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 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6年6月15日)
各位领导:
热忱欢迎莅临麻阳考察指导工作,衷心感谢对麻阳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我县“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作个简要汇报。
一、背景由来
1.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势所趋。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调要坚决惩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并要求对症下药,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全会指出,重点查处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今年1月,省纪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要求,重点推动正风反腐向基层延伸,把纠风惩腐压力向基层传导、责任向基层强化。3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用一年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围绕五类问题向“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亮剑”。怀化市第四届纪委第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强力推动正风反腐向基层延伸、“上山下乡”,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整治,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形成乡村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
2.这是麻阳治理“雁过拔毛”式腐败的现实需要。麻阳,是一个有着 8.64万贫困人口的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一年各项民生资金高达17亿元。10多亿庞大“惠民蛋糕”前,贫困群众殷切盼望,而蝇贪蚁贪也馋涎欲滴,想方设法咬一口、叮一口。事实上,苍蝇扑面也成了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既领农村低保又领城市低保、有车有房也领低保拿廉租房补贴、干部亲属甚至村干部本人领低保等等现象,更有甚者,居然还有人死了还在吃低保吃补贴的情况。近年来,我县已发现问题线索13000多条有疑点的问题线索,接到群众来信来访266批次、862人次,经过统计分析,多数集中在低保、住房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城乡养老等民生领域。2014年以来纪委查办案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村干部30多个,占全县村干部的2.3%。
3.这是反思中纪委督办“6·09”案的经验教训。2015年6月9日,中央纪委八室就我县谷达坡乡白羊村群众实名举报该村村主任段某某违纪违法有关问题予以批复交办。8月,县纪委常委会、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给予县、乡、村共25名 2 涉案责任人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其中科级干部7人。市委国甫书记来我县调研,嘱托我们就民生监督探索自己的做法,成为怀化可复制的经验。在国甫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指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互联网+监督”平台,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做到由被动受理到主动出击,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由单兵作战到兵团作战,由零散式处理到集中式处理,构建了“不能腐、不敢腐”的监督机制,“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和“纠„四风‟治陋习”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治。
二、主要做法
1.依托“互联网+”技术,建好平台。县委运用智慧监督的理念,请来互联网技术团队――湖南三通慧联科技有限公司和专家,投入资金开发监督专门软件,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了集监督、执纪、问责、分析和决策于一体化监督平台。平台系统由四个子平台组成。一是民生监督平台。将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补贴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户的评定、居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的收缴与发放等34类民生项目、12大类107项民生资金,分类逐项录入平台,实现民生“一项不漏”全覆盖。该平台前台具有公示公开、查询、投诉处理、数据分析等四大功能,群众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扫描“风清苗乡”微信公众号、扫描身份证和点击终端触摸屏等方式查询,操作方便、简单、快捷。后台设国家公职人员、村(社区)干部、车辆、房产、商业门面、个体工商户、企业社保、死亡人员等9大基础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自动“碰撞”、自动分析、自动提示等功能,及时发现民生领域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变以前“坐等式”来信来访为现在“主动式”发现问题,实现“人机适时联结”。同时,在县行政办公大楼大厅左侧及涉及民生项目的部门、单位建立监督平台,实现监督路径的“无缝对接”。二是扶贫监督平台。按照“五个精准、六个一批”的要求,围绕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个重点环节,把全县8.64万贫困人口按户进行登记汇总,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与9大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对我县精准识贫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平台快捷高效的受理机制,迅速发现漏报贫困户,准确甄别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并对精准扶贫进行监督,使产业扶持、异地搬迁、教育帮扶、生态补偿、社保兜底等相关资金与项目一分不少落实到田间地头,进入千万个贫困家庭,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索拿卡要;同时,我们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实现部门监督的再监督,防止干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搞数字脱贫,保证真脱贫、脱真贫。三是正风肃纪平台。对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4项主体责任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8项监督责任进行菜单式分解细化、量化,编制责任清单,进行百分制管理,实现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实现 “书记抓、抓书记”的“压力大接力”。同时,将全县党员干部的重要信息收录其中,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实行百分制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对党员干部实施责任制 4 考核,管住“绝大多数”。其中的“一键通”、“随手拍”等功能开辟了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新渠道。群众若发现党员干部有诸如公车私用、铺张浪费等违纪违规行为,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上传至该平台进行举报,实现随时随地监督。四是纪检业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一是对重点业务工作的监督。如县纪检监察机关部署的“三廉监督”“勤廉双述”等业务性工作,是否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得到有效落实,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什么困难与问题等,都可通过查看各单位上传的影像资料和文字材料等来甄别与掌握。二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按日提交“工作日志”,根据 “工作日志”记载的情况实时监督,防止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干部“灯下黑”。
