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

时间:2019-05-13 16:5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

第一篇: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

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区域集优融资操作流程,发现了中小企业区域集优融资中主要存在道德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通胀风险及流动性等风险,并提出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区域集优融资;债券;风险防范

一、引言

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是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2011)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瓶颈的背景下,推出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该模式依托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各类地方企业,由中债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地方担保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做债务融资服务方案,并提供全线产品金融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目前,许多学者对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进行了研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2011)、姜智强(2012)及史彦虎、覃博(2011)分别从区域集优模式内涵、特点、优势、规范、自律管理、创新及操作流程等进行研究;秦丽萍,邹新(2013)分析了区域集优票据裹足不前的原因;王晓雯,姜蔚蔚(2013)从降低中小企业债券不确定性风险到政府参与并不能取代市场化原则入手进行研究,指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后续管理督导机制和以市场化为手段的防控来控制区域集优债券的市场风险等。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学者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相关研究,发现他们的研究:从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造性提出到区域集优模式操作流程、发展创新[1][2]及规范和自律管理[3],再到区域集优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市场风险的控制都没有对区域集优风险防范进行研究[4][5]。文章从区域集优操作流程入手,深入分析每个环节潜在的风险,提出风险防范的方法和运行机制,旨在扩大区域集优融资范围,加强区域集优融资的可操作性,去除企业融资偏好,减少违约风险,增强流动性,强化直接债务融资功能,真正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以实现中小企业安全高效融资的目的,使区域集优融资真正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区域集优融资现状与风险概述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331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25.47亿元,其中57家企业(登记注册的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发行区域集优债务融资工具43.04亿元,发行规模较小,第二产业占比为82%,第三产业为8.7%,第一产业为9.3%,这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以上的水平有较大差距[5]。票面利率都在5.9%―6.2%,超过同期企业债平均票面利率5.7%。区域集优融资额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19.09%,占2012年全国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的0.19%①。由此可见,我国区域集优融资存在极大地提升空间,同时也表明区域集优融资的效果不明显。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区域集优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符合遴选条件的中小企业举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该风险主要包括债务筹资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和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三、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潜在风险分析

区域集优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区域集优融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6]:企业遴选(道德风险)──风险缓释(通胀风险、经营风险及操作风险)──信用增级(信用风险)──债券发行(流动性风险)等。

(一)企业遴选中潜在风险――道德风险

企业遴选是由中债公司联合反担保机构及评级机构共同制定的企业筛选标准,并获得地方政府认可,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推荐企业。但在具体实施中,其中小企业基础信息是由地方金融办和人民银行提供,有的政府为了提高就业率,安排下岗职工或者提升某一传统但效益不佳的企业品牌等[7],而偏爱于某一企业,使之入选,可能会出现指令性担保和干预性贷款。此外,企业遴选过程中也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一是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没有入选,而业绩较差发展潜力不大的企业反而入选,而且有的被入选企业在获得资金以后可能不按照原资金用途使用资金或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二是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由于通过集优后中小企业信息仍然存在不透明因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道德风险”,以致使大量投资者不会购买集优债券反而投向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其他类型的债券。

(二)风险缓释中潜在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及通胀风险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风险缓释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一是操作风险,风险缓释基金的来源是由地方政府专项支持资金和经地方政府认可,由社会、企业(包括担保机构)形成风险缓释金两个部分组成,如:2013年宁波大市融资规模为20亿元,按规定需设立1亿元的风险缓释资金,其中宁波财政负责30%,当地财政(企业)负责70%。但对于西部或边疆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偿债保障的风险缓释基金能否真正到位是个很大的问题。此外,承销机构与信用增进机构能否真正对承销机构开立专门的账户进行共同监管,密切关注资金是否会出现抽离、挪作他用情况;二是经营风险,在日常企业经营活动中,作为担保提供的抵押、质押品会降低或影响资产的使用率,从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效果;三是通胀风险,风险缓释基金的保值增值途径主要是购买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及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债券,在通胀较高的年份,该途径投资收益率能否达到保值增值目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信用增级中潜在风险――信用风险

中债公司在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方案中承担着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进的关键作用。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方案的核心是引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果“区域集优”框架下的债券出现违约,由中债公司对投资人承担偿付义务,再由当地政府建立的发展基金向中债公司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那么中小企业提供给地方金融办和人民银行的信用是否真实可靠及信用档案建立是否合规等。当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时产生呆坏账的财务风险最终留给政府。另外,区域集优融资是“抱团式”融资模式,只要其中一个企业出现经营或者财务风险,都会呈现出“水桶效应”,以致使整个资产池崩溃。也就说中债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提高业绩,可能大幅降低发行企业的遴选标准,一方面可能加大中小企业的入选范围,另一方面也通过杠杆作用加大了整个入选中小企业的风险。

(四)债券发行中潜在风险――流动性风险

债券市场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必须是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良性互动。而集优债券的定价不仅会影响真实的融资效率、融资成本及融资量,而且会严重影响债券的流动性。通常中小企业处在发展期或成长期,经营风险大,随时面临破产的危险,以致一级市场上,债券的质量难保障。虽然经过信用增级也很难得到投资者认可,因此区域集优债券存在发行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在二级市场上,我国债券(包括区域集优债券)发行面额大,流动性差。针对区域集优债券融资规模一般为2亿元左右。为了说明发行价格对流动性的影响,故以市值相当的2013年3月日柘中建设股票(流通市值4.37亿元,市价12.4元)和科冕木业股票(流动市值4.2亿元,市价11.17元)为例,这两只股票的流动性分别为五天换手率13.62%及17.27%,同时以每年股票交易日240天计算,可得年换手率分别为653.76%和 828.96%,而2011年集合票据年换手率为498.83%[8],可见证券面值或市值越大流动性越差,而债券的面额通常是100元,故区域集优债存在极大的流动性风险②。

