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迷人的孝感
迷人的孝感
我去过历史悠久的北京,也去过繁华热闹的上海,还去过婉约精致的苏州,但我更爱我的家乡------孝感。她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还有香甜可口的麻糖米酒,更有无数令人神往的风景名胜,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广场上有许多成片的草坪。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便扬起波浪,让人大饱眼福。人们看着草坪,舒服极了。感到心旷神怡,所以广场上总是有很多游客。
每当晨羲初微,朝晖刚刚露出羞涩的笑脸,草儿、露珠快乐极了,精神极了,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充满活力。草儿们伸直了懒腰,更绿了,露珠亮闪闪的,蹦来蹦去。广场上就有许多老当益壮的人来晨练,有的在围着广场慢跑,有的在打太极,还有的在跳舞。这真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一到中午,金光洒满广场,这时最好的去处便是广场上的几棵桂花树下了,她美极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这时树下便聚集了无数家长。家长们在等孩子,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这时,放学了,校门口挤满了学生,吵闹声震天动地,家长们接到孩子,脸上又露出喜悦的神情。
华灯初上,夜就拉开了序幕,广场上更是流光溢彩,广告招牌五花八门,七彩的霓虹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而每逢周末开放的喷泉为广场添了一抹重彩,喷泉时而高,有几层楼那么高,时而低,低的让人可以洗手,而且还配着灯光、音乐,令人兴奋;此时的广场也迎来了它的又一高潮,人山人海,大家都围住了喷泉,有的在静静地看着,有的在试探地用手或脚去碰喷泉,还有的直接冲进喷泉中心让自己变成“落汤鸡”。啊!孝感,名副期实的人间天堂。
第二篇:孝感民俗
孝感与别地的嫁女风俗不同,流行夜晚嫁女的风俗。
新娘出嫁上轿的时间一般在二更天,新郎、媒人以及抬嫁妆的都打着灯笼随行,以四更左右到达新郎家为宜。据说夜间行人稀少,可以避免闲人窥轿,保持新娘贞操。现在虽没有花轿,但仍然保持了夜嫁女的习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从前孝感人从订亲到完婚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允许酒;二过贴(庚贴);三谋媒;四报期;五完婚。完婚前还要行告祖礼、加冠礼。告祖礼是新郎向祖宗举行祭拜,请来掌礼先生和乐班按程序进行。祭祀歌词为四言结构,主要内容是请神祖临堂,施恩赐福。加冠礼在行告祖礼后进行,是给新郎命名的仪式。掌礼先生呤加冠歌,给予新郎加冠带履。
婚嫁吉日,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新娘家亲朋好友要盘女婿,即逗弄新郎。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盘女婿,新郎家就戏新娘。几个年轻后生抬着花轿前后左右颠簸戏弄新娘。新郎新娘进门拜堂,入洞房,喝团圆酒,这时戏新娘进入高潮,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的,有开玩笑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孝感岁时风俗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
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三月清明,人们祭祖插柳。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的俗语。四月农忙季节,这时常有鸟叫,人们据鸟音各解其意,农民说鸟叫的是“割麦插禾”;蚕妇说是“看蚕看火”;行人认为是“公无渡河”;学子认为是“切磋琢磨”;闺秀听见了说是“描花绣朵”;看山人说是“莫摘花果”。
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造龙舟。称为“打龙船”。以前按城门方位造不同颜色的龙船,如南门红船,西门白船。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空城来观龙舟,说不打龙船人易得疫病。山村无水就用纸作龙舟形状出游,游完即烧掉,俗称打鼓送瘟船。龙船竟渡的时间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初六结束,如果这几天老下雨,人称划船雨。
