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5篇)

时间:2019-05-13 16:2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

第一篇: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

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

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

在新阶段,全县各级党组织对扶贫开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要和扶贫部门积极支持和指导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对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加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全县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力争把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重点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成效的好坏,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和“五个好”的要求,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促进全县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把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作为加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不断提高贫困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使全县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二、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合力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

农业部门、扶贫部门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发挥部门优势,统一规划、因村而宜、分工负责,共同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开发建设工作。

组织部门要做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的调查摸底和统计工作,并加强与农业部门和扶贫部门的联系,扶贫和农业部门要对每年启动建设的重点村建设计划要及时反馈到组织部门。要优先将每年启动建设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扶贫部门的重点村建设要与组织部门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网络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在计划安排、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方面,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三、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扶贫开发重点村在加强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同步推进,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织、扶贫、农业部门要明确责任和任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建设内容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扶贫开发重点村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分类指导、因村而宜,实现“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目标。

(二)加强协调配合。扶贫部门与组织部门每年要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与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整合组织部门与扶贫部门在这项工作中的资源,共同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共同做好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建设工作。

(三)加强监督检查。要建立和完善联合检查、动态监测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严防建设项目和资金虚报、挪用等行为的发生。

(四)注重建设实效。要研究和制定建设内容与工作措施,积极探索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硬件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科学发展

一、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好,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立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领导农村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才。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能力强、能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注重改善结构,培养骨干。乡镇领导班子要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着重充实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懂党务、懂经济、懂经营、懂科学、懂法律、懂素质教育的人才;村领导班子中要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为主体,村党支部书记要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年富力强,要善于把致富能手、优秀青年、思想积极进取、能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干部群众吸收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确保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后继有人;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共同研究解决农村党的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活力和团结。

二、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始终把促进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农村经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着力抓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这两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基层组织要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变化,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安全农业、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和林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发展环境,按照“谁引项目,谁得实惠”的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扶持、引导乡镇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广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司+农户”经营方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为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种养加农科贸一体化发展之路,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筑起坚强的后盾;加大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把特色农业和养殖业做大、做强、做活。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大力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基层、打基础,锻造了一支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奋发进取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他们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与新时期建设一支能应对农村复杂局面、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重任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广大基层干部既要能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具有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因此,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切实抓紧抓好。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观念

农村党的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关键要看我们的干部能否真正扑下身子和广大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恪尽为民之责,身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当前,我们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许多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出现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干部在平时与农民群众之间出现了工作断层、感情断层,有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不想、也不愿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这种现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首先要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兴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与农民群众休戚与共的意识,当一名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以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经常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关心农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指导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掌握农村的社情、民情;村级领导班子要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谋民利,助民富,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强化责任,认真开展群众性的作风评议和党组织民主生活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化解内部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约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内部监督,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努力形成一种监督有力、公正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机制。

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增强党组织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借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契机,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在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县乡党校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制定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计划,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党员干部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要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从严治党,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引导农村党员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思想的纯洁;要认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为目标,根据农民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和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岗定位,使农村党员真正做到活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切实解决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主力军。

六、拓展思路,发挥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村级组织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一个关键点,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和必要条件。为此,一定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牢固树立集体经济长期发展和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巩固的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地理区位等各种优势,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找准突破口,选好发展项目,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重点,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为手段,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不积累和增值,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村级组织代表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形象,村级组织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把壮大集体经济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一项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简朴、实用、整洁”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村级组织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分批实施的办法逐年解决。要不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级组织工作规范水平,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第二篇:扶贫开发有力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扭住发展 统筹协调 凝聚合力

xx县扶贫开发有力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xx县是一个典型的滩区大县、农业大县、省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贫开发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在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中,xx县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地汇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农业、公路、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了多部门协作,多渠道投入,多层次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利用各类资金309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51万元;以工代赈资金385万元;定点帮扶资金434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3万元。同时,推行了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制度。建立领导联系,部门帮扶,党员帮户,“大户”、“能人”带动,乡镇、村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重点联系一个村,帮扶1—2户特困户,县党政部门、事业单位每年各定点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村,至少办2—3件实事,并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奖惩兑现;党员每人每年帮扶1—2户贫困户,做到特困户户户有人

