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对策
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对策
幼儿园事故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人身伤害事故。幼儿在园伤害事故常见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设施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刮伤、摔伤、死亡。幼儿园的围墙、门窗、楼梯及室外大型玩具(滑梯、攀登架、秋千、转转车等),因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幼儿园如未及时修理、更换已经破损老化的设备,就容易发生事故。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伤其(幼儿)皮肤,重则危及生命。
2、因教师及保育员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教师及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指教师及保育员在教育保育过程中的行为失误(如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体罚),对幼儿身体及其心理造成的伤害。
3、因医务人员的疏忽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工作疏忽主要有:吃错药;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等。
4、因教师看护不到,门卫制度不严导致幼儿走丢或被人拐骗。家、园双方对接送幼儿都没有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家长接送幼儿较随意,有的临时叫人来接,有的提前来接,有的没与老师打招呼就接走孩子。这些管理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幼儿年幼无知,或假冒幼儿亲戚、或谎称幼儿父母发生意外事故等形式将幼儿带走。
5、因幼儿自身原因导致突发性的伤害事故。幼儿自身原因导致发生突发性的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幼儿的先天性疾病,如癫痫;幼儿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家长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发生的事故;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有安全隐患的衣物或学习用品等。
幼儿所享有的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基本权利及《民法通则》规定的“生命健康权”,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都应根据事故性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教育法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是幼儿园事故案例中最常见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种财产上的责任,即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作了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成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即幼儿园在赔偿问题上实行的是“过错原则”,有过错应适当赔偿,没有过错就不予赔偿。“有无过错”是确定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导致他人权利受到侵害的行为造成的,处理时应主要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而兼顾其它原则。
明确教职工和家长各自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对事故处理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当事故发生时,双方往往出现互相推脱责任、互相谴责等不愉快的场面。有的家长甚至带领亲戚朋友到幼儿园闹事,提出不合理的赔偿等,严重干扰了幼儿园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聘请有关的专家对全园教职工及其家长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由于园长、教师、家长毕竟不是专业律师,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还是要主动请教专业法律人士(如律师)来帮助。另外,通过各种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能加深印象,使每个人工作更规范、细心,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整改。幼儿园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幼儿接送制度、健康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药品保管制度、食品验收制度、设施安全检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教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幼儿园规章制度作为教职工的行为准则,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权利的享有与义务的履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首先必须在实体上合法,即在具体条款的内容上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其次在程序上也要合法,即具体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定期检查幼儿园的活动场所、设施,及时排除隐患。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它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它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第32条规定:“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第34条明确规定园长主要职责之一:“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园长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制定安全标准和规格要求;玩具材料必须无毒、安全;保证幼儿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园内传播、流行。发现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要暂停用并及时汇报,待修理或更换后再使用。
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幼儿自护能力。每个人都应珍惜、关爱生命。通过探索性主题活动,幼儿了解有关安全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用。如通过创设情景“班上来了陌生人”,了解幼儿在突发情景中的反应,并通过讨论、介绍有关事件,使幼儿不仅从思想上,还从行动上知道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如教孩子熟悉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道路及沿途标志,了解有关火及电的知识,在家正确使用各种电器,认识学会使用求助电话等。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