六月,割早稻前要祭祖,祭时用鱼不能用鸡,因为“鸡”音似“饥”。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与其他地方风俗相同。十月初,农家用糍糕喂牛,还把糍糕粘在牛角上,将牛赶到水边照牛影,这叫“接牛角”。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三十人们祭祖、过年。年饭一般在年三十的黎明吃,饭里要放些豇豆,用长命菜做羹。人们相互走动叫“辞年”。临告别时常说“漫漫过岁”,表示徐缓平安地度过岁末。除贴门神贴春联外,人们还要用红纸剪出“挂门笺”挂贴在门上,孝感的雕花剪纸颇有特色。年三十傍晚挑足用水,扫净地面后将扫帚藏起来,箱笼均上锁,表示三日之内不出不进。年三十晚上“团年”,人们通常围着火塘彻夜不眠,称为“守岁”。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中秋佳节,天朗月华,盈如玉盘。湖北孝感除了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外,乡间还有以鲜蔬瓜果祭月之俗。家家户户把一些新收获的如芋头、菱角、毛豆、花生、藕、栗等盛产的鲜蔬瓜果陈列于院落焚香祭月,赏月之时便剥食盐水煮花生、毛豆、红菱等,这一天还要吃粉蒸肉,十分惬意。此俗直至民初仍盛。这种以盛产的鲜蔬瓜果祭月以及吃这些鲜蔬瓜果赏月之俗与吃新之俗有关。
吃新之俗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农民对年节十分盛重,除了举行盛大的娱神活动外,清寒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神活动,以祈祷年丰。乡下即使再穷苦人家也要东借西凑准备一些鱼肉荤腥吃团年饭,这便是乡下人的第一次鲜(腥)。过了年,农民便栉风沐雨在田间劳作,终于迎来了秋之收获。他们把秋之色、秋之香、秋之味变成了可睹、可握、可以品尝,通过品尝来感受收获的喜悦,于是遂形成吃新之俗。
吃新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庄稼再也不是春种秋收,而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有些地方的吃新是在麦子即将开镰收割的日子;有些地方是在早谷抢割晚稻抢栽的复秋季节;即使在同一乡里,吃新的日子也有所不同。这正如孝感民谚所说的:“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孝感有些地方吃新是在“复秋”季节和“双抢”的日子。因为吃新重在新字,吃的是早谷新米,那些即使是稍能善炊的农妇,用新米所煮出的饭刚柔合道,燥湿得宜,香溢满堂。因为吃新不仅是为了庆祝收获,也是为了迎接复秋的到来。为了补充营养,充沛体力,所以还要吃肉——这便是农民所期盼的第二次开荤(鲜)。故而湖北孝感民谚有:“乡下佬,两次腥,过了年就望吃新。”
孝感端午节划龙船及玩水习俗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
在大端午节这天孝感的澴河镇(今天的老城区)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
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攒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端午节又有源于古代天中节之说。五月五日“日叶正阳,时当仲夏”,这天是麦收季节即将开始之时,安排文娱活动以休整民众的精力,故又称为天中节(见《隋书·地理志》)。古代五月五日天中节有“沐浴”习俗,后来又发展为在端午节这天去江河湖里游泳的体育活动。汉魏时已有端午节在钱塘江举行规模很大的游泳比赛。唐代人曹赞能在水中“回旋出没变化多端”(见《中国历史常识·古代体育》),可见端午节游泳之俗汉魏之时已有之。古代端午节龙舟竞渡及游泳等文娱体育活动均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举行,故而又称为端阳节。
孝感民俗将大端阳节作为全年玩水(指游泳)之始日。地处河湖之滨的孝感城区百姓,大人小孩大都有玩水之好。是日城区青少年乃至儿童便踊跃来到澴河边,纷纷跳人河中一显身手。西门码头更是他们竞技的水域。流行于孝感城区《老鼓泅》儿歌对儿童们游泳技艺及情趣作了逼真描述:
大端阳,打鼓泅(方言:即游泳),一猛子扎到河里头,浪里白条显身手。
由此可见,端午节龙船竞赛及游泳习俗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客观上亦是一种全民健身的文娱体育活动。
孝感端午节的“摆端阳”
古代端午节又称之为“女儿节”。《帝京景物略》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簪以榴花,曰‘女儿节’。姑娘们还要精心绣制玲珑剔透的香囊佩带在衣裙上”。
孝感城区又把这些习俗进一步发展为更具情趣的“摆端阳”诸多习俗。其中剪纸、刺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孝感剪纸艺术风格自成一格,图案丰满、生动、天真浑朴;刀法灵巧、圆润、剔透玲珑;纹样吉祥、造型别致、花中套花,精于绘神写意,是中国艺苑中一簇宝石花。
孝感刺绣艺术吸收了湘绣和苏绣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本地乡土气息。色调明快、锃亮;构图以花为面,基叶为线,花中有花,粗中有细,圆中有方,花样选材广泛。