四、区域集优融资模式风险防范

通过对区域集优融资潜在风险分析,发现区域集优融资中主要存在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财务风险及操作风险等。目前,全国各地区域集优融资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持续、安全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免重踏美国次贷危机覆辙。

(一)流动性风险防范

区域集优债券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及信用级别所引起的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该风险的防范主要方法有:一是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合理引导产业集群经营方向,提高企业收益,改善集优债券的质量。二是合理债券定价及面值设定,提高在二级市场上债券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中债公司必须严格甄别、遴选出合格的企业,并合理的级别增级,同时反担保机构必须设定企业资产流动性指标警戒线,密切关注企业资产流动性,严格企业淘汰制度。

(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信用风险防范

首先,中小企业经营在某一产品或投资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同时组织好、管理好生产经营,以防经营风险[9]。同时在预期达到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及资金链不断的前提下合理及时安排融资、安排利润分配和留存及以保证生产的再进行,以防财务风险。其次,采用综合绩效分析和综合绩效评价对企业进行科学地财务分析和评价,严密监视每个财务指标,防范财务风险。最后,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必须确实抓好信用风险信用增级、担保(或反担保)及风险释缓基金到位、保值增值工作。

(三)道德风险防范

区域集优融资道德风险防范措施有:其一,对企业进行诚信教育,提倡诚信是企业成功必不可缺的因素,也是企业对社会负责应有的表现。其二,建立良好的企业信息网络,让中债公司、地方政府、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动态,发挥内控和社会监管作用。其三,担保机构设定完善的限制性契约(如:限定资金用途、分期放贷等),以防止债务人不按照原资金用途或高风险投资。同时债务人必须保证反担保品保持良好状态。最后,中债公司或反担保公司有权要求中小企业定期以提供真实的会计或财务报表,及时获得经营动向和财务状况。

(四)操作风险防范

操作风险防范,主要是用制度规范操作,不能以简单的个人意向或行政领导代替科学的制度。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日常规章制度,有章不循、规范操作,持之以恒地确保区域集优融资全过程合规。此外政府还需有政策保障,确保风险缓释基金落实到位,担保机构履行担保责任,出资人、承销机构、信用增进机构做到真正共同监管,同时还必须极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

为了使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来保证。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制度。

(一)事前防范制度

事前防范制度的建立,首先对于入选中小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经营、财务在有效制度下运行;其次,政府必须引导或强制入选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三会”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权力有效制衡,有效防范风险;再者,必须做好区域集优融资风险缓释基金管理、使用及投资,确保风险缓释基金保值增值;最后,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和社会约束制度。

(二)事中控制制度

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的事中控制制度建立包括:

其一,风险测评与风险预警制度。中债公司和企业自身必须建立一套风险测评和预警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各种财务预警指标,此外,还须确定中债公司及地方政府风险容忍度系数。风险测评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只有对正在或即将承受的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结合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并建立预警方案,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其二,风险报告制度。该制度是实施区域集优风险防范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使决策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信息,以便迅速有效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确保各项业务按照既定的目标健康发展。它主要包括报告时间的确定和报告路线的采取。风险报告时间,依据风险大小、缓急,可采取定期报告或及时报告及零报告(即当事人发现马上处理)。而报告线路是按照企业规模、管理方式及风险大小与缓急,而采取横向或纵向及越级上报的方式。

其三,风险应变制度。入选中小企业根据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财务情况,制定合理制度(如:风险管理报告的快速回复和非常处置组织制度等),以减少损失、防止事态扩大,旨在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风险的扩大和蔓延。同时,在整个风险监控系统出现障碍时也能发挥拯救和恢复功能。

其四,决策风险控制制度。决策风险控制是形成效率、快捷、决策果断的管理决策体系。具体包括:建立以中债公司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风险防范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等。

(三)事后处理制度

防范区域集优风险运行机制的事后处理制度主要包括:其一,建立风险转移、风险消缩、风险补偿制度,有利于区域集优融资对风险控制和利用;其二,建立风险缓释基金赔付及中小企业的退出融资制度,有助于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改善入选群的结构和整体质量,有助于发挥有效的警示作用和激励作用;其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和制衡机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债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诚然,我国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实施时间不长,范围不广。本文力图通过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的研究,旨在增强区域集优融资的可操作性,并希望该研究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学者对区域集优融资风险有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使区域集优融资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校教改项目:后勤基建招标采购重点领域利益冲突监控规范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ZJ054。

注解:

①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新华财经及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统计数据并经整理所得。

②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与大智慧股票行情软件并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姜智强.“区域集优”发债模式有待持续创新[N].经济日报,2012-01-10

[2]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工作组.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新总体思路[N].金融时报,2011-11-07

[3]张雪奎.浅议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的规范发展[EB/OL]http:///190/190560.asp,2012-01-30

[4]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创新总体思路[N].金融时报,2011-11-07

[5]王晓雯,姜蔚蔚债券融资工具需创新不辍[N].中国证券报,2013-01-11

[6]史彦,虎覃博.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方式探讨[J].金融创新,2011(273)

[7]丁加华.探索建立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J].中国金融,2011,(18)

[8]李扬.金融蓝皮书: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LI Hongyu,LIU Meiyue.The Research of External Financing Op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J].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6)

第二篇: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2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3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4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5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6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7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8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

9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

10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

11网络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2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4岳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7审计质量控制.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实际中的运用分析erp系统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的研究包装物核算中缴纳“两税”会计处理的探讨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关系探讨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研究 23 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不相容职务防财务舞弊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对策研究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探讨财务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计量问题 29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失真对策及研究