“帮”,家家有人“扶”,不脱贫不脱钩。

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坚持将整村推进纳入“三化”统筹谋划,科学定位,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扶贫项目资金、科技扶贫、小额贷款扶贫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的机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投入扶贫资金769万元,修路28公里,植绿化树木6300棵,实施无公害蔬菜种植、优质高产高油花生种植两个科技项目。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基本解决了行路难、吃水难、照明难问题,村民的生活质量、文化素质、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三、项目循环,滚动发展。围绕增收主线,把产业化作为增强扶贫开发实效的最佳途径。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2011年培育民营龙头企业4家,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大户60户,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新增存栏生猪2万头,肉、奶牛0.5万头,家禽5万只,发展无公害蔬菜2000亩,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及各类产品基地3个。积极探索科技项目资金周转合作新模式,如将科技扶贫项目引进的优质高效花生品种,发放给贫困户,按种子的50%进行回收,第二年将回收种子再次发放给其他农户,依此法五年周转为一个周期,提高了扶贫项目使用效率,扩大了覆盖面。蔬菜项目采取周转棚的办法滚动发展,到户增收项目采取一对一的周转模式,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在全

省进行了推广。

四、强化培训,夯实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培训机制,融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技术协会、民间艺人的参与,通过劳务培训,雨露计划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加强农民工的订单培训,既满足了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又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问题,促进了当地基础产业的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底,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全县建立劳务培训基地2个,投入扶贫培训资金110万元,培训农民工2146人次,安臵就业1940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1164余万元。

第三篇:湖北省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

湖北省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规划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解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把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作为重点,使最需要帮扶的人得到帮扶,使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实现扶贫到户、脱贫到人,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组织和动员机关、部队和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攻坚开发,对插花贫困地区加大省级扶贫投入并因村因户施策。对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帮助发展生产、提高能力。对因灾、因病等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

●自力更生,自主脱贫。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帮扶,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敢为人先的精神,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总体目标

●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收入有来源,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进而逐步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对象范围扶贫开发基本对象。根据国家扶贫标准,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把没有劳动能力与符合低保条件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作为低保救助对象。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可以制定高于国家的地方扶贫标准,适当扩大扶贫覆盖面。

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把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我省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和幕阜山区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确定一批省重点老区乡镇和重点插花贫困乡镇,给予适当扶持。

把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继续实施整村推进。

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范围之外的贫困乡、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扶持。

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

十二大扶贫任务

1、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到2015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6亩以上,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得到更大改善。

2、构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力争人均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或一户有一项二、三产业致富门路。90%以上的村实现集体经济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3、农村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得到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

4、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

5、公路交通建设。到2015年,实现每个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力争所有县通高速公路。到2020年,推进农村公路连通工程。

6、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力争让每户贫困农民都能住上安全房。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7、统筹城乡就业。2011-2020年,贫困地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每年城镇失业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5万人。

8、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9、公共卫生服务。到2015年,实现贫困地区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基本药物配备齐全;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到11‰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13‰以下,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防控地方病的干预措施。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参合个人缴纳部分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贫困地区群众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10、公共文化服务。到2015年,全面解决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逐步推进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实现每个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贫困地区每个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体站达到国家标准,每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开发和运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11、社会保障。到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全面健全覆盖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2、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整村推进3000个贫困村,扶贫搬迁10万户、40万人;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重点插花贫困乡镇每年各重点扶持1个贫困村,解决突出问题;对50万个贫困家庭实施技能培训;改造兴建高效经济林(园)1000万亩。

专项计划

●扶贫到户。针对扶贫对象特点,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原则,科学制定扶持规划,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

●整村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整村推进规划,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实行整乡推进。

●扶贫搬迁。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实行异地开发、搬迁扶贫。

●产业化扶贫。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重点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

●劳动力培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培训,加强能力建设。

●以工代赈。引导项目区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

●老区建设。支持革命老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发展红色旅游。

●连片开发。对我省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开发。

●集中扶持,综合开发。

●插花扶贫。切实解决好插花贫困乡镇、村的突出困难。

十二五扶持重点

●重点扶持对象。2010年底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9.81万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低洼湖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省政府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省重点扶持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各市州、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重点扶持乡镇、村,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综合开发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培植特色支柱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深入开展科技扶贫,转变扶贫方式。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持续发展。

社会动员

●对口帮扶。建立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组织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侨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联县、带乡、驻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建立发达县市对口支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推进“1+1”对口帮扶行动。各市州、县市要组织实施对口帮扶工程,每1名党政领导要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规划任务。