孝感闺女自幼习女红、不少少女不仅缝制技艺心灵手巧,而且剪纸、刺绣技艺也十分精湛。大端阳节这天,少女们便穿上新衣裳新鞋新被,佩上香囊(香袋),秀发替上桅子花,打扮得整整齐齐。被底或香囊上是自己用五彩丝线绣成的花鸟及吉祥图案。香囊里装有雄黄、艾叶末、苍术、冰片、霍香。据说佩带后可驱邪避疫。她们三五成群结伴去澴河边观看龙船竞赛。不少少女在端阳节前便精心绣制香囊以准备在摆端阳时趁机馈赠心上人。
流行于孝感城区《绣香袋》小曲,不仅抒发了少女的纯真爱情,而且亦是对“摆端阳”的风情再现:
五月香袋一块青,十二绒线绣一针,绣个香袋铜钱大,一心想送心上人。
五月香袋五香新,红黄蓝白黑分明。
五色丝线绣花朵,日夜芳香沁郎心。
此外,“摆端阳”的少女,还三两结伴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澴河上欢乐嬉戏。少女们诸多“摆端阳”习俗无不令人销魂。
由此可见,端午节也是城区少女与情人约会以及显示其心灵手巧女红艺技高超的大好日子。
上古之时,我们的祖先以阴阳互变观念来统率说明万有变化。《易经》有“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时代便有了用甲子来说明天体日月运行的规则,把天干、地支联合起来用于历法。民间有十二生肖代表十二地支。唐代便有了算命术,将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附会为人的命运相生相克,认为小孩命硬妨亲,父母命中克子、关煞太重。自此以后算命迷信十分盛行,小孩出生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八字命运,命中与父母相克,就以认干亲的方式让孩子得以摆脱由于命中相克而夭折的厄运。宋代认干亲遂成习俗,直至民末此俗亦盛。
孝感认干亲的习俗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但亦有殊异。
被选认干亲对象要人丁兴旺富裕,认为这样就表明其命中有贵可以获得庇阴。被认作干亲者也感到荣耀。在举行拜干亲仪式时,小孩便开始称呼干亲夫妻为干爹干妈,孩子便是干儿子或干姑娘。干亲家还要互馈礼物。其中长命锁、肚兜等是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干姑娘必备礼物。干儿干女每年过节逢时还要去家中拜望,干爹干妈生病时还要去照料,如子女孝敬父母。
孝感也有认乞丐为干爹干妈的,这是因为父母认为子女命中大贵,以认命贱者为干亲有利于抚养。
因为迷信者认为“神或灵物”“主宰人的命运”,故而也有认神佛或灵物(如樟树、灵石)为干亲的,以获得他们的佑护。那些与地方历史有关的人物被作为神供奉在祠庙里,这些祠庙的神也有被当地百姓认为干亲的。例如清代位于东门的董孝子祠,以及西门外张巡庙所供奉的神便有邑人认作干亲加以祭祀。
因为僧尼道人昄依佛道是神佛与凡人的沟通者,有佛、仙之气,故而在孝感常常以僧尼道人为干亲。如民末城西郊季家庙、凌烟堂的尼姑都分别被西外街商户朱姓、饶姓之子认作干亲。
孝感由于认干亲的习俗还形成了称谓上的殊异。例如俗称父母为伯伯、母亲为姆妈。有的还称父母为叔叔、婶妈,称母亲为爷爷。
《说文》解释说:“伯,长也”,“叔,从上、小言”。父辈中年长者称伯父,年小者称叔叔,叔叔、伯父之妻分别称呼为伯妈婶妈。这些称谓又分别用作与父辈中年齡相近者他人的敬称。
姆妈的称谓渊源最早,这个发言如牛犊恋母没有二致。姆字的本义是指已婚女子,后来用来指女佣。姆妈又被称之为母亲、娘,又普遍称之为妈妈。但孝感依然称呼母亲为姆妈。
爷字的本义是对年长者或尊者的敬称。因为姆妈又有爷爷的俗称,故而又有了爷爷被用来对未婚女性的俗称。《释名》解释说:“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久故之言也。”在孝感又俗称姑姑为“干爷”,昵称“干”。
对只认女性一方为干娘的,她就被称呼为伯伯或爷爷。之所以有这些殊异的称谓,这是由于担心子女与父母命中妨亲,对子女直接称呼父母十分忌讳,从而分别用旁个人对长者的敬称来称呼父母。
此外孝感习俗除了认非亲戚关系为干亲外,还普遍将姑姑以干亲称呼,用来进一步摆脱由于命中与父母相克的厄运。这些也是孝感有女性伯伯女性爷及干的称谓原因所在。
古代医疗条件差,幼儿死亡率高,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便以认干亲禳灾避害,这种方式固然充满了迷信色彩,但却蕴含浓浓的父母之爱。敬老慈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着时代的发展,认干亲的迷信色彩内容渐渐淡化,使这些习俗更是展现出敬老慈幼推已及人内容,把认干亲作为一种积善成德之举措。民间生活无着的鳏寡老人及孤儿有的被人作干亲赡养抚育。传统京剧《狸猫换太子》记述宋代有位乞讨老妪,被郭姓青年认为干娘赡养十余年十分孝顺,后来他被皇上认为御弟、情同手足。
这种以敬老慈幼善举之风气孝感从古至今有之。如民末孝感城西有一餐馆店主,将一个流浪儿认作干儿子,抚育成人被其家在河南西平的亲生父母认回团聚,但干儿对其干父母十分孝顺。
现今不少机关学校过节逢时便到当地福利院慰问还形成了制度。有的还将老人孤儿接到家中过年节团聚,情同自己的父母或儿女,使老人孤儿充分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这便是认干亲敬老慈幼之俗发扬光大。
农历六月初六,是孝感农村的民俗节日。这天也是我国各民族“节”最多的日子,虽是同一天过节,但有些内容却各不相同,饶有情趣。
