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

时间:2019-05-15 12: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

第一篇: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

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

黑龙滩镇党委副书记:吴明华

国务院召开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分重要,下一步的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执行。

一、提高对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因此,扶贫开发工作要在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首先,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据统计,在592个重点县连续两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户中,有46%的户人均耕地不足1.0亩,很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大幅度增加收入。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只要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可能将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将劣势变为优势。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转移劳动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长远之策。

其次,大力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贫困地区,要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数量。但目前尚未转移的劳动力中,有相当比例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转移需要。据统计,2003年592个重点县的剩余劳动力中,16.5%是文盲或半文盲,38.5%是小学程度,加上身体和年龄方面的限制,有2/3以上的贫困地区劳动力不符合城镇大多数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加强对这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其实现就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持续,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带动一片”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加工业的竞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也有深远意义。贫困地区的扶贫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落实。

二、继续坚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

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促进转移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制定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打算,制定规划。各级扶贫部门结合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贫困人口劳动力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5年至2010年的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计划在五年内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劳动力得到培训的机会。

(二)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网络。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我办在各省区市认定了30个劳动力培训转移示范基地。同时,各省区市分批认定了184个省级示范基地,大部分扶贫工作重点县也确定了县级示范基地,形成了覆盖贫困地区的培训网络。据统计,这些示范基地中,约50%是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三)多方筹措资金,并抓好管理使用。目前,全国直接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财政扶贫资金已达8亿元左右。河南、湖北、山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投入都有4000多万元。专门用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培训转移。

(四)面向市场,按需培训。各级培训基地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采取订单式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如:地处贫困地

区的山西白文职业技校与省劳动厅驻北京劳务管理处、苏州市汇思人力资源公司等中介机构密切合作,考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用工市场,与32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由于符合市场需求,该校培训的近3000名贫困劳动力95%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提供信息,跟踪服务。为维护贫困劳动力就业后的权益,各地扶贫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河南省各级扶贫部门与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加强配合,在洛阳召开了河南省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介洽谈会,签约65.8万人。同时,河南省扶贫部门在劳动力输出比较集中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建立办事处和服务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5年来,全国贫困地区共培训了近300万贫困劳动力,其中90%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三、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地区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尚有1300万左右待转移。“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瞄准目标,提高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将结合摸底调查工作,对可培训转移的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对符合接受职业教育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与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转移的年度计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从明年开始,要求各地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资金要占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10%以上,总量达到15亿元。

(三)整合资源,形成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合力。目前,我办已与全国工商联签订了包括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在内的全面合作协议,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培训促进转移工作的通知,与教育部就加快扶贫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集培训、转移和维权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四)切实加强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我办在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将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对贫困户中愿意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除享受常规800-1000元培训补助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在认定贫困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时,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工作步伐,实现扶贫工作与职业教育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篇: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小编推荐)

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

黑龙滩镇党委副书记:吴明华

国务院召开这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分重要,下一步的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执行。

一、提高对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的发展能力差。因此,扶贫开发工作要在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首先,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据统计,在592个重点县连续两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户中,有46%的户人均耕地不足1.0亩,很难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大幅度增加收入。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只要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可能将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将劣势变为优势。因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转移劳动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长远之策。

其次,大力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贫困地区,要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数量。但目前尚未转移的劳动力中,有相当比例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转移需要。据统计,2003年592个重点县的剩余劳动力中,16.5%是文盲或半文盲,38.5%是小学程度,加上身体和年龄方面的限制,有2/3以上的贫困地区劳动力不符合城镇大多数工作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加强对这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其实现就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持续,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带动一片”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我国加工业的竞争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也有深远意义。贫困地区的扶贫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落实。

二、继续坚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做法

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促进转移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制定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打算,制定规划。各级扶贫部门结合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贫困人口劳动力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5年至2010年的全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计划在五年内每个贫困家庭都有一个劳动力得到培训的机会。

