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缓解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和建议
缓解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和建议
今日新疆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 更新时间:2010-3-3 19:40:27 | 【返回】【收藏】【打印】【关闭】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融资难一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症结所在,特别是新疆贫困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就难上加难了。近几年,新疆实施了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强力带动下,原本工业化程度很低的地区,如阿克苏地区、哈密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的工业产值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并有效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在一些大企业、大集团没有进入的特殊贫困地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力量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解决贫困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这些企业的金融支持,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贫困地区融资的辩证思考
新疆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三地州,在三地州的24个县市中,有19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究其贫困原因,除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外,主要还是工业落后,商业不活。由于这些贫困县市大多没有大企业、大集团的进入,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但长期以来,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十分缓慢,融资难是重要因素之一。
以阿克苏地区为例,2008年该地区有各类企业183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户,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户,1~5亿元以上的有12户,5000万元以上的38户,5000万元以下的67户,而中小企业多达1710户,占企业总数的93.4%。
有调查显示,阿克苏地区只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容易,60.47%认为较难,23.26%则认为艰难;从正常情况看,地区企业贷款满足率一般在 60%左右;即使是地区确定的80户扶优扶强企业,信贷资金缺口也在 40%左右,这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另外,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结构来看,普遍对目前金融机构大多为3个月、6个月的贷款期限不满意,希望获得更长期限的贷款。
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以常规的思维来考虑,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确很难解决。但我们要辩证地思考这个问题:贫困地区大多都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以及丰富而且价格较低的劳动力等,这些对金融机构来说,又是寻求自身发展拓展市场空间的机遇。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这些优势资源的含金量,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突破口,为中小企业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提供信贷支持,从而推动中小企业把这些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使其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银企共赢。
同时,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除了上述外力的作用外,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问题。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加大企业内功的修炼,才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要找准优势资源和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政策、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有前景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第三,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要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通过依法诚信经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争取金融机构更多的信贷支持。
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贫困地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金融机构担心对其贷款有较大的风险。一是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分布面广且分散,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企业资产实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二是贫困地区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进步迟缓,人员素质较低。其产品结构普遍存在 “三多三少”的问题,即: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中小企业定位不明确,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差。四是中小企业管理比较粗放,企业信息失真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此外,有些企业属于限劣的对象;有的属于限制的产业;有的属于已有逾期贷款但目前无力偿还;有的存在欠息情况,有的属于产品滞销,负债率较高。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各金融机构大多缩小了对基层机构的授权,基层金融机构受理和办理贷款,即使是企业的有效需求,也由于审贷环节复杂,所要资料繁多,对企业的贷款资金一时难以到位。
目前,各金融机构都普遍推行了信贷人员的终身责任制度,贷款一旦发生逾期或者其他风险,信贷人员就要承担终身责任。因此,随着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各项措施的逐步实施,金融机构贷款管理日趋严格,贷款条件更为苛刻,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和要求,使得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显得更加困难重重。
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政府和社会信用等外部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政府往往倾向于制定一系列意见办法,而不能根据贫困地区的特殊性,从实质上给予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特殊优惠政策,如减少税收,增加财政贴息、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同时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抵押、登记评估不规范,被担保企业和贷款银行对中介机构认同率低等问题也制约了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
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金融、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核心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基础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套与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要冲破所有制的束缚,创新经营思维,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既是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贫困地区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一方面要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强化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规范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体系。建立专门扶持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明确其市场定位,帮助一批规模小,但业绩好、有市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快速成长。贫困地区城镇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抓住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的时机,努力扩大机构的市场覆盖面,适当扩大经营触角,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议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紧密结合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有关部门要重视贫困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指导贫困地区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由政府出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基金,并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协会的作用,成立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的互助性担保公司,由中小企业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作用,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之一。
