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论文类一等奖)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论文类一等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来凤县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已成为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困山区社会管理普遍面临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维护全县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探索
近年来,来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加大投入、打牢基础,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2010年以来,通过整合资源,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其中:投入基层组织活动场所阵地建设496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5个,维修34个,购买1个,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全县196个村和社区全部建起了规范标准的为民服务室,配备了标准柜台、办公电脑、办公桌椅、饮水设备等一整套服务设施,全县三级为民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省、州充分肯定。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了村级其他各项办公配套设施建设,做到了村级办公有阵地、有设备、有保障。县委已经将基层组织基础能力建设纳入城乡统筹大规划,拟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建强各类队伍。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县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政工干部、乡镇基层党务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轮训,使他们进一步熟悉基层党建项目和要求。大力实施“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工程”。以“签定一份责任状、壮大一支队伍、严把一个关口、整顿一批后进村”“四个一”措施为重点,大力加强发展党员队伍工作,加大软弱涣散村整顿力度,共撤换村书记26名,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落实发展措施,形成后进村共建合力,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工程”。根据基层党组织发展需要,每个村级党组织分别储备了3名以上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
(三)强化服务、改善民生,找准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来凤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让中国最边远山区的群众享受沿海最发达地区的服务”的目标,建立了以县行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并进一步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并被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确定为全省唯一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县已有118个村完成便民服务室硬件的规范化建设,在新完成24个村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标和村级服务“1+X”模式和村干部坐班制度的落实。两年以来,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共为群众办结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累计办56万余件。
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借“五个基本”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务、村务、事务、商务、医务“五务合一”建设,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便民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一所多能”的作用,大力开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工作,并及时做好各项服务记录,动态跟踪管理服务效果,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的“议事厅”、教育农民的“大课堂”、面向基层的“服务点”、文娱健身的“主阵地”。目前,全县85%以上的村初步达到了“五务合一”的标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载体,多方搭建发挥党员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
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载体,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帮扶、互联共建,使基层党员形成一种核心影响力,让社区和基层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存在,并且有效地与党组织实行互动。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活动。全县5000多名在职党员上班期间佩戴党员标志牌,亮出党员身份,时刻提醒党员做好工作表率,服务群众。二是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示范作用,树立党员形象,规范服务来实现党的服务宗旨,推动廉洁、公正、高效的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全县3000名在职党员积极进社区报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政策宣传、义务就诊、就业培训、维修电脑、资金扶贫等服务。四是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以广大党员“认岗承诺亮身份,创先争优办实事”为目标,按照调研访诺、自愿承诺、审核确诺、公开示诺、组织评诺等五大环节,全县629个党组织9867名党员有岗有责有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要上访找支书、有困难找组织、有问题找干部”的观念深入党员群众心中。
(五)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来凤县在解决社会矛盾、研究发展问题上,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让民作主”的条件,营造“让民作主”的氛围,强化社会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积极探索新型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比如,绿水乡针对乡镇工作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将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承接点”,针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不再让村干部关门“合计”,替民作主,实行组织定题和村民点题方式,通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决策和民主评议、监督等,请民议事,让民作主,搭建起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他们量体裁衣设岗定责,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村社居住人员的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环境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社会事务,将服务工作延伸、拓展到群众家中,达到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人性化的目的。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来凤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会团体组织达6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7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10家,涉及蔬菜、林果、油茶、茶叶、水产、生猪、农机服务、养蜂等12个行业,社员达到1.8万人,带动了4.33万农户共同发家致富。这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此探索了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通过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在观念和规制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这些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发挥其独特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共识。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建立党支部34个,其中独立建立党组15个,挂靠19个,拥有中共党员137名,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我向企业进一言,我为企业献一计”等系列活动,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号召力通过党员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来,引领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认真总结和回顾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优势,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合力。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中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
二、影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还不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无需顾及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来凤这个贫困落后山区来讲,这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理解不够,把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主要归因于资金投入有限等经济性因素,对参与组织管理方面归因相对较少。在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措施方面,被访村民与村干部、高度一致选择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村民收入、激发村民参与、加强党政领导、增多农村社会组织等;有的基层党组织虽然认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推进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韧劲;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党建和社会管理“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
