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一、信贷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是否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无盲目追求利润,把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
(二)贷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有无越权放贷,是否审贷分离。
(三)贷款的发放是否越过规模,有无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导致贷款风险过大。
(四)对关系人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
(五)审查贷款集中风险,看有无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发放贷款。
(六)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权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产权,使用权与处置权关系。(2)抵押物是否处于被监管状态,是否为允许自由买卖的财产,是否已进行保险,风险程度如何,保险权益是否能转让给抵押权人。(3)抵押物法定缴纳税费等手续是否完备。(4)抵押物产权证明所指向的财产标的是否真实存在,其状况如何。(5)抵押物品名、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价值评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经法律公证。
(七)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损失类贷款的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
(八)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违规竞争。
(九)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有无随意调整,虚报贷款质量。
二、信贷质量审计的方法
(一)符合性测试
在全面了解银行贷款的基础上,正确评价贷款控制制度,确定审计重点,把握审计方向。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内控程序测试一是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银行对贷款控制的环境及程序等的情况。二是穿行测试,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并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银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一是设计测试,即内控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发挥和控制风险。二是执行测试,即审查内控的有效性,看其运行是否连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如对贷款审批程序的评审,主要内容有:(1)贷款的审批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越级审批、化整为零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2)是否体现审贷分离原则。首先,审查银行是否设置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这三个不同的岗位,是否保证岗位之间的相万独立与制约;其次,审查对借款人的使用调查和贷款的审批权是否分开,是否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3)是否要求和保证信贷人员进行充分的信贷调查。(4)贷款审查是否严格。(5)贷款发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
2.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环节,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则重点抽查。[!--empirenews.page--]
(二)分析性测试
贷款质量审计要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映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提示贷款内在风险,然后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去寻找其运动的规律并发现其中的差异,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1.比率分析
将银行五级分类贷款,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2.比较分析
(1)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与同期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
(2)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看其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3.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揭示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从而发现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
(1)行业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
(2)贷款品种构成分析。如对商业贷款、建筑贷款等贷款的分析,可发现不良贷款在各类贷款中的分布,进而确定贷款的高风险区。
运用分析性测试应把握以下要点:
1.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高质量的输入,就会有高质量的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决定着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
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要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发现差异,进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由于分析性测试存在固有限制,对于重要项目,不宜依赖,若有必要使用,应由其他程序相佐证。如结果相互印证,则可以依赖。
(三)实质性测试
对信贷质量的实质性测试,有赖于信贷内控的健全和有效控制程度。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在于用取得的审计证据验证贷款的真实性、准确性。银行的各类交易、各个账目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审计应从各要素存在的联系中去发现所需的有关贷款证据。其方法主要有:
1.编制贷款汇总表,反映贷款全貌,指引对贷款的实质性测试。
2.核对有关账目,审查贷款的真实性。
核对贷款科目总账分户账余额。检查会计总账信贷部门台账,看部门统计报表是否一致。追查借款合同、借据、会计科目,看所发生的贷款是否全部及时入账,同时,对贷款进行函证,以检查贷款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运用判断抽样技术,确认贷款真实价值。
贷款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贷款的真实价值而运用判断抽样方法,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发生损失的贷款,确认其可能损失的程度,从而确定贷款的真实价值。判断抽样中要做到:
第一,样本要有—定的覆盖率。若贷款质量较好,样本可少些,反之亦然。
第二,样本要“风险优先”,即选取风险较大的贷款和金额较大的贷款,因大额贷款的质量对银行整体的信贷质量影响较大。
第三,样本要有代表性,尽量包含各类贷款。[!--empirenews.page--] 审计方法上应做到:第一,详查与抽查相结合,抓住重点,提高效率。第二,查账与询问相结合,走访群众,了解“活”情况。第三,内查发现线索后积极外调,查证落实。第四,账实核对,看银行对贷款的分类是否与企业经营实际、还款能力等相符,有无虚报贷款质量。
第二篇:能源审计内容与方法
能源审计内容与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内容
(1)调查企业所有能源、资源的消耗方式及流向,核对物资帐、生产经营帐等,考核产品的能耗、物耗。(2)审查企业是否有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耗能设备,测试其运行效率。(3)分析、诊断、查找浪费能源的各种问题、原因,定量的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提出节能改进措施。(4)对企业申报的节能技改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科学评估,帮助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5)根据ZF经济主管部门委托和安排,对申请资源综合利用资格企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审计核实,帮助企业获得国家节能和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6)在能源审计监测过程中,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宣传国家的节能法规和激励政策,规范企业合理用能,帮助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定量分析每个因素(或环节)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由于目前各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量监控手段不尽完善等原因可能导致统计信息失真,因此仅仅依靠企业现有的统计数据直接进行分析评价,往往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所以,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各种数据的来龙去脉,进行能量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包括盘存查帐、现场测试等手段,检查核实有关数据。只有在数据完全准确可靠时,才能进行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进而查找节约潜力,提出合理化整改建议和措施。鉴于能源审计的基础是统计、统计的基础是计量,因此,在能源审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首先要了解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有的企业称之为经济效益考核办法)以及责任制的具体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摸清企业的管理状况(如机构、人员、职能、制度、办法、指标等)和能源流程,为下一步的能源审计分析打下基础。
二、详细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计量和统计状况,确定计量仪表的准确程度和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1)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①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就不能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这样,各项统计分析就无法进行或失去意义。因此,计量工作是各项基础工作的基础。按照GB/T17167-1999《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导则》的规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a.计量器具应满足按产品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对基本核算单位(分厂、车间和重点用能机台、装置等)进行能耗考核和制定企业综合能耗考核标准的需要。b.要适应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和企业经营管理对计量检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反馈、控制等实际需要。c.必须实行生产和生活、厂内和厂外、外销和自用分别计量的原则。②计量器具的配备范围: a.进出厂的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燃气等)、二次能源(如电、焦炭、成品油、蒸汽等)以及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氧气、水等)的计量。b.自产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计量及能源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一次能源的计量。c.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和耗能工质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计量。d.企业生活和辅助部门(如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用能的计量。e.其它:凡需要进行用能技术经济分析和重点耗能设备的考核如容量在50kW以上的电动机、100A直流电的用电设备、年耗标煤500吨以上的炉窑,由多台小功率机台组成的生产组合和生产线等均应单独安装计量仪表。在对企业计量工作进行考查时,应注意大垛物资月底盘存和半成品流转过程的计量,必要时应调阅有关原始计量资料,否则企业(或车间)能源单耗指标可能会失真;同时还应注意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出入库物资尤其是进出厂物资计量的监督制约机制及手续传递进行详细的了解(漏洞往往出现于此)。(2)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企业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编制企业能源计划的主要依据,又是ZF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能源、进行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①企业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a.便于国家对企业用能进行监督管理,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编制和检查能源计划、保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b.调查企业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建议。c.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必要的信息。根据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及能源流程的特点,能源统计工作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从一次能源到加工转换;第二级为加工转换到交付最终用户使用;第三级为能源在最终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第三级能源统计工作最为复杂,也是目前整个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能源统计的发展趋势是,从一种能源的分别统计,向多种能源的综合统计方向发展;从只重生产量的统计,转向对生产、转换、消费的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价。