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观点: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为民
人民观点: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为民
——党的群众路线新思考之三
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也是对破除官僚主义的鞭策
提及某些部门或干部,老百姓经常感慨“官僚得很”。的确,“官僚主义”作为机关病、政治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群众十分反感。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只要能安坐办公室,就绝不愿下基层“受苦”,甚至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喜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后遗症;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
六、横眉立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维僵化,机械执行上级决定,生搬硬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僚主义不仅惹人嫌恶,也贻害无穷,不断侵蚀着党的肌体,疏离着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批评其“久坐不动,十分无用”。70多年过去,面目可憎的官僚作风并未根绝,反而衍生出诸多变种,幽灵般附着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正因此,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中央把官僚主义列为脱离群众的“四风”之一,要求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
官僚主义常与形式主义如影相随。中央要求改作风,一些人口号喊得震天响,文件挨个接连出,实则干打雷不下雨,私底下依然故我;面对机构改革任务,名称变得比谁都快,但审批权、管理权,能不放的坚决不放,能晚改的绝不早改,职能转得比谁都慢;你找他办事,也能笑脸相迎,却拿“按规定来”、“得走程序”做挡箭牌,推三阻四,效率低下。在这个意义上,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是一种官僚主义,破除官僚主义就要反对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也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密不可分。在官僚主义者的价值排序中,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于己有利的事抢着干,于己无利的事推给别人干,心里装着一个膨胀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唯独没有人民群众,甚至漠视、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对此,人们怎能不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党章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破除官僚主义,党的群众路线就无从贯彻,党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巩固。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一贯反对官僚主义,但官僚主义却频现反弹,在个别地区和部门甚至愈演愈烈,原因何在?仔细推究,群众观念的弱化、为民信念的缺失、执政理念的模糊,正是根源。一些人之所以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正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因此,破除官僚主义,关键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意识,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众之艰辛,甘群众之收获。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告诫全党须“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的危险”,并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此次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把“为民”作为反对官僚主义的着力点,无疑找准了病根,抓住了关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也是对破除官僚主义的鞭策。
第二篇: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
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
——党的群众路线新思考之二
“形式主义害死人”。其危害,不仅在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还在于它的“异化”作用,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
古人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解决问题,最忌面面俱到,最后一事无成。把目标设定得小一点、准一些,集中力量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这既是求真务实的品格,也体现了真抓实干的决心。
“中央反复研究,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在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在为时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总书记强调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作为目标,可谓找准了穴位、抓住了要害;而把形式主义放在“四风”之首,也足见其流弊之广、危害之大。
“形式主义害死人”。其危害,不仅在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还在于它的“异化”作用,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比如,你要求搞绿化环保,他给你来个荒山涂绿漆、枯树插新枝;你要求节能减排,他给你搞个突击拉闸限电,连居民也要几日一停电;你要求网络问政,他却热衷采购设备,空留一堆摆设;你要求依法行政,他也照猫画虎,把听证会变成了赞成会„„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
形式主义自古有之,但缘何屡禁不绝、于今为甚,成了“四风”之首?就在于它总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样子,把中央的要求挂在嘴上,说起来滔滔不绝,却轮子空转,啥也不干;把群众的呼声当成幌子,听起来热热闹闹,却虚晃一枪,掠影浮光。这种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效果”,成为许多不正之风的“门神”,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大敌。比如,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甚至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对此,有心批评者担心唐突了“大好形势”,有意反对者忌惮触碰了“官场禁忌”,最终任由表面上的花团锦簇,掩盖了矛盾的存在,拖延了问题的解决。
