亲友。一是在丧事安排已定,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家中叩头报丧,或送丧帖书面通知,相当于现在的讣告。
(4)吊唁。吊唁是治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停尸居丧期间,亲朋好友和单位派人前来慰问。
(5)入殓。是向死者遗体告别的仪式、土葬一般备有棺材。棺材上施以彩绘。铺棺、装尸、盖棺有一定的程序。入殓时死者的亲属必须在场,有的孝子要抱尸入殓。如果是女的死了,娘家人必须在场。
(6)送葬。是葬礼的最后一个排序。人死后,先选择墓地。墓地的选择一是请风水先生,讲究葬地的龙脉要好。二是用占卜的方法选择墓地。送葬仪式,各民族均不相同。按过去的现矩,出殡前先举行祭灵仪式。棺木停放在院子中央,贡献食品、祭品、念祭文,棺木请青壮年汉子来抬(也有用车拉的),棺木前拴一匹白布,孝子们手握白布,在前“引路”,一路上还鸣放鞭炮。到了墓地,将棺木置于墓穴中,先由孝子填两锹土,然后由专人填埋,垒起坟堆作为标志。之后回家大宴宾客,表示丧家的答谢。到此为止,丧葬礼仪就算完毕。
本讲小结
本讲着重介绍了人生四个主要阶段的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丧葬礼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是不相同的,其意义也是各异的,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大观。
第二篇: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然后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一直到满为止。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女性用凤头凤尾,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太谷地区排场的丧礼要使用二龙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路祭除外),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主家人缘好,人气旺。
棺木抬起之前,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意思是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家人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兴县一带称为“纸文”)、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然后是持丧棒的孝子,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送殡队伍到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古代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 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 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八)祭奠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祭奠,表示请死者同家人再次共同吃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
到新坟添土、奠纸,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后第三天,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一七”,丧家设灵座,供牌位,举行隆重仪式,受唁开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着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唤死者,或上坟焚香接引亡灵回家。“五七”,民间认为这一天死者亡灵回家“ 省亲”,丧家除举行祭奠,还要延请僧道诵经,亲友均来吊唁。晋中祁县一带,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莲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并按亡者岁数扎制纸花、剪纸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纸旗以谷草杆穿扎,沿路一直从家门口插到坟地。“七七”,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友都来烧纸,或到坟前祭拜。
人死后或安葬 100天后,即“百日”,也是一个隆重的祭供日,又称“百日祭”。到这天,穿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县等地,纸扎要糊“斗”,俗话称为“五七升,百日斗……”
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节当日或前一日,晋中一带还有一种“烧心”的习俗。这一天,家人、亲友,特别是出嫁的女儿须亲至坟地供奠。祭品除衣帽鞋袜各式纸扎外,还要蒸空心的面供。供毕埋于墓前。“烧心”又称“安心”,其意在于告慰亡灵,从今以后勿须惦念阳世亲人,尽可以安心阴间了。
古礼人死后,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称“ 服三”,满一周年烧纸祭奠,叫“周年”或“ 烧周年”,古代称为“ 小祥”。第二个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坟地致祭。满三周年烧纸祭奠,死者的亲友毕至,各带供品、纸扎。三周年过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脱去孝服,改换平常衣着。所以三周年又叫“脱服”或“除孝”,古代称为“衤覃”(tan 坦)服。按照传统的说法,丧葬礼仪至此才算正式结束。
“服三”之后,对死者的祭奠转入普通的上坟,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坟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举新火;七月十五,尝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个节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籍此,家人在悠长的岁月中继续保持着同死者的“联系”,并寄托自己绵长无尽的哀思。
二、山西丧葬仪礼的文化内涵
山西各地丧葬礼仪尽管每一地区都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但在迥异形式的外壳下,却蕴含着共同的文化内涵。
(一)重视丧葬之礼远远超过其他民族。《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中“慎终”,即指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孟子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在“ 送死重于奉生” 观念的支配下,丧礼在古代的诸多礼仪当中占有极为突出的位置,什么样的人行什么等级的礼,历代朝廷都有非常严格、细密、甚至繁杂的规定,违礼悖俗,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会产生极为可怕的后果。所以,为死人举行的丧礼实际上是为了活人。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而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因此,一个人的死亡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它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活着的人同样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奉行一定的丧葬仪式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生与死同样璀璨绚烂而又庄重严肃。在一定程度上,葬礼的主角与其说是死者,还不如说是后面的那些生者。共食共餐,奏乐唱戏的特征,体现了家属、亲戚朋友恢复正常状态的意义,也代表了生者的面子、体面与孝心。丧礼为孝子贤孙提供了表示孝敬之心的机会;活人可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排场的仪式可以使家人脸上增光。
(二)灵魂不灭的观念。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仅仍然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还可以投胎转世。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因此,人从死去的这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的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葬礼被看作是将死者的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基于这种认识,丧葬礼仪在一系列人生礼仪中,既显得庄严、隆重,又带有相当程度的神秘色彩。
(三)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坦然的。死亡是一种应时必至的现象,死只是人生旅途的转换,死事如生事。它对于死者来说,未必不是一种颇为有益的解脱。所以当老人到了五六十岁身体尚好的时候,子女们和老人自己就开始坦然地为老人准备死后所需要的东西了。儿子要请匠人做棺材,有些地方称之为“做活”,有的则叫“全木头”,女儿与媳妇则要为老人做死后所需要的衣服,俗称“纳老衣”、“寿衣”。衣服做好后一般由老人自己保管。为生者准备死后用的棺材和衣服,不是催促老人快死,而是希图老人延年益寿,这不仅是一种达观,也是一种幽默。所以,人们把棺材不叫“终材”而称“寿材”,衣服则称“寿衣”。在死亡前便做好一切安葬的准备,这个人是被视为非常幸福的。