晒红绿。每逢六月六日这天,正值酷热的“伏天”,民间有“晒伏”的习俗。就是经过梅雨天气后,家家户户将箱底的红绿各色衣服,拿到太阳下曝晒,以防霉烂、虫蛀、藏垢,亦称晒衣节。
晒龙节。相传此节起源于汉代。汉代建章宫之北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的“暖衣阁”,六月初六这天,宫女便“登阁曝衣”,即所谓晒龙袍。后来民间也在这天晒龙灯衣,以求风调雨顺。
天贶节。习俗自唐朝始,源于唐僧取经返回途中,船翻经湿,天赐六月初六骄阳晒经,故称“天贶节”,也称“晒经节”。后来各佛寺也在这天晒所藏经书。此节自宋代真宗时确定,后相沿成习。
晒书节。康熙年间学者朱彝尊满腹经论,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却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系成“晒书节”。
请姑姑。旧时农村,每逢六月初六这天,都要把姑姑请回娘家过节。此俗源于春秋时期说的是晋国宰相狐偃骄横,引起天下不满,众叛亲离。其女儿在六月初六回娘家这天苦劝父亲行善事,最后其父认错改好。自此,“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就流传下了下来。
吃新节。在水乡谷物早熟地区,六月初六这天,家家都要把早熟的粮食、蔬菜煮熟尝新,欢庆丰收,同时也给家畜盛一碗尝新。
六月初六,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侗族的“洗牛节”,白族的“花儿会”(歌会),土家族的“太阳节”,苗族的“赶歌节”,布依族的“过小年”,水族的“洗澡节”等等。
“六月六”的一些民风习俗,有些现在虽然被人民淡忘了。但作为一种地方的传统习俗,仍然被地方风物志所记载,也留在一些乡村老人们的记忆中,并代代相传。
第三篇:孝感旅游简介
孝感旅游简介
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2009年国家旅游局授予孝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孝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全国二十四孝有“三孝”在孝感,董永卖身葬父、孟宗哭竹、黄香温被的美好故事传为佳话;唐代大诗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传颂;孝感还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革命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现有革命纪念地58处,历史文化遗址54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陶铸“鄂中革命纪念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红色胜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教材,具有极高的研究、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同时,孝感山水资源丰富,有景色宜人、怪石林立的双峰山,有湖水明澈如镜的观音湖、天紫湖、龙潭湖,有荷花飘香、宜于休闲度假的汈汊湖,有“汤池温泉甲天下”美誉的汤池温泉风景区,还有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乐”等等。目前,全市7个县市区和市直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可以说是南部有被誉为“江汉明珠”的汈汊湖水上世界---分时度假区,享有亚洲名泉美誉的应城汤池温泉,有着美好传说的孝感董永公园和云梦黄香纪念馆,留有楚国古都痕迹的云梦楚王城遗址,以及功能齐全、品位很高的孝南天紫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北部有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并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和气势恢宏的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中部有唐代大诗人李白隐居安陆的白兆山风景区、千年古银杏群落、赵家棚鄂中抗日革命根据地、九岛十八汊的孝昌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明清古镇小河明清一条街,以及风景独特、董永与七仙女在此仙化而成的双峰山。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成为我市“孝”文化游、山水风光游、绿色生态游、红色胜地游、汤池温泉游等旅游品牌。全市现在有AAAA级景区5家,AAA级景区5家,AA级景区4家;星级宾馆35家,其中四星级宾馆6家、三星级宾馆10家;旅行社45家,其中A级旅行社8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即孝感市和应城市;湖北旅游名镇1个、名村2个。
董永故里美名扬 旅游观光好地方 湖北孝感欢迎您!