2.组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用好平台。合成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战斗力。县委常委会3次专题研究,出台了《关于成立麻阳苗族自治县“互联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按照“县级管理、乡镇设置”的基本构架,组建了县乡村3级扁平监督机构:县级设立“互联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李卫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李仕忠,县委副书记毛运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丁热平,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廖园熙,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易勇,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胡伟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夏华等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 5 府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农业局、县卫计局、县住建局、县市质监管局、县扶贫办、县公安局等十三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毛运鸿兼任办公室主任,易勇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18个乡镇设立民生监督组,由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任组长,乡镇纪委书记、县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乡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和县纪委纪检监察室干部为成员;221个村(社区)设立民生监督小组,乡镇纪委书记任小组长,乡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乡镇纪委委员、村(社区)纪检员(村务监督委员)为成员。同时,为发挥互联网实战合成的指挥中枢作用,设立县监督信息中心,核定人员编制2名,具体负责“互联网+监督”平台的管理维护、信息数据收集登录、分析监督和违纪情况的及时处置。“三级联动”扁平监督体系和互联网实战合成的指挥值班的建立,在人员和职责上形成了全天候、无缝隙的监督机制。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管好平台。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将监督工作抓细、抓实、抓牢,不断促进“互联网+监督”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创新监督管理制度。出台了《乡镇民生监督组管理考核办法》《民生监督组工作职责》《乡镇民生监督组监督检查办法》《民生项目(资金)备案办法》《民生项目监督暂行办法》等5个工作制度,对民生项目申报、审批、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进行 6 全程监督。同时将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民生监督组成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教育培训和批评辞退等事项的重要依据。这样,民生监督工作统一规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后续还将出台监督组干部管理办法、监督组重大事项报告、监督组信访举报等相应制度,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在经费投入上给予充分保障,县财政将“互联网+监督”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安装与设备设施的购置等费用全额纳入政府采购,由财政专项列支,截至目前,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按照每个民生监督组2万元/年、每个民生监督小组3000元/年的工作经费标准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监督组财务由县纪委列入机关账户统一管理。三是建立规范阵地制度。县乡村三级平台按“十有标准”建设,即有办公牌、办公室、办公桌椅、电脑、电话、档案柜、干部去向牌、上墙制度、流程图和信息公开屏。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设立县监督中心大厅,面积达100多平方米。
三、基本成效
1.县委找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抓手。平台打破以前部门信息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公开透明,快查快办。不仅促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办事,防止优亲厚友、弄虚作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杜绝“雁过拔毛”式腐败,而且敦促违纪违规人员自查自纠,改过自新,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按照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坚持四个一批“自查自纠销号一批,教育整改销号一批,追责问责销号一批,法 纪分开区别对待”,实行消化和销号管理,立案15 件,结案7件,处分5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对主动承认错误、认错态度好的批评教育、诫勉谈话25人,函询14人。
2.县纪委破解了双重管理体制下“同体监督”难题。民生监督机构的扁平化组建,理顺了县(乡镇)纪检监察机关与乡镇(村、社区)民生监督组(小组)的领导与被领导,乡镇(村、社区)民生监督组(小组)与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实现了乡镇纪检监察业务工作异地交叉、片区协作、上下协同、提级办案,“同体监督”难题迎刃而解,使监督重点从常规领域向民生领域转变,监督方式从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跨乡镇、村社区监督)为主转变,实战合成战斗力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今年来,已开展作风督查7次,11个单位88人次被通报批评;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已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
3.确保了扶贫项目资金的精准使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摆在了“军令状”的重要位置。我县精准扶贫做的较好,有的经验在全国推广,但要好上加好更加精准。后台大数据自动“碰撞”、分析和预警,为精准扶贫加装了“瞄准镜”。不仅及时发现混进了贫困人口队伍的违规人员,找到遗漏了的真实贫困人员,而且找准了“失准”“失误”的环节和问题,通过及时整改治理,完善机制又纯洁贫困人员队伍,真正做到不滴不跑不冒不漏。目前,147名有车有房、办企业法人等假“贫困人员”被剔除掉了。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互联网既是高科技平台,又是普及千家万户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人人参与“随手拍”等监督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得到保障,监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既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又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带动了社风民风淳化,营造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增进了党群干群鱼水深情。去年县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民调综合排名由上年的全市第9名上升到全市第1名。我县在全省社会综合治理民调中由上年第114名上升至第34名,进步了80名。今年,全县18个乡镇均于4月30日之前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没有一例群众上访。县委换届考察民主评议,县委班子及班子成员优秀率均在97%以上。
四、下步打算
1.完善平台,充实内容。目前,民生监督、正风肃纪和脱贫攻坚监督平台已投入使用,正在进行纪检监察业务管理平台建设,预计8月建成。今后将涉及所有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等,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工作及其纪律监督等各项数据录入相应平台,不断丰富平台内容。
2.归类分流,及时化解。对后台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归类分流,对有明显的违纪违规线索及时初查核实,其它问题转交主管部门自查自纠。
3.健全网络,凝聚合力。全面设立乡镇纪检监察室和村(社区)纪律检查委员,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凝聚监督合 力,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格局。
4.数据采集,端口对接。目前,民生资金数据后台管理权限都在国家、省直部门,造成数据均需人工二次录入,工作量很大且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及时更新。对此,我们将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开放端口,实现数据共享。
第二篇:村级平台建设汇报
巴彦县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平台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市局各位领导多年给予巴彦就业工作的支持和厚爱表示诚挚的谢意!
