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

时间:2019-05-13 16:0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

第一篇: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研究

朱晓红

摘 要: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是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变革的方向,以广东D市H家庭服务中心这一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动员整合社会资源以及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协同作用。H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表明,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空间缘于政府选择性让渡职能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嵌入式自主回应。政府要适度放权,赋予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适度的制度环境,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则应主动寻找自主的发展空间,二者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协同治理。

关键词: 协同共治;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服务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放松了控制社会的努力并使之获得一定的“自由活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1]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1.3万个,同比增长10.9%。其中社会团体31.2万个,基金会4 19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9.7万个。[2]伴随着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社会组织去垄断化改革,一些工青妇组织转化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基于对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组织的凝聚,作为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探索在各地展开。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北京3+1枢纽型工作体系、上海1+5+x社会组织联合会模式、广东工青妇枢纽型社会组织模式。

社会治理中以基于法治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特征的社会共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仅是政府治理社会,而且包括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3]从国际经验来看,西方国家的NGO都形成了一个第三部门的自治体,按照功能分类促进NGO的联合。如美国全国救灾志愿者联盟、英国“志愿组织国家委员会”(NCVO)以及法国团结、救援、发展组织联合会等,都是由各个NGO基于共同议题联合起来,形成伞状组织,深入社区,发挥其联盟平台的作用,实现政府与社会共治。

就我国而言,目前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其制度建构按照从上而下的逻辑进行,属于单向度的制度供给。[4]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最直接或显现的功能是对国内社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体制的突破,[5]体现了政府赋权让渡职能与社区自治能力的共生与合作。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官方指定的一种领域性统驭组织,而非自愿形成的联合体,枢纽型社会组织中相当一些是官僚行政性关系,而不是联合治理结构。[6]这容易使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功能定位不明确、政社不分、法律缺位、能力建设不足以及挤压一般性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空间等问题。[7]

尽管如此,作为联接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跨部门协作治理的方式整合、吸纳社会资源,构建了一个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共存的公共能量场,拓展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网络,符合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的要求。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协同作用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徐双敏等以共青团组织为例,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有相对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在当前我国多数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的背景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8]林兵等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当前政府以“吸纳嵌入”管理模式来管理社会组织的新探索,其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是一种开放性的系统,两者是合作与依赖的关系。[9]张丙宣运用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政府创办的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政府在协同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指出支持型社会组织发挥着再造理念、建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立支持网络、动员整合资源、提高多组织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功能。[10]

以上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大叙事层面,讨论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功能及其限度,无法揭示出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具体而微观的实践。而能否实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极为重要的,[11]社会协同治理既要强调宏观的制度建设,也要注重微观基础,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协同运行网络,提升民生福祉。因此,本文以广东省D市一家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H家庭服务中心为个案,试图考察在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动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揭示出其蕴含着的价值与启示。这将为打破体制界限,形成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以其他社会组织为主体的扁平化、网络化、多层次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提供重要的实践样本。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背景下H家庭服务中心的建立

美国社会学家乔尔·S·米格代尔(Joel S Migdal)在《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一书中,采用“社会中的国家”[12]的研究路径,提出了一个用来理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全新模型,即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具有自主性的社会的形成,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单一性限度与公共服务需求异质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公共物品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促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着重构,“以政党为核心的总体性社会结构”逐渐向“分化型和多元化的社会结构”转型,[13] 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结构已显现出来,社会秩序的构建逻辑出现了由原有的行政性整合向契约性社会整合的变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4]基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限度与民众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D市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2009年发布了推进D市社会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民政、教育、团委、妇联、残联、卫生、司法、禁毒等领域设置社工岗位,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试点,改变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一中心供给局面。

