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镇人大机构设置之我见
关于乡镇人大机构设置之我见
笔者受命参加本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的编修工作,在编修工作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原志(草稿)的一章的标题为“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如果用此标题,那么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工作情况好像又不能涵盖,究竟是改为“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工作”,还是改为“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或者是“乡镇人大工作”,抑或是“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工作”?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研究相关法律、调查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为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乡镇人大依法履职,应该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依法履职需要设臵乡镇人大机构。
一、目前乡镇人大的现状
1986年之后至1995年之前,根据1986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面简称《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一般都选举设立了主席团,1992年6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等编辑的《人民代表大会词典》指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领导机构,在会议闭会期间兼具常务机关的部分职能。”这里的界定,应该说是符合当时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职责定位和工作实际的,同时也表明乡 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同于县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县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仅仅是主持会议的临时性会议的领导机构,会议结束则自行解散,不具备常务机关(或者又称为常设机构,下同)职能。
1995年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以设副主席一人至二人。”并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自此,似乎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已经不具有常务机关的职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才能履行常务机关的职能。2004年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以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有关规定,没有大的实质性修改。
根据调查了解,在乡镇人大的实际工作中,来凤县乡镇人大目前基本是两种模式运行。一种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选举配备副主席一人,另外安排一名人大干事协助副主席处理乡镇人大日常工作,基本上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当作是主持会议的临时性机构,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好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加上人大干事,就是乡镇人大的常务机关,但是,目前这种制度设计,是否又有悖“人大必须集体行使职权”的规定。另一种是,除大部分情况与前一种相同外,在闭会期间还是注重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作用,例如有些乡镇人大,还每季度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决定有关重大问题,但是,也没有明确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作为常务机关来对待。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模糊性和矛盾性
2004年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和2010年修改后的《湖北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若干规定》(下面简称《若干规定》)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的有关规定来看,笔者认为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
其模糊性表现在:第一,无论是《地方组织法》还是《若干规定》,既没有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是常务机关,也没有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是常务机关;第二,无论是《地方组织法》还是《若干规定》,既没有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是常务机关,也没有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不是常务机关;第三,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镇人大工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还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地方组织法》没有明确规定。
其矛盾性表现在:第一,《地方组织法》有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由 主席团主持会议,并负责召集下一次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由上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等规定,似乎又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视同为常务机关,如果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是常务机关,那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要履行上述职责,似乎在逻辑上又说不通,因为按照常理来讲,通常不会对一个不存在的机构而赋予该机构必须履行的有关职责。第二,如果《地方组织法》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作为非常务机关的话,那么,《若干规定》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协助开展以下工作”的5条规定,似乎又于法无据,因为“以下工作”多数是闭会期间的工作。第三,县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没有设臵主席副主席或者主任副主任职务,只是在县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臵主任副主任职务,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臵主席副主席职务,上下职务似乎不太相称。
其次,从词语的对应关系来看,《地方组织法》规定“……由上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 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众所周知,“常务委员会”的性质是县和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机关,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是否常务机关或者常设机构,性质目前却不明朗。
此外,从两组词的词义来分析,“机构”:泛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职务”:职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包括职权和职责两方面内容。“主席”:一般指一个机构或委员会内的领导人,根据机构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称谓。“主席团”:组织领导和主持会议的团体。由此可见,“主席”是一种职务称谓,而不是机构称谓;“主席团”则是机构称谓。如果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不是常务机关的话,那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目前就没有常务机关。
总之,上述规定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导致了乡镇人大工作无所适从、难以操作,也影响了乡镇人大依法履职。
三、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为了统一思想,厘清关系,方便履职,从而推动乡镇人大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笔者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臵常务机关及其名称、性质、职责、作用等。
第一,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当然,也可以在调研论证基础上更换别的名称)就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常务机关。第二,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性质、职责、作用等。
第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改称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副主席。
第四,在有关法律法规没有修改的情况下,考虑到恩施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笔者建议恩施州各县市,可以根据2004年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第九条“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的有关规定,统一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臵主席团,明确其为常设机构,并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选举配备5~9人作为主席团成员(除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外,其他成员均为兼职),以便乡镇人大更好地履职。
由于笔者是人大工作的一名新兵,加上水平所限,学习不够,研究不透,以上所述,还极为肤浅,恳请行家里手不吝指教。
湖北省来凤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工委 李 明 联系电话及邮箱***,***@163.com 邮编445700
第二篇:加强乡镇人大工作之我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第5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9条又赋予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13项职权。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前人大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要不要加强乡镇人大工作?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是当前明摆在各级人大和乡镇工作中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绕不过去。
一,乡镇人大工作是否需要加强?
