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写写帮整理)
浅谈改进中小学美育教学
摘要:艺术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要在阳光下成长,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春天阳光的温暖。现在的学校艺术教育我感到是:新的形势、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呈现了新的面貌。新的形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教育最好的时期,党和政府最为重视的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拥有对美的识别、欣赏能力,建立起追求美、传播美直至创造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不仅有助于个体成就幸福人生,也与营造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密不可分。
关键词:中小学;美育;现状;改进措施
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忽视艺术教育的现象严重。
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敷衍了事,换成唱歌课、涂画课,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音乐课、美术课上什么内容,教师是否按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还远没有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二)艺术教育的师资不平衡。艺术教育的师资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的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要好,同一地区中,城市中的学校又比农村的艺术教育师资好。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虽然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臵得到了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个别学校甚至既没有师资又没有设备,艺术教育无从谈起。
(四)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认为无关紧要,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学科成绩,扼杀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智、体、美必须全面发展,但“美育”为何总是扎不了根或实施不力,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改进措施
(一)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三)把艺术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以前的艺术学科,在课程整体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程式化倾向也较明显,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鼓励教师把艺术教学从狭窄的教室转移到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树立“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宏大的艺术教学观,让学生从身边、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艺术教学内容,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艺术的独特价值。
(四)提高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为了扫清艺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学校有责任提高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
1.利用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艺术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让家长了解“美育不只是美学知识的教育,也不是纯粹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基础上完善其人格,提高基本素质的教育’’。孩子们学习的所有课程都息息相通,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2.创造各种机会,让社会各届朋友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如每学期不定时地向家长开放艺术教学课堂,让他们走进课堂;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各届人士参加,展示孩子们的最新艺术成果,让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孩子们一道分享艺术教育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3.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许多有天赋的艺术教育人才隐没其中。学校可以学生为桥梁,通过学生广泛发现在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人才,请他们到学校来,走进课堂;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共同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三、结语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改进美育教学 从课堂教学开始
改进美育教学 从课堂教学开始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事业,感知广阔的音乐天地。我国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渐渐形成的。在新课改之后,《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蛮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训练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从听课到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上好音乐鉴赏课必须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并欣赏到音乐,情感教学和技巧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本论文将举例音乐鉴赏课的作品,从教师讲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来浅谈一下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1.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欣赏与讲解之间的矛盾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中,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这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这一课为例,由于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先对两首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比较,对于作品的背景、作者等概念性知识讲解过多,而导致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没有了过多的想象空间。而在欣赏中,又加以讲解作品曲调、细节等,使得学生毫无兴趣和注意力去自己判断和欣赏。而相反,欣赏过多讲解过少,学生则又大多表现很茫然,不知道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情感。
1.2学生音乐鉴赏力普遍下降
当欣赏完两首《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音乐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所听到的作品的场景、所想象到的作品背景时,学生的反应较为茫然,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普遍降低。在让学生对比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时,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开动大脑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更多的是等待别人的回答以及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学生不愿、不想开动大脑去对音乐做出相对的反应是上课过程中,教师相对头痛的问题之一。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想象力和鉴赏能力日渐下降。
1.3教师缺乏课堂互动过程