下面,就我县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简要汇报。
一、村级平台建设工作情况
我们巴彦县有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7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人,属于农业大县。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把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大事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县11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机构、配备了专人、落实了场地,全部挂牌开展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去年以来,我局积极主动的向政府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汇报,协调有关部门,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在全县116个行政村普遍建立了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并于去年10月份统一 1
制作扁牌,同意挂牌。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加强了村级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落实了人员。我们指定村会计作为协管员,每月给予150元的工资补贴。二是加强了培训。我们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村级协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服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都能初步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热情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服务,真正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建立了以群众满以为标准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工资等环节挂钩,做到奖惩严明,从而在基层劳动保障队伍中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人社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度。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和实施了五个方面的制度,即就业服务和具体管理工作制度(含劳动力供求资源管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维权保障),社会保障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基层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制度和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并统一制作了揭示板,悬挂上墙。
(四)加强了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基础建设。
全县116个行政村都落实了办公场所,兑现了岗位补贴,稳定了队伍。
(五)加强了对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管理考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把村级服务平台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了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确保了建站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村级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省厅和市局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建设投入不到位。办公必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都没有配齐配全。二是信息网络建设不到位。全县116个行政村信息网络还没有与县级联网。三是村级协管员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6项工作:
第一,坚持为经济发展中心任务服务。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制定贴近经济发展、贴近农民增收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社会保障、维护权益工作规划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主动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心工作。使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第二,坚持做好劳动保障法规政策服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开展劳动保障法规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活动,千方百计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服务到位,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执行到位,推动党和政府的劳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做好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服务。要积极推进劳动保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劳动保障基础台帐、数据库和档案资料系统,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保持畅通,全面、及时、准确的为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制定政策和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依据。
第四,坚持做好农村就业服务工作。要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强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协调,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规模的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维权就业、无后顾之忧的就业。
第五,坚持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主动的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咨询、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社会保险费征缴记录、社会保险费发放等服务工作及老农保问题的解决衔接工作,做好辖
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参保对象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跟踪一生的数据档案体系。为全面加快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步伐,为更多的农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优质服务。
第六,坚持做好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服务。要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督促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合同、定工资、参保险、履合约,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及时调解处理工资拖欠、参保缴费等劳动争议纠纷,协助开展劳动监察执法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劳务纠纷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新局面,为加快全县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惠农信息平台建设汇报
XX镇惠农信息平台建设
汇报材料
为了加强惠农资金发放的透明度,方便我镇群众及时多渠道查询惠农资金的项目、数额、发放情况,大力推进政务财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打造我镇对外宣传窗口,我镇在区委农工办的主导推动下,在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电信XX分公司的技术支持下,于2011年10月,建成涵盖信息发布查询及党政政务公开两大模块的惠农信息平台2个。提供惠农信息网站查询、惠农短息发布等各种功能,农户可通过网站查询、短信查询、12580查询、WAP网站查询等多种方式了解惠农资金的发放,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惠农补助信息查询渠道。
一、充分准备,完善组织网络,确保惠农信息平台建设上水平。
在全区惠农信息平台建设启动会议之后,我镇确定熟悉网络的干部,配备电脑,安排专人负责平台信息发布和网站维护工作,积极参加由区委农工办主办,移动、电信协办的技术培训,认真开展平台建设组织机构网络,确定信息发布员1名,村级信息联络员10名,镇级惠农信息输入人员10名,包村信息核对员10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深入村社采集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联系电话等农户信息。建成电信、移动惠农信息平台各1个,采集农户信息3165户,向农户发放惠农信息平台查询使用说明卡1000份,全镇 2010、2011、2012惠农补贴资金全部上传发布,点击查询量达到4908人次,有效的确保了我镇信息平台建
设。
二、“三个三”工作模式,确保惠农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我镇信息平台建设由镇政府镇长主抓、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按照“三查三核三确定”的“三个三”工作模式为农户信息收集数据的正确、准确、有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三查”确保基础信息摸底正确无遗漏。
按照村社干部初摸核查,镇干部调集档案二次排查,平台管理员软件过滤三次审查的“三查”方式,靠实责任,层层监管,严把农户一折通账号、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八类基础信息正确率,利用计生WIS系统及镇派出所人口管理系统初调数据下发村社干部逐户核查,上报后镇干部调取民政及粮食直补打款账号比对检查,确定后平台管理员利用身份证过滤软件过滤审查,努力夯实基础数据,严防弄虚作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镇共摸底数据3165户,打回核查空缺、错误数据200余条,检查争议账号及号码数据33条。截止目前,全镇数据“三查”后正确率达到98.95%。
(二)“三核”确保上传基础信息准确无错误。
上传基础信息的准确性是惠农信息平台建设质量的保证。为此,我镇多次招开包村干部专题会议安排此项工作,将“三查”数据打印成“入户核查表”,由村干部入户初核并由农户在核查表上签字盖章确认,再由镇干部负责与初核前数据进行校验核对,最后由平台管理员审核汇总的“三核”原则,对摸底核检比对后的基础信息进行核查核定后汇总,确保发布后的农户信息与农户真实信息一致,严防信息出现错误,真正发挥平台快捷、方便、真实、有效的优势。
