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

时间:2019-05-13 16: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

第一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7〕107号 【发布日期】2007-10-22 【生效日期】2007-10-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琼府办〔2007〕107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深入开展,2007年9月10日至14日,省政府督查组对部分市县(区)进行了重点督查。现将督查的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督查主要采取自查和省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县(区)自查的基础上,省督查组深入到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临高县、乐东县、东方市、洋浦经济开发区进行重点督查。省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明查暗访等方式,共检查了有关医疗机构83家,其中,公立医院22家、民营医院5家、门诊部1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家、个体诊所29家,计划生育服务站6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31家。

从这次督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各地自2006年10月以来,市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都比较重视,基本能够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综合治理工作;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普遍建立举报制度,动员全社会参与和监督;三是建立健全并落实引产、B超机、终止妊娠药品等各项管理制度;四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以下简称“两非”行为);五是加强出生登记管理工作,特别是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出生登记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琼府办〔2007〕62号)精神,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规定,做好出生实名登记工作;六是强化孕情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孕情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全省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形势依然严峻,综合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

1.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较高。根据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全省助产单位住院分娩统计,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84。与2006年度全省住院分娩出生人口性别比的120?69相比,仅下降了0?85。今年前3个季度住院分娩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8以上的有洋浦经济开发区、儋州市、海口市、琼海市、临高县、乐东县、东方市。此外,在这次督查中,督查组抽查了17家医疗保健机构2006年10月以来的出生登记情况,并与《出生医学证明》存根进行抽样核对,共核对2463人,婴儿性别不一致的有3人,这说明,各地提供的住院分娩出生登记的情况基本客观真实,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较高。

2.部分市县对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有的市县认为当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不高,综合治理措施的力度不大,没有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有的市县盲目乐观,满足于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的统计数据,片面地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明显下降,工作出现松懈的情绪;有的市县治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认为本地区不存在“两非”行为,思想麻痹大意,对治理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二)通过非法胎儿性别鉴定而实施选择性别的引产问题还比较突出。根据抽查的定点引产机构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的已婚非医学需要(已婚法定外怀孕)引产情况统计,已婚非医学需要引产(已婚法定外怀孕)551例,其中,引出女胎375例,占68%。这说明我省经过胎儿性别鉴定后进行选择性别的引产现象比较严重。

(三)引产手术管理还存在漏洞。一是个别定点引产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医学需要引产手术的会诊、审核、报批制度;二是医学需要引产现象出现异常。近两年来,医学需要引产中因死胎而实施引产手术的现象较为突出,如督查组抽查儋州市人民医院实施的医学需要引产56例,40例是因死胎引产。万宁市人民医院因死胎引产的情况也很严重。这种现象有违医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达到选择性别生育的目的,通过人为因素造成死胎后,以医学需要为由进行引产。

(四)B超机的监管还没有真正到位。一方面,从已婚非医学需要引产情况来看,引出的女胎比例达到68%,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孕妇是通过B超性别鉴定是女胎后,实施选择性别的引产手术。另一方面,虽然各地都普遍建立了B超机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B超机在医疗机构的普及和技术的可及性,一些制度,如2人同时上机的规定在很多地方无法真正实施到位,给个别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五)孕情管理水平还很低。根据人口计生部门的人口信息系统过滤,2007年前3个季度全省出生的73705人中,提前一个季度掌握孕情的不到50%。有的地方由于查环查孕工作不扎实,导致有的法定外怀孕没有及时在怀孕早期采取补救措施,给选择性别生育的对象钻了空子。有的地方孕情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对擅自引产的也没有按照《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六)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计划生育报表中全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07,比同期住院分娩统计全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119?84低5?77个比值。

(七)涉嫌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督查组通过明查暗访,发现部分地区对医疗机构和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监管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

1.涉嫌违法从事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13家。海口市:滨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鼎路何玉旧妇科诊所、玉河路广慈门诊。琼海市:协和门诊部、便民门诊部。儋州市:解放北路新南方医疗、先锋路健华门诊部、东风社区卫生服务站。东方市:佳音卫生室。三亚市:杏林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第一门诊部。万宁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万城镇姓纪的非法个体诊所(无名)。乐东县:利国镇非法个体诊所(无名)。