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了防止幼儿在事故发生后,因得不到及时照料或错误的照料而使其受到更大的伤害,幼儿园园长及教职员工,尤其是园内的医生,都应学习简单可行的应急救护知识及措施。当事故发生后,能正确护理幼儿,并及时通知家人,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没有及时通知,幼儿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篇: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幼儿在园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以往遇到这些情况,幼儿园不管是否应负责任,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采取赔偿等私了手段来解决问题,幼儿园和家长双方都觉得委屈。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幼儿监护人及幼儿园都迫切希望对幼儿在园的伤害事故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公平公正的解决。因此,了解幼儿园事故类型及其成因、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及其相应的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幼儿园事故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人身伤害事故。
通过调查,幼儿在园伤害事故常见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因设施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刮伤、摔伤、死亡。幼儿园的围墙、门窗、楼梯及室外大型玩具(滑梯、攀登架、秋千、转转车等),因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幼儿园如未及时修理、更换已经破损老化的设备,就容易发生事故。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伤其(幼儿)皮肤,重则危及生命。如某幼儿园小班幼儿在户外滑滑梯时,因木制滑梯上有一突起的生锈铁钉,而导致一个孩子的臀部、大腿处形成一条整齐的裂口,血流不止。又如某乡村中心幼儿园围墙(泥墙),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墙体剥落等安全隐患,一天突然倒塌,当场压死两名正在危墙边玩耍的幼儿。
因教师及保育员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教师及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指教师及保育员在教育保育过程中的行为失误(如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体罚),对幼儿身体及其心理造成的伤害。如某幼儿园的一位带班教师配合常识课教学,组织幼儿到园旁的居民住宅拾落叶,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淘气捣乱,教师罚他们站在墙角下。活动结束后,教师却忘了把他们带回教室。放学时,家长接不到孩子,教师才想起来,急忙去找,好在孩子们仍站在墙角下,但他们全身上下多处被蚊子叮咬,肿起大包,此事引起家长极大不满。保育员的工作失职常见的案例有: 保育员送饭时烫伤幼儿、粗暴对待幼儿(如责怪常尿裤的幼儿)、把幼儿遗忘在寝室等。如某幼儿园的保育员带领午休起床的幼儿到活动室活动,走时没检查幼儿是否都已起床,就把门给锁上。不料寝室里还有一位熟睡的幼儿。该幼儿醒来后发现只剩下自己,恐惧得大哭大叫。可寝室又离活动室太远,保育员、教师都听不见哭声。幼儿情急之下爬上窗户往下跳,园长发现后,连忙抱他到医院检查。万幸的是,孩子跳在草地上,并无重伤,这起事故因偶然的因素才没酿成大祸。
因医务人员的疏忽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工作疏忽主要有:打错预防针、吃错药;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等。如某幼儿园的医生给幼儿注射“流脑”预防针,因人多而又没有采取有效区分措施而导致幼儿被重复注射,事后园长家长都非常担心,多次带幼儿咨询有关医生。由于没有临床验证,医生也无法对幼儿是否有后遗症作明确判断。从此以后,家长整日忧心忡忡,每次孩子生病不舒服,都怀疑是因为重复注射的结果。为此,经常找幼儿园论理,给园长及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又如同样是烫伤事故,有的幼儿园医生处理方法得当(让烫伤的幼儿实时在自来水下冲),而有的幼儿园医生却急着把烫伤幼儿衣服剥下,从而造成幼儿更大痛苦与后遗症。
因门卫制度不严导致幼儿被人拐骗。许多幼儿园的门卫及幼儿接送制度主要是通过通知、告示等形式,缺乏系列的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规章制度。家、园双方对接送幼儿都没有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家长接送幼儿较随意,有的临时叫人来接,有的提前来接,有的没与老师打招呼就接走孩子。这些管理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幼儿年幼无知,或假冒幼儿亲戚、或谎称幼儿父母发生意外事故等形式将幼儿带走。因幼儿自身原因导致突发性的伤害事故。幼儿自身原因导致发生突发性的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幼儿的先天性疾病,如癫痫、先天性易碎性骨折、先天性无排汗功能等;幼儿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家长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发生的事故;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有安全隐患的衣物或学习用品等。如某园小班小朋友在午饭后突然呕吐,口吐白沫,翻白眼,四肢僵硬,倒下不起。园领导及保育员立即将之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该幼儿患有癫痫病,如不及时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向家长了解后,才知该幼儿的患病属家族遗传,随时会发作。家长怕孩子进不了幼儿园,所以隐瞒了病情。幼儿园发生事故的直接受害者是幼儿。
我国民法规定人身权有三类:生命健康权、人格权、身份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在社会中存在和进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民事权利,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将会影响对其他民事权利的享有,甚至是再也无法享受其所有的权利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就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幼儿所享有的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基本权利及《民法通则》规定的“生命健康权”,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都应根据事故性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教育法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民事法律责任是幼儿园事故案例中最常见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一种财产上的责任,即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判定民事法律责任应遵循三种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等。过错责任原则是民事法律责任的一般原则。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等适用特殊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作了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成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即幼儿园在赔偿问题上实行的是“过错原则”,有过错应当适当赔偿,没有过错就不予赔偿。“有无过错”是确定幼儿园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幼儿人身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行为人因故意或过失而导致他人权利受到侵害的行为造成的,处理时应主要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而兼顾其它原则。