在此背景下,D市妇联把握全市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被列为首批社工试点单位。2009年,当地妇联开始筹备H家庭服务中心,力图在家庭服务和妇女维权两个领域开展公共服务,解决妇女儿童实际困难,强化家庭功能,促进社区和谐稳定,首个试点选择在社区发展成熟、外地人口相对集中、社区文化丰富多样的社区。2011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妇联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这一新职能,进一步赋予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历史重任。[15]2012年8月,H家庭服务中心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试点,承接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转介的需要专业深度服务的婚姻家庭个案,逐渐发展成为婚姻家庭方面的专业支援机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市妇联的品牌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为妇联赢得了“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第二批创新社会管理观察项目”“国家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三等奖”和“省妇联第二届广东省妇联工作创新奖(第一名)”等诸多荣誉,具备了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组织资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H家庭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服务的经验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管理体制突出显示了社会组织是社会协同的重要主体之一。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当地妇联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特色项目,在参与社区服务中具有鲜明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工作优势,因而能够在社区服务多元化供给、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动员整合社会资源以及规范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提供社区公共服务

H家庭服务中心是在妇联的支持与鼓励下发展起来的,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范围主要集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中在妇女、儿童、家庭三大领域,辅助发展义工服务,如关注社区收支不平衡家庭,单亲、空巢、残疾人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情绪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支援;开展“跨越成长路”新莞人子女成长计划,服务低收入的新莞人子女,关注外来工子女健康成长;为社区低收入家庭儿童准备了“感受一天新科技——家庭一日游”等活动。此外,策划和开展大型主题性社区活动,在特定节日和时段,举办反家暴系列活动,提升参加者防止和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这一“服务型导向”功能内涵通过枢纽平台作用,使得公共服务下沉到社区,降低了社区民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成本。

(二)培育孵化社会组织

面对社会服务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政府通过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引导分散的社会组织,吸纳与整合社会组织的公共资源;同时,通过服务购买等项目化运作方式以及评估机制在资源配置以及功能发挥等方面对社会组织进行制度嵌入,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一个开放的制度结构,以降低职能转移的风险。从2012年开始,H家庭服务中心业务范畴突破了提供具体服务这样一种单一的业务模式,增加了公益组织孵化的功能,建设文娱、维权、生活服务等各类符合民众需求的服务队伍,如社区舞蹈队、健身队、法援服务队、家庭志愿者队伍、家庭关系调解团等,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此外,市妇联成立关爱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协同H家庭服务中心、妇女维权站等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为相关社会组织提供注册帮助、业务指导、项目申报、资源整合等服务,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三)动员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府、社会、市场和公民个体等主体所拥有资源的整合程度。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由妇联创办的“体制内社会组织”,在资源分配与利益协调方面具有较强的“国家主义”[16]和自上而下的色彩,因此,具有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强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动员能力。H家庭服务中心在动员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一是打造了“妇工+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模式,以妇女、儿童、家庭三大领域为重点对象,有效地发挥了政府主导、社工运行及社会资源三方联动的方式。二是强调同业支持体系。该中心不断拓展获得资源支持的空间,与广州妇联、佛山妇联等机构进行交流,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协作关系。三是搭建政府、企业与NGO之间的纽带,以多种手段吸纳优质社会服务资源,倡导热心企业对H家庭服务中心进行项目资助。通过这些努力,H家庭服务中心展现出了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动员功能,帮助社会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降低社会服务运行成本,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四)规范社会组织建设

在H家庭服务中心看来,不断完善的专业服务能力是其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关键,专业服务能力的增强也会使其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因此,H家庭服务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规范其发展。一是组织承诺。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团体,H家庭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妇儿为主,家庭为本,社区为基础”这一组织承诺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始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其自主性的价值理念。这种组织理念与价值观也内化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秉承了社会组织的公益理念。二是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市妇联成立了社会工作拓展办公室,负责H家庭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工作,聘请香港督导和督导助理指导中心社工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H家庭服务中心还吸取香港、深圳的社工经验,跟进婚姻关系、家庭暴力等各种类型的个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内部治理。H家庭服务中心建立起一套包括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财务管理、绩效评估等有效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其中涉及H家庭服务中心实施指引、中心绩效考核方案、中心志愿服务队实施指引及推广妇联社工特色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组织决策过程的科学性。

