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办年度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街道办年度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2015年,街道办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非公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富民强镇目标,重点突出“农业稳镇、工商兴镇、项目强镇、旅游活镇”战略,注重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经济发展。以帮扶排忧为重点,努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中小企业的发展。预计至2015年底,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1200万元,实现总产值34567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68800万元,分别占任务的100.03%、100.02%和100.08%。发展新办企业46个,创业培训223人。完成旅游建设投入10924万元,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2358万,接待游客936736人次。成功引进招商项目3个,全年招商引资15000万元。全面完成今年创收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形势,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年初,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形势,克服重稳定、轻发展思想,注重引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长抓不懈。一是加强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制定规划,解决辖区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015年,召开商会改选会议一次,召开商会轮值会议三次,召开招商引资企业老总会议一次,利用会议积极宣传党的经济发展政策,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在经营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确保经济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制定街道办经济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到村(居),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三是把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列为工作重中之重,确定领导和干部包抓项目,夯实工作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建设力度,力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拉动辖区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认真抓好县上在我办事处的重点项目建设,为办事处今后快速发展打下基础。2015年,街道办开工和在建项目13个,完成项目建设投资9.02亿元。县城南大街延伸段道路已全面竣工。定汉高速路项目路基主体全面完工。天汉水城、新城、东片区综合开发、南湖路综合市场、县工业园区项目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东龙华府、田园牧歌、幸福嘉苑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二是认真抓好我街道办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街道办新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59500万元。凡是辖区内7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实了专人定期督催、检查、指导。三是依托大、天汉水城和草堰传统饮食一条街旅游区开发建设,培育特色地方文化品牌,做大做优“农家乐”,新发展农家乐4户,累计27户。四是加快新建、技改项目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辖区9个新建、技改项目,总投资7633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5980万元,其中原xx县胶合板厂新建木工板生产车间2600平米,新增设备5台套,总投资1000余万元,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实现经济效益3100万元。xx市永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45万元,购置设备,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xx县玛丽亚医院投资15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1600万元;明兴门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征地扩建厂房设备,实现经济效益580万元;等等
三、注重引导,狠抓帮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是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永利炉具新建项目秸秆生物颗粒,落实了场地30余亩,修建硬化道路40余米,使项目能够顺利建设;茂叶超市的冷链物流项目在街道办党委和村组的协助下,签订了项目租地协议,租地120余亩,目前圈打围墙已完成。大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征地413亩,1.3公里城市道路已贯通,路基已基本形成;半山环线2.88公里已基本贯通;通村公路8.72公里路基已完成70%任务。同时,还深入开展了建设环境整治活动,在辖内进行了土地清查及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协助解决好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排除项目建设中的干扰和阻力,严肃查处影响投资环境的“三乱”问题,对人为设障、强拉强运等破坏投资环境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坚决依法依纪予以打击,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理念,狠抓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街道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今年街道办认真开展了“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一岗双责”、制定了“五落实、五覆盖、五到位”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了单位、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今年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未发生安全事故。
回顾一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一是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安监站工作人员,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按照上级安检部门要求,召开了办事处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制订了“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方案,落实了班子成员及相关单位“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定了“五落实、五覆盖、五到位”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了单位、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二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我们坚持每季度对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及各类培训机构;网吧、超市、宾馆及旅游场所;农家乐、道路、食品安全;水库;烟花爆竹、危化品、木材加工、建筑建材等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今年共检查企事业单位119家,查处隐患6处并进行了整改,责令一个木材加工企业停产整顿,目前还在整改阶段。总之,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了隐患,巩固了办事处辖区内安全生产稳定形势。
三是落实和建立了安全生产村查村管制度。按照安全生产“五覆盖、五落实、五到位”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规定,在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活动中,发现村(居)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责任缺失严重的现实,我办将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落实给村(居),由村(居)组织人员对所管区域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由办事处的督查组督查村(居)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通过安全工作检查,建立了村查村管安全生产制度,切实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五级覆盖要求。
