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6:0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

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点。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就当前的热点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群众信访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征用方面。近年来, 国家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 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 土地越来越值钱, 农业承包案件也大量增多。该类案件涉及农村土地、荒山、荒滩、鱼塘、林地、草地等多种类型。由于它们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如不妥善处理, 就会激化矛盾, 甚至引发上访、缠诉等事件。另外,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征地面积也不断加大, 开发区日益增多,拆迁安置量随之增长。在农村几乎是乡乡有开发区、村村有拆迁户, 普遍采用一次性解决方式, 安置费和补偿费较低,农民钱用完后, 存在着没钱养老、无钱看病的现实问题, 于是找政府解决, 解决不了就上访。

二是城市房屋拆迁方面。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城市化建设、旧城区改造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实事项目。经过大拆大建、功能再造,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个人的利益、诉求、对拆迁政策理解角度不同及其他社会问题, 引发了诸多拆迁纠纷。和前些年相比,近几年来群众在这方面的信访内容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地方性拆迁政策与国家、省拆迁法规不匹配; 房屋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走势与动迁群众实际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动迁不再局限于旧城区改造, 对地段、结构、装修较好的住房动迁引发与市场配套的估价、赔偿等一系列附加问题; 城市建设和拆迁速度过快、安置条件不合理等问题。

三是企业改制方面。近几年, 我国企业改制速度加快, 暴露了一些企业经营不规范, 企业拖欠职工工资, 不能按时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加上以前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 老问题没解决, 新问题又不断出现,造成此类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包括改制企业国有、集体资产变相转移; 职工要求得不到合理安置和补偿;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实施破产的企业资产变现难, 职工得不到妥善安置; 实施产权出售的企业职工要求补发在岗时拖欠的工资、风险金、集资款; 企业占地; 农民工要求与全民职工同工同酬等可题。

四是工资与社会保障方面。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内债主要反映在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取暖费、医药费以及欠缴“ 三险一金”问题,而且新的拖欠仍在产生, 极易引发新的问题。集体企业职工要求参加社保问题, 主要表现在集体企业职工要求补缴养老保险、办理退休问题; 未解决劳动关系的集体职工要求享受社会保障补贴问题;没有缴费能力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不要低保要社保问题; 困难集体企业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统筹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 随着国家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的成功, 将可能引发这一群体的进一步上访。

五是涉法涉诉方面。涉法涉诉问题是信访老大难问题, 主要涉及反映司法机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办案、作风霸道、乱罚款、乱收费等问题, 导致百

姓对公检法失去信任感, 只有通过上访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类问题积案较多, 长期滞留上访的人多, 成为长期困扰各级信访部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当前信访焦点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当前信访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滞后。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对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工作力度逐年加大, 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交通道路、工业用地的规模急剧扩张, 围绕土地占用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由此而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目前, 我国尚未制定《拆迁法》,虽然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实施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并制定了相关规定, 各省、市也依据国务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遵循“ 等价有偿” 的原则, 对拆迁程序、补偿等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相衔接的地方,具体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偏差较大。

二是政府的职能转变滞后。政府直接组织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流转, 利用行政手段调节当事人的民事关系, 已不适应依法治国、转变政府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解决以及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事项, 都应当从行政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政府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土地流转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应该是制定评估规则、公布市场信息、调解纠纷等。如拆迁征用补偿价格的确定, 本属于拆迁人或征用人与被拆迁人或被征用人之间的民事行为, 政府一旦介入,如遇到被征用和拆迁人不满意时, 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政府身上, 造成政府与群众的矛盾。

三是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基层党政干部基本素质较低, “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 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 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 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诱拖拉, 对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 甚至酿成严重事件, 从而引发干群矛盾, 甚至民族之间的矛盾, 造成了不好影响。

四是农村城市化加重了农民的心理负担。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变化和变革加剧了农村社会矛盾, 传统的农村社会观念和体制被打破, 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在城市社会扩张中处于两难的境地以及强烈改变现状的愿望与对现状担忧和对未来前景预期的不足, 使多数人放弃农村, 走入城市, 由此又导致了这些进城农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他们只能以“边缘群体”的身份在城乡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绝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法律意识薄弱, 心理承受力差, 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一旦生活无着, 就可能在群体性上访中采取一种反社会的行为, 以此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五是个别信访人员对信访问题的处理要求过高。有的信访人员认为“大闹大解决, 小闹小解决, 不闹不解决”,尤其是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国企改制等群众性上访事件, 往往涉及较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有些人企图通过反复上访获取更大的利益。有的信访人员为满足私欲的心理, 往往利用一些小问题借题发挥或趁火打劫, 煽动群众, 散布谣言, 蛊惑人心, 制造混乱, 致使群体访事件越闹越大, 甚至以堵塞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相要挟, 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