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

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研究

成本—销售量—利润分析

从xx企业造假案谈会计诚信问题

从货币计量假设浅谈通货膨胀会计

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电算会计环境下关于会计假设的研究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

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系统的会计处理和风险控制 46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对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与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 48 对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的认识

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现状的评价及完善 50 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充分性的思考

对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于建筑物如何区别归属为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 53 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控制

非货币性交易账务处理研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探讨

分析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58 风险投资决策的选择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研究

负债融资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改善治理结构的会计途径

个人理财问题研究

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

公司并购管理分析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公司治理中的股权激励机制

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探讨

公允价值及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分析 7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 72 公允价值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分析

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

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分析

关联方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问题的探讨

关于规避财务活动中风险问题的探讨

关于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

关于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探讨

关于会计的发展史研究

关于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谨慎性原则应用问题的探讨

关于绿色会计的思考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关于某企业集团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关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

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

关于企业或有负债会计问题探讨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商誉作用的研究

关于实践重于形式原则作用的研究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探讨

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关于我国税务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判断模式的比较

关于中小企业“三荒”的探讨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审计处理问题研究

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比较

国内财务软件发展新趋势

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现状

宏观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会计常用术语的比较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瞻望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计犯罪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假设中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

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研究

会计名词: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价值的比较 126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发展

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会计准则国际化得比较和借鉴

或有事项的分析研究

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及披露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加强财政监督的思考

简析应收账款的管理

建立企业内部责任会计体系的探讨 139 建立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

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索

金融衍生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43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144 经济环境下对内部控制的思考

经济活动对会计假设的冲击

经营杠杆对企业的影响

开征燃油税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149 论CPA考试的含金量

论excle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51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52 论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差异

153 论成本观念转变与现代成本管理新概念 154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155 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第三篇:船舶融资的各类风险及防范策略

导读

船舶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是银行开展租赁类中间业务的主要方式。船舶融资租赁在金融危机、银行借贷时很好地解决了航运公司的融资难题,创新了融资形式,为航运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船舶融资租赁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船舶融资方式。

本文拟重点对船舶融资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多个化解风险的成功案例,以利更加清楚地认识船舶融资业务特点,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船舶融资业务概况

船舶工业是为海洋运输、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目前,中国、韩国、日本已成为全球造船中心,占全球新造船完工总量的94%(以万载重吨计)。

其中,我国散货船、油轮、集装箱“三大常规船型”整体接单量较大,韩日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船型及船用设备生产研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韩日之所长也是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航运业,是由航运企业使用船舶通过水路运送旅客或货物的行业。众多航运企业、货主及其他与航运息息相关的个体共同组成了航运市场。国际航运市场与世界经济贸易联系紧密,因此全球经贸的兴衰也就成为航运市场周期的重要决定因素。

船舶融资,狭义上多指船舶买方信贷,即指以船舶抵押为核心,用以满足航运企业购置、租赁、使用船舶需求的贷款业务;广义上则泛指一切与船舶有关的融资业务,包含船舶买方信贷、船舶卖方信贷、船舶债券融资、船舶租赁融资等业务。根据融资性质和渠道,船舶融资主要可分为银行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目前,银行融资仍然是国际航运市场的主流融资模式,占全部融资规模的一半以上。银行融资以船舶抵押贷款业务为主,也可提供信用贷款、夹层融资等,方式较为灵活,且不影响船东对船舶的所有权。

国际著名的大型航运企业也选择在资本市场通过公开募股、发行债券或进行私募等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相较于银行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更加直接、便捷,但通过增发股票等形式筹资会稀释航运企业自有权益。

作为国际主要船舶融资银行之一,进出口银行主要提供船舶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以及保函、债券承销等产品和服务。船舶卖信是向造船企业发放、主要用于船舶生产建造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船东支付的造船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船舶买信是向航运企业提供、用于新造船建造或二手船交易,以船舶运营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

船舶制造业——船舶卖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船舶建造风险、船东弃船风险、宏观政策风险等;航运业——船舶买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融资结构风险、抵押物风险等。

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

船舶融资租赁由于其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全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租赁公司上游合作对象狭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既有金融风险的特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也存在一些行业特殊风险。特别是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变得异常重要。有关专家指出,船舶融资租赁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完善市场、防范风险,并强烈呼吁早日出台与航运金融有关的专业法律法规,以此更好地解决航运金融纠纷。

业务风险的事前防范

防控风险是银行从业者永恒的主题。经过多年发展,进出口银行已在船舶融资的风险控制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只有在事前充分预判风险、研究并设置妥当的应对措施,才能尽量降低风险并使之处于可控范围内。

(一)船舶制造业——船舶卖信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1.密切关注、坚决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化解产能过剩意见》的相继出台,揭示了船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存在调结构、促转型需求迫切的客观发展要求,并明确了任务方向和支持政策。因此,金融机构在船舶领域大有可为,但应注意“有保有压”,妥善运用金融工具引导造船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审慎筛选、积极支持“五有”骨干船厂。为有效降低船舶卖信风险,尤其是此前提及的船舶建造风险,银行应当谨慎选择支持对象。工业与信息化部已对两批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船厂进行了公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银行可结合“白名单”,进一步甄选支持有订单、有能力、有管理、有规模、有良好履约记录的“五有”国内骨干型修、造船企业,以信贷资金给予积极支持。2013年,为落实《实施方案》,进出口银行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了“骨干船厂名录”及“重点船型名录”,且“骨干船厂名录”与“白名单”高度一致,融资支持也向骨干船厂集中,在有利于产品订单升级的同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3.双管齐下,船舶卖信买信相机配合。