发挥定点扶贫单位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机会。目前,新疆已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7家,自治区帮扶部门228个,地县两级定点帮扶部门6200个。建议扶贫部门积极引导定点扶贫单位进一步探索参与和支持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效途径(如:入股、担保、向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学习等方式),通过扶持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扶贫的力度,拓展扶贫范围,创造和实现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形成定点扶贫单位扶贫资金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中得到增值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共赢。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银企的意识,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在贫困地区开展银企对接服务活动,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可以开展“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园区行”等活动,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推介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产品。
通过营造贫困地区的“融资特区”,促进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用足用活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形成税收和融资的“特区”,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参与扶贫项目享受相应优惠政策,获得更多融资渠道,积极帮助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现有中小企业发展项目纳入扶持范围之中,使其能够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扶贫信贷部门对其在还贷期限、自有资金比例等方面放宽贷款条件,尽量简化贷款手续。
总之,只要从政府、金融、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特殊的政策和途径从解决贫困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入手,不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贫困地区进行投资发展,还有助于使政府的资金、政策的支持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第二篇: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双管齐下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若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规范民间信贷,需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应急看,政府、银行、金融监管层、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树立市场信心,防止恐慌放大波及全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治本说,关键要重构金融体制,切实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和用财税杠杆重振实业精神。
对民间金融“不能因为需要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就不让它发展”,而应让其由“地下”变成“地上”,健康发展。正如温总理所言:“民间借贷之所以阻挡不住,就是因为民营企业有需求,而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正门开得不大,那旁门就要开。”为此,在规范民间金融方面,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引导灰色的民间信贷阳光化、规范化、机构化、合法化,对微型金融出台独立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发展社区中小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拓展村镇银行等小金融机构引导灰色的民间信贷阳光化、规范化、机构化,创新信贷供给主体,让草根金融支持小企业草根经济。健全民间金融监管机制,重视行业自律,加强金融风险预警与动态监测力度,建立银行信贷资金与高利贷的“防火墙”。还要加快民间金融的立法,制定我国民间融资相关法律,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一个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秩序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除民间金融外,还需要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正规金融体系和政府公共金融服务。要积极促进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期限等方式构建税收激励新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还要积极探索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提供各种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金融服务,建立征信制度,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同时,也要完善以政策性信用担保为主体,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互支持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由各级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贷款担保基金办法,加强金融公共服务,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担保服务。此外,要放松金融管制,改革金融垄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金融市场的二元分割局面,并进一步完善壮大新三板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债券等多种债券融资方式,全力扩大对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当然,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引导社会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也十分重要。
第三篇: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工业企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占全市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融资难仍是制约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央行紧缩银根、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亟待完善。我市中小企业大多没建立公司治理机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企业法人资产和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在产权制度上不符合银行标准。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我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甚至没有会计报表,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虚假帐、多套帐的现象甚为普遍,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其财务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银行难以认同。
(三)企业资信等级低。资信等级是银行规避风险的重要判断依据。银行新增贷款一般都集中于资信等级高的企业。而-1-
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努力生存而产生的不规范行为影响了企业的资信等级,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偏低。
(四)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以抵押为主,而我市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同时,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具有额度小、时间短、次数多的特点,而抵押手续繁琐,程序复杂,难以适应其要求,且抵押物的评估登记收费很高,中小企业通过自身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
(五)银企对接难。一方面我市社会诚信系统尚待完善。社会经济信息不透明、不共享,企业和个人经营状况的真实性难以判断,使得银行很难选出有实力、守信用的企业。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银行对风险的管控更加严格,尽管国家政策不断向中小企业倾斜,但银行采取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同时,金融机构对信贷政策、程序、金融产品种类、作用以及企业需求的准备等相关金融知识宣传推广不足,企业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融资意识淡薄,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不注重建立和发展与银行的信贷关系,不注重自身在银行的信用建立。