毋庸置疑,从人大理论和人大制度建设上讲必须要加强,可实际上多年来呈削弱之势,因而,提出这个问题并不为怪。
1、工作现状堪忧。第一,目前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大多是“光杆司令”。由于乡镇人大主席团只能在人代会期间行使职权,多数乡镇人大没有内设机构和人员,闭会期间乡镇人大成了“空架子”,所谓的履行乡镇人大职责,很多时候就是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一个人在履行职责,使本来应该由一个机构去行使的职权,成了个人行为,这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集体行使职权、按法定程序行使职权的原则。四川省多数县市乡镇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加之不少县市又未设专职副主席,严重点说,乡镇人大工作在个别地方已无人问津。第二,乡镇人大主席大多“不务主业”。即使有专职副主席的乡镇,专职副主席也普遍分管了大量的党委或政府工作,有的分管农业,有的分管政法,有的分管维稳,有的分管国土,有的分管计划生育,等等,至少用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党委、政府分管工作,无暇顾及主业——人大工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严重违背法律规定,极为不妥。第三,乡镇人大主席团履职大多“形同虚设”。由于是“空架子”,加上“不务主业”,乡镇人大履职很难到位,不说决定权,仅是对政府的监督权就很难行使,除一年一次的代表大会外,政府几乎不会向人大报告工作,不少乡镇人大已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2、发展趋势不符。主要指乡镇人大与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和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包括乡镇人大在内的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既然是根本的制度,就要体现根本的地位、根本的权威和根本的作用,以回击那些别有用心的攻击,以冰释那些不必要的疑惑和猜疑。尤其是在乡镇,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发展基层民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才能适应任务的需要。前不久,中央又作出了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部署,再次把农村基层的政治民主推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值得深思。目前农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够,少数乡镇、村组干部独断专行,继续当“土皇帝”,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要逐步解决这一重要问题,一条重要的路径是加强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充分发挥其决策、监督方面的法定职能和职责,尤其是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决定权和监督权。这里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高执行力与防止主观武断的关系问题,不言而喻,党和政府执行力是要加强的,但是目前农村实际的情况还是侵害农民利益,“土皇帝”的问题更为严重。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构、监督程序、监督机制,换句话说,假如能够认真落实好法律和有关法规赋予乡镇人大的各项职能、职责,乡镇的民主气氛就会好得多,决策或许就能尊重农民的意愿。由此可见,加强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了。
二、乡镇人大工作应当如何加强?
不客气地说,乡镇人大已经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多年了,继续不客气地说,这给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也有关系。当前如何加强?建议如下:
1、县(区)委要进一步认清乡镇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当前乡镇人大工作总体呈一种虚、软、弱的态势,工作的“位”与“为”严重脱节。许多乡镇人大业务工作仅限于每年召开一次人代会,其余时间则从事政府具体行政工作;乡镇人大专职副主席被分派去管理具体的行政事务,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政府行政工作人员;党委考核人大不是考核人大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而是考核人大专职副主席分管的具体行政工作的完成情况。这种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错位倒置的现象,显然与人大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岗位职责不符,更不利于人大工作的开展。表面上看,这是人大制度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缺位,是法律和制度在执行层面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们认识上的距离和偏差,既有我们基层干部对人大制度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也有基层党委、人大、政府工作者不能正确处理领导、监督与行政之间的关系。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基层的权力机关,从全国来讲,它具有基础性、基层性、群众性、边沿性的特点,在普及宣传法律、监督法律实施、深化依法治理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党要实现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就应该发挥乡镇人大的职能作用,通过乡镇人大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并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党的决策的落实。这也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上级人大要加大对乡镇人大的指导力度,并尽快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目前乡镇人大行权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组织法几条原则性的表述和各省市制定的相关条列,缺乏统一而具体的规定和实际的操作性。全国人大应适应新时期人大工作需要,及时总结地方创新、探索的实践经验,及早修改地方组织法,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常设性质和法律地位。与此同时,上级人大尤其是区县人大,要主动积极、敢于、善于加大对乡镇人大的指导和帮助。宪法和法律把上下级人大之间确立为法律上的监督关系、工作上的联系关系、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下级人大普遍希望上级人大加强联系和指导。人大工作应与时俱进,人大的工作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人大常委会绝不能由于指导关系而放弃对乡镇人大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把人大工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调动乡镇人大干部的积极性和稳定乡镇人大干部队伍,人大常委会就不能墨守陈规,而要敢于探索,大胆地对乡镇人大工作实施指导和帮助。一些区县人大对乡镇人大实行工作考核,坚持定期召开人大主席联席会议,主动帮助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团机构和人员配备,就受到乡镇人大普遍欢迎,收到了加好效果。