六是部分司法判决缺乏公信力,司法权威得不到保障。司法权威不仅表现在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制度建设上, 还应当表现为司法机关依法裁判的结果公正、公平, 并为人们普遍认可和信仰。实践证明, 部分司法人员执法不公,判决

不透明,程序不合法,其表现主要有: 有些诉讼程序不公开、不透明, 暗箱操作的情况严重,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有些办案人员故意拖案, 案件严重超期,当事人催促无果, 从而引发申诉上访不断。

(三)妥善处理信访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立法机关应充分发挥立法主观能动性, 制定充分反应社会各方利益的良法。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要听取各方群众的意见, 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在谋发展、搞建设时, 要综合考虑给群众带来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 不能顾此失彼;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和问题; 依照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突出司法调解的地位和作用。司法调解不仅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便利的特点, 而且也可以弥补法律适用能力的不足。司法调解可以根据自主和自律原则选择适用的规范, 如地方惯例、行业习惯和标准等,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协商, 通过调解结案的结果更易得到当事人双方和社会的认可。突出司法调解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不同案件类型, 建立庭内、庭外调解制度, 根据不同诉讼阶段的特点, 建立庭前、庭中、庭后调解制度, 明确各环节调解职责和要求, 努力把调解贯穿诉讼的全过程。对已达成协议的案件, 法官主动与当事人联系, 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 提高自动履行率,巩固和落实调解成果。

三、加强人民调解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加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建设, 提高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能力。力求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有机结合与合理衔接。

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机制。一是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度, 完善“一把手” 担负信访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人员直接负责、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的责任体系。二是要加强基层调解,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警应对机制。要以村、街道和社区为工作重点, 抓好村(居)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加强“两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 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调处化解在基层。要立足预防, 全面排查隐患, 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工作。三是强化督查督办。对一些重点突出信访问题, 信访部门和党委政府督查室要联合督查督办, 确保问题及时处理。要建立重大情况报告制度, 各地区、各单位对所辖范围一段时期内突出的不安定因素要定期报告, 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要及时报告, 以免贻误处置时机。四是要坚持依法治防。全面贯彻落实《信访条例》,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对鼓动闹事的为首的少数人和无理缠访、闹访者要依法打击, 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五、牢固树立司法公正观念。司法是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重要屏障, 对于构建良好法治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牢固树立公正司法观念是新时期加强政法机关建设和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深入进行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司法人员队伍建设, 增强司法人员政治业务责任和职业道德, 遏制司法腐败, 实行公正司法, 提高办事质量,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六、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律师是法律服务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 律师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是群众的代言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律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人, 各种矛盾不断凸显, 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 群众迫切需要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但有时又请不起律师, 加上一些律

师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纷, 群众只好通过上访解决问题,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此,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 尽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通过法律服务维护公平和正义, 通过法律服务为群众定纷止争, 通过法律服务宜传法律知识, 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油田企业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油田企业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作为一名国企从事稳定工作的人员,旨在客观阐明国家、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面临的稳定形势基础上,深入分析产生矛盾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局面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当前信访矛盾和问题的形成原因

政策出台显仓促。?o论是上级单位还是企业层面,在出台一个涉及到职工群众利益调整时的政策或一份文件时,由于没有考虑全面周到,甚至个别政策的出台,根本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至于后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经营管理不规范。个别单位或外部施工单位,不能认真执行大庆油田、企业相关规定,没有按照规定及时签订合同或发生事后合同,致使出现拖欠供应商材料费等信访问题的发生;有的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合规口头喊得多,行动不落实,甚至用不合法的手段纠正过去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结果产生新的矛盾和危机;厂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盲目草率拍脑门,导致职工群众上访。

个别领导不重视。一些领导只热衷于分管业务,认为信访问题是稳定部门的事,对本单位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如进京上访等反应迟滞,推进乏力,甚至消极对待;在工作措施上,重治标、轻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想上不重视;个别领导对待本单位信访稳定工作重牵头责任,轻资源整合、重批示轻靠前指挥、重稳控轻化解,致使小事酿成大祸。

工作人员方法简单。个别工作人员处理信访问题主动性不强,对上级政策掌握不深不透,接访疏导敷衍应付;一些领导干部摆不正位置,放不下架子,工作态度简单粗暴,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造成越级上访;个别单位业务人员工作不细,该移交的没及时移交,该减册的没及时减册,加上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手工录入信息出错率较高,造成多年后信访问题发生。