总之,2015年街道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面完成了县上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促进了辖区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二0一六年我们将继做好中小非公制企业指导,注重服务、为企业做大做强,项目顺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确保辖区内经济稳步发展!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XX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整治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村干部及企业干群的共同努力工作下,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个目标,突出科学发展与农民增收两个重点,紧扣发展、和谐、创新三大主题,深化生态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四大战略,力求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五大突破。以加强综合协调服务能力,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摸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工作方针,以“企业发财、地方发展、互利双赢”为共同目标,把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作为我镇企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指导督促企业健全管理网络,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环境整治保障措施,加大各企业安全防范保障投入,改善企业发展的安全生产条件,加大了安全检查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排查解决了企业与周边群众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我镇一年来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夯实工作任务
我镇资源匮乏没有工业,只有一座小水电站和一个养殖公司,境内还有一个省属葫芦头水电站。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对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十分重视,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量化考核考评范畴。首先,调整了镇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干部力量,增强了自觉服务驻地企业、依法保障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其次,与“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包村组长分片包抓企业制度,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加强管理,制定措施,强化环境保障工作力度
1.制定具体政策,建立工作制度。按照《镇厂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施办法》来调解矛盾纠纷,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厂地关系和谐相处。同时,制定了“三会一包一查”制度。一是每周一干部例会由主管领导安排部署本周工作,各包村工作组和业务部门汇报本周企业厂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二是镇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企业办和包村组长汇报企业在运行中所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调处,研讨解决具体方案和措施;三是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环境保障整治分析会,及时解决企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季度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四是落实镇党委、政府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五是实行不定期不定时到各企业进行调研和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2.宣传政策、法律、法规,送法到企业,为企业开展支、帮、促活动。我们把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送法到企业作为开展企业发展环境保障整治工作的突破口,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政策、法律、法规处理厂地事务和矛盾纠纷,并加大对企业厂长、经理和职工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力度,经常性地将《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土地法》、《物权法》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送到企业,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企业运作行为。同时,在驻镇企业中开展“支帮促”活动,做到公正廉洁、优质服务,经常性地帮助企业办理各种审批事项,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共同创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工作力度。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始终站在依法治镇的战略高度,抓好厂地关系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是为企业建立环境保障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依据。今年以来,我镇牢牢抓住国家扶持政策力度,以开展“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企业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克服发展“瓶颈”,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2015年,我们主要抓了“一件事”,就是协调解决葫芦头水电站与群众发生的用地矛盾纠纷,一年来共为葫芦头水电站解决用地矛盾纠纷1起,为企业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基础。我们必须建立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长抓不懈。虽然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发展环境问题较多,企业征地、用工、运输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在资源开发、工程实施、道路交通等方面上都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但是,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我们有一套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团结一致的力量,不怕困难的精神,奋力拼搏的毅力,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定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为镇域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小企业办工作总结
中小企业办工作总结
截至2015年底,预计全市私营企业累计达4184家,同比增长15.8%,2015年新增696家;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4万人,同比增长7.92%,2015年新增6092人;2015年实现私营企业营业收入906.2亿元,同比增长21.11%;2015年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79.17亿元,同比增长19.21%。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强化企业家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类培训活动10次,培训500余人/次。其中,1月份,组织神厨调味品、金釜工具等10家企业参加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山东班;3月份,组织信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白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负责人,到北京免费学习《企业软实力核心系统》课程,解决企业软实力建设问题;4月份,组织15家企业负责人和单位业务骨干参加XX市“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企业国际化战略培训班,学习国际化视野与战略思维、“走出去”战略实现路径、国内外市场资源利用、境外研发中心建立、国际市场开拓等相关知识;同月,组织力拓化学、双鹤机械等8家企业参加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德州孵化基地融资培训活动,学习企业融资知识;9月份,聘请山东毛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来我市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共举办4期,100家企业参训;10月份,举办2015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巡回大讲堂班,聘请潍坊智宇非凡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培训师马希辉授课,对我市21家企业60余人进行《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互联网+战略》培训。