经过上述努力,H家庭服务中心的运作空间与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过民政部、全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国妇联、广东省妇联等领导的指导视察,服务项目的涵盖范围不断扩充,服务的社会价值不断彰显。作为妇联的一个品牌项目,H家庭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也引发了广东省各地妇联创建家庭服务中心的热潮,为妇联基层实践提供了经验,彰显出了“项目制的‘自我扩张’效应”,[17]使得这一项目品牌越来越深入到妇联工作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

四、赋权与增能: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空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张国家与社会协同发展、相互增权的理论与思潮“强调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增权、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国家行政能力强大、社会组织富有活力的新局面”。[18]纵观H家庭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可知,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服务承接政府职能的动力,不仅缘于政府赋权让渡职能空间,更缘于社会组织自身自治能力的增强,在二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空间里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一)政府选择性赋权

在“社会管理创新”理念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开始逐渐从部分社会职能领域中撤离,这导致国家与社会之间呈现出比较模糊的界限。然而,在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目标管理模式下,基层政府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进行着理性选择。“政府作为掌握社会资源的强势力量,也希望借助相关制度构建介入社会机体,进而提高对社会的掌控能力”。[19]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由妇联组织发起并在民政部门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与其他的社会组织一样,受到制度与社会资源的约束。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是国家(政府),政府通过授予组织职能权限的方式,将一部分公共权力有选择性地“让渡”给社会组织,进行职能转移改革。显然,H家庭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空间是基于政府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选择性支持”策略,即明确支持能够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在这样一种“选择性支持”的制度环境下,H家庭服务中心专注于政府所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而政府在对社会组织赋权的同时,对其进行权力制约和监督,学会控制和约束自身权力,培育社会内部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为社会组织提效增能,通过社会的增能反过来实现政府自身的增权。

(二)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嵌入式自主回应

政府“选择性赋权”的制度环境给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福利国家制度不发达的背景下,社会的资源供给意义相对于国家的资源供给而言是主要的”。[20]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嵌入社会并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获取社会认可和吸纳社会资源。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嵌入国家之中的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从成立伊始就在市妇联提供的平台上运作,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以及特定的服务对象,被视为“具有政治上的先进性的代表”的社会组织。因而它拥有更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与资源来源,能够充分利用国家权威进入社会,赢得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认同,并体现出较强的能动性。通过分析H家庭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可以看到,该中心立足社区,专注妇女、儿童和家庭,以其综合性的服务有效地回应了来自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多重需求,具有回应社会需要发展专业服务的特征。

五、反思与结论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分化。但“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不是缘自社会的力量,而是国家的主动撤离,二者的关系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国家一方”[21]。在这种特殊的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中,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多为依附型关系,或可形容为“管家关系”[22]。H家庭服务中心的经验表明,国家与社会都是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所嵌入和依赖的环境。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制度空间的发育与生成,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政策选择性扶植的结果,其运作往往要借助国家的权威与权力,这内在决定了它对国家相当程度的依赖性。H家庭服务中心作为妇联成立的社会组织,依靠国家行政权威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管理,同时籍此获得社会资源,实现了对于国家的合法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性和资源关系的再生产,这种活动可以称为“国家合作主义”的策略性活动。[20]

但是,必须关注到的是,过度依赖国家很容易导致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行政化。在国家不断向社会让渡权力的转型社会中,如果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基础,那么其功能将会始终停留在政府延伸部门的层次上,而无法成为协同共治格局中的重要主体,甚至会隐性地扩张组织边界,增加腐败与寻租的风险。随着服务人群的增加以及社区服务承载量的限制,目前D市已经在各镇街相继建立了H家庭服务中心,“通过更多更合理的服务站点布置和扩展服务来提高扩散可达性”。[23]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正是利用其体制优势来平衡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通过避免对国家或社会的单向度依赖而增强自主性,拓展自主性空间,壮大社会自主治理的基础,促进社会协同治理。在这互动过程中,不仅要政府以赋能赋权的方式激活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与自我服务能力,而且妇联枢纽型社会组织应审慎地寻找与各种制度逻辑的契合点,寻求自主性的发展空间,促使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的合作共生。