第四篇:孝感方言词拾趣
孝感方言词拾趣
孝感人平时爱说的一些方言俗语中,有许多是代代沿袭而又无从稽考的,但也有少量的俗语和可以从一些典籍或行业传说中觅到来历踪迹,现举数例,以见一斑。
寒婆婆过江
农历十月十六日,民间流传有“寒婆婆过江”之说,相传此日若风和日丽,寒婆婆就能过江捡到柴禾,来年初春就寒冷异常;若天气起风下雨,寒婆婆未捡到柴,来年春天会暖和。又有一说,云十月十六日为一韩姓婆婆的生日,如果有人送柴禾,来年就有春寒。这些说法虽是传说,却符合孝感的气候特点:从晚秋开始,往往伴有寒潮出现,乍寒须防,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之滨,人们自然会韩联想到寒,“寒雨连江”的说法,唐诗中就有记载了。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叶,武汉出版了一本名字叫做《商业大全》的书,书中有一篇《汉口岁时记》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十月)十六日,俗云寒婆婆生日,马和尚过江,必大风雨,行者多避此日。”关于寒婆婆过江,在孝感武汉一带也有一个传说是,从前,有一位韩(谐音“寒”)氏和儿子马和尚寡母孤儿苦度岁月,非常艰难。韩氏对儿子百依百顺,而马和尚却吃喝嫖赌什么坏事都干,终于倾家荡产。于是他就骗韩氏说:“已是十月十六了,进入严寒,可我家还没有一根过冬的柴,你就去打点来吧。”接着,他驾船把母亲韩氏骗上江心的沙洲,扬长而去。以后,他卖掉仅剩下的房子,不久又输得精光。想起老娘定已冻死,那头上的玉簪倒是可以拔来变卖。十月二十四日,他又去沙洲,不料老娘未死,正在叹气。她想:“儿子不肖,只能怪自己对他娇惯!”马和尚横起心来,踢死母亲,拔走了玉簪,变卖以后,再去赌场。
玉皇大帝知道了,让风吹走小船,把马和尚困在沙洲上,要把他冻死。不料马和尚身强力壮,他捞鱼虾充饥,烧芦柴烤火,居然熬过了严冬。玉皇大帝又知道了,见已春暖花开,就突然来了个倒春寒,结果了马和尚的性命。从此以后,每逢十月十六日,人们就记起是寒婆婆打柴的日子,会教育子女别学马和尚。十月二十四日若是起风下雨,就意味着马和尚过不了江,来年必有倒春寒。
穷斯滥爷
“穷斯滥爷”本是论语里的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于《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人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用现代语文可以解读为:(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作战列阵之事。孔子说对于俎豆之事——礼乐文化的精神我懂;军事学我还没学过,对不起,我不懂。孔子并不是不懂,但希望他不要发动战争。对侵略的战争,孔子是反对的。第二天就带了大批的学生们离开卫国,到了陈国,结果粮食断了。跟从的学生,因此病得起不来的很多。这时子路很不高兴,颇有怨言,对孔子说:“正人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回答:“君子虽然困顿得无路可走了,但是,还坚守自己的君子原则。小人就不同了,就要想歪门邪道,便会胡作非为啦!”此处的“在陈绝粮”,字面是指的经济穷困,但在理解时我们觉得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范围。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困境。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即一个人不论身处何种逆境,都应当考虑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孝感人形容一个人很穷,往往会作这种评价,说:“这个人真是‘穷死滥爷’!”其实,这是把论语里这一句话的误用,是从《论语》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一句衍化而来的,今人把原句改头换面,变成了另一种意思,是指某人穷得十分厉害的意思,这里和原意已是大相径庭了。
乌焦巴弓
孝感南部的人爱把这句话说成“乌几巴弓”,北部一些地方的人就说“乌焦巴弓”,都是指某东西被弄焦黑了或搞得乱七八糟,例:“么样搞的,都弄得乌(几)焦巴弓的。”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这是套用《百家姓》中的句子,指的是“乌、焦、巴、弓”四种姓,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百家姓》:„乌焦巴弓。‟此四姓也。今俗以物烧焦者,谓之„乌焦巴弓‟。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百家姓》把四个字连在一起并不代表姓以外的意思,而本地人抓住“乌、焦”二字通常所具有的含义,牵强而自然地把这四种变成了地方成语式的词,倒也另有一番情趣。“肖家里婆婆”