如上述的第一种成因类型,幼儿园因设施原因导致幼儿伤害事故认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因此,该案例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幼儿园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幼儿园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种成因类型“因教师及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第三种成因类型“因医务人员的工作疏忽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及第四种成因类型“因门卫制度不严导致幼儿被人拐骗”的事故认定,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0条的司法解释以及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该办法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它工作人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它有关规定的,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由幼儿园、事故直接责任人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第五种成因类型“因幼儿自身原因导致幼儿发生突发性的伤害事故”的事故认定,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该办法规定:“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学校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样,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或者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未成年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确教职工和家长各自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对事故处理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当事故发生时,双方往往出现互相推脱责任、互相谴责等不愉快的场面。有的家长甚至带领亲戚朋友到幼儿园闹事,提出不合理的赔偿等,严重干扰了幼儿园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聘请有关的专家对全园教职工及其家长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普法知识包括:(1)宪法的学习与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政党与公民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通过对宪法的学习,对宪法所规定的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有深刻的认识,增强权利保护和义务履行意识。(2)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是学校组织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明确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三者的权利和义务。如通过对《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知道如何通过民事诉讼来保护幼儿及教师、幼儿的民事合法权益,知道幼儿园在遭受行政机关非法侵害,或者申请履行保护合法权益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通过普法,使园长、教师、家长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法律常识及初步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当然,由于园长、教师、家长毕竟不是专业律师,遇到棘手的法律问题,还是要主动请教专业法律人士(如律师)来帮助。另外,通过各种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能加深印象,使每个人工作更规范、细心,达到警钟长鸣的效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整改。幼儿园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幼儿接送制度、健康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药品保管制度、食品验收制度、设施安全检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教室安全管理制度等。
幼儿园规章制度作为教职工的行为准则,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权利的享有与义务的履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首先必须在实体上合法,即在具体条款的内容上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其次在程序上也要合法,即具体规章制度实施过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幼儿接送制度,可以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园方与门卫、园方与接送幼儿的家人均可签订责任书。与幼儿家人签订责任书的内容可包括严格规定接送幼儿的人、接送时间、注意事项等。又如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内容应包括入园和在园期间幼儿健康状况,幼儿如果有特殊体质,监护人应及时与园方联系、说明。否则,幼儿园在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情形下发生事故,后果由监护人自负。签订责任书有利于家、园双方在思想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幼儿园的活动场所、设施,及时排除隐患。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它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幼儿在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它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幼儿园工作规程》第32条规定:“幼儿园的教具、玩具应有教育意义并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第34条明确规定园长主要职责之一:“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园长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制定的安全标准和规格要求;玩具材料必须无毒、安全;保证幼儿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园内传播、流行。发现幼儿园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要暂时停用并及时汇报,待修理或更换后再使用。
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幼儿自护能力。每个人都应珍惜、关爱生命。通过探索性主题活动,幼儿了解有关安全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用。如通过创设情景“班上来了陌生人”,了解幼儿在突发情景中的反应,并通过讨论、介绍有关事件,使幼儿不仅从思想上,还从行动上知道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如教孩子熟悉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道路及沿途标志,了解有关火及电的知识,在家正确使用各种电器,认识学会使用求助电话等。
通过家园配合, 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了防止幼儿在事故发生后,因得不到及时照料或错误的照料而使其受到更大的伤害,幼儿园园长及教职员工,尤其是园内的医生,都应学习简单可行的应急救护知识及措施。当事故发生后,能正确护理幼儿,并及时通知家人,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没有及时通知,幼儿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本亮、吴仁华编着:《法制在学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朱昌渝、郑泰安:《谈谈幼儿园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3.阮爱新:《幼儿在园伤害事故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第三篇:幼儿园人身伤害事故及其处理
讲 稿
老师体罚幼儿致幼儿伤害?幼儿相互打架受伤幼儿园需不需要承担责任?幼儿在幼儿园内被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伤害,责任该如何分担?