(二)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尊严性需求”的增长,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给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群众的公共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二是由于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个别群众总认为矛盾问题的处理是“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认为只有上级大部门、大领导才能保证自己实现更多的利益,故而出现层层上访,越级上访。三是与群众的沟通还不够,对群众诉求的反馈不及时、互动还不够,特别是对关系民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向群众宣传解释说明不够,引起群众的误解。四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软弱无力,在群众面前说不起话、抬不起头,工作开展起来处处碰壁,无法处理利益纠纷而导致矛盾升级。这些都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三)基层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的基层力量亟待加强。
1、经费保障比较困难,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财政预算的办公经费与实际支付的需要差距很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到位不够,公益性活动场所缺乏,活动难开展;
2、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不够,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状态,整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城乡之间、社区与单位的“城乡互联、共驻共建”缺乏制度性保障,导致资源的闲臵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3、力量薄弱。翔凤镇4个城市社区12个居民小区,却有6.09万常住人口(每个社区常住人口都超过了1万人,最多的有近1.9万,最少的也有1.3万。按照规定,社区正常管辖人口建制在4千人左右),又只有60名社区干部,社区干部承担着社区的繁杂性工作多达几十项。此外,基层队伍老化问题突出,基层干部待遇偏低,文化层次偏低,专业知识缺乏。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建立一支职业化、规范化,知识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已成为形势所迫。60名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0多人,高中以下学历的还有近10人,但都缺乏社区工作系统知识和自治能力,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四)党委领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健全社会管理的总体架构方面,社会管理主要由两个部门在抓,一个由政法委牵头的社会管理创新,另一个是由民政部门牵头的社会管理创新,如何将二者的力量进行整合,这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设立一个统筹协调和管理的机构,对社会动态进行全面掌握,对社会管理进行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通盘考虑,要结合政府改革,从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上统筹考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不仅要研究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条与块之间社会管理的职能划分和统筹协调问题,而且还要研究党委系统与政府系统社会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和统筹协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党委政府如何从体制机制上领导和统筹协调好社会管理,形成党政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格局。
在理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方面,有几个要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村和社区的职能不够明晰,村(居)组织还没有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难以转移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职能发挥得不够好。二是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条条相互掣肘的问题突出,“矛盾发生在块上、权力配臵却在条上”、“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基层社区里各种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顺,基层社会管理的资源有待整合,难以发挥出最佳效益。
以上问题的存在,从客观环境讲,有当前社会建设普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来凤作为少数民族贫困落后山区面临抓发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强大压力,使得重经济、轻社会观念的有一定的社会土壤,基层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服务资源相当有限,投入基层的资源与需求差距大,基层力量薄弱的情况一时难以解决;从主观因素讲,各级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还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使得将外部压力内化的传导机制缺失,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社会管理的动力不足,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想的不多、做的更少。
三、对策与建议
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面临基础条件差、体制不顺、认识不到位等诸多不利因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紧紧围绕“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发展目标,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功能、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难点热点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努力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优势,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理念先行,促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必然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增进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让人民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资源和成果。
二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新格局,首先要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不能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视为社会管理就是党委和政府包办一切。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因势利导和择机而动,通过必要的制度化渠道和良性互动,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公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要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要健全法治体系。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的行为。要借助道德力量。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持久性的基础作用。要善于运用道德的软力量,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发挥道德力量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要依靠科技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基础信息。要善于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过舆情了解社情民意,理顺社会情绪。
(二)转变职能,完善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框架体系
1、健全党委领导社会管理的组织架构。顺应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需要,在党委增设类似“党委群众工作部”(海南已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群众工作部)的机构,由其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安排社会管理事务,研究部署和指导推动群众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协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信访工作;定期分析社会管理工作,追踪评估社会政策,为党委解决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2、健全领导体制,严格考核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社会管理的责任量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确保社会管理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加强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3、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一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扩大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四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加强对基层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三)建章立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围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
1、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和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制度,定期开展民情走访、民意征询、驻点办公等活动;结合党代表任期制,完善党代表“一岗双责”联系服务基层制度,搭建党代表为选举单位领办实事的活动平台,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开展“党代表选区巡访接待、履职承诺”等活动,在破解基层问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2、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积极推广党员干部民情联络员、党员议事会(会客厅)、领导干部接待日、民主恳谈会等制度,畅通基层党组织了解民情和党员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意见建议。建好社会工作室,积极推广社会公益服务项目,疏导困难人群情绪,搞好社区矫正等,促进社会和谐。