3、乡镇党委都要全力推进,热情帮助乡镇人大加强自身建设。首先是班子建设,目前班子建设的关键是要保证人大主席的专职化,以尽快解决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没有专职主席或副主席的问题,并逐步做到乡镇党委书记不再兼任人大主席,以保证乡镇人大工作有专人负责,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其次是队伍建设,乡镇人大作为乡镇的权力机关有法律赋予的13项职责,配备和明确一至二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应该是合符情理的要求。问题是这样的最低线的配置在许多乡镇也没有落实,应该给予解决。第三是制度建设,自贡市大安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届坚持召开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定期例会,使人大主席经常有“回家”的温暖的感觉,同时狠抓乡镇人大的制度建设:主要突出了会议制度;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制度;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向党委和上级人大定期汇报工作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制度;组织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都对规范乡镇人大工作,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促其履职行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乡镇人大自身要提高素质,敢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地开展乡镇人大工作,已成为人大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乡镇人大的探索创新应该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下,突出乡镇人大履职行权“更有作为”这个主题。根据这几年一些乡镇的工作实践,感到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建立并落实好主席团定期会议制度。乡镇人大主席团虽不是常设机构,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工作条例》规定,“主席团每三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乡镇政府定期汇报专题工作,主席团决定问题半数通过,这就弥补了“非常设机构”的不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具有保证宪法、法律、上级人大决议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的监督职能。这种监督,不同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执政党的监督,而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应该说,定期召开主席团会议听取和审议乡镇政府的专项汇报,决定本乡镇涉及经济和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实现这种监督的必要形式。
第二,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侵权行为和村委会工作的监督。一是加强对乡规民约和与村民自治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审查。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是法定的,乡镇人大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确保村委会组织法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针对目前村委会换届选举不规范,甚至不符合法定程序问题屡屡发生的现象,乡镇人大在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方面义不容辞,也大有作为。此外,农村那些侵犯村民自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从法律设置的约束机制的角度分析,只有乡镇人大拥有对乡镇政府监督的职权。乡镇人大应该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积极采取执法检查等形式加强监督,促进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加强对村委会工作的指导。
第三,加大对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督办力度,围绕中心,卓有成效地开展好代表活动。人代会期间代表的意见、建议一般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大督办力度不仅是对人大代表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民生的关心,应成为乡镇人大的重要职责和主要抓手。在乡镇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主席团如何组织好代表活动十分关键,要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各种活动,将视察和执法检查中提出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还可将带有共性的问题提交代表大
第三篇:乡镇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方案
中共蓬南镇委员会
关于落实乡镇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方案的
情况汇报
县委编办(县综治办):
根据《蓬溪县乡镇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方案》,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我镇政府职能配置、内设机构设置提出如下方案:一办一所三中心。
附:蓬南镇政府职能机构设置方案
2012年8月24日
2代缴各类社会保障资金;负责各项强农惠民补贴资金的审核发放和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管理乡镇国有资产和政府性债权债务;指导、监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接受委托代管村级财务、债权债务和集体资产;负责乡镇财务信息公开工作。
(三)农村事业管理中心:负责研究制订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研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研究和掌握经济运行情况,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配合县级主管部门做好对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组织做好辖区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负责土地管理工作,负责企业和商贸企业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负责村镇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有关工作。
(四)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大调解协调中心、乡镇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牌子):负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安全生产、法律服务、信访、防邪、大调解、平安建设、宗教等工作,综合协调公安、司法、监察、法制。负责抓好实有人口、“两新”组织、特殊人群、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治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护路护线联防、法律政策等工作。
(五)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负责民政工作,做好农村抗灾、救灾、社会救济、五保户供养、优抚、社区服务、老年残疾人权益、行政区划、边界纠纷调处、殡葬改革、村民委员会管理等各项民政业务工作。负责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协助做好教、科、文、卫管理工作。
中共蓬南镇党政办公室 2012年8月24日印
第四篇:崆峒区乡镇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调研