(二)强化载体建设,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组织郭家五金工具产业园申报山东省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黄夹工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申报XX市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材料已上报待批。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创业辅导基地2家,XX市级7家。组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马铃薯生产装备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申报山东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鑫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报XX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材料已上报待批。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XX市级5家。创业载体的建设,能为广大创业者搭建发展平台,有效帮助创业者解决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促进小企业集聚发展,提高资源共享率和创业成功率,达到“搭建一个平台,服务一片企业”的目的。
(三)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开展“政保贷”工作,我市双鹤机械、信诺医疗器械、舜天五金、光辉食品、康润德食品等43家企业进入XX市“政保贷中小企业库”。合作银行为“政保贷”企业库中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对产生的贷款本息损失,中小企业增信基金承担10%,合作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20%,保险公司承担比例由保险公司与合作银行协商确定。“政保贷”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其中,建仓炉业、金朝阳电动车、绿洲食品3家企业已完成考察,贷款有望近期批复;燕陵生物科技、黄三角环保产业园等企业正在考察中。
联合经信局制定《推动全市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对外合作实施方案》,并具体负责宇世巨化工、力拓化学、庞大调味品和金源调味品4家企业的股改工作。目前,宇世巨化工筹备“新三板”上市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预计明年上市。
(四)突出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晋档升级
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计划,今年,飞达集团辐照灭菌、天成工程机械和宇世巨化工3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企业复核认定为XX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筛选10家“高成长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帮助企业建立“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今年,宇世巨化工和天成工程机械2家企业认定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舜天五金认定为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百枣纲目公司认定为XX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企业)8家,XX市级23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和认定,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研发设施,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成功率,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搭建发展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今年以来,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共8次。其中,1月份,组织庞大调味食品等3家企业参加“山东省中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启动暨对外合作洽谈会”;5月份,组织信诺医疗器械等3家企业到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参加“转型升级·香港博览”活动,组织金源调味品、光辉食品2家企业参加济南创业创富展会;6月份,组织庞大集团、乐家客调味品、光辉食品等6家企业赴台湾参加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论坛暨第21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对企业开拓眼界、树立品牌、扩展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月份,组织联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2015(鲁台)德州现代产业合作恳谈会暨海峡两岸新能源合作对接洽谈会”。9月份,组织山东吉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十二届中博会;11月份,组织德润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参加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
(六)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以来,先后与北京华夏脉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御农业科技集团对接洽谈,对方也来就油用牡丹种植、现代农业与冷链产业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工作
全面开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年活动”,专门制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计划》,将任务分解并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一是强化电子商务培训。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程,定期开展面向中小企业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的电子商务培训,提升参加培训人员的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今年,共举办电子商务培训5次,300多家企业参加。二是搭建平台引进项目。充分发挥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资源优势,与全国知名电商就在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接洽,成功引进杭州雅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该公司3m模式,助推我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三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今年,我单位在市及以上媒体发表电子商务信息11篇,大力营造电商发展良好氛围。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将发展电子商务较好的企业和电商服务机构优先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筛选推荐百枣纲目公司等12家企业列入山东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计划,争取获得扶持;组织庞大公司参加2015年中国网络商品博览会暨中小企业电商展洽会,并为庞大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争取全省优秀电子商务企业及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八)做好人才工作
8月11日,经我单位“牵线搭桥”,山东技师学院与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推动“产业双赢、协同发展”。9月13日,“智汇”2015创新创业对接洽谈会上,山东技师学院与我市共同为“山东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双方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今年,为宇世巨化工、嘉寓门窗、孟氏科技等企业成功引进本科生9名、研究生2名;完成XX市中小企业专家智库申报工作,我市9人入选;在《德州新闻联播》、《齐鲁晚报》等媒体发表人才信息4篇。
(九)加强业务学习,抓好优惠政策宣传
为抓好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宣传与落实,制定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利用非工作时间进行不少于3个小时的业务学习,由各科室负责人轮流领学,掌握各级政府出台的最新中小企业优惠政策,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随着各级政府出台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优惠政策日益增多,以往依靠电子邮件、电话、简报等与企业联系沟通,进行政策宣传的方式时效性不够强,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了“市中小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将全市136家重点企业纳入该平台。实时发布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融资服务、经济运行、企业培训等服务信息和通知,及时将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推送到企业负责人手机中,让广大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享受指尖上的优质服务。
(十)做实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
