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质教育中的幼儿美术创作教育的研究
素质教育中的幼儿美术创作教育的研究
三门县蓓蕾幼儿园 包正云
近两年,我所教幼儿画的图画中,先后有,几十幅作品张贴在幼儿园宣传窗内展览。有人间我:“在你教的小朋友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作品入展?你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遇到这样问题,实在很难问答,我绘画水平不高,没什么成功的“秘诀”只能读一些教学感受和教学体会,仅此而己。
作为一个幼儿绘画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绘画心理,幼儿最喜欢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画使他们自由而舒心,乐在其中,这种形式的绘画,被人们称为“想象画”或“美术创造”。此乃是一种使幼儿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得到发展和锻炼的创造性活动。
既然幼儿喜欢画“想象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就成为幼儿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幼儿讲故事、朗诵诗歌,让幼儿听音乐,看演出.带幼儿参观画展、游览本地的名胜古迹.在这些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异牛之同或同中之异,都有见上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幼儿在娱乐活动中,如玩会叫的娃娃,遥控汽车,滑稽唐老鸭等,都能触发他们的想象,引起一系列的遐想和美好记忆,勾起美术创作的欲望。
其次是因势利导给予辅导,在平时上课时,我建议平时爱画仙女的小朋友画一幅七仙女的画,结果失败了。后来,她自己画了一幅“傣家”的画,可最初画面上的两个傣族小姑娘两手空空,非常呆板,可这小朋友由于平时比较熟悉傣族的生活,我帮助她回忆,给予启发,她的画面内容丰富了,一个小姑娘手里撑着一把花伞,另外一个小姑娘肩上挑着一担香蕉,竹楼上还增画一个凉台,上面放着一只大土罐,竹楼下面跪着一群鸡,是鸡妈妈找虫给三只小鸡吃,这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意趣画就丰富多了。
通过这件事,使我进一步悟出这样一些道理,幼儿的绘画内容是与各自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和思维,想象力有著密切联系的,他们喜欢随意想象作画,爱画熟悉的有趣的和理解的事和物。因此,对幼儿绘画不要限内容、定框框,应凭其想象去作画。在这过程中,作为启蒙者的教师和家长,则要因势利导,那么稚拙可爱的幼儿美术作品便会脱颖而出。至于画的着和一些细节之处,则不应过分干预和求全责备,如太阳画得不圆,画的房子是倾斜的,比例也极度不合理,这正是幼儿画特有的稚拙美,表达着他们特殊的绘画语言,倘若按成人的标准、意愿去强迫幼儿修改,那么,幼儿画中的生动、活泼、天真、稚拙的感人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世界著名画家马蒂斯、齐白石等,为探索幼儿画的稚拙的天真和稚拙的可爱这种意趣,以达到归真反璞的美妙境界,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
再次是为幼儿创造理想的绘画环境和条件,幼儿绘画需要一个自由欢乐和动静结合的环境和条件。在平时实际数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淡,学生与学生自己互相启发,互教互学,择笔作画时又互不干扰。画好后,大家对每个人所画的雏形画、成品画都很关心,相互交流、指点。在这样的气氛中,幼儿的情感、兴趣和想象力都进发出来了,绘画兴趣越来越浓,创作热情越来越高。每次美术课后,我都要举办幼儿美术创作画展,展出作品大多是课堂所作或在家所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油棒画、水彩画、蜡笔画和布贴画,请小朋友之间互相交流评比。这样,以幼儿为主体自己办画展,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应该说,这也是我们在更大范围内,为幼儿群体创造理想的绘画环境和条件的又一尝试。
当前,一些地方在对待幼儿美术教学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做法:一是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二是束缚过多,不能越雷池一步。第一种做法,会使幼儿“虽勤于此,却难闻道”,这就是说虽然付出很多,却收效甚微。幼儿刚刚开始学画,会有很强的欲望,但往往在具体落笔时却又不得要领,所以,在放的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加以引导,否则幼儿纵有再浓的兴趣,也会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指导而丧失掉绘画的兴趣:第二种做法,会把幼儿的想象力禁锢起来,把手脚束缚起来,特别是只准幼儿一笔一划照老师和家长的范围临摹的做法,会使幼儿失去天真活泼而谨于慎微,缺乏创造性,此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参考概论:
(1)美木概论(2)中外美术史
第二篇:大班幼儿美术创作评价研究
大班幼儿美术创作评价研究
大班幼儿美术创作评价研究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幼儿园 刘彩芸
【摘要】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期间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和性格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创作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美术作品评价中,教师需要看懂幼儿的画,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评价,减少否定与批评,让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一直持续下去。
【关键词】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美术是幼儿最早用来抒发自身情感、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法,是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交流方式。画画是幼儿的天性,那些貌似荒诞、奇特、不符合常理、天马行空的作品,往往是幼儿自身独具奇特魅力的表现。幼儿在画画水平上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大班的幼儿在画画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巧,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也比小中班的幼儿较强,能够清楚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时的他们喜欢将画画作为一种游戏,或是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所想和所知。绘画已经成为他们独立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征,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作品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幼儿参与。在我国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幼儿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往往以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为主,一个人的意愿就确定了作
品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方式有着浓浓的教师个人主义,是对幼儿作品不负责的表现。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需要幼儿参与,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幼儿的参与往往也达不到具体的效果。
