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国办发〔2007〕69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07〕69号 【发布日期】2007-11-13 【生效日期】2007-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
(国办发〔2007〕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严重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有效预防、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积极救助、妥善安置被解救妇女儿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遵照我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等有关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背景和挑战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坚决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预防、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积极开展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和康复工作。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和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高法院制定了《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高检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公安部制定了《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将预防、打击和减少拐卖等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犯罪行为作为保护妇女儿童的重要目标。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和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简称反拐)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案件,成功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在重点地区建立了被解救妇女儿童中转、培训和康复中心,实施了一批预防犯罪和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的试点项目。此外,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联系,充分运用警务合作协议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等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总之,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及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我国反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呈现出新动向、新特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形势仍不容乐观。团伙犯罪趋势明显,跨国案件增多,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分子更加狡猾并不断变换作案手法,寻找新的侵害对象。在工作层面上,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职责需进一步明确,执法环节和部门间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战略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标本兼治,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健全反拐工作协调、保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加强合作,建立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被拐卖妇女儿童遭受的身心伤害。
(三)战略措施。
1.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完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反拐合作机制,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2.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办法,为实施《行动计划》提供经费保障。
3.强化对拐卖拐骗流动人口、强迫流动人口劳动,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残疾人的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做好善后安置工作。
4.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全面治理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开展日常性反拐工作的同时,强化对重点地区的治理。
5.在挖掘现有机构和人员潜力基础上,加强反拐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
6.建立全国反拐信息系统,为加强反拐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7.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并提高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拐工作氛围。
8.加强国际合作,有效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1.主要职能。
(1)组织制定、实施、监督、评估《行动计划》,组织和协调跨地区、跨部门、跨机构、跨国界的反拐工作。(2)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的反拐工作。
(3)指导和督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反拐工作。
(4)协调和推动反拐国际合作。
(5)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总结和交流反拐工作经验及相关成果。
2.成员单位。
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由以下部门和单位组成: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工商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法制办、妇儿工委办公室、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公安部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公安部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刑事侦查局局长兼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
各地区特别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反拐工作机制。
(二)促进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推动政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签署和实施相关国际公约。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1.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开展反拐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有关部门年度预算,由同级政府予以保障。
2.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助,争取国际援助,多渠道募集资金。
四、行动措施和责任分工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
1.工作目标。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反拐宣传、培训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教育力度,提高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实施《行动计划》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反拐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
2.行动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加强预防、打击犯罪及被解救妇女儿童救助和康复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法制办负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安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2)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有关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反拐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反拐和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公安部负责,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文化部、人口计生委、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3)在公安机关内部,加强反拐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公安部负责)
(4)在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和易被拐卖人群中,开展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提高妇女儿童的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公安部负责,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5)加强反拐工作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积极推广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成功工作模式,推动反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
(二)建立健全预防犯罪机制。
1.工作目标。
在社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易发场所和省际合作三个层面上,构建和完善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网络,努力降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发生率。到2012年底,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得到综合整治。
2.行动措施。
(1)建立和推广以社区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多部门、多机构分工明确并通力合作为重点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中央综治办负责)
――贯彻国家开发式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教育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能力。(扶贫办负责,劳动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全国妇联配合)
――鼓励和支持妇女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和管理,积极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增强其维权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成员尤其是妇女自身的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民政部负责,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配合)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促进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司法部负责,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防止其过早流入社会。同时,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反拐意识教育。(教育部负责,民政部、文化部配合)
――加强对易被拐卖人群的援助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帮助家庭贫困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加强对其生活能力训练。积极利用现有救助管理机构和福利机构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弃婴救助及安置工作。(民政部负责,司法部、财政部、卫生部配合)