信访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举措

针对以上信访矛盾与问题,应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强化措施,努力做到“本质稳定”。

从政策层面预防。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时,要强调合理性,防止决策失误疏漏;强调平衡性,防止政策之间冲突和不公平;强调延续性,防止朝令夕改;强调风险评估,加强重大政策措施决策前、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科学合理调整完善政策决策,提高政策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和消除因政策制定、决策不当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二是强调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一个政策的出台,涉及到职工群体的切身利益,所以无论政策的宣传,还是执行上,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容易诱发信访问题,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加强厂务公开,在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将信访行为降到最低。

合规经营依法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合规经营依法管理的基础,更要不打折扣地贯彻与执行,使制度成为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的依据。二是注重合规,这是合规经营依法管理的底线,企业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任何人都不能违规行事,要形成全员合规的状态和秩序。三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企业,要增强全员法制观念,各级领导更应带头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确保依法决策、规范运作、不留后患。四是积极解决问题。对于欠薪、拖欠材料费等问题,相关单位要认真理清案由和责任,将上访人提出的合理、合法诉求按时解决到位,对其中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好思想教育、政策解释和情绪疏导工作,力争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所在单位。

查处与思想工作结合。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作用,密切关注在职、退休、有偿、退养家属等各个群体的思想动态,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和形势任务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要采取多种方法,如请他们的亲属、子女、朋友及社会关系中说话有分量的人协助做好工作,把查处与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息诉罢访。二是要树立依法治访的工作理念,对于重访、闹访等人员,严格区别不同情况,对其诉求认真分类,坚持综合施策,通过强化引导、指导、疏导“三导”工作法,有效引导他们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防止以闹求决、以访谋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一是要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尤其是在重要活动、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更要加强非在职群体、在岗职工群众的稳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集团稳定中心,各级组织要注重从离退休、退养家属、有偿人员、在职职工等不同群体的来电、来信、来访中,收集、整理、分析反映的问题,快速、准确、高效地收集有价值的具有前瞻性、预警性和动态性信息。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工作网络,认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群体易发生的信访问题,做好排查化解和信访预警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稳定工作协调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郝幸田)

第三篇:浅议公安信访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对策[定稿]

浅议公安信访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信阳市公安局师河分局控申科 屈应俊

近年来,信访案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信”访少、“人”访多;“单”访少、“群”访多;“文”访少、“武”访多的“三少三多”特点。由于有的信访案件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一时难以处理和解决的,致使有的信访当事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上访,有的动辄聚众围堵党政领导机关,有的越级进京赴省上访。治理信访问题,有效遏制其不断蔓延上升的势头,必须认真分析信访问题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从根本上、从源头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一、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

公安信访案件以派出所、刑侦等一线单位较为突出。接访案件主要集中在派出所、刑侦等主要执法部门,其中派出所占半数以上。反映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个别民警的责任心不强,本该及时破案和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由于工作拖拉,失去破案的最佳时机,导致犯罪嫌疑人外逃;二是工作不实不细,调查取证不及时、不认真,证据不充分,不能使案件及时进入诉讼程序;三是个别民警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为民服务意识不强,本该向群众宣传解释清楚的,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甚至对群众耍态度,引起群众不满。一般集中在以下五类案件:

(一)双方互殴的伤害案件。公安信访问题涉及伤害案件的居多,但形成疑难信访件的往往是互殴的伤害案件,且多为邻里或亲戚间纠纷引起,在案发时没有引起办案人的足够重视,以为调解就能解决,在取证上不认真、不细致,导致因证据不足难以定案或案犯在逃。特别是一些案件,受害人本来就与嫌疑人有较大矛盾,加上案件发生后付出一笔较大的治疗费用,而公安机关又无法将犯罪嫌疑人及时抓捕归案,致使受害人亲属不得不走上访之路。这类案件有的双方当事人均上访,使案件更加复杂化。

(二)涉及专业鉴定的案件,包括死因鉴定、伤情鉴定。信访人对死因鉴定、伤情鉴定结论不服,而且往往固执己见,认为鉴定结论有人情、有造假。特别是有的案件在重新鉴定时出现不同结论,从而更加增加信访人对公安机关的怀疑,导致不断信访。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也存在依赖法医鉴定、忽视外围调查的倾向,对信访人提出的疑问缺乏有效的解释。