(三)“三定”确保惠农资金补贴信息有效无差错。惠农资金发布的准确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在惠农资金的收集及上传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发布信息与打入一折通账号惠农资金的一致性,按照各涉及拨付惠农资金业务口干部负责确定人员输入、财政打款部门调取打款明细表抽检核定、平台管理员审定上传的“三定”原则进行《XX区农村信息公开平台农户信息收集表》惠农公布信息项目的输入,通过多核对、多审定的方式,为发布补贴资金信息的有效无差错打好基础,全镇共按时发布包括移动平台惠农补贴资金信息3165条,其中,粮食直补信息316条、农资综合直补信息316条、医疗救助金信息134条、农村低保金信息772条、城乡五保金信息90条,电信查询说明短信218条。
三、充分利用惠农信息网站平台,全面推进党务政务网络公开。
我镇充分利用惠农信息网站,全面开展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加强党政建设对外宣传力度。发布党务、政务公开信息10条、服务类信息11条、党政建设信息15条、惠民信息工作10条、新闻动态信息20条、物资供求信息5条、自然风情信息5条。发布内容包括党务、政务公开、党政建设、新闻动态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
三、主要存在的困难
一是网站建设专业性较强,对于网站的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且由于移动惠农信息平台网站的操作复杂,服务器延迟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数据上传失败现象频繁,农户惠农短信无法及时收到等现象,增加了信息信息管理员维护难度。
二是山区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广大群众文化程度低,群众查询难度较大,造成使用率较低。三是农户联系电话变动频繁,但各村信息员不能及时掌握变更信息,造成信息发送错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员培训,以提高信息管理员业务水平。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加大惠农信息管理,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加强村级惠农信息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村级信息管理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各项工作,统筹安排,不断加大惠农信息平台的宣传工作,提高使用率,进一步方便群众。
第四篇:互联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5 5 5 5 7 7 7 7 9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7 17 17 18 19 20 20 21 22 25 27 27 28 28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1 32 1 项目概述..............................................................................................................................................1.1 建设背景..................................................................................................................................1.2 建设目标..................................................................................................................................1.3 建设内容..................................................................................................................................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2.1 建设原则..................................................................................................................................2.2 技术路线..................................................................................................................................2.2.1 2.2.2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9 2.3 进度安排................................................................................................................................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3.1 数据交换平台.........................................................................................................................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概述..............................................................................................................................基本功能与特点..........................................................................................................运行管理......................................................................................................................数据总线......................................................................................................................资源目录管理..............................................................................................................规则管理......................................................................................................................数据质量审计..............................................................................................................监控管理......................................................................................................................统计分析......................................................................................................................3.1.10 系统配置....................................................................................................................3.2 短信平台................................................................................................................................3.2.1 3.2.2 3.2.3
短信平台概述..............................................................................................................业务流程图..................................................................................................................系统功能......................................................................................................................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4.2.1 4.2.2 4.2.3 4.2.4 4.2.5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消息推送组件..............................................................................................................位置定位引擎..............................................................................................................短信服务接口模块......................................................................................................业务逻辑引擎..............................................................................................................日志管理模块..............................................................................................................4.3 移动政务服务 APP................................................................................................................访问地区选择..............................................................................................................政务要闻......................................................................................................................热点动态 /服务.............................................................................................................我要办事......................................................................................................................我要查询......................................................................................................................政务公开......................................................................................................................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7 互动交流......................................................................................................................33 4.3.8 我要监督......................................................................................................................33 4.3.9 便民服务......................................................................................................................34 4.3.10 智能搜索....................................................................................................................36 4.3.11 用户中心....................................................................................................................38 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38