(四)丧事当成喜事办。民间一贯把婚事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山西民间一般以为,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六十已够本”,这个年龄已儿孙满堂,不算枉活一世。凡是60岁以后老死或病终的,一般来说都算是寿终正寝了,丧礼都视为喜丧,第四代孙既戴白又挂红。所以尽管生者对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但在举办丧事的指导思想上,确是越热闹越好。丧事喜办的突出表现就是热闹的出殡仪式,出殡如同演戏,丧家把灵枢用绮绣装饰起来,吹鼓手乐声阵阵,有的还请戏班子在列队前面边走边演戏,后面则是孝子队伍,嚎陶大哭,围观看热闹的人熙熙攘攘,对于这种习俗清人曾作诗咏道:“妙选笙歌耀旗帜,忍借亲丧作儿戏。灵辆峨峨游市廛,伺晨发引哺未至。”
(五)通过丧葬礼仪的举行,寄托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表达希望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诚心意。
(六)丧葬仪礼中的许多禁忌,体现了对生者的维护。与怀念混杂着的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山西的丧葬礼仪,近几十年来,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尚,不仅涤除了丧礼中许多迷信荒诞的成份,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简化,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如吊丧改为追悼会,披麻戴孝改为戴黑纱,各种纸扎改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当然这大部分限于城市中的公职人员。
第三篇:第五讲 社团礼仪培训总结
第五讲 社团礼仪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我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的东西。并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以前的很多错误和不当之处。王老师首先从礼仪的概念入手,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礼仪”的内涵及其分类。接着,王老师着重对个人礼仪从仪表、言谈、举止等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阐释。随后,王老师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陋行,向大家揭示了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并讲解了日常言谈上礼貌用语。王老师还给大家亲自演示了规范的站姿,坐姿,行走姿势,谈话姿势等。
这样的培训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社联给我们的这么好的机会,从自身出发从一点一滴出发不断的去改变自己去完善自己。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对自己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第四篇:第五讲 护士日常工作接待礼仪
第五讲 护士日常工作接待礼仪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日常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护士日常工作礼仪的概念
2、熟悉护理操作礼仪的要求和常用护理操作礼仪范例
3、掌握接待礼仪、送别礼仪、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医院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将学习的护理工作工礼仪运用在职业行为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教 学 时 数:8学时
教 学 内 容:护士日常工作接待礼仪
一、复习引入
对于新入院的病人,病房护士要做到“七到”、“八个一”,要一切从病人需求出发,做到首问负责制。在手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不议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言行要谨慎,举止要安祥,尽量避免彼此之间的交流,更不能议论一些加重病人负担的话。对待病人家属要和蔼、热情、耐心。病人出院时,护士应该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做好出院道别。
二、精讲新课
病房护士礼仪(5.2-5.13;5.14-5.20)
1.接待新入院病人礼仪
病人来到陌生的医院住院治疗,会因人生地不熟而感到孤单、恐惧、紧张和焦虑。护士要和蔼的与病人打招呼:“您好,我们接到住院处通知了,来我帮您拿东西。”主动的询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您看您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你吗?我是责任护士,我姓黄,我叫黄建萍”.护士给病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当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你的热情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向你敞开心扉。护士还要亲自带着病人到病区走一圈,熟悉一下住院环境,并且帮助他与同病室的病友尽快地熟悉起来,要给他们相互之间做一个介绍。
护士在引导病人进入病房的过程中,要主动帮助病人拎包,或者提取重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病人进入病区以后,护士对他说:“来,来跟我走,到病房。这是你的病房,来,二床。”过程非常简单。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患了病,来到病房,见到护士,她看到我们就主动迎上来说:“哦,您是刚来住院的病人,我刚接到住院部的通知了,来我帮您拿东西。”护士带你往里走的时候,帮你拎着包,到了病房向你介绍病友,以及病房的设施:“这是电视,遥控器在这。您看这是呼叫器,你需要的时候就摁它。”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介绍,你就会感觉到受到重视了,心里很塌实了。
护士在引导病人进入病区的时候,要采用稍微朝向病人侧前行的姿势,一边走一边介绍环境。这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更可以一边随时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和意向,以便能够及时的提供护理服务。如果与你同行的是一位年长的病人,这时你可以看到他行走是否方便。如果你带的是一个病情较重的病人,这时就需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状态,随时为他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你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详细的介绍情况,还是尽量缩短时间把病人送到病房。所以我们应与病人基本平行,我们切忌只顾自己往前走,把病人甩到我们的身后。
2.病房护士要做到“八个一”
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亲切的称呼,一张整洁的病床,一壶新鲜的开水,一次周到耐心的入院介绍,一次准确规范的健康评估,一次用药的宣教,做好第一次治疗。
3.病房护士要做到“七到”
“七到”指的是病人到了,医生护士的敬语要到:“您好!”、微笑要到、水到,要有一壶新鲜的开水,饭要到、治疗要到、护理措施要及时到,让病人感受到温馨亲切,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最佳职能。
4.使新入院的病人有归属感
新入院病人,无论是急症病人还是慢性病人,都非常希望尽早的知道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所以病人入院以后,责任护士应该在第一时间内看望病人,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尽快的通知经治医生到场,做好自我介绍以及入院当天相关的检查治疗,以满足病人归属的需求。
在护患交谈中,如果病人取的是坐位,那么护士要采取站位;患者如果取的是卧位,护士要取坐位,用基本平行的视线,这样更适合彼此的交流。
5.一切从病人需求出发
比如新入院病人来到病区的护士站,接诊的护士应该充分的体现对病人的尊重,我们应该起立,说:“您好”,这一声问候非常重要,它缩短了护士和病人的距离。如果有其他在场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向病人点头微笑来表示欢迎。病人在护士站办理手续后,应该尽快的把病人引入病房,对于一些急症病人或者是一些不方便的病人,如年岁大了,或者是孕妇、小孩,应该尽快的使病人处于最佳舒适体位,责任护士不应该在护士站询问病史、测血压、查体等,如此只会增加病人等候的时间,同时也会扰乱了护士站工作场所的秩序。
6.护士的首问责任制
首问负责指的是当病人对治疗有疑问或者对病情渴望了解的时候,无论问到哪位护士都不应推脱,或者让病人去找其他人去解决。
作为被病人首次问到的护士,虽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但应设法和其他护士、护士长或者医生取得联系,并且把结果告知病人。例如,病人问:“王护士,我今天,那个我的化验结果该出来了,我两天前抽的,血糖,你能不能帮我看一看。”那么我们可以告诉病人:“好的,我待会帮你看完,我待会告诉你。”“你的血糖是多少。”事后应该对病人有个通报,把结果告诉病人。
如果病人问护士:“小李,今天上午医生说给我输液的,但是十点了怎么还没有来。”也可能医生告诉这个病人,给他开输液,但后来可能没有开。也可能医生的医嘱已经下达了,主班护士正在处理医嘱。也可能治疗班护士已经去拿药了,但药房正在配药,还没有拿到药。也可能药已经拿回来,输液班护士正在加药。所有这些过程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小李说:“大爷,这事我真不知道,您看要不您去问主班护士小张,治疗班护士小王,输液班护士小周他们?那个我真不太清楚。”如果你把这个事情推给病人,那这个病人上哪儿去问呢?他从哪里知道哪个是小王,哪个是小李,哪个是小周。所以,病人问到谁,谁就应该告诉他:“我们可以马上去看一下,药是否开了,药是否拿上来,是否加好了。”这时候,我们小张护士可以就对病人说:“大爷,我刚才帮你看过了,医生已经开药了,我们的治疗班护士已经去领药了,待会就能领回来给您输上液。大爷啊,您先准备一下,别着急,回到床位上再等一等,一会就来了。”这个就是我们护士的首问负责制,它充分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7.呼叫器不能代替观察巡视