2.重视作品两头,忽视中间作品。在许多教师心中,评价工作就是为了找出好与坏的作品,而选择忽略“中间”作品,对于中间作品,教师没有指出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样不加评价的态度,不利于这些作品的幼儿作者们找到改进的地方,同时,优秀之处没有得到肯定,往往也会挫伤幼儿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3.不适当的评语会损害幼儿的积极性。作品评价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前期准备也十分复杂,大部分教师会在作品评价前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以及绘画风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给予幼儿的绘画作品肯定性的评语,对于幼儿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分析后制定
出相应的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热情的措施。但由于幼儿绘画天马行空,有些幼儿的绘画作品很难看懂,评价工作需要仔细认真,耗时较长,一些教师在评价中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在评价作品时对一些幼儿的作品进行批评,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呵斥幼儿。例如,教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某某,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影响其他小朋友,你看,你画的是什么?就不能画漂亮一点吗?”这样过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甚至会让幼儿形成自卑心理,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对绘画产生抵触心理。
三、作品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单纯只使用一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十分片面的,在现阶段,教师的评语是主要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不能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这必然会造成作品评价的不完整,而如果只是让幼儿们进行作品评价,则会丧失掉
评价的效果,不利于幼儿创作的水平提高。因而,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势在必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出现,弥补了原有单一评价所有的不足,将评价这一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使得教育活动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完善。
1.幼儿自评。幼儿自评是所有评价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对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多元评价中,幼儿自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之一。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看出画面中人物、事物和情节的联系,对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评语还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像与不像”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幼儿自评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自我鉴赏,从而使幼儿在自我评价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幼儿互评。随着年龄的增大,大班幼儿对于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语言上有了较多的积累,审美的
能力和意识也开始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提供给幼儿们一个互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自身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小朋友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实践表明,人人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弥补教师不能逐一评价的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身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其对于作品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对作品的评语,能够正确引导幼儿绘画的发展方向,正确、恰当的评语对评价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正确、准确的评语对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帮助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提高其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绘画中的不足,教师要用较为委婉的评语指出,如:“你这张画画的东西很丰富,要是能它们摆在适当位置的效果会更好哦。”运用此类较为委
婉的语言,在起到指导作用的同时又不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运用生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今后美术作品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4.家长评价。在幼儿眼中,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是十分开心的,同时,家长的肯定也能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就应考虑到家长评价的重要性,应经常组织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家长的鼓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5.社会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是十分奇特的,也是其自身魅力的展现,具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而是要将幼儿的天地向社会展示。例如,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向媒体投稿,或推荐幼儿参与各类绘画比赛。这样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教师
不仅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自己的观察范围内,从而更容易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在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作用,充分解读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这样才能给出正确、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绘画信心,在绘画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画画是幼儿与世界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对幼儿美术创作作品评价中,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幼儿建立绘画的信心。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需要调动各方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多元化,使得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活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国静玉,戴红琴。收获快乐——
