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和临床智慧诊疗系统方案
临床智慧诊疗系统方案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
目 录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绍.....................................1 2 项目概述.............................................................2 2.1 建设背景..........................................................2 2.2 建设思路..........................................................3 2.3 建设目标..........................................................4 系统功能设计.........................................................5 3.1 界面与功能设计:贴近医生使用习惯..................................5 3.2 管理功能设计:医生专属的病人管理中心..............................5 3.3 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设计..............................................6 系统价值.............................................................7 4.1 临床价值..........................................................7 4.2 教学价值..........................................................8 4.3 科研价值..........................................................9 4.4 管理价值..........................................................9 系统功能.............................................................9 5.1 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功能......................................9 5.2 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应用功能.........................................10 项目实施规划........................................................13 深圳安泰创新公司介绍
深圳安泰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高新园区,分别在广州、佛山、长沙、南宁、合肥设立了服务机构。公司专注于提供医院整体信息化、区域医疗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多年来为数百家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并保驾护航。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nnet Solution全线产品,基于医院异构信息集成的信息一体化手术室、临床智慧诊疗系统,涵盖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以及区域健康医疗信息化平台等。Annet Solution系统设计遵循高度易用性、简便性、先进性、标准化、安全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高效率等的原则,并行处理能力强,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简洁美观、方便实用。系统稳定、功能完整、可扩展性强,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需求、不断发展的用户需要。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实用、可靠、不断创新的产品;专业、快捷、精益求精的服务”,彻底的服务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赢得客户信赖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技术为龙头,服务为根本的发展原则,自成立以来,注重研发队伍的建设和投入,致力于医疗信息系统的产品开发,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产品,不断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服务模式,在系统架构上也锐意进取,采用最新的IT技术手段和方式提升系统水平。
公司拥有百余家各级医疗机构用户单位,其中包括一批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医院: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南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等。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解放军第303医院等。湖南: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331医院、怀化中医院等。海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安徽:安徽省立医院等。项目概述
2.1 建设背景
21世纪是信息与高科技结合应用的飞速发展时代,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动卫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信息化建设正是医院加强现代化管理、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信息化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为追赶卫生信息化的步伐,卫生部在2002年4月制订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要求医院信息系统要逐步实现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实现与医保系统的双向交互,利用远程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随着《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出,从2003年起国内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高潮,无论在建设目标定位、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北京、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还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在临床应用及深层次综合管理领域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明确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我院当前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适逢其会,符合国家要求,符合医疗卫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2.2 建设思路