呼叫器要放到病人能够伸手拿到的地方,临床上最好选用带延长线的呼叫器。当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必须卧床的时候,护士应该将呼叫器的延长线放长,放到病人够得着的地方,并且教会病人怎么样使用,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当然护士不能够单纯的依靠呼叫器:“我把呼叫器给你放在这儿了,液体输完你叫我一声。”要知道,观察病情、观察输液的情况不是病人的责任。我们要多巡视,主动解决问题。放呼叫器,是给病人增加一个安全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呼叫。但是它不能取代护士巡视病房的责任。
呼叫器到处鸣响、红灯到处闪亮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忙乱和被动。病人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对病人液体是否输完,什么时候输完,病人是否需排尿、是否需要饮水,是否需要更换体位做到心里有数,应该多巡视、主动的照看病人。
护士在接听呼叫器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要让病人有安全感。护士接应呼叫器的时候,态度要非常的文明,语言要非常的礼貌,不能说:“你等会儿”、“我一会儿就来”,而是要让病人有安全感。我们要回答说:“好的,我马上就来”.当然,我们应该立即赶到床旁去。
8.操作治疗前要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
护士对病人进行各种操作前,要有一个操作前解释。在做各种检查前,护士进入病房时,应该轻轻地叩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并轻声地致以问候:“你好,早上好,晚上好”.同时我们的护士举止要端庄大方,热情友好,让病人能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在执行留治胃管、导尿、灌肠等操作前,我们应该处处为病人着想,如拉好窗帘,遮挡屏风,耐心给病人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等。
同时要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如输液前,护士要和颜悦色地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告诉病人:“阿姨,您好,现在给你输液,你是否需要上厕所,需不需要去一下洗手间。”如果是卧床病人,我们还要问一下是否需要便器,同时给病人安排好舒适的体位,细心地选好血管。输液治疗的时候,病人往往因为活动受限,在床上卧床的时间过长,感到疲乏焦虑,希望尽快地接受输液治疗。有的病人甚至还自行地调节输液的速度。所以护士一定要提前告诉病人和家属输液的量和时间,让病人有心理准备,避免用命令式的语气强加给病人。我们要向病人讲解,输液的速度过快,可以给心脏带来负担的,请配合安全输液。
9.护士操作中礼仪
护理操作中最高的礼仪就是对病人的尊重,“珍视生命,以病人为重”。要最大限度的给病人以安全感。护士在上班期间如果带了手机,一定要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以免手机鸣响的时候,分散你的注意力,造成病人不安的情绪。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同事通知你接听电话,那你就应该请同事转告对方等一会给他回电话,把电话挂断,按照原来的操作速度有条不紊地完成操作,让病人感到在你的工作中,他是最重要的。
10.催交住院押金礼仪
病情危重和大手术的病人已经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同时在经济上还要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有时候病人会出现欠费的现象,为了避免给困扰在病榻上束手无策的病人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护士应该将补交住院押金的事情告诉家属而不要惊扰病人。
三、小结
四、作业
手术室护士礼仪(5.21-5.2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日常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护士日常工作礼仪的概念
2、熟悉护理操作礼仪的要求和常用护理操作礼仪范例
3、掌握接待礼仪、送别礼仪、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医院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
将学习的护理工作工礼仪运用在职业行为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一、复习引入
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副整洁的担架,一次认真的查对,一个无菌的环境,一张安全的手术床,一次详细的宣教,都会增加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感。
二、精讲新课 1.关怀手术病人
手术台上的病人渴望我们的关怀。因为手术无论大小对病人而言都是人生难得的一次遭遇,他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可能达到极致。术前躺在手术台上病人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渴望我们能和他说说话。护士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以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切忌将病人赤身裸体地暴露在手术台上,这是对病人极大的不尊重。一些医务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谈话不太注意,有时议论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比如在什么时候接孩子,什么时间买菜,哪个地方买的衣服便宜。甚至有些医务人员不太注意医德,讲话非常刻薄,“那么胖,胖得像猪一样,你要减肥了。”类似这样的情况都是违反职业道德的,是严令禁止的。
2.手术台上的礼仪
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的言行要谨慎,举止要安祥。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避免彼此之间的交流,更不能议论一些加重病人负担的话,像“真没想到”、“太糟糕了”、“完了”,尤其是对全身麻醉的病人,医护人员更应该做到言语谨慎,因为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下的病人是非常敏感的,医护人员一旦流露出无可奈何和惊讶的神情,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所以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言行谨慎,举止得体。
3.手术病人的迎送
在临上手术台之前,病房护士几句温馨的祝福,诚意的安慰,都会给病人凭添几分温暖的,如果我们对病人说:“祝您平安归来”“祝您一切顺利”“会一切平安,一切顺利的,放心吧。”病人会感到很安慰。
当手术结束,病人返回病房时,护士应该主动迎上去,协助搬动病人,微笑地告知病人手术顺利结束了,各项生命体征正常,让归来的病人如释重负,同时跟病人交待一下术后的注意事项,例如“现在就这么躺着,去掉枕头六个小时,六个小时以后才可以放枕头。”病人心里感到很有数,“我会经常来看你,有什么事随时叫我”会让病人感到非常亲切。
护理是一种服务而不光是管理。护士行使管理是履行工作职责,但是一定要注意工作方式,尤其不要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不要用训斥、命令的口气批评病人和家属,不要当着病人的面,其他人的面,去强行纠正他的行为,而应该本着有利于病人的角度出发,用微笑的面容,诚恳商量的口吻,真诚的态度,积极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的困难,在解决的过程中,说服和帮助并用,让他能理解你的用心而给予配合。无论任何原因,工作人员在病房里和病人或者家属对峙争吵,都是错误的。对违反院规的病人和家属,劝告往往比命令更有效,所在说,护理是一种服务不光是严格的管理。
对待病人家属的礼仪
对待病人的家属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和蔼、热情、耐心,护患关系不仅仅是护士与病人的关系,广义上说,也包括着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因为病人家属在病人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家属的言行,既受病人的影响,也影响着病人,可以说护士与病人家属的关系,是护患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所以对待病人家属同样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和蔼、热情、耐心,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我们主动,真诚地,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从而使病人的家属和病人一样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以便使护理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四、作业
出院礼仪(5.28-6.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日常礼仪的基本概念和护士日常工作礼仪的概念
2、熟悉护理操作礼仪的要求和常用护理操作礼仪范例
3、掌握接待礼仪、送别礼仪、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医院各工作部门护理工作礼仪;