3、建立规范高效的社会动态基础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定期联系走访、工作例会、解决问题“挂牌销号”和跟踪督办等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问题解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涵盖民情收集、分析、解决、反馈、通报等环节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创新组织设臵模式,夯实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基础。适应当下农村和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扁平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根据区域集聚、产业布局、就业结构、组织形式和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居民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1、突破传统模式建立党组织。打破按单位建立支部的传统模式,在网格上建立党总支(如: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制),使“党委下沉”,下辖干部服务团队支部和各村党支部,由党总支牵头区域内党组织的活动。凡区域性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都把组织关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负责人担任总支书记,同时吸纳各村支部书记、区域内具有较高威信的党员为总支委员。
2、立足服务需求建立党组织。建立特色党支部,将服务团队中的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社区责任医生、学校教师、联点民警的党员组织关系纳入特色党支部管理,加强城、乡党员的交流互动,增强服务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服务基层工作重心下移。
3、把“支部建在连上”内涵延伸到把“支部建在社会组织上”,推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村(社)组建、行业组建、市场组建、协会组建、区域统建等组建模式,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产销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全覆盖”。
(五)强化队伍,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把“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那些致力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引导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把精力集中到服务科学发展、热心为民奉献、兴办实事工程上来,增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创新教育培养使用模式,增强领导社会管理能力。围绕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开展党员干部大轮训活动,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基层一线锻炼培养、到信访局等直接参与群众工作部门挂职锻炼等制度,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加大基层普通干部培训力度,激励其争当“民意调研员、综治联络员、纪检监察员、政策宣传员、致富领航员”,把社会管理工作延伸到最基层,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
三是加强基层后备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基层党组织,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队伍库,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逐步优化党员结构,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基础。
第二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
“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责功能,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效率、能力的基础上,主抓四点:
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实力。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站在统筹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反复调查论证、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近期目标。一方面,注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以及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形式,着重解决土地征用难、资金筹集难、技术提高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发展习惯,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多元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品。同时十分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并始终注意把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上,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实力和能力,进而真正担负起其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整合组织资源,完善丰富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努力整合组织资源,以完善丰富群众工作内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始终坚持在党组织的牵头领导下,充分发挥协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帮助群众的优势,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贫济困、助残帮弱、排忧解难以及为基层为群众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延伸,使服务的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社会管理因此亦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
健全设施体系,精心打造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通盘考虑、统筹构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一方面,在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在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两新”组织中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等,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力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十分注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重点完善实施“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制度,坚持严格执行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督查制、功过奖惩制、绩效挂钩制,等等,始终注意以过硬的措施和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以达到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 ”、群众明白“党员将干什么”、社会明白“党员究竟干了什么”的效果。
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渠道。各基层党组织应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以及全面深化现在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在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党员公开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和党员示范户等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同时,注重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确保活动效果。科学设计并精心组织开展以“察民情、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惠民生、谋民利,兴民业、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以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第三篇: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范文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最直接的机构,是联系老百姓和决策者的桥梁、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直接工作和生活在群众之中,担负着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基层党组织在党的建设中地位作用、职能定位、核心任务,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各项主张贯彻落实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服务队伍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贯彻执行作用;
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是基层党组织完成任务的水平与任务的体现。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执行的意识,通过制度保障,完善薄弱环节,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能力,要想将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成为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保障,应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组织执政能力,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包括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在整治理论学习和当代的新知识和等先进的文化,同时还要将执行能力的提升与考核用人机制相结合,将执行能力的落实纳入到领导干部的考核中去,从而建设即能决策,更能执行的基层干部;二是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改变工作中存在的缺乏计划性、问题找不准,关键抓不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成了抛皮球,抛到哪,干到哪;三是以积极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基层实际情况为基础,将上级精神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创新要立足于实践、大胆剖析、努力找出解决方法,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正确的整治方向始终是党建工作的灵魂所系,党的科学理论的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贯彻、党的优良作风的传承最终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来实现。这就要我们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作用,一是健全教育体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养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党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和学习计划,做到有组织、有目标、有布置、有考核、有评比、有表彰;二是转变教育方式和内容,拓宽教育培训思路,探索新的教育途径。以需求为导向,采取灵活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如考察式培训、拓展是教育等多手段、多形式的教育。