当“形式主义问题”屡屡在“形式主义解决”中获得重生,当为民举措时常在口头上“落实”、实践中“落空”,当改革方案往往因形式主义久推难转、转而不动,形式主义就会成为横亘在理论和实践、党和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之“墙”。如果不拆除这堵“墙”,假作真时真亦假,党的方针政策就会失去公信力,党员干部说话办事就没有号召力,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就会缺少凝聚力。
作风不正、知行不
一、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细数形式主义种种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对群众关心的问题绕着、躲着、拖着,对上镜头出风头的事情围着、追着、捧着。都有一个基本特征,“扎扎实
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只讲原则,不拿办法;只要轰动,不计成本;只图虚名,不求实效。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总而言之,就是假大空、空对空。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空转;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
就此而言,“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中央把反对形式主义的重点,落在“务实”上,不仅契合此次教育活动的主题,也抓住了形式主义问题的要害。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天敌,在“务实”上下功夫,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形式主义问题才不会像韭菜一样,割了又生,生了又长。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老百姓最重“实打实”,最烦“客里空”。回顾我们党90多年来的历史,每一次吃苦头、走弯路,往往与形式主义盛行有关;每一次大发展、新辉煌,都是在求真务实中取得的。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社会深刻复杂转型的今天,出实招、不搞形式,鼓实劲、不鼓虚劲,我们才能在实干兴邦中,“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写在坚实的大地上。
第三篇:人民观点
“回不去的故乡”何以绽放梦想(人民观点)
“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这个春节,一股浓浓的乡愁氤氲很多人心头。从年前“一觉醒来就是故乡”的期盼,到返城前“再看一眼雪中家乡”的眷恋,“故乡”这个词唤起了多少回忆与 感触。在大数据时代的春运迁徙图上,30多亿人次的奔行呈现一目了然的轨迹。一头连着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头连着无数个地级市、县城、村镇。他乡和故乡交织 而成的时空中,一部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带来无尽思考。
“难忘日间禾苗香,最忆夜半月如霜。斜晖脉脉千村照,黄水悠悠万里长。念少时,想亲娘,此心安处是吾乡。”对很多人而言,回乡过年是一次温暖的旅程。然而近乡情怯,当不少漂泊者们把房价压力、雾霾侵袭、职场纷扰等抛在脑后,却发现梦中的故乡已恍如隔世,从而生发出“故乡去哪儿了”的感慨。
一项调查显示,春节过后,50.1%的受访者会去一线城市打工,30%的受访者选择二三线城市,选择老家或者家乡附近县镇的受访者,仅占13.8%。这种选择的背后,其实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路径并非归去来兮的田园诗,更像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 岔路口。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痛处。当特大城市陷入人口爆炸困境,承载能力日益逼近极限;当一些人疾感“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呼喊着“逃离北上广”,却更发现,家乡小城虽然生活压力小些,却有着“机会更少,关系更多”的困扰、“拼能力不如拼爹”的重压、“物质更浓,精神更淡”的迷惘。故乡,或许还能安放一份乡愁,却难以承载躁动的梦想。于是,“故乡在沦陷”的感受在蔓延,“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选择题撕扯着人们的决断。
举棋不定的“双城记”,诉说着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又何尝不是城镇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缩影?多年来,少数大城市 凭借政策和资源优势,在极度扩张和膨胀之中成长为巨人,相比之下,不少中小城镇显得落后乃至凋敝,大片的农村地区更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迁徙的故事,由此 凸显更深层的问题语境——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让许多人远离家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强化着“人往高处走”的磁场。蜂拥而往大都市的城市化定然不是方向,失去人 气、流失人才的中小城市难免彷徨于无地。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春节期间,一位曾在北上广打拼的网友热帖引发强烈共鸣。从一线城市回到三线城市的故乡,这个年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那些义无反顾的奔赴和逃离,与其说是向往大城市,不如说是向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成长氛围、更大的生命张力。从大城市出发,重新发现故乡,我们既感受到了现代化不可阻挡的改造之 力,也惊觉昔日家园正在新与旧的裂变中渐行渐远。让更多的青春重返故乡,最重要的是增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活力,缩小与大城市之间的命运鸿沟,让它们有力量为 梦想营造更多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轮城镇化浪潮中,“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的宣示会引起强烈共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会如此振聋发 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为激越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我们守望记忆中的家园,更需要在时代浪潮激荡中重建一个有活力、有希望的故乡。调校过度倾向大城市的发展天平,让资源更公平地分布,让机会向每一个归来者敞开,让现代理念浸润于更多人的心中,故乡就将是一种新的可能性。实际上,随着创业就业环境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涌动“返乡发展”潮,中小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大地,正为梦想的绽放培育新的土壤。
有人曾预言,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如果我们注定要落脚于城市,那么在这一个文明历程中,能否安顿好故乡、记得住乡愁,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抵达怎样的境界。
个人努力如何突破“关系重围”(人民观点)
——城镇化进程的中国思考之二
本报评论部
提升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重要的是规范分配规则、营造公平环境