一、复习引入
二、精讲新课
1.出院宣教及随访
在病人出院的时候,护士应该主动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同时进行口头的健康宣教,或者提供书面宣教。而且要主动为病人提供专家复诊的时间,回答病人所咨询的问题,告诉病人要按医嘱定期地来医院复查;如果有不适的话,要随时来医院就诊,或者打电话咨询等。还可以请病人留下他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便于我们进行定期的电话或者上门随访。
2.出院道别
出院道别是我们对病人关爱的延续,临别的时候表达友好祝愿,是增进护患关系的良好时机。在病人病愈出院的时候,护士要送出走廊,道一句“慢慢走,多保重”、“别忘了吃药”、“代我向鬃问好”,这些可以表现出我们护士的素养,又把关爱带给了病人和家属以及他的朋友。温馨的道别,可以使病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还在延续。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五篇:中国民俗文化--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二诞生民俗 三成年民俗 四婚姻民俗 五丧葬民俗 一人生礼仪民俗 1 古人眼中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汪洙 宋 《四喜》 2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标志仪礼 诞生礼成年礼 结婚礼丧葬礼 3三种主要类型 脱离前状况的仪礼 诞生礼 过渡阶段的仪礼 成人礼 进入新状况的仪礼 结婚礼 4人生仪礼意义 确立社会属性获得社会承认 第一部分出生礼生命礼仪的起始 第二部分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含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第三部分传统出生礼传承思考 第四部分新出生礼操作方案 人生礼仪概论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几个必经的生活阶段如结婚生育死亡等等自古以来在人类的这些生活阶段中都有用一定的仪式所做出的表示由此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这一定的仪式就是人生礼仪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每一重大礼仪都伴随着众多的仪式和不成文的规矩至于那些细小琐碎的规矩禁忌更是数不胜数常被后人视为妈妈例儿特别是对诞生礼婚礼寿礼葬礼这四大礼仪格外重视这些礼仪不仅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而且远远地超越了这一过程前后推移形成了一个很长的连续性体系从父母婚礼的祝吉求子到人死后的祭祀都可以反映出人生礼仪使一个人的社会生命延续到相当长的时间并显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童礼 系列仪礼 →寿诞礼 ☆诞生礼摇篮边仪礼童礼 ☆诞生前未孕时祈子怀孕后禁忌临产期惯制 ☆诞生后报喜沐浴剃发百日取名抓周 ☆目的为产妇驱邪为婴儿祝吉祈求长寿 ☆特点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 传统重男轻女思想 ☆周岁过后过生日 寿诞礼 诞生礼
生命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素来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孝的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被视为最大的不孝中国普遍期望多生儿女子孙满堂家大业大同时重男轻女思想极其普遍既盼望早立子嗣又重视五男二女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 且生育习俗繁杂礼仪很多 祈子
祈求多子的习俗一般在婚姻礼俗中就已显露在洞房的装饰上营造出诸多祈望多子的氛围在墙围或板墙子上张贴杨柳青年画《麒麟送子图》和《连生贵子图》窗户上贴有葫芦万代石榴牡丹喜鹊等吉祥图案的大红剪纸一对玲珑耀眼的子孙灯摆在炕头上伴随新郎新娘二三天被子上和箱子上的手绣缎面榴开百子图案的喜果等等 第一部分出生礼生命礼仪的起始
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比较丰富的生命礼仪这种生命礼仪是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它从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开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结束中间经过了成长成年婚姻等环节生命礼仪是生命历程中柔软的结点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历程又开启了新的生命前景 经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
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ji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的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第二部分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 含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其具体表现形式也基本大同小异传统出生礼的主要风俗有 1 诞生礼
①男弄璋女弄瓦 《诗经·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意思是说如果生了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华美的衣服给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给她陶制的纺锤玩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意识非常明显
②男悬弓女悬帨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礼记·内则》 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婚礼中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显然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
③名子
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子 男取名多是论语之类女取名多是诗经
④报喜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 2 三朝礼
是孩子出生三日后举行的礼仪主要风俗有
①射天地四方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礼记·射义》男孩出生三天以后父母抱其出外用弓箭射天地四方很明显这是期待男孩长大后志向高远对女孩子则不行此礼
②接子 婴儿出生三天后可以抱出来俗称接子俗规接子要选择三天内的吉日天子的太子要太牢即三牲皆备行礼大夫的长子用少牢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 士长的长子用一猪庶人的长子用一猪
③洗三
又叫洗三朝洗儿等据记载洗三朝在唐代即已出现宋代已很流行这是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的洗浴仪式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但基本过程大同小异用艾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如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等等洗完后有的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聪 葱 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以糕点等款待并留亲友吃洗三面
洗后还有一项重要仪式称为落脐炙囟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熏炙婴儿的囟顶囟xìn 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④开奶
这天产妇开始给新生儿喂奶为了使婴儿将来能吃苦喂奶前在奶头上先洒几点黄连水使婴儿吃奶前先尝到苦味而后将糖等汁水用手指抹在婴儿嘴上让婴儿吃奶
⑤拜床母 传说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民间在婚礼生育三朝满月等时候有拜床母的习俗多以浇了酒的肉等为祭 3 满月礼
又叫弥月礼小孩出生满一月举行主要风俗有 ①满月酒 民间普遍流行的满月礼风俗此日亲朋好友带礼物来道贺主人设丰盛宴席款待称为满月酒 ②剃胎发 满月时为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称为剃胎发一般是请理发匠上门理完后给赏钱小孩则着新衣 ③移窠音ke 又叫移巢满月游走等民间风俗婴儿初生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到了满月时就可以了此时母亲抱着婴儿到别人房间中去四处游走称为移窠 4 百日礼
①穿百家衣
幼儿百日民间风俗给他穿百家衣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
②戴长命锁 长命锁是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 这种彩色丝绳就被称之为长命缕也叫长生缕续命缕 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戴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汴京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5 周岁礼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了 抓周又叫试儿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筭秤音算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蒣此小儿之盛礼也《东京梦华录》小孩不经意的一抓引起大人浮想连翩这一风俗极为普遍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还出现了专为小儿抓周时使用的套装礼器