兼谈幼儿美术作品的解读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3,(8)。
[2]赵小丽。浅谈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对幼儿绘画的评价[J].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3)。
[3]黄莎。儿童美术教学中的作品评价[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梁格庄镇中心学校 郭红
[摘要] 小学美术教育要改变长期以来的“美术课只作为学校教育饰边”的现象,很好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并且要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还要把素质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落到实处,使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关键词] 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目的;作用;落实
美术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促进儿童健康地,全面地发展。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学校素质教育也正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重要内容的。了解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1.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而学校的美术教育正是通过美术课堂,以审美教育为主体,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人格的。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和培养,使学生手脑结合,开发思维,丰富精神世界。
2.培养与时代同步发展,具有良好素质的一代新人。学校美术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上,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3.培养自我发觉潜能并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美术正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感知来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至影响个人的精神面貌。
二、明确小学美术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起到的作用
小学阶段,由于儿童心理水平的局限,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因此教师要耐心指导,善于启发和鼓励,促使他们对美术这门课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依恋性。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促使小学美术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1.通过美术教学促进个性发展,完善人格。美术课以创造性、想象力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发挥创造力的机会,能充分表现其个人感受,而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综合的思维能力,智力和审美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儿童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独有的内心世界表现于造型活动中,从自己的作品中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儿童的人格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2.以加强美术“双基”为手段,提高学生能力,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美术课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教育正是通过双基训练,使学生能系统的循序渐进的,通过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思维的方法。学校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能力,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并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着。一个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的学生在观察事物上,就比较敏锐,对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上就会高人一筹。
3.培养学习兴趣和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教师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光功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最佳状态,吸取和融化新的知识,在课堂上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鲜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追求,使兴趣转变为求知、探索、思维的习惯。美术课上去比较作品形式的完整,色彩的协调,正是对整体感的领会。整体感是通过长期的绘画、欣赏、工艺课的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淀的过程,也是对构成事物本质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的把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
1、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认为,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她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这和英国里德、美国罗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如出一辙。“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教”被认为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再会有上一段时间的"考级"之争。
我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下子摊在桌子上,而是用一支拿一支,用完之后放回去),不准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2、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3、正确评价学生绘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前几年《中国教育报》上载有一个美国、日本和中国小孩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起一场教育观的讨论。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雏鸡图》时,一部分学生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鸡往中间画一点,地们说:”小鸡怎会在空中。“我恍然大悟:地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站高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地们是用”心"在画了。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提出表扬。如一年级李极把鸡眼睛画到鸡的嘴上说想打架了,巫晓聪把麻雀画得像凤凰一样并且用装饰色彩;这难道不是创造吗?