崆峒区乡镇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崆峒区农业办公室(2010年11月)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安排,我办组织人员对全区乡镇机构设臵、工作人员配备及乡镇政府职能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目前我区乡镇机构设臵主要依据是2008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中市委、市政府批复的《崆峒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党政机构按照一类乡镇(四十里铺镇和柳湖乡2个乡镇)设“四办一部”,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开发建设办公室、人武部;二类乡镇(包括崆峒镇、白水镇、草峰镇、安国乡、峡门乡、花所乡、大寨乡等7个乡镇)设“三办一部”,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人武部;三类乡镇(包括寨河乡、大秦乡、西阳乡、白庙乡、索罗乡、上杨乡、香莲乡、麻武乡8个乡)设“两办一部”,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公室、武装部。乡镇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性职能收归政府、公益性职能交给事业单位、经营性职能走向市场”的总体思路,对乡镇现有事业单位根据承担的职能进行分类改革。将农经站承担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职能划入经济
发展办公室(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公室);撤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其职能划入经济发展办公室(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公室);将畜牧兽医站设臵为单列的事业单位,为区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农资供应职能,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兽药饲料销售、动物疾病诊疗职能,文化服务中心承担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经营性职能分离出来,推向市场;将其他社会公益性职能进行整合,设立“一站一办一中心”,即文化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挂计划生育服务所牌子)、农业服务中心。全区乡镇共设立各类机构110个,按管理权限划分,乡镇主管51个,区直部门管理59个。乡镇共有编制963个,实有工作人员 1211名,其中受乡镇管理845人,有三支一扶人员41人,进村进社138人,区招基层服务生124人,大学生村官30人。
在财政体制方面,撤销了全区19个乡镇财政所,按区域划分成立了柳湖、四十里铺、崆峒、安国、白水、白庙6个资金结算中心,作为区财政局的派出机构。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运行机制,将乡镇财政收支预算、资金结算、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管、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管理、各项涉农专项资金的发放等工作交由资金结算中心承担,由区财政局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活动。
二、影响乡镇政府工作职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乡镇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
1、条块分割,乡镇政府权责不平衡。目前在乡镇设派出机构(指以条管理为主的机构)的主要有公安、电力、国土、兽医、司法、卫生、教育、财政等,而且垂直管理还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这些机构都以乡镇为工作对象,除党团关系在乡镇外(有的单位党团关系还在区上),其它的人、财、物权力和业务管理权都在上级部门,乡镇无权过问。由乡镇管理的只有农村经济、农业农机、计划生育、村镇建设、文化等,致使乡镇的职责过大,而对应的权利却很小,表现为乡镇有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责任,却无独立的财政权力;有提供公共服务、发展民生的责任,却无支配公共资源的职能;有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责任,却无司法管理的权力,属于典型的“小马拉大车”,责任与权力之间的不平等,使乡镇履行职能受到限制,开展工作力不从心。
2、财政经费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取消农业税和乡镇财政收入任务后,乡镇不再为财税工作发愁,任务相对减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乡镇处于保运转就没有发展资金、保发展就保不了运转的两难境地。乡镇政府既要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只能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普九”债务的化解可以说给乡镇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历年的农业税尾欠,基础设施建设给乡镇形成的债务包袱还很大,是背着欠债的包袱在前进,在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民计民生方面,乡镇想办而是无钱办不到,影响到
工作正常开展和乡镇职能的发挥。
3、工作推行机制不活,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乡镇对农村工作和农民的管理,由于在职能上残缺不全,在经济上没有制约手段,工作上又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乡镇干部普遍感觉推动工作缺乏手段,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干,压力越来越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已由昔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改变为今天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然而从上到下仍习惯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行政管理模式,很多工作村级没有积极性,而上级是同等要求一刀切,致使乡镇工作推行难度很大;二是村级职能弱化,工作推行能力差。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断绝了一些村级干部的灰色收入来源,但村干部待遇没有跟上;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制度落实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集体性活动陷于停滞;加之现阶段农民的新特点(农忙在家种田,农闲外出赚钱,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群众发动困难等各种因素,部分偏远乡镇村干部感到失落、无助、不会工作,村干部流失、推天混日等现象普遍存在,对乡镇的中心工作消极应付,增加了乡镇工作难度。三是体制原因。由于诸多原因,各种审批和许可事项多数掌握在区直驻乡单位手里,甚至连结婚手续办理、惠农资金发放都被上收,乡镇政府似乎只有催农民完各种“任务”的职能,向农民“索取”的多,能给予农民或者给农民办的事越来越少,乡镇政府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四是舆论压力。作为农村基层矛盾的
处理者和各种“任务”的执行者,乡镇干部不可避免地成了少数农民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和上面追查责任的承担者以及社会舆论的指责者。有的新闻媒体忽视了乡镇干部的主流和工作上的困难,片面报道乡镇干部的工作失误或不足,使乡镇干部的形象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加大。