春节过后,一个段子在微博上流传,“未来几天,又将是秀兰、翠花、桂芳、大强、二饼、狗剩们陆陆续续变回Linda、Mary、Vivian、George、Michael、Justin的时候了”。在今天的流动中国,人们身份转换的频率大大加快,各种身份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流动性变化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前者是土生土长的故乡,一个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熟人社会;后者则是“高端大气”的北上广,一个彼此相对独立的 陌生人社会。在二者的相互切换中,从“秀兰”成为“Linda”不容易,而要从“Linda”变回“秀兰”可能更难。这几年,许多人先是“逃离”北上广,后又“逃回”北上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于是,一方面是大城市的人才高消费,一方面却是中小城市的人才紧缺。年轻人“折返跑”的背后,有着种种无奈;而中小城市人才只出不进、多出少进的现状,则是亟待解决的发展命题。尤其是,当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中小城市既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也成为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形成正常、合理的人才流动?中小城市如何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内涵和素质。
“大城市有机会,中小城市要拼爹”。一位北漂情绪化的感慨,折射出一种客观现实:大城市的艰辛,小城市永远不懂;而小城市的关系,大城市也很难解开。相 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人情、关系更浓。开车的人都知道,同样是酒驾,在北京很少有人敢以身试法,在中小城市则可能心存侥幸,因为总能找到关 系。许多人回到中小城市工作,发现自己已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往往讲关系、论人情,个人的努力常常陷入关系的重围。类似的看法或许偏激,却反 映了人们对某些现实逻辑的隐忧。
法学家梅因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北上广处于中国现代化最前沿,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基本上是“陌生 人社会”,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降低,个人能力的重要程度提升了,没有关系的年轻人也可以找到晋身之阶。相形之下,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 小城市,资源更多集中在政府手中,“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这些年来,媒体爆出的“萝卜招聘”、扯出的裙带关系,出自中小城市的比例明显要高。试想,如果有关系,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关系,草根逆袭只能是镜花水月,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在这个意义上,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优势不只是高楼大厦,更在于相对公平的契约关系。反过来讲,提升中小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除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 机会,更重要的是规范分配规则、营造公平环境,用法治思维、规则意识取代地域情结、人情关系。一方面,从市场经济秩序着手,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构建全面开放、自由竞争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从社会法治秩序着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从源头上治理“拼爹”背后的“拼权” 现象。
古人说,“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的利益,我们的社会才有活力,中小城市也才会有吸引力。是身份和关系决定命运,还是努力和奋斗创造未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已经给出了坚定选择。巩固和壮 大这一社会进步主流,让个人奋斗突破“关系重围”,让公平正义普照中国大地,才能让更多人看得到希望、摸得到未来、守得住理想、圆得了梦想。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人民观点)
——城镇化进程的中国思考之三
本报评论部
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让含混的城市精神明朗起来,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 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 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看似矛盾的名句: 返乡者到家了,却尚未抵达。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 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有10多位各地网友都提到,打牌、打麻将甚至赌 博,是当地过年时最主要的消遣。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 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
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 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谁能想到,文化资源向城市的集中,让很多农村连文化站都只剩空空房舍,更遑论有受人尊重的“文化人”了。另一方面,则是 强势的消费主义对乡土的侵蚀。有记者返乡发现,低俗甚至虚假的药品广告,已经占据了许多小城镇建筑的外墙;干涸的河道里,满是塑料袋、包装盒等城市垃圾,恰如鲁迅还乡时的感慨: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 确要求,“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 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如何让含混的城市精神 明朗起来,从而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大地在窗外睡眠!窗内的人心,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我们的城镇化,或许正该是这样的图景:城市在广袤的乡土生长,人们脚踏着深厚的大地。但愿明天,我们可以舍弃烦躁、放下纠结,回到亲人身旁,围着火炉轻声地谈话,寻回心灵最温暖的那一盏灯光。
人民日报评论员: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儿
—— 一论“还得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2014年02月10日07:09 来源:人民日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马年新春阔步走来,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
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良好开局的重任,2014年注定要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光辉一页。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因应不期而至的挑战,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能推动改革,克服困难,跨越艰险?