近年来,幼儿园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泰兴幼儿园伤害案、广东幼儿园群体伤害案、河南幼儿园抢生源投毒案等恶性案件一度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幼儿园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和处理问题。
一、处理相关案件的法律规定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部门规章: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二、几种典型案例及其处理
(一)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对于幼儿(通常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法律实行过错推定责任,即法律推定由幼儿园承担责任。幼儿园要想免责,只能证明自己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因此,在之前举出的案例中,幼儿园如果想免责,一定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职责。
教师在无过错情况下,无需承担责任,其带领学生回教室是履行职务行为,因履行职务行为发生的损害由其单位承担。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职务行为是发生在①正常工作时间,在②工作岗位上实施的③以执行职务为名义,由④单位承担后果的行为。凡不符合上述四点中任意一点的都是个人行为。
1.体罚幼儿的责任承担
案例:小杰上课哭闹,老师张某罚其在墙边站立。小杰仍然不停哭闹,张某恼怒,失手将其打成重伤。
教师体罚幼儿,虽然行为不当,也可能违反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但体罚幼儿的行为显然属于教师的职务行为,因体罚行为给幼儿造成人身伤害的,由幼儿园承担责任。幼儿园承担责任后,教师对造成幼儿人身伤害存在过错的,幼儿园可以向其追偿。
2.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相互打闹造成一方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根据本条,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相互打闹造成一方人身损害的,由致人损害的幼儿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责任。依《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幼儿园对损害发生不能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责任。如果致人损害的幼儿有自己的财产(包括压岁钱、受赠财产、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等),则先从本人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替代赔偿。
案例:小杰和小涛在幼儿园发生打斗,在场老师陈某未予制止。小杰踢中小涛腹部,致其脾脏破裂,造成损失10万元。小杰有积攒的压岁钱5000元。
本案中,小杰在与小涛的打斗中致小涛脾脏破裂,小杰的父母作为其监护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又因在场老师对小杰和小涛的打斗并未制止,可见幼儿园并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对损害发生存在过错,故要承担相应责任。所以,本案中,小杰的父母和幼儿园要共同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又由于小杰有自己的财产,所以小杰的父母只需要承担以小杰财产支付损害赔偿后的剩余部分。当然,如果可以证明小涛对损害发生存在过错(比如故意惹怒小杰、先动手打小杰),则小涛自身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3.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受到人身损害的。
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可见,对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受到人身损害的,首先由直接侵权人承担责任。如果幼儿园未尽到管理职责的,只是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案例:小明课间休息期间在校园内玩耍,邮局送快递的张某疏于观察将小明撞倒,致其受伤。
本案中,小明受伤是因为幼儿园以外的第三人——快递员张某撞倒受伤,依据法律规定,首先由张某承担责任。如果张某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则幼儿园无需进行赔偿;如果张某经济上无法承担所有赔偿责任,则因为幼儿园负有管理职责,本应有阻止校外无关人员进入校内的义务,快递员随意进入校园并撞到小明致其受伤,显然幼儿园对小明受伤也负有一定责任,故需要在张某没能赔偿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二)、幼儿园责任的减轻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依据本条,如果幼儿对自身人身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案例:小明是某幼儿园学生,幼儿园曾三令五申课间休息时不得相互打闹,攀爬桌椅。某日午休时,小明站在课桌上玩闹,不慎从课桌上摔下,导致受伤。本案中,幼儿园在午休时间应当注意照顾学生休息,保护学生安全,小明受伤,幼儿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明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自己站在课桌上玩闹存在危险,对其从课桌上摔下受伤显然存在一定过错(过失),可以减轻幼儿园的责任。
(三)、幼儿园责任的免除
此外,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二条,因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如汶川地震中幼儿被倒塌的校舍砸死、砸伤(假定校舍质量不存在问题,幼儿园已在地震中尽量而为挽救幼儿)或幼儿因体质原因突然猝死,幼儿园均不承担责任。
(四)、责任承担的方式 1.停止侵害
如果幼儿遭受的伤害是持续性的,幼儿及其监护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
2.赔礼道歉
口头或书面方式均可,亦可通过媒体道歉。3.赔偿损失(1)人身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依据上述规定,造成幼儿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造成幼儿残疾的,还需赔偿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造成幼儿死亡的,除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外,还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具体费用的计算方式在此不赘述。
上述费用的赔偿,属于幼儿参加的意外伤害保险承保范围内的,可以向保险机构请求赔偿。
(2)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第八条第二款:“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根据以上规定,幼儿遭受人身伤害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要符合下列条件:(1)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伤害;(2)后果严重(重伤、死亡或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依据本条,因幼儿遭受人身伤害死亡的,其父母也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四)幼儿园承担责任的范围 1.时空范围
《办法》第二条:“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依据本条,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幼儿园仅对在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期间,具体来说就是在幼儿园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幼儿园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幼儿园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人身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案例:某幼儿园组织幼儿去公园游玩,小红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湖中,虽经及时抢救,仍然不治身亡。
