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4年8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杨 晶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4年08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报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确定的重要任务。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主持召开1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两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一年多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国务院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整体谋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大刀阔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过多、管得过细,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行政体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首要任务。一是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着眼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如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国内通用航空企业承担境外通用航空业务审批、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发和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审批、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核准等;下放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下放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予以核准。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报国务院部门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60%左右。将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下放地方安排。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约占改革前前置审批事项的五分之三,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目前的150个左右,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34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314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20项收费标准,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二是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并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摸清并向社会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锁定了改革底数,并接受全社会监督,从制度上堵住了各部门随意实施审批的漏洞。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这些事项中很多名义上不是行政许可,但实际面向社会和企业,设定随意性大、实施不规范,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原则相违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开展清理工作,目的是堵住这个“偏门”,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三是着力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为根除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的顽疾,国务院印发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对新设行政许可的标准、审查程序和监督等作了更为具体严格的规定。在起草法律草案、制定行政法规时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一年多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简政放权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和人民群众给予较高评价。2013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7.8个百分点,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30%,为近年来最高;民间投资增长23.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3%。2014年1—6月,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60.17%;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65.1%;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14年前6个月的就业人数比上年底增加1300万人以上,同比增长3倍多。
(二)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子才能跑起来;既要把该放的放下去,还要把该管的管起来并管好,这两方面内容同等重要。一年多来,国务院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管,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一是切实管住管好该管的事项。依据政府职能,对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可能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等事项,切实加大了监管力度。2013年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加强安全生产,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责任人,2013年重特大安全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持续保持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推进公平公正监管执法,加大了案件信息公开,强化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二是加强取消下放事项的后续监管。按照李克强总理“放管结合、放管并举”的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针对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逐项研究提出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包括告知性备案、发挥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从业标准、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定期不定期抽查和加大行政问责等,努力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三是创新完善市场监管体系。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从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到对监管者的监管,从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到市场监管保障制度,明确了27条具体改革措施,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着力发挥企业信用体系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目标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努力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
(三)认真履行宏观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国务院腾出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一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新一届国务院成立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形势,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在实行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预调微调,取得了较好效果。二是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注意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政策取向与市场预期的关系,有关政策更加重视遵循市场规律,更加慎重使用行政手段,着力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重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公开发布了首批鼓励社会投资的80个示范项目,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格局。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实行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优惠,实施旨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等金融政策。三是注重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制定实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推动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统筹谋划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区域战略。四是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着力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兜住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转变政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国务院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党风建设的各项举措,持之以恒推进政风建设,特别是以务实作风狠抓承诺事项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确保只减不增,优化人员编制结构,一年多来国务院人员编制总量没有新增。严格控制新建政府性楼堂管所,没有新批项目。严格按标准清理规范办公用房。研究提出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严格压缩“三公”经费,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减少9.54亿元,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左右,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二是狠抓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兑现向人民作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的庄严承诺,树立勤政守信的良好政风,国务院把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放到突出位置,着力打通政策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6—7月,国务院派出四位副秘书长和四个部门一把手牵头,组成8个督察组,分别对各部门各地区落实新一届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19个方面共60项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项督查,并特别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用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提升政府公信力。