②企业能源统计的内容: a.统计的原始记录 b.统计台帐 c.企业能源统计报表的分类: 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呈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统计报表(最为详细)。这两类报表的共同部分应数据一致并与台帐相符。d.企业能源统计分析 企业能源统计分析是实行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费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耗升降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改进措施,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只有通过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和合理的能耗定额,确保定额考核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否则极易挫伤职工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建立切实可行、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情况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3)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①对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等项内容的审计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②对企业的用能概况、能源流程及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应按照国家标准《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进行 ③产品产量的核定方法 产品产量(或半成品产量)是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或车间单耗)的基准,产品产量统计不准确,必将导致能耗指标的失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物资盘存误差等),有的企业存在着产品产量统计失真现象。因此在收集整理产品产量时,应多方面调阅资料,核实产品产量。产品产量仅指合格品数量。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制成品、在制品或半成品的数量,在制品或半成品应折算为相当的制成品。产品产量核定时,要考虑到标准品与非标准品的区别,非标准品应折算为相当的标准品。产品产量的核定必须通过仓库物资盘查与往来帐目进行核定。④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方法 能源消耗数据的核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和与之对应的产品(或半成品)产量的时间计算区段及所属范围应一致。b.企业外购能源的品质,对企业的能耗产生的影响很大。如进厂原煤的质量把关,有的企业做的比较好,能够严格扣水扣杂,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严格计量,准确化验、验收、结算,监督制约机制非常完善,但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对进厂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原则上应以实测值为准,无条件时可以以国家标准为准。c.企业产品能耗的核定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外协加工部分的能源消耗。d.企业能源审计时应编制企业能源网络图或企业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e.企业能源消耗的数据核定应分品种进行非生产系统用能与损失能源量的计算,并对其合理性加以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摊到产品的企业能源消耗指标中去。f.企业产品能耗分析必须具有可比性,不同原料、不同生产工艺、消耗不同能源等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在综合能耗无法进行简单对比时,可对主要生产工序或重点耗能设备(如同型号的磨机、立窑等)的能源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找节能的潜力。⑤能源价格与成本的核定方法 企业能源审计所使用的能源价格与企业财务往来帐目的能源价格相一致,在一种能源多种价格的情况下产品能源成本用加权平均价格计算。⑥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评价分析 企业能源消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生产系统单位产品能耗(车间单耗)、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含辅助生产体系分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产品计量单位不同时)、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对上述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的标准及同行业或本企业先进水平等相关能耗定额指标来进行评价分析。⑦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 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 a.企业能源转换系统或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效率与负荷调整的合理性评价。b.企业生产组织与能源供应系统合理匹配的分析评价。c.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水、合理用油的评价。d.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e.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的分析评价。f.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或热电联产水平)及环境效益的评价分析。(4)企业能源审计的分析方法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查找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能源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管理、技术和结构节能。①管理途径:指合理组织生产经营,合理分配能源和物资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等。a.杜绝“跑冒滴漏”。目的是在于督促职工从小处做起,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如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耗定额、加强生产现场的巡察管理等)。b.合理分配使用能源。指将各种不同品种、质量的能源、资源,分配至最合适的用途。c.节约各种物资消耗量,减少间接能耗。d.提高产品产量和运输效率,实现规模效益。e.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输质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包括产品合格率和品级率两个指标。