2.涉嫌违规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机构4家。海口市:海南华健药业有限公司、义龙路逢远药店。乐东县:黄流镇益民药店、乐东县药材公司第九门市部。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逐步完善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各市、县政府要发挥先导作用,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将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不断研究解决综合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落实职责,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孕情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对医疗机构实行谁审批、谁监管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承担打击“两非”行为的责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真正履行终止妊娠药品、器械和促排卵药品管理的职责;公安部门要协助查处“两非”行为。

(三)强化对医务工作者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人口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定期对本系统妇产科医务人员和B超机操作、诊断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医务工作者树立依法执业的观念,自觉遵守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有关法律法规。

(四)加强B超机和引产手术的管理。

1.加强B超机的管理。一是对配置和使用B超机的医疗机构,以及B超操作、诊断人员,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和资格确认制度。对不符合条件擅自配备和使用B超机的机构,要依法进行没收、取缔。二是对已配置B超机的机构,要加强监管,保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三是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2.加强引产手术的管理。各定点引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引产手术的管理,对医学需要的引产手术,要严格按照医学手术指征,执行3人以上专家会诊、医务处(科、室)审核、手术机构领导批准制度,绝不允许为达到选择性别引产的目的而采取人为因素造成死胎现象的发生,变非法为合法化;对未婚引产手术,特别是20周岁以上实施引产手术的,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终止妊娠手术许可证明。

(五)继续加大打击“两非”的力度。各市、县(区)要进一步建立和落实长效的联合执法机制,经常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特别是各种医疗资源比较丰富而管理薄弱的地区,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形成高压的严打态势,震慑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

(六)规范出生登记管理工作。各地要根据琼府办〔2007〕62号文件精神,加强出生医学登记管理工作,从2007年12月开始,全面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卫生部门要抓紧规范出生医学登记册(表),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落实出生统计报告制度。

(七)提高孕情管理和服务水平。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经常性的查环查孕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从医疗保健机构掌握妇女的怀孕信息,同时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对已生育一个女孩再怀孕的,实行全程管理,对法定外怀孕的,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通过性别鉴定后而实施选择性别的引产,如发现擅自引产的,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八)做好督查后的整改工作。省督查组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对涉嫌违法违规的案例,各市、县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作进一步调查,如违法、违规行为属实的,依照有关规定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严厉处罚,并将处理情况报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综合上报省政府。

(九)深化经常性督查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完善督查工作机制,组成工作小组,不定期地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的,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并向当地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通报。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在深入开展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中,我县结合实际,加大集中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源头管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并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标本兼治,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大力传播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等科学文明的生育观念,倡导新型生育观念。充分利用环境宣传、专家讲座、等形式,将禁止“两非”政策和科学的生育知识渗透到群众之中;利用重大节日和计生纪念日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场、主要道路、集贸市场以发放宣传品、文艺汇演、现场咨询等方式,发放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关爱女孩、奖励扶助政策等宣传品,对在社会、家庭等各领域中的成功女性及优秀女孩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泛宣传,使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一样做栋梁等新型婚育观念深入人心,为该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责任落实,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加强B超执业管理规范,将禁止“两非”责任落实到个人。在B超工作场所张贴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醒目标识,公布举报电话,接

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随访,对符合生育政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落实月随访、双月查访、产后访视等工作制度,避免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终止妊娠审批,对孕14周以上因医学需要要求终止妊娠的,必须提供医学需要终止妊娠的相关证明并登记审批,及时向县级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上报流引产情况。

三、建立健全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杜绝孕情人为丢失现象。参加孕查的育龄妇女,严格核查证件,孕期随访服务情况的有关档簿由专人登记,卫生部门孕妇围产期保健信息实现时时通报,掌握孕情管理第一手材料。

四、积极与公安、卫生等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医院与B超从业人员签订责任状,加强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教育与管理,建立健全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档案,按照整顿和规范相结合、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推动了

五、利益导向,重视民生综合治理。强化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实现农村独女、二女家庭“老有所养”,在指导村(居)民自治章程的制定上,对独女户和双女户在低保待遇、子女上学、医疗保险、就业安排、帮扶救助等方面认真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多层次提高农村女儿家庭的社会地

