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关于林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林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年关于林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农工委于5月份,在市人大常委会刘辉副主任带领下,先集中听取市政府办和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交通局、城建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林业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礼泉县、永寿县、彬县、淳化县,采取听取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实地查看20多个企业项目实施现场、查阅林业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我市林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美丽咸阳建设,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绿色家园为抓手,创新发展思路,加快造林绿化,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XX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340万立方米,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万亩、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较“十一五”末增长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其工作措施和主要成效是:
(一)沟坡绿化、山川秀美初步显现。一是市政府坚持把沟坡绿化作为造林的重点工程来抓。XX年至XX年,中省财政共投入林业项目资金77379万元,市级财政投入2066万元,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万亩。二是狠抓从1998-XX年实施的第一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工作。全市退耕还林面积63万亩,财政补贴资金累计已达11亿元。市县林业部门加强管理,狠抓年度验收,万亩已基本成林。三是高度重视义务植树。近三年来,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达210万人次。市林业部门先后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建了“劳模林”、“巾帼林”和“青年林”基地。全市建成义务植树基地35个,栽植苗木万株。
(二)重点突出,绿色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在大力组织开展绿色家园建设活动的同时,以“中心城区、乡镇街道、直观面坡、旅游景点、环线绿化和重点出入境口绿化”为主,全面绿化重点区域。以连霍、福银、包茂、西禹、咸旬、铜旬高速公路和312、210、关中环线林带建设为主,高标准建设绿色长廊。彬县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结合,立体绿化村镇公路864公里,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风貌。全市先后建成了绿色家园示范村1983个,建设高速景观林带580公里,城区道路、景区沿线等重点区域得到了绿化。
(三)齐心协力,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XX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下发了《咸阳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实施方案》,连续两年确定“创绿十大工程”,市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城建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市区建成了文兴路、咸通北路等15条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万平方米,使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增加到9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XX年以来,我市淳化县冶峪河湿地公园、三原县清峪河湿地公园、旬邑马栏河湿地公园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位居全省前列。今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授予我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四)企业参与,以核桃为主的杂果经济林初具规模。三年来,全市引进和培育涉林企业188家,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44个,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万亩。目前全市干杂果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核桃万亩、柿子万亩、花椒万亩、大枣万亩。淳化县引进的陕西文冠果有限公司,累计栽植文冠果万亩,建成文冠果制茶厂和文冠果观光示范园300余亩。永寿县引进了陕西多维、陕西大统等6家企业投资林业产业,流转土地4万余亩,用于栽植核桃、樱桃等干杂果,在林下间作套种。以40万亩槐林为依托,发展起1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4个林下生态养殖企业。
二
近年来我市林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与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群众增收以及林业生产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林业工作仍然还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投入不足,绿化工作难度大。首先,全市还有宜林荒地100万亩,均处于干旱少雨、坡度大、立地条件差的沟壑区域,加大了造林成本。其次,在建设公路景观和城市景观林带中,一般采用租用农业用地方式。山区县土地租金每亩每年300元以上,平原和城区每亩每年900-1500元,而中省林业项目补贴的每亩500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显得太少,由县区财政承担,压力较大。
(二)林木资源质量不高,群众增收难。全市低产低效林面积大、品质差,林业生产周期长,林地产出率相对偏低,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木树种少,林业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林业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产业链条短,干杂果的贮藏、加工发展滞后。
(三)林业管护力量薄弱,防火、防病有隐患。一是林业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前期苗木和栽植,工程后期管护资金预留较少。二是林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不少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设备陈旧,多为原始工具。应急处置、灾害防控、调查监测、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林业职工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全市国有林场500多人中,受到林业专业学校培养的不到三分之一,仅有10名具有本科学历,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林业发展需求。
(四)林改政策不配套,部分职工生活困难。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已全面完成,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林地林木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政策和相关服务机构,林农融资渠道受限,森林资源尚未盘活。同时,部分国有林场债务负担重,职工工资、社保难以保障,退休职工生活困难,影响了职工造林管林积极性。
三
林业生产对改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推动我市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市政府要继续坚持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为统领,努力打造山青、水秀、城靓,为建设富强、健康、人文新咸阳做出贡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齐抓共管,继续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绿色家园建设是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和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发改、财政、城市建设等部门要把城市绿化、美化、公园等作为城市的必要设施纳入规划,加大投资,积极实施。交通、旅游、水利等部门要把道路、景区、水库库区绿化,纳入工程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建一处工程,造一片(带)森林。农业部门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要继续动员广大群众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共同努力、继续推进绿色家园、绿色校园、绿色单位建设活动。市政府适时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创建推动全市国土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精心谋划,切实加快荒山荒坡绿化步伐。全市还有100万亩荒山,这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地处偏僻、坡度大、立地条件恶劣,亟需造林绿化。市政府及林业部门在搞好城镇、公路、景区等重点区域绿化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荒山荒坡绿化工作。首先,要精心谋划,做出规划,确定目标,逐步推进。其次要积极争取中省林业项目和资金,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加快荒山治理步伐。三是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市政府要协调好林业、国土等部门在土地归属问题上的矛盾,确保贫困地区25°以上的坡耕地实现退耕还林。在林业工程实施中,要注重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在坚持生态效益前提下,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品种加以推广。在荒山选择适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立体性、复合性的种植模式。在退耕还林的区域,应引导群众发展经济林。对于成林30年以上,且林木密度过大的森林采取间伐试点先行的办法,积极探索既能提高林木蓄积量,又能增加林农收入的新路子。