(2)加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预防犯罪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将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部负责,中央综治办、妇儿工委办公室配合)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和职业中介活动。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活动的监管,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积极研究在劳务市场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劳动保障部负责,人事部、广电总局、工商总局配合)
――在流动人口聚集的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码头、娱乐场所、旅店加强反拐宣传工作,防止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生。(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负责,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积极做好拐卖妇女儿童罪犯的改造、监督和教育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司法部、公安部负责)
――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跨部门、多机构共同参与综合整治。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小组将帮助易被拐卖人群和预防犯罪纳入各自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入发展项目,既积极预防犯罪又提供个人发展机会。扶贫机构尽可能对目标人群实行项目倾斜。(中央综治办负责,公安部、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扶贫办配合)
(3)各地区之间尤其是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应相互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到2008年底,主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反拐工作机构负责落实并上报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
(三)打击犯罪和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1.工作目标。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现、侦破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效率,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到2012年底,侦破案件数占报案数的比例比2007年明显提高。
2.行动措施。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反拐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公安部负责)
――制订与儿童心理和生理相适应的案件调查程序,开展相关培训。(公安部负责,教育部配合)
――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打击犯罪专项行动。(公安部负责,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劳动保障部、人口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坚决依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买方市场”。依法查处非法用工单位和使用童工的行为,取缔非法劳务介绍、婚姻介绍等中介机构以及非法网络中介。对收买、介绍、强迫被拐卖妇女儿童从事性交易及其他强迫性劳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公安部、劳动保障部负责,全国总工会、工商总局、民政部配合)
(2)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各级反拐工作机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公安部负责,民政部配合)
――建立信息系统,完善打击犯罪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机制。(公安部负责,民政部、全国妇联配合)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向执法机关举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公安部负责)
(四)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救助和康复工作。
1.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救助机制,提高被解救妇女儿童接受培训、救助、身心治疗等必要援助的比例,保护被解救妇女儿童的隐私,积极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避免遭受二次伤害。使大部分被解救妇女儿童获得必要救助,迅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2.行动措施。
(1)建立和完善政府多部门合作、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救助服务、中转康复和培训机构并保障其人员和经费需求,确保更多被解救妇女儿童得到基本救助或妥善安置。(民政部、财政部负责,公安部、教育部、卫生部配合)
――制订有关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总结经验,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民政部负责,公安部、教育部配合)
――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民政部、共青团中央负责)
――有关高校、科研单位、福利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协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培训救助康复相关专业人才。(教育部负责,民政部、卫生部配合)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机构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卫生部负责)
――法律援助机构依法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司法部负责,公安部配合)
――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相关技能。(民政部负责,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2)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社会关怀,帮助其顺利回归及融入社会。
――积极、妥善安置查找不到监护人的被解救儿童。(民政部负责,全国妇联配合)
――积极帮助被解救的适龄儿童入学、回归学校和适应新的生活。(教育部负责,民政部配合)
――积极帮助不能或不愿意回原住地的受害妇女和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使其获得适宜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并在异地就业。(民政部负责,劳动保障部配合)
――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及其家庭和所在社区工作,保障其顺利回归家庭和社区,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民政部负责,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3)为回归社会的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切实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和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负责,劳动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4)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登记、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了解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必要时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公安部负责,民政部、全国妇联配合)
(5)加强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领域的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卫生部负责,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6)加强地区、部门和机构间在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上的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公安部负责,中央综治办配合)
(五)加强国际合作。
1.工作目标。
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和提高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力度和效率,加强对被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的救助,有效遏制跨国犯罪。
2.行动措施。
(1)加强与联合国及其他有关政府间国际组织、有关国家特别是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及周边国家,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通过双边及多边渠道加强反拐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安部负责,妇儿工委办公室、外交部、商务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2)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公安部负责,外交部、司法部配合)
(3)加强边防管理和出入境证件检查工作,打击非法偷越国境活动。(公安部负责)
(4)切实做好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预防工作。
――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边境地区群众对相关法律及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了解,提高其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司法部负责,公安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配合)
――加强对边境地区公安司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防范、处置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公安部负责)
――加强对边境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境外就业中介经营活动,促进劳动力合法有序流动。(劳动保障部负责,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配合)
(5)做好国际反拐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引进工作,充分利用有关国际组织的资源和技术,借鉴其反拐经验和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国际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加强我国应对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策略的研究。(公安部负责,外交部、商务部配合)
五、实施、监督和评估
(一)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区、各成员单位根据《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实施计划。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
(三)本《行动计划》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为期5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
(2008--2012年)》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以下简称反拐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建立集预防、打击、救助、康复为一体的长效机制。
第三条反拐行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加强协作配合,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实施综合治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第四条