第三部分传统出生礼传承思考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 三成年礼仪 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我国传统成年礼称为冠礼笄礼可以上溯到夏商二朝备于周朝周朝在我国文化史上扮演了集大成之地位并有树立典范的作用《仪礼》是现存记载先秦各项礼俗最完整的经典其中详载各种国家社会礼仪及个人与家庭礼仪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 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二十岁才行笄礼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在宗庙神圣之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人须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礼记·冠义篇》说道故冠而后服备服备后而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因此可说此为成年礼主要目标透过先缁布次皮弁biàn次爵弁藉衣服外在的改变使人愈来愈尊贵越来越成熟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番禺沙湾地区至解放前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上字框盘发髻等仪式 我国先秦的成年礼以服饰改变为其最大特征而其中最特别的即是头上的冠笄因此男子成年礼称为冠礼女子则称为笄礼先秦举行成年礼的年龄男子固定在二十岁女子则须视其许嫁与否而定许嫁者十五岁行笄礼否则也是二十岁才行笄礼举行方式则是采个别举行地点选在宗庙神圣之地日子需经卜筮而定行礼当天主人须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礼才算正式 冠礼又有哪些仪式又如何进行的呢 《仪礼》首章便是士冠礼详细地记述了古人戴冠的礼法和制度其中包括举行冠礼的各项准备举行冠礼的过程各种冠礼的变例及宾主所致辞以及冠礼的意义 一 冠礼准备首先看举行冠礼的地点选择在祖庙这是一个庄严肃穆而繁杂的过程先是庙前占卜选定吉日 二 冠礼过程及致辞第二天清晨冠礼在庙中如期举行各类服饰特别讲究而细节一丝不苟①祭天②祭地③宗庙之祭④上字框结婚上大名 笄礼 古代汉族女子成年后要身着汉服挽起发髻插上发簪以行笄礼笄即簪子笄礼是中国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礼仪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如年过20而未许嫁也得举行笄礼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少数民族的成年礼 纳西族的摩梭人成年礼又称穿裙礼或穿裤子礼俗称踩猪膘biāo 有人说没有穿裙的少女只是一棵含苞的花蕾穿上了百褶裙的少女就开始成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了这个传统礼仪一般在大年初一为家中满十三岁的孩子举行仪式在母系大家庭中进行屋中火塘下面建有两根柱子右边为女柱女孩子的穿裙礼在女柱下进行左边为男柱男孩的穿裤子礼在男柱下进行仪式开始前成丁者的衣服分别挂在男女柱上达巴祭司则在一旁念经 成丁的孩子先给狗喂食以示谢恩因为神话讲到人与狗换了寿命才可活一百岁孩子身体被洗净后裸身站在柱子下双脚分别踏在猪膘和粮袋上女孩右手拿帽子项链耳环等男孩右手拿长刀左手握银元布匹之类女孩穿裙仪式由母亲或属相符合的女人来操作男孩穿裤子仪式由舅父来完成穿着完备后亲友长辈向孩子送礼成丁孩子分别向祖先牌位锅庄神灶神和父母长辈叩头致谢然后静听达巴念诵祖谱并跟唱祝福歌仪式结束后青年男女通宵达旦举行舞会 四婚嫁民俗
一 婚姻的概念 二 婚姻民俗的发展历史 乱婚制 三 婚姻形态 抢劫婚 转房婚 表亲婚 交换婚 买卖婚 服役婚 招赘婚 童养媳 四传统婚姻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龄和婚时观 早种稻子早得谷早娶媳妇早得助早生儿子早得福 婚嫁多选在春天和秋冬时节尤其农历春节前后 门第观 双方家庭家族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 贞洁观 禁忌观 宗法血亲社会文化迷信观念 五 婚嫁礼俗
《礼记》中记载昏礼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婚姻的实质在于宗族的延续传统汉族婚俗基本上延续了古代的六礼制度六礼传说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河之滨整个过程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仪式后来约定俗成此仪式演变为婚俗仪礼的范本
基本程序择偶→定亲→娶亲 1目的人类的繁衍家族的发展 2程序择偶 封闭式与开放式 →定亲 纳彩礼完聘婚约成立 →娶亲 主要环节标志家庭诞生 3特点丰富多彩简繁各异是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生活习俗的差异 4获得社会承认承担家庭社会义务 汉族传统婚俗 六礼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问名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 3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 纳彩 即男方父母托媒找中意的女家表达求婚之意旧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通媒结亲不能自由恋爱男孩子长到十七八岁家长就开始托媒找女家或者相中哪家姑娘托媒人去提亲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是出了名的巧嘴以说媒收受谢礼作为报酬能把死的说活了只要一桩婚姻成了哪管日后怎样所以嫁出去的闺女往往说不怨爹不怨娘逮着媒人大开膛托媒人提亲若女方不允也会婉言谢绝俗话说一家女百家求女方可以不允但不可以得罪媒人若女方同意婚事男方才能再去女家求婚古代纳彩所带礼物用雁因为人们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以雁为礼表示求婚之诚意 问名 女方同意婚事后男家托媒人到女方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俗称讨八字问名后男方请算命先生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看看男女命相是否相克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 是将合婚得吉的结果通知对方这一礼俗唐代叫报婚书近代又称换帖即现代意义的订婚纳吉时男方要备礼到女家双方互换婚书表示婚约达成旧时男方备礼用雁到了近代逐渐演变为如耳坠戒指银帽等饰物纳吉之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就算定下了至此女孩子就算有人家了 纳吉时交换婚书的方式视双方经济状况而定可分下启会启传启三种生活条件好的人家多采用下启形式男家先派两名熟悉礼仪儿女双全且不在服孝期的吉人携聘启即婚书到女家下启下启人拜见女方家长时面呈聘启随后女方也要择吉日选派吉人到男方家复启家境一般的人家采取会启形式男女双方共同出资选一合适地点摆席双方各派吉人携启赴宴交换婚启第三种为传启双方均不摆席由媒人互传婚启了事近代以来称前式婚书为小启具体订婚还要举行下大启仪式以表示婚约的隆重与诚意大启为双红纸大四折金笺外加大红帖套金笺内函为两折讲究八行取旧时书信八行书格式传大启仪式比较庄重 山东沂蒙山一带传启时要在包袱里放上红麸子红糖香艾一对穿着红线的针取意吉祥红麸子谐音鸿福红糖寓意甜美香艾谐音相爱一对穿红线的针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作为回礼女方则将回启连同备好的衣帽等礼物放在包袱内让吉人带回接下来便是纳征往女家下聘礼的程序了
纳征 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后男家把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聘礼轻重不拘但家境好的人家为显示体面往往重礼下聘这样男女双方都觉得脸面增光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有的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方有的将聘礼的一部分退回聘礼中的物品多用双数忌讳单数 请期 又称看日子送娶牌下婆帖旧时只是男方查定迎娶日期同女方商议请是谦辞事实上都是男方定好后通知女方的先请算命先生卜得吉日再将日期及迎娶事项写成帖请媒人送至女方家中征求意见故称请期一般要卜得两个吉日一个在上半月一个在下半月然后经女方筛选将选中的日子确定俗称定日子 山东地区讲究礼尚往来在送日子的同时还要送聘礼聘礼多为红衫蓝袄面戒指耳坠等用红包袱包好上面插柏枝寓意长命百岁在迎娶之前还要进行迎亲过礼仪式过礼多在上午进行礼品数量不限但必为双数必备礼品为活鹅一对代雁酒一坛衣服首饰衣料喜饼为大盒酥皮点心喜果干鲜各四盘多为枣栗子花生桂圆取吉祥寓意茶叶取三茶六礼之意 亲迎 迎娶新娘的仪式俗称将媳妇娶妻子它是婚嫁礼仪的中心环节其礼仪也十分繁杂汉族地区大致有迎亲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道程序吉日确定后男女双方都要为婚嫁做准备称为备嫁旧时临娶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衣鼓乐相随在村中挨户行礼俗称行家礼意为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忙而婚礼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来为新娘暖嫁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辞娘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到了娶亲之日一般情况为新郎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早饭吃过喜面后迎亲的花轿就要启程新郎换上礼帽胸前系大红花一切就绪后迎亲的队伍夹带着鼓乐队浩浩荡荡去迎接新娘了山东地区迎娶的轿子有两种一种是新郎乘坐的叫官轿一种是新娘坐的叫花轿迎亲时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