4.4.1 政务要闻......................................................................................................................38 4.4.2 我要办事....................................................................................................................39 4.4.3 我要查询....................................................................................................................41 4.4.4 便民服务....................................................................................................................41 4.4.5 互动交流......................................................................................................................42 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43 5.1 建设内容................................................................................................................................43 5.2 整体设计................................................................................................................................43 5.2.1 设计原则......................................................................................................................43 5.2.2 建设目标......................................................................................................................45 5.2.3 设计理念......................................................................................................................46 5.2.4 系统架构......................................................................................................................47 5.3 系统详细设计.........................................................................................................................50 5.3.1 系统角色设计..............................................................................................................50 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51 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53 63
5.3.5 系统管理......................................................................................................................70 5.3.6 系统通用功能..............................................................................................................73 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76 6.1 整体设计................................................................................................................................76 6.1.1 建设目标......................................................................................................................76 6.1.2 建设模式......................................................................................................................76 6.1.3 整体架构......................................................................................................................77 6.1.4平台特点......................................................................................................................79 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81
6.2.1 用户管理功能..............................................................................................................81 6.2.2 日志管理功能..............................................................................................................81 6.2.3 站点管理功能..............................................................................................................81 6.2.4 栏目管理功能..............................................................................................................82 6.2.5 页面管理功能..............................................................................................................82 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82 6.2.7 稿件管理功能..............................................................................................................82 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83 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83 6.2.10 专题制作功能............................................................................................................83 6.2.11 整合发布功能............................................................................................................84 6.2.12 信息采编....................................................................................................................84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6.2.13 网站信息抓取............................................................................................................86 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87
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87
6.3.2 全文检索系统..............................................................................................................90 6.3.3 互动交流系统..............................................................................................................91 6.3.4 统计分析系统..............................................................................................................92 6.3.5 场景式服务..................................................................................................................93 6.3.6 微信、微博平台..........................................................................................................94 6.3.7 无障碍浏览..................................................................................................................95 6.3.8 网站监控平台..............................................................................................................95 6.4 门户网站群设计.....................................................................................................................96