位,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自然平衡。

第三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考核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考核

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以下简称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 《河)南省“两禁”条例》,扎实推进我县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及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根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意见》(豫人口组20081 号)文件的要求,本着公开、公正、公平、激励、有效的原则,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每年将对各乡镇、办事处、各相关单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实行考核、评估和排序,并将此结果纳入人口计生工作年终目标考核,为此,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内容分为领导重视、宣传教育、制度落实、履行职责、案件查处、奖励惩处等六个方面的基本指标和日常基础工作指标。各项考核采取得分制和扣分制相结合的办法,对照省、市制定工作标准,逐项计分,考评结果参照日常的工作情况及典型经验材料的采用情况、“两非”案件任务完成情况、每次的专项治理联合督查情况、目标考核出生

人口性别比情况、区域协作案件的办理情况。第三条 考核实行千分制。每年第二、第四季度进行督查暗访各两次,设置分值,年终累计得出总成绩。

领导重视(90 分)

第四条 成立高规格性别比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记 10。其中,设立有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办公室(桌椅、分)板面、制度、档案柜等齐全),办公室具备基本的办公条件。工作人员职责清楚,档案管理规范(记 10 分)。

第五条 建立责任目标管理体系(记 40 分)府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制书(记 5 分)、部门负责人与从业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记 5 分)从业单位负责人与相关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记 5 分)、科室负责人与科室工作人员签订工作责任书,内容针对性 ;乡(镇)强,责任明确(记 5 分)、办事处负责人与包村乡 ;计生服务中心主任与村管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记 5 分);计生中心主任与包村技术理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记 5 分)员签订目标责任书(记 5 分);村委会与村组干部签订目标 ;违约责任追究到位。责任书(记 5 分)。

第六条 领导重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记 20 分)中,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党委、政府组织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主要领导参加并讲话;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了解性别比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汇报,及时通报工作的进

展情况,研究解决性别比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会议记录或通报为准)(每季度记 5 分,共计 20 分)。积极出台有利

第七条 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记 10 分)于消除性别歧视和女孩成长的社会经济政策,探索通过利益导向促进性别比平衡的长效机制,优待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记 10 分)

第八条 建立独生女儿户落实奖励费增加 5 元的标准落实到位(记 10 分)。

第一章 宣传教育(60 分)。

第九条 媒体宣传(记 20 分)。市级播出一条加 2.5 分准,县级 1 条记 1 分(满分 5 分)(满分 5 分)。省级播出一条加 5 分(满分 10 分)。

第十条 信息采用(记 20 分)展信息,一条记 1 分(共计 12 分),被县级采用一条加 1 分(满分 5 分)。被市以上单位采用一条加 3 分(满分 5 分)

第十一条 文化宣传(记 5 分)。利用文化大院、集市、庙会等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查看活动记录,每次记1 分(计 5 分)。第十二条 入户宣传。(记 5 分)编印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小折页、粘贴画等宣传品、使之进村入户记 5 分,以进村入户抽查为准。

第十三条 人员培训(记 10 分)对相关单位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三包一”责任人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条例”培训(每次记分共计 10 分)(有相关文字记录)。

第四章 制度落实(650 分)。

第十四条 孕情跟踪服务制度落实(80 分)(记 10 分,月 15 日前上报《持生育证全程管理服务登记表》)“三包一”责任人与持证全年 60 分,每漏报一人扣 2 分。; ;孕情跟对象签订责任书(记 10 分,每少签一人次扣 2 分)。踪随访服务率 100(记 10 分,每少随访一次扣 2 分)。

第十五条 凭证引产制度落实(记 10 分)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有合法的资质;医疗保健机构查验证明(记 5 分)乡出具的率 100 ;,《人工终止中期以上妊娠证明》编号统一,内容一致,符合率 100(记 5 分)。

第十六条 建立孕情监测和访视制度(记 400 分)。县性别比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乡镇、办事处管理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每年的第二、第四季度分别抽取 30 名持证对象进村入户核实,凡孕情与上报不符实的,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 2 分。并对领导重视情况,目标责任书签订情况,“三包一”责任书签订情况,卫生院出生实名制上报情况,药店 B管理情况,超管理使用情况等项工作进行督查(每次记 200。分)