[1]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探索,1993(1):64-68.[2]陈日发.民政部: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1.3万个[EB/OL].(2015-04-29).[2015-07-02].http://.[16]LESTER M SALAMON,HELMUT K ANHEIER.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Expla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Cross-Nationally[J].Internatio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1998,9(3):213-248.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17]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3(2):64-79.[18]顾昕.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J].浙江学刊,2004(6):64-70.[19]汪锦军.从行政侵蚀到吸纳增效: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政府角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162-168.[20]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3):91-101,127.[21]张钟汝,范明林,王拓涵.国家法团主义视域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J].社会,2009(4):167-194.[22]敬乂嘉.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1(5):5-25.[23]郭浩,万向东.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与可达性问题初探——以林和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2):81-85.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第二篇:食品安全需社会协同共治

食品安全需社会协同共治

2013-4-17 5:51:56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02 版)光明日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杨君)在今天“食品安全 诚信守望”新闻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明珠表示,维护食品安全,需要进一步拓展外部联动和社会监督途径,由单纯依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向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转变,推动社会协同共治。

王明珠说,当前,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大、地域分布散,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全国联网的电子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要协调有关部门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机构,在行政审批、贷款融资、金融服务等方面,建立“守信受益、失信必损”、“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联动奖惩机制。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要强化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诚信自律和约束引导机制建设。

第三篇:XX镇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法

XX镇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准确把握财政收入增减变动趋势,加强分析预测,实现财税信息共享,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根据苏州市吴江区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XX镇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法(试行)。

一、工作职责和目标

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为目标,以综合治理、源头控管为主要方式,构建以“政府领导、财税主管、条块结合、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协同共治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信息比对、信息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努力壮大现有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实现税源机制的长效管理。

二、组织保障

成立镇税收协同共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税收协同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镇税收协同共治工作的协调和联席,并做好日常具体事务工作。

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一是征管信息组,由镇经济发展局、农村工作和建设局、XX财政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XX自然资源所、XX供电所组成;二是税收征管组,由XX税务所、协税护税办公室组成;三是征管保障组,由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农村工作和建设局、XX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组成。

三、具体职责和信息共享

经济发展局(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每季度企业纳税申报结束后5日内负责提供工业企业各项经济指标(销售、税金、能耗、亩产)按行业的统计分析;提供区镇两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工建设、效能产出、税收贡献等信息,负责政府土地回购信息的整理,摸底调查企业土地及厂房租赁、转让、使用等状况。

委派专人统一负责对各协同共治管理部门报送的涉税基础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加工、汇编、整理,并及时传递给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的各相关部门。

经济发展局(统计):负责每月20日之内提供经济竞赛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工业经济指标、国内贸易经济指标、金融保险财税经济指标等,每年第一季度提供全镇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信息。

经济发展局(商贸):负责配合税收协同共治工作负责对浴室、娱乐场所等开展卫生专项检查,对食品超市、医药零售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等检查,为税收征管提供后续保障。

农村工作和建设局(招投标管理):负责每月10日内负责提供上月度招标工程项目信息,包括招投标资料、项目合同以及有关项目备案资料。

农村工作和建设局(建设):负责每季度10日内负责提供本地区房产开发等服务业的开发建设、销售状况、楼盘清算进度台帐资料。每季度10日内负责提供全镇各项工程实施进度,合同执行情况,工程发票开具情况等台帐资料。

农村工作和建设局(交通):负责及时提供跨镇区建设工程相关信息;配合税收协同共治工作负责对渔湾港口等堆场进行执法检查,为税收征管提供后续保障。

XX财政分局:负责区镇两级对企业奖励、返还、补贴等资金的统计,每月提供财政收入数据。

XX税务所:每月税务申报期结束后(通常16日)提供本月税收申报数、入库数;每季度起20-25日内提供上季度税源征管执行分析材料;每季度起20-25日内提供上季度税务登记证新办、变更、注销信息以及新增个体定额核定信息、停复业信息;通过协同共治办公室提供的涉税信息比对,负责本单位辖管的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并在每季度将比对后的征管情况反馈给经济发展局;负责社会保障费欠缴企业的统计、跟踪工作。