●军队扶贫。把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驻军及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村企共建。组织和动员各类企业到重点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带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党员帮带。组织1名或多名党员干部、采取多项措施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民间扶贫。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从事科技推广、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劳务输出、进出口贸易等活动。

八大政策保障

●财税政策。依照《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规定,按国家扶贫投入的40%-50%配套安排;市、州、县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落实好贫困高中生的资助政策。新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依法享受减免所得税政策。

●投资政策。各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和资金时,要体现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和照顾。国家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资金。提高重点县市的省投资项目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提高通村水泥(沥青)路补助标准。

●金融政策。鼓励商业性银行在贫困地区建立分支机构;鼓励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完善省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快重点县市新型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步伐,扶持基层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贴息资金,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信贷扶贫支持力度。

●产业政策。通过土地、税收、人才等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适当降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门槛,凡是能就地加工转化的能源和资源开发项目,应优先审核批准。

●生态政策。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要向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在森林、湿地、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和省资源生态补偿试点优先覆盖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

●土地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需求。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倾斜。

●人才政策。加大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力度,对选派到贫困地区挂职任职表现特别优秀的干部提拔重用。鼓励教、科、文、卫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服务、创业。对在贫困地区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基层计划;每年拿出一定比例职位,面向“三支一扶”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

●到户政策。加大贫困户的沼气池建设、饮水工程、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货币性投入,提高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对纳入雨露计划参加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在扶贫资金中提供生活费等补助。对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残疾贫困户、计划生育贫困户等贫困群体,优先安排扶贫项目予以扶持。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大病救助等机制,并对贫困人口提供人文关怀。

组织领导

●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建立“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落实行业部门任务。各行业部门要搞好行业规划和扶贫规划的衔接,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完成规定任务。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各级政府要把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专项资金,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支农政策,构建大扶贫格局。

●建立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摘掉贫困帽子的县市,扶贫优惠政策不变,扶贫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

●严格扶贫监督管理。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监察、检查,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者,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当地优秀人才竞任村级“两委”主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贫困村工作,帮助贫困村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

●加强扶贫调研宣传。把扶贫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作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参考材料,为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扶贫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纪律严、作风实、为政廉、素质高、形象好的扶贫工作队伍。

●加强扶贫绩效评估。完善贫困监测、扶贫绩效评估和扶贫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评估,激励先进,帮助后进,全面发展。

●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各市州、县市要分别制定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省直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规划,完成相关扶贫任务。

第四篇: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

于后。

一、主要做法

nn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突出产业支撑,解决百姓疾苦,尊重群众意愿,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作为重点,着力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极大地加快了试点工作进程。

(一)突出产业支撑,促进经济发展。nn市委、市政府针对nn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最大问题仍然是产业培育滞后的现状,经过深入调研和慎重的决策思考,响亮地提出了“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将产业培育作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支撑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反哺功能。大力实施“20户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和“100户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及“六个百亿工程”,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汽车汽配产业、丝纺服装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功能。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突出特色和优势。围绕各县(市、区)确定的1-2个立县富民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倾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强力推进顺(庆)西(充)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一江三线”(嘉陵江、国道212线、潆溪-新政-马鞍线、嘉陵-高坪-营山沿线)的产业突破,全力扩张一批有龙头企业带动、特色明显、规模较大、品牌较响、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寄(托)养制、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生产要素入股等多种经营方式,鼓励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增收得实惠。三是强化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务效益。依托职业技术院校、劳务培训基地及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劳务品牌工程”和“证书工程”,重点抓好“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等劳务品牌培训和定单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和务工收入水平。加大有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力度,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强力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增加就业岗位,就地吸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大抓旅游产业开发,统筹城乡发展。nn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围绕打造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区、yy朱德故里和阆中古城等龙头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圆满完成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使旅游产业成为了nn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二)关注民生疾苦,解决百姓“六难”。全市认真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在重点贫困村大力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努力把解决影响百姓疾苦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增收难作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来抓。yy县在试点工作中,以农村人饮、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朱德故居园区建设和县城迁建,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两年发生大变化,迎接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在ss库区,紧紧围绕“一低保两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济、大病救助)、解六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增收难)、一迁建(农民就地迁建)”八项工作重点,迅速启动,精心实施,实现三年扶贫攻坚初见成效的目标。ss库区扶贫的基本作法形成了nn扶贫开发的新特点,丰富了扶贫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内容和新经验。省委书记张学忠在2006年7月视察ss库区扶贫工作后指出:“ss水库抓水、路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作法应予以总结”。