“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彰显了一往无前的精神气魄。
夫战,勇气也。在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5年来,我们党正是凭着那么一股子气与劲,以改革创新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来”,将当代中国推送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 度。今天的改革,已行进到新的历史方位。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具备良好氛围,正处于最有利的时期。同时今日之中国,正如负重攀爬、中流击水,往前方看,朝峰顶望,前景壮阔,风光无限;往脚下看,每一步前行,都需劈波斩浪、越障排险,唯有发扬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改革才 能激流勇进,发展才能乘势而上。
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创新,创新就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闯的劲头、冒的精神,如何能打开海阔天高的发展新境界?看看刚刚过去的2013年,无 论是转变政府职能,还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论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哪一项不是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闯出来的,哪一桩不需 要破釜沉舟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
改革越是触及深层次问题,遭遇的矛盾就越多。承平日久,既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隐忧,也有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国企改革、完善金融体制、强化权力监督、治理环境污染„„哪项改革都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除却已知之难,更有不测之险。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 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能止步不前,不能绕道而行,更不可半途而废。“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 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改革要蹚出一条新路,没有现成答案,需要不断探索,必须迎难而上。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何愁不能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年前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对今年工作重点作出新的部署,抓好今年的改革,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 领性作用。马年新春,深化改革征程上,拿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精神,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以蹄疾而 步稳的节奏一马当先,我们就必定能打开改革新境界、闯出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学习《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心得体会
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
—学习《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心得体会
《人民观点:反对形式主义,重在务实》中提到:“形式主义害死人”。其危害,不仅在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还在于它的“异化”作用,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比如,你要求搞绿化环保,他给你来个荒山涂绿漆、枯树插新枝;你要求节能减排,他给你搞个突击拉闸限电,连居民也要几日一停电;你要求网络问政,他却热衷采购设备,空留一堆摆设;你要求依法行政,他也照猫画虎,把听证会变成了赞成会„„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子的东西”。
学习此文后,不禁让我反复思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反对形式主义,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其实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很多。忙于迎来送往,有的领导干部,一天就有好几个应酬,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抓工作,这是一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看起来轰轰烈烈,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热衷于哗众取宠,这又是一种,而且是更为严重的一种。一些党员干部贪图虚名,心浮气躁,追名逐利,不是把精力用在踏踏实实为员工谋利益上,而是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实际上是劳民伤财。有些形式主义严重的,已经发展到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形式主义多,危害大,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如何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重要的是以下两条:
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注重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关键是要真正深入了解,不能只凭一两次汇报就断定一个部门优劣,只看一两个“景点”,就评判工作好坏。了解一个人、一个部门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领导的,也要听员工的;不仅要了解正面意见,也要倾听个别反面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就十分重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毛主席指出,要作好调查,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 态度,即要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有求知的渴望,有放下臭架子、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