随着医院业务日益增长,传统的手工操作与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日常工作与管理的需要,医院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如何同步提高医疗信息系统的实用性,符合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是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医院内部发展出众多信息系统,面向不同专业领域,主要包括HIS、EMR、LIS、PACS/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等,由此医院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但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的信息系统却总是难以融入到医生的日常工作。例如,医生的日常交班、病例讨论、会诊过程中,需要展现汇总病人各方面的病历信息、检查报告、影像图片、检验结果等;医生需要反复打开不同的数据来源信息系统,调用需要的数据,调整不统一的数据标准,最后自行手工汇总,完成工作。这不仅没有解决医生实际的工作问题,反倒加重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另外,众多信息系统为技术管理和维护带来了难题,系统信息标准不统一,业务对接效率低下,每个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医院信息管理部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维护系统和联通每个“孤岛”。
过去十余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众多案例和实践经验表明,传统按照划分业务系统进行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改变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从以业务为核心的建设方向,改为以临床诊疗系统为核心的建设方向。
2.3 建设目标
我院要实现以临床诊疗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应立足现有医院的信息建设基础和资源条件,着眼未来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功能完备、标准规范统一的临床智慧诊疗系统。主要注重以下建设步骤:
建设医疗信息集成平台 在原有医疗信息建设的软件与硬件基础上实现系统集成;逐步将原有PACS、EMR、HIS、LIS等纳入集成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符合医院现状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
建设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和信息一体化手术室系统依托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医院所有数据高度集成并汇集成库。通过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医生可以实时、便捷地通过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与患者有关的所有诊疗信息,进行更为精确有效的诊疗活动,从而大大提高医院诊疗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上述基础上,建设医疗数据挖掘中心,加强医院信息的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医疗监管体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的监管效率。最终实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变、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使医院医疗卫生水平全面提升。
目标: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和以诊疗事件为核心的智慧诊疗系统。系统功能设计
3.1 界面与功能设计:贴近医生使用习惯
以病人为主体,展现病人各类关键信息,最关键的信息会浮现于病人内容模块表面突出提醒;如需详情,一次点击即可获取该栏目所有信息;为不同科室设计专属病人信息模块和贴心小功能;
以诊疗事件为中心,规划不同的应用流程,设计不同的应用场景:交班、病例讨论、会诊、示教、大型学术会议等场景;
建立医生技术交流的共享和展示平台; 设计不同的背景专题风格; 体现医生临床思考的过程; 数据展现符合医生使用习惯。
3.2 管理功能设计:医生专属的病人管理中心
按科室汇总管理病人信息; 按医生汇总管理的病人信息;
病人信息模块化,关键信息呈现在模块表面,情况一目了然; 医生可以自行设置个性化的诊疗事件通知,避免遗漏
提供个性化的管理界面,方便医生个人工作习惯
提供方便医用的交互路径,病人资料轻松归档,方便日后示教和科研 数据中心由医院统一维护管理,医生只负责使用 方便科室管理者统一查看、统筹管理全科室病人情况
3.3 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设计
支持多点触控方式,简单易学; 触控灵敏,体验流畅;
“一触即发”的理念,保证医生只要点击一次即可获取需要的信息 最多支持6点触控;
大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触控完成,如放大缩小,翻页,翻序列,调整窗宽窗位等,符合日常使用习惯;
同时支持传统鼠标操作与键盘操作;
系统界面可以轻松切换到传统Windows工作界面,保证工作效率; 终端灵活,能够支持会诊终端、工作终端、个人终端和手持终端,支持10寸、27寸、55寸、65寸、84寸等不同屏幕的终端应用。系统价值
与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相比,智慧诊疗系统实现了医院信息的“三个高度”,即信息的高度集成、高度开放和高度流通。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众多价值:让所有临床医生随时随地能获取病人的所有信息,为日常工作带来实际便利。
4.1 临床价值
日常病例讨论,丰富医生之间讨论的内容; 规范病例书写规范。
解决临床诊疗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管理难的问题
在区域内促进实行统一的临床诊疗流程、诊断操作规范和质量考核标准。为临床诊断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减少医患纠纷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对自身权益维护意识增强,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增多、关系日趋紧张,医闹冲突时有发生。医患纠纷已经成为医院主管部门面临的尖锐现实问题。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对医疗人员与流程进行监控、协调、质量控制与管理,从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临床流程简化与信息共享
医生在诊断过程需要能够减少繁琐无用的步骤,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病人的历史检查和历史诊断结果,全景医疗信息平台应能为医生的准确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在现有医疗水平和技术无法为病人提供诊断的时候,支持向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发出请求,解决远程会诊的信息共享问题。
4.2 教学价值
减少教学准备时间,让老师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与学员的沟通上; 教学记录能够简单有效地保存,方便日后回顾应用; 改变讲课形式,丰富讲课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3 科研价值
病人档案整理日常化,提供日常病人快速归档的高效整理方式; 提供基本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功能,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4.4 管理价值
管理方便:系统工作流程标准化,不会因为某个信息厂商参加或退出而改变。减少依赖:随时实现任何厂商的信息子系统撤换、升级等操作,使得将来医院的发展摆脱单个信息化厂家的数据“绑架”,使医院获得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扩容便利:建立医院信息化统一的院方标准,保证日后新增系统接入数据的标准性和便利性。8 系统功能
5.1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平台功能
(一)功能概述