(三)尊重农民意愿,发挥主体作用。yy县在试点工作中确定扶贫新村建设改变过去由政府指定为群众主动竞争,由干部决定为群众民主决策,由干部管理为群众自已管理,让农民参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了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县以协会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他们对无发展基础、无主导产业的村,从文化切入组织协会;对有一定基础、正在发展产业的村,按照“群众入股、政府配股、贫困户赠股”的方式,从金融合作切入组建协会;对基础较为完善、已有一定产业的村,从产业切入组建协会,逐步探索出“新村确定民争、建设项目民决、村务活动民理、和谐农家民选、贫困农户民评、发展协会民办、环境卫生民护、后续工程民管”等新做法和新经验,把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激发群众活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始终,解决了过去扶贫开发中群众被动参与、存在“等、靠、要”的问题。

(四)强化自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匮乏、发展意识缺位、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情况,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四比四看”(通过解放前后的对比,看到自身地位的变化和提高;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看到生活水平、质量的变化和提高;通过税费改革前后的对比,看到实际收入的变化和提高;通过整村推进前后比较,看到村容村貌的变化和改善)、“四进农家”(政策进农家、法律进农家、科技进农家、卫生进农家)、“四项评选”(评选和谐农家、评选满意干部、评选先锋党员、评选守法公民)、“四项查看”(查看群众收入是否增加、查看干部作风是否转变、查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查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四个四”活动。如yy县利用农闲时间,引导农民组建锁呐腰鼓队、说唱队、秧歌队,自编自演,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手段,组织农民学技术、学科技,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其思想道德观念、政治觉悟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让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明礼仪、知党恩的新型农民迅速涌现。

二、初步成效

nn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中,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长效产业、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设想很好。已初见成效。望坚持不懈,扎实推进。让广大农民得益”。

(一)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通过兴水、修路、立产业、农户“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解决了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水、路、电、通讯等瓶颈问题,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yy黄氏祠村、高坪青林村、蓬安桂花村、营山锁水村、西充鹤鸣庵村、南部望月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明新村。目前全市40%的农户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60%的乡通了油路,70%的村通了泥结碎石路,95%的村社通了电,90%的农户告别了茅草房住上了砖瓦房,中低产田土通过改造下降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32%。yy县新建各类人饮工程近2万处,提前1年解决了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的yy2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在2006年遭遇百年罕见干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投资10.6亿元,装机10.8万千瓦的新政航电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思德水库综合整治,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并恢复蓄水;新建通乡油路98公里、村社道路372公里、便民路232公里,连接nn、yy和朱德故里马鞍镇的“两路一桥”(潆溪-新政路、新政-马鞍路、新政嘉陵江大桥)工程于2006年10月如期竣工通车。ss库区72个重淹村仅一年多时间,就新建人工井(机井)489口、供水站63处,整治维修山坪塘27处、蓄水池114口,维修提灌站9处,解决了近万人的饮用水困难;新修了287公里村社道路,有38个村通了村道公路,备受库区人民关注的西河大桥已于7月28日开工,其它配套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对生产条件恶劣、长期缺水的453户1841人实施就地迁建,集中居住,影响ss库区群众多年的难题初步得到解决。

(二)特色产业培育有新成效。通过产业扶贫,全市建成了一批蔬菜、林果和畜禽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乡镇村社。探索出了嘉陵凤垭山“业主+农户”、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农户”、高坪“富达公司+竹业协会+农户”、顺庆“托牛所+农户”、蓬安“龙头企业+寄养农户”等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畜牧、优质粮油、丝纺、果蔬、竹药、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链,培育了规模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0家,其中8家跻身国、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发展了较为规范的农村专合经济组织1230多个,带动60%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链条,使20多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仅yy县就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建獭兔养殖基地40个,年可出栏獭兔500万只,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獭兔、生猪、粮油、水果、劳务输出等五大产业。全市近两年还通过扶贫培训、阳光培训等途径,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70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万人次,每年输出农民工达157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90多亿元,支撑起农民增收的半壁河山。