(三)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案件。引发信访的案件中相当一些公安机关已经抓获嫌疑人,但因证据不足又变更强制措施转取保候审,信访人往往不能理解,认为这是公安机关受人情关系影响将嫌疑人放走,导致上访人的情绪越发激烈。现实中也存在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保而不审的现象,没有继续侦查,以证据不足为由就此搁置。

(四)涉及公安民警或其他国家干部的案件。主要是反映被民警殴打或执法不公等问题,此外,一些职能部门和乡镇干部在执行公务中与信访群众发生冲突,解决难度也较大。

(五)与其他部门的信访事项交织的案件。此类案件往往涉及政府征地拆迁、土地、邻里纠纷、法院判决不服等其他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大,且群众因为公安机关重视信访工作往往纠缠在公安信访部门。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执法不严是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的主观原因,破案率不高是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的客观原因。特别是一些刑事犯罪案件侦破率不高,挽回损失不及时,是导致受害人上访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公致访”。公平和正义是执法的主题和灵魂,执法不公主要源于:一是执法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的理解有深有浅,执法理念有高有低,在执法过程中不讲究社会效益,不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造成一些处罚和裁决显失公正,或是程序不完善,或是处理不到位;二是少数执法办案人员徇情枉法,徇私枉法;三是部分执法人员作风拖沓,对复杂案情抓而不紧,督办不力,拖延办案时间,致使个别案件久拖不决;四是有错不纠,对执法过错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造成信访问题的预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处罚和裁决的严肃性,而忽视其公正性。

(二)“不细促访”。有的执法人员办事拖拉,对当事人的初信初访重视不够,工作不细,解释不到位。在大部分信访问题中,有的当事人所提出的问题,看起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则是非解决不可的大事,而少数部门在对待这种问题上麻木不仁、态度冷漠,听之任之,面对信访问题,不去积极化解,反而推给分局,能推则推,推不了的就拖,使当事人失去了对初访单位的信任感,造成受害人走上层路线,到处上访告状,以求自身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一些“老上访户”也正是这样推来推去,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给推出来的。

(三)“矛盾激访”。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期,有的部门政策规定相互矛盾,因此导致的上访案件存在较大比例。这类案件大都涉及大多数人的直接利益,且社会敏感性较强,在处理此类案件中,要想达到十全十美,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几乎是难上加难,在处理过程中一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极易形成集体信访、越级上访,有的还可能使矛盾激化,成为群体性事件。

(四)“不懂生访”。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与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一是不懂职责分工。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执部门和检法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分工,其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可因为不公开透明,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信访当事人,不懂执法部门的分工和案件管辖范围。二是不懂法律程序。表现为不懂诉讼程序,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态度。反正我有理,你就要给我解决,什么程序不程序。有的当事人不懂得上诉与申诉的区别,或认为交了上诉费也是白交,“信访不信法”,不提起上诉而到处上访。三是不懂政策规定。对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知之甚少,错误地认为小访小解决,大访大解决,不访不解决。

(五)“闹而缠访”。在信访的当事人中,仍有一些人无理上访,“闹而缠访”,以“访”、“闹”为手段企图使无理的要求得到满足和解决。这部分人为达目的,把上访当作职业,无休止地缠诉缠访,不断提出过高要求;甚至故意找茬“闹”访,抓住接待人员不够周全的话语不放,无理取闹;还有的由于“访”出的经验,越是在重点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越是想方设法越级上访,给执法部门和党委政府施加压力,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减少和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导访”。一方面,在认真做好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因案施策,在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对当事人反映问题合理,在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上门给予正面答复,限期解决;对因案犯在逃、证据收集等方面原因造成一时不能结案的,及时上门通报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加强联系,保持沟通,增进了解,征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对反映问题不合理、缠信缠访、无理取闹的,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违法上访的,坚决依法处理,决不能因为其“闹”,而做出无原则的让步,以达到正确引导疏导信访的目的。

(二)强化公开意识,“透明降访”。公开和透明是执法的最普遍、最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执法活动的具体要求,更是保证执法、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通过公开,让群众认识、了解执法活动,欢迎群众监督评议执法活动,以达到支持、理解执法活动的目的,确保依法履行职责、严格公正执法。总之,要把警务公开当作一项“阳光工程”来抓,通过公开体现群众的“知情权”,加深群众对公安执法活动的理解,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滥用职权,确保执法活动的健康有序。同时,公开办案程序,以利于群众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避免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强化群众意识,“服务减访”。一要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的职责观。群众上访,大多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百倍关注,充分发挥好信访窗口群众发泄厌气的“释放站”、解决问题的“二传手”、维护稳定的“调压阀”的作用,多为民着想,多为民作主,多为民解忧。二要树立文明接待、热情服务的接访观。大多上访者来时都带有一定的怨气,有的甚至情绪非常激烈,这就要求信访接待人员坚决摒弃官僚作风,通过换位思考,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多一些理解和帮助,争取当事人的信任。要抓住其解决问题是最终目的的心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效的化解怨气、解决矛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上访者的心坎上。三要树立为民掌权、为民执法的服务观。大多数信访案件,都是事出有因,有理信访中也会有无理的成分,无理信访中也有有理的要求。因此,务必慎重对待每一起信访案件,撇开有理、无理之争,以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为目的,按照“有理上访、尽快解决,无理上访、有情答复”的思路,不断增强为民掌权、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自觉性。