为帮助船厂增(争)订单、保订单,有效控制自身信贷风险,银行可考虑向船厂、船东提供双向资金支持,弥补买卖双方资金供需时点的错位。同时,一旦船舶建造发生重大问题,银行也可通过船舶买信与船东积极沟通、帮助船厂锁住订单,同时通过封闭运作船舶卖信资金及驻厂监督等方式,督促船厂交付船舶。

4.严审用途,认真做好贷中贷后管理。

船舶卖信本质仍为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应按照银监会相关要求,严格审核资金用途材料的合规性。在贷款发放后,密切关注船厂经营管理、船舶排产及建造进度是贷后管理的重点,如发现船厂资产负债率过高、船舶严重拖期等不利因素,则应提早启动防范措施。

(二)航运业——船舶买信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1.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正确研判市场走势。航运市场与宏观经济呈高度正相关趋势,而航运企业经营深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掌握了实体经济及航运市场走势,即可在较大程度把握航运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银行可充分借助外部咨询机构资讯、行业交流及信贷人员丰富经验等多重途径,了解研判全球经济及航运市场发展,以识别、计量、防范整体行业风险及贷款违约风险。2.审慎核定船东资质,稳步推进有保有压。针对国家产业政策及境内外市场的不同,对于境内外航运企业应实施差异化标准,审慎核定各类船东资质。为贯彻“十二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支持中国航运企业“走出去”,银行应合理评估境内企业的股东背景、市场地位、资产实力、经营能力等多方因素,综合判定其资质,尤其对于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的大中型优质企业,给予倾斜性支持。而对于境外企业,银行则应遵循行业评估标准及评审要求,重点关注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严格判定企业资质,尤其对于投机型或财务数据较不公开透明的企业给予严密关注,保持审慎介入。

3.坚持多样船型发展,区别对待细分船型。正如“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黄金定律,船舶融资也不可将资金集中投放在单一船型市场。虽然世界航运市场整体低位运行,但是部分细分船型市场仍保持稳定甚至逆市上扬。例如,LNG船市场在本轮航运危机中蓬勃发展,虽在近期出现了需求饱和的市场判断,但16万立方米大型LNG船的新造船价格自201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2亿美元/艘。因此,如银行能将融资对象广泛分布于不同细分船型市场,尽管贷款投向仍集中于船舶融资领域,但是细分市场间的高、低位运行变化可对冲风险,全行业市场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释。不仅如此,多样化船型发展应该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可筛选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策略的船型(如高端船型)、相对呈现上行趋势的细分船型,或已签订长期租约的船舶等,抗市场周期能力相对较强。4.密切关注船东运营,巧设财务约束指标。借款人、担保人等相关方经营管理情况是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重点。除进行常规外部经营环境、经营财务状况等分析外,还可充分关注相关方股价波动、运费掉期收益等重要数据,借由市场众多“雪亮的眼睛”监测经营管理情况。

同时,为限制借款人或担保人(单船公司作为借款人)超额借债、激进扩张,贷款行通常会在贷款协议中规定在手现金底线、最高资产负债率等关键财务约束指标,并要求借款人或担保人每年对财务约束指标达标情况进行检查,以第一时间揭示风险。

5.踏准市场节奏进退,相机抉择逆势操作。踏准市场节奏,适时进退,就可以减少航运市场周期性风险冲击。其实这是最难的工作,“踏准”也只能是相对的,但的确可以有所作为。

借鉴宏观经济政策的相机性抉择原则,银行应避市场高位之风头,挺市场低位之难关:在航运市场高位运行时,严格审慎筛选借款人,通过借款人财务报表、市场地位、同业评价等途径综合核定借款人资质,在“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市场中筛选具有长期经营实力的“黄金客户”,并为市场低谷积极储备项目;在航运市场陷入低谷时,更应保持稳健扩张的经营策略,积极发展此时仍可稳定经营的航运企业,对该类大浪淘沙筛选出的“钻石客户”给予重点支持,既可有效巩固银企关系,又可获得较高利息收益的贷款项目。

6.设置多重担保措施,重船舶抵押率要求。市场、船东、船型的分析管理可较大程度发现评估风险,但只有落实多重切实可行的担保措施才可在市场低谷时期抗击风险,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前,船舶买信融资结构已相对成熟。但在面对较高系统性风险时,可尝试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争取额外固定资产抵押、收取覆盖一定时期本息的保证金等手段,以超额担保充当借款人违约时的缓冲器、保护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管理利用抵押船舶的价值特点,银行通常对抵押船舶设置了价值警戒线——抵押覆盖率(船舶价值/贷款余额),通常为110%-130%。当船舶价值一时跌破警戒线,借款人需提供额外担保或提前还款以重新满足抵押覆盖率要求。

7.适当采取融资租赁,建立双重缓冲机制。为解决融资渠道而兴起的融资租赁模式越来越受到航运企业的认可。该模式通常由船东将自身购入的船舶转售给租赁公司,通过支付租金方式租回船舶运营,而由租赁公司向银行借贷支付转售款及后续购船款。单个租赁公司与不同船东开展船舶租赁,天然形成了包含多国别、多领域、多船型、多租金水平的“运营池”,具有较大风险分散作用。对于银行而言,与租赁公司合作虽使融资结构相对复杂,但可利用租赁公司筛选建立的“运营池”及其自身较好资质,起到双重风险缓释作用。

业务风险的事后控制

2008年以来,船舶融资尤其是船舶买方信贷出现一定风险。德国北方银行、德国交通银行等主流船舶融资银行纷纷采取了提高拨备、暂停船舶融资业务等措施。中国银行业也出现类似情况。虽然风险项目不少,且情况纷繁复杂,但通过多样化措施,项目风险可以得到逐步化解。