等到迎娶队伍返回男方家中花轿冲着喜神的位置落定迎亲的姑娘们铺下红毡掀开轿帘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下轿后就开始拜天地仪式一般天地桌摆放在堂屋门前女东男西站定在司仪的喊声中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的仪式随后送入洞房 二壮族的婚俗 1自由恋爱的方式 壮族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民族特别是在男女恋爱的关系上最流行的恋爱方式是唱山歌择配偶通过对歌相互认识然后相知相恋这种方式一直都还流传着 以前壮族的孩子十二三岁就学会了唱几首山歌到了十七八岁时就必须要学会情歌否则就有可能讨不到老婆 但唱山歌的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其他的自由恋爱方式还有抛绣球和敲木槽 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 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在广西靖西一带有种隔街相望的恋爱风俗每到赶场那一天青年男女一早就来到街口男的站一边女的站一边仅相隔几步相互对望一直站到太阳落山双方眉目传情如果有意就示意对方离开大家在相望过程中双方阵营中的同伴有商有量相互参谋十分有趣 广西都安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2传统壮族婚俗的一些特点 1男嫁女家 广西西部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东兰凤山巴马等边远山区目前还保留着古老的入赘风俗所谓入赘就是男子嫁到女家去生男育女从母姓有继承母亲财产的权利这里人们即使家里儿女皆全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将女婿相上门来据说入赘是古代母系氏族遗留下来的痕迹 2串寨招郎 俗称串寨愿意留在家里的女青年便串村走寨找寻如意的上门郎 中国的部分奇特婚俗 一不落夫家 又称坐娘家长住娘家意指女子成婚后即返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待到怀孕生育才到夫家安居 代表福建惠安 妇女出嫁三天后即回娘家长住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过三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着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跑回家怀孕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因此常有生子于路上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可互不认识的怪事 二哭嫁 哭嫁的风俗与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关如抢亲或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女子婚姻常不幸 代表土家族 在四川三峡民间新娘从出嫁前半个月就开始哭起一直哭到上轿 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独自哭婚期前一夜姑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哭述的内容逐渐衍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而且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视频《四海漫游》凤凰镇土家族哭嫁风俗 三阿注婚
代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 阿注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男女之间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注关系结交阿注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姐妹抚养父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抚养 阿注同居婚在长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
同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注关系的 少数民族传统婚庆习俗 有母系社会残存的普米族摩梭人的走婚康巴藏区的藏族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以及三岩地区的父系社会残存等等 视频奇特的藏族婚俗 案例走婚大峡谷 地点川西大峡谷的道孚丹巴 走婚习俗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等婚姻形式除对偶婚外还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单系家庭另外从妇居的家庭也很普遍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组成无不是以女性为中心 典型代表瑶族藏族彝族
寿庆礼俗 祈寿礼俗 寿诞礼俗 寿庆物语 五丧葬民俗 人生终点丧葬礼 1生有所养死有所葬 2寄托生者哀悼和追思 3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 4原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死亡观念的差异 5特征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时代性 生命是短暂的而死亡却是永恒的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个人在尘世中的最后礼仪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对死者的哀悼丧葬民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丧葬的民俗就是历代的人们如何去对待死者离去的灵魂和怎样处理他的尸体的方式方法 一火葬的过程 1 要取得死亡证明书 人死后丧家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在医院死亡的由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在家因病死亡的由村委会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非常规原因死亡的由所在单位或公安部门出具死亡或火化证明然后凭上述证明到住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2 要作好死亡说明 领取死亡证明后即可打电话或派人与殡仪馆殡葬服务站或火化场联系预定接尸时间告知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尸体所在地点死者户口所在地点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死者是否脱穿衣服是否需要举行追悼和告别仪式等在接尸体时丧家或单位应在接尸车到达之前准备好死亡证明所需衣物等死在医院的应办理好出院手续 3要办好火化手续
尸体运到殡仪馆后随车家属接尸车可随带家属二至三人首先到业务室交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办好交款等项手续取骨灰一般需要二至三天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时可办理提前取灰手续在取骨灰时要持火葬证在取骨灰处领取如果尸体运到殡葬馆后因故不能马上火化可在业务室办理尸体冷藏手续 4需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或召开追悼会
丧家或单位要事先与殡仪馆业务室的承办人员联系定好租用时间租赁礼堂告别室花圈鲜花小白花黑纱等各类事宜 5 需要寄存骨灰
按寄存骨灰的规定有的凭火葬证在火化地可直接联系办理有的凭火葬证到指定的骨灰堂联系办理寄存时间一般三年超过时间的可以续存如果过期不取也不办理续存手续则由骨灰堂酌情处理在办理骨灰寄存手续时由骨灰堂填发给骨灰寄存证丧家或单位应妥为保管持证可随时到骨灰堂瞻仰亲属骨灰瞻仰时应遵守骨灰堂的有关规定 二火葬的程序 1.主持人宣布火化仪式开始
2.由主持人带领到场人员默哀一分钟 3.由死者单位领导或亲属作简单致词表示悼念之情祝愿死者安息时间约三五分钟
4.瞻仰遗容到场人员绕遗体一周并向遗体三鞠躬有条件的可以录相照相留念
5.主持人宣布遗体火化开始遗体由工作人员或家属送到火化间目送遗体入炉 6.家属在接待室等待骨灰出炉 三骨灰安葬在公墓的程序 1选择公墓
1根据有关的规定经营性公墓必须有《公墓经营许可证》该证确定了公墓的合法地位同时购买墓穴必须使用市级部门统一的墓穴证书和购墓合同书
2地理位置便利民间有清明扫墓的习俗举家外出踏青扫墓祭先人首先要考虑出行方便路途太远交通不便会使扫墓费时又劳累一般可选在居住地的郊区
3根据公墓的建造风格选择一座好的公墓应环境优美绿树环绕管理严格服务齐全可实地察看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 2.选择墓式和墓型
公墓选好后还要挑选墓穴的式样墓穴有单穴双穴三穴单穴是死者单独埋葬占地不超过15平方米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占地不超过3平方米三穴一般为家庭合葬占地不超过45平方米做墓用的石材种类繁多质地花纹各不相同不同的石材质地雕刻工艺以及占地大小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销售价格 墓的型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普通墓最为常见即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石碑后方和两边用石板围起成为一块半封闭的墓地平常看到的一排排兵营式墓即是
2草坪墓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石椁上方盖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铺上刻碑文周围种上绿草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