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根据这一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从部署到落实,严格遵循职权法定、程序合法、公开透明、法制统一的原则,不省步骤、不缺环节,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对改革涉及的每个项目都经过深入论证、专家评估、多方协调、国务院审议等慎重研究决策过程。对法律设定的审批事项拟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均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法律的议案;对行政法规设定的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的,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行政法规设定的审批事项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待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有关法律后,再修改相关行政法规。上海自贸区试点,需要暂停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在区内实施,国务院通过申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解决了改革的法律依据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多来,国务院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成效不断显现,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相比,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的看,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依然突出,不该管的管得过多,一些该管的又没有管好,管理服务能力较弱,行政效能不够高。这项改革是“正在进行时”,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繁重。
首先,一些部门目前取消、下放的审批事项中“含金量高”的项目还不够多,特别是束缚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人民群众就业创业创新的事项取消下放不够,企业和群众感到还不够“解渴”。其次,改革中还存在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统筹、衔接、配套不够的问题。从横向看,国务院有的部门将项目审批权取消或下放,但其他部门相关审批权没有同步取消或下放;从纵向看,有些审批事项下放后,地方承接能力不够,出现了“中梗阻”问题;地方实施的由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以及部门规章设定的审批事项,地方政府无权取消或下放,需要国务院部门加快研究。对涉及修改法律的事项,国务院个别部门向全国人大有关方面汇报、沟通还不够及时、充分。第三,行政运行不够规范、不够透明,目前一些部门保留的审批事项,有的实际操作还不够规范,审批标准、条件、流程、时限不够明确、具体,审批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大,手续繁、效率低;与审批相伴的中介评估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有些评估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部分蚕食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第四,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待转变,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对法律、市场和技术手段运用不够,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没有跟上。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从客观上看,行政审批制度是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一些市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规则运行还不规范,有些审批事项长远看应该取消或下放,但现在还不能立即取消或下放,需要伴随国家整体改革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另外,我国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部分社会组织政社不分,行政化倾向严重,“二政府”问题比较突出,还不能很好地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需要逐步培育和规范。从主观上看,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从事业发展出发,对取消下放审批项目存在顾虑,担心不审批会出乱子。同时,简政放权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调整,也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地从现实利益出发,对应该而且能够放的一些审批权不愿放,即使放也尽量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放虚不放实、放内不放外。还有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长期习惯于用审批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在宏观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经验不够、能力不足、办法不多,存在不会管、不想管的问题。对以上这些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深入研究、整体谋划,在下一步工作中拿出有效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继续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放管结合,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一)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活力。简政放权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紧抓不懈的工作。李克强总理前几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持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深挖潜力,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以促改革稳增长。国务院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坚持量质并进,进一步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交给市场和社会,今年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努力做到“减量、提质、增效”,使简政放权等改革成为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市场环境的“长效药”。一是创新和完善改革工作机制。为破除部门利益的“一亩三分地”,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取消下放项目的“含金量”,下一步,国务院将加大自上而下推动力度,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国务院审改办已从各部门现有行政审批项目中梳理出涉及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共700多个行政审批项目,将对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硬骨头”进行攻关,力争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对拟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并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再与实施部门研究协商,避免各部门自说自话,自己改自己。同时,全面清理前置审批,彻底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取消或下放含金量更高的投资核准事项,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在审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逐步向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迈进,使政府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真正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等改革举措。继续深入推进其他各领域的简政放权工作。二是把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放到更突出位置。今年国务院将出台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指导文件,推动各项行政审批减少环节、压缩时间、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减少和规范审批的自由裁量权,严禁变相审批,逐步建立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程序严密、权责一致的行政审批制度。研究取消、整合和规范前置审批及其中介服务的措施和办法,改进和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这些工作与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同样重要,更能使社会感受改革成果。三是加快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国务院正在开展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着力去除行政化。加快转移适合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的职能,开展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试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环节的技术审查、评估、鉴证、咨询等有偿中介服务事项,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简政放权措施与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等有机结合起来,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耦合性。加大对改革基础性、共性问题和制度建设的研究。强化国务院部门之间的会商、联动,加强对地方改革工作的指导监督,做到左右衔接、上下对接。完善与全国人大有关方面的汇报沟通机制,更加自觉地接受全国人大的指导和监督。