孝感有句方言词:“肖家里婆婆ⅩⅩ”,家读若“GA”,而这句话后面往往带“管”、“要”、“去”、“晓得”等词。如果是“肖家里婆婆管”这句话,在孝感话里也就是“谁也不管”的意思,“肖家里婆婆要”也就是“谁也不要”。为什么明明一句肯定句,意思却变成了相反的否定句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趣闻。
在孝南区和孝昌县之间有一个叫肖家坡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们除务农外,农闲时还多喜欢下汉口经商做买卖。
很早以前的一年,肖家坡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绝收,好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有一户肖姓老俩口,人们都称他们肖家爹、肖家婆,二老在家实在呆不下去了,为了活命,只得又走下汉口收荒货(拾破烂)的老路。
不久,老俩口来到汉口,租了一间僻街小巷里的小屋,开始收荒货赚钱。同行们见肖爹爹肖家婆年纪最大,人又和善,总是照顾他们。
这老俩口经营荒货十年多,渐渐占住了脚跟。后来,肖家婆年岁已高,不能出门收货,就在家收货。肖家婆经营有一窍门,凡是别人不要的东西,或者别人不管的东西她都能看出其潜在的价值,找到赚钱的门道。当天收下后,过若干天或过一年半载再卖,往往能卖到好价钱。于是,街邻就十分相信肖家婆的眼力,人家若有不要的东西,就会说:“这东西肖家里婆婆要。”“这东西肖家里婆婆管”。一来二去,肖家婆婆变废为宝的名声越传越远,汉口,孝感一带就慢慢流行开来这句有趣的地方俗语。
半吊(铫)子。
孝感人认为说话做事不通情理、爱得罪人的人是半吊(铫)子,这是有来历的。相传有一个孝感人,在外地做生意时被当地一个叫钱厚的商人嘲笑了一通,孝感人不好跟那人明着干架,只好用半吊钱(一千文)打了一个哑谜予以反击:他把一吊钱分成三份,先把半吊钱放在肩上,再在胸前挂上整整二百五十个零钱,剩下的二百五十个钱就挂在背后,即为前后二百五,暗喻钱厚(前后)是二百五(共半吊钱)。这个哑谜令那个叫钱厚的商人吃了个哑巴亏,便不再挑衅了。旧时代,一个零钱为一吊,也叫一贯,五百钱为半吊,自然就谈不上满贯。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满贯”,显然就是“半吊子”了。比“半吊子”还差一半的人就必定是个“二百五”。可见这两个词都带有贬义。“二百五”一词后来也成了通用语,这也说明了孝感方言词与普通话逐渐相融相通起来。另有一说是:孝感人喜欢喝汤,因此煨汤有独到之处。孝感人煨汤用的器皿,是一种“U”形的陶罐,称作“铫子”,简写成“吊子”。如果煨汤不满罐,就称作“半吊子”———它却成为孝感人骂人的一句话:“我看你真是个半吊子!”这句话效果比较严重,轻者引起口角,重者引起全武行。
除了上述意思之外,孝感人说的“半吊子”带有明显的指责性,是说某人不开窍、不清白、2 不合时宜。与此类似的孝感方言还有“泡皮”、“二杆子”、“洋判”、“二百五”、“夹生苕”等。意思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夹生苕”,就是半生不熟的东西。这也是骂人的话,还编成了歌:“生苕甜,熟苕粉,夹生苕,冇得整。”“苕”本来就是孝感方言中形容人蠢、笨的一个字眼,而骂人为“夹生苕”,可谓形容人愚蠢到了极至~~!
此外,孝感人烧柴灶时喜欢在灶门口挂一个铫子烧水,因为灶门口火小,一整铫子水难以烧开,只能打半铫子水。半铫子水烧开后,声响特别大,孝感人用“半铫子”比喻有些人的轻浮急躁,即满桶不荡半桶荡之意。
贩桃子。
这句俗语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成是卖桃子。“贩桃子”在孝感话里是半路开溜的意思。有的地方也泛指开溜、一哄而散、某东西被抢等意思。这是由于“桃”与“逃”同音,虽然有些牵强附会,却跟书面语“逃之夭夭”颇有一致之处。逃之夭夭,作为逃跑的诙谐说法,是套改《诗经》句子“逃之夭夭”而成的。《三侠五义》第十四回:“众恶奴见事不祥,个个加上一鞭,忽地一声,俱各逃之夭夭了。”贩桃子与逃之夭夭,是偶合,或是借用,有待考证。但是,相比之下,逃之夭夭比较典雅,而贩桃子却更加生动、含蓄。这也是孝感一些方言俗语词的特点。这里还有着一个传说,据传,清顺治年间,孝感南部汉水岸边有一间小茅草房,住有夫妻二人和一个不满十岁的儿子。俩口子经常吵架,丈夫说妻子与隔壁王大郎打皮绊(男女作风问题),妻子说丈夫被前湾的刘二妹勾引上了。隔壁人家(乡亲)过来劝架(调解),都不听劝。丈夫一气之下,拿了几件换洗衣服,装进一只白布口袋,一背就走了。
一段时间不见丈夫有回来的意思。儿子老看不到爸爸,就问妈妈:“母妈母妈(妈妈),伯伯(爸爸)几天不在屋里(家里),他到哪里气(那里去了)?”妈妈说:“你问那个不成器的搞么事(干什么),他去贩桃子了!”