第十七条 B 超管理制度落实(记 15 分)。其中,有 B超执业资质认证和使用管理更新报废制度;进行“六清“登记,统一编号,设置警示标志(记 5 分);辖区内无个体 B。超(记 10 分)。其中,充分

第十八条 统计监测制度落实(记 10 分)利用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有关出生人口的数据,对本辖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状况和发展态势作出科学判断、监测分析(有文字材料),提出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记 10 分)。其中,设立举

第十九条 有奖举报制度落实(记 5 分)。报箱、举报电话(记 5 分)。

第二十条 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落实(记 10 分)用终止妊娠药品的机构,填写《终止妊娠药品使用情况登记表》,出入库数量、处方核对无误;终止妊娠药品批发企业查验资质率 100。本辖区无违法使用终止妊娠药品(记 10。分)

第二十一条 信息通报制度落实(记 120 分)。出生实名制汇总表和卫生部门出生情况信息采集卡于每月 5 号前上报,数据截止到月底,每月分性别孩次汇总(每月计 10 分,全年共计 120 分)不按时上报和上报数据计生、卫生不一致的倒扣 10 分;影响上报市计生委的,通报批评。第五章 案件查处(200 分)第二十二条 打击“两非”案件(200 分)。其中,完成。实行办理“两非”市县分配“两非”案件任务(记 60 分)案件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按期完成(记 40 分),坚持实名制,上报案件的详细情况,一案一卷,案卷规范(记 100 分)案卷不规范每卷缺生育证原件、处理文件等相关材料分别扣20 分,扣完为止。

第六章 奖励惩处 第二十四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获得相应的加分或扣分:

1、性别比报表上报不及时,影响我县上报市计生委的,市通报一次扣该乡镇、办事处 30 分;

2、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获得国家、省、市和县级表彰奖励的,分别加 80 分、50 分、20 分、10 分;

3、在当地召开国家、省、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现场会的,分别加 80 分、50 分、20 分;在国家、省、市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典型发言的分别加 50分、30 分、10 分;

4、同一“两非”案件一个月内被重复举报三次的扣 30分,被重复举报两次的扣 20 分;

5、每查实一起弄虚作假的“两非”案件扣 50 分;

6、打击“两非”案件,每下降县定任务一个百分点的扣 20 分。第二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直接列为“后三类”管理:

1、本辖区、本系统疏于监管,工作落后,被省级以上机关通报和市以上媒体曝光的。

2、受到省、市级通报批评逾期仍不整改的。

3、查处“两非”案件低于县定任务 50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方案

中水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

高工作计划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中央《决定》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点之一。因为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待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加强综合治理的过程评比和责任考核,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综合治理的工作目标

1、广泛宣传中央《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保健知识、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家庭救助等优先优惠政策,使这些政策深入人心。

2、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达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影响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

3、规范B超和染色体检查、引产手术及终止妊娠约品管理,孕期保健、产后随访的优质服务,全面提升优质。

4、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出生人口睦别失衡,确保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

常。

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文化服务中心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方法大力宣传中央《决定》及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深入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观念,切实抓好“关爱女孩”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宣传,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深厚的舆论氛围,杜绝和禁止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现象的出现。

2、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努力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瓜好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养老保障、特殊家庭救助各项制度的落实,引导群众形成新的观念。

3、严格加强对医疗保健及药品销售使用的管理,实行全程监管服务。计生、卫生部门要在本系统内深入宣传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从事B超操作的技术人员、施行终止妊娠要求的技术人员、药品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孕情跟踪服务工作,实行全程监管服务,严格把好性别鉴定关。

4、实行常年有奖举报

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通过张贴举报公告、利用广播等媒体播出举报公告,发动群众对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举报人保密,给以奖励现金3000元。

5、加大调查处理力度,依法严惩各种违法行为

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诊所、药品批发及零售业主进行重点排查。调查了解有人流引产史育龄妇女情况、检查终止妊娠药品销售市场的登记管理情况,每年都要进行四次以上的集中专项整治活动,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根据有关法律和党纪规定给以严厉打击和严肃惩处。