部际联席会议由公安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综治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央、全国妇联等2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公安部为牵头单位,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公安部负责同志担任,部际联席会议成员为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承担部际联席
会议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刑事侦查局局长兼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各省级、地市级、县级逐级建立反拐行动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和联络员名单报上一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在挖掘现有机构和人员潜力基础上,加强反拐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公安机关应切实加强反拐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第六条根据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预防、打击犯罪和被解救妇女儿童救助、康复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第七条反拐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备有关部门开展反拐工作所需经费,按照各部门工作职责、国家有关规定,分别列入各有关部门预算,由同级政府予以保障。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助,争取国际援助,多渠道募集资金。
第八条
主要拐出地、拐入地、中转地省级反拐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就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预防和打击、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解救、遣送和安置等环节的协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由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并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
宣传工作
第九条宣传部门加大反拐宣传工作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反拐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营造反拐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第十条
司法行政部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反拐意识,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新闻出版部门组织出版反拐题材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和互联网出版物等,提高群众防拐意识,加大反拐宣传力度。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部门采用新闻、访谈、专题、专栏等形式,普及反拐知识,交流康复措施,宣传反拐工作。
第十三条
文化部门鼓励和扶持创作反拐题材的文艺作品,组织文艺演出团体深入社区、农村宣传演出,提高群众反拐意识。
第十四条教育部将反拐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和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五条铁道、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人力资源市场等流动人口聚集场所发放反拐宣传品,加强反拐宣传工作。
第十六条
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反拐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妇女儿童防拐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章
防范工作
第十七条教育部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第十八条
民政部门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弃婴的救助安置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妇女儿童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为贫困妇女儿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九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扶贫部门针对贫困妇女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活动的监管,依法查处、打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违法职业中介行为。
第二十条人口计生部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弓I导树立男女平等的新型生育观念;加强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减少非意愿妊娠;加强与公安机关有关人口信息的交流,协助做好反拐工作。
第二十一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重点地区和易被拐卖人群中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提高特殊群体的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十二条
铁道和交通运输部门提高从业人员的反拐意识,采取措施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第二十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犯和被劳教人员的教育和改造,减少和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降低重新犯罪率。
第二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把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准入关,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中介机构,打击中介机构发布虚假劳务、虚假征婚广告等违法糯为。
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特点和动向,加强人口管理、治安管理,防范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第五章
打击、解救工作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打拐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形势,研究制定打防对策。同时,对相关警种民警加强反拐业务培训,提高其防范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业务能力。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失踪人员和DNA等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提升打击解救工作水平。
第二十八条公安机关加强对重特大和系列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督办、指导和协调,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识,采取措施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第二十三条
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犯和被劳教人员的教育和改造,减少和消除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降低重新犯罪率。
第二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把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准入关,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中介机构,打击中介机构发布虚假劳务、虚假征婚广告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形势、特点和动向,加强人口管理、治安管理,防范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第五章打击、解救工作’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打拐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形势,研究制定打防对策。同时,对相关警种民警加强反拐业务培训,提高其防范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业务能力。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失踪人员和DNA等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提升打击解救工作水平。
第二十八条公安机关加强对重特大和系列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督办、指导和协调,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
第二十九条公安机关健全举报制度,通过设立打拐热线、反拐信箱等方式,鼓励群众举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广辟线索来源。
第三十条公安机关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登记、管理和保护工作,由居住地派出所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了解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必要时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解决其遇到的困难。
第三十一条公安机关加强口岸边防检查和边境通道管理,严格出入境人员审查验证制度,加大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境外人员的清查力度,及时发现涉外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线索,并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的遣返和接收工作。
第三十二条铁道、交通运输公安机关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的联系,及时掌握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动态,强化查缉堵截工作,提高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能力。
第三十三条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加强沟通配合,坚持从重从快、公正高效的原则,依法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第三十四条
司法行政部门加强对服刑、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鼓励坦白、检举、揭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从中发现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线索。
第三十五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
第三十六条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娱乐场所等行业的监管,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容留、收买、介绍、强迫被拐卖妇女儿童从事色情服务的行为。
第六章
安置、救助和康复工作
第三十七条
民政部门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临时性救助服务,做好被拐妇女儿童的返乡工作,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保障其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对不能及时返乡的妇女儿童,给予临时性救助或安置。
第三十八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就业困难的被解救妇女和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开展就业服务,并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妇联组织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反拐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再次被拐卖。
第四十条卫生部加强被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干预对策的研究,及时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四十一条