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规范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素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联系紧密,一方面加强制度约束,促使中小企业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发展综合性辅导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基本素质。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是一个缺乏资金来源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寻找资金的知识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己有多元化趋势,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规则和管理办法有很大差别,利用好这些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需要有专业的知识,需要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意识和理财观念,这些都需要进行知识普及和培训。
(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撬动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近年来,在资金政策方面,中央财政逐步建立起了面向各类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体系。1999年以来,相继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2003年,在财政预算中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科目,用于反映和核算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投入。立足我市实际,为支持我市企业快速发展,我们积极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2008—2010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我市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三)努力实现资金投放总量的较快增长。虽然国家在加
大信贷投放的力度,但我们同时感到,由于临清的产业特点,贷款投速没有明显提高,原因在于银行的门槛没有降低;有的行、社出现了新增存款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原因是银企对接错位。由于企业小,多数企业未办土地证,不能有效地进行不动产抵押、动产质押,贷款授信空间不大,甚至出现了有的大企业暂时不愿意贷款,小、弱企业银行看不上,可放力量闲置。市国土、经贸、民营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要密切配合,分门别类,加大对企业用地的确权工作力度,及时办理有关手续,解决土地瓶颈制约。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银企共同想办法、创造条件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形成银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四)用足用好金融调控政策。利用差别化准备金率政策,充分发挥再贷款作用,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问题。适时取消企业出口退税与出口收汇核销挂钩限制,提高一般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和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加大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融通资金,探讨贷款再担保的路子。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完善担保服务体系。目前,我市成立了公司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五)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对资金周转速度快、回笼及时、临时性用款需求较多的企业,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对缺乏担保条件无法取得信贷支持的企业,采取信用保险和联合担保等方式。在各金融机构中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由企业、农户或经济实体自行组成联保体,经过考察授信,给予联保体一定额度的贷款规模,在有效期限内,联保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这个额度的贷款,并且可以随用随贷,方便快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以轴承产业等特色产业骨干企业为主,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筛选出三合、润源等骨干企业作为集合票据发行企业,通过农业银行发行集合票据,进行融资,目前已进入考察、实施阶段,为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氛围打下鉴定基础。
(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联合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工程,从信用评级、贷款利率等方面提供支持。依托资金供应链核心企业,扶持上下游中小客户。重点支持创新型、特色型中小企业和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特色资源地带客户量身定做整体金融套餐。积极推广固定资产按揭贷款、抵押加信用保证组合贷款、退税账户资金、质押贷款等业务。努力申报开办小额贷款公司。
第四篇:缓解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是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中坚力量,在创造就业、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随着我县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一些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其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
颈和突出难题。
一、我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05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58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工业税收2.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达1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并形成了五金机械、缝纫机、灯管、摩配、建材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我县实现金衢丽优势产业布局、打造浙中南五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中坚力量。根据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工业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销售额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为中小企业。按此标准,我县目前的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属于中小企业。
(二)近年来我县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践与成效
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我县制定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县财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对金融机构新增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通过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信用担保体系不断完善。2000年,县财政出资成立了**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至2006年11月末,担保余额4300多万元。同时,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壮大担保实力,至2006年11月末,全县共成立了4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
融资总体环境持续优化。为加强银企信息交流,促进信贷资金有效投放,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在2006年,开展了全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百日”活动,各金融机构深入重点乡镇、园区企业调查走访,主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在4月份的银企签约仪式上,各行社与15家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签约金额2.32亿元。截至11月末,全县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有118家原无贷款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了信贷关系,中小企业贷款户数新增20%以上。