6.4.1 栏目规划......................................................................................................................96 6.4.2 风格样式设计............................................................................................................101
7.1 运行环境要求.......................................................................................................................107 7.2 性能要求..............................................................................................................................107 7.3 可靠性要求...........................................................................................................................107 7.4 规范要求..............................................................................................................................108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8 硬件支撑平台
..................................................................................................................................109 8.1 部署示意图...........................................................................................................................109 8.2 硬件配置推荐.......................................................................................................................110 8.3 相关支撑软件.......................................................................................................................114 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115
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115 8.4.2 存储 /灾备资源要求...................................................................................................115 8.4.3 网络要求....................................................................................................................115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概述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 +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吕省长近期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提出要做到“五个一”的新要求。我市今年将“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采用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平台,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我中心拟牵头建设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以实现网上审批监管、政府网站集约建设管理和“一站式”移动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全天
候不间断的均等化政务服务,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提
升政府公信力,用新媒体、“互联网
+”打造市民与政府间的互动交
流新手段、建立监督新机制,推进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标准建设。
1.3 建设内容
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个移动端应用系统、个网上审批监管系统和 2 个支撑系统。
(一)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基于“不同入口,均等服务”的原则,手机 APP和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都能全面提供我市移动端政务服务,包括政务公开、信息推送、我要办事、便民服务、创新创业、互动交流、我要监督、用户中心、智能搜索等内容。
(二)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基于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统一平台建设,实现我市并联审 个 批前期工作阶段、并联办理阶段、并联审批阶段、验收监管阶段
环节的在线审批和电子监察,提高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等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效率,实现并联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接受行政和社会监督,具备并联审批、实时监察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三)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硬件支撑平台
1.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县(区)、乡(镇)
三级政府网站服务体系,统一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部门提供网站基础平台服务。各级各部门网站逐步向平台进行迁移,原则上不再允许另行建设新的政府网站平台,通过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强政府网站服务
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府门户网站和
家
市直部门的网站集约化改造。
2.硬件支撑平台。包括网络、数据、安全等硬件设备和系统、数
据库、中间件等支撑。尽可能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部署,本地部
署少量备份、对接设备。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1 建设原则
1.便民利民秉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融入“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概念,不断充实、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内
容和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市民的服务体验。
2.服务共建
构建统一平台,逐步推进、全面整合全市各职能部门的网上政务
服务、网上便民服务,向市民提供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窗口。
3.标准规范
平台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各项标准规范要求,积极推动我市的网上
政务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建立,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2.2 技术路线
2.2.1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
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 Java平台的 J2EE技术体系,系
统构建于 B/S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 JSP、java Servlet、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
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
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J2EE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支撑体系结构,是各个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和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粘合剂。
J2EE 提供了跨平台的
解决方案,提供了通用的
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 XML
J2EE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 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在
术都是开放的,得到业界主流支持的,所以统一使用 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避免重复投资,降低 IT 的管理和建设成本。
选用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系统管理简单 , 大大减少客户机维护工作量。
基于 B/S 结构的应用模式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基于“瘦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客户端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下载,也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方
便的实现负载均衡。清晰、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 , 可以使系统构成的变更非常简单。因此被分成三层的应用基本上不需要修正。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三层 B/S 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 , 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
最适合的开发语言。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涉密的关键应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在三层 B/S 结构中 , 识别用