(二)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网络。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我办在各省区市认定了30个劳动力培训转移示范基地。同时,各省区市分批认定了184个省级示范基地,大部分扶贫工作重点县也确定了县级示范基地,形成了覆盖贫困地区的培训网络。据统计,这些示范基地中,约50%是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三)多方筹措资金,并抓好管理使用。目前,全国直接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财政扶贫资金已达8亿元左右。河南、湖北、山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投入都有4000多万元。专门用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培训转移。

(四)面向市场,按需培训。各级培训基地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采取订单式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如:地处贫困地区的山西白文职业技校与省劳动厅驻北京劳务管理处、苏州市汇思人力资源公司等中介机构密切合作,考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用工市场,与32家用人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由于符合市场需求,该校培训的近3000名贫困劳动力95%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提供信息,跟踪服务。为维护贫困劳动力就业后的权益,各地扶贫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河南省各级扶贫部门与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加强配合,在洛阳召开了河南省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介洽谈会,签约65.8万人。同时,河南省扶贫部门在劳动力输出比较集中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建立办事处和服务中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5年来,全国贫困地区共培训了近300万贫困劳动力,其中90%以上实现了非农就业。

三、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地区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尚有1300万左右待转移。“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瞄准目标,提高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将结合摸底调查工作,对可培训转移的贫困劳动力建档立卡,对符合接受职业教育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与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培训转移的计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从明年开始,要求各地用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的资金要占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10%以上,总量达到15亿元。

(三)整合资源,形成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的合力。目前,我办已与全国工商联签订了包括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在内的全面合作协议,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培训促进转移工作的通知,与教育部就加快扶贫工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各类培训资源的作用,逐步建立起集培训、转移和维权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四)切实加强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我办在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将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对贫困户中愿意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除享受常规800-1000元培训补助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二是在认定贫困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时,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工作步伐,实现扶贫工作与职业教育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篇: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拓宽渠道注重实效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近年来,绥滨县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措施,强化指导与服务,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呈现出集中组织、科学管理、有序流动、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0年至2002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530人,实现收入4,660万元。其中,2002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678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7.8%,实现收入1,987.3万元,每个农业人口增加收入230元。现在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以8.2%的速度递增。为了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思想基础

为了使我县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劳务输出由少数人的自发行为变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由单纯的领导干部亲自抓变为各级干部自觉管。一是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电视台对劳务输出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劳务输出宣传月活动,利用宣传车、宣传单、板报、图片等尽先广泛的宣传,引导农民走出土地,转移劳动力。二是抓思想解放。通过下乡入户、说服教育,帮助农

1民进行算帐对比,开拓思想,让农民树立“固守田园一线天,出去创业天地宽”的意识,消除了群众的疑虑,有效的调动劳动力转移的自觉性。三是抓典型促动。我们通过在每年年 初的农村会上、年终总结会上及各种相关的活动上,进行典型宣传。用过去“打工仔”,今日“小老板”的事例,使农民心理受到了触动,促进劳动力转移,发挥农民的自觉意识,加快劳动力的转移。

二、加强领导、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组织基础

为了切实抓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领导组织,加大了领导力度,采取了强有力的推进措施。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委、工商、税务、建设、劳动、土地、乡企、财政、组织、人事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同时,乡村两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领导体系,做到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抓。二是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绥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管理和农村经济工作考核管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对各乡镇的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单位、领导干部评优评模的依据,同时实行劳动力转移一

票否决制度。四是加强组织协调。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各乡、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等有关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部署工作任务,分解任务目标,强化了组织帮助转移劳动力的工作力度。