司法行政部门所属法律援助机构优先受理涉及被解救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案件,代理妇女儿童诉讼,提供非诉讼代理服务,总结推广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二条
民政、工会、妇联、共青团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第四十三条人口计生部门做好被解救妇女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七章
国际合作
第四十四条公安部统筹反拐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与配合,确保反拐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序开展。
第四十五条
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加强与联合国机构、政府间组织及有关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冒际组织资源、信息、技术和融资优势,争取国际援助,做好国际反拐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引进工作。
第四十六条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了解各国预防、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措施,借鉴国际反拐经验和理念,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我国反拐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八章
实施、监督和评估
第四十七条各省级反拐联席会议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贯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四十八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制定工作方案,经本级联席会议审定后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反拐工作情况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
第四十九条综治部门把反拐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围绕反拐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各项重点整治和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地区,实行领导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
第五十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成员单位《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年开展一次阶段性评估,2012年底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地方各级反拐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对本地《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推动各项反拐工作的落实。
第五十一条本实施细则由反拐行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团县委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共青团XX县委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的通知》(国办发[2007]69号)精神、云南省贯彻《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实施意见、《XX州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实施意见(2008—2012年)》和《ZZ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教育和帮扶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各次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参与打拐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XX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总体目标
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反拐协调、保障机制,在XX县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积极宣传,最大限度提高广大妇女、青少年的反对拐卖意识;积 极动员和组织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到救助和妥善安置被解救妇女儿童的工作中来,减轻被拐卖妇女儿童遭受的身心伤害。
二、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一)组织机构
成立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团委办公室相关人员、各乡(镇)团委书记、县直机关各团委书记、XX县城区各学校团委书记及少先队辅导员、企业(包含“两新”组织)团委书记为成员的XX县共青团系统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团县委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主要职能
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部门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全县各级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反拐工作的安排部署。
二是积极参与、配合、推动与县级各部门间的反拐合作。三是在全县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片区和易被拐卖人群中开展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能力建设和综合整治,提高妇女儿童的反拐意识和识别犯罪、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是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在全县开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拐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反拐和救助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五是充分利用共青团网络宣传平台,加强与各地、各级团组织反拐工作经验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展示,积极推广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反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为全县反拐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生力军作用,结合当前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新格局,组织协调县、乡(镇)、村三级团组织以及学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立足岗位,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反拐宣传活动。乡(镇)团委应结合实际,利用街天、返乡潮、召开大会等人员集中的机会积极开展反拐宣传;各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反拐知识普及活动,反拐重点地区学校应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反拐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全县反拐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协作,为全县反拐工作贡献力量
在全县统一部署开展反拐工作框架内,保持与县级各职能部门、单位之间的反拐工作信息畅通,加强沟通,及时掌握我县反拐工作最新进展,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开展反拐工作。
一是配合县政府法制办开展相关地方性政策和规章的 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全面展现全县拐卖妇女儿童现状,反映基层青少年诉求,为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配合县委宣传部在全县范围内做好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反拐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反拐工作的认识,提升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行为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三是充分调动全县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参与、配合县政法系统强化对拐卖拐骗流动人口、强迫流动人口劳动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残疾人的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大力普及反拐知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反拐队伍中来。
四是配合县综治维稳办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开展综合整治,督促乡(镇)、村团组织积极配合乡(镇)政府、社区组织、村(居)民小组做好预防拐卖妇女儿童工作。
五是配合县教育局做好被解救的适龄儿童入学、返学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为被解救的适龄儿童入学、返学提供帮助和关怀,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要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六是配合县民政局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及其所在社区的工作,充分调动社区共青团组织的积极性,做好被解救妇 女儿童回归家庭、重新融入社会的工作,在相关扶持项目中给予支持,积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七是配合县卫生局开展拐卖妇女儿童身心健康领域的研究,积极为卫生部门寻求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供便利条件。
八是加强同其它区域的合作,有效参与打击跨区域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增强合作。拐卖妇女儿童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要牢固树立反拐工作 “一盘棋”思想,与各部门、各级团组织一道配合协作,形成反拐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结合相关要求,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加大对下属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加强联络,畅通信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报送有关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第四篇:反对和防止拐卖妇女儿童的新闻报道伦理
反对和防止拐卖妇女儿童的新闻报道伦理
拐卖人口已经成为仅次于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妇女、儿童是世界各国重点保护的对象,他们一旦被拐卖,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身心健康受到摧残,家庭将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由于年龄、自救知识的缺乏、语言不通、身上没带现金等,往往很难逃跑,处于极度无助的状态,因此,国家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媒体在报道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件中要遵守“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报道原则,不得随意披露被拐卖人员的隐私,要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一、“打拐”新闻报道
1、打拐新闻产生的背景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犯罪之一,年利润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贩卖业,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数量惊人,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
关于打拐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个媒体,而这些新闻由于过程曲折、引人入胜,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往往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
2、什么是拐卖人口?