协税护税办公室:根据税收协同共治要求,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含无证无照)及漏征漏管户实施税收征管,定期不定期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无证无照经营征管巡查;对面广、影响大、无证经营行业进行调查摸底,以“先进笼后规范”的原则加以疏导。同时加强村级租赁企业的摸底调查。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XX分局:每季度起10日内负责提供上季度企业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信息以及本地区股权、资产转让变更信息;根据掌握的企业持照经营信息,对无证无照经营开展执法检查,为税收征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后续保障。

XX自然资源所:根据土地税收征管的具体需求,每季度起10日内负责提供上季度土地出让(转让)、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清查、土地测绘等涉税信息。

XX供电所:每季度起10日内负责提供上季度企业用电量的信息比对,并在税收征管工作发挥供电警示作用。

综合行政执法局(安监):配合税收协同共治工作负责对生产企业(包括无证无照)开展生产安全执法检查,为税收征管提供后续保障。

综合行政执法局(环保):每季度10日内提供新增企业相关的生产设备及排污费征收信息;配合税收协同共治工作开展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为税收征管提供后续保障。

XX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税收协同共治工作负责对相应的执法检查提供秩序保障。

四、部门协作联动

1.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设在镇经济发展局,办公室要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日常联系、沟通、联动、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

2.各相关部门需要确定各自的联络员,确保传递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好与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的沟通与协调。

3.各相关部门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将涉税信息及时传递给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

4.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应加强整理分析,提出建议措施,定期向领导小组和镇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5.针对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办公室提出的建议措施,镇级经济工作联席会议要予以讨论、决策,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职责单位,确保落实到位。

6.在未能使用信息软件共享的前提下,需要以纸质或电子文档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因此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得将涉税信息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XX镇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工作方案

XX镇税收协同共治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税收协同共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协同治税意识,构建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圆满完成协同治税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税收源头管控,建立完整的社会协同治税体系,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税收考核目标,促进全镇经济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工作内容

以镇、村所有纳税对象的税源调查表为基础,实行依法管理、按章纳税。

三、工作举措

1、镇税收协同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按月召开协同共治工作联席会议,加强税收情况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全镇范围内重大税源项目纳税情况和企业服务内容办理情况。

2、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准备相关涉税数据在联席会上予以通报。同时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本辖区税源调查,确保辖区内税源信息资料完整齐备,并实行动态管理。

3、村(居)加强对本辖区个体工商户及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生产经营状况做到全部掌握。

4、由财政和资产管理局牵头,联合税务、个税办、国土所、村建站、劳服所、统计站、园区办、供电所等部门,对企业异常经济数据进行核对、分析,由税务部门进行风险识别,一般情况由企业自我纠正、补充申报,情形较严重的上报市级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下列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1)纳税人申报开票销售增减变化是否与本企业的用电量的增减变化同步。

(2)纳税人申报实现的税金增减变化是否与本企业申报的开票销售增减变化同步,与全市同行业平均税负相比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以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用废企业的用废量(物回公司的开票额)与该企业销售收入是否匹配。

(4)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用农企业,农产品收购成本与企业销售收入是否匹配,是否明显存在多开多抵的情形,是否属于自产自销。

(5)企业各类财政奖补贴资金是否并入本期应税收入,招商引资企业的土地出让补偿款(土地政府挂牌价与企业实际付款价之间的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6)市政府综合治税平台分析产生的有关企业涉税信息相关税收处理情况。

(7)企业用工情况变化与企业生产、销售相关指标匹配分析。

(8)商业、餐饮等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申报的营业收入与企业应该承担的商铺租金、人员工资、水电费用等直接成本是否匹配。

(9)集中排查本辖区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凡属于政府工程的应明确相关人员督促施工企业按工程进度及有关合同约定及时开票。属于外市施工企业应及时审查预缴税款的入库情况,凭发票与税票同行的“两票制”进行工程资金结算,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10)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他企业自建工程项目,国土所、村建站应及时将信息提供给税务部门,并协同加强税收管理,企业自建工程应及时开具发票,严格凭票抵扣税金和计提折旧。政府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有不动产销售行为的其他企业的税收管理,严格土地招投拍开发准入机制,确保先税费后办证、先办证后开发,不留后遗症。对开发企业经营期间应缴纳的税费可以比照市区对于不动产销售税收管理,在预售房款时,按不低于10%的比例预储款项,以确保农民工工资及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11)镇协同共治工作联席会议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工作要求