(三)县域经济实力有新增强。预计2006年工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元,财政收入可突破10元,三次产业结构去年首次实现二产超一产。全市2006年上半年gdp达到175.4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列全省第七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比gdp增速高1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4.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3.1亿元,增长3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68元,增长10.5%,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89元,增加176元,增长14.5%,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5户、净增68户,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34.9%、增幅列全省第二,工业销售产值156.5亿元、增长49.2%、增幅列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与2005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亿元,增长15.7%,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省第2位和第3位。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速度、效益、质量、增收的统一。yy县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将达37.24亿元,比2004年增长3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5元,同比增加513元。

(四)社会事业有新进步。今年,全市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9.6万平方米,切实兑现“两免一补”政策,88.1万学生学杂费得到减免,42.9万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10.6万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启动5个县(市、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266.8万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1所,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有2.2万人享受了特困家庭医疗救助,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在ss库区实施的特困户“一低保两救助”,将库区2.57万特困群众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并建立了特困救济、大病救助两项专项资金。

(五)基层组织有新活力。通过对贫困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四权”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扶贫新村积极开展依法治村,普遍实行了“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级班子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几点建议

(二)必须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特别是水、路、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这些都是公共财政支持的方向之一。这些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来提供,只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应逐年增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贫困地区需要办的事情很多,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大包大揽,因此,必须注意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序,支持群众最想干的事,最关紧要的事。

(三)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主体。nn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农民群众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的一切农村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推广民主管村的“四权”模式,用好用活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

(四)必须正确处理好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贫困地区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扶贫攻坚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扶贫开发搞好了,就突破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不能因为搞新农村建设就忽视了扶贫开发工作,也不能因为扶贫开发工作而不重视新农村建设,必须树立抓扶贫就是抓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通过扶贫开发和“三农”措施的落实,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五)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构建贫困群众的安全保障体系。农村中的贫困群众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扶持。对无生产能力的特困群众采取救助式扶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具备生产能力,但受某些因素制约而难以发展生产的群众,采取开发式扶贫,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在农村中普遍建立必需的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解决群众就医难,防止因病返贫,以及防范和化解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的风险。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证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证研究

——以山东省莘县为例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当前,中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也进入了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扶贫建设实证研究矛盾的多发期,加快农村的发展己是一个艰难但必须加以解决的课题.如何采取合理的途径,优化资源配置,物尽其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农村社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中国政府始终将减缓贫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扶贫路子,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功效,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贫困地区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没有贫困地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三农”的现代化,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最终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在于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

群众和基层干部。所以.贫困地区一定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全面振兴之路。本文依据莘县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强贫困地区扶贫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的宏观战略,为莘县农村扶贫建设构造了理论链接,对莘县扶贫实践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和作用。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地区扶贫建设的发展观点以及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贫困地区扶贫建设应当采取以多种方式进行,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扶贫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莘县发展历程与现状 莘县是山东省聊城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北与冠县、东昌府区相连,东和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西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是聊城市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全县面积1388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莘县距省会济南仅有130公里,300公里半径内有大中城市10多座、常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8.4万人,农村劳动力28.5万人。城镇人口10万人。有汉、回、壮、朝鲜等20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89%。

莘县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213万亩,其中已开发利用的207万亩,占97%;未开发利用的6万亩,占3%。按

土壤表层质地分,壤质土占82.4%,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水资源总量4652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21559万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13458万立方米,客水资源8101万立方米。相对良好的水热光照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下载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要和扶贫开发以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

    NN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9万,其中农业人口585万,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丘陵旱区、贫困大区。全市9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贫困地区反对铺张浪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发布文号】国开电明字〔2005〕1号 【发布日期】2005-09-26 【生效日期】2005-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

    临洮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临洮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情况和问题 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市西部、洮河下游,是全国最早进行“三西”建设、扶贫开发的县份之一,也是新......

    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范文大全)

    文章标题: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一、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而提......

    党组织建设

    党组织建设:一、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时事政治。本年度着重学习科学发展观。(扩展:1、要求辅导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最基本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2、要不断......

    党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主题调研报告

    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主题调研报告 一、发展中的情况和问题 (一)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机遇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一......

    庄浪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调研报告

    庄浪县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平发改代赈[2007]99号文件精神,我县抽组专人,积极配合市发改委督察组,于4月16日至4月20日,随机抽取我县韩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