三、拓宽渠道,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动力源泉

我们通过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的转移方式,切实拓宽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在就地转移上,一是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力度,使城镇面貌有所改观,品位有所提高,并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几年来,有近1000人转移到小城镇,从事工商运建服等行业,有力地拉动了劳动力转移。二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鼓励、扶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来抓。全县仅个体商店、油坊、粉坊、豆腐坊、农用运输等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达上千人。三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劳动力。几年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年增长幅度达20%以上,仅2002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00多人。在异地转移上,一是加快向大中城市转移步伐。几年来,我县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作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现在我县到国外和其他城市长期务工经商的农民有5000多人,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二是加快了土地异地开发的进程。2002年通过异地开发,提高了规模种植水平,转移劳动力1100多人,形成种田大户570户,面积为20.5万亩(按每户300亩统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强化服务,为劳动力转移提供基础保障

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强化服务上。

(一)加强信息服务。信息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工作。县政府确定了专门的信息服务组织,专门负责外埠劳务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增强了同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和劳务协作;乡镇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员,定期向村屯和农民发布、传递信息。同时,还定期的召开“全县农业信息发布会”,为农民广开就业渠道。仅2002年发布有关信息300多个,因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应用而使300多人进行了劳动力转移,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知识培训。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提高素质作为劳动力转移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县乡培训基地,技术学校等,对农民进行多种技术培训、法律知识培训。2002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0多次、电视讲座10讲,发放各种资料3万多份,受训农民达5万多人次,使广大农民增强了就业本领。通过法律部门为农民开

办的法律知识讲座5期,增强了农民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农民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制定优惠政策。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坚持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和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结合。二是改善户籍管理政策。对外出农民未办理户口迁出的,户口一律保留,单独管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转移劳动力的户口注销。三是实行保留宅基地和返乡重新申请建房用地政策。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对进城创业的农民在工商、税收子女上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平等对待。宽松的环境,使全县农村劳动力了转移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四篇: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扶贫先扶智 治穷先治愚

固始县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10万群众脱贫致富

(中新网河南 记者 武世友)近年来,固始县扶贫办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03--2009年,共培训贫困农民2万余人,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脱贫,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固始县是农业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占80%,贫困

面大,要求参加培训的贫困青年较多,县扶贫办主动加强与省市部门联系,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部门的重视和支持。2008年,县扶贫办抓住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工作人员多次赴省市争取,使得2009年扶贫培训名额由2008年的2556人增加至2788人,培训项目资金由2008年的135万元增加至162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27万元。同时,广泛宣传,营造扶贫培训浓厚氛围。目前,各培训基地已形成了比生源、比质量的良好格局。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广大贫困青壮年农民踊跃参训。

严格把关、强化监管,加强扶贫培训工作管理

建立规章制度。县扶贫办制订了详尽、可操作性

强的扶贫培训实施方案,使扶贫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实施台帐管理。每期学员开课前,学员审批表分

别报扶贫办、财政局审批备案,作为验收的原始依据。

强化日常监管。坚持实行“第一节课”和日常抽

查制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教学质量。

严把验收环节。对学员验收分为现场验收和档案

验收两个环节,现场验收在学员结业前进行,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联合验收,根据培训台账对学员逐一点名,并与照片对照,要求到场率达100%,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档案验收在学员结业后进行,逐个审核学员入学通知书、审批表、试卷、学籍表及就业证明,并采取进村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核实。

严格经费管理。对扶贫培训经费,严格按财政扶

贫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对各扶贫培训教学基地每期培训的学员,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局按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报账制程序,及时将培训经费拨付给各培训教学基地。

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做好学员就业跟踪服务

确保学员充分就业。主要有学校推荐就业、亲友

介绍外出务工就业、在家乡自主创业等三种方式。学

校推荐就业是由学校事先联系好用工单位,向学员发布就业信息。对愿意由学校推荐就业的学员,由学校派员送达到厂,并跟踪问效。近年来,全县扶贫培训结业学员的转移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其中外出务工者月收入在800元以上。

同时,做好就业跟踪服务。一方面,对已参训学

员进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有序地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加强维权知识教育。在学员结业前,向他们传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员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本领。