(四)强化质量意识,“源头控访”。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是源头治理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治本措施。首先要加强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依法办案能力,在素质上保证尽量少出错和不出错。其二要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信访责任倒查追究制。凡因执法不到位或者执法缺位,而引起群众上访案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那些滥用职权或者违法办案、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信访问题不能依法、公正、及时解决的相关责任人员,必须坚决处理,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以严密的制度和纪律,保证不出冤假错案,不发生信访问题。其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针对部分群众对法律知识了解不深、不透,有涉法问题找不准反映对象、有合理诉求找不到解决途径,从而导致信访甚至集体上访发生的实际,要坚持关口前移,超前防范,提前预警,主动深入到上访群众中调查解决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动态监控网络,强化信息意识,在基层派出所和治保内保组织中建立义务协调员,掌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强化职责意识,“责任化访”。无论是接访人员,还是办案人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上访我有责的职责观,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职责意识,靠严格的责任解决信访问题。首先要提高对初访的处置能力。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减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保证“一访”问题就能解决。其次要认真落实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廉洁性和公正性,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因此,必须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大局观,保持政治敏感性,对信访部门经过多次调处仍未有效解决的信访案件,要建立定领导、定时限、定责任、包化解、保稳定的“三定一包一保”工作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定领导就是根据上访案件的类型确定接访领导。一般案件由分管领导接访;问题复杂、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上访案件,主要领导要亲自接访;重大疑难问题,要专题研究。定时限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接访,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督办落实,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处理意见,加快工作节奏,及时予以答复。定责任就是对包保的信访案件,明确责任和纪律,权力和义务,奖励和处罚的要求,促进工作落实。包化解就是对包保的信访案件,要深入到案发地和涉访单位调查取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处理、督办落实,包息诉罢访。保稳定就是保证在接访和处置的过程中,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确保案件不反复,不出现因信访环节责任不落实,而引发“民转刑”案件和其它有碍社会政治稳定的事件。

(六)强化协作意识,“综合治访”。解决信访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复杂疑难信访案件,仅靠公安部门以及信访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和全局的力量,运用政策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比如在处置因企业改制中形成的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冲突,因城市整体规划搬迁户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因农村土地收益分配中集体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冲突等等,引起的信访案件时,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经济综合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参与,部门联动,整体互动,协作配合,综合治“访”,充分体现政策和法律的威力。使闹访者看到,各级各部门依法公开、公正处理信访问题的决心,彻底打消少数别有用心人利用信访伺机作乱、伺机欲利的念头,彻底摧垮少数人企图靠一面之词、片面之理来骗取领导同情和批示的心理底线,妥善处理聚众信访案件。

第四篇: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对策

信访积案是指因时间跨度长、处理的证据和政策缺失、案情复杂等原因,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而遗留的疑难信访问题。自去年10月以来,我局组织开展了3次信访积案排查活动,从排查的情况来看,我县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信访积案,致使重复上访甚至是越级上访不断发生,这些信访积案已成为影响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找准信访积案成因和制定有效对策是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浅谈个人的看法。

一、信访积案的成因

(一)经济利益格局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势必影响部分群众的利益,产生矛盾纠纷,但当时一些政策的出台和做法不够成熟,导致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留下“后遗症”,久而久之,变成了积案。

(二)工作中执行政策不规范。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规范执行政策,有的采取“变通”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如在过去征用农村土地时,不同程度存在“先上车后开票”的现象,在没有办理和完善好征地手续的情况下,强行占用农村的土地发展经济,甚至有的事后连手续都没有补办,最后把问题拖成信访积案。此外,因各地的现实情况不一,执行政策中,同样性质的问题有不同的落实方案,如库区移民生产开发资金分配方案,引起群众信访。