本案发生地虽不在幼儿园内,但处于幼儿园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学校需要对因此而发生的幼儿人身损害承担责任。
除外责任:《办法》第十三条:“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依据本条,在上述四种情形下,幼儿园不承担幼儿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二)、(三)两种情形下,还要看幼儿园对幼儿自行外出或擅自离园,在放学后、节假日或假期滞留幼儿园或自行到园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假设并不是因为幼儿园管理、教育上的漏洞出现上述情况的导致损害,则幼儿园无需对幼儿遭受人身损害承担责任。
案例:明明在午休期间违反作息纪律,从幼儿园大门溜出玩耍,被机动车撞伤。
本案中,虽然明明是在午休期间自行外出、擅自离园,但幼儿园本应关好大门,门口保卫人员也应当阻拦明明外出,而幼儿园未能尽到这些义务,在管理上显然存在巨大疏漏,需要对明明的人身损害承担相应责任。
2.类型范围
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幼儿园参照适用)第九条的规定,幼儿园需要对如下情形之一造成的事故承担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三、幼儿在幼儿园遭受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程序
依据《办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相关规定,幼儿在幼儿园遭受人身伤害后,应按如下程序处理:
1.(救助与通知)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幼儿,并应当及时告知幼儿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同时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并及时通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保险公司。
2.(报告)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应当在24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生违法犯罪活动、交通事故以及出现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情况的,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公安、卫生等部门。公安、卫生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情、中毒等情形,学校应当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依法落实防控措施。
3.(调查)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通知保险公司参与;学校无法调查处理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发生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由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协商)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与受伤害幼儿或者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幼儿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5.(调解);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6.(诉讼)经教育行政部门调解,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结束调解;在调解期限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过程中一方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7.(鉴定)对受伤害幼儿的伤残程度存在争议的,可以委托当地具有相应鉴定资格的医院或者有关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人体伤残标准进行鉴定。
8.(责任追究)因幼儿园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幼儿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报告事故处理结果)事故处理结束,幼儿园应当在三十日内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幼儿园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篇:浅谈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对策措施
浅谈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对策措施
——那莹
近年来,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并有逐年上升的驱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和谐发展乃至素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将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已成为必然趋势。学校有了安全、安定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搞好素质教育。我校为防范学生伤害事故、保障学生安全采取了以下对策措施:
一、分析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较多、较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知识和安全防范的习惯,自我保护的能力差。
2、学校安全责任制度未得到深入落实,管理上还有明显漏洞。
3、安全检查形式化、走过场,缺乏一丝不苟、滴水不漏的严谨作风。
4、对间接的、隐性的安全隐患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制定安全防范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安全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明确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制定安全防范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那莹
副组长:吴文斌
赵晓惠
成员:班主任(18人)、学校保安(2人)、学校门卫(1人)
2、明确责任。
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做好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负责房屋、线路、电器等设施的检查及师生的饮食卫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上报。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健康教育、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宣传工作;任课教师负责所教班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加强宣传教育。
1、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班队会、手抄报等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踩踏、预防食物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家庭生活、户外活动等活动的安全防范。
2、利用家长会、家访、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希望通过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协助学校做好安全工作。
