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专题三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背景材料】
1.2014年全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2.2014年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决定对国务院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察。会议认为,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看住向企业乱伸的手,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确定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3.2014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事项连同项目确定权和相关资金分配权一并下放。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又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有些涉及法律法规修改,要及时跟进,使简政放权有法治保障。会议通过5部法律修正案草案和21部行政法规进行修改的决定草案。
4.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5.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认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推进简政放权,整合部门职能职责、减少多头管理、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方便企业和群众、降低创业成本的有效举措。
6.2014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强化审计工作,指出要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把审计范围扩大到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项目落地、简政放权推进等方面,推动解决财政资金沉淀问题,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7.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4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再取消和下放108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审批事项,将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会议认为,简政放权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头戏”。简政放权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要防止“中梗阻”。
8.淡化GDP 唯GDP论政绩观“速度情结”不再。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11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即: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构建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均是从“淡化GDP”入手。各省份在当地两会上强调,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克服“速度情结”。
9.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决定》的发布实施,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体现,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打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场“硬仗”。坚持“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建立与企业职工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同样的缴费标准、计发办法、调整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
(一)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虽然在人事管理、工资和福利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有区别,但历史上一直实行相同的退休制度。同步推进改革在制度设计上没有重大障碍,也能避免单改事业单位引发的攀比。
(二)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通过建立职业年金,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
(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坚持增量改革的原则,在建立个人缴费制度的同时适当增加工资,以减轻参保人员当期收入负担,增强缴费的承受能力。
(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工作人员工资增长挂钩,而与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安排,充分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借鉴已有改革经验,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再搞局部试点,可以避免先改与后改的矛盾。
10.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能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充分发扬民主和维护集中统一,关系到我们党能否有效地克服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现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重点监督一把手是否摆正了自己在党内生活中的位置,是否坚持集体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在重大人事变动、重大工程上马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上,尤其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如对重大人事任命是否经过个别酝酿、充分讨论、集体决策的监督,不但要听取一把手的意见,还要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不但要听取本单位的意见,还要听取相关单位的意见;不但要听汇报,还要查阅会议记录;使监督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与教材知识链接】
(一)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5.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引导。
(二)政治生活
1.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作用、职能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对人民负责为原则,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们当前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政府职能不包办一切,应当把该管的管好,不要越位、缺位、错位。
2.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自觉接受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具体表现。政府的权威就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三)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日益繁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人们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3.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提高科学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
(四)生活与哲学
1.实事求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改革作为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是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4.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国务院机构改革就是坚持了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关系
5.树立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我们有所“破”(破除成规陈说),有所“立”(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行政体制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典 型 例 题
一、选择题
1.2014年,“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和电信业,对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税制改革意义重大。下列关于“营改增”的积极作用说法正确的有
()
①改革税收制度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减轻企业负担 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④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北京先后出台和通过《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及《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这意味着为治理环境污染,北京将长期和短期应急并举,重拳出击。北京市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
①提高行政效率,体现政府权威
②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③增强责任意识,保障公民权利
④清除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法无禁止即可为”,不同于与以往限定企业“只能做什么”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该模式旨在()
①创新政府管理模式
②弱化政府的经济职能
③减少政府市场监管
④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4.杭州市政府3月25日19时选择“突然袭击”方式宣布,26日零时起正式实施机动车限牌,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机制建设、完善保障措施。国务院这些举措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政府廉洁高效