(二)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切实履行好政府管理职能。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认真抓好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若干意见的落实工作,着力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公平公正监管,提高监管效果,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完善监管体系中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监管和服务,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公开政府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作用、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科学规范的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监控,对违法违规者严厉惩处,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尽政府应尽职责。二是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做好“补短板”“兜底线”的民生保障工作。加快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努力形成公共服务提供新机制。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以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供给方式,利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将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发挥法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清理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提请修改有关法律,把改革攻坚克难与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通过法治手段规范政府行为。研究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法规,着力规范投资、生产经营等重点领域的审批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裁量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始终坚守和遵循法治原则。严格依据法律规范办事,确保行政决策依法作出、行政权力依法行使、行政违法行为依法得到追究。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加强监督,强化支持,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今后,国务院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更加主动地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第二篇: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12月28日来源:浙江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浙江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省内最早改革的试点城市,宁波以行政审批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新实践以“服务为本、便利为要、创新为途、合力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一级政府内的行业的联合审批”进而“引领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基本要义,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审批制度改革为支点撬动政府职能综合转型的发展之路。
细化审批标准,构建“阳光政府”、“有限政府”
宁波的改革试图“不留一个死角”地细化并公示行政审批的各种标准,其本质是对“阳光政府”、“有限政府”理念的深层次解读。至2011年底,宁波市级42个有审批职能的部门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编制规则》,已编制完成并发布了564个行政审批事项1028个子项的办理指南。标准编制的过程始终围绕政府职能的“三个转变”理念展开:注重打破不适用经济发展的陈旧条规和传统习惯;注重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注重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语言通俗易懂。
单个事项审批标准的编制完成从政府和公众二个层面带来了积极成效。从政府层面来看:使政府审批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审批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为政府行政提供了又一基础工具,为持续改进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从公众角度来看:便利了许可申请过程,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力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强化联合审批,打造“服务政府”、“整体政府”
宁波的改革试图通过创建行业和区域的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将行业准入所涉部门的各种基本要求“一网打尽”,综合体现行业准入的一揽子标准,真正体现了“服务政府”、“整体政府”的理念和内涵。自2011年底,宁波已在文化娱乐业、汽车修理业、餐饮业、再生资源业、洗浴业、宾馆业等六个关系民生的热点行业编制完成并发布实施了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的创建高度契合政府职能的“三个转变”理念:从部门自我角度转变到政府全局角度;由单个事项许可角度转变到行业准入角度;由行政管理转变到行政服务。
行业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的实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变“多部门受理为一个窗口受理”,审批过程进一步便利化;变“多环节为一环节”,审批环节进一步精简;变“多表制为一表制”,申报材料进一步整合;变“串联审批为同步审批”,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
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效能政府”、“责任政府”
宁波的改革以“流程再造”为核心,成立专门的项目联合办理推进机构,建立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联合审批“6+1”会商和“9+X”会审制度;通过流程改造在源头上清理审批事项的同时又加入引导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考量,是真正意义上对“效能政府”、“责任政府”的最佳诠释。
2010年至2012年,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宁波市建立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办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简化优化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环节和流程的实施办法(试行)》,以提高基本建设项目办理效率为切入点,推动政府协同行政、高效行政,创建良好发展环境,服务保障经济转型发展。
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对于提高项目审批效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活”的机制应对“活”的项目,很好解决了项目办理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效推动了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项目单位之间的互动配合;实现了对项目办理全程的掌控,有利于加强跟踪督查;为项目单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帮助,减少了项目单位办事成本和无谓损失。
构建标准化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引领型政府”
以标准化实现规范化,宁波改革的要义,是将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方式以及标准化的思维引入行政审批领域,以加强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以各部门联合为动力结构,以有序推进为战术策略,构建行政审批资格条件标准、运作程序标准、窗口服务标准、内部管理标准、环境设施标准,最终形成关于行政审批的标准化体系。这一改革的全部意涵,被充分地包含于“法治政府”、“引领型政府”的精义辐射之内。
2011年,宁波市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致力于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的研究。迄今已编制完成由行政审批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等3个母体系和行政审批事项设定标准等9个子体系组成的体系框架,涉及约200个具体标准的编制规则。
【作者分别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宁波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主任】
第三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如果说以前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主要在“点”上下功夫,那么这次取消和调整,统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点”“线”“面”的特点鲜明。
点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是改革起点,扩大社会参与空间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整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既是新一届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起点,又是重中之重,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其要害在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宋世明表示,这既要完成减少1/3的数量指标,更要立足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把束缚发展的政府“真利益”减下来。