(三)处理信访积案的事实依据缺失。由于一些信访积案时间久远、案情复杂,处理信访积案对政策依据等要求高,必须以证据为依据,以政策法律法规为准绳,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变化,致使一些信访积案尤其是有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问题,争议双方都找不出能证明权属的政策依据和相关证据,致使问题很难处理,久拖不决。

(四)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淡薄。一些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处理时方法简单粗暴,千方百计敷衍推诿,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及时就地解决的问题,因工作人员不尊重事实规律或进行风险评估,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把小事拖大,最后变成了积案。此外,一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三跨”信访问题,由于牵涉面广,责任主体不明,大家相互“踢皮球”,造成问题久拖不决。

(五)部分信访群众法制观念不强。部分信访群众,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信访不信法的错误思想,本来他们的诉求问题应当通过行政复议、仲裁或诉讼渠道去解决的,但是他们听不进信访部门的解释和引导,执意走信访渠道解决,久而久之也就把问题拖成难题了;还有就是一些已经法院判决过的信访案件,信访人不服判决,但他们不再走法律程序去解决,而是错误的认为政府大过法律,当官的说了算,所以执意到信访部门缠访、闹访。究其原因,就是部分群众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不强。

二、信访积案的特点

(一)持续时间长。部分信访积案跨度时间长,有的达几十年,经历了多任办案领导和人员,仍没有办结。

(二)负面影响大。还未得到有效解决的信访积案一般都是涉及面广,处理难度极大的“钉子案”、“骨头案”,稍有不慎,容易激发或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难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定时炸弹”。

(三)处理难度大。由于信访积案成因复杂,持续时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问题发生的历史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客观上给解决问题设置了很大障碍,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

(四)信访诉求高。一些信访人的合理合法诉求已全部得到解决,但信访人却不满意,执意要求政府解决超过政策法规允许的利益要求。

三、信访积案的化解建议

(一)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信访积案的本质是人的利益问题,案结事了和息诉息访是化解信访积案的核心。从接访的情况看,大多数信访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对信访积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对合理诉求的信访积案,责任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化解措施,财政每年要预算部分专项资金,逐步解决。对坚持过高要求的信访群众,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疏导、理顺情绪工作,用真心、真情感化群众;对诉求不合理的,但生活确实有困难的,要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为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综合治理,协调解决。对合理诉求的信访积案,一是要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信访复查复核、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等渠道来解决;二是要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方式,有效整合信访、维稳等资源,充分发挥民情分析会、律师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化解信访积案。三是发挥信访联席会议作用,信访联席办要加强综合协调,通过组织召开案件协调会等方式,整合各方力量进行化解。

(三)压实责任,包案化解。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对信访积案的排查梳理,坚持领导包案制度和化解信访积案“四定”(定领导、定任务、定承办人员、定办结时间)、“四包”(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回复回访)和 “五个一”(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责任制度,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调动资源的能力和推动作用,提升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完善政策,源头化解。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注重从顶层设计、政策层面解决信访积案,以点带面,解决带普遍性的信访积案。防止因政策不延续、不平衡、不完善、不周全和不落实激化矛盾纠纷。要注重源头预防,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第一时间处理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形成信访积案。

(五)明确主体,督促落实。一是要明确信访积案化解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三跨三分离”的信访积案,信访联席会议要明确落实牵头化解的单位和协办的部门单位,确保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责任归属明确。二是要建立健全信访积案督导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大对信访积案督查督办力度和考核运用工作,推动信访积案的有效化解,确保化解工作取得成效。

第五篇:浅析涉诉信访成因及对策

对于法院工作而言,解除纠纷即是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明确的司法目标,然而,目前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以解决矛盾纠纷为已任的法院,在为别人纷争裁决的同时,却经常给自己惹来麻烦,经常被人“告状”。做为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者,我的感受是:涉诉信访已经和“执行难”一样成为全国法院普遍性的工作难题,特别是基层法院,正在越来越深地陷入涉诉信访的困

局。而现在我们党政机关对信访的处置思路大多是息访宁人,很少从法治的角度客观、理性的剖析问题,很少从维护司法公信的立场去科学、恰当地评论这一社会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涉诉信访问题的愈演愈烈。

因此,有必要对涉诉信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科学合理的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法律程序之中,更多地体现法律的权威。

一、涉诉信访的成因

结合笔者在司法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我认为,导致当前基层法院涉诉信访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司法瑕疵和不公。基层法院由于在法官素质、司法水平等方面的欠缺,在客观上会存在一定的司法瑕疵甚至是不公正的裁决,这是导致涉诉信访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法官对待案件的态度简单随意,司法文书中常有错别字。个别法官在自己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办理案件,使部分案件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有的案件由于程序上的问题,使当事人对实体的判决不服,有的裁判文书因为校对的不准确引起当事人的不满等等。还有极个别的法官执法不廉,在办案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加剧了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不信任。