以剥削为目的,通过威胁或使用暴力,或通过其他形式的强硬手段,如诱拐、欺诈、欺骗、滥用权力或利用脆弱境况、或通过给予或接受酬金或好处,以得到有权控制另一个人的同意等手段招募、运送、转移、窝藏或容留人员。
拐卖人口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一直是司法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
3、拐卖人口的特点:
在拐卖人口活动中,往往是团伙犯罪,分工合作,进行一条龙式操作,手段隐蔽、狡猾、凶残,通常是利诱与威逼相结合,且屡禁不止,时有反复;抓捕后,犯罪嫌疑人之间互相作伪证,串供、翻供,给定罪量刑带来一定困难。
二、“打拐”新闻报道类型
1、报道公安机关的破案过程,为公安机关进行宣传;
2、普及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法律知识;
3、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学术探讨,包括现状、原因、特点、法律难点等分析;
4、针对“打拐” 的各国联合活动及会议进行及时报道;
5、用类似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个别妇女儿童的命运;
6、媒体利用自身影响力,配合公安机关找寻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家人,积极寻找破案线索;
7、媒体的舆论监督节目,揭露收买被拐卖婴儿事件黑幕等;
8、追踪报道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回归生活;
9、培养广大妇女儿童的反拐卖意识,普及反拐卖的知识;
10、关注被解救妇女的新生活。
三、“打拐”新闻报道的特点
1、注重可读性。打拐新闻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事件的曲折性,天然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而各大媒体记者在标题和行文上,用煽情性语言、带有悬念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来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
2、突出人情味。人情味是“打拐新闻” 的另一显著特征。好的“打拐” 新闻或者令读者泪流满面,或者令读者拍案而起,为人贩子的卑劣行径所激怒。
3、报道形式的多样性。跟踪连续报道、专题报道、新闻故事、调查性新闻等形式都是打拐新闻经常的形式,有的甚至还采用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来写。
四、“打拐”报道存在的问题
1、对案件侦破的报道比重过大,被报道的主体是公安机关,而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是配角。报道没有真正贯彻以“受害者为中心”的原则。
2、有的记者凭自己的感觉写报道,对失去家人的亲属和被拐卖者的心理分析不到位。应该更多地倾听妇女和儿童的真实心声。
3、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不注意保护被拐卖妇女儿童及其家人的隐私和肖像。
4、过分渲染暴力、色情的情节,造成对被拐卖者的“再度侵害”。
5、煽情报道。现在的打拐新闻越来越多地运用煽情主义的手法,通过渲染的手法、描写犯罪细节,来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6、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对于被拐卖人口,我们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之为“受害者”,这个词本身就给人以他们缺乏自主性、被动的印象,而这些又会加深人们对他们的偏见。
大众传媒仍时常“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而“没有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对社会的贡献”。
7、报道不当。一些记者在报道打拐新闻时,极尽渲染之能事,详述人贩子的作案方法、过程,同时详细报道警察破案的过程,这样一方面,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其中的“技巧”作案,另一方面,犯罪分子也会根据警察的侦破方法,进行反侦查。报道不当很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8、报道范围狭窄,存在严重的模式化现象。很多报道中描写受害人都是模式化的语言,没有任何个性可言;同时,程式化地将打拐卖妇女的姓名、年龄、肖像、家庭住址、文化程度等个人资料全部披露无遗;或者让被拐卖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悲惨的被拐卖经历,以此来教育别人。
9、缺乏从人权的角度报道。所谓人权,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
10、没真正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没能真正了解被拐卖者的心路历程;没能真正解决好被解救妇女生存能力弱、安置问题;没有解决好对回归社会的妇女的边缘化的问题。
五、“打拐”新闻报道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1、贯彻“以受害人为中心”报道原则
(1)坚持正义精神,秉持良知,恪守公道,发挥舆论监督职能;(2)谴责拐卖行为,引导民众,启发社会,营造全民反拐、打拐氛围;(3)关爱受害群体,尊重受害人隐私,维护受害人权利,减少回归社会阻力,提高受害人生活质量;
(5)坚持从“政策、预防、起诉、保护、回归”等全方位的报道,形式客观,手法平衡,避免歧视受害群体;
(6)做好深度报道,探索拐卖成因,配合政府,构建防拐、反拐、打拐的有效长效机制。
2、审慎地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对被拐卖妇女儿童进行暗访和曝光。
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权利意识薄弱,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一旦记者通过隐性采访的手段将其没拐卖的遭遇披露出来,很容易造成对当事人的“再度伤害”,尤其是当其回归社会之后,不当的隐性采访和曝光会使当事人遭到周围人的讥笑和歧视,不利于其融入社会的大家庭中。
3、尊重当事人拒绝采访的权利
新闻媒体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记者有采访的职业权利,被采访对象有拒绝采访的个人权利。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如果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那么,记者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得强行采访,更不得偷拍偷录。
4、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隐私,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的秘密。包括:(1)个人信息:身高、体重、三围、住址、手机电话、肖像、收入、生理缺陷、残疾状况;(2)私人领域:卧室、病房、电话亭、休息室、身体的敏感部位;(3)个人私事:恋爱、婚姻、生育、避孕、堕胎、收养子女;(4)私人活动:家庭生活、夫妻性生活、私人日记、信函;隐私权,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两方面: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不非法获得。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涉,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
5、防止新闻歧视
新闻传媒在报道中要加强自律,力求谨慎从事,掌握语言的分寸,少使用一些歧视性的语句,多体现一些人文关怀的精神,真正恪守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重塑新闻传媒良好的社会形象。
6、避免“煽情新闻”
煽情新闻被认为更能吸引读者。但赤裸裸地描述关于受害人被拐后的生活、大幅照片和镜头反映受害人被营救后亲人相见的场面,不但对受众造成侵权和伤害,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更对受害者个人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伤害。
7、防止“再度伤害”
一是在新闻中不使用受害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能够辨认其本人的资料,避免使受害人名誉的受损,避免新闻报道影响其日常生活。
采写新闻时,不诱导受害人再次回忆以前的遭遇,不对其遭遇进行赤裸裸地描写,更不可渲染恐怖气氛,避免对被害者的又一次伤害。”
8、为消息来源保密
这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准则。