3、安全月期间,学校及各班更要围绕安全工作主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4、通过开展有关安全活动对师生进行自救、自护方面知识的教育。
(三)加强检查,严格管理。
根据季节的不同对有关安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交通安全意识、饮食卫生等要常抓不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首先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人人的安全意识、防 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 的良好局面。
2、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都签订安全 责任书。
3、坚持学校领导班子例会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反馈研讨;对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杜绝安全隐患;严格坚持早操、大课间活动时各班负责老师坚守在场的管理制度。
4、重大节假日,领导要带班值日,并做好假日值周工作安排,责任到人并把值班名单上报教办,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5、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做好晨检和零报告制度,发现有发热、咳嗽和呼吸道不适等症状的师生,要密切关注,在第一时间及时上报。特别要对家里养禽专业户的学生加强有关防控禽流感知识的教育。
6、做好学生营养餐的管理和发放。班主任教师一定要严禁学生向无证摊点购买零食,严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7、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师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路
上靠右行走(行驶),不在路上追逐打闹,不做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
8、每天坚持放学排队、教师送队制度。
9、一旦出现交通事故,首先主动保护现场,抢救伤者,还要及时报告,不隐瞒、逃逸、躲避。
(四)开展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1、全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月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手抄报、标语、讲座、班队会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努力促进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
2、学校要继续在10月份组织一次法制和安全知识的专题教育活动,要继续聘请当地公安、司法、消防部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专题教育活动。
3、学校要定期对师生进行消防、地震、交通、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地震、消防等应急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师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家庭用电、液化气安全操作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5、学校要在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安全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学校做好记录。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有效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这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安全工作不在一时,而要常抓不懈,时时抓、处处抓,使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安静、和谐、健康的环境。
第五篇:预防处理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实践与对策
预防处理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实践与对策
内容提要: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是人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由于其年龄特质,身心发展均处于较为柔弱的初级水平,而强烈的活动需求与淡漠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低的自我保护能力之间的矛盾,致使幼儿极容易成为意外伤害事故的受害者。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死亡原因中26%来自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如何防范、处理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成为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园作为低幼儿童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因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预防处理幼儿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除了需要相应的法律支持和科学完善的管理应对机制作为保障外,还需要更多的切合实际生活的人文关怀,作者多年从事幼儿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现又致力于幼儿园法律服务工作,本文将结合工作实践,以在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现状为切入口,提出预防与处理的对策,希望能在幼儿园这一层面上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降低意外事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程度。
一、幼儿园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原因
(一)意外伤害事故类型
幼儿园事故,是指入园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园组织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幼儿园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
1、因设施设备引起的伤害事故;
2、因保育教育工作失误引起的伤害事故;
3、因幼儿自身原因引起的伤害事故;
4、因外来人员引起的伤害事故;
5、集体外出活动引起的伤害事故。
(二)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1、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救助技能欠缺
安全一直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要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人类天性中对幼小生命的爱护,父母家人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关心,幼儿园工作严格细致的规程,让人们容易产生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就是送到了“保险箱”的想法,幼教工作者面对的是毫无侵害意识的主体,做的是繁琐细碎的工作,在这种表面看起来其乐融融,与社会其他利益不甚冲突的工作中,人们的安全防范之心自然会松懈,在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中,幼教工作者们往往更为关注的是幼儿日常的健康和教育,忽视事实上时有可能爆发的潜在的安全威胁。