(二)司法能力的欠缺。对基层司法状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矛盾,都是基层法院能够受理和解决的;并非所有已经受理的案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恰当的裁决;并非所有作出裁决的案件,基层法院都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及时、全面执行到位。首先,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各地的审判政策,都规定了大量的“不予受理”的争议类型,这些纠纷虽然不能进入司法渠道,但“不予受理”本身就已经引发了大量涉诉信访。其次,基层法院在地方权势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在审理涉及地方党政机关切身利益的案件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地方党政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倾向性意见。在当前的涉诉信访处理中,党政领导人批办案件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大量的拆迁纠纷案件。第三,当前,执行难也是引发涉诉信访的重要因素,当司法渠道无法帮助群众实现权益的情况下,当事人会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信访往往被认为更加有效,而“执行不能”自然也就成了信访的内容。

(三)信访人自身原因。通常情况下,信访人普遍对司法解决纠纷采取极端不信任的基本态度,他们对法定的司法纠错程序不屑一顾,甚至在诉讼期间就希望通过信访对法官施加影响,他们认为,领导的一纸批示效力和作用远远胜过法官的千言万语;另外,信访人普遍对法官和司法机关持有“有错”推定,他们经常认为法官已经“被对方收买”、“和对方勾结”,自己之所以打官司输了就是因为法官的“迫害”;还有就是信访人普遍对解决问题方案抱有强烈利已的偏执心态,简单地说,他们往往偏执的认为,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对的、合法的和能够接受的;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就是错的、违法的和不能接受的。这样的心态,往往会导致信访发生。当然,还有一部分诉讼当事人缺乏正确的诉讼观念,不理解法院判决的程序性和终局性,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只要败诉,就上访不止,只要对方不履行,就认为是法院工作不力,就把矛头指向法院。

二、基层法院涉诉信访面临的困境

尽管基层法院为涉诉信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力,但涉诉信访还是成为了基层法院最棘手的工作难题和越来越重的工作负担。这一方面表现为信访数量的快速增加、处置难度的不断加大和工作要求的持续性提高,另一方面更为主要地表现在目前基层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基本沿用行政接访的思路、方式和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就笔者的感受而言,基层法院涉诉信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

(一)重视程度越大,涉诉信访越多。可以说从最高院至基层院,各级法院都非常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而从信访者的角度看,司法机关的重视则成了其进行信访的一大支撑。也就是说上级和领导越重视涉诉信访,涉诉信访案件就越多,这种“重视”刺激了信访者的信访意愿。在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当事人根本不愿意按照诉讼程序与审级提出主张,直接就提出“不怎么样我就去上访”的要求。有的当事人为使法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甚至案件还在审理中就已经四处上访了。还有些当事人抱着投机心理,不顾案件实际,向法院提出过分的要求,达不到就以上访、缠纺甚至“闹”访的方式,企图获得满足。

(二)上级批示与实际处置间有差距。现在大多信访者都普遍认为,只要有高层领导干预,一切就有可能,所以赴省进京已经逐渐变成信访者的常态。而实际情况是,中高层的领导虽然对涉诉信访持开放接

纳和充分鼓励的态度,但由于大多问题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也只能在基层落实,所以上层对于来信来访的通常做法是先提出原则性意见,再批转基层机关落实。但由于上下沟通的欠缺,相当部分的批示要求与实际处置效果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基层法院的资源、能力和职权范围很难满足信访的要求,也难以彻底贯彻上级的批示要求。

(三)息访指标

与司法规律相矛盾。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减少涉诉信访案件做为考核工作的绝对指标。中央政法委还印发了《涉法涉诉信访责任追究规定》,要求将信访工作与本单位重点责任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干警的政绩、工作考核紧密挂钩。各地也纷纷制定了具体到个案、个人和限期解决的息访指标,在这种大环境的压力之下,基层法院一方面只能竭尽所能的组织案内案外、份内份外、诉内诉外的协调工作,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信访人诉求,从而达到息事宁人的处置效果。而另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守、盯、劝、拦、截等非正常压制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数量。很显然,这些信访指标重压之下的种种做法与现代司法规律格格不入,而且所起到的效果也是暂时的。