三、充分发挥组织凝聚作用;
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对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坚持典型带动、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学赶先进,大力培育积极向上、富有时代的基层文化。要尊重党员的主题地位,积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民主决策、文化活动等普遍关注的问题上广泛征求党员的意见充分调动党员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帮扶、关怀制度,关心党员成长进步、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让大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切身投入党组织建设。
四、充分发挥桥梁带头作用;
基层党员,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的第一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层支柱,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执行着。因此,只有事事在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党的温暖切实送到群众手中。一是注重党员自身思想建设。始终把提高党员自身思想整治素质放在首位,全面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牢固树立“为公”、“为民”的思想,才能正确处理好党员和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移、利为民所谋。二是在实践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员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踏踏实实,认真完成任务,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做出表率,为群众树立好的工作和生活榜样。
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加强纪律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保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对单位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重要的监督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旗帜鲜明的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对下级、对同事、乃至上级都要敢于进行有效的监督。加强对党员的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对党员日常性监督,对党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多谈心、常警钟提醒,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纪案件发生,最大限度的提升党员队伍的公信形象。
第四篇:发挥“三个作用”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发挥“三个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一五”规划精彩落幕,“十二五”规划大幕已徐徐拉开。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强国战略,必须充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他不仅是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终端”,而且还是调查民意、掌握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科学、高效地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好“三个作用”,即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党支部的团队作用。
一、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党员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党员的表现应该是: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平时看的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的出来。我们支部的党员大都是医院职能管理科室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平时工作繁忙而且分布在医院7、8个科室中,但大家都积极参加支部各项活动,自觉树立党性观念,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用实际行动支持医院的发展,带领本科室职工,把党和国家的方针及医院的政策传达和贯彻下去。例如,在刚刚为建党90周年举行的“红歌献给党”演唱会上,本支部多名党员参加大合唱节目。参加合唱的党员们,不管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新参加工作的同志,都表现了高昂的参与热情,认真学唱,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每个党员同志都积极参与的这种精神,才使演唱会圆满成功,为党的生日献上了一分厚礼。
二、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领导干部既要作勤奋学习的表率,又要切实担负起带领大家学习的重任。应该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树立榜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去年医院三
甲评审中,经过全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出色的完成调研、招标,实施计算机系统项目共有10项,即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包括医疗安全和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功能)、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移动医生站和护士站系统、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供应室管理系统、ICU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一卡通”就诊系统、预约诊疗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了正常运转。圆满完成了迎评的各项任务,体现了党员干部在科室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用。今年完成了各个收费窗口、药房窗口、更衣室、部分病区的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的安装运行;医院权利运行机制系统的安装和测试。为深化医院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三、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团队作用。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团结、凝聚广大群众的核心,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力量,在建设基层党组织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重视党员个体学习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党组织的集体学习。将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紧密结合,注重党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从而更大限度地拓展思维,提升党组织的“群体智商”,产生1+1>2的增值效应。团队作用要发挥,督促检查是关键。支部要按照“鼓励先进、鞭挞落后、奖惩分明”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更好地激发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我所在的十五支部的5个支部委员,都很年轻,但他们认真负责,团结一致,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支部的各项活动都搞得红红火火,使支部的各项活动都走在了医院的前列。
只有充分发挥好“三个作用”,即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党支部的团队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才能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把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使基层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医院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
第五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管理日趋艰难。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理想愿望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了解,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主要领导。基层党组织没有好的带头人,就会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上就会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基层党员干部就会团结不起来。基层领导班子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只有基层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互相交流沟通,共谋发展之路,才能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治理好社会。
(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稳定。
(三)提高治理社会能力,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要
不断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依法办事,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