专门制定《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计划》,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为所包保村庄建立七清台张,及时掌握村内存在的问题,每半年组织一次全体党员参加的集体学习,并成功帮助村庄完成移风易俗工作。今年,针对群众提出的要求,我单位花费2万多元为郭家街道北辛村铺设排水管道,为杨安镇辛家村安装监控,宋家村更换led路灯,改善了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只有搭准群众的脉搏,了解群众的呼声,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这项工作做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群众方能满意。
第三篇: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乍甸镇,位于个旧市北郊,离市区不到十公里。是一个山坝结合的乡镇。地形由南向北倾斜,东与大屯镇毗连,南与市区锡城办事处相连,西与建水县交界,北与鸡街倘甸两个乡镇接壤。辖区面积.平方公里。
乍甸镇辖八个行政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四十一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彝苗壮傣回哈尼等十个民族,年底全镇总人口为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城镇居民人。
辖区内有余家重点骨干非公企业,全镇非公企业较为发达,有采选冶炼加工等行业,年总收入.亿元。镇辖区有丰富的霞石矿资源,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非公企业是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全镇辖区内有色金属冶
炼能力达万吨/年。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家,自立矿冶厂超拓公司成功冶炼厂森源公司彩马公司有色化工厂等。其中自立矿冶厂总收入达亿元,上缴税金余万元,生产有“云山”牌精锡,“金湖”牌红丹等各优产品。“云山”牌已在英国伦敦注册。由于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得较好,给辖区内的非公经济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促使了各家非公企业的良性发展。综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对非公企业的综治工作领导,做强非公企业的综治防范队伍是确保做好综治工作的关键。
我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综治办的领导下,工作效果明显,自年以来,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年年名列前矛,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从而促使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一直以高标准高起点来严格要求综治工作,镇领导非常重视综治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为综治委 的主任,从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一把手亲自抓,每年为做好综治工作,投入各种资金近十万元,有力保障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对做强综治工作防范队伍的工作,我辖区所有非公企业均成立了基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各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业主深知,企业要发展,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所以在对综治防范力量的安排上,一直是放在重中之重上考虑,对社会治此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安综合治理力量一直是有增无减,以个旧市自立矿冶厂为例,年时,综治工作人员有人,现在发展到有人,而且制度健全,分工较细,人员素质较强,有效的防止发生厂内的物资遗失的行为发生,保障了生产的正常开展。据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统计的数字,我镇非公企业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范力量专职的就有人,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综治工作防范力量,确保了各非公企业的正常生产的开展。
二加强对非公企业综治工作指导力度,确保综治工作落在实处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为切实开展做好各非公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我镇辖区实际,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多次组织成员召开研究会,及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指导全镇非公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日常为突出工作的重点,确保工作收到失效,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定期组织综治人员前往各非公企业对综治工作加强指导,与非公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负责人召开综治工作会,共同研究企业内当前的综治工作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从而将工作做到实处,每年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前往非公企业内指导工作不少于次,有工作情况记录,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从而确保工作的实在性。
三加强综治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非公企业综治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工作做得好不好,人员素质是关键,各非公企业在成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时,通过考核面试选立场坚定,有责任心,有觉悟的素质较好的人员来参与综治工作,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通过主动上门到各非公企业对综治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每年不少于次,从而确保各非公企业综治队伍人员的纯洁性及提高了工作能力。由于工作业务得到有效提高,综治队伍在非公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各非公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各非公企业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地方政法部门做好各项工作,还以个旧市自立矿冶厂为例,其综治人员实行三班倒的制度,有效的防止企业内的物资流失的发生,在做好企业内防范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条件,加强对企业外的综治防范巡逻,自正常开展防范工作以来,做到了厂内全年不发案的零的记录,同时仅年协助查获盗窃铁路物资的案件起,抓获作案嫌疑人人,并及时上报公安机关处理,有效的
维护了企业周围的综治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秩序,厂内每月分上旬和下旬发放工资,由于厂内务工的外来人员有人,且都是来自农村,喜狂饮酒,为防止发生违反治安管理方面的问题,企业内的综治工作人员在平时加大对易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员的监督教育工作力度,从而维护了企业内的社会秩序稳定。
四建立三级防范体系,从点线面做好非公企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收到实效的保证。
我镇的非公企业,所招工人来源复杂,为防止发生罪犯混杂其中,所有做工人员要求有合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第四篇: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世强
作为市场主体和竞争实体的中小企业,涵盖各类所有制形式,广泛分布于一、二、三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地区的发展实践中,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生力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增强安康经济实力的希望所在,这是各方面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7.06亿元,增长15%,其中:一产增长6.4%,二产增长21.5%,三产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达到20.5:39.6:39.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6.54亿元,增长16.8%,比生产总值增速快1.8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86%。目前已形成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装备制造等六大主要工业群体,主导产业构架和雏形基本形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54%,比计划超0.18个百分点。2010年有11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4个产品获得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称号。
从对经济发展作用上分析,在全市中小企业构成中,工业企业17627户,仅占19%,实现增加值占比却达61%。从对财政贡献上分析,中小企业实交税金中,工业实交税金77207万元,占比达72%。从促进就业上分析,从业人数中,工业从业人数123607人,占40%。
二、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作法
在中、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认真贯彻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新、老“36条”,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动力,以跨越发展为目标,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