②有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③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④有利于政府依法执政,民主科学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于2014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此举旨在()①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取消准入“门槛” 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成长。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实行 “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的政策是为了
()
A.体现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C.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D.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性
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国务院机构改革。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改革不是一哄而上,而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通过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由重点领域的“一子落”激发改革棋局的“全盘活”。这启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
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④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存在职责不清、权责不一的问题,导致监管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在环境保护方面环保、国土、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都负有责任,但由于职责不清,使执法难以到位,导致“镉污染”、“血铅超标”、“地下水污染”等环境事件频发。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打出了统筹中国经济升级的“组合拳”。打出的第一拳是稳增长。打出的第二拳是调结构。打出的第三拳是促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政府要从转变职能入手,促进改革。打出的第四拳是城镇化。
材料二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4年第三批简政放权措施。再取消和下放108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审批事项,将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会议认为,简政放权是政府自身革命的“重头戏”。简政放权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要防止“中梗阻”。在政府职能整合的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将经营权下放给企业。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在实施“组合拳”中我国政府应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这次政府改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D
6.B
7.B
8.A
二、非选择题
9.⑴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有利于做到权责统一,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做到严格执法,提高监管效能。③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提高行政效能。④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⑵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行政体制改革要对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要肯定和保留,对其中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要否定和克服。②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创新精神,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③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坚持现有的行政体制的框架内不断加以完善,不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
10.(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组合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国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要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组合拳”需要我国政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彰显政府的服务型本色。③政府职能是有限的,不意味着包办一切。贯彻执行“组合拳”,需要政府职能定位要准确,进行相应的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④自觉接受监督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组合拳”提出了我国政府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使政府的各项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在树立政府权威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
(2)①可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②推进政企分开,有利于健全市场规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增强企业活力
第二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余年中,在中国共严党的正确引领下,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尤为明显,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均GDP持续增长。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得益于行政体制的改革,即由过去大包大揽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宏观调控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在这30多年里,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后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即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在《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 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据此,也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落实“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组织实施的根本路径。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1.第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一国务院组成部门大调整
1982年进行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经济性质是计划经济。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进行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历时3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标性较强的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第二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一调整经济管理部门
到1988年进行第二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尽管加了诸多限制,但性质已经是商品经济了。1988年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职能的概念,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设专业机构,减少专业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第三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
到1993年推动第三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已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撤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的机构,将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化为经济服务实体,将综合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t观调控上来。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是此轮改革的重点。
4.第四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998年的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实行政府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以及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同时大幅度裁并国务院组成部门,精简人员编制。
5.第五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加入WTO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
2003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重对国有资严管理、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流通管理、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严监管、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体制进行调整。