(一)船舶制造业——船舶卖信(含保函)风险化解措施

当造船企业发生生产经营困难,船舶拖期严重,银行为其开立的预付款退款保函面临索赔或船舶卖信无法按期偿还时,银行应当紧紧围绕船舶建造拖期这一主要矛盾,通过聘请专业船舶监理公司或委派专人进驻船厂,全面督促船舶生产建造,帮助船厂完成船舶交付。

案例:A船厂保函项目。2012年,A船厂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各艘在建船舶严重拖期。在保函风险暴露后,各方积极商议,采取了一揽子船舶融资产品组成的应对措施:首先,与船东充分沟通,用船舶买信促其保证不弃船;同时,当地政府做好各债权银行和供应商的协调工作。其次,专为A船厂追加了船舶卖信支持船舶建造。最后,为保证信贷资金封闭运作和船舶按进度建造,提供了全方位管理支持。A船厂最终交付了所有船舶,成功化解了保函及贷款风险。

(二)航运业——船舶买方信贷风险化解措施及案例 措施一:调整还款计划。对于借款人资质良好,仅因市场风险陷入一时经营困难的项目,可考虑通过调整还款计划、暂时减轻借款人财务负担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案例:B公司超大型原油轮(VLCC)项目。2011年,项目担保人出现经营困难,并拟进行重组。经审慎判断,为其调整了还款计划。2012年1月,担保人变更为更具实力的公司,并获得大额注资,当月就提前归还了2012全年贷款应收本息。此后,该项目还本付息正常。

措施二:协商提前还款。对于非还款主体经营困难导致的项目风险,且借款人运营状况稳定,可与其积极协商,要求其筹资提前归还贷款。

案例:C公司液化天然气船(LNG)项目。本项目LNG船在韩国船厂建造,但因部分船舶承租人为中国能源企业,为助推我国企业进入项目所在国LNG产业链上游,银行批准了贷款。但是,由于该项目生产商和借款人均为境外公司,监管机构在检查中认定该笔贷款超出银行信贷支持范围。为积极落实整改,避免陷入“合规”风险,经反复协商,借款人全额提前还款。

措施三:执行担保措施。对于确实难以持续经营但抵押覆盖率较好的项目,可考虑通过处置船舶、提前收贷方式化解风险。稳妥起见,银行也可通过主动接洽资质较好的友好船东,与其协商接收船舶。

措施四:实施贷款重组。对于借款人出现实质性经营困难,银行则有必要通过贷款重组,帮助借款人完成降低财务成本、引入投资者等重振计划,获得银行、借款人双赢局面。

措施五:寻求诉讼判决。对于破产或申请破产保护的航运企业,银行不得不利用法律诉讼程序维护自身权益。与专业律师的密切配合,正确判断形势,分阶段、多措施,打好持久战才是成功赢得法律判决的基础。

案例:D公司油轮项目。由于公司持续经营亏损且潜在税务罚款巨大,D公司于2012年在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经全面分析与商议,银行确定了以“抵押资产”为中心,以贷款重组条件不弱于原审批条件为原则,以多渠道处置为手段的工作思路,将整个过程化解为不同阶段,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全力开展风险化解工作。在与律师充分协作,就破产保护每阶段战役争取最佳处置方案的同时,做好扣船基本准备工作,并利用银行积累的客户资源,寻找资信优良的友好船东接船。经过历时近两年努力,经美国破产法院批准,借款人最终于2014年全额现金清偿了银行全部贷款本息,并额外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罚息,风险贷款得以全面化解。

出租人法律风险防范

最近,我国某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因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向原重庆某水运企业融资租赁船舶而陷入了法律纠纷,作为出租人的融资租赁公司不但无法收取到巨额的船舶融资租赁费用(租金),而且要收回船舶,降低损失,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障碍,这让融资租赁公司陷入了两难境地。国浩律师(重庆)事务所接受该融资租赁公司委托,为该公司收回全部船舶提供全方面法律服务。

海事海商律师团队将之前承办的船舶融资租赁案件以及本次涉及数量巨大的案件具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对船舶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所常见的法律风险进行归纳,供学习参考。

一、船舶融资租赁公司(出租人)面临的问题 1.对船舶融资租赁专业性认识缺乏

国内的大部分融资租赁机构缺乏既精通租赁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与船舶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不密切。我国融资租赁机构目前的专业水平较低,与船舶经纪人、船级社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又少,因而在进行船舶融资时,只能依据一般企业的贷款规则,不能针对航运、造船业的特点进行信用评估,从而增加了在船舶融资租赁法律关系中因认知不够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2.对船舶的监控不够 目前国内的船舶融资租赁,一般都是通过光船租赁等方式来实现的。出租人按照承租方的要求购买或建造船舶后,虽然将船舶的所有权登记在出租人名下,但是将融资租赁船舶以光船租赁等方式将船舶交付承租方经营,船舶的经营权、管理权均归承租方享有,出租人几乎无法了解船舶营运的真实情况以及船舶本身的实际情况。正式基于出租人对船舶的监控不够,从而对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出租人无法掌握与船舶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无法及时防范由可能发生的船舶风险。

二、出租人风险防范措施

在船舶融资租赁中,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对于出租人来说,要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就至关重要了。出租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风险。

1.有法律专业人士参与融资租赁合同的全程 鉴于船舶融资租赁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出租人在与承租方洽谈融资租赁合同、起草融资租赁合同、履行融资租赁合同等个方面,均应当除自有的融资租赁业务团队人员参与外,还应当有专业法律人士参与。为融资租赁合同条款、相关专业问题、合同履行各环节等提供法律保障。从融资租赁合同层面,为出租人提供能够保护出租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文本,这是全面履行融资租赁合同的前提。