1、推行行政事务代理制。市、县区普遍对所有招商引资及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领导挂帅、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帮扶小组,对企业涉及行政事务实行全程代理,取得很好效果。项目在立项、核准、报批、用地等环节的手续办理迅速、及时,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度。
2、对规上(工业)、限上(商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督查,及时了解企业的煤、电、运、资金等问题,及时深入现场办公,予以协调解决,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3、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尤其是投资在50万元及以下企业的催生和孵化,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壮大。
4、市、县(区)陆续组建国有资产经营担保公司,成为企业从金融部门取得担保贷款的有效途径,极大的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部分县区制订和实施了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也有力的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5、兼顾企业对交通的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实施通达工程和农村道路水泥硬化及县乡主干线油路化等提升改造工程,大大提高了通企、通矿公路通行运输能力,尤其是矿产类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产品运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6、加强非公经济维权投诉建设工作,维权投诉体系已基本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制约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根据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各种制约发展的特征性问题日益突出。中小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占总数的68%,比例偏大,工业企业总量小,缺少品牌支撑,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科技含量低,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影响大,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与全国全省及毗邻地市差距呈继续拉大趋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大项目不多、投资增势滞缓,产业层次偏低,缺乏科技型企业和品牌,工业技术装备差,企业普遍研发投入少。不少中小企业徘徊在初级产品生产,市场竞争力不强,销售传统式,管理家庭式,经营粗放。按照中、小、微型企业标准划分,全市现阶段没有工业大型企业。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统计部门资料显示,从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一产高10.6个百分点,二产低1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5.9%,比全省平均水品低20个百分点,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三是工业投资不足,民间投资涉及面不广。从投资构成看,2010年全市产业项目总投资增长14.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5%;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增长71.9%;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83.7%;旅游业投资同比增长62.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1.5%。在全市民间投资总额中,个体经济投资19.88亿元,占14.7%,比2009年降低2.5个百分点,且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采掘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处于主导地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民间投资介入程度特别低,反映出非公有制企业投资面偏窄。
四是资金瓶颈制约问题突出。从去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紧,信贷规模缩减,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我市中小企业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紧缺问题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仅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就超过15亿元。
五是各级政府引导和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的收效尚有差距,扶持和服务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突出表现在市、县(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基本尚未落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六是非公企业人才缺乏。据统计,截止2010年末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0553人,占从业人数的5.4%,高级技术职称1185人,占0.6%,中级技术职称2882人,占1.48%,初级技术职称6309人,占3.23%,当年引进各类技术管理人员2611人,占1.34%。
七是非公有制企业市场秩序、企业信用、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还有待整体提升。
四、创新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方式的思路及措施
1、创新服务,优化环境。着力抓好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一是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营造投资环境,从税、费的优惠到土地、资源、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倾斜,吸引投资者来安康兴商办企业;二是加强和完善维权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已制定出台的各项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促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严肃查处侵害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扎实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引得进、落得下、能发展的理念,大力营造支持和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和环境。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动态,倾听企业意愿和呼声,及时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2、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拓展民间投资领域,重点支持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社会养老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等建设,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
3、加快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建设,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按照“政策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骨干企业推动,主导产业支撑,招商引资拉动”的思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生产发展要素、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向集中区流动,坚持聚集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理顺工业集中区管理机构,落实建设和发展的领导责任,着实解决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4、着力成长型企业的培育。以主业突出、业内领先的企业为重点,以壮大规模、提高水平为目标,集中力量扶强扶优,强化对骨干企业、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的帮扶指导,积极协调生产要素,加强服务保障,力促优势企业优先发展。加大对困难企业支持帮扶力度,协调各方,使其正常发展。对现有的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上项目,不断扩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促其做大做强。对食品、丝绸、医药类等资源加工企业,原材料收购的季节性强,资金需要量集中,协调金融部门实行短期拆借、封闭运行、专户管理办法,确保生产必须资金需求。大力推行企业与院校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和名牌产品计划,注重企业内涵发展。加大培育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力度,转变扶持方式,把成功上市以后的政府一次性奖励,变为政府有选择的确定重点企业,前期就投入资金支持进行辅导培育,从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倾斜帮扶,主动开展券商辅导,通过培育,力促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尽快上市,早日实现我市上市公司“0”的突破。上市成功以后,政府前期给予的资金投入就视同对企业的奖励。