6..第六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关于探索实行政府大部门体制的新思路,即“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甲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次改革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既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国务院机构的相对稳定性和改 革连续性,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前五次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不同是,“大部制”方案中加入了“决策、执行、监督”分立的倾向。
二、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成就和不足
1982年第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精简了各级领导成员,推动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也没有真正减少。
第二轮行政体制改革的局限性在于,由于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原因,改革措施没有贯彻执行,地方机构改革没有同步推进,后来经济过热又导致政府机构迅速膨胀起来。
第三轮行政体制改革中,国家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到2002年进行所得税改革后,完成了建国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力度最强的重大制度创新。
第四轮行政体制改革中,政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局限性在于,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很多政府职能改由事业单位承担,从而加剧了政事分开的难度。
第五轮改革的主要成就表现为,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抓住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政府职能调整合理。改革的局限性在于,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的现象非常普遍。
上述五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表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步到位。1 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几乎是一次数量增减性的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到1988年,中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1 993年更进一步提出行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同时为深化国企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清除了体制障碍。很显然,每一次改革都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式改革链条中的一环。
我国已开始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与30多年前相比,新阶段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严品短缺的突出矛盾,这两大矛盾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以行政管理体制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实现两大任务:一是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二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治理型政府。
三、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政府
1.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方式是行政管理的形式和方法问题,常常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自由,也决定了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的关系。例如,采用行政许可、处罚的方式管理,就会形成命令服从的关系;采用合同、指导的方式管理,就会形成平等协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行政管理的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点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要求政府行政管理由全能主义向有限政府转变:二是加入WTO加剧了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WTO的规则和管理规程,要求政府行为增强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实行阳光行政,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2.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显民生、和谐、长效的理念,把公共决策的思维建立在真正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上;把立足点放在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上来。把落脚点置于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上来。深入基层、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研究机构的职能作用,提供决
策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对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决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对因违反决策程序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即公民了解法规政策、政府运作信息的权力。在民主政治社会,公众有知情极、参与权、听证权、话语权,而且是制约行政权的有效手段。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是利用现代科技,以建设电子政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变模糊管理为透明管理。完善政务公开机制,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举办政策咨询会、听证会等形式,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建立政府公告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向社会公开政府规章、措施及政务活动;建立健全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重大项目的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4.完善依法行政机制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党领导人民更好地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使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政府,必须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注重观念转变,使广大公务员正确应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对传统权利观、利益观的冲击;加强廉政建设,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加强政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公众树立良好形象。
第三篇:《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 81.25分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
81.25分
一、判断题(15 道)
1.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正确 错误
2.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正确 错误
3.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正确 错误
4.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错误
5.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正确 错误
6.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正确 错误
7.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正确 错误
8.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正确 错误
9.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正确 错误
10.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正确 错误
1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错误
12.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不了管不好。正确 错误
13.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正确 错误
14.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正确 错误
15.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下述选项中,有关完善政府决策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制度 B.决策采取保密制度 C.公众参与决策的程序与制度 D.专家咨询程序与制度
2.下列有关2013年铁道部行政体制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B.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C.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D.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事业单位管理
3.2013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不包括()。
A.政府换届 B.总结过去五年工作
C.研究十八大后第一年的具体工作 D.对新一年工作的部署
4.政府职能不包括()。
A.经济调节职能 B.市场监管职能 C.社会管理职能 D.文化导引职能
5.我国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B.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C.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D.提供食品安全检测
6.前苏联也实行过大部门体制改革,1981年苏联有()。