第七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如取消以折股方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审批,取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的矿泉水的注册登记,取消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确认审批,等等。
宋世明认为,提升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仍有很大空间。3月17日,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公布后,网民提出3800多条意见建议。根据投票结果,中央编办筛选出网民建议取消和下放的前100项,作为提高含金量的重点攻关项目。
宋世明说:“下一步,应继续运用网上公开平台等有效途径,扩大审批制度改革社会参与空间,不断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
线
遵循内在逻辑主线,改革不能无限缩小、任意放大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能无限缩小和任意放大。”宋世明认为,国务院部门应更加自觉地遵循改革内在逻辑主线,适当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首先,要注重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前提。目前国务院部门369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中,有200项面向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取消是原则,保留是例外,例外必从严。
其次,应科学配置行政审批权。这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保障。其目的是以政府审批代替部门审批,便民高效;目标是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对外”。
再次,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多一项审批,少一项审批,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实现审批的规范化。
此外,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明确监管标准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惩罚机制的运用并建立惩罚后市场准入的限制制度。
面
均衡推进关联改革,切实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部署了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10项任务。其中,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并列部署。宋世明表示,这五者关联性强,均衡推进才能彰显激发企业与市场活力的总体效果。
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先照后证、宽进严管,有利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降低创业门槛、保护创业者权益。”宋世明表示,但是只有清理工商登记前置项目,并将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以外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才能真正实现先照后证。
加快减少资质资格认定。第七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集中取消11项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宋世明建议,应彻底摸清资质资格家底,公布资质资格清单,清单之外的一律限期取消;同时,在资质资格清单这个框架内继续减少资质资格认定。
宋世明强调,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征途中,要向“点”要深度,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向“线”要长度,增加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附加值;向“面”要宽度,均衡推进关联改革,切实激发企业与市场活力。(人民日报 记者 盛若蔚)
相关链接:
国务院审改办:一年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在发布会上,李章泽说,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李章泽: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审改办,代表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的几位同志,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这项改革,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寻租”空间,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李克强总理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一年多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面摸清并公布了国务院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印发了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
二是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三是宏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四是行政效能明显改进。持之以恒推进政风建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压缩“三公”经费。今年6-7月,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别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根据这一要求,在简政放权工作中,国务院严格遵循职权法定、程序合法、公开透明、法制统一的原则,不省步骤、不缺环节,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新华网 记者 陶叶)国务院审改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含金量在不断提高
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章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李章泽说,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问题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聚焦投资创业创新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消“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更多的释放改革的红利。
记者: 我们知道国务院已经分7次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有舆论认为,已经下放和取消的这些事项存在社会关注度低、含金量不高等问题,接下来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它的含金量? 李章泽: 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问题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包括我们的媒体也十分关注,大家议论也比较多。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视,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聚焦投资创业创新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消“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更多的释放改革的红利。
如何使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含金量高,我们这一年来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审批事项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一是确保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大家知道去年以来我们花了大概8个多月时间对各部门现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三下三上”反复甄别、反复核实,最后我们形成一个汇总清单,我们将这个清单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今年3月17日在中国机构编制网上把各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一共1235项在网上向社会公示。这样就从源头上确保了我们现在这些审批事项真实、有效、准确。审批事项的真实和准确也是提高含金量的一个基本要素。
二是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数量和质量一起抓。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这是我们一直秉承的一个原则。一方面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总理提出的削减三分之一的硬任务;另一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取消下放含金量。以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不断提高含金量上下功夫。去年以来我们从1235项的大清单中,对涉及投资、创业、就业、创新的事项进行梳理,筛选出700多项含金量比较高的事项,我们将700项事项送各个省级政府、行业协会、工商会和部分民营企业,请他们提出改革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这些送给相关52个部门请他们深入研究进行改革。从最近几批取消下放事项情况看,含金
量是逐步提高。比如7月份我们公布的53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中,按这个标准半数以上是属于含金量较高的项目。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这一批取消下放共87项,含金量比较高的,涉及投资和企业经营的有70项,也就是80%以上,直接取消的事项68项,也接近80%。一批一批,含金量不断提高
第四篇:深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doc
探索先行先试 推进审改工作
深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XX作为XX推行此项工作的试点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XX区卫生监督所是XX卫生行政许可的具体执行单位,在区卫生局和区审改办的领导下,在市卫监所的指导下,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为突破口,以理念转变和制度革新为抓手,不断适应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管齐下稳步推进审改工作
对政府而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管理相对人而言,审改工作使其能享受到更高效、便捷、规范的行政许可服务,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XX卫监所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推进各项审改工作.