保护消息来源,能够帮助媒体揭露事实真相,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满足公众知情权。只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记者应该为消息来源保密。
9、新闻图片的伦理规范
一张精彩的新闻照片往往包含了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信息。照片以其特有的直观性,能给受众以现场感,形成视觉冲击力,真可谓“一图胜千言”。
当传播信息与人道主义两种相互竞争的价值观看起来都具合理性时,摄影记者需要诉诸于更普遍意义上的伦理原则:即履行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10、切实维护被拐卖妇女儿童利益
国际社会保护儿童权利的四项基本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1)建立防拐意识,掌握防拐知识,提高防拐能力,受拐后如何寻找投诉机构和途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在积累大量法援案件的基础上,为打击、解救、安置受拐妇女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以及具体措施上,向国家和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严厉打击妇女儿童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使解救、安置被拐卖妇女儿童体现出更为人道,更为人性化的特点。
(3)直接为受拐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做好法律服务。
(4)协助提高受拐妇女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妇女儿童增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鼓励她们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成长;(5)在获得救助后,再回报、救助他人。
六、媒体报道的伦理精神
(一)求是精神与报道真相
所谓“求是精神”,就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秉承求真务实的伦理原则,客观真实地报道所发生的事件。尊重事实,无疑是新闻工作者的第一伦理责任,也是媒体组织与媒体人士必须具有的第一伦理精神。
(二)正义精神与主持公道
秉承正义与公道,是新闻报道求真务实、客观全面这一原则之后的第二大原则。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中通过与民众的结合,发挥监督强者、揭露黑暗、弘扬正义的社会功能。CCTV揭露黑幕。
(三)勇敢精神与社会批评
新闻应秉承求实、正义、仁爱的原则与精神,所以社会也赋予了媒体组织及媒体人士应具有“勇敢”的精神,对社会丑恶或不公正现象展开批评与批判,从而促进社会生态的秩序化与文明化,应该允可“作为理智的力量”的公民“在权利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批评”。
(四)仁爱精神与恻隐之心
在及时、客观地报道与仁慈、恻隐的人类道德之间,在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蕴涵了复杂的伦理关系与深刻的道德冲突。记者的内心准则应该是能成为普遍规律的意志准则——良心在起作用,记者靠社会良知承担道德责任。如何安置被解救人员
1、如何预防拐卖;
2、民事权利的切实保障;
3、被拐卖妇女谋生能力,以及恢复被中断的学习的手段;
4、探讨其能否获得经济补偿以及精神赔偿问题;
5、拐卖儿童寻找家庭;
6、妇女儿童被解救后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7、审理打拐案件中,审判人员是否建立起了牢固的社会性别意识,人权意识,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
8、探索和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反拐宣传预防体系;
9、如何构建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康复服务模式和社会支持体系;
10、各级政府妇联协调工作以及在反拐行动中能进一步发挥的作用;
(五)自由精神与无伤原则
自由与独立的社会空间是媒体生存基本条件;而自由与独立,也是媒体必须具备的基本伦理精神。自由未必导致“无法无天”,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以不侵害他人的自由以及权益为前提的。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并不能以“自由”名义侵犯被报道对象的权益,这些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
(六)诚信精神与杜绝欺骗
诚实居于一切道德规则之首。诚实就是讲真话,是传达真相的行为。西方曾有谚语说道:“谎言可以为你的目的服务一次,但只是一次。”信用是一种重要的伦理规范,若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好,会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无形财富,博得受众的尊敬。
(七)尚雅精神与庄重报道
媒体在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它所报道的内容和报道方式往往会在受众中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待问题严谨庄重的媒体,往往会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而有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增加卖点,为吸引受众的眼球,不惜以被拐卖者的痛苦经历制作煽情性新闻,这是侵犯当事人隐私的行为。——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与新闻学院 王军
第五篇:石塘镇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石塘镇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标本兼治,积极开展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标本兼治,积极开展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反拐工作协调、保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加强合作,建立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被拐卖妇女儿童遭受的身心伤害。
二、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了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完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参与的反拐合作机制,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二)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办法,筹资了1 万多元,为实施《行动计划》提供经费保障。镇政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助,多渠道募集资金。
(三)派出所强化对拐卖拐骗流动人口、强迫流动人口劳动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残疾人的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做好善后安置工作。
(四)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全面治理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日常性反拐工作的同时,强化对重点区域的治理。
(五)在挖掘现有机构和人员潜力基础上,推进反拐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
(六)根据中央、省、市、县的部署和安排,派出所积极建立反拐信息系统,为加强反拐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七)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利用镇有线电视,标语等宣传,树立并提高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拐工作氛围。
(八)加强跨区域合作,有效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
三、成立组织机构主要职能
(一)组织机构