镇协同共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要求将相关资料(附件)于每月10日前报送到镇协同共治办公室(镇财政和资产管理局,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X),联席会议每月中旬召开,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由政府办公室提前发出通知,相关应对措施的落实原则上每月下旬进行,在应对成果项目申报结束后予以体现。

附件:XX镇税收协同共治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月上报材料

XX镇税收协同共治联席会议

成员单位每月上报材料

序号

单位

资料

财政和资产管理局

财政预算执行、收入目标完成及各类补贴金额情况

税务分局

工业开票销售额及入库税金情况

市监分局

营业执照办理情况

村建站

相关建筑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及纳税情况

个税办

个体定额、门市开票、漏征漏管户排查情况

统计站

全镇经济运行情况

企管站

企业生产情况,物回公司开票销售情况

供电所

全镇企业生产用电情况

国土所

当期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土地挂牌情况

劳服所

企业用工情况

招标办

镇村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和开票情况

服务业

服务业企业税收申报情况

注:请各村居、单位明确专人于每月10日前将以上资料上报至协同共治办公室。

第五篇:校企协同模式下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本站推荐)

校企协同模式下的“双师型”队伍建设

(郭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05)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着社会认可度低、师资缺乏、生源不足、资金匮乏、就业难,相比国外高职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发展缓慢、质量偏低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只有加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所占比重,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大支持力度,转变教师观念,制定相应配套制度,建立共享资源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D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双师型;

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各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既“会”又“懂”、知行合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据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全国中职招生628.8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44.12%,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持平[1]。但目前高职院校内依然存在着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实践基地、实训场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培养的学生没有就业竞争力。同时,大部分教师懂教学规律却不懂生产技术,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和生产工艺不了解,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明显不足,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职业技能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高职教育发展的窘境。为此,更新管理者的办学理念需要,增强教师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科研能力、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把复杂的技能解说转化为实际动手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训练。因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校企携手共建平台,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逐渐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实 现岗位“零距离”就业,教育中必须,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和“对接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达到师生比20:1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2]。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

1、职业教育事关民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无学历或低学历的劳动者已经呈现出与市场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大量企业引入科技设备以后,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中、初 级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3]。职业教育问题关系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

据了解,陕西新华电脑学校凭借其实战化课程培训和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学员就业率已高达95%,无疑在“毕业即失业”的大环境下实现了IT领域的就业逆袭。同样,华厦学院与厦门建发国旅、厦门旅游集团国旅、厦航国旅等企业采取“联合订单、联合培养、分散实习、分散就业”的培养模式共育旅游人才。就业率稳居95%以上[5],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下的校企及合作的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正以蒸蒸日上的一派繁荣景象发展。

可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契合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应是社会、政府、企业和师生们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新产业、新行业,改善民生的必然需要。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攻方向,搭建人人成才的“立交桥”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培养多样化技能型应用人才,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2、“双师型”教师充当战略性角色 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国外一些国家的定义为教师有职业学院和企业两个教学场地,同时承担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任务,学院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体,也传授一些基本技能;企业以传授实践技能为主体,也补充传授新的企业理念和有关的理论知识,因此专职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且至少有5年以上的企业专业实践经历。而我国普遍认为,有“双证书(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职称(讲师+工程师)”的教师即为“双师”教师之说,也有“双能力(双师经历)”的教师即为“双师”教师之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也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并非是讲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或具有“双师经历”、“双证书”的教师,而是由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和教师综合构建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总体看来,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具备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不足50%,远低于实际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素质”的教师数要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高职教师要有获得实践培训的机会。就需要加强经费投入,师资培养,使高职教育很难超前甚至紧跟时代的步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突破口。让教师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获取相关培训证书。同时,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专业骨干与高技能人才承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任务,保证实践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相对稳定性[7]。从而更好更快地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目标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