(三)强化管护,巩固造林成果。“三分栽,七分管”。管护在林业生产中居于重要地位。首先要继续坚持封山育林、封山禁牧、工程造林工程队一包三年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重点林区选聘一定数量的兼职护林人员,强化责任落实。对补贴资金兑付尚未到期的第一批退耕还林要继续坚持年度考核验收,切实提高造林绿化成果。二是做好防控工作。市政府及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力争早日为全市森林监测监管装备“天眼”工程,提高监管手段和水平。同时,要拿出一定资金,购置先进适用的防火设备。完善森林防火预案,落实防火责任,特别是在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假日,在重点林区严防死守,确保森林防火安全。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严格苗木产地、出入境检疫关。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强化对涉林企业的监管,始终把生态保护和改善做为第一条件。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每年要利用植树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封山禁牧、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植树造林护林的良好氛围。执法部门要加强巡查,严格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管理,发现违法侵占、乱砍滥法等现象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
(四)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首先,继续推进干杂果经济林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思路,尊重群众意愿,采取集中连片建园与零星栽植相结合,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相结合,大力发展石榴、核桃、花椒等杂果经济林,增加农民林业产业和劳务收入。其次,要鼓励各类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生产和综合开发。特别要在核桃、柿子和油用牡丹等林产品贮藏、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林业资源综合效益。第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充分利用林地、林木资源,实现苗木花卉、林菜、林药、林菌、林下养殖的立体开发与循环利用。挖掘林业生态文化潜力,加强湿地和古树名木保护,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集林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五)积极探索,深化林业改革。首先,要建立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林权管理和林权流转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林业资源评估专业人员,规范和健全林权抵押登记、评估、流转和收储等机制,激活林业资源,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严格落实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林业惠农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群众手中。第二,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加强林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按照中省的总体改革部署,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有关改革措施的落实,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第三,进一步加强林业队伍建设。要重视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使其与承担的任务相匹配、相适应。市、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为林业部门录用、聘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林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威海工业新区成立后,汪疃镇在区党工委、管委确定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要战略的政策下,我镇形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及其他农业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农林副渔完成增加值达到3.2亿元,其中林业完成增加值5000万元,在林果渔业及其他上,全区造林面积达到1000亩,比上年增长30.5%,林木总面积达到3万亩。我镇现有五一林场,大旺林场,北山林场,韩家山林场四大林场,属于省级公益林,总面积达3万余亩,主要发挥生态效益,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30万吨,释放氧气546万吨。
根据威海工业新区十二五规划,我镇确定新五年的规划:
(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村庄绿化。重点抓好速生丰产林、名优经济林以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突出抓好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有计划地对劣质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力争“十二五”期末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达2万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做大做强有机蔬菜、农业标准化“两大亮点”,全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推动“三个支撑”,着力优化农业信息、市场流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
执法保障“四项服务”,努力确保农村政策“一个落实”。
(二)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一是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和水系林业工程,以农田林网、林粮间作和村庄绿化为重点,网、带、片相结合。二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主要交通干线及河流两侧搞好规划,合理布局,绿化美化相结合。三是搞好村庄经济林绿化,村村建设环村林。四是加快经济林、速生林、苗木花卉等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五是继续推行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的经营管理、采伐运输管理、林权抵押、信贷支持、证件管理等综合服务水平,逐步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建设完善以林网林带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大绿化工程,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农业防御风雹、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刘富勇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
1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2、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
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
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
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四篇:林业调研报告
学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生态林业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 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 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 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 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 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第五篇: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76.4%、12.3%、11.1%,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专业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专业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林业调研报告
(二)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林业调研报告
(三)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20**年至2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20**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20**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20**人。二是20**年至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20**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20**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20**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2000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00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2000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01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