为顺利推进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成立石塘镇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陆钦任组长,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滕开毅、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邹波凡、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马焕敏、派出所所长 陈 熠、法庭庭长蒙业兴、司法所所长杨立君任副组长,成员有镇中心校校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镇民政办主任镇计生办主任、镇建设管理所所长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石塘派出所,陈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还确定一名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
(二)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1.推动本镇反拐行动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跨机构的反拐工作。
2.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的反拐工作。3.指导和督促各村委会的反拐工作。
4.积极参与、协调反拐省际、市、县、镇间合作。5.组织反拐工作经验及相关成果的总结和交流。
四、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 1.工作目标。
加大反拐宣传、培训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教育力度,提高各村民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实施《行动计划》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反拐社会环境和工作氛围。
2.职责分工。
(1)完善相关地方性政策、法规、规章,为加强预防、打击犯罪及被解救妇女儿童救助和康复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这项工作由镇依法制镇办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镇民政办、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2)积极开展有关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反拐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活动,提高各村民委员会、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反拐和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这项工作由镇宣传办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镇中心校、石塘司法所、镇计生办、镇广播电视站、镇工会、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3)在公安机关内部,加强反拐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教育培训,提高民警对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负责。
(4)在全镇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和易被拐卖人群中,开展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提高妇女儿童的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
头负责,镇中心校、镇民政办、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工会、镇团委、镇妇联配合。
(5)加强反拐工作经验交流、信息共享,积极推广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成功工作模式,推动反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负责。
(6)各村民委员会、各单位开展反拐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这项工作由镇财政所负责。
(二)建立健全预防犯罪机制 1.工作目标。
在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易发场所和跨区域合作三个层面上,构建和完善预防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网络,努力降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发生率。到2012年底,全镇拐卖妇女儿童的发案数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区域得到综合整治并取得成效。
2.职责分工。
(1)建立和推广以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多部门、多机构分工明确并通力合作为重点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这项工作由镇综治办负责。
贯彻国家开发式扶贫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教育和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能力。这项工作由镇扶贫办牵头负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妇联配合。
鼓励和支持妇女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和管理,积极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增强其维权意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成员尤其是妇女自身的反拐意识、识别犯罪和自我保护能力。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石塘司法所、镇妇联配合。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促进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这项工作由石塘司法所牵头负责,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防止其过早流入社会。同时,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反拐意识教育。这项工作由镇中心校牵头负责,镇民政办配合。
加强对易被拐卖人群的援助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帮助家庭贫困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积极利用现有救助管理机构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弃婴救助及安置工作。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石塘司法局、镇财政所、镇卫生院、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2)加强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区域的预防犯罪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将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综治办、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和职业中介活动。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活动的监管,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积极研究在劳务市场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这项工作由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牵头负责,镇组织办、镇文化广播电视站配合。
在交通沿线的车站、流动人口聚集的娱乐场所、旅店加强反拐宣传工作,防止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生。这项工作由镇路政管理工作站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石塘司法局、镇团委、镇妇联配合。