合格率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就高;产品品级率高,其使用寿命延长,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提高运输质量,降低了装运损失,相应地节约能源。f.节约资金占有量。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的超定额储备,设备、厂房超过实际需要,都是对国家能源资源的浪费。g.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诸如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程度不平衡、供能与用能环节不协调以及设备大马拉小车、低负荷生产等都是造成能源浪费的主要因素。h.加强管理,提高原燃材料进厂质量(如严格化验,无条件化验的企业应委托专业部门化验;强化计量,减少亏吨和损耗,合理扣水扣杂)。i.对新上基建和技改工程项目必须严把节能关,做好“节能篇”论证,严禁选用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和工艺。②技术途径 通过技术管理,实现节能目标,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a.淘汰或改造落后的耗能设备:如更新改造高耗能的变压器、锅炉等。b.改进落后的工艺。c.改进和提高操作技能: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d.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如冷凝水封闭回收技术等。e.能量的分级利用:如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多效蒸发器连轧连铸等。f.加强管网和设备的保温、保冷等: ③结构节能 通过对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节能途径。a.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调整区域内一、二、三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用能的目的。b.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提升产品的挡次。c.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5)企业节能技改项目评价分析的方法 通过审计分析发现的节能潜力,有的项目不需花钱(如堵塞管理漏洞)或少量的投入就能见效;而有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节能节材项目必须开展技术经济评价,进行能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比较分析,以避免投资失误。开展技术经济评价应注意坚持以下几点(详细内容略): 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中以定量分析为主。②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中以动态分析为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③宏观分析与微观效益分析中以宏观分析为主。④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⑤全过程经济效益分析。⑥价值量分析与实物量分析相结合,以价值量分析为主。预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应注意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分析,包括盈亏分析、敏感性分析。
第三篇:如何银行信贷审计
如何银行信贷审计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核心,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中占绝对比例优势,其业务风险也是银行最大的潜在风险。为此,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将银行信贷业务作为审计重点,是揭露重大违法犯罪、消除风险隐患、促进管理、提高效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参与金融审计项目,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本文与一线审计同仁分享。
一、审前调查是银行信贷业务审计的航标
银行信贷业务数据海量,好的审前调查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没有审前调查,好比大海里航行没有了航标。审前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审计单位信贷业务总体发展情况。取得被审计单位整体发展规划以及信贷管理分析报告,了解和掌握包括业务发展动向及重点、信贷业务分类、信贷质量分析等重要信息,对信贷业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利于我们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潜在风险。二是内部管理基本情况。了解信贷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判断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通过以上调查了解的内容,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初步确定审计关注重点。例如,我们在对某银行的审前调查中发现,该银行的信贷审批会有权否决或调整风控部门对企业的所做的统一授信,这就可能导致银行根据企业贷款调整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使统一授信流于形式,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分析贷款原始数据。在对贷款业务总体情况和内部管理情况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贷款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等,确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下一步审计实施阶段做好准备。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在计算机审计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直接进入银行电子信息系统拷贝数据存在风险较大,如果使用银行信贷统计部门的贷款数据,又会缺失很多必要的信息,所以要求被审计单位信息技术人员提供审计配合,从数据库中导出审计人员所需的贷款数据较为可行。
二、银行贷款档案检查是发现问题线索的关键
银行贷款档案检查是审计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主要应把握两方面。其一:根据审前调查发现疑点和问题,确定抽查范围。如,我们在对某信用社信贷业务调查了解时,发现该信用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近两年增长较快,而大部分个人消费贷款源自内部职工消费贷款,短时间内内部职工同时购车或买房的现象不正常。因此,我们将内部职工消费贷款确定为贷款档案抽查重点,从中选取了时间比较集中、数额较大的贷款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除了发现该社的职工消费贷款手续不严谨、贷款资料不完整外,还发现部分购房贷款提供的是虚假购房合同,引起了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提供虚假购房合同的职工主动将借款提前全额归还。其二:按类别进行贷款档案抽查,提高工作效率。各个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侧重点不同,造就了一些带有浓重个体色彩的银行信贷业务,审计人员在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后,进行有目的分类抽查,会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审计效率。