医院信息异构系统集成数据交换平台是医院内部各个异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数据交换通道。该平台可以帮助医院形成一个标准化的且开放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可操控的、可热插拔的平台,用以在院内各异构业务系统间达到数据、业务乃至界面的整合,为HIS、EMR、PACS/RIS、LIS、CIS、OA等系统接入手术室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入手段,并为医院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消息应答服务。
为实现各系统间的业务数据能够与手术室管理系统联动,需要按照SOA 的设计理念,被集成系统需要与数据交换平台交互的功能组件、数据组件将被封装成“服务”,屏蔽被集成系统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及其实现方式,以标准的接口方式与数据交换平台衔接。同时根据需要部署前置数据库,进行交换数据的前置缓存。
为应对医院各个异构信息系统技术资源存在的差异现状,该集成平台主要提供下列几种数据接入方式支持:
以WebService标准接口自动发布数据; 数据库表中数据的直接访问; 以HL7协议形式对数据进行访问; 以Corba形式对数据的访问接入;
(二)技术功能
作为各个异构信息系统与手术室平台之间的统一的通讯入口和出口,异构系统集成平台主要功能特性包括三个方面:
开放特性
图形化流程编排特性 异构系统可“热插拔”特性
工作流引擎系统主要用于为平台快速定制接入各个系统的数据,定制和开发平台新的业务。以适应不同数据接口接入,开放,及业务变更的需求,安全可靠地实现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发布,有效地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建立更完善的一体化
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多个子网络系统互操作的集成式。系统流程定义工具基于图形拖拽的形式开发的UI,引擎系统采用J2EE/C++的分布式多引擎工作流系统架构设计,多个引擎系统采用数据通讯中间件进行分布数据交换,对外采用标准的Webservice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同时系统支持医疗系统数据交换协议例如支持HL7 v2.x、HL7 v3.0、XML、EDI、X12、TEXT等数据格式,以及TCP,DICOM等传输协议和File读写、数据库读写方式等进行数据交换。流程定义采用BPEL 2.0标准规范定义。病人诊疗信息整合服务:本业务功能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层中与诊疗档案提供相关的整合服务,从而抽象出档案的基础性、概要性的内容,并向共享库提供整合后的健康基础文档。
5.2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应用功能
手术室缺乏一个具备整体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手术室系统。作为医院的核心科室,手术室承担了医院内所有大小手术与临床手术麻醉工作,手术室的管理不仅包含手术与麻醉的临床工作,同时担负着各科室专业医疗监护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手术室物资材料的管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系统的人员管理。其特殊性对手术室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手术室“信息孤岛”
手术室与全院信息系统难以沟通,手术室业务信息系统彼此间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二)缺少全面的手术录播示教系统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针对实际操作的观察与讲解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缺乏麻醉操作的录播示教系统,缺乏能够为新医生提供指引的标准操作示范工具;在日常教学上难以对学生展示具体有参考意义的视频影像资料。
(三)无法实现完整的科室业务信息化管理 缺少手术电子护理病历管理功能。
物资状况不能及时更新并实时反映到管理人员。 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在手动管理的阶段。
没有专门的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 手术室内部信息系统的对外发布功能缺乏。
手术室经营数据与患者数据没有进行有序的整合与分类。
手术室数据没有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不能为科室经营提供指导。
(四)麻醉工作尚未实现无纸化与信息化 人工描画麻醉记录单费时费力。 手工书写的麻醉病历难以规范。 人工记录数据不完整。
工作流程无法达到定性定量的控制。 无法快捷的得到科研所需的数据。
a)手术室内信息应用效果图 项目实施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会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重点项目的建设。最终目标是以应用为基础、以医疗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医生医疗水平,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为基本点,带动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
实现应用全面信息化运营,朝数字化智慧医院方向发展,除了构成医院自身的、功能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外,还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多系统集成的、能支持与医院之外的卫生数字化体系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其内容则包括了IT组织、技术架构、应用系统建设等方方面面。
整个信息架构建设可划分三个阶段,同步支持医院业务的发展,以平稳渐进的步伐来实现未来远景目标。
第一阶段: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完善。
(1)智能信息一体化手术室建设。(2)临床智慧诊疗系统建设。
第二阶段:数据中心建设。
(1)云计算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建设。(2)云计算数据中心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第三阶段:医院数字化科研教学中心建设。
第二篇: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出版发行:010-5129 6515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编号
书名
1.2.3.4.5.6.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4个病种
作者
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24个专业104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临床路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 医政司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路径24个专业105个病种 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司
定价 ¥98.00 ¥150.00 ¥150.00 ¥68.00 ¥130.00 ¥130.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70个专业304个病种)
全套价格优惠… …
有需要 请电话咨询:
出版发行部:010-5129 6515,1312 1717 122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通过验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第二批24个专业105个病种(见附件)。