四、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到实处,必须紧抓课堂环节。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形式为课堂内容服务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处在从属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能力受到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通过直观教具,电教媒体及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引发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我教你学”变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我在听其他教师授课时,发现一些教师没有较好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而是把精力较多地花在课堂形式上。例如有一节课,教师课程设计的较新颖,课堂气氛也热闹,而学生作业时间没把握好,大多数学生只临摹了课本上的一幅画,没能使课堂内容升华,达不到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
2.以加强“双基”为手段提高学生素质,进行能力培养。小学美术课内容是以绘画、工艺、欣赏三大块为主体,通过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绘画课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想象、创造能力及情绪的培养很有帮助。工艺课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手脑结合,趣味性较强,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头饰、泥塑、果蔬动物,这本身就刺激了孩子内在的潜能,并把已有的形象、美的感受、经验等通过制作而展现出来。欣赏课通过中外美术作品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培养美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3.以孩子心理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内容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小学生对美术课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生动的想象力更多的被那种不确定的而又有所指望的东西所激起,但也很容易转移目标或丧失信心,总是想领略现实之外的领域,怀着好奇疑惑来度量所有事物,如果儿童心理上满足他们并加以良性刺激,那么,他们的知觉、认识、情绪、情感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起来,使课堂内容能很好的接受,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思维。这需要了解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状况,并不断实践总结。
总之,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离开了美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落实,让美术教育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幼儿园里的美术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几年来,我园不断总结经验,以美术教育为特色,在增强幼儿的思维、创意能力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氛围熏陶 我园无论是班室的环境布置、公共走廊的布置都成了幼儿创作的园地,在老师的引导带动下,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活动,师生互相交流联合创作;我们还利用操场的墙壁,让幼儿在瓷片上自由创作水粉画,孩子们边绘画、边交流、边欣赏,看他们投入的样子,真像一个个小画家。另外,美术小画廊的设置,让全园小朋友的作品都展出,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与创作欲望。
寓教于乐 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游戏、喜欢故事,那我们就创造条件,想办法让美术活动与这些方面相结合,在玩玩、画画、做做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创意的形象表现他们所见、所想、所希望的事情,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形式活泼 单纯的蜡笔画、水粉画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技能的发展,因此,我园在原有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大胆开展创意美术,根据各年龄班不同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开展了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画、粘贴画、棉签画等活动;中班开展了吹画、拓印画、肌理画、染色画等;大班增设了线条画、水墨画、刮画、砂纸画、版画等,并利用日常生活中可用来画画的许多废旧材料,如:雨伞、旧衣服、礼品袋、饮料瓶、旧挂历、纸皮箱等等,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出、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第五篇:丰富的工具材料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丰富的工具材料为幼儿打开美术创作与表达之门
论文摘要:在美术活动的进行中,我们会发现美术是生活中的。孩子们的作品内容是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和孩子们找到的装饰符号是源于生活的,工具材料同样是来源于生活。丰富多样的美术工具材料,激发幼儿愿意创作、喜欢表达、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操纵学习。关键词:工具材料、乐趣、情感
在美术活动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经常使用一种工具材料会使幼儿产生偏爱和单方面的发展,同时,会使幼儿对美术渐渐失去兴趣和挑战。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因此,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做到提供多种作画工具,分不同时期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供幼儿选择、操作。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慢慢尝试、自由探索,达到练习结构的优化。正如《纲要》所指出的:尊重幼儿有积极、适宜自己的情感性情,为每个儿童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都是以教师示范,幼儿临摹为主,陈旧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活动材料,很难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致使幼儿美术作品形象呆板,内容缺乏想像力。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以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工具材料,激发幼儿愿意创作、喜欢表达、积极探索,个性化的操纵学习。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涂鸦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 材料进行美术活动,特别是绘画以外的其他造型、搭建等动手活动。