5、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企招商,以项目为载体,创新方式,主动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使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安康。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对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通过“1+x”模式帮扶,即在投资者出一点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规费减一点等方式扶持。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地财政应按用工的增加人数尤其是大学生到企业就业的人数,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并实行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员工工资收入的财税扶持政策。对科技型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奖励,并从资金、政策和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对重大投资项目,视其投资规模和强度,实行奖励。
6、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服务企业能力。逐步开展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平台建设,突出抓好人才、技术和政策咨询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队伍素质,二是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事业,三是通过培训和服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
7、健全非公企业党团工青妇组织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党、团、工、青、妇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构建企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8、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以各种形式的专栏,开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大宣传、大发动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创业有功”的价值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9、实施中小企业整合战略。由政府搭台,强力推动和引导,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重组整合、同行业联合,促进要素的流动聚集,让中小企业能迅速壮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产业整体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打造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中小企业。
10、对非公有制企业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签订劳动用工合同5年以上、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经科技部门认定后,政府一次性给予企业奖励50000元,促进非公企业科技进步。
第五篇:非公经济工作总结
聚焦非公经济
集中突破发力
——2015年康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543”发展工程,全县上下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努力为非公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县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税收的主来源、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已经成为我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县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认真工作、通力协作、全力聚焦全县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将2015年康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工作总结如下:
一、非公经济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一)非公经济增加值
2015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16534万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8.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2%。
(二)市场主体培育
2015年全县共新登记私营企业187户,增速为37.2%,累计登记私营企业623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578户,增速为46.7%,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8673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1户,增速36.5%,累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415户。市场主体培育速度实际增长45.6%。
(三)非公经济提质增量工程 2015年,新增“四上”企业5户。新增“个转企”60户,累计达到94户。新申请注册商标22件,申报“甘肃省著名商标”1件,培育发展“独一味”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授权专利29件。2015年非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增速14.3%。
(四)专项指标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93亿元。新增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持照户)84户。已建成一个省级非公经济工业园区和一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
(五)非公经济对社会的贡献
2015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税收总额达21316.6万元,占全部税收的91.6%,税收增速为17.1%,其中国税实现税收6913.6万元,地税实现税收14403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0131人,增速达到226.8%。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十三五”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深化改革,在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上有新作为。
1、加强政策宣传,营造宽松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县非公经济发展办联合成员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宣传月活动,11月19日上午,在城关镇中街远东超市对面人流集中场所进行了现场宣 传。县委宣传部作为“思想解放工程”牵头单位,运用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我县发展非公经济的重大成效、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全年围绕非公企业发展采访撰写稿件192篇,在《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等市级媒体播发稿件221篇(条),同时在新华网、人民网、《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播发康县非公经济稿件63篇(条),大力宣传了我县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良好成就和优秀典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2、实现职能转变,简化行政审批。2015年以来,按照省、市、县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总体部署,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简化程序为突破口,着力在关键环节改革,在简化程序、规范公开等方面求实效,按照各级政府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机制、简化程序,相关部门公开了许可事项、许可依据、办理期限、监督电话等,确保行政许可规范、有序、公正、透明地进行。按照“规范审批、重心下移、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要求,将审批权限下放与审批方式改革结合起来,放权于基层,推进审批方式创新。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均按照各级政府简化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要求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一照一码”。完善商事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工商局立足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着眼放松准入管制、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落实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的政策规定,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体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4、明确工作职责,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康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全年共召开了5次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并安排部署了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保障非公经济稳步发展。针对非公经济发展中现有行政审批方面的问题,各成员单位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公经济投资项目的前置审批,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和已经公布的“权力清单”以外,一律对非公经济不设行政或非行政许可审批,下决心降低了非公经济准入门槛,优化了审批程序,明确了审批流程、时限以及各环节责任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推行“首席代表”审核制,切实解决服务非公经济“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全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上有新举措。