A.64 B.65 C.66 D.68 7.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次行政体制改革。
A.六次 B.七次 C.八次 D.九次
8.市场经济和大部门体制改革具有重要联系,市场经济为大部门体制提供了坚实的()。
A.环境基础 B.体制基础 C.精神基础 D.物质基础
9.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个。
A.25 B.30 C.32 D.36 10.顺德是中国大部制体制改革鲜明的样板,其改革的特点不包括()。A.避免机构重复
B.机构整合 C.党政合一 D.公务员维持原编
11.下述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需要不断探索,稳中求进 B.2013年对机械部进行了改革
C.行政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务院机构总体相对稳定 D.201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
进大部门制改革
12.()《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七大 C.十七届二中全会 D.十八大
13.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提高改革水平 D.科学发展
14.2013年大部门体制改革根据社会需求的强度部署了()项内容。
A.三 B.四 C.五 D.六
15.()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三、多选题(10 道)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具体是指()。
A.新型工业化道路 B.信息化道路 C.城镇化道路 D.农业现代化道路
2.下述选项中,属于基础性的制度建设的要点的是()。
A.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B.建立社会信誉代码制度 C.建立不动产监管平台 D.建立个人信息公开制度
3.下述选项中有关大部制的内容,正确的是()。A.大部门体制改革是指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B.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 C.大部门制改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D.大部门制改革可以降低行政成本
4.社会组织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今后要做到:()。A.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
B.强制注册登记
C.重点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D.健全管理制度
5.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大部门体制的发展路径:()。
A.政府组成人员少,辅助决策机构人员多 B.专门化机构少,综合性部门多 C.综合性部门少,专门化机构多 D.综合协调中心少,协调机制多
6.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则包括()。
A.制约性协调原则 B.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C.总体性统筹原则 D.系统性集中原则
7.本课教师将行政体制改革下一步职能转变的总目标概括为()。
A.职能转移 B.职能下放 C.职能整合 D.职能加强
8.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主观支撑条件包括()。
A.结构 B.权力 C.人力 D.象征
9.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优化职能配置,需要做到()。
A.整合机构 B.整合职责 C.整合资源 D.整合环境
10.大部门体制改革提倡从人力资源视角进行改革,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源视角的有()。
A.让被改革部门的公务员有一种公平感 B.领导班子复合配置 C.内设机构领导交叉配置 D.妥善处理利益关系
第四篇:2018公需考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1.十八届三中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上,提出了国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D.治理体系
2.各个机构、各级政府在权利运行过程中应以()为中心,优化完善运行机制。
B.提高行政效率
3.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共享的必要措施是
B.摸清家底 C.取消监督 D.中央领导
我的答案:A 答错 4.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D.简政放权
5.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提高政府效能、国家长治久安的措施是
C.增加行政审批事项
6.我国政府人员编制要在总量()的前提下,更好地优化结构,适应职能转变的需要。
A.只减不增 B.只增不减 C.不增不减
我的答案:D 答错
7.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指
C.投资、消费、外贸 8.审批制度改革始于(),发起时是为了解决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问题。
A.2000年 C.2002年 D.2012年
我的答案:B 答错 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10.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职能转变
1.我国政府规范审批事项的内容包括
A.严格设立新的行政审批事项 B.要公开透明
C.限定行政审批的时限 D.能集中的要集中审批 2.转变政府职能的原因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政府公信力 3.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推进
A.政企分开 B.政事分开 C.政资分开 D.政社分开 4.下列各项中,关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A.1981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1984年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城市改革 C.1987年价格改革
D.2008年加入世贸组织 我的答案:ABD 答错
5.政府要加强管理,需要加快职能转变,其中包括()职能的转变。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6.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解决政府和政府外部的权责利益关系,包括与()之间的关系。
A.企业 B.公民 C.法人
7.我国发展社会组织的措施包括
B.规范管理 C.管理体制调整 D.去行政化
8.减少审批事项的目的是
A.减少政府管制
C.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 D.给社会松绑
9.下列各项中,对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动力描述正确的是
A.放开民营资本 B.简政放权
C.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D.出口
我的答案:BCD 答错
10.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实行“大部制”的好处包括
A.对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倒逼机制 B.降低行政成本 D.提高效率
√1.政府重视行政审批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3.减少审批事项有利于给企业松绑。
√4.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5.至今,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呈现过剩状态。6.我国的机构设置过多、过细。
√7.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抓手。8.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增加管理层级。
√9.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10.2013年我国政府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职能改革的一项“先手棋”。
第五篇: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 试卷 68分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68分
1、大部门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在党政机构内部的重新配置。
正确 错误
2、大部门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党政高层亲自推动,步履维艰。
正确 错误
3、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
正确 错误
4、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 错误
5、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和规范不足的问题。
正确 错误
6、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 错误 7、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亮点在于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
正确 错误
8、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表”,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里”,要做到表里如一。
正确 错误
9、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
正确 错误
10、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不了管不好。
正确 错误
11、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正确 错误
12、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 错误
13、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基层人民代表特别是提高知识分子的比例。
正确 错误
14、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 错误
15、中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职能整合与机构合并。正确 错误 16、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正确 错误
17、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正确 错误
18、()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 错误
19、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 错误
20、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 错误 21、2003年行政体制改革错过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时机。