“孩子们大量地接触各种类型的原材料,他们在使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各种形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好奇心和心理满足是兴趣的原动力,也是兴趣形成的基础。幼儿对各种类型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和保护,会使幼儿美术活动积极、愉悦地延续下去,发展为有益的直接兴趣。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保持和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关键所在。中班的幼儿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幼儿的探索能力增强,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教师可以不用介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慢慢尝试、自主探索,达到练习结构的优化。但是我们发现孩子的在众多的工具材料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美工区的工具材料混放在一起,孩子收放材料比较随意,下一次活动时无法一次性的找到需要的工具;孩子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限制孩子的往往是教师或家长。在指导美工区的活动时,一个小朋友剪下了超市海报的图片,准备贴在自己的图画上,但是在贴之前,孩子用一种试探的眼光看了看我,我用肯定的微笑鼓励了孩子的做法。但孩子的这一个目光使我意识到,教师在物质环境上为幼儿提供了支持,但精神上却没有支持幼儿的活动,甚至阻碍幼儿。我仔细的考察了美工区的环境,一个大的玩具柜要摆放橡皮泥、剪刀、不同的纸、废旧材料等等,难怪孩子会不会收放材料。教师将工具和材料分开摆放,制作小架子摆放常用的工具,如:剪刀、胶棒、棉签、印章等;将大的玩具柜摆放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的废旧材料,如:卫生纸卷芯、干果壳、铅笔屑,或者新投放的材料;最后,用小书架把不同材质的纸张一一隔开,让孩子一下就能找到想要的纸。教师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实践,和孩子一起“敢想敢做”,把折好的小船放在涂有底色的砂纸上,再放上黄色的碎纸屑,就完成了一幅生动的“星空下的小船”,在欣赏时,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各种不同的作品都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第一,孩子对美术兴趣浓厚,活动的持续性强,能坚持把自己的作品完成;第二,因为活动的主题是幼儿从心里想创作的,所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幼儿自身流露出来的,表现出作品的主动性;第三,孩子感受到操纵工具的乐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不同的工具材料,每个幼儿的作品是不同的,突出幼儿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意识。
二、细心观察,适时指导,教师要用要情感引发幼儿创作,给每个孩子以肯定的评价。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小班有了很大进步,手的控制能力增强,对于彩色铅笔、碳素笔、圆珠笔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被大多数孩子使用,老师准备的毛笔,粉笔被幼儿忽略了。为了让幼儿感受到使用毛笔作画的乐趣,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毛笔创作一幅作品,请幼儿欣赏,并对比不同的工具材料产生的不同绘画效果。在幼儿绘画中,教师认真观察幼儿活动,给予每个幼儿肯定与鼓励,并适时地以同伴的身份给予幼儿意见,例如:有的小朋友在画画中把人物画得很小,画面中一大片空白,教师会与幼儿一起讨论:1:你的作品很精彩,还有谁和他们在一起?2:他们在哪里?3:我认为如果能装饰一下你的作品就更好了,是不是?教师的引导要站立在幼儿的角度上,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表达。但是如果教师不分对象、不分主题,只刻板运用“表扬为主”的原则,总是“嗯,画得不错”、“真漂亮”等等,时间一长,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传达给幼儿一种消极信息:“老师并没有仔细看我的画,她不过是在敷衍了事。”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有针对性,要结合幼儿个体能力特点和图画中表现出的独特经历作出评价。教师在指导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把每个孩子当成是小画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创作。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引领能帮助幼儿获得启发。在美工区的活动中,幼儿对作品装饰很感兴趣,怎样拓展思路,丰富幼儿装饰的方法呢?我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寻装饰的图形线条,我们在大型玩具上找到了许多图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等,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的装饰材料,还有那些装饰的材料呢?出乎老师的意料,孩子们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找到了装饰的材料。在大树身上有点和曲线的装饰;在户外场地的栅栏上有折线的装饰;不仅如此,孩子们还细心观察到幼儿园楼道内有用彩色珠子有规律排列组合的艺术画装饰。我和孩子一起把收集到的装饰性的图形线条画在纸上,并留出空白,鼓励幼儿细心观察,找到更多的装饰画在上面。这一做法立刻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这样孩子自主性强了,绘画时更有信心。随后我们和家长又收集了各种干果皮、彩色毛线、铅笔屑、糖纸、蛋壳等各种材料,这些工具材料的提供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更好地满足处在不同水平上的幼儿,为他们创造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能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无拘无束、大胆表现自我,陶冶情操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具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三、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美术,创作就在我们身边,创作无处不在。
在美术活动的进行中,我们会发现美术是生活中的。孩子们的作品内容是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和孩子们找到的装饰符号是源于生活的,那么,工具材料同样是来源于生活。布贴画、印染画、喷刷画、树叶贴画、蜡笔画、棉签画、刮蜡画、滚画、彩沙画、粉笔画等。收集这些工具材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不用的牙刷可以用来涂颜色,喝牛奶后的包装袋剪开以后能作另一种“纸”,产生奇特的绘画效果,小朋友们在地上捡到的砖头块在地上同样能画出精彩的作品,绘画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久而久之,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美术创作,幼儿在这块小天地,不受任何拘束,自由构思,大胆想像,使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实践与创造中开拓思维,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美术活动是幼儿充分展示自己创造个性的舞台,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条件、机会与支持,让每位孩子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与独特的风格,绽放出多姿的艺术风采。参考书籍: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