1、强化非公经济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升。为破解发展难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能力,2015年先后开工建设了工业重点项目18项,形成了以王坝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为主导,阳坝、岸门口、城关、三官等地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多元产业,着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培育以“甘肃省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建成了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小儿止泻凝胶膏新药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技术改进、新版GMP技改等项目;康县恒丰公司核桃深加工技改扩建暨年产5万吨核桃乳生产线建设项目;康县天一混泥土有限责任公司商品混凝土搅拌 厂扩建项目;康县龙神公司有机茶生产等项目,完成总投资33940万元。
2、重视提质增量,促进转型升级。2015年支持和引导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提升档次、提升规模,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个转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共培育了60户经营能力强、资产规模大的个体工商户向组织程度高的私营企业转型升级,“个转企”总数已达94户;同时,积极扶持私营小微企业加强管理,扩大规模,促进规模以下企业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完成康县坤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入规工作,实现非公经济质和量的扩张。
3、拓宽招商领域,落实招商引资。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投资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明显成绩。2015年,我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2个,签约资金53.85亿元(其中兰洽会签约项目50个,签约资金52.25亿元),到位资金46.93亿元,新增储备项目47.89亿元,开工率86.5%,竣工率69.2%;落实招商引资专项经费80万元,确保了全年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4、实现品牌兴企,推进商标培育。为了帮助非公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主体或自然人注册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指导企业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挖掘品牌价值,今年新申请注册商标22件,申报“甘肃省著名商标”1件,培育“独一味”申报中国驰名商标。9月16日,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委五楼会议举办了中国驰名商标知识讲座。中国工商报社维权宣传策划中心主任吴迪为参会人员作了驰名商标注册相关 知识的授课。我县辖区内的甘肃省著名商标持有人、县非公经济集中突破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县食用菌开发中心负责人等共计20余人参加了知识讲座。
5、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促进旅游富农。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生态美丽康县”和打造全县生态旅游大景区的总体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与非公经济工作相结合,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康县凤凰谷村民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把一个贫困村打造成了乡村旅游产业型的乡村舞台,采取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方式,吸收股东13人,由政府支持成立了旅游度假公司和建筑公司,立足凤凰谷山水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在贫困山区让农民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旅游景区建设、搞活旅游业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了景区建设用地难、农民增收难、就业难等三大难题,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打造以康县凤凰谷为代表的旅游村48个,农家乐及农家客栈110家,接待游客134.6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995万元,同比增长39.3%。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村、123户具有建设条件的农户中开展创建1230张床位的“十村百户千床”工程,该工程是我县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村民3200余人就业。
(三)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激发非公经济市场活力上有新办法。
1、激发创新活力,带动创业就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实施多项举措,推动全民创业,减小就业压力。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创业技能培训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2015年9月,对 我县农家客栈、种养业大户、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共90余人,举办旅游业服务技能培训班。从10月下旬开始,县人社局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报名人数达到300余人,分5期进行。11月12日—17日,县人社局、县非公经济发展办、县工商局联合举办了为期5天的创业能力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者的创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小额贷款力度,鼓励以创业促进就业。今年全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10户3360万元,其中发放城镇小额担保贷款803万元。三是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服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引导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甘肃省引导51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实施办法》,鼓励和扶持28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我县辖区内非公企业服务。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非公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非公企业申报和争取国家、省级和市级科技项目,截止目前,实施了国家富民强县项目,项目资金210万元,省列科技惠民项目2项,项目资金200万元。二是引导帮助非公企业积极申报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已成功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组织非公企业实施县级科技项目4项,投入县级科技经费10.5万元,成功申报省科技厅科技民生项目3项,总投资164万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结合电子商务产品,有效促进了我县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今年全年,全县新增授权专利共29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