正确 错误 22、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 错误 23、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
正确 错误 24、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正确 错误 25、1998年行政体制改革从学术上看,过多关注了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对其他政府职能关注不够。
正确 错误 26、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正确 错误
27、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错误 28、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 错误
29、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和谐发展。
正确 错误 30、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 错误
31、()年行政体制改革中,撤消了10个工业专业经济部门。
1993年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32、()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33、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次行政体制改革。
六次 七次 八次
九次
34、()年行政体制改革将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2008年 2013年 2003年
1998年
35、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长期性 不可操作性
可控性
不可实现性 36、2013年大部门体制改革根据社会需求的强度部署了()项内容。
三 四 五 六
37、前苏联也实行过大部门体制改革,1981年苏联有()。
68
38、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城乡发展一体化 科技创新
体制改革
政策扶持
39、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提高改革水平
科学发展
40、十八大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处理好消费和生产的关系 处理好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
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41、我国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提供食品安全检测
42、市场经济和大部门体制改革具有重要联系,市场经济为大部门体制提供了坚实的()。
环境基础 体制基础
精神基础
物质基础
43、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了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
9.1% 9.3% 9.5%
9.7%
44、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变到()。
创新发展上来 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绿色发展上来
和平发展上来 45、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个。
36
46、顺德是中国大部制体制改革鲜明的样板,其改革的特点不包括()。
避免机构重复 机构整合 党政合一
公务员维持原编
47、中国2013年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到的部门不包括()。
铁道部 广电总局
机械部
药监局
48、行政运行机制不包括()。
决策 计划 执行
监督
49、现代政府制度不包括()。
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完善的行政独裁制度
完善的行政成本制度
50、中国作为责任政府的就有其特有的特征,下述选项中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
人民管理制度 宪法责任政府 建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
行政首长决策制
51、下述选项中,有关完善政府决策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制度 公众参与决策的程序与制度
决策采取保密制度
专家咨询程序与制度
52、《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2013年3月10日)提出要放权,具体放权的对象不包括()。
放权给市场主体 放权给社会组织
放权给中小企业
放权给地方政府
53、政府职能不包括()。
经济调节职能 市场监管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
文化导引职能
54、()《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七大
十七届二中全会
十八大 55、2013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不包括()。
政府换届 总结过去五年工作
研究十八大后第一年的具体工作
对新一年工作的部署
56、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政被称为“习李新政”,其中的要点不包括()。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模式和方式 围绕着发展重点推进改革
反腐败、整顿房地产、整顿市场秩序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57、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4次 5次 6次
7次
58、下述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需要不断探索,稳中求进 2013年对机械部进行了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务院机构总体相对稳定 201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59、下列有关2013年铁道部行政体制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事业单位管理
60、()提出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十七大 十七届二中全会
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全会
6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
6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
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63、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制定和完善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下述选项中属于三定规定的内容的是()。
职责调整 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
人员编制
64、下述选项中有关大部制的内容,正确的是()。大部门体制改革是指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
大部门制改革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大部门制改革可以降低行政成本
65、下述选项中,属于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的是()。
利于减少职能交叉 利于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66、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原则包括()。
制约性协调原则 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体性统筹原则
系统性集中原则
67、大部门体制依托的客观条件有()。
经济条件 社会条件
政治条件
意识形态
68、十八大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满自信主要是指()。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旗帜自信
制度自信
69、十八大提出,从 2010 年到 2020 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
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外汇储备量倍增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7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具体是指()。
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道路
城镇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道路
71、本课教师认为大部门体制改革下一步的突破口包括()。
职责交叉有目共睹 问题已获共识
通过现行协调机制解决不了既定问题 所涉及的管理与服务对象特别广泛7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大部门体制的发展路径:()。
政府组成人员少,辅助决策机构人员多 综合性部门少,专门化机构多
专门化机构少,综合性部门多
综合协调中心少,协调机制多
73、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主观支撑条件包括()。
结构 权力 人力
象征
74、大部门体制改革提倡从人力资源视角进行改革,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源视角的有()。让被改革部门的公务员有一种公平感 领导班子复合配置
内设机构领导交叉配置
妥善处理利益关系
75、大部门体制改革中有关象征视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心凝聚难于机构合并、职能整合 需要统一办公地点
需要统一津补贴 需要统一分管领导
76、本课教师将行政体制改革下一步职能转变的总目标概括为()。
职能转移 职能下放
职能整合 职能加强
77、行政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如:()。减少投资项目审批 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减少资质资格许可 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78、社会组织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今后要做到:()。
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 强制注册登记
重点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
健全管理制度
79、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优化职能配置,需要做到()。
整合机构 整合职责
整合资源
整合环境
80、下述选项中,属于基础性的制度建设的要点的是()。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建立社会信誉代码制度
建立不动产监管平台 建立个人信息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