三、部门职责

镇纪委:积极支持配合专项治理活动,对专项检查发现的有关案件的查处进行协调。

计生办:

1、具体负责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行为集中治理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调查了解当年领取《一孩服务证》《二孩服务证》后的夫妇的生育情况。

3、对计生部门的B超数量、形号、是否能从事胎儿性别鉴定操作人数和人员等情况进行清理登记。

4、调查孕妇怀孕后情消失的情况。

5、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

箱。

6、依法对有关案件线索进行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依纪依法进行处理。

7、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集中治理活动进行抽查、总结和评估。

卫生院:

1、负责本系统内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案件查处。

2、在本系统内广泛宣传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系统内从事B超操作实施终止妊娠要求的医务人员要严格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

3、对医疗保健机构的B超数量、型号是否能做胎儿鉴定操作技术人员等情况进行清理、登记。

4、整顿医疗市场,坚决取缔无证非法行医,对个体诊所违法施行人口终止妊娠要求、药物终止妊娠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个体诊所B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清理。

5、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未经许可,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从事产前诊断工作。

6、与镇计生办加强信息沟通,严格执行出生婴儿统计、婴儿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报告制度。

派出所:

1、积极支持、配合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有关治安刑事案件。

2、依法打击虐待、遗弃、溺杀、贩卖婴儿等违法犯罪行为。

3、及时依法查处妨碍计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四、组织领导

依法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各相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检查、指导、协调、督促、综合”作用,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中水镇人领小组

00九年三月二日二

第五篇: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联合督查的报告

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联合督查的报告

省人口计生委 省公安厅 省卫生厅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七年六月十八日)

5月14日—22日,省人口计生委、公安厅、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组成6个督查组,联合对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1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的工作汇报,深入县(市、区)、乡镇医院、计划生育指导站(所)、终止妊娠药品批发企业及部分村实地检查。总的来看,全省基本建立了党政负责的工作机制,部门齐抓共管,多策并举,打击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行为取得一定成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由2000年的118.46下降到2005年的115.39。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治理性别比问题的主要成效

(一)党政负责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连续五年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都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书记徐光春在2007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问题。”省政府2006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项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口计生委等22个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省成立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办公室,设在省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各地成立了由政府主要或分管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领导小组。郑州、安阳市成立了专项治理指挥部(办公室),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办公室主任,政府投入专项工作经费。郑州、安阳、焦作、商丘市的办公室集中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长期联合办公。焦作市编委批准市人口计生委成立性别比综合治理科,增加3个编制。全省初步形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及工作队伍。

(二)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

2006年9月29日省人大审议通过《河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部门责任,完善了监管制度,加大了对“两非”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综合治理性别比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依据,将全省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纳入依法管理。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系列文件,在全省统一建立了超声波诊断仪、染色体检测技术使用管理制度、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品登记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省人口计生委制定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标准,建立了工作评估体系。省卫生厅确定了省人民医院等19家医疗保健机构为我省开展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的机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终止妊娠药品管理规定,公布了终止妊娠药品目录。全省初步构建了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法规政策体系。平顶山、驻马店、南阳等市建立健全了B超检查、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情检测、孕产过程管理等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交流信息,加强监管。焦作市实行医生、院(站、所)长警示制,对有违法行为的医务人员和负有责任的院长实行严厉的行政、经济处罚,收到较好的警示效果。

(三)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一是广泛宣传《条例》。省人大、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省人大法工委、科教文卫委、省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了《条例》释义,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监察厅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条例》的意见,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印制了贯彻《条例》工作指导手册。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聚焦性别比》成为2006年该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郑州、濮阳市举行了《条例》宣传启动仪式。焦作市在基层广泛开展了以“爱护生命,拒绝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为主题的公开承诺行动。安阳市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电视演讲赛。各地采取户外宣传、文艺宣传、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舆论氛围。