儿子喜得不得了:“有桃子吃了!有桃子吃了!”
“吃?吃你母妈的个鬼!你一嘀卡(一点点大),晓得个么事(什么)?”
儿子说:“我亲眼看到他背一只口袋出的门,肯定会买好多好多桃子回来地!”
妈妈又好气又好怄:“你这个杂种,你哪里是想吃桃子,我看你是想吃扫帚条子(打小孩专用)!老子打死你这个小杂种!那个老杂种不是贩桃子去了,他是跑了!”
儿子一听说老子跑了,不由得在堂屋当中大哭:
一个出门玩桥子
一个在家养汉子
我说我要吃桃子
你却要我吃条子
你们都是败家子
苦了我这个苕儿子
“贩桃子”并不是真做买卖,是指跟家里人怄气,离家出走。据说“逃之夭夭”的出处就是《诗经》里面的“桃之夭夭”,跟“贩桃子”可能是同一个意思吧!
刮胡子。
孝感人把某人挨了批评或者训斥叫做被刮了胡子。这也是有来历的。历史上的“刮胡子”,除了就是刮掉下巴上的胡须外,就是领导批评下属,喻为给下属刮胡子。两千多年以前,周灵王身边有一位难得的部下,也是他的儿子,叫王子乔的,此人博学聪慧,15岁就开始辅佐朝政。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子乔坚持反对周灵王的壅堵治水之法,而招至周灵王的愤怒,于是,严厉训斥王子乔。周灵王的做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刮胡子”。这里的“胡子”不是胡子,指的是阙漏或者错误,而“刮胡子”就是对于错误的训斥或者批评。周灵王作为“髭王”,不仅“刮”了王子乔的“胡子”,还把王子乔废黜为庶人,致使王子乔17岁便抑郁而死。明清时期,采取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清代有一种叫“拔贡”的考试,规定每 3 十二年从秀才中选拔一部分人出来升为“贡生”,但条件苛刻到应试者不仅要文章好,而且还要五官端正,体无残疾。长相不好的人即使有一腔才学也不会被允许参加考试。据说孝感城关有一位王秀才,一脸络腮胡子,为了应“拔贡”试,忍痛拔光了胡子去参考,却没有考上。世上没有后悔药,王秀才只好作诗自嘲:“未曾拔贡先拔胡,拔贡未拔胡先无,早知拔胡不拔贡,不拔贡也不拔胡。”后来,人们又把考试未取,求人不得的事情称作被“刮了胡子”,现在又渐渐演变成受批评、受羞辱的意思。
拐子
近来,一些社会混混或者所谓“江湖人士”把自己圈内逞强抖狠的人叫做“拐子”。在孝感民间,人们还是把自己的兄长叫作“拐子”。旧时的一些戏剧小说中,“拐子”本来的意思是骗子、小偷的称呼。明无名氏传奇《桃林赚·夸技》中记载:“京城里还有神出鬼没盖样拐子来,他移星换斗、易日偷天,巧计偏奇。”到了清代,拐子简直是骗子加恶棍的代称。龚炜在《巢林笔谈》一书中说:“我不解天地生物,何以有毒虫猛兽?如今之拐子者,取人脑,堕人胎,断人肢体,惨毒非常!”在孝感方言词里,单就一个“拐”字而言,也还有“坏”、“调皮”、“捣蛋”的意思。但不知是何时,孝感人和武汉人一样,把拐子当成哥哥的含义,拐子在这里具有特殊的义项,就是老大,引申为头目。在汉孝一带是谑称,而非正规名称。《荒煤短篇小说选》有用例。此义来源于洪帮隐语。据《海底》第三章:“老大——拐子。老二——来子。老三——香炉脚子。”
死样活气
形容没有生气。活气 : 生气;活力:这里荒无人烟,死样活气的。形容没有生气。鲁迅 《准风月谈·文床秋梦》:“文弱书生死样活气,怎么做得到权臣?”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至于此地报纸,则刊出颇难,观一切文艺栏,无不死样活气,即可推见。”另见《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孝感人形容一个人没精打彩的时候也往往用死样活气形容,出典仍不详。
第五篇:孝感投资环境分析
孝感市投资环境分析
周伟华 080534147
一、区域投资环境定义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为接受或吸引外来投资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集合, 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系统, 既包括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状况、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的硬环境, 也包括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物质形态的软环境。投资环境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的一些特征和必然联系。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活动的正常开展, 它关系到投资的发生、投资的效益、投资的风险等重要内容,乃至工业化进程。因此,投资环境问题尤其是投资环境的分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孝感市投资环境分析
1、孝感市经济环境 目前,孝感投资发展态势良好,城镇项目投资增幅一直在30%以上,孝感市城镇项目完成投资达65亿元,分别高出荆州11亿元、黄冈9亿元,孝感市城镇项目投资增幅继续在39.9%的高位运行,全市普查登记法人单位15973个,产业活动单位22501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7206个,事业法人单位3420个,行政法人单位806个,社团法人单位580个,其它(村委会)法人单位3961个。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单产业法人单位14615个,多产业法人1358个;第一产业法人单位1个,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180个,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1792个;规模、资质和限额以上等“三上”法人单位1319个,其中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15个,建筑业法人单位145个,房地产业单位130个,批发和零售业单位90个,住宿和餐饮业单位39个。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590239人,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342792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247447人。全市个体工商户为203954户,从业人员636160人。在全部个体户中,第二产业个体户37619户,从业人数218708人;第三产业个体户166335户,从业人数417452人。全市法人单位较一经普增长40.4%,产业活动单位较一经普增长32.7%,个体经营户较一经普增长52.8%。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数较一经普增长27.5%。个体户从业人数较一经普增长98.9%。