3艺术墓根据死者的生平而专门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只要丧家提出要求公墓就有专业的设计师代为设计 3.购墓程序
选好了墓穴以后购墓者持殡仪馆签署的《火化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去公墓在市区的代办处办理也可直接去公墓办理签订墓穴购销合同付清墓款领取由殡葬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墓穴证书》 4.碑文拟写
碑文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碑多是长方形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功德行事或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等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 5.落葬
把骨灰盒埋入地下表明死者入土为安的整个过程称为落葬
墓穴买好后骨灰盒可以当场安葬也可以暂时寄存在公墓 思考如何对待死亡 一墓葬的形式 1土葬 把尸体装入棺椁或其他葬具中掘土埋葬 土葬就其形式来说复杂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竖穴墓洞室墓和土墩墓三种 2洞室墓 在土质很厚的黄土地带在断崖壁上掏挖洞穴埋葬死者是最原始的形式如果说洞室墓在早期只是局部存在的话到秦汉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墓葬形式 3土墩墓 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区的广阔原野经常会发现一个个土包当地人习惯称为墩这其中有许多就是墓葬考古学上叫做土墩墓 土墩墓与封土墓 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大多是西周春秋时代无坑穴墓葬简单说就是一种平地掩埋的墓葬形式土墩墓也有竖穴土坑墓有的一墩一个死者有的一墩多个死者这种埋葬方式主要是因为江南水系发达地下水位高不宜挖坑穴究其根源自然是新石器时代的无穴墓 北方地区的封土墓多是战国及其以后的是在土坑墓或洞室墓上堆起的标志坟丘 2火葬 将尸体装殓后用火焚化保留骨灰或葬于土或置于室 古代火葬多是盛行于游牧民族如羌族藏族女真族等与其不稳定的游牧生活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一些民族的崇火习俗 现在火葬成为了我国提倡的丧葬法 3天葬 视频西藏天葬 天葬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西藏川西北一些藏族地区和西藏南部一些门巴族地区的天葬亦称鸟葬人死后停尸数日由喇嘛根据死者属相择吉日将其运至本部落专用的天葬场由司葬人将尸体切成小快杂碎骨头拌以糌粑抛于地上喇嘛吹起海螺或发出吆喝之声老鹰闻声群集而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 另一种是新疆及部分蒙古地区的天葬亦称野葬人死请喇嘛念经而后将死者运至荒郊置于地上次晨家人及亲友再去探望若尸体被野兽吃光皆大欢喜如若未被吃食或食而不尽则为不吉之兆 4树葬 顾名思义是将死者置于树上安葬 树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树葬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 还有是将死者悬挂于树上或将死者捆缚于树上而葬再一种是将死者置于天然树洞中或是以刀斧在大树上凿穴将死者安葬于树穴内至于树葬产生的原因可能来源于树居 5水葬 将尸体包裹好直接投入江中 水葬仪式与天葬其实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喂秃鹫一个喂鱼而已都可能来自于舍身饲虎的传说故事是积功厚德的有效表现方式 四奇异的悬棺墓葬
悬棺是把棺木置于离地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bó 的葬制僰人曾在战国时建有僰侯国僰道县他们栖身于荒野荆棘云中骠悍骁勇为历代统治者所不容明神宗元年〔公元1573年〕四川巡抚和总兵率14万大军将其杀绝珙县悬棺有288具棺形似船头大尾小多为整根楠木挖凿而成悬棺葬地周围还有许多僰人岩画 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至今仍是历史之谜引发起旅游者的猜想 崖洞葬是将死者置放于悬崖峭壁之天然洞穴内安葬这种葬法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台湾江西安徽等省区以及陕西的少数地方 崖洞葬对死者的放置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崖洞内搭以横木架将棺放置在木架上故此称作架壑船棺 另外江西贵溪有少数崖洞墓也在洞口内横放圆木再置棺于其上其他如广西贵州以及长江三峡等地区的崖洞墓都是直接将棺放置于地上 悬棺葬是在悬崖峭壁上平行凿孔再贯以碗口粗的树条使其伸出崖外将棺置放于树条上使之悬于空间 严格的说来悬棺以四川珙县兴文一带最为典型至于这一地区悬棺葬的族属有的认为是白人 僰人有的认为是僚人或仡佬之俗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先生调查黔东南一些苗族深山地区至今仍有此种葬法 怒族纳西族傈僳族等的送魂词藏族的塔葬雪葬火葬天葬水葬等等 一西藏的葬俗 青藏高原有着她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来的丧葬习俗也极具特色西藏的丧葬习俗受到藏传佛教和苯教的深刻影响这里几乎存在着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等等每一葬俗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时间范围和意义土葬一般认为是西藏早期的葬俗塔葬火葬往往被视为高贵的葬俗特别是塔葬只有历世**喇嘛**及少数大**才享有金银灵塔之葬的殊荣普通僧人和贵族往往选择火葬但在森林多的林芝等地区一般老百姓也行火葬水葬往往用于穷人病死者儿童等天葬是西藏最受欢迎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葬俗
1天葬 关于天葬的起源既有本土起源说又有印度中亚舶来说一般公认天葬分两个阶段西藏先实行的是一种无意识弃尸于野的原始天葬到1112世纪随着佛教思想的影响天葬逐渐仪式化进入人为天葬时期而后数百年间天葬仪式日臻完善天葬也成为藏区众多丧葬习俗中最流行占主导地位的葬俗 塔葬和天葬 2土葬 土葬是西藏古老的葬俗远古时期藏族就流行土葬到吐蕃时期土葬成为藏族占统治地位的葬俗吐蕃盛时土葬制也发展到顶点成为藏族最高贵的葬俗吐蕃王室高大雄伟的陵墓至今耸立在西藏山南琼结加之繁褥的丧葬仪礼众多的殉葬品无不显示着当时土葬制的辉煌 但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公元877年吐蕃暴动的平民奴隶捣毁了吐蕃王室陵墓土葬制度的统治地位为随佛教思想传播而来的天葬所取代 从此土葬在藏文化腹心地带慢慢演变为一种低级葬式即一般用于传染病患者死于非命的人以及外地人等选择的一种丧葬方式现在不少藏族认为这些人不洁其尸体不能敬献空行母鹰鹫和水神鱼不能行天葬和水葬将其尸挖坑埋地即惩其灭根绝种 3水葬
在西藏水葬可以说是天葬的一种辅助葬俗 一是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区盛行天葬的地带水葬只用于鳏寡孤独及乞丐等经济地位低下者葬仪也较为简单将死者尸体背到河边肢解后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包裹将整尸投放河里在这里水葬被视为低等级葬俗 二是在藏文化边远区特别是藏南深山峡谷缺乏老鹰的地带水葬成为当地人的主要丧葬方式那里的人认为水葬不比天葬逊色后者将尸体喂神鹰而前者则是喂神鱼因而当地藏族仍保留着不吃鱼的习惯当然水葬仪式在这些地方显得纷繁有专门的水葬师约定俗成的水葬场 水葬和火葬 4火葬
火葬也是西藏较早产生的一种葬俗早期可能受中国西部西南部少数民族火葬习俗的影响但后来随佛教的传入西藏的火葬仪式显然打上了更多印度火葬习俗的烙印 火葬焚尸后对遗骨的处理与天葬水葬不同普通人的骨灰一般是带到高山上随风飘撒或撒进江河让流水带向远方高僧大德的骨灰则要作特殊处理一般是与土掺拌制成各式各样的擦擦存放到佛塔的瓶肚里或基座顶部保存供奉起来 5塔葬 塔葬被藏族视为最高等级的葬俗只有大**和极个别贵族才能享此殊荣将肉身经过防腐处理保存在金银塔内受人供养 在藏族聚居区对施行塔葬仪式遗体的防腐处理方法较多一种是先用掺香料的药水浸泡洗涤遗体后多次敷盐巴以吸干体内的血和黄水这些粘满**血和黄水的盐巴叫顿擦被藏族视为圣物既能包医百病又能去灾避邪寺庙以此赠送贵宾 还有将遗体放进同人体一样高的四周堆满干燥沙粒的土框中让细沙慢慢吸干遗体中的水分这大约需要三年时间此外还有将遗体放置在地下有火炉的房间里烘干当然房间的地面上要铺一层厚厚的特殊粉末遗体先经过了特殊处理取出体内器官灌入特制的油漆 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后一些遗体还要贴上金片撒满藏红花和香料等第十世**大师圆寂后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供了108种共500多公斤的藏红花冰片等名贵药材专门用来处理法体此后再给遗体整容着装移入塔中长期保存并供人膜拜 灵塔由塔座塔瓶相轮三部分组成从塔外的包装看灵塔种类较多有金灵塔银灵塔铜灵塔木灵塔泥灵塔根据**生前地位高低不同而选用不同等级的灵塔一般说历世****采用金灵塔甘丹赤巴只能用银灵塔灵塔制成后分别存放在寺院的大小宫殿里 6崖葬 藏南吉隆藏布河谷存在较典型当地同时并存水葬火葬人死后人们延请高僧打卦占卜来决定葬式如适合采取崖葬便用酥油或牛奶涂抹尸体同时用盐巴香料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入殓四方形的小木箱中有些不用葬具用绳索将穿着衣服的尸体捆绑成团状葬址一般选择在远离人畜活动面对激流的山崖上利用天然岩檐崖洞为葬穴这些洞穴一般比附近地面高50至200米比河流平面高300至500米也有人工在山崖上挖掘墓洞的墓洞离地面越高则显示墓主越尊贵伴随崖葬而来的祭礼活动十分隆重 7树葬