积极做好拐卖妇女儿童罪犯的改造、监督和教育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这项工作由石塘司法所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配合。
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跨部门、多机构共同参与综合整治。各部门、各村民委员会将帮助易被拐卖人群和预防犯罪纳入各自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入发展项目,既积极预防犯罪又提供个人发展机会。扶贫机构尽可能对目标人群实行项目倾斜。这项工作由镇综治办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镇民政办、镇妇联、镇团委、镇关工委、镇扶贫办配合。
(3)加强被拐卖妇女儿童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三)打击犯罪和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 1.工作目标。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现、侦破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效率,迅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到2012年底,侦破案件数占报案数的比例比2008年明显提高。
2.职责分工。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公安机关为主,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的反拐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
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打击犯罪专项行动;对发生的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一查到底,对重特大、团伙性案件实行专案专办。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综治办、镇民政办、镇计生办、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依法查处非法用工单位和使用童工的行为,取缔非法劳务介绍、婚姻介绍等中介机构以及非法网络中介。对收买、介绍、强迫
被拐卖妇女儿童从事性交易及其他强迫性劳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牵头负责,镇工会、镇民政办、镇妇联配合。
(2)积极开展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各级反拐工作机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民政办、镇妇联、镇计生办配合。
建立信息系统,完善打击犯罪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机制。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民政办、镇妇联配合。
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向执法机关举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负责。
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信息查询和跟踪作用。这项工作由镇计生办负责。
(四)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救助和康复工作 1.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救助机制,提高被解救妇女儿童接受培训、救助、身心治疗等必要援助的比例,保护被解救妇女儿童的隐私,积极帮助其回归家庭和社会,避免遭受二次伤害,使大部分被解救妇女儿童获得必要救助,迅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2.职责分工。
(1)建立和完善政府多部门合作、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救助机制。
各有关单位、各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增设必要的救助服务、中转康复和培训并保障其人员和经费需求,确保更多被解救妇女儿童得到基本救助或妥善安置。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镇财政所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镇中心校、石塘卫生院、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制定有关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总结经验,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镇中心校配合。
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镇团委牵头负责,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机构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这项工作由石塘卫生院负责。
法律援助机构依法为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这项工作由石塘司法所牵头负责,石塘派出所配合。
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相关技能。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镇中心校、镇团委、镇妇联、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关工委配合。
(2)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社会关怀,帮助其顺利回归及融入社会。
积极、妥善安置找不到监护人的被解救儿童。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积极帮助被解救的适龄儿童入学、回归学校和适应新的生活。这项工作由镇中心校牵头负责,镇民政办配合。
积极帮助不能或不愿意回原住地的受害妇女和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使其获得适宜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并在异地就业。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配合。
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及其家庭和所在社区工作,保障其顺利回归家庭和社区,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3)为回归社会的被解救妇女儿童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切实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和维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项工作由镇民政办牵头负责,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4)加强对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登记、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了解被解救妇女儿童的生活状况,必要时协调有关部门和组织解决其遇到的困难。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民政办、镇妇联、镇关工委配合。
(5)加强地区、部门和机构间在救助被解救妇女儿童工作上的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项工作由石塘派出所牵头负责,镇综治办配合。
五、实施、监督和评估
(一)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实施意见的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村委会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实施细则。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对本实施意见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
中共石塘镇委员会办公室 石塘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