例如,某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所处地区经济商贸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信贷业务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简化了贷款中间环节,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数量增加较快。这部分贷款在贷款台账上显示金额小、数量多,审计抽查起来工作量大,又很难反映整体贷款情况。我们通过对贷款台账的分析,将这部分贷款按照不同的担保人进行归类整理后,划分出商贸中心为商户提供担保的银企合作项目担保贷款、汽车经营公司为个人提供担保的汽车消费类贷款、房地产公司为个人提供担保的个人住房按揭等,由此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变得清晰,贷款档案的抽查由点变成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银行账户检查和外部调查取证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
银行账户检查和外部调查取证是检查贷款是否被挪用以及贷款质量的重要审计步骤,也使审计监督得到延伸。通过上述监督检查,使审计人员比较全面地了解银行信贷业务更深层次蕴含的问题,为审计人员揭示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一是在银行账户检查方面,包括信贷资金是否被挪用及信贷资金的流向等。如在检查信贷资金方面,应包括:信贷资金被用来归还老贷款、信贷资金被用做承兑汇票保证金、信贷资金通过多次转账模糊资金轨迹或被转入关联公司、信贷资金被大额提现等。在检查信贷资金流向方面,应包括:锁定资金源头账户和资金数额,追踪和记录资金流转路线,调取资金划转原始凭证,发现和提取审计线索,判断其合规性,保存审计证据等。二是在外部调查取证方面,可以根据审计方案要求等,到单位直接了解贷款使用情况、贷款使用进度、查看原始支付凭证;到工商登记部门查询贷款单位股东构成、注册资本等登记注册情况;到人民银行查询贷款单位贷款情况及银行开户情况;到税务机关,通过了解贷款单位的报税情况,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等。
四、关注贷款担保是审计促进银行防范潜在风险的重要措施
对贷款担保进行审计是促进银行防范贷款损失的又一道重要防线。近年来,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金额也呈上升趋势。但其贷款风险还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在进行银行贷款担保审计时,一是要关注来自贷款单位的风险。这些单位大多是在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二是要关注来自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融资性专业担保公司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不够完善的内部控制,担保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良莠不齐。如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贷款业务。但目前一些融资性担保公司仍在违规开展贷款业务,这不仅降低了担保公司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而且还将使其承担较大的贷款损失风险。三是要关注来自银行与融资性担保公司之间不规范的合作行为的风险。如:银行违规为担保公司提供委托贷款业务、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金额超出法规对担保公司的限制、银行与没有经营许可的担保公司合作业务等。凡是在审计中发现上述问题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及时帮助银行完善制度、规范,促进管理。同时,还要在审计报告或相关信息中予以披露,以引起政府和银监部门的重视,切实发挥审计机关“免疫系统”的功能。
第四篇: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内容与方法
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内容与方法
长期以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经营是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并存的三大痼疾,也是审计人员在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中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专题与大家做一探讨。
一、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经营行为的表现形式
虽然国家对建筑工程有严格管理的制度,但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承包人竞争相当激烈。受利益驱动,各种形式的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经营应运而生,出现了“大企业出牌子,私人老板出钱,农民工干活”的不正常现象。
(一)非法转包行为表现形式。
1.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
2.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二)违法分包行为表现形式。
1.总承包单位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
2.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且未经建设单位许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
3.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交由他人完成;
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三)挂靠经营行为表现形式。
1.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2.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二、承发包审计主要内容
一些监管部门对承发包中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公开招标流于形式,大量建设资金“蒸发”,质量监控体系得不到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形同虚设,工程质量安全无从保证。尤为严重的是,以往多存在于下游的小段工程分包、“甩卖”,开始向上游蔓延,一些高造价的大工程在招标之前,已经成为私人资本和有资质大企业“合作联营”旗号下的囊中之物。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一)承包单位合规情况。检查承包单位是否为经招标投标确定的中标单位,单位资质和财务状况是否真实,施工主体是否为以分公司、项目部、工程处等名义挂靠的分包队伍。
(二)合同签订情况。检查合同内容与标书内容是否一致,如有调整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单位或个人滥用权力、干预发包情形;承包合同中有无关于分包的内容和约定,各方责、权、利是否明确;是否有分别应付检查和结算支付的内容不一致的“阴阳合同”。
(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构成情况。了解项目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之间有无合法人事关系;工程、质检、安全、财务等技术人员是否具有合法任职资格,是否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签署各类工程记录、检验资料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是否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是否基本由分包单位的人员构成。