户的机构是按层来构筑的 , 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也可以按层进行
设定。例如,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表示层的安全防线,若在功能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可以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J2EE 提供了一套企业级 Java 应用框架(一种标准),是一种利
用 Java 2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
问题的体系结构。
2.2.2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数据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果数据交换
使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则需要复杂的数据编码和解码工作,因此
统一数据交换使用的数据封装格式是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首要
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性标示语言)是目前
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表示标准,因为它的简单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自描述性等特性,XML在数据和信息管理、数据交换、Web
应用、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已经得到了工
业界的普遍支持,也是我国电子政务采用的标准。
采用 XML方式对系统要交换的数据进行表示,既可以便于系统的
间的数据交换,又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充,因此系统技术平台的交换数
据表示全部采用 XML格式来表示。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被认为是用于下一代应用系统开发的架构。
帮助人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能够寻找并使用已有的服务而不必重复
开发某些功能;能够方便集成异构系统; 能够更容易地扩展已有系统。
服务是一个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种业务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服务的实现可以放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只需要对外发布这个服务的描述,其他的系统(或者服务)就可以发现并且使用这个服务。不同的服务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组件模型、硬件环境、数据库,而在这个架构中它们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方式消除了异构的分布的环境对应用系统的影响,开发者可只考虑系统的业务逻辑,关注某个部分业务功能的实现,并将它们包装成为合适的服务,不需要考虑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减少了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服务和组件的不同在于服务更多地从业务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向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业务的实现,而组件可能只提供完成某个业务的部分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一个系统实现了客户需要的某些业务过程,其中每个服务实现了业务过程中的某个活动。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来看,面向服务的架构更加符合业务的视角,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根据已经获得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采用服务实现各部分的业务需求,并将它们组装为应用系统。
总的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组织中的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它通过将实现的细节和业务逻辑分离,使得系统可以更好地被复用、扩展和维护。
2.3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进行。
一期建设: 基本完成“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
众平台”、“网上审批监管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政府网站集约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平台 ” 和基 础数 据平台 的建 设 工作。建 设 周期 约为 6 个 月
(2015.12-2016.5)。
二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政务服务手机 APP”办事服务和
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支撑基础平台,完成“移动办公
APP”平台建设工作。建设周期约为7 个月(2016.6-2016.12)。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3.1.1 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为智慧某某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基于成熟的
数据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业务系统、多部门的点对点、点对多、多
对多等的交换方式;满足批量数据交换、单条数据查询、数据请求服
务、FTP等多种交换模式;预留接口,适应后续不同的部门的交换接
入需求。按照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提出的基础架构、核心内
容、关键技术和基本功能的要求,满足数据的采集、同步、处理、传
输等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用户权限,安全审计等方面的需求。
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支持常见关系型数据库、支持
ODBC数据源、支持常用文件格
式、支持常见协议、支持常见接口方式,支持数据转换;
支持自由设定采集数据表、字段,支持行过滤,支持多任务并
行采集;支持数据库存储过程及函数的调用;
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按投标方自己设计的数据字典标准进行转
换;
对于数据交换的运行策略,要求能够定义绝对时间和相对时
间;
支持实时和定时调度机制;
提供图形可视化监控与管理工具;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支持数据交换过程(双向的,包括数据采集和共享)的实时可
视化监控;
支持数据完整性校验;
支持断点重传或续传;
支持节点程序绿色安装;
支持网络环境对用户透明;
交换过程与数据质量可视化;
平台数据交换高性能。
3.1.3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对整个数据资源交换所运行的所有
IT 实体,包括服
其中包 务器、接入交换节点信息以及交换流程等软件模块进行管理,括对平台服务管理、交换中心控制管理和交换流程管理。
通过运行管理用户可以明确交换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适配器配置
与交换流程定义和部署的状态等等,从而从资源管理和使用者角度而
非基础软件角度有效的管理数据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环境与实
体。
包括交换网络管理、节点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
源管理,可以对交换与共享网络中各类硬件和系统软件资源进行管
理。其目标是对整个交换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定义和描述。
3.1.4 数据总线
此功能负责管理数据资源的流转。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将
数据资源的流转划分为采集、处理、共享三个阶段。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4.1
资源采集管理
系统提供向导式的资源采集管理功能,主要负责将来源端数据采 集到数据中心。对已经配置好的资源,进行采集,系统提供资源采集
方案的配置管理,包括资源采集方案的新增、修改、删除、启用、停
用、执行监控等功能。
3.1.4.2
资源处理管理
资源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清洗、转换、整合,通过处理加工后,形成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系统提供对资源处理的配置管理,包括各类处理规则的配置、处理方案的配置、维护管理、监控、查询等功能。
3.1.4.3
资源共享管理
本产品提供数据 负责将数据资源通过本平台共享给数据需求方。
交换与服务共享两种共享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生成交换流程将数据资源推送给需求方; 服务共享方式,将数据资源封装成 Web服务,需求方通过请求该服务获取所
需数据;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服务共享还支持对第三方 Web服务的转发调用。资源共享可以做
到数据行级与字段级的共享权限控制。数据资源只要在资源目录中发
布就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功能共享出去,不一定要经过采集、处理阶段。
3.1.5 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包括数据资源注册、目录内容发布、目录检索、主题库管理等子功能。
目录检索: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
到有权限访问的数据资源。
主题库: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
集合。
数据集采集定义:对于数据中心按数据集结构存储实体数据的业务场景,可以定义为此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以及各组织机构分别提供哪些数据元的实例数据。
数据集手工采集: 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人员登录系统后,可通过该功能手工填写数据,完成数据采集过程。
3.1.5.1
资源分类管理
系统提供资源分类管理功能,用户能在该模块定义维护所有资源 分类,并且,可以将多种分类定义为一套标准,可维护多套分类标准,即实现资源的多维度分类。如:
一、定义企业基础信息类资源、企业
运行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主题分类标准;
二、定义工商部门信息
类资源、质监部门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部门分类标准。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5.2
数据资源注册
当定义完资源分类后,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登记。数据资源又分 为文件类型数据资源、数据库类型数据资源以及
webservice 类型数
据资源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资源采集交换方案,同时,对需要共享 的数据资源还需要注册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并进行编目处理。
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新增、修改、删除、注册、发布、查询、预