2.船舶优先权风险防范

船舶因其特殊性,我国海商法规定了对船舶的优先权。在船舶融资租赁中,船舶优先权对出租人而言,是很大的法律风险。在融资租赁中,一旦出现行使船舶优先权情形,对船舶融资租赁目的的实现就会带来法律障碍。船舶出租人就有可能因此丧失船舶、影响船舶价值,并且船舶优先权不会因为出租人与承租方之间的合同约定而发生变化。

因此,出租人要从根本上完全消除船舶优先权的风险影响,几乎成为不可能。但是出租人可以在融资租赁中,就船舶优先权出现后的处理等与承租方设定保证条款等方式,弥补因船舶优先权而遭受的损失。在出现合同约定的收回船舶等事由出现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船舶优先权催告程序减少船舶优先权带来的麻烦。同时,船舶出租人还可以通过加入船东互保协会,降低船舶优先权导致的法律风险。

3.船舶留置权风险防范

相对于船舶优先权而言,船舶留置权是出租人面临的又一风险。我国海商法规定的船舶留置权是指船舶建造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时,可以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以保证造船费用或者修船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在船舶融资租赁中,一般不会出现船舶建造人行使留置权问题,主要是船舶维修人行使船舶留置权。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出现问题,进入船舶维修厂进行维修,维修方在无法收取维修费用的情况下,无论船舶所有权如何,维修方都可以对船舶行使留置权,出租人不能以船舶所有权人身份提出抗辩,要求返还船舶。

因此,船舶出租人在船舶融资租赁中,要严格审查承租方的企业财务状况和履约能力,确保承租方有履行船舶维修费用的财力。在船舶维修中,及时了解情况,参与维修事务,监督承租方按照维修合同约定履行支付维修费用的义务,防止出现维修方行使留置权处置船舶。当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也应当考虑设置对应合同条款,保证出租人在船舶被行使留置权后能够行使追偿权或者在为避免行使留置权而代付相关款项后能顺利实现追偿权。

4.其他风险防范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舶出现油污时间而遭受索赔,也是融资租赁中出租人面临的一大风险。一些列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均规定,船舶所有人对船舶油污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在船舶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就成为了船舶油污的赔偿主体。

而船舶一旦发生油污事件,赔偿通常数额巨大,责任严重。船舶融资租赁中的出租人,可以通过加入保赔协会、设立特殊的项目公司、设立责任限制基金等途径,降低损害赔偿损失。

融资租赁中的船舶,如果在经营期间发生船舶碰撞等事故,致使船舶成为沉船时,承租人作为船舶占有使用人,当然对沉船负有打捞义务,但承租人一旦逃避或不作为,作为船舶所有人的出租人,将面临海事等部门强制要求履行打捞义务的责任人。因此,出租人对船舶沉船打捞风险要有明确的认识并通过后台条款设置等方面对此进行防范。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作者-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融资部总经理李忠元)、《东南航运》蔡惠梅、国浩律师事务所(作者-袁能贵),由前海融资租赁俱乐部独家整理,转载需注明。

第四篇:企业融资多元化趋势及其风险防范

企业融资多元化趋势及其风险防范

我国企业融资在经历了传统体制下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和转轨体制下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之后,目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对河北省张家口、唐山、秦皇岛、邢台、承德五市的50家企业(大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17家、小型企业20家)调查,企业融资的单一格局已经打破,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一、企业融资

变化出现的新特点

在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背景之下,当前企业融资新的方式层出不穷,旧有的融资方式也发生新的变化,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多样性特点:既有传统的主流融资方式,诸如银行贷款、股本投入、内部集资;也有近年兴起的融资方式,诸如票据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民间融资、集团内部相互融资、典当融资等;同时还包括隐性的外源融资方式,诸如企业相互拖欠、企业间专业分工合作、商业信用等。多元化融资对传统银行信贷融资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从我们对50户企业资金来源构成考察情况看:截至2005年6月末,银行贷款、资本金、企业自筹资金、股票债券、集团公司内部融资、预收应付款、其它方式等融资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分别为37.9、26.8、3.5、0.9、2.1、26.6、2.2(见图1)。与2002年相比银行贷款和资本金的占比下降,集团内部融资、预收应付款和其他新融资方式占比上升。(见图2)。

图1:

图2:

具体考察银行贷款,发现其中的本地贷款、外地贷款、票据贴现占比已经发生变化:2005年6月末分别为79.1、8.2、12.7(见图3),而2002年为92.1、0.6、7.3,相比外市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比分别上升了7.6和5.5个百分点,本市贷款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图3:

纵观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银行贷款占比下降,跨区域贷款增多,但仍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从50户企业融资情况看,2005年6月末银行贷款余额148.9亿元,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79.2,比2002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虽然贷款仍占较大比重,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下降。

在银行贷款比重下降的情况下,跨区域贷款却明显增长。在调查的50户企业中,2004年末有10户企业与外埠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比2002年增加7户,2005年6月末贷款余额12.2亿元,占了全部贷款的8.2,比2002年增加11.5亿元,占比增加7.6个百分点。如承德钢铁公司2004年从外地银行贷款3.7亿元,比上年徒增1.6亿元,通过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办理承兑汇票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是在本地银行票据融资的2倍。

(二)票据融资受到青睐,成为规模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据调查,河北省票据贴现融资截至2005年6月末达到578亿元,比年初增加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9亿元,增长38。调查的50户企业,2005年6月末票据贴现18.9亿元,占到贷款余额的12.7。票据融资、贴现之所以受到银企的欢迎,并且成为金融机构在信贷权限上收后的主要信贷投放渠道,占用银行资金少、风险小、上级行容易审批是其主要原因。加之利率低、手续简便,在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中票据融资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如唐山市金融机构1-5月份累计办理承兑汇票贴现125.7亿元,相当于同期累计信贷投放的32.5。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2002、2003、2004年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额分别为1.2亿元、2.5亿元、4亿元,占到当年销售额的20、40、60。