(四)施工人员构成情况。了解施工队伍是否由社会闲散人员临时召集而成,是否由“包工头”代为领取工资,有无拖欠工资现象,拖欠工资是否为层层转包所致。
(五)技术装备和物资采购情况。调查施工单位是否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主要技术装备,抽查施工现场技术装备的来源与身份;主要工程建筑材料、设备等物资是否由承包单位组织采购和供应。
(六)建设单位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建设单位是否在建筑工程发包中收受贿赂、回扣或者索取其他好处,有无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是否指定中标人或对中标人施加压力要求将工程转包给他人,对违规现象是否避而不谈、避而不管。
(七)工程监理职责履行情况。了解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供货单位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是否进驻施工现场,对来历不明人员、设备是否进行过核实;有无转让监理业务行为;是否参与了工程竣工验收并签署监理意见,有无对工程质量提出异议、未发表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的情形。
(八)分包程序和管理。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经其认可或在合同中已有约定的分包清单,检查有无分包清单之外的分包,事实存在的分包和劳务是否履行了建设单位和监理审查的程序;承包单位是否将分包工程的质量、技术、安全、进度、成本核算纳入正常管理轨道,有无以包代管现象;是否出现过因分包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责任事故。
(九)分包工程的实际范围和内容。检查分包工程是否为非主体工程或非关键性工程;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是否订立书面合同并提供分包工程涉及的图纸及技术规范;分包单位有无将其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有无存在超越劳务分包范畴的事实。
(十)资金往来和财务结算。检查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供货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之间资金往来中是否存在异常交易;结算业务是否真实,结算凭证是否齐备,结算程序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
三、承发包审计主要方法
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经营手段隐蔽,从承包人到分包人再到监理都心照不宣,如同“铁桶阵”;加之指定分包、肢解分包、劳务分包、工序分包、分部工程分包的合法性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争议从未平息,给承发包审计带来严峻挑战,审计人员任重而道远。审计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可供参考:
(一)审阅资料,寻找破绽。
施工日志、监理日志、会议纪要、收发文登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各类资料,都可能成为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线索。某工程合同约定:“所有工程均由中标人自行完成施工,绝不对工程进行分包”。审计人员在查阅其施工企业财务凭证时发现一张送货单据所列示地址与该企业不符。原来是该企业通知供货商将购入设备直接发往其转包的一家当地施工企业,从而使这家分包单位名单“浮出水面”。
(二)现场调查,多方取证。
审计人员在走访施工现场的过程中,多观察,多了解,也会发现蛛丝马迹。某施工单位名称显示为异地一家公司,“引进”的设备都喷有该公司名称标识,但审计人员在施工工地与工人攀谈时发现工人大多持本地口音,提供的固定资产台账也与实际不符。原来是几个私营老板拉大旗作虎皮,挂靠某铁路施工企业名下,以劳务分包形式掩盖事实上的违法分包。
(三)收集信息,取得突破。
业主与承包单位、分包单位之间一旦为经济利益扯起“皮”时,一些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自然就露了马脚。如某公司参与了某项堤防加固工程的分包,却因施工过程中与承包单位之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纠纷、迟迟拿不到工程款而对承包方满腹怨言。出于报复,该公司在网络上揭露承包方的分包行为。审计人员浏览网页时读到这则信息,从而得到了发现分包行为的线索。
(四)缜密计算,层层解析。
承包单位对违法分包工程多以预付工程款、出借生活费、假造民工工资册、多支付民工工资形式,化整为零分解和分散了工程款的结算支付。审计人员通过计算工程量,核实工程验工计价,从中判断工程的真实性。如审计人员核算某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时发现,其燃油费、机械使用费、水电费等工程成本与结算价款相错甚远,经询问确有其他公司参与分包部分工程;再经计算发现,结算给分包公司的工程款远远超出了合同中对非主体工程最大分包额不得超过合同价款30%的约定,从而断定分包超越了合理的范围。
(五)熟悉规则,巧辟蹊径。
建筑行业存在一些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如地方领导利用职权插手工程招投标以牟取私利、投标和评标存在幕后交易等;一些工程经过层层转包,在利润层层扒皮的情况下,施工单位要想盈利只有在材料的差价和质量上做文章,而且还有多项支出必不可少,如工程介绍费、请客送礼费、应付上级检查的红包等等。熟悉这些潜规则,对审计人员开展承发包审计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其宗旨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是由社员自愿入股的集体所有制金融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 的管理模式。在对农村信用社审计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科目、重点资金查证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谈一点拙见。
贷款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贷款资产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是运用资金的主要渠道,也是取得损益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信用社贷款按照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三性原则要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健全贷款的发放、项目管理和监督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按期回收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信贷资产违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整为零,垒大户,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发放贷款。二是收回的贷款不销帐,而继续放贷进行帐外经营。三是信用社自身基建借贷挪用。四是用假存单、假(无效)证件骗取质押、抵押贷款。五是以新贷还旧贷,以贷收息。六是虚假还贷,虚假收息。贷款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