在讲解《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时,教师对于作品的背景、作者、风格等知识讲解较为枯燥死板,只是照本宣科的将知识一条一条灌输给学生,教师急于让学生理解很多概念以及作品的更多相关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导致学生无法做到主动地、自愿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而欣赏课中缺乏课堂互动,使得学生无法提升欣赏作品的兴趣以及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2.造成现状的原因
2.1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在以往音乐欣赏课,教师一直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一条一条灌输给学生。由于担心很多学生不能够做到较为完整的理解音乐意义,往往就会用过多的语言去解释音乐、解释作品中的细节,结果导致学生反应相对麻木呆板,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较强的求知欲,毫无自主学习能力。单一的听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概念及含义。那么学生只是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可以采取情境导入的方法,以音乐欣赏为背景,播放音频的同时让学生去想象自己所听到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带领学生走进对祖国河山热爱的情怀,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言,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是否有误差,然后再进行概念性的知识讲解,将作品的背景原型、作者简介、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等加以讲解。以两首作品的对比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2.2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欣赏过少
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先入为主的将作品分析提前讲解给了学生,在欣赏前就用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这两首作品本身就是学生不熟悉的音乐领域,乏味的讲解只会导致学生没有了对于音乐的期待和兴趣。纯知识性或理论性的知识介绍应该要做到尽量删繁就简,教师要懂得抓住作品的特点和重点,言简意赅,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让学生更易理解,更易吸收所讲的每一个重点,绝对不可一把抓,过多地讲解。很多教师认为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应该先把音乐作品所涵盖的内容讲深讲透,做到每一点都讲到,生怕学生不能吸收和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很少,学生失去了对作品的期待和兴趣,在无形中抹杀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教师无意识中,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了学生,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这两首作品过程中的主动性,导致学生普遍失去了对作品的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该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欣赏,分组讨论等方式来更加自主地、自愿地理解作品的意义,鼓励学生多发言,积极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
2.3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教师在进行欣赏课时缺乏教学技巧,讲课呆板枯燥,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统教学方式泯灭了音乐课程本身原有的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中的课堂互动过少,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就是教师播放音乐作品,然后完整听一遍,再分段听一遍,学生们通常都是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必然失败,学生们必然毫无兴趣可言。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参与,才是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的必备方法。例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这一课时,可以让同学们在拓展环节一起歌唱对我国河山礼赞的歌曲,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达到了音乐教学德育教学的目的,通过歌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实现音乐新课程的价值所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音乐本身,这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所必备的环节。
第三篇: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内容简介: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很多的探索研究,这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美育联系紧密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谈中小学体育运动的美育教学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很多的探索研究,这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美育联系紧密 体育运动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乳交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从论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 马家军 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据,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可感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象
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予美的享受。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地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 人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真善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 体育美中的真,体现为现代体育的科学化,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现代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攻克体育高峰,打破 禁区,冲击人体极限成为可能。体育观众渴望看到的是高水平的比赛和新纪录的诞生。每逢此时,他们会欢呼雀跃,精神振奋,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对人的精神产生极大的作用。任何弄虚作假,违背人体发展规律的作法都不会带给人们审美的愉快感。在24界奥运会比赛中,加拿大著名短跑选手约翰逊取得百米金牌令世人为之倾倒,但一旦兴奋剂一事公布于众,即成为众矢之的为人唾弃。因此,只有外形美和心灵美俱佳的人,只有建立在公正无私和现代体育科学基础上的体育竞赛,才能给体育和参加者带来心理的快感。否则,只能给观众留下丑陋、卑鄙的感觉。体育运动中的善,体现为运动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观。在体育运动中除了遵守人体生物的、心理的变化规律外,还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则。和平、友谊、进步是奥运会追求的目标,是当代人社会理想的高度概括。人们的行为符合这一理想,就是美的。国家体委对体育道德规范规定几个 公正竞争,团结拼搏,是我国体育运动的行为准则。体育竞赛,需要有一种拼搏精神,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在这种拼搏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一种追求自由的美,一种显示人类伟大力量的美,这种美给予欣赏者的是雄壮、勇猛、强健、活泼、紧张等情绪激动,给人强烈美的享受。
内容简介:
音乐欣赏,实施美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实施美育的学科。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音乐欣赏,实施美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实施美育的学科。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实践、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以往音乐教育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舞,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出力和感受力潜能的发挥。我们应彻底地摒弃这一阻碍学生发展的教法。在音乐教育中,不拘任何形式,只要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正如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学音乐系主任约翰博士指出的那样:
最自然和方法就是最科学的方法,音乐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是全体参加者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成人应该通过充满情绪感染力的唱歌或形体表现等形式引导和激励儿童主动加放音乐活动。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如:
课堂上使用打击乐器,做到人手一件,让学生亲自奏一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情绪的共鸣。更重要的是随着音乐的伴奏,培养了学生感知感觉理解节奏的能力,增强了感受的能力。加强课堂环境的渲染也是提高感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音乐教室的布置会给学生产生感知的第一印象,看到墙壁上的音乐家的肖像,会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感,音符时值的比例图片,会使学生感知到音有长短之分,看到钢琴、电子琴,会使学生犹如听到优美悦耳的琴声。意识到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魅力。
二、开展活动教学,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对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等活动进行的。在教学《跳圆舞曲的小猫》这一听赏课,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在一座美丽的动物城堡里有一群会跳舞的小动物,因为要去参加一个生日化妆舞会,于是小动手们都在家里积极地准备着,大家想不想去认识一下会跳舞的小动物呢? 这个环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样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听赏中就自觉的想象音乐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教师再随着音乐边跳边提问:
小动物们跳的是一支三拍子圆舞曲。同学们想不想随着音乐跳起来呢? 欣赏完这首音乐,学完了舞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
这首乐曲很好听。有的说:
这个舞蹈很美。有的说:
我感到很快乐。通过这节听赏课使学生们在音乐鉴赏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情感和能力,促进美育的发展。
三、参与音乐实践、掌握表演技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越强,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越深刻,也就越能感染欣赏者。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呢? 1.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离开了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老师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处理。也就是说,老师要在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织体、情绪上下功夫;在刻画歌曲、乐曲的音乐形象上下功夫。
四、声像结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集中,要尽快地熟悉音乐的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根据不同的情绪,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听。如:
雄壮有力地 歌剧《卡门》中的 斗牛士之歌 ; 悲哀地 交响曲《英雄》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 欢快、活泼地 《加伏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的情绪体验,想象出不同的画面。他们会选择《卡门》中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 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选择《英雄》中悲哀的音乐,想象出 天是灰蒙蒙的,人们抬着英
雄的遗体,在行进中为他们举行葬礼 ;选择《加伏特舞曲》中欢快、活泼的音乐,想象出 在一个宫廷舞会上,男士穿着燕尾服,女士穿鱼骨长裙的那种曲雅、活泼、热闹的舞会场面。因此,学生从听觉的思维到画面的想象,很快就能理解整首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五、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学生的音乐创造并不神秘。教师要教会学生创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打破创造的神秘感,培养自主创造意识。这种简单方法包括:
加加、减减、变变、改改、搬搬、移移举一反三。例如:
我在教《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歌曲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师先用语言引导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藏族童谣,下面老师先来用这首歌创造一个西藏舞。紧接着教师将自己编的西藏舞的动作,载歌载舞地表演给学生看。我接着说:
其实老师的创造本领也是学来的,老师有一种特别的办法,那就是数学的加减法。学生听了老师说到加减法都感到十分的惊讶,说:
这是音乐课,又不是数学课。于是,教师慢慢道出音乐创造办法:
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后举一反
三,加加、减减、变变、改改、搬搬、代代这就是不断的求异、求新、求变的基创造方法。然后,我根据自己的这一方法将刚才的西藏舞进行了改编,加上了一个凳子,围着它跳起了同样的动作。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创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提高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及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可以让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较大的开拓,学生能用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以至融洽,还可以让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内容简介:
浅谈校园文化中的美育
一、班刊中显美育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浅谈校园文化中的美育
一、班刊中显美育 每个教室都有班刊,我们都非常熟悉班刊。班刊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需要师生书写优美的文字、绘画精美的图画、设计合理的布局、展示贴切的美术字、简笔画、粗细线条经常运用与班刊之中,它们成为班中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心情舒畅。老师在班刊中书写优美的文字,学生看着心里舒服,就能激发学习模仿的欲望和热情,学生也会跟着老师的字体模仿着书写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学习规范字,努力追求自己把字写得整洁、美观,这是我们深切期待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做好示范,发挥才学,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在班刊中绘画漂亮的简笔画,老师看着心里舒畅,就回倍感欣慰,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画出优美的简笔画,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成才的表现,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会把这种幸福和快乐珍藏于心,温暖着心窝!
二、校刊中颂美育 校刊经常设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或者教室外的墙上,常常由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来设计布局、书写字体、绘画图案、展示成果。校刊中要求老师的语言优美,字迹美观,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品位无穷,充满乐趣,欣赏后还时常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其乐融融。校刊中要求学生的行为端庄,为人正直。校刊中的内容可以精心设计做人和学习的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例如:
要求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进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充满爱心;学习要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严肃纠错、戒骄戒躁、冷静思考、沉着答题,画过这些规范性的要求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正直善良做人,努力争取做一个有才华的好学生。校刊中还要求学生的心灵纯洁、善良正直,例如: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你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竭尽全力地帮助同学一起共渡难关,体现出患难中见真情的感人友谊;当同学学习气馁时,你鼓励他树立学习信心,帮他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想方设法借鉴成功经验,落实相关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每天都乐学不疲、学而不倦、学有所获;当同学学习进步就自吹自擂时,你悄悄走近他,告诉他做人、学习要谦虚大方,不要自满得意,否则会骄兵必败,毫无所获;当同学遭人欺凌时,你发现后就毫不犹豫地自觉站出来,与他共同应付困境,帮助共渡危险,让彼此的友谊更牢固可信、发光发热
三、班级布置展览中美育 班级需要美化,美化班级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任务。我们知道,班级布置栏中,经常有作文栏、英语栏、榜样栏、值周栏、卫生栏,这些栏目需要师生精心思考设计,努力搭配参与实践活动,能做好的尽量做优,不能做好的就尽量在旁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共同追美的良好氛围,争创一流班级。班级布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审美情趣,班级布置的优美师生会沉醉与其中,美妙地享受,尽情地分享、愉悦地交流,激动地体验其中的乐趣,师生兴趣盎然,学习氛围浓厚,效果就明显优秀,反之,班级随心所欲地布置,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平淡无味,师生看起来也就无趣无味,上课上起来老师单调枯燥,学生听起来被动消极,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班级布置要尽
量地匠心独运,不拘一格,不断创新,采纳有的建议,努力争取让班级布置更具合理性、美观性、创新性,尽量让班级变得整洁、美观,让人赏心悦目、恋恋不舍,这岂不是美事。
四、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 练习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构道字体的想象能力。练习书法需要用脑冷静思考调控,需要用手熟练书法掌握,需要用心记住笔画字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慢慢地用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步进步。练习绘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正确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练习绘画需要学生用心地学习绘画技巧,掌握知识要领,用手熟练地绘画表达效果,用心铭记绘画的方法,体会绘画的乐趣,只有如此方能提升绘画水平。既懂得书法常识又了解绘画技巧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既熟练地练习书法又熟练地练习绘画是对学生的必要要求,练习书法中融合些绘画技巧,练习绘画中融合些书法技巧,学生的作品往往会产生锦上添花的神效,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文化中的美育工作非常重要。一名从事美育工作的教师,只要用心坚持在班刊中显示美育,在校刊中歌颂美育,在班级布置展览中美美育,在书画特色展示中扬美育,学生就一定会收获美的硕果!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选派民办中小学党组织负责人的实践与思考 张志刚
民办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新领域。如何加强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课题。总结福建
关键词:
德育,中小学,问题
关键词:
体育运动,科学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 运动风险概念界定 目前,众多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对运动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描述与界定,这些概念的界定主要从运动风险事件析因及后果影响两方面进行剖析,在运动风险事件析
关键词: 学校,美育,重新
第四篇:中小学美育浓淡析
2005年9月,《艺教导报》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小学美育浓淡析
张红玉,美术教师,青山中学,宁夏盐池,75150
3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片面政绩观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尤其在广大的偏远农村,艺术课可有可无,本来就相对缺乏的艺术教师还不在从事艺术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毕业的艺术人才参加教育工作后任的是数学、体育、政治、历史等其它课,这些学校的艺术课形同虚设,有的在课程表里写进去艺术课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常常被别的课顶上了,学生的美育知识严重匮乏。我参加工作,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首先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问我的学生:“什么是美术?”学生愕然。我接着问:“美术包括哪些现象?”学生仍然不能作答。在我鼓励了半天后,有个胆大的学生起来告诉我:“老师,美术就是画画?”我很吃惊。而更令我吃惊的是,班上竟然有多数同学支持他的认识,个别学生犹豫不发表意见,没有一个学生持果断反对态度。当我再问这些学生是否喜欢美术课的时候,他们大都答喜欢。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的,他们有的说因为美术课好玩;有的说因为美术课轻松,没有作业,而且副课老师一般都不打人;有的说可以利用美术课做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曾与一些老师交流过关于中小学艺术课教学的问题,个别老师嗤之以鼻,有的老师有问无答,几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中小学的美术课还是有必要开的,但就具体“美育”的含义他们也很模糊。有些老师认为,艺术课是有意义的,但在乡下没有必要开。因为,一方面,乡下的孩子家里农活忙,他们的学习时间有限,经济条件也有限,学了艺术课没有多大用处反而浪费时间和钱;另一方面,农村缺乏城市那么多美的现象,不能引发学生的美感体验。对此问题的认识还包括一些专业的美术和音乐教师。
相比较而言,目前在我国,城市基础教育的状况会好一些。因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等相对农村要发达的多,家长和学校对于精神文化的发展及未成年人审美素质的培养都有着相对前卫的认识。但总体而言,美育在中小学的教育是很不理想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被应试教育思想干扰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在城市里,还是在乡下,美育虽然受条件影响,但都不受完全限制。虽然,城市里的孩子有
更多的亲身接触艺术学科现象的机会,如可以随老师或家长参观音乐会,参观科普展,参观画展,参观摄影展等等,能够直接启发他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老师在课堂上能利用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较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更直观的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很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爱好、审美方法、审美素质,非常有利于学唟的身心健康。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在农村就没有进行美育的条件那就大错了。难道质朴的农村风光不美吗?难道淳朴的田间劳作不美吗?难道憨厚诚实的人物形象不美吗?难道粗旷高亢的乡间民歌不美吗?乡下的学生不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参与和这些现象相关的审美实践活动吗?其实,很多朴素的现实当中恰恰蕴涵着丰富的审美资源。罗中立的《父亲》只是画了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老人的形象,却如此打动人心,没有人认为这幅画不美;杨丽萍在沙滩枯树旁的舞姿获得很大成功;文学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是在作者亲自到煤矿和农村进行切身体验和积累素材后写成的,截止今天,这部小说以巨大的震撼力感动和鼓舞着无数的人。至于在课堂上,教师更应该通过制作教具和创作师范作品等更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更何况,今天的乡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视等很多现代媒体了解外面的大世界,进行审美想象。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乏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由此看来,“美育”的教学是不完全受环境的限制的。