2、孝感市法律政策环境 孝感市坚持诚信立区,全面兑现国家、省、市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及项目投资合同承诺。开发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项目,根据投资项目情况分别给予优惠价格供地。在税费方面,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享受所得税“二免三减半”优惠;非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照“二免三减半”政策对企业进行奖励;增值税前三年按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企业建成投产前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在物价部门核定的范围内与收费单位协商收取。开发区运营成本较低,水、电、用工、物流等费用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3、孝感市服务环境 孝感市在湖北省首家建立了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对投资项目进行集中审批,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开发区实行项目专班代理服务制,从项目的政策咨询、审批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海关备案以及规划、建设等办证办照事项和项目建设由专人、专班全程代理服务;并确定专门领导联系企业,最大限度为投资客商搞好服务。全省首批省级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100多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场所、融资、中介、知识产权等服务。通关服务便捷高效,武汉海关对孝感经济开发区进出口企业实行“一章通”作业模式和“5+2”工作制,“365天,天天能通关”,通关时间短、手续简化,从武汉口岸出发的货物集装箱,“水路两天到上海,铁路一天到深圳”。
4、孝感市产业结构
2002年孝感市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为30.9%,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09年为46.6%,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该指标在工业化评分中得分由2002年的17.9分上升到2009年54.7分的较高分,表明孝感市工业化进程近年来有较大进展,以五大支柱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停留在以资源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资源驱动”和“粗放增长”特征明显,迫切需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从分县来看,工业化进程也不够均衡,南部4县除孝南以外,其余3县均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且得分很高;孝南因建筑业增加值较大,影响了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导致得分不高。北3县因制造业发展不足,得分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孝昌县该项得分也为零分
5、孝感市交通环境
这里的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投资开发的热土。它得改革开放之天时,占交通便捷之地利,兼内外客商支持之人和。紧连武汉大都市,离武汉市中心50余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2公里。以孝南为轴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有60多个大中城市3亿多人口,市场空间十分巨大,物流配送十分便捷。北京至深圳的107国道、福州至兰州的316国道以及北京至珠海、武汉至十堰的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广电气化铁路纵贯全境,内河航运直通长江。从这里到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能夕发朝至,交通十分便利,是中西部交通的重要枢纽。
三、对策及建议
当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各地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果我们不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国内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有可能丧失机遇。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齐抓共管:
1、要改善信用环境。一是对信用企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倾斜。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鼓励诚信经营。二是应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应依靠法律的力量和制度、政策来约束信用关系各方面的行为。三是建立公开的信用状况查询系统。建立并开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信用服务。四是加强信用状况考评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信用登记制度,设立征信组织,加大信用建设的社会监督。五是强化舆论监督。在企业和全市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
2、要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和举报监督制,标准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公务活动中做到政策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要简化审批手续,疏通融资渠道,开展投资信息系统建设并提供信息化服务,减免服务费用,提高政府信用,强化行业协会功能,培育商业服务网络。
3、治理乱收费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形成乱收费就是破坏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共识,围绕供水、供电、供气、教育、医药、住房、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收费热点问题,开展清理整顿,严格执法。从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投资环境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乱收费的危害性,形成全市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武汉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4、保持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要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要将国企和外资放在同等地位去支持去服务,为外商投资营造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要保持引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减少政策调整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尽力给外商提供一个“愿意来,留得住”而又具独特性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