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多用于夭折的儿童用盐水把尸体洗干净殓入木箱木桶或竹筐里然后到大山阴面森林中选棵大树悬挂起来以防止家里再有孩子遭不幸 埃及的木乃伊 1木乃伊简介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 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古埃及人在很早时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继续因而热衷于制干尸修坟墓他们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再放置到密不透风的墓中就可经久不坏深藏墓中不会腐烂的尸体静静等待着死的灵魂重新回来依附于肉体 古埃及人又意识到人的复活只能在阴间而不是在人间因而尸体同灵魂的重新组合也不能使人重新回到人世而只能生活在地下深宫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为了满足自己死后生活的需要不惜动用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坟墓金字塔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坟墓里还必须摆放各式各样生前的生活用品便于死者享用 2木乃伊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儿子奥西里斯很有本事曾一度为埃及国王 法老 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如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此人们很崇拜他把他视作尼罗河神人们的生命就是奥西里斯给予的他有一个弟弟叫塞特存心不善阴谋杀害哥哥夺取王位 有一天塞特请哥哥共进晚餐进餐时塞特指着一只美丽的大箱子说谁能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奥西里斯在众人的怂恿下试了一试但他一躺进去塞特就关闭箱子上上锁把他扔到尼罗河里去了 奥西里斯被害以后他的妻子雨神伊西斯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尸体不料这件事被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又偷走了尸体把它剖成14块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
后来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拉斯出生了他从小就很勇敢长大成人后打败了塞特替父亲报了仇并继承了人间的王位他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帮助下使他的父亲复活了 奥西里斯的复活不是在人世间的复活而是在阴间的复活在另一个世界他做了主宰专门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并保护人间的法老 这个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来埃及法老便利用它来欺骗人民说法老有神的帮助因此活着是统治者死后还是统治者谁要是反对法老那么他活着时会受到惩罚死后也不能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阴间审判 此后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的神话表演一番第一步是举行寻尸仪式第二步是举行洁身仪式即把尸体解剖取出内脏和骨髓制成干尸木乃伊第三步是诵念咒法为木乃伊开眼开鼻开耳开口把食物塞进它的嘴里据说这样就能像活人一样呼吸说话吃饭了最后是埋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们生前为自己经营的永恒住所坟墓里去 三木乃伊与埃及医术 尽管木乃伊的制作夹杂着一些神秘和迷信的东西但就木乃伊制作本身来说它反映了古埃及医学水平所达到的成就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埃及人积累了不少解剖学的知识初步了解到人体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关系以及大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爱德温·史密斯纸草》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医学文献纸草上半部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的构造很有一点像今天的人体解剖学并列举了48种病例分为可治难治不可治三种类型还对病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医生施行外科手术的图像这些都说明古埃及医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四木乃伊的制作过程 1把尸体净化然后在尸体上涂上香油然后用尼罗河的水清洗 2在尸体左边肚皮切开去除内脏胃肠肝肺心脏不取出因为死后的灵魂还要用 3对脑浆进行处理工匠将凿子从左边鼻孔塞进去将腮骨捣碎再用工具在颅脑中转动破坏脑髓用一根很细小的长柄勺从鼻孔里伸进大脑将脑浆舀出来最后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空空的头骨中 4把布包的泡碱塞进身体让它干掉 5四十天后再用尼罗河的水清洗一遍涂上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混合物让皮肤保持弹性 6把之前用泡碱包起晒干的内脏再放回肚子里 7在用亚麻布包起来时要有一位牧师在旁边祈祷和念神奇的符咒驱赶邪恶的灵魂 8用亚麻布要先从头开始包起 10在每层亚麻布上涂上蜂胶帮助黏合 链接关于木乃伊的小知识 装木乃伊的四个罐子分别用于装木乃伊的肺胃肝肠这四个坛子上的头像是荷拉斯神的四个儿子他们分别保护着这些内脏 2亡灵书 古埃及末死者都要制作一本亡灵书 埃及亡灵书虽然被称为书但实际上只是一些奇特文字的组合一般有200多个章节埃及人称它们为企求来生的手册和万人升天的指南埃及人相信通过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死者顺利到达来生世界当时亡灵书的内容包括祈祷文颂歌和咒语等 但是开始时并非人人都有获得亡灵书的权力在大约4000多年前的埃及古王国时只有法老和王室成员才能使用这些祈福的文字他们把这些奇特的咒语刻在金字塔的内壁上被后人称为金字塔铭文到了中王国时期王室的这种特权也开始为贵族官员们所享有而那时这些奇特的咒语则往往被衬刻在棺材上称为石棺铭文随后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由于纸草纸 古埃及的一种纸张是用生长在尼罗河畔沼泽地中的芦苇所制出现于古王国时期 的普及人们就把这些咒语写在纸草纸上而广泛用于民间并称它为亡灵书 亡灵书一般藏在幽冥之神奥西里斯雕像足底的暗格内然后再放置于墓穴之中古埃及人相信只有这样冥王奥西里斯才能看见自己一生的功绩而引领自己永世长存 3称量心脏 在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技师要取出尸体的内脏清洗体腔但死者的心脏依然要留在原处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是一个人良心的寄存处到了阴间还要过磅称一称心脏也是人的生命和智慧之源 正中间的天枰是公平之神的化身在天枰的左侧放着阿尼的心脏右侧放的是真理女神的羽毛正在拨秤的是木乃伊之神阿努比斯书史之神托特站在右边老老实实进行着记录最上面的是埃及12神明观看 9手和脚绑在一起把写着符咒的草制成纸放在双手中间 11包上一层布然后把阴府之神Osiris的画像涂画在表面包完全身后在胸前放上护身符 1木乃伊内脏的安置 在木乃伊制作之初取出的内脏要放进有盖小罐canopicjars 里后来改放回尸体 1猿头哈比Hapi守护肺的神 2犬头杜阿穆特夫Duamutef守护胃的神 4人头阿姆西特Imset守护肝的神 3鹰头凯拜赫桑努夫Qebshenuf守护肠的神 竖穴墓 1竖穴墓 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是分布范围广存在时间长的一种埋葬形式 基本特征把死者埋葬在竖穴坑的底部中央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存在 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群陆续走出洞穴开始在平地建地穴式半地穴式的房屋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已成普遍现象在这种居住方式的影响下就出现了与此相类似的竖穴土坑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形式逐渐由潮湿的地下提高到地面建造地面式的房舍而用坑穴来埋葬死者这种形式长期固定下来它的变化则表现在墓坑的规模大小和结构的不同上 1树架式在大树的树杈上并排搭以树条上铺树枝成一平台将死者置于台架上安葬 2树屋式在两个或几个树杈上架设若干横木铺以树枝或竹子构成一平台上盖 人字形之顶蓬周围以树枝或竹子作成挡壁 3地架式它不是将死者置于树上而是将死者置于人工建造的木架或竹架上安葬 人们认为火葬在藏区属较高等级的葬式一般只用于高僧**和贵族其实这只是相对前后藏安多等缺少树木地方而言但在森林树木众多的西藏东部东南部火葬十分流行是当地占主体地位的丧葬习俗 十三世**喇嘛灵塔塔身耗黄金18870两 视频世界第一等 西藏天葬2439---40 3拦嫁 广西西林县壮族婚俗当新娘刚离开自家庭院还未出村便有一群昔日相好的姐妹来拦住迎亲队这时迎亲队得上前说好话央求说服拦嫁的姐妹放行 4背新娘 在桂林还流行背新娘的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也是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不情愿的是让人给背走的 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谁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中国现代葬俗 婚 姻 婚 昏也黄昏 本意指两性关系 姻 因也依据 指两性关系的依据 嫁从女从家指男人到女人家母系氏族 娶从取从女指女人到男人家父系氏族 血缘婚制 族外婚制 对偶婚制 一夫一妻婚制 一群男人与一群女人 一群男人与一群同辈的女人 一个族群氏族的男人与另一个族群氏族的同辈的女人 多夫中一主夫多妻中一主妻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4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5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 6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 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 视频中华礼仪之美---诞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