精简基地、优化专业设置,确保扶贫培训教学质

精简扶贫培训教学基地。通过对原有12个县直扶贫培训基地进行认真考核,量化打分,优胜劣汰,结果只保留世纪职业中专学校、申达技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3所学校作为县直扶贫培训基地,方便教学管理。

优化专业设臵。去年以来,县扶贫办紧扣市场需

求,积极打造汽车维修、电脑平面设计、电子电工、服装、电焊等一批优势专业,提升了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形成了自己的劳务品牌。

加强基地建设。为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

环境,各培训基地下大力气,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世纪职专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引进了设备和师资;申达职业技术学校仅2008年就花费30多万元,购臵了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严格培训管理。各扶贫培训基地要求做到“八有”、“两保证”,即有教室、有宿舍、有食堂、有班主任、有教师、有教学计划、有操作实习设备和场所、有教学和生活管理制度;保证参训学员都能学会一门务工所需的实用技术,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保证推荐结业学员外出务工就业。

第五篇:2010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总结

农广校2010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工作总结

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局的领导下,在乡镇农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与支持下,本着“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早完成”的指导思想,按照“创新机制、改变方法、注重实效”的原则展开培训,培训中,严格按国家扶贫项目管理要求,强化项目实施,采用图文并茂的投影教学,在后所镇、富村镇、墨红镇、中安镇、黄泥河镇五个镇,对青壮年农民,以就地培训的形式,进行了务工常识、法律法规、防艾知识、安全知识、公民道德规范、种植业、养殖业等知识和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为了把项目实施好,县农广校多次派人到项目实施村调查研究,落实参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2010年安排我校的任务是3000人,现将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在县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农业局农广校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训了3000 人:分别是黄泥河镇迤更者村委会培训了210人;后所镇杨家坟村委会培训了907人;富村镇新店村委会培训了110人、新厂村委会培训了100人、新坪村委会培训了152人、亦佐村委会培训了100人;墨红镇田冲村委会培训了600人、玉麦村委会培训了204人;中安镇腰站村委会培训了111人,海坪村委会培训了105人,寨子口村委会培训了105人;竹园镇乐乌村委会培训了296人。

二、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补助资金600000元,实际使用资金600063元,详细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教材费:105713元。

2、组织宣传费:135000元。

3、参训人员误工补助费:240000元。

4、课时费:119350元。

三、主要做法

(一)培训工作准备充分

当培训任务确定后,县农广校反复研究后,并派人深入到各项目村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摸底,确定了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对象,同时了解所需培训的技术和知识需求,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县农广校则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各培训点实际,组织了《外出务工常识》、《农业法律法规知识》、《魔芋栽培技术》、《生姜及中药材栽培技术》及《大河乌猪养殖技术》等十余种教材各,把培训资料分门别类按人手一套提前发放下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提前把符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筛选出来,不符合培训对象的不准参加培训,严把培训对象达标关。

(二)领导重视、基层努力

富源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下达后,农业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反复与指定培训的项目村联系,作好规划和部署。在培训中,镇党委、政府安排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负责本次培训的协调和指导工作,亲临现场进行动员、协调和组织,使培训在严密地组织保障下顺利进行。

(三)措施有力、方法得当

培训中,农广校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努力协调和安排车辆50趟次运送培训教材、器材、教师和工作人员,教师、工作人员及村“两委”干部各司其责,使培训按要求创新性完成,并在培训结束时第一时间让农民领到务工补贴。

(四)师资强大、方法灵活

本次培训由于是农业部门按资质承担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因此,县农业局农广校高度重视,选定了本县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技人员为培训教师。授课中,老师们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对各门知识作了生动讲解,同时为了充分提高培训质量,教师将讲义做成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讲解,以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培训中,充分尊重教育规律,每到一处都根据培训人数的多少将农民分成几个班,采用小班制进行循环教学,这样虽然教师们辛苦一点,但看到农民们满意地表情大家都很高兴。