3、争取专项扶持,拓宽融资渠道。资金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县非公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帮助企业发展,政府积极争取各项省市项目扶持资金,并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为企业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投放的有效性,提供资金保障,有效破解发展资金瓶颈。2015年,省财政以贴息或补助的方式为非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类专项扶持资金585万元,全县各金融机构为非公企业提供各类融资贷款共计27535万元,并为鼓励全民创业,向有创业意向以及有好的创业项目的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15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县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工业园区,形成创业孵化基地。按照省、市、区对工业园区建设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已建成省级独一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并成立了康县创业孵化就业促进工作协会。县政府为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推进工业化进程,印发了《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康政办发〔2015〕136号),出台了相关扶持优惠政策,为成长型小微企业零租金提供生产场地和发展环境,使企业在孵化园中健康成长,逐步发展壮大,有效培育工业发展后劲。
5、培育示范典型,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示范带动的辐射效应,凸显出成效明显的示范点。我县共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社。如康县阳坝梅园太平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阳坝镇田坝村千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园、中节河流域中药材野生贯叶连 翘繁殖驯化栽培技术示范点,投资280万元的兴高养鸡场示范点、甘肃润霖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王坝杜仲食用菌生产基地等,这些示范点的建成,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的热情。以康县梅园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逐步壮大企业整体实力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11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
(四)全力提升服务监督力度,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上有新思路。
1、推进联企帮扶,助推非公企业发展。按照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政策落实、强化服务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的整体思路,开展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和选派帮扶指导员助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活动。县四大班子和各成员单位的企业帮扶指导员,对102户重点非公企业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非公企业在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已存在的问题集中归纳汇总,研究讨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2、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工作督查机制,实行“督查、通报、总结、考核”的工作模式,不断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同时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作为考评工作作风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10月28日至30日,县督考办会同县工商局、县非公经济发展领 导小组办公室组成督查组,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全县推动非公经济集中突破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结束后,对督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在全国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迎难而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非公经济整体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行业结构不完整,目前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共18户,其他企业营业额、工业产值等还达不到“入规”标准,甚至是有很大差距,已入规部分企业也出现整体营业收入下滑现象,各行业应顺应当前发展新形势、新环境,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实现企业永续发展。二是企业融资难现象依旧存在,根据“联企帮扶行动”走访企业收到的反馈信息,一些小微企业想要扩大生产规模、扩建厂房等,需要大批资金支持,但一些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时限短,信贷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让发展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三是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受传统就业观念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去非公企业工作,虽然有《2015年甘肃省引导51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实施办法》政策支持,但其覆盖面窄,只有28名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多数小微企业无法参与这项工作,多数小微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急需高层次人才支持。四是部门协调、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对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工作思想上还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是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单位的职责,与其他单位无关,配合程度 不高,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四、2016工作计划
(一)认真落实各项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适合非公经济进一步突破发展的良好环境。继续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工作,组织非公企业对职能部门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整治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组织开展企业整顿规范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政银企合作,进一步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提供财政专项资金等措施,改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对项目好、前景广的小微企业提高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政银企合作,为非公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继续加快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推进非公企业品牌建设。将培育“独一味”发展为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商标推进战略工作重点,加大其他符合条件的商标品牌培育为中国驰名商标或甘肃省著名商标工作力度,支持非公企业创立知名品牌,提高商标知名度,增强我县非公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服务政策,提升非公企业队伍专业水平。完善就业能力培训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格局,进一步提升培训水平,改进培训方式,积极开展各行业从业人员工作水平培训工作,努力做到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其工作水平。同时以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为契 机,支持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提升非公企业从业人员队伍专业技能水平,为非公企业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五)促进“独一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完善。努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完善工业园区服务功能,为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政策扶持,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对符合条件新创办的经济实体创业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继续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方协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非公经济发展难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力助推我县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