二是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全省推广郾城区一手抓关爱、一手抓打击的经验,荥阳市动员市直各部门参与关爱女孩行动的经验,孟州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教育的经验,永城市计划生育双女户优先享受社会经济政策的经验,西峡县以“代理妈妈”形式救助贫困女孩、帮扶计划生育双女户的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联合开展专项督查。2005年,省人口计生委、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对全省打击“两非”情况进行了督查。副省长王菊梅听取汇报时强调指出,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丝毫不能松懈。这次督查对57个工作环节进行了评估,强化了综合治理的过程监督。

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协作。我省与外省相邻的12个省辖市的44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区域协作关系。作为第三届豫鄂赣皖四省区域协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会议主办方,我省建立了联络员制度。近两年省级间通报了75起跨区域“两非”案件查处情况。商丘市参加了苏鲁豫皖和鄂豫皖两大区域协作,2005年以来移交“两非”案件46起,接收48起。濮阳市2006年召开了冀鲁豫6市18县跨区域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座谈会。

五是加大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奖励优惠力度。2006年,全省对611对符合再生育条件而自愿放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妇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励,共122万元;对14541对计生双女户绝育夫妻给予了500-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共落实奖励资金1017.87万元。在全省6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有84万余人享受参合费用补贴781万余元。南阳市从2007年起在全市建立农村独女户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女户每年可享受200元的养老保险补贴,费用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目前共拿出600万元补贴3万户。郑州市出台政策,给计划内双女户结扎对象发120元节育奖。濮阳市对独生女在中考时降低20分优先录取。平顶山市建立了关爱女孩专项基金,对500多户计生女孩贫困户发放救助金17万元。

(四)专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全省连续三年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省人口计生委、公安厅、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制定打击“两非”行动方案,省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了对固始县、泌阳县、禹州市、台前县等地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案件的查处。郑州市出台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意见,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每年1、4、7、10月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焦作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出台文件,对干部“两非”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各地开展清理清查,对B超设备、操作人员登记造册,对从事终止手术、经营终止妊娠药品的机构、人员加强监管。目前,全省共有B超9672台,可以开展B超诊断的机构5485个,可以开展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2469个。2006年至2007年5月,全省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共立案1344起,结案1051起,依法处理违法人员944人、没收B超506台、罚款401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重视程度仍需加强。督查组对6个医院出生统计显示,2007年1月共接生男孩323人、女孩245人,普遍反映出生男孩多、女孩偏少。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条例》的宣传不够深入。一些地方和有关人员对法规不了解、不熟悉;部分群众还不知道私自鉴定胎儿性别是违法行为。

(三)部分地区没有严格落实《条例》规定。终止妊娠证明的出具、管理不够规范;终止妊娠药品的存放、使用较为混乱;终止妊娠手术、婴儿出生情况登记不清;基层管理工作薄弱,孕情跟踪服务不到位;区域协作流于形式;技术人员无资质上岗;部门执法存在越权查处和不作为等现象。

(四)打击“两非”案件力度仍需加强。2007年1—4月的数据表明,一些地区打击“两非”案件数量少、质量低。个别省辖市未查处一例案件。

(五)一些难点问题依然困扰基层:一是农村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家庭养老模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将是主导养老方式。一些基层同志认为,养儿防老仍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选择。二是“两非”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违法行为更为狡猾、隐蔽,几次打击行动不可能使“两非”行为销声匿迹。三是流动人口管理难。基层反映,有些人员不办理流动人口证,流出后不同原籍联系,流出地不知去向,管理和服务无法落实,各种管理措施对他们无约束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明确要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等22个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6〕19号)提出,从2006年开始,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要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必须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要努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由单纯控制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施治转变,使综合治理工作逐步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新阶段。

(二)切实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配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并完善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工作机制。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逐步形成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总结推广经验,发现解决问题,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三)广泛营造宣传声势。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同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宣传规划,加大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女性权益、维护女性尊严等方面内容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新风,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女婴和女孩。要开展对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奖励优惠政策的宣传,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群众生育观念转变。

(四)强化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加大可用于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设备、药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联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涉农部门要在农业发展的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倾斜,着重扶持计划生育女儿户自强自立、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劳动保障部门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计划生育贫困户实行全面救助保障;卫生部门要努力为农村女孩有病及时就医创造条件,提高健康保障水平;人口计生部门要立足本职,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和技术服务措施,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各级政府要保证经费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供资金保证。

下载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督查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