一是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2009年XX开始对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作优化和调整。在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方面,率先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合并,一次受理,同时核发;行政划拨用地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一次审批;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合并办理(特殊项目除外)。此外,XX还强化并联审批,对项目立项会审、设计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评审等由牵头部门组织会审或以召开评审会的方式,形成会议纪要,开发单位据此办理手续,各职能部门不再分别审核盖章。做到“集中会审、内部流转、同步办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2011年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在全市推开,XX也积极配合市所做好项目审核、资料移交等方面的工作。
二是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工作。区卫监所积极配合区审改办、区工商分局等相关部门不断摸索企业设立并联审批的新举措,最终明确了七大类二十九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涉及企业设立的全部实现并联审批。区卫监所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特点,按照□科室负责新证许可、分所负责承诺许可口的分工要求开展工作。今年8月起,还实现了该项工作在XX区网上行政审批平台上的顺利运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行政透明度,真正实现了“一口收件,一口发证”。
三是编制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及办事指南。行政审批业务手册作为对内的工作指导书,是今后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审批的操作标准;行政审批办事指南作为对外的告知文书,是相对人申请行政审批的具体依据,业务手册作为基础,办事指南作为导向,让行政部门更加“照章办事”,相对人“有据可循”,以实现行政审批的程序最优化,效率最大化,规范最强化今年上半年区卫监所根据区审改办的要求,共编制了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7个项目的卫生行政许可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内容包含了各项许可的审批依据、审批权限、审批流程、岗位职责等内容。通过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的编写,区卫监所以“精简流程内容、优化流程路线、提高流程效能、加强流程监管、确保流程畅通”为原则,重新梳理工作流程,使整个卫生行政审批程序更清、责任更明、效率更高。
强化保障确保工作高效开展
XX卫监所通过加强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来确保审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在信息化方面,今年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并联审批的效率,区卫监所就网上并联审批平台的运行环境等内容积极与区审改办信息专员沟通协调,做好网络技术支持,实现了区级平台与所信息系统的顺畅衔接。使涉及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工作的审核发证科、12个分所以及设在证照中心的卫生综合窗口全部开通了网上并联审批工作平台端口,并能实时更新数据,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制度化方面,首先区卫监所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联合现场踏勘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强化对审批过程、审批结果的监督,审批全程“阳光操作”,为管理相对人营造了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为了提高审批效率,区卫生局自2010年起将除医疗机构新证许可以外的行政许可审批权委托卫监所承担,区卫监所重新制定审批流程,优化工作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文书流转,提高了审批效率。再次是建立证照中心窗口岗位轮转制度。证照中心窗口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区卫监所通过提升监督员综合能力,实现了窗口4名工作人员前台与后台的纵向轮岗,条线业务之间的横向轮岗,通过人员职能整合和一体化的管理,保证了窗口服务质量能够适应审改工作的需要。
在规范化方面,区卫监所制定了严格的许可质量考核体系除审核发证科对许可文书进行的日常考核外,所领导在每季度稽查或基础考核时对文书进行抽查,业务法制办也定期或不定期对核心业务系统、XX区网上行政审批平台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信息错误或时效延误。所有考评结果均在所内网站公示,并与科室、监督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重新定位树立“服务”与“合作”新理念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审改工作是对过去行政审批工作的重大变革,从重监管向重服务转变,从重权力向重责任转变。这需要行政部门重新自我定位,对相对人要树立“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意识,对其他审批部门要树立“沟通合作”的理念
对相对人来说,在熟悉了传统行政审批流程后,对于并联审批这一新生事物反而会不太习惯。区卫监所以人为本,充分做好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除在所外网、单位大厅电子触摸屏内介绍行政审批流程,在证照中心窗口设立告知单外,还要求证照中心窗口、审核发证科及分所监督员,对前来办理并联审批的相对人要耐心细致介绍该项改革的意义和便利,回答相对人的每一个疑问,做到“一口清”。此外,针对许可过程中常出现的相对人因填写文书不规范而多次往返的问题,区卫监所制定了《XX区卫生局许可服务指南》,发放至区中心受理窗口和各个分所,向相对人提供填写行政许可申请文书所应遵循的模板,提高了许可效率。
与其他审批部门之间则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由以前的“单打独斗”转变为现在的“群策群力”。由于审改工作涉及面广,一方面区卫监所与市所、区审改办积极沟通,及时汇报在实际操作中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审批部门的交流,特别是利用区证照中心这一平台,与其他审批部门的窗口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各自部门在审改方面的最新要求,防止部门之间有扯皮、互相推诿事项的发生,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全力为相对人服务。
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处于深人推进时期,区卫监所将继续探索制度创新,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发扬攻坚克难精神,为建立规范、透明、简便、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作出积极的努力。
第五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通知,再次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铁路工程及设备报废审批等被取消。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四次削减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下马服务”,就是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在加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上半年,在李克强5月13日主持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别宣布取消和下发了133项和32项行政审批。
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而服务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善于“下马”干实事。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调研经济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时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然,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加速“简政放权”,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是积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一记重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从新一届政府4次削减行政审批来看,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以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