2.每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项目所在科室至少参加1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各医院和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试点病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2月)。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和试点医院、试点科室制订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对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进行培训。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协作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定期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2年8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2年8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各试点科室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于2012年8月底前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试点单位中医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第三篇: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2.深入的需求分析及功能策划 该系统不是面向某一特定部门的特定需求,其需求具有不清晰、不具体性。不同部门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其需求不同,希望系统解决的问题不同。而需求是否有效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与挖掘、功能策划与引导都至关重要。需求分析人员应结合城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通过与各部门的访谈、调研,通过对已有系统的调研、梳理,从中提炼形成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需求。
第四篇:机房门禁监控一体化系统方案
机房门禁监控一体化系统方案
1.1 通讯局(站)动环监控与门禁管理的特点
通常无人值守,需要维修的时候才派技术人员过去。数量多,一般一个城市的通讯基站少则数百个,多则数千个。分布范围广,各基站很分散,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基站需要的门禁数量少。
每个基站有价值昂贵的电信设备。对监控系统有防雷要求。
1.2 电信运营商无人值守机房基站门禁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门禁系统设计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1)实用高可靠。首先必须满足现场需求,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可以长期可靠运转,并可在恶劣环境下有效工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具有防雷击保护和过流过压保护等功能。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可以及时报警。
2)灵活可扩展。系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配置。同时,可分期建设。在将来的应用中,应允许进行功能扩展,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3)开放易维护。系统符合遵循国家相关标准、遵循电信行业标准和协议,可以集成行业主流厂家的产品,也可以将本系统和符合电总协议的平台进行无缝集成。
4)经济效益好。系统建设成本具有优势,且使用简单,安全可靠,可充分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1.3 通信局(站)动力环境和门禁 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需求和设计思路,我们采用本公司JK/JF4000-2(以下简称JF4000-2)作为现场设备,负责采集动力和环境参数,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平台,同时下达监控设备指令。平台负责采集所有设备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处理。
1.3.1 JK/JF4000-2
JF4000-2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32位ARM7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内部运行实时操作系统和FAMS2存储管理系统,按照工业级技术要求设计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房动力环境和门禁一体化控制器。
产品特点
无风扇硬盘等物理运转部件,使用寿命长。
增强的端口过流过压和防雷保护,比如电源口可承受3000V*6000A的雷击浪涌。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防雷监测认证。
32M SDRAM,最高32M dataflash。内置专利算法,解决flash寿命问题,同时大幅提高纪录访问速度。
工业级设计,工作温度范围:-25℃ ~ 85℃
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海量的存储空间,最大存储量可达32M。 4个独立串口,每个串口支持RS232/485/422方式通讯。 8路DI开关量输入,8路AI模拟量输入,6路DO继电器输出 1个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
2个读卡器接口,支持WIEGAND系列,内置门禁功能。 双看门狗,故障自动复位,永不死机。 可远程升级。
1.3.2平台ECS
ECS是中联创新针对大中型监控数据量研发的电信级平台软件系统,它包括系统设置、设备运行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数据趋势和历史数据查询、实时告警和历史告警查询功能。
ECS为标准工业控制软件,可发挥SCADA自动化软件工具的尖端优势,提供稳定可靠、功能灵活的系统。系统支持OPC接口,可与第三方软件自由通讯,可任意级组网,完全满足信息产业部和各运营商对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组网要求。
ECS支持WEB功能,可免安装客户端软件,轻松实现数据采集和设备监控。
ECS基于MS Windows,可通过ODBC访问大多数关系数据库,包括MS 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ECS部署简单,可安装在一台机器上,也可以分布式部署。主要功能包括:
操作人员编辑,包括增加删除操作人员,和操作人员授权
被监控设备的参量信息显示,包括参量名称、状态或者值与单位、告警等级等 网络通讯状态显示。以图形界面显示当前分局所有的工作站(包括告警工作站、维护工作站、查询工作站等等),及当前分局的下级分局之间的网络连接情况。设备遥控,比如空调开关、油机开关等
告警管理,告警三级:一般告警、重要告警、紧急告警;告警定义、告警屏蔽、告警消除、告警确认、历史告警查询
统计查询功能,多种统计,生成多种报表和曲线,报表打印 记录交接班,记录操作日志 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
系统设备(局站)数据和员工数据录入
区域信息管理。将局站进行分区,分配给不同的操作员组,这样,系统操作员权限既可以按照读写进行纵向划分,也可以按照地域进行横向划分。手机短信功能
1.3.3 门禁系统拓扑图 1)总拓扑图
2)现场设备拓扑
JF4000具备丰富的接口资源,可以接入现场大多设备。值得一提的是,JF4000具备4路独立串口,每路都支持RS232/485/422方式,因此,智能设备接入时,无需任何其他协议转换器,可直接接进来。同时,串口具有强大的驱动能力,在地址不冲突的情况下,同一路串口可接多个设备,比如在串口1上接入4个485设备。3)平台拓扑
1.3.4 系统功能实现
门禁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1.限制人员出入功能
2.强大而便捷的日程表管理功能 3.记录存档及查询功能 4.实时上传、下载功能 5.联动功能 6.防盗报警连动功能 7.UISYS特点
1.3.5 监控系统功能
1)灵活的权限管理
可指定操作员权限,可按照区域进行分区管理,也可以分专业进行管理 2)强大的实时数据监控功能
可以通过各种图形界面,趋势曲线(图),动画等,以最直观的方式反映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和环境参量。