(1)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贷款资料、手续是否完备、贷款程序是否合规。通过座谈了解、抽查贷款档案、收集有关制度,据此来确定贷款户抽查面。(2)检查贷款发放和收回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方式和核算手续,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贷款管理规定,是否有以贷收息、立据收贷,违规发放贷款,制造虚假效益,造成信贷资产恶化的行为。因信用社考核主要是在6月、12月,审计时应重点放在这两个月。
(3)检查不良贷款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认定程序是否合规,重点审计“一逾二呆”贷款是否严格按标准划分。审计时要结合外调,查证其真实性,查明其形成不良的原因。呆账贷款的核销,要审查是否履行规定的报批手续。同时对正常贷款,也要作重点审计,检查将大量的不良贷款反映在正常贷款中,掩盖贷款真实性的问题。如对某县联社审计时通过查对各项贷款余额变化,查验贷款借据就发现2004年正常贷款中含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7356万元,占审计核实不良贷款额的53%。
投资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投资是指农村信用社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以资产或其他形式的资产投放于有价证券或其他资产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按照农村信用社经营资产的多元化、证券化要求,农村信用社的投资业务逐渐发展起来。投资审计主要检查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具体如以下方面进行,即:
查资格。看是否有资格进行投资业务。有无将信用社资金经营证券业务的问题。有无违规买卖国债、金融债券等,以及由于失职而造成损失。
查协议。检查审核投资协议是否齐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产权关系是否明确。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拆借资金进行投资。是否存在挤占信贷资金或其他借入资金违规进行投资等。
查财务。主要检查资金来源是否合理,财务核算是否准确,投资的安全及合理收益是否有保障。有无多计或者少计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
待处理抵债资产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归还贷款,以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抵偿所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抵债资产与原来的抵贷资产相比,只是名称上做了规范,实质内容并未改变。在对农信社的审计中发现抵债资产管理混乱,潜在损失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接收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绝大部分作价是双方协议,没有经过资格部门估价。二是接收、保管、处置过程手续不全,档案资料不完整。三是很多资产没有取得合法所有权。四是科目混乱,核算不准,帐实不符。五是抵债资产自用没有办理审批手续。待处理抵债资产审计主要检查其取得、变现手续是否合规合法,财务核算是否正确,帐实是否相符,具体为:(1)抵债资产的确认和取得。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确认抵债资产,有无将无形资产作为抵债资产,有无因违规取得抵债资产造成资产再次损失。
(2)抵债资产的变现。抵债资产的变现手续是否完备。抵债资产的计价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抵债资产是否经过组织拍卖或按规定通过其他方式变现。
(3)抵债资产的管理。是否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全面负责抵债资产的日常管理。财会部门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账务核算和处理,账实是否相符。抵债资产自用是否办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因保管不善造成资产毁损、丢失等。
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同业存放、调出(入)调剂资金、拆出(入)资金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这些款项的审计重在核对,特别是存放同业、同业存放、拆出(入)资金等轧差反映科目。很多信用社内部职工作案都是利用这些科目,通过这些科目的核对查实从而发现案件线索。如某信用社主任戚某侵占挪用资金案。戚收买会计,截留信用社上调和从联社下调资金。某信用社主任陈某拆入资金不入帐,私自贷出,收回的本息不入帐进行体外循环帐外经营。某信用社主任陈某偷支转存建行存款用于个人投资、放贷。具体审计内容和方法为:(1)按对账单核对存放款项余额,并据此进行总分核对。对存放的定期存款、特种存款,应根据其持有的有价单证,检查与账面余额是否一致。
(2)对联行结算款项,按有关联行结算方法规定进行核对,并重点对未达账项进行清查,对不正常的未达账项必须逐笔查清原因。
(3)逐步核对调剂、拆放资金分户账与总账、拆借合同是否相符,会计核算科目是否正确。按照调剂、拆放资金合同,采取上门核对的方式与对方金融机构进行详细核查确认。
(4)根据调剂、拆放资金逾期时间、原因及还款保证等情况,对拆借风险状况进行评价。
各项存款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存款是指农村信用社为存款人办理存款支、取的一种服务行为,是农村信用社的最主要的经营业务之一。各项存款的审计主要是核实存款的真实性。存款出现的问题有:私开假存单骗取质押贷款肆意挥霍;吸储不入帐进行帐外经营,私分经营所得;随意任支企业存款供己或亲友周转。具体审计内容和方法为:
一是储蓄存款的审计。从检查空白储蓄存单的管理入手,查领取、使用、作废登记,查库存,看有无跳号使用、私开假存单的现象;核对总帐、明细帐(卡),看有无隐瞒、盗支储户存款现象。
二是对公存款的审计。采取核对的方式进行比较快捷。一要总、分帐务余额核对,二要查看银企对帐调节表,重点关注存折户,必要时要到存款户核实。
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内容与方法
主要检查利息收支、手续费收支、应收未收利息、应付未付利息、营业费用等各项财务收支核算是否真实。
利息收支。检查利息收支计算是否准确、是否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有无收入挂往来或不入帐;有无多计、少计支出或为了虚增收入将表外利息收入转入表内,或为了虚减收入将表内利息转表外的情况。从审计的情况看:有的将金融机构往来利息在上转下划时转入帐外;有的将收入或支出挂往来;有的将提高贷款利率用工本费收据、手续费收据多收的利息存放帐外,一是支付贴水,二是支付不合理费用,三是转入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漏缴营业税金;有的甚至采取多计提少支付存款利息的手法将差额贪污据为己有。
手续费收支。检查手续费收支的标准和用途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擅自改变手续费收支标准,或将部分手续费隐瞒、转移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审计时要注意了解信用社有哪些代理业务,检看各项业务收费帐面是否有反映。
应收未收利息。检查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是否有多计或少计,有无将表内应收利息转表外核算,或将表外应收利息转表内核算。
应付未付利息。检查应付未付利息的核算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应付未付是否按规定足额提取,有无多提或少提。
营业费用。检查营业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重点审计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修理费。检查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呆帐(坏帐)准备金是否按规定标准计提,有无为了调节利润而多提或少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