览、刷新等操作。
3.1.5.3
目录内容发布
目录内容发布是将已注册的数据资源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编目处理;发布时还可对数据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当发布资源目录时,先要进行目录内容的定义,包括元数据定义、资源分类、关键词设置等,完成对资源的编目管理,便于资源的发现、定位。
3.1.5.4
目录检索
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到有权限访问 的数据资源。
3.1.5.5
主题库
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集合。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建立不同的主题库,如:企业基础信息库、企业运行库、综合分析库、行业分析库等,便于各部门进行资源的发现、定位及共享。
系统提供主题库的维护管理,包括新增主题库、修改主题库、删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除主题库、查询主题库等操作功能。
3.1.6 规则管理
规则管理基于规则引擎技术,内置规则模型,实现对接入部门的
验证、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质量的审计等。
规则引擎:自动解析各类规则,并负责分发给各系统模块执行。
验证规则:支持 CA验证,并内置部门接入的验证规则。
数据处理规则: 分析各部门实际数据内容,内置各部门数据的清
洗规则、转换规则及数据路由规则。
数据质量审计规则: 按照各部门数据质量标准,内置各类数据质
量审计规则。
3.1.7 数据质量审计
对资源处理过程中与数据清洗规则不相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8 监控管理
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主要确保数据采集、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监控,同时,为信用信息报送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各部门业务数据都通过交换平台进行加工处理及传输,交换平台对数据处理得如何,是否正在传输,是否出现异常等方面都可以反应出数据的质量问题,因此应该从交换平台的运行情况、硬件设备运行情况、流程、节点、数据量、数据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而全面的监控。这样才能能够快速定位出现质量问题数据的问题源,从而解决问题。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监控平台的服务与管理中心,不仅对所有监控代理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供监控服务接口,并对所有监控代理进行的统一管理与调试,此外还
提供系统管理,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还提供网络拓补图以方便查看整个交换网络的连接情况。
2、统计查询
可以对代理节点的情况进行统计,根据业务规则及需求,可设置统计指标,进行制定查询。如按时期统计代理节点掉线次数,按节点与时间统计数据交换量,数据流量等。
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平台除了提供日常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日志管理、用户 IP 地址、用户名、登录时间、操作的业务及所做的操作、离开时间等,还提供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机构人员管理、参数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角色管理、组管理和工作流管理。机构人员管理提供部门、人员维护功能,部门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机构代码、创建人、创建时间。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登陆名、姓名、职务、性别、电话、密码、手机及邮件地址信息。参数管理提供所有系统参数集中统一管理。权限管理则是通过可视化界面,实现所有权限配置。资源管理提供对系统的资源的可配置管理。角色管理完成对统一权限管理的用户角色定义。组管理实现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动态的分组,通过定义好的组,可以进行快速的人员选择。
3.1.9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目录日志、其他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提供部门交换信息量统计分析及展现功能,实现资源交换总量的统计,接入机构的统计,按交换次数、数据量、条目等标尺进行排名的统计与排序,按数据交换提供和接收的不同角度进行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统计和排序,进行组合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统计分析
分为专题统计,组合统计,综合统计三大类。
综合统计
按照各部门使用交换系统交换的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
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状。按照资源在交换系统交换的
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
状。
专题统计
为了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常用统计信息,基本上采取一键展现或最
多可以选择单个条件的操作方式。
平台可提供如下对如下专题信息的统计分析:
信息上载,时间访
问量,信息条目访问,栏目访问,交换次数排名,交换信息量排名,交换数据条目排名等。
组合统计
可对通过交换系统交换资源的日志按照时间段、部门、应用系统
等进行组合统计,统计出某个时间段的次数和信息量。
3.1.10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用于对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运行时需要使用的系统参数
与规则进行配置。
校验规则管理: 是指数据清洗时使用的规则,可以对一个数据
资源(表)的一到多个字段定义规则,校验数据的格式、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值范围、多字段间的逻辑关系等。
权限管理:管理组织机构、用户、菜单权限。
系统参数:管理系统运行时的可配置参数。
3.2 短信平台
3.2.1 短信平台概述
通过短信平台的构建,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市民公众、企业统一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与市民公众、企业之间的联系。短信平台能够对接各大运营商 , 实现短信发送,短信回复,短信收件箱,群发通知,短信批量下发,短信内容导入群发等等。
能同时接入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遵循移动、联通、电信的互联网短信网关协议,实现对其移动终端设备短信收发功能。平台能根据目标用户的手机号码自动判断短信对应的移动运营商网关,对用户及业务而言是透明的。对于用户上行的短信,平台根据配置信息分析用户请求的业务,将用户的短信转发给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同时支持大量阶段性短信群发业务。
短信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短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与各种业务系统相连接。可以与用户进行短信沟通,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业务发展。可以实现内部相关调度、业务经营以及日常管理等活动,也可以借助短信平台实现即时通信,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第五篇:互联网保险平台口号
互联网保险平台口号
互联网保险平台口号1
1、安全心系你我他,保险就投保保集。
2、保得全家安,方可保天下。
3、保险保证保收益,专家专业专注力。
4、保保集,汇集天下优质保险。
5、保保集,专业让生活更美好。
6、保险全方位,真诚惠万家。
7、保保集,为您精挑细险。
8、保险全方位,幸福零距离。
9、保安全避险,集幸福美满。
10、保险有计划,男女老少集。
11、保保集,为你的人生加保险。
12、聚万千保险,成万家无忧。
13、保保集,一切保险以客户利益出发。
14、买份保险,常回家看看。
15、平安“保”中取,富贵“险”中求。
16、保险,不止是几张纸的承诺——保保集。
17、千甄万选,最美保险。
18、这的保险,不坑爹——保保集。
19、保险新时空,服务一点通。
20、有险就有保保集。
21、保你没问题,保险集大成。
22、轻松买保险,快乐享人生。
23、保保集一诺,胜券已在握。
24、买保险,还是自己家的'好。
25、保一切——保保集。
26、买保险,保保集更保险。
27、买保险不用急,先去问问保保集。
28、精挑细选,只为适合你的一险。
29、保保集,让世界充满爱。
30、保保集:您买的舒心,用的放心。
31、保保集,保一切,总用一款适合你。
32、集保险品牌,赢精彩未来。
33、小投入,大保障——保保集。
34、保险好帮手,万家保护伞。
35、保险无极限,服务心体验。
36、万千保险,精挑细选。
37、明智之选,实在保险。
38、集聚大爱,温暖常在。
39、全家保保集,品质有保障。
40、保保集温暖,家家保平安。
41、保保集,让爱不再迷茫。
42、最有爱的保险——保保集。
43、选一份安逸,给家人放心。
44、手拉手,保保集。
45、保险定人生,就选宝宝集。
46、集保险,供优选。
47、急你所急,我们是保保集。
48、保保集,不保寻常险。
49、优质保险,尽在其中。
50、保保集,样样齐,贴心只为你。
51、理财与保险同步,财富与安全共赢。
52、在这里,怎有一份保险适合你。
53、专业实惠,对症下药。
54、万种保险怎么选?保保集为您精准定位。
55、保保集保险,集你所急
56、火眼识保险,保保送平安。
57、水如烟文案供稿,满意请列为中标。
58、保保集,咱自家的的保险。
59、保险有秘笈,尽在保保集。
60、啥险适合你,行家告诉你。
61、保险真情无限,专业精彩有约。
62、投保高速路,理赔直通车。
63、慧眼识保险,保保集平安。
64、保险量身打造,保你幸福平安。
65、保保集,与你生活同行。
66、啥险最划算,点我找答案。
67、善待自己,关爱家人——买保险,就上保保集。
互联网保险平台口号2
1、买保险,还是自己家的好。
2、这的保险,不坑爹——保保集。
3、保你没问题,保险集成。
4、保险新时空,服务一点通。
5、水如烟文案供稿,满意请列为中标。
6、保保集,让世界充满爱。
7、保保集,保一切,总用一款适合你。
8、千甄万选,最美保险。
9、精挑细选,只为适合你的一险。
10、集保险,供优选。
11、保保集,汇集天下优质保险。
12、保险全方位,幸福零距离。
13、保安全避险,集幸福美满。
14、保保集,为你的人生加保险。
15、平安“保”中取,富贵“险”中求。
16、千甄万选,最美保险。
17、保险新时空,服务一点通。
18、有险就有保保集。
19、保你没问题,保险集成。
20、买保险,还是自己家的好。
21、买保险,保保集更保险。
22、买保险不用急,先去问问保保集。
23、精挑细选,只为适合你的一险。
24、保保集,让世界充满爱。
25、保保集,保一切,总用一款适合你。
26、小投入,保障——保保集。
27、保险好手,万家保护伞。
28、集聚爱,温暖常在。
29、全家保保集,品质有保障。
30、保保集,让爱不再迷茫。
31、最有爱的保险——保保集。
32、选一份安逸,给家人放心。
33、保险定人生,就选宝宝集。
34、集保险,供优选。
35、保保集,样样齐,贴心只为你。
36、专业实惠,对症下药。
37、万种保险怎么选?保保集为您精准定位。
38、水如烟文案供稿,满意请列为中标。
互联网保险平台口号3
1、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守护者。
2、睿享未来。
3、做自己的保险经纪人。
4、永远比你多想一步。
5、知你所需,保你所有。
6、我懂你的担忧。
7、睿享未来,保您所有。
8、我们能为未来做更多。
9、爱自己,从为自己投保开始。
10、美好的未来,从睿保开始。
11、以未来之名保护你。
12、你迈出第一步,我们会遇见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