(三)民间借贷持续升温,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的现实选择。通过对河北省417户企业问卷调查,发现有223户企业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占企业数的53。去年融入民间资金额45088万元,占其银行贷款的7。照此推算,河北省企业民间融资总规模在440亿元左右。在本次调查的50户企业中,截至今年6月末民间融资增长迅猛,达5640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7.3倍。受商业银行“双大”信贷政策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得到贷款,只好另辟蹊径,民间借贷成为十分现实的选择。如调查的赤城县,矿产资源丰富,在铁矿石价格暴涨的利益驱动下,去年投资1.45亿元新建8个铁矿厂,仅引进民营资金就有1.06亿元,占总投资的73。目前,民间融资正从“地下”走向公开,呈现融资主体多元化,资金用途投资化,期限、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可以说,民间融资的兴盛反映了企业对资金的渴求程度,同时也昭示着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以及金融改革的迫切性。

(四)企业内部集资方兴未艾,集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一是入股型集资。职工向公司缴纳股金,年终公司以高息返还职工,一般年利率为12到18;二是竞争性承包集资。公司内部以小组、车间、科室为单位,以出资多少竞聘负责人,年终根据企业效益情况分

红结算;三是期货型集资。主要出现在以销售煤炭、矿产品的公司,出资人一次性缴纳给公司资金后,约定公司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将产品出售给出资人;四是招工型集资。公司招录工人时,限定每人缴纳2000元-5000元不等的保证金;五是社会型集资。一般以高息向公司内部和社会集资。调查的50户企业中有9户企业进行了内部集资,2005年6月末

集资总额为26625万元。

(五)集团公司内部相互融资渐成趋势。伴随企业重组、改造,集团公司增多,关联企业间资金相互融通使用现象呈上升趋势。其突出的优势是利率低、快捷方便。一般在国家基准利率上再下浮10,一般用款三天内即可拨付到账。在被调查的50户企业中,集团公司内部融资的户数今年为9户,比2002年增加了6户,到2005年6月末融资金额70725万元,比2002年增加48999万元,增长2.24倍。如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并入中煤集团公司,到2005年6月末共向集团公司融资15100万元,最长期限为13年。

(六)企业拖欠有增无减,成为企业缓解资金紧张的常规方式。主要表现方式:一是产品紧俏行业可以取得购货方预先付给的预收款项;二是以企业信用作担保在购进原材料时的欠款形成应付款;三是占用职工工资形成企业的应付工资。2005年6月末,50户企业应付、预收款为104.2亿元,比2002年增加56.8亿元,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为26.5,比2002年高8.7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企业通过预收、应付方式取得资金的最多。

(七)资本市场融资不温不火,发展缓慢。河北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企业上市数量、市值和融资额十分有限。截至2004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41家(去年新增上市公司仅为5家),境内外融资总额66亿元。调查的50户企业中,上市公司2家,2003年、2004年从资本市场融资2.6亿元和3.6亿元,分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和0.9。由于五年来股市持续低迷,加上入市门槛过高,使得企业上市融资的内动力锐减。

(八)典当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补充方式。调查的唐山市上半年共办理典当业务732笔,典当金额为8200万元。在金融主渠道弱化、民间融资转移、直接融资市场门槛高的情况下,企业选择典当融资实属无奈之举。如唐山市向东棉纺织品有限公司因资金紧张,在银行告贷无门情况下,用产成品向典当公司抵押融资56万元。

(九)个人消费贷款间接流向生产领域,“私贷公用”暗渡陈仓。调查发现,不少民营企业主以个人名义用抵押、质押、担保方式谋得贷款,既享受了消费贷款较低的利率优惠,又把资金用于了生产经营,形成事实上的“私贷公用”。调查的迁安市,通过个人消费或无用途组合贷款间接投向企业的资金规模有9.8亿元,约占其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12。

二、企业融资新趋势给宏观调控与金融管理带来的影响

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应运而生的,是企业在银根抽紧和宏观调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也是市场规则作用下实现资本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纵观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在“啄食顺序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证券融资方式,还是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融资为主的模式,无不呈现出融资方式多元化并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向。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迁,将会对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也给金融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一)积极影响:

1、企业融资的多元化,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在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下,企业产生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等诸多风险无一例外的通过信贷途径向银行传导和转嫁,成为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隐患。企业融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了银行的承贷压力,降低了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从而减低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2、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有利于资金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主要表现:一是很多新兴融资方式的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如票据使用量的增加,使资金流转加快,减少了企业资金占用,通过背书转让就可完成结算,在资金紧张时,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取得资金。又如企业集团内部融资,灵活调剂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了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省了财务费用。二是不同的融资工具之间可以功能互补,有利于优化社会资金的配置。如民间融资、内部调资、异地融资等方式具有信息灵、速度快、手续简便的优势,在捕捉商机方面优于正规金融机构,弥补了正规金融灵活性不足的缺憾。

3、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有利于企业信用意识的提升,从而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相对于银行贷款,其他方式的融资需要企业有更高的信用度和美誉度。而对缺乏诚信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获得融资,这样会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则办事,增强诚信,从而改善全社会的信用和投资环境。

(二)消极影响:

1、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主要表现:一是金融调控对部分融资方式缺乏有效调控手段。如民间融资和集团公司内部融资脱离了银行体系,金融调控鞭长莫及;异地融资和“私贷公用”比较隐蔽,属于宏观调控的盲点;票据融资和典当融资属于外部调控力度较弱的融资方式,这些融资方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调控能力。二是由于民间融资、异地融资的逐利性较强,相当一部分投向了国家宏观调控限制的行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调控的力度,成为受控行业投资反弹的潜在因素。