二是深入群众,要真正做到了解员工需求。要珍惜每名员工的辛劳与汗水,集中人力、物力围绕公司核心经营任务开展工作,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真抓实干,决不能投机取巧、本末倒置,在形象工程下功夫。广大党员要真正为公司经营服务,为实现挖掘用工潜力、扩销增量贡献力量。
总之,共产党员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五篇:关于防治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得
【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笔者来自基层,感受基层工作繁杂、费心费力。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不仅要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更要防止形式主义卷土重来。
一、防治形式主义要从思想认识开始。思想认识不够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行动上就偏离了预定轨迹,离严实要求越来越远。防治形式主义,最根本的是要端正思想路线。我们一定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统一起来,把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和外在要求注入和贯彻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变为另一种“形式主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样,形式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二、防治形式主义要从领导干部开始。上行下效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因此,铲除形式主义关键在领导。防治形式主义,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上级要为下级做出表率。一方面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对下级布置任务、检查工作,都要考虑到切实可行,坚持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另一方面,对形式主义的产生要有所警觉,千万不能光听听汇报、看看典型,要到群众中去,作一番艰苦的实际的调查和了解,以获取真实的情况,不能与下面搞形式主义的行为同化,防止形式主义越过领导关。
三、防治形式主义要从常抓细抓开始。发挥制度对防治形式主义的功效,必须着眼长远、防止懈怠,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落实制度要常抓,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增强防治形式主义的耐力和持久度,避免在落实制度上缺乏恒心,通过落实制度防治形式主义,要坚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落实制度要细抓,缜密无缺漏、精细不粗疏,强化制度执行的密度,以“工匠精神”确保每一项法规制度都能得到有效执行,这样才能防范“漏网之鱼”、避免“破窗效应”。
【篇二】
为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大行其道,屡禁不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的情况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还能有一定的市场和空间?究其根本,这与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衙门习气和谄媚文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会者不干事,干事者不知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从上往下对“文山会海”进行精简压缩,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到基层任务越重,各种会议也就相应越多。如各种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学习会、检查会、总结会等等必不可少的会议仍然还是经常要开的,导致有些领导干部成为“会贩子”、“会油子”。过去对基层形式主义有一句话表述,“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但实际上,就连这个形式主义的文件谁来落实,会议谁来安排,都还是有分工的。由于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顾忙于开会,所以他们只是在会后负责传达下上级会议精神,但从来不干任何具体事。久而久之,导致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开会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一旦干了点具体事,就会大发牢骚,认为这么小的事情怎么会安排自己出场呢?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参会还要讲究层次对等关系,认为只要不是主要领导召集的会议,自己就可以不参会,官僚主义思想油然而生。实际上,除了会开会外,有些基层领导干部从来没有干过任何具体事,甚至对于那些具体干事的同志,他们不是积极帮助解决难题、查漏补缺,而是评头论足,以纠错显本事,以批评为乐事。而真正干具体事务的同志,由于没有参加相关会议,不能第一时间知道会议内容,不能第一时间理解上级精神,也不能第一时间把握进度要求,从而导致开会者不干事,干事者不知会,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又导致传达精神疏漏,传达过程拖沓,办事效率低下。故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够长期并存的根源之一。