具体的表现是: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没有进行全面部署,缺少规范要求和有效监督,往往把对幼儿的安全保护职责全部推转给保育员和教师,出现许多忽视和违反安全原则的情况;在对幼儿实施保教过程中,保教人员容易重视教学而轻视安全,贪图工作方便而忽略危险排除,最终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思想上不重视的后果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淡化乃至忽略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有的虽然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系统的职业培训,和专项的应急事故处理培训,致使保教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仅缺乏针对性的应变措施和安全救助技能,甚至连意外事件的性质、原因、危害后果的判断都出现低级失误,导致伤害后果加重甚至蔓延的情形出现。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有力保障。幼儿园一般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常规,但为什么安全事故仍然屡屡发生,而事后的原因分析又往往归结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上呢?究其原因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安全标准不明细,缺少各岗位标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安全工作规范;执行监督不深入,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和追责机制;应对措施不得力,尚未建立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对措施不得力,导致幼儿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流程草率、安全事故应对慌乱,未能为幼儿园有效预防处理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础。
3、幼儿园改制后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通过政策、法律、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明确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保护。众多公办、企业办、集体办性质的幼儿园转制为民办幼儿园。这一改革能够起到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幼教事业,激活幼儿园的办园积极性,但随之伴生的新问题的出现也不可忽视。改制后,有部分幼儿园的举办者并不一定了解幼儿教育规律,办园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生源、重收益,忽略安全问题或对安全保障投入不够的现象。例如: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不充分不规范;大量招生而教辅人员配备不足;追求教学特色但忽略安全保护;热诚服务家长却缺少对外来不法分子的防范等等。教育是对人的培育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生产流程,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效果的长期性要求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需求办教育,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
二、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面广量大,横向涉及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纵向涉及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幼儿园至上而下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都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做好安全工作。幼儿园要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安全学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全体人员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内化为“我要安全”,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岗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意外防不胜防,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及时、快速、正确采取应对措施是降低伤害程度,遏制伤害范围扩大的关键,所以,幼儿园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些幼儿园已经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保自救能力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试试。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常常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诱发危险因素。面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幼教工作者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为了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目标,幼儿园应通过幼儿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构建安全教育平台。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教养人员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幼儿园各级教养人员必须获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对其工作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保育员的岗前职业培训内容中,均缺少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门课程和专项训练,保教人员在从业前只能在某些专业课程中零星的学习到一些安全工作知识和技能。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在教养人员上岗前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考评通过后才能受聘上岗。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引入专业指导服务,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
幼儿园的工作繁杂琐碎,面面俱到,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同防护。首先是引入专业指导服务,例如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的专业人员分别对幼儿园的防暴、防火、防病等安全工作进行专门性的安全工作指导;与专业教学单位合作,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题研究,为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安全培训课程开设提供科研保障;聘请法律顾问,遇到意外伤害事件,及时向律师咨询,理智处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家园安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同步。
儿童是稚嫩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身上记载着我们对人生和命运的美好希望。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积极主动地预防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儿童安全保护工作,形成一个社会安全保护体系,是父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应该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而要尽到这一责任,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长期的努力。
武平县金领幼儿园
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