2、企业集团内部融资的快速发展,会使金融机构失去部分优质客户。大集团公司并购的企业多是某区域的优质客户或朝阳企业,随着其内部融资的渐长,使企业在当地银行的贷款需求明显降低,造成银行多年培植的优质客户流失,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3、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增大了银行信贷管理难度。企业通过民间融资、外埠融资和“私贷公用”得到的资金,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隐蔽性,银行难以了解其真实的资金来源运用情况,增加了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

4、部分融资方式存在违规操作,容易扰乱正常金融秩序。集资、企业相互拖欠和民间融资等融资方式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容易形成乱集资、三角债和高利贷等问题,“私贷公用”则本身就属于违规信贷操作,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社会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三、规范企业融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鼓励企业发展内源性融资,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内外部融资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对银行贷款以外的多种融资方式,要因势利导,加强政策扶持,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要通过完善法规、健全中介组织、规范交易规则,加强规范和管理,以发挥各种融资渠道特有的优势,以能建立起结构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体系。比如,对已经从“地下”走到“地上”对民营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的民间融资,尽快制定出台《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成立民间融资中介组织,实现居民储蓄向民间资本的有效转化,同时将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为民间融资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

(二)建立健全有关监测制度,及时把握和适度调节社会资金的投向、流量。人民银行通过全国统一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中央银行大额支付结算系统,及时监测融资的行业、企业变化及其流量、流向、利率、期限等内容,监测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银监部门加强对企业贷款的真实性检查,对消费贷款进行监督检查,减少“私贷公用”现象。在建立各类监测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资金流向、流量等信息的分析研究,为宏观调控和金融决策提供服务。

(三)多管齐下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融资。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扩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支持中小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扩大票据市场规模,支持中小企业进行票据融资;其次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门金融机构和部门,降低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放胆开放金融租赁行业和信托业务,允许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企业组建以促销为目的的融资租赁公司,放开汽车、房产等领头企业的消费品融资租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办中小银行,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配套的中小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做出金融制度安排。

(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工具创新。要进一步健全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改革传统信贷管理体制,以客户为中心,区分不同的服务对象,确定不同的信贷机构、不同的信贷标准和不同的信贷产品,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银行在对企业提供传统的贷款、承兑、贴现等业务的同时,应当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加快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步伐,开发适合现代企业经营特点贷款品种和融资工具,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资金需求。

第五篇:区域集优票据推出 解决中小企融资问题

区域集优票据推出 解决中小企融资问题

2011年10月2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式接受广东佛山、山东潍坊两地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以下简称区域集优票据)的发行注册,注册金额5.39亿元,11家中小企业将借助金融创新进入债务资本市场。

区域集优票据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作为金融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方式,区域集优票据将依托地方政府资源,整合市场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建立贯穿注册发行至后续管理各环节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达到“以政府专业部门的力量遴选企业、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缓释风险、以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效果。

业内专家认为,债务资本市场的创新和发展,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区域集优票据的推出,将有望助力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几年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正确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有序开展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27日,已有166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直接债务融资产品,累计筹集资金超过100亿元。区域集优票据的推出,是交易商协会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自身资信水平,以落实风险缓释措施、健全风险分散分担体系为着力点,通过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深入推动中小企业市场化融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业内专家认为,债务资本市场的创新和发展,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的、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对于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区域集优票据的推出,将有望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设立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专项风险缓释措施,并与主承销商、信用增进机构等通过合同明确约定具体管理方式。专项风险缓释措施在市场监督下合法合规运作,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帮助区域内优质中小企业实现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区域集优票据模式所传导的鼓励创新理念,将促进市场主体依托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不断开展信用增进结构和风险缓释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

其次,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规范小微企业经营行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的遴选、推荐和后续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区域集优票据项目参与各方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遴选、推荐和培育国家重点支持产业的小微企业发行区域集优票据,引导小微企业依法开展业务运营活动,确保发行企业规范使用募集资金,推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再次,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债务资本市场风险。区域集优票据存续期间,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发挥政策、资源优势,完成协调统筹职能,保障当地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信用增进机构、主承销商等市场机构跟踪监测发行企业状况,督促信息披露行为,提高发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并对偿债履约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管理。政府专业部门和市场机构的有效结合,将对防范小微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培育良好区域金融生态,增强小微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区域集优融资框架下(更多资讯www.xiexiebang.com),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加强当地金融生态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主承销商、信用增进机构等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专业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的遴选、注册、发行和后续管理机制也将促使小微企业增强还本付息的诚信意识和市场化理念。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还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业务规程(试行)》并于日前发布施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市场化运作理念,继续依托广大市场成员,鼓励、引导市场创新,防范市场风险,为小微企业发展和市场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集优融资风险防范研究[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的防范研究+论文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的防范研究 摘要 当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和信贷融资风险现状,分析了信贷融资风险存在的原因,并......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将信用卡业务定位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性金融产品,我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防范研究 【摘 要】风险无处不在,财务风险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之所在,从而及时对企业管理进行相关调整,加强对财务风......

    如何从法律角度防范政府融资风险(合集)

    如何从法律角度防范政府融资的风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如何从法律角度防范政府融资的风险》的内容,具体内容:?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为......

    票据融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南京担保》18期 风险管理 票据融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文/朱林 一、票据融资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票据融资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

    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大全

    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票据融资出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期末商业汇票未......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蔺婉轩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10035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信用卡风险的 发生频率也逐年升高,信用卡风险事件越来越多,给发卡机......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项目流程及风险防范探讨

    学术论著 NO.3 中国医学装备2012年3月第9卷第3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12 March Vol.9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项目流程及风险防范探讨 刘 岩① 何 伟① [文章编号] 1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