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家坝村危房改造评议办法
何家坝村农村危房改造评议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精神,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农村危房改造相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评议小组人员组成
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村支监三委成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及离退休老同志7—15人组成。
二、评议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对象确定
1、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2、属于2008年农村危房摸底调查时统计在册的危房户;
3、属于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任意一种类型。
四、危房改造补助办理程序
1、申请受理。以户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应如实登记。申请人应如实申报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居住房屋危险等级情况、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是否接受过其他渠道的建房补助资金情况。同时,申请人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改造工程改造补助申请表;
二是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贫困程度相关证明;
三是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2、调查核实。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对申请人居住房屋危险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情况、是否接受过其他渠道的建房补助资金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入户调查时,至少有1名村干部和1名以上本村群众参加。调查人员和户主应分别在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3、组织评议。由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天。群众有异议的,应及时核实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公示期满后,及时将相关材料整理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农危改领导小组。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何家坝村农村低保评议办法
何家坝村农村低保评议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精神,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低保评议小组人员组成
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村支监三委成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及离退休老同志7—15人组成。
二、评议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的确定范围:
(一)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1、家庭成员从事种植、养殖等农副业生产劳动获得的纯收入以及就业、务工等获得的各种劳动收入。
2、家庭成员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利息、股金、领取的各种保险金;
3、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应当支付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费及继承的遗产,接受馈赠等;
4、出租或者变卖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5、社会救济对象领取的救济金;
6、因城建、危改、拆迁、征地,领取住房拆迁和征地补偿费的农村村民,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时,按照农村低保标准核实其收入。
7、优抚对象的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以及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等以及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 殊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8、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收入。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农村低保:
1、在申请时已在本村以外居住一年以上的(赴外地读书的在校学生除外);
2、申报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达到或高于我县农村低保标准的;
3、经有关部门确认,家庭成员参与吸毒、赌博且仍不悔改的;
4、拥有汽车、建设或装修档次较高房屋的、拥有2处以上房产的;
5、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而造成生活困难的;
6、申请和享受农村低保的家庭隐瞒实情,不配合核查小组调查的;
7、违反国家相关政策的;
8、本村村级以上干部家属;
四、评议程序
1、介绍本村农村低保的指标情况和评议相关规定。
2、宣读申请农村低保对象名单。
3、由主持人介绍申请对象家庭情况。
4、进行讨论、形成评议意见。
5、宣布本次评议会议结果。
6、评议结果公示7天。
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村乡风文明评议办法
××村乡风文明评议办法
为认真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勤劳致富、家庭卫生、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工作安排,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工作目标
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统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以村民组为单位,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全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满意度,共同致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迈向同步小康。
二、组织机构
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风文明评选活动的有序开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村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
村委会主任
××
村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
村委会副主任
××
村计生专干
××
村计生专干
××
民生监督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
个村组“文明评议志愿服务队”。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村支两委同志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好全村文明评议工作。
各村组“文明评议志愿服务队”,由1名村干部任队长,网格长任副队长,各组网格员、小组长、老党员、乡贤寨老、“政策宣传员”、“保洁员”为成员,负责本村民组的文明评议工作。
三、实施对象
全村××
个村民小组在家农户。
四、评定内容
(一)家庭环境卫生评议。
每两周,由各村组“文明评议志愿服务队”队长组织召开村民小组评议会,先由网格长提出每家每户环境卫生评议建议等次,最终评议等次由“文明评议志愿服务队”确定,并将评议结果在村或组进行公布,评议等次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好”得20分面值劵,“较好”得分10分面值劵,“一般”得5分面值劵,“差”不得分,对于被评为“差”的家庭在村组进行通报。(二)志愿服务。
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得20分面值劵,无需评议等次。(三)参加村组会议。
每参加一次村组会议得10分面值劵,无需评议等次。(四)发展种养殖。