(五)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本次培训充分利用农民空闲时间举办培训,并采用了农民喜闻乐见的投影教学方式,让培训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在受训农民眼前,让他们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培训知识,减少了板书时间,增加了培训内容。这一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深受参训学员好评,普遍认为这次培训准备充分,组织得当,合理安排,兼顾生产与培训,很乐于接受这样的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关。

许多没有在培训计划的农民都纷纷要求参加培训,致使每个课堂均场场爆满,在听课过程中,许多农民都认真仔细地记笔记和勾勾划划,并且每当听到关键之处时都会主动提出问题或要求老师们做再次讲解,致使高潮跌起,气氛活跃,每一节课结束时仍兴趣未尽,还围 着老师们问这问那,有时农民找到老师或领导们说:“前几天我就准备外出闯一闯,家里的农业生产没有作认真地考虑,现在经过这次培训,我要把家里农活做完,再出去打工、、、、、”这种打工务农两不误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中还有的想在家乡创业,干一番事业。

(六)培训井然有序

镇农技推广中心安排了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抓此次培训业务,他们与村委会领导共同组织,相互配合,培训中,他们一直坚守在培训现场,维护培训秩序,保证培训顺利进行。

(七)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及输出都应该建立在群众自愿、自发报名参加的基础上,为了发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培训中来,农业局联合乡镇及村委会两级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目的、任务及其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等作了广泛宣传。同时利用村广播网对保护农民工利益及相关外出务工常识等进行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引导群众产生一种想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欲望,从而自发报名参与培训。

(八)严格管理资金,确保补助资金使用合理

由于该项工作采取的是先做工作后报账的形式,所以在资金使用上只能由单位先借资垫付。为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要求所有支出报账程序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办,设立专户管理项目资金,应该有支出发票的必须采用有效发票报账,补助给老百姓的现金必须做出花名册,由领款人本人签字后方视为有 效。各组需用现金的,由专人填写借条领款,统一保管,统一安排使用,报账时须由全体经办人签字后生效。由于纪律严明,制度健全,有效保证了资金的合理使用,有效杜绝了违规违纪等现象发生。做到资金管理清楚明白,账务处理合理合法,专项资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这次项目培训做到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安排时间,培训内容丰富,教师认真负责。通过培训,学员学到一定务工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务工务农技能,增强务工意识,促进科学种田,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了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搞好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意识,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逐步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文明和谐、安定有序、共同进步、村容整洁的良好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培训内容还增加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积极倡导学员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新农村建设、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转移输出难度较大。农民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问题,尤其是转移就业观念落后、生活习惯差,怕吃苦、不想离家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导致转移输出难度大。

二是经验不足。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边探索边实践,业务和管理工作都存在很多不足,经验缺乏。

三是就业门路少,信息缺乏。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信息相对缺乏。一方面表现为可供选择的企业少;另一方面是对所联系企业的了解不 充分。

五、下步打算

继续按质按量完成扫尾工作,结合县劳务产业办公室工作,继续抓好有序转移输出工作,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力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在主抓有序转移输出的同时,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投亲靠友自谋转移就业,鼓励支持农村能人帮助带领农村贫困农民外出务工。把组织长期转移与引导临时转移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有序转移输出的重点对象放在有条件离土离乡的劳动力上,对没有条件离土离乡的农民要积极组织引导他们就近就地临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农业局农广校

2010年12月25日

下载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办法

    安徽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切实增强就业能力, 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实施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

    实施技术技能培训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2007-02-02 23:05:00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 扶弱、济困、助残,自......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

    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加快贫困残疾人奔小康步伐 扶弱、济困、助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也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

    2012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划

    2012年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计划 为深入实施“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特特别行动计划”,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贫困人口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我们里木店镇现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8万亩,总户数5650户,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5520户,农业人口......

    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

    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工作典型材料 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减少并富裕农民,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之一。甘肃省总人口262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