3)完善的告警设置和处理
系统可自定义告警,可设定低低高高等告警阀值。实时告警反应迅速,完全满足信息产业部相关规范要求。可查询历史告警。4)多种报表输出 根据具体工程需要,可提供多种报表定制。用户可在平台上方便查询各种报表,也可以将报表打印输出,或者分发为word、excel、pdf等常见文档格式。
第五篇:智慧网格化管理系统方案
www.xiexiebang.com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
1.核心技术
系统平台应用主要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与相关操作。
系统中心服务包括:(1)数据交互系统:接收来自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交互系统转发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3)对外服务接口: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基站软件应用主要对仪器进行控制、测试、数据采集、上传。
通过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整合、管理、分析,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能力。同时构建环境GIS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为后续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2.技术目标与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具有较强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智能环保软件平台”,走数据采集、服务集中、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应用服务集中的建设及应用道路。系统需满足安全性、高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逐步把全区所有污染源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应用等服务全部集中至天津市。提高现场设施接入效率,扩展接入能力,使环境监控中心可满足全区所有污染源接入的性能要求,确保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正常运行,即可在上端层面保障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2.1安全性原则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型数据中心、强大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网上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协同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化环保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网络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会重点实施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以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础。本系统还采用整套安全、科学、便利的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www.xiexiebang.com
2.2规范性原则
系统设计过程中,数据结构和数据编码的设置符合严格的技术规范,全部采用国家下发文件标准。工作中专用的数据,通过全面的汇总分类,制定数据编码规范,保证其准确性和扩展性,为系统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与规范。2.3稳定性原则
系统在开始数据对接后,每日定期备份数据至服务器,并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定期清理,以防对后续使用造成影响。考虑到网络不稳定状况在终端设备建立本地数据库,紧急情况可以调用本地存储。2.4可拓展性原则
平台最大支持三万台设备同时在线监测,在数据通讯协议合理范围内支持自定义配置上传,支持设备发送端和接收端自动在线应答,超级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可对系统进行配置编辑。3.项目建设方案 3.1平台搭建
动态的运行监测体系,监测需要对所属地区的多种气体和粉尘实时的监管,收集、整理、汇总各种数据,为该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实时数据的统计报表等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第一手数据。3.2功能概述
1)SO2、NO2、CO、O3四种气体在线监测,PM2.5、PM10在线监测; 2)数据实时更新,反应污染源变化情况; 3)在线平台统一管理、监控; 4)在线预警提示
3.3基数数据保障
在线监控中心的数据库中应包含所铺设线的基础地理数据、监测设施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各类相关运行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运行数据,还可与视频监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模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可靠的数据库。3.4基础信息平台
系统中所有监测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应分别在分中心的数据库中予以保存,并按照监测中心对运行数据的要求自动汇集整理后上传至综合数据库中。储存在监控中心在综合数据库
www.xiexiebang.com
和分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可以通过授权让应用系统中的相关人员共享。3.5软硬件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网络环境应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能随环保业务的发展而随步扩展,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逐步发展,如增加信息采集点、视频监控点、数据分中心、应用服务器、网络节点等。3.6信息查询
不同权限的用户,可根据授权、以多种方式分别在线查询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和实时数据,为办公和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7联动的安全调度
根据历史积累的经验和在线监测及环保局大气监测的历史数据,指定各类防控预案,在出现重大事件和事故前,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统一协调,做出合理的指挥和调度。4.系统说明 4.1实时数据显示
在监测系统首页显示的监测点实时地图,采用的是GIS技术,通过经纬度准确定位监测点附近半径1.5公里左右范围的空气质量。地图上显示监测点实时位置,各监测点可显示实时数据以及当前日均值,地图采用百度地图模板,可以自定义地图效果(普通、卫星、三维效果),站点数据显示如下图所示: 4.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数据可通过时间和地点分别进行查看,查看方式根据直接的视觉效果不同自行选择,数据内容可以以文字形式或者图表形式阅览,还供使用者进行数据下载。4.3监测点排名
在系统界面中可直观看到监测点排名情况。4.4历史数据报表查询
选择小时值,日均值,旬均值,月均值进行查询。
选择小时值时,需要在小时区间内输入数值,否则默认为当前日均值。
在除了查询固定均值之外,系统增加自定义时间段均值查询功能,如下图所示,点击自定义区间后,将日期设为10号-22号,即可得出当前数值。表格上方有导出按钮,点击后可以选择不同格式将数据导出至本地。
www.xiexiebang.com
4.5预警设置
包括系统配置,用户管理,短信管理等。各统计区间的统计工作完全由后台进行数据处理,无需人工进行相应操作。信息推送时间事先指定,推送信息包括:上一统计区间内用户所在站点综合AQI排名、单项指标超限预警、首要污染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