二是决策者不决断,落实者难落实。《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述,西汉建立之初,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政策与法规,为巩固西汉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萧何死后,曹参做了宰相,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曹参审时度势,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使百姓继续得以休养生息,遂成后期“文景盛世”,留下“萧规曹随”一段佳话。纵观当前基层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大多都还是办文办会办事,只要能够把中央和上级的相关政策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基层就很不错了。但在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往往由于基层领导决策者的犹豫不定,导致人力物力内耗严重,办事效率十分低下。比如上级下达一个正常的文件,基层只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就行了,但总有一些领导认为要搞创新、要有特色,一次次在制定方案上下功夫、搞花哨,等到方案制定好后已拖延了不少时间,而留给真正需要抓落实的时间却又不够,再加上干具体事情的人本来又少,只好在表面和形式上做文章,应付了事。又如,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一个工作预案,往往需要层层领导签批,只要有一个分管领导签批不到位,工作就进行不下去。更有甚者,有的基层领导官气十足,由于需要会见的客人多,攀谈废话多,一聊小半天,结果导致具体办事人员往往一等大半天,从而导致机关内耗严重,工作难以为继。凡此种种,故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够长期并存的根源之二。
三是务实者落嫌弃,“务虚”者得实惠。务实就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而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务实与务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
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务实与务虚都十分重要,既不可忽视,亦不可偏废。但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务虚”是指某些基层领导想事干事的思路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揣摩上意,迎合领导,只求上级高兴,不为百姓着想,只求短期出彩,不思长远打算。而在现实工作中,的确有一些“务虚”者得到了实惠。因为他们有事无事都时常在领导面前晃悠,工作也的确做出了一些花架子,表面的形式一时蒙蔽了领导的视线,结果更快地被得以提拔重用。而那些务实能干的同志,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整天忙于思考,很少有时间在领导面前露脸,再加上干事越多,出错机会越多,反而在上级领导面前落下工作不力、能力不强的印象。实际上,那些靠表面形式和献媚上位的基层领导者,对政治生态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一旦他们得势后,必然会以自己对待上司的方式来要求下级,一旦有发表不同意见者,必被疏远冷落,结果导致有些单位奴性思想严重,上有所好,下有所投,耍太极、踢皮球者众,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故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够长期并存的根源之三。
官僚不官僚,关键看领导;
形式不形式,重点在落实。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因此,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需追根溯源,首先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用准一个人,激活一大批;
用错一个人,则挫伤一大片。只有切实抓好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作风,带头干工作,以上率下,才能形成“头雁效应”,从而实现作风体现政风,政风带动民风。
【篇三】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仍然面临反弹回潮压力,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不化,出现了新得变种。比如: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以会议落实会议,检查评比走马灯”;大搞“材料政绩”;要求工作留痕,导致基层疲于制作各类台账、日志应付检查等等。
很多时候,思想放松了,四风就反弹了,并且会越来越严重,影响会越来越深,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怎样破除是个根本问题。作风问题关系到作风建设的成败。党员干部都要以一种对党对自己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起来,以党章为镜,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挖到思想深处,认真查找自己的差距,做好排查整改,不能避重就轻,心是口非,不能以工作问题代替“四风”问题。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惯性思维和依赖思维。打破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局面,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作风是好是坏,最终体现在抓落实上。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认真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狠抓问题整改,务求取得实效;要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各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和中长期规划、目标,细化清单,量化任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监督利剑作用,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打通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深化监督,强化整改。
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断加大抓落实力度,长期不懈抓落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才能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篇四】
2018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大敌。
当前的我国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眼中没有群众只有自己是利益,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能根据当地当时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样势必造成我们党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败坏社会风气,污染政治生态,对于凝聚党心民心危害极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危害极大!