(四)个案的稳定导致了全局的不稳定。近年来,我们确实解决了一些疑难复杂涉诉信访案件,也确实有部分信访者在各级司法机关的关注下维护了权益,但随之而来的示范效应又刺激了更多人的信访积极性,越来越多地当事人依据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更加坚定的加入信访行列。事实上,我们对一些信访个案的息访做法已经超出了法律的界线,更多采用了针对个别特例的特别措施,或者说根本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推广价值,从而常常导致个案的稳定引发全局的不稳定。

三、阶段性的解决方法

应该看,确实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涉诉信访人,他们原本寄希望于司法主张权利、解决纠纷,但由于各种因素受到了一定的伤害,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公正结果。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的问题,这将导致他们进一步丧失对司法的信心,进而滋生更多的怨恨和不满,甚至引发一些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然而,涉诉信访的成因和现状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彻底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将是一项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法院自身的力量难以胜任,迫切需要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正视、理解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说,解决涉诉信访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目标,我们不仅要用法治的手段和制度的手段去解决,更需要拓展思路,针对涉诉信访的具体特点,采取多元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一)突出重点、集中处理,有效解决大量积压的涉诉信访案件。首先要解决那些反映强烈的涉诉信访问题,遏制涉诉信访激增的不良势头,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狠抓案件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引起涉诉信访的在司法瑕疵和不公方面的诱因。对于已经发生的司法瑕疵和不公,我们不能回避,要实事求是的正视司法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基层司法工作者,我们要纠正和整改对于涉诉信访的抵触情绪,充分认识集中处理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踏踏实实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本着实事求是、依法办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对积压的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全面排查,查出问题,找准原因,逐案逐人进行登记建档,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全部有理的全部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对无理上访的,要态度明确告知其就是无理,说服其罢访息诉。对无理缠访闹事的,要教育、批评直至依法制裁。同时针对不同的涉诉信访案件类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对认为案件久拖不决引发的信访案件,应该强化对基层审判的监督和制约,通过规定办案期限、案件督察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久拖不决”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信访隐患;对因欠缺法律知识而导致的信访,应积极为来信来访群众提供司法服务,答疑解惑,争取理解和信任;对需要及时处理的重大信访案件,除了向有关部门下发督办函、限期办理外,必要时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牌督办、包案处理;对重点上访老户,应当建立“信访档案”,实行长期监管,特别对有可能造成越级访的,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努力使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多方联动,争取支持,引入司法援助提高化解成功率。基于涉诉信访人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积极帮助和支持信访人获得必要法律帮助,我们都希望“信访人”能在法治范畴内“依法上访”。一些实践表明,律师参与信访可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上访者提供法律服务,提供知识和道义上的支持,可以有效提升公民信访的质量,增强信访的法理含量,所以应当动员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动员律师为信访人提供准确、全面的法律信息和意见,解答具体的涉法涉诉问题,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途径表达观点,主张权利。

(三)统筹兼顾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的公正,公正的结果应当通过公正的过程得到实现,人民群众期待的是程序和实体的双重公正。在工作中,既要防止因片面追求程序公正而“机械司法”、“一判了之”,同时也要防止无视程序,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真正做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

(四)提供心理咨询,解开上访者的心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矛盾纠纷、协调利益关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国情、社情有深刻认识,对矛盾纠纷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对受案目的有深刻认识,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而要通过办案,既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又解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通常来说,信访接待成功与否,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政策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和应用水平,二是对来访人心理状态的把握能力。在上访者尤其是长期上访、反复上访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状况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真正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人,才能确保信访工作卓有成效,总之,越来越严峻的涉诉信访问题已经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态度、解决思路、长远规划和应对之策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位,所以我们在正视问题并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的同时,更应该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进程,逐步培育和树立司法权威,进而将涉诉信访纳入司法范畴、通过司法渠道加以彻底解决。

下载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涉诉信访成因及对策

    对于法院工作而言,解除纠纷即是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明确的司法目标,然而,目前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以解决矛盾纠纷为已任的法院,在为别人纷争裁决的同时,却经常给自己惹来麻烦,经......

    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无法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基层干群之间的种种矛盾加剧,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矛盾处理不及......

    2011年度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农村群众信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

    学生问题成因及对策[定稿]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摘 要:了解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市因房地产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由于自身利益受到较大侵害,群众常以集体访、非正常上访形式寻求党委政府介入和解......

    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谈伤害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投稿部门:邵阳 投稿人:刘海燕 文章来源:绥宁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1-01-24 15:28 访问次数: 294 次 ------------------ 民主法制、安定有......

    非正常信访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非正常信访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非正常上访,笔者认为是指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和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

    浅谈执行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执行信访案件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普法宣传的推进,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对自身权利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