按照要求发展种养殖得20分面值劵,无需评议。(五)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一次得20分面值劵,无需评议。五、制定积分劵。
由村制定分值劵,面值有5分,10分,20分等,农户可根据自己所得的分值劵到“扶贫加油站”兑换物品。附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风文明物品兑换清单
1.好吃懒做可耻
勤劳致富光荣
;
2.脱贫不等不靠 致富敢闯敢冒;
3.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4.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第四篇:来自杨家坝村民情日记
3月24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们迎着朝阳,沿着崎岖的乡村公路走进了竹山县溢水镇杨家坝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先清首先带我们马不停蹄地跑遍了该村的主要沟沟岔岔,直观感受了村容村貌,随后我们召开了座谈会,杨先清简要介绍了村情。杨家坝是竹山县边远的高山村,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235人,耕地面积1900亩,山场面积4700亩,无集体经济,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农业产业结构曾多次调整,如2001年种植黄姜、2006年种植中药材、2007年种植尖椒等,都因产量低、市场价格波动大而中止,目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间作豆类杂粮。当谈到惠农政策时,杨先清说:“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中央和省相继出台了许多惠农强农政策,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我接着问:“靠山吃山,如何利用山场大的优势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杨先清说:“去年我带领部分村民到随州、宜城、河南西峡考察食用菌产业,当年发展食用菌5万筒,我自己发展1万筒。每筒综合成本7.2元左右,每筒产香菇3斤,每斤卖5元,当年纯获利39万元。为了鼓励农民发展食用菌,我送出2000余斤香菇给村民免费品尝。”杨先清设想:全村发展10至20万筒食用菌时,成立个食用菌协会,由协会统一负责菌种、袋子等原材料采购,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市场营销,降低成本,每筒收取综合服务费0.5元,既富了群众又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一天的走访结束后,回到住处已是晚上10点多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综合这些天在农户家的走访,我觉得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关注:如粮食直补政策是对当年种植粮食的农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但在执行中往往是按二轮承包面积,无论种植与否都给了补助,是导致撂荒现象的因素之一,据统计,该村土地撂荒在20%左右;如村级公路建设补助政策是每公里省市共同补助12万元,该村应修村级公路12公里,2006年修路近7公里,实际费用每公里20万元,至今仍欠款16万元,另外5公里因无指标没有续修;如野生动物保护与野猪毁坏玉米等农作物的协调与处理,据村主任王飞介绍一头野猪可以毁坏几亩玉米,他家2008年种玉米3亩多,被野猪毁坏了一半;如农村小学相对集中后,部分村没有小学,大部分学生需要住读,低龄儿童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陪读,致使农村教育成本过高;如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的认识有误解,认为不享受补助的就不退耕,致使该村还有不少25度以上的坡耕地没有退耕还林;还如在天然林保护区发展以树木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必然要砍伐树木,村里要调查研究木料资源蓄积量,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同时要按照林业管理的相关法规办理采伐手续,这些都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林业部门针对许多3至5年生杂木自然枯死和再生的实际,把生态保护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许多问题在脑海中交替出现,虽然一时没有想明白,但我决定,在以后的帮扶工作中,我们工作队将逐一研究并协调解决。
(作者系市水利水电局“三万”活动工作队队长夏廷毅)
第五篇:来自汤家坝村民情日记
4月20日 星期三 晴
谷雨时节,小雨淅沥。根据市委的要求,我在竹溪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该县中峰镇汤家坝村,走访调研“三万”活动开展情况。村党支部书记肖启刚等村干部及市国资委“三万”活动工作组组长杞飞跃热情接待了我们。肖启刚介绍了本村的基本情况,杞飞跃介绍了开展“三万”活动情况。
驻该村工作组是市国资委派出的。3月6日市国资委主任温沁忠召开了动员会,3月7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王远发就率以副主任杞飞跃为组长的5名干部进驻到中峰镇的汤家坝村、刘家湾村、乐园村和大南村等4个村开展工作。该工作组坚持吃住在村委会,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6天,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听民情、访民意。他们先后召开村委会、党员会、代表会、群众会,宣传“三万”活动的意义、意图,走访农户一户不少,使这一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工作队员撰写日记一天不落,已有150多篇日记和家庭情况调查600多份。在访民情的同时及时帮助解决发现的困难,力所能及筹措资金解决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工作组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群众所思所盼的五类问题和当前农村农民的三类困难,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并正在扎实推进。望着工作组组长杞飞跃略显黝黑的面庞,饱满的热情中又透出几分疲惫,给我们介绍村里情况和 “三万”活动情况如数家珍,我此时只有感动。中峰镇党委书记徐韶辉赶来介绍了全镇的 “三万”活动,中峰镇以 “三万”活动为契机,以村为单位创三园(生态田园、观光家园、文化乐园),开展四项活动(优秀民情日记、“十个好”评选、经典诵读谈体会、唱红歌歌咏比赛),同时对全镇外出打工的村民进行摸底并用寄信的方式告知 “三万”活动,真正做到 “三万”活动全覆盖。
听完情况介绍后,我们准备访问两户村民,但因是育秧时节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家里有人的户不多。一户是因胳膊骨折不能下地,打着石膏在家看家;一户是两个近80岁的留守老人,老人叫王邦华,已78岁,老伴身体不好,勉强做个家务,儿子在广东东莞打工,把儿媳及孙子都带出去了,每年过年回来看看。今年回来给了两个老人400元钱,又都出去打工了。老人还种的有地,往年还可以干干,今年明显力不从心,干不了了。在老人家里还可看出儿子在家时应该家境还可以,而现在老人的生活条件也仅是维系生活,没养猪也没养鸡,我们去的时候老太太正在用地炉蒸米饭,没有看到家里有蔬菜,里屋放了几个泡菜坛,泡了
韭菜和豇豆,墙上挂的一块有斤把重的腊排骨,可能是过年没有吃完的。厨房看上去许久没有动过火了,铁锅都已生锈,老人说有粮食吃,看上去也就只能解决个温饱。离家20米远的地方就是老人的责任田,但看上去还没动过一锄。这让我明白了社会上对农村现状的比喻“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
在村里走了一回,感到一种宁静、整洁、和谐的气氛,路边人家家家种的有花草,门前及村路干干净净,且村中还放置了几个大垃圾桶。村、镇干部介绍,中峰镇各村都如此,不仅有垃圾桶、垃圾回收中转站,还配了保洁员。这在偏远山村实在难得,这又让我的心情好转。
虽然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还是让我看到农村和农民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问题。虽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温饱有了保障,但生活水平还很低,就医上学等问题还没很好解决。在如何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还应该有一些措施和办法。二是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丧失了劳动能力,子女外出打工,身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在农村有不少,因不是五保户不能进福利院,但他们中有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研究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逐步向集中养老和代养的模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