4、考核体系不科学,乡镇政府疲于应付无创新动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乡镇承担着县区以上党委、政府层层布臵下来的工作任务有60多项,其中考核的项目就有20多项,“一票否决”的除上级财政之外还有农民负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四项,本该由区直部门承担或需乡镇配合的工作也交由乡镇办理,小小的乡镇要承担这样多的工作任务,从力量上显得很不足,要做到既不损害农民利益,又要守土有责,稍有不慎就要出问题。区直各个部门都对乡镇制订各种各样严格的考核标准,动不动就搞检查评比,乡镇疲于应付。而且在考核的标准作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把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设备添臵、资金使用等作为指标,动不动就扣分,形式主义严重,不注重效果,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乡镇买部门的帐。一是习惯于计划经济时的工作方式。在推动乡镇工作中,常常采用行政命令手段,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没有很好地确定乡镇政府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工作、发展经济不够。二是习惯于检查考核。现行的目标考核制度中考核指标过多、重心不突出。各项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督促这些目标任务落实的各类检查名目
繁多,乡镇忙于应付,工作被动,中心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有人把乡镇形容成:残缺不全的政府、残缺不全的职能、残缺不全的部门和包罗万象的责任。
5、事业单位功能弱化,服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是乡镇的混岗现象严重。乡镇政府虽然设立了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但由于乡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在具体工作中,因人设岗、因事找人还较为普遍,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划分并不十分清楚。使一些本应为“三农”提供信息、科技服务的事业机构和人员,应付了行政管理工作,而忽视和放弃了服务职能。二是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服务功能不健全。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的问题,无法添臵一些技术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服务工作。三是乡村法治工作有待加强。乡镇司法所由于法律服务所受人员编制和专业人才的影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法治工作的需要。驻乡公安派出所也由于警力不足,打击违法犯罪能力有限。
6、基础条件和待遇较差,乡村干部队伍现状不容忽视。乡镇干部总的结构是熟悉技术干部少,这和乡镇干部既要有行政推动能力,又要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工作实际要求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工作忙时很少有休假日。但待遇通常要比区级机关低。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经常两头受气。乡镇一般基础设施较差,消息闭塞,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很多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思“城”心切,都想
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在不少乡镇干部中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村干部的选用上,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干的选不上来,不能干的跳出来,挣的钱少干的事多等情况,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走不上良性轨道。
三、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1、优化配置行政资源,提高执行能力。一是将垂直管理部门的部分权限下放乡镇党委、政府。区直部门只对业务、综合进行考核,个人考核、工作经费使用监督、日常工作考评由乡镇执行。站所负责人的任免和调动应征求乡镇党委意见。二是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针对当前农民反映强烈的假劣农资、安全隐患、订单诈骗、黄赌毒等现象,建议区一级有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工商、质监、农业、药监等)组成农村联合执法大队,设立专门办公室。各乡镇抽调专人相应成立协调工作小组,形成区乡一体的联合执法网络体系,从而扩大执法覆盖范围,加大执法力度,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三是设立农情服务110。成立区乡一体的农情信息110服务台,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有奖信息反映和举报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公共事务社会化管理程度,充分调度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2、改善乡镇干部待遇,确保人才留得住。首先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乡镇干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
多关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完善和运用好约束机制,并始终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我区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规范区直单位从乡镇借调人员行为,及时补充乡镇公务员队伍。对公益性站所实行全额拨款,并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地给予一定工作经费。
3、改进乡镇工作考核,确保集中精力办实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区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尽量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
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
4、调整工作重心,确保乡镇工作有的放矢。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区级以上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造血功能。按照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为乡镇履行职责配臵相应的财力。明确规定需乡镇政府配合完成的工作,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条件。如合作医疗参合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要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和设备设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区以上政府对运
行困难乡镇转移力度,推进乡财区管,保障合理支配。对乡镇新农村建设实行以奖代投的方式进行集中投入,不搞全面开花,对乡镇财源建设项目提高返回比例,确保乡镇正常有序发展,确保乡镇能够为新农村建设的提供组织保障、技术支撑、资金引导、公共服务作用。
第五篇:教研室机构设置
教科室小组及分工
一、组长:韩敬尧(教学副校长)
负责教研全面工作,全校教学教研管理,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
二、副组长:孟自昆(教导主任)
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副组长:雷敏、陈俊祥(教科室主任)
具体负责教研室工作,布置和落实教科室的所有工作。
三、教研人员:
杜建林:语文组组长 陈俊祥:数学组组长 马永娟:英语组组长 徐杨春:物理组组长 刘 闯:化学组组长 何学顺:政治组组长 何昌华:历史组组长。雷 敏:地理组组长 苏开兰:生物组组长 施佳顺:信息技术组组长 张国平:音、体、美组组长
柯渡中学教导处 2016年3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