跨入二OOO年后,全世界人都感到振奋。数字化、网络化、经济化,改变了全人类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态度,把人们真正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可以拿着手机在宽敞舒适的家里和遥远的朋友自由畅谈;人们可以在桌前,手扶键盘,通过电脑网络和异国的亲人面视而聊;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的沙发上就能观看享受激情昂扬的现代音乐会;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轻松购物……这时候,人们由衷地感叹:“真是太美了!”今天,只要我们站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矗立云端的高楼大厦,看到迅流急驰的各种小车,看到服饰各异的各种人群,看到商品琳琅的百货商场,看到霓虹闪烁的各色街灯……这些也都很美。而这些美是怎样来的呢?是由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人类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也永无止境,美育也没有止境。科学能引导人的逻辑思维,而艺术则能启发人的灵性想象,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互补作用。
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变化最快,思想变化最敏感,对美的渴求最旺盛的时期。因此,中小学的美育更不容忽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下,学校都应当尊重美育,艺术课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综合、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中获得美的营养。并通过“美育”渗透“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修养。要做到或做好这些,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素质条件。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富有情感;要理论全面,技能熟练;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建立学习型工作习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服务教学;要结合所学,结合课本,结合实际,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另外,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可以通过和学校商谈组织很多活动如“美学散步”;“学生建筑手工作品展”;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写作竞赛;写电影观后感等等,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深入美育影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成功的学生的前提是要有成功的老师。
目前,全世界“课改”蓬勃兴起,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艺术课列为和其它课同等重要的必修课,提高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我国的“课改”工作也刻不容缓。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的地位提高的以前未有过的高度。艺术《新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的教育课堂,改变了过去片面的教学理念和死板的教学面貌。《新课程》主张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以新教材中广阔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讲课”转变为“组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形成正确认识,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审美教育,真正达到让学生追求真、善、美,鄙视假、恶、丑,净化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素质合格的人才,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永葆青春。
作者简介:
张红玉(1976.12.3),宁夏盐池县人,青山中学,美术教师。宁夏盐池县青山中学,751503。***,zhy19760404@126.com。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
2017.3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学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文件中的美育工作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立足学校规划要紧扣美,工作安排要突现美,教育过程要体现美,教研活动要围绕美,检查评估要总结美,使学生处在“立体美”的“大美育”之中,去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达到师生生活、学习、素质更完美。切实抓好学生美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领导小组:
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组 长:武传旭 副组长:张志桥
组 员:李海 郑彩霞 李太冉
三、明确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四、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
因此,我校把美育教育向各科教学渗透和各科教学向审美特质方向转化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制定每个月每位教师都写一份学科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详细教学设计。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强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首先,进行美育特色教育理论培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重修艺术,提高美育素养,增强美育责任,为全员美育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明确什么是美育,美育教育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全体教师要真正懂得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的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其次,立足校本,进行教师师德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创造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累审美经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美育
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较好的美育效果。活动之后,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使美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在课余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三)、在艺术课中体验美
艺术学科是美育的主阵地,开齐开足音乐、美术和艺术欣赏等艺术类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将音乐、美术学科作为美育教育的龙头科目,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
(四)、在校园建设中实施美育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围及其浓厚的气氛。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
(4)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依托团队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校园广播成为美育的宣传阵地。
五、强化评价,规范管理
(1)加强艺术课程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教师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进行总结,对任务落实中有困难的教师给予帮助。
(2)细化学生评价。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师的走访调查,在原有的学生评价考核表上增添美育活动考核内容,考核主要从收集的资料、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师生参与艺术课程的热情。
(3)其他学科教师的考核。其他学科教师在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突出美育教育的权重,量化打分。
(4)将学生板报及手抄报、校园广播、班级美化绿化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
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各位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浓厚的美育工作氛围,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健全完善的美育工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美育工作机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城关乡实验小学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