1、随着各高校扩招这种特殊的现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以我们专业为利,最近三年新近20名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不足甚至没有,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上总体上表现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在教学上,理论与实践教师比例不合理,由于高校扩招,师生比偏高,老师少,教学任务重,理论课教师比例大,实验指导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大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业实践经验比较小,很难充分开展实践教学,多数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技能提高不明显[8]。

2、由于各高校都面临扩招带来的资金短缺等一些问题,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所需,教学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发展。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相比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较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则相对较弱。由此导致很多学校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即使开展了,也是流于形式,很难对学生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3、在企业授聘的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企业工作的需要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且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也缺乏深入了解,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并且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教学经验比较少,教学表达方式不能适应上课,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价值观念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在职称评定上表现尤为突出,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不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在现行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的办法下。“双师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这是导致我国“双师型”教师“能讲不能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但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是否相符值得商榷,如果承认这一点,就会出现为得到证书而拿证,出现买证甚至造假现象,这大大地降低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工作的严肃性,违背了国家提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初衷,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

三、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1、合理引导重视职教

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政府、社会、群众,也包括教育部门自身转变观念。建立配套职学位教制度,授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位证书。今年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授予优秀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而“工士”能较好表现我国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同时,要相应的完善职业教育法、学位条例,由主管部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授予标准,并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点[9]。对高职生来说是一个晋升空间的上升,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2、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办学

当地政府对一些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的政策或者是相应的补贴,做好校企合作的政府角色,普及“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联合培养理念,建立一种现代模式的学徒制更好的培养所需人才,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设立标准化,制度化的行业协会,增加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0]第四、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结构,解决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低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省级政府要在改革试点中加强统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多培养本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企业、政府和学校携手发展职业教育。

3、增强企业主体地位

企业利用假期教育资源的空闲,开展企业应用人才短期培训活动。学校可输送相应人才进行下厂学习,即学习企业单位所需的技能型实践技能,也可对即将进入学校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师进行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待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资格证书,从而建立健全“知识+技能”的人才模式,与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双师型”的培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教师与业技术骨干互派,学校教学岗位与业实践岗位互轮,学校教师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互换”合成立科研基地、实验基地、实训基地等。通过共建基地,高职教师可以学习企业的技术管理规程,把行业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11]。同时,选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教师积累教学技能和经验,通过挂职、轮岗、竞赛、社会服务、内训和教学实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切实加强学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产品研发与项目攻关;选聘企业中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联手培养实训实践指导教师;引进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知名企业和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在职培训,或者外派学习,把相关的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及时引进到学校,使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做到高职院校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例如微课的设计,利用手机这种一对一的情景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板书,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欲望,运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丰富的图像展示,对于一些空间思维、实验操作,物理模型进行动画制作,声色具备更加利于学生掌握理解。联动开展高职院校活动,学校鼓励师生参加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创新与发明,做到教学与生产的紧密连接,做到“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加强优势互补,营造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好氛围,搭建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平台,实现互惠共赢。

四、结语

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国家以及地方都在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搭桥铺路,这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现状入手,分析“双师型”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通过政府、校校、校企合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面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劳动力市场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这种合作方式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节约成本,同时培养的人才专业对口,容易上岗,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利润达到“双赢”。从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竞争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的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院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重点,“校企”携手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机制是对新时代经济要求下的突破与创新。这种合作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也希望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像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全国高职教育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N]2015-09 [2]邓惠明.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3]凤凰职教.《职教要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方面的需求》[N].2015-03 [4]俞正声.《职业教育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N] 新华网 [5]郑林群.《校企合作典型案例》[N].厦门网 2011-08-03] [6] 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 [7]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教育管理专业 研究生邓惠明 论文

[8]王黎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之探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102~105.[9]李鹏翔.谭元斌..完善高职教育的法规政策》[N] 新华网

[10]卢鹏程.《骨干进协会:实现专业行业一体化联动》[J]2012-03-14《中国教育报》2012-3-14第7版

[11]李增蔚.《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下载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协同共治格局下妇联枢纽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