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县工行、农行率先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试点,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9800多万元。2006年,我县金融机构均把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并在信贷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推出了更灵活的担保方式、对优质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等措施。从2003年至2005年,全县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93亿元、9.87亿元、11.09亿元,年均增长18.5%。2006年11月末,全县有贷款中小企业556家,比2003年增加67%,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成为信贷资金增长的主渠道。
(三)当前我县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仍然不高。2006年11月末,全县1580多家中小企业中,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有632家,占全县企业数的40%,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37%。其中,贷款余额200万元以下企业276家,占贷款企业总数的44%,贷款余额1.85亿元,占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16.7%。由此可见,银行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向发展规模较大的重点企业,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仍然偏低,许多正处于成长期、创业期的中小企业,仍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
二是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占用客户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形式。其中,70%以上的中小企业把银行贷款作为主要和首选融资渠道,而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的直接融资企业一家也没有,融资结构非常不合理。一旦金融政策调整,银根紧缩,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
三是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贷款以短期为主的矛盾突出。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来,中小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一些企业纷纷向工业园区集聚,建设新厂房、购置新设备、增加技改投入、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就需要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不少企业反映,目前需求最迫切的是中长期项目贷款。而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工业企业的项目贷款却多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发放,显然无法满足企业长期融资的需求。
四是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难发挥。2006年以来,我县相继成立了四家民营担保公司,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效果不理想。由于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要求较高,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很难达到各家银行的准入条件,制约了担保公司作用的发挥。目前只有浙江安泰担保有限公司一家与银行签定了合作协议,并办理了几笔担保业务,其余三家公司尚未正式开展业务。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我县的情况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单个企业的贷款总量上看都比
较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惜贷态度
一是我县中小企业大多存在经营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管理手段落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给银行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限制了贷款投放。二是中小企业资金单次需求额度一般较小,计划性较差,对贷款常常要得急、频率高,但银行的贷款审查、授信审批等程序复杂,较高的经营成本抑制了银行放贷积极性。三是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及经营信息准确性不高,加上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历史信用记录的连贯性,银行很难把握其真实的信用状况,使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持慎重的态度,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二)金融机构信贷经营机制的制约
首先,商业银行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定了一系列严格信贷审批、发放操作规程,县级行贷款审批权限较小,办理贷款业务的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很难及时满足中小企业时间紧、要求快的资金需求。其次,各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基本实行了严格的“贷款风险责任制”,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工资奖金等挂钩,甚至追究终身责任,正面的激励相对不足,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信贷人员大多存在“多贷多赔、不贷不赔”想法,为避免个人利益受损,对小企业贷款存在“慎贷、畏贷”心理。第三,目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普遍实行了内部信用评级和授信管理的办法。但我县的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生产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
一、效益尚未完全体现的发展初期,中小企业在信用评定过程中难以符合银行要求。第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不足,信贷产品单一。例如,抵押担保不足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重要因素,但目前银行发放贷款一般只认可企业房产作抵押物,不接受流动资产抵押,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租赁场地经营,或是农村的私人房产,无法提供有效抵押而被拒之门外。
(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一是担保机构资金规模较小,未能充分发挥效用。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而且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仅靠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担保资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放款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融资的成本比较高;信用扩张功能有限,担保总额同担保资金规模相比,并未起到资金的放大作用;业务种类比较单一,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仅限于短期流动资金的担保。二是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担保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内控机制和补偿转移机制等。在担保风险预警机制上,担保机构普遍缺乏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对受保企业资信状况的调查主要借助于简单的财务报告和询问,缺乏真实、准确的评判。在内控机制上,许多担保机构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各个操作环节缺乏透明度和相互制衡。在风险补偿转移机制上,绝大多数担保机构由于开展业务的时间较短,无力提取风险准备金。三是缺少联动机制,贷款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大多数银行都将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不少担保机构被迫承担了100%的信贷风险。四是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潜在着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五是民营担保公司业务重心偏离,高息短期借贷等违规行为成为盈利来源,开展的担保业务操作也不规范。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时,其存入银行的保证金要求企业自己承担,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银行风险。
三、缓解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营造企业快速发展环境
企业实力是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条件,发展环境决定企业发展的快慢。当前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达到金融信贷准入条件,作为地方政府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搭好企业发展平台。新碧工业园区正式批准为浙江省**工业园区后,要加快完善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增强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结合金丽温铁路扩能能改造**段、42省道与330国道接线、42省道及平黄公路仙都景区段改线等重要干道的线型变化,及时修编规划,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同时要及时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形成主体单