现在这个时期有些人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也是以前的思想残留问题,不过说千道万,作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党性问题。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出现偏差,才会在我们生活中产生形式和官气。以前的我们有工作就习惯开会、发文、评比,简单重复和套用原有方式方法,导致了现在不作为、慢作为。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病根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现在我们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要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比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难分辨、难定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强化管理,我们党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面对群众听真识情况,在找共同问题,整治效果也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现在我们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抓重点、抓关键。要紧盯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中央决策部署的行为,特别是集中整治工作要与正在开展的专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污染防治和环保问责工作、民生领域相关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要专项工作相结合。要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阶段性、典型性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如今我们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一直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篇五】
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多样:有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有的地方要求事事留痕,把“痕迹”当“政绩”,把精准扶贫搞成了精准填表,用纸面数字来展现所谓扶贫成效。有的工作拖沓敷衍,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有的拍脑袋定决策,搞家长制、“一言堂”,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有的地方问责泛化滥用,动不动就签“责任状”、搞“一票否决”,甚至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等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所以,一定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继续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及深化改革、惠民民生、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严查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坚持以上率下,从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个人学习、调研检查、起草文件、召开会议等各个方面,主动查摆、带头整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形成“头雁效应”。要坚持压实主体责任,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责任,在工作谋划、工作落实全过程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要抓正反典型,及时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反面典型的通报曝光力度。要按照中央全会部署,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持之以恒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篇六】
近日,中共湖北省委印发了《关于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不到三千字的文件内容,言简意赅,直击问题,没有穿靴戴帽、没有冗长空洞,条条是“干货”。“不得”“全面清理”“一律取消”“坚决撤销”等硬杠杠、实举措充分展现了省委坚决向形式主义“开刀”,向官僚主义“亮剑”的坚定决心和勇气魄力,也体现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现党中央“基层减负年”任务目标,需要各地方、各单位和各部门同心同向、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较真碰硬姿态推动基层“减负松绑”落实落地落细。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纪检监察干部要当“黑包公”,敢于亮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群干群关系的“离心墙”,严重威胁党的执政根基,“现在到了必须打一场力戒形式主义攻坚战的时候”。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主动出击、率先作为。既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当前正风肃纪、反对“四风”的政治任务、首要任务、长期任务,做到常抓不懈、精准监督、严肃问责。又要做到率先把自己摆进去,坚持刀刃向内,实事求是查摆问题,将监督执纪工作中出现的接待群众不耐心、摆架子、踢皮球,挖掘问题线索不及时、不深入、走过场,调查取证不合规、不细致、不严肃,审查调查浮于表面、草率随意,量纪量法不精准、处分执行不到位以及有案不查、查案不力、处分不严等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进行全方位“扫描”、全面排查、全力整改、力求实效。同时,也要把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结合起来,紧盯基层“微腐败”、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教育医疗、民政民生、涉黑涉恶、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等重点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追责问责,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以切实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领导干部要当“领头雁”,率先垂范。“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打七寸”。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抓主要矛盾,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既要督促和推动各级党委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源头治理,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与“四风”问题斗争到底。也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所谓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往往是做给上级看、做给领导看的,甚至有的时候因得到某些领导干部的默许才让其大行其道、恣意泛滥。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加以反对和纠正,不仅自己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对于热衷搞形式、走过场、做虚功的领导、同事和下属也要严厉批评和及时制止,做到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带头整改,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作为引领一方政治生态的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靠形式主义取得“政绩”,要力戒“把痕迹当政绩”“材料出政绩”的错误倾向,摒弃功利主义和“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讲真话、办实事、出实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不断取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大基层干部要做“明白人”,锤炼作风。为基层“减负松绑”“宽衣解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让广大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一心一意服务基层。同时,必须明白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减负求实干,减负促担当。“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不是脱离群众的“托词”,“重复迎检”“考核泛滥”也不是工作不实的“挡箭牌”。基层有着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广大基层干部可以大有作为,要坚持有为才有位,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敢于啃硬骨头,多渉险滩、敢创难关,这样肩膀才会越来越宽,担子才会越挑越稳,走路才会越来越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基层事业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实”字。必须放弃以在办公室“机械造表”代替走村入户,必须放弃以“过度痕迹”代替服务基层,要时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在实上。要坚持群众思想,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做到俯下身、仔细看、认真听,察民情、护民利、解民忧,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多一点实实在在的“里子”,少一点虚头巴脑的“招式”,以过硬本领、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和务实作风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赞誉。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强化全过程监督,坚决防止出现“走过场”“做虚功”等以形式主义破除形式主义的问题。要将集中整治行动往深里抓,往实里做,让“官僚主义”人人喊打,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