一、功能综合、权责相称、相对封闭的园区管理环境。二是做好要素保障。除资金外,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要素是土地。要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园区的工业用地要予以保障。三是优化软环境。继续实施“环境优化年”活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强对企业各类收费的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以企业管理服务中心为载体,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发挥金融融资的主导作用
金融信贷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企业要全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一方面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督促、鼓励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2006年,县政府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百日”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了1.45亿元。当前,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95号)文件精神,建立小企业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的小企业贷款核算机制、高效的小企业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育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等“六项机制”。
(三)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金融机构受政策的影响很大,在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时期,争取银行贷款难度很大,因此要采取多渠道融资。一是要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上市的理念,破除上市难、不可能的思想。要加大培育力度,争取尽快培育几家上市企业,同时要加强后续企业的培育,形成梯度。二是要规范引导,充分发挥民间融资的功能作用。当前,我县民间闲置资金还是比较多的,全县居民储蓄存款达32亿元,同时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民间资本,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是靠民间融资起家的,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有或曾经有过民间融资。总体上说,民间融资对**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民间融资既要鼓励,也要进行规范。三是要争取发行债券等其他融资形式。发行债券的门槛较高,但通过包装策划也并非没有可能。风险投资、股份制经营都是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要积极鼓励。
(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关键是企业不能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或抵押物,因此,发展中介担保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办法。一是要做大担保行业。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45号),要求严格审查担保机构的资质,明确规定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应在1亿元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我县的五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总计还不足1个亿,因此不仅在数量上要有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做大担保机构,满足准入条件。二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从我县看,参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金融机构只有两家,不仅缺乏竞争,而且风险比较集中,因此要积极引进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三是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保持信用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第一,要靠规范管理,规避决策风险;第二,应建立风险金制度,根据业务的进展,按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帐、坏帐损失;第三,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只靠收取少量担保费用,很难维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要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可按担保机构为中小工业企业担保金额给予一定的补助。四是要实行担保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在保企业的银行帐户、财务状况、人事变动、经营管理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信用担保的操作程序。
(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信贷的基础。要以“信用**”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建立以信用中介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基础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重点是要整合信用资源,理顺信用信息渠道,建立社会信用征信平台,采取政府授权或委托方式,由综合性信息机构建设、维护和运行。成立由经贸、工商、银行、财税、社保、质监、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征信机构,统一管理信用资源,最终达到所有信用数据联合征信的目的。研究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加大企业的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得到公平的市场竞争机会。
第五篇:省担保公司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省担保公司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本报兰州讯(通讯员上官毅)一年前,兰州斯凯特路桥有限公司新的生产线建成,由于流动资金短缺,面对大量订单,该公司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消息传到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后,省担保公司立即向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00万元,7天后斯凯特公司又恢复了生产。一年后斯凯特公司净资产猛增2000万元,销售收入激增25%。这是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支持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省资产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政策性专业担保机构,近年来,省担保公司始终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充分发挥信用增级的融资功能,搭建起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间的良好合作平台。他们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凡涉及我省重点支柱产业,特别是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小企业,该公司都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并在抵押方式等方面增强创新性和灵活性。针对兰州东部服装品牌广场等大型卖场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较急、抵押物不足的实际,该公司推出专业卖场集群担保业务,派出多名工作人员分组深入商户店铺,想方设法帮助商户运用应收账款质押、商户联保等方式实行反担保,并主动为商户联系贷款银行。今年以来,共为82家商户提供贷款担保4.5亿元。
面对大型企业和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的高息诱惑,省担保公司始终围绕中小企业做文章。针对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手续繁琐、时间较长等现象,省担保公司积极降低担保准入门槛,大胆创新担保模式,开通“绿色通道”,并从资料审查、现场调查、财务审核等环节特事特办、同步推进,不断提高担保贷款的审核通过率。据了解,目前我省中小企业通过该公司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时间仅一周。与此同时,省担保公司还努力调低担保收费标准,千方百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担保项目,该公司都积极与银行协商沟通,在争取让合作银行最大幅度降息的同时,自身对收取中小企业的担保费实行再优惠15%,从而使企业融资整体成本控制在10%以下。
为进一步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和担保覆盖面,省担保公司还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和市州、县区担保公司合作,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等方式,实行“抱团”合作经营,实现客户资源、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交流共享。先后与15家省内金融机构及数百家银行网点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总授信额度38.6亿元;提供合作机构70余家,对全省市州、县区覆盖面达70%。
据了解,截至10月底,省担保公司累计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8.3亿元,占总担保额的94%;带动被担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上缴税金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