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盟县2013年财政专项产业扶贫民族服饰原料编织项目实施方案
西盟县2013年度第二批财政专项产业扶贫民族服饰原料编织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普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普洱市财政局关于2013年度第二批财政专项产业扶贫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普扶办发〔2013〕104号)及《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云贫开办发〔2011〕160号)要求,结合西盟县“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十二五”规划、西盟“八个一”产业之“一件衣”、产业发展计划,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西盟县基本情况
西盟于1965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乡2镇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3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2237人,其中农业人口70215人,占总人口的76%。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盟的县情可概括为“国家重点扶持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国家重点扶持县”就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61539人,占全县农民总人口的87.6%。“少数民族自治县”就是县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 人口的94%,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71%。“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就是解放前,世居的佤族、拉祜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解放后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1954年创办第一所学校,1958年才废除猎人头祭谷的陋习。“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就是县城距省会昆明675公里,距普洱市260公里;有5乡1镇15个村委会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是边防、禁毒和防艾的前沿阵地。“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就是县内佤族、拉祜族与境外佤族、拉祜族,同宗同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山水相连。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和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审时度势,立足“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兴县、固边稳县”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色西盟、生态家园、活力佤山、和谐边陲”的发展目标,把强基础、保民生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群策群力,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4551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08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0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8元。
(二)项目乡基本情况
力所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 公里,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52个村民小组。2012年末,全乡总户数3394户,总人口11723人,农业户数3088户,农业人口10794人,劳动力5624人。全乡耕地面积33707亩,其中:水田面积7723亩,固定旱地7194亩,临时性耕地18790亩。粮食总产量600831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276.8万元。全乡粮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以水牛、黄牛和家禽为主。年末牛存栏2293头,出栏339头,产量27540公斤;生猪存栏10744头,出栏5421头,产量352365公斤;山羊存栏233头,出栏91头,产量2156公斤;渔业养殖面积为285亩,水产品总产量2.3万公斤,渔业经济总产值25.3万元,人均占有量1公斤;家禽畜牧总产量39.68万公斤。经济作物有甘蔗、油料、豆类;经济林木有橡胶、茶叶、蚕桑,其中:茶叶面积10805亩,其中采摘面积10805亩,茶叶产量432吨;有橡胶面积62877亩,其中民营面积17145亩;开割面积23200亩;有蚕桑种植面积351亩,蚕茧产量5141公斤,产值17万元。农村劳动力40岁以上妇女基本学会制作传统腰织纺织工艺,该乡有1860多人做传统腰织纺织工艺,为县级各民族文化服饰商店开发产品提供了各类服饰面料。农民人均有粮41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元。
岳宋乡地处西盟县西部,距西盟县政府驻地56公里,辖3个村民委员会、19个自然村,41个村民小组、7个橡胶队、3个初制茶叶加工厂、1个橡胶加工企业,是全县5乡两镇中最小的 一个乡。总户数为2155户,总人口为6810人,其中:农业人口2059户,6445人;劳动力4154人。耕地面积13447亩,其中水田面积3484亩,固定旱地3170亩,临时耕地6793亩,粮食播种面积1.39万亩,粮食总产量234.3万公斤。经济林果有茶叶面积0.72万亩,橡胶种植面积6.66万亩,咖啡种植面积350亩。全乡已实现村、组通水、通电、通简易公路。农村劳动力40岁以上妇女基本学会制作传统腰织纺织工艺,该乡有1430多人做传统腰织纺织工艺,为县级各民族文化服饰商店开发产品提供了各类服饰面料。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4元,农民人均占有粮411公斤。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构台战略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兴县、固边稳县”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文化兴县”目标,结合西盟产业发展“八个一”规划,以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增效为宗旨,按照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思路,进一步规范西盟产业发展,明确投资重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合理开发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基础、调结构、育支柱、促增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信托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 发展。
三、项目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因此,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西盟县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发展,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为进一步开发旅游业,省、市一直以来精心打造西盟佤山为浓郁的佤族民俗文化和原始自然生态景观的边境生态特色旅游城市,列入普洱市绿三角旅游环线,2012年规划实施县城建筑物民族文化特色改造,以仿真铝茅草为主要屋面装饰材料,外墙以浅褐色为主色调,红、黑色等为点缀色。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努力突出民族性、艺术性、差异性、独特性,力求使每幢建筑物都能成为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的游客都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旅游的动机之一。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 种因素及传统意识的影响,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形成在服饰、房屋建筑、屋内设计、礼仪、假日、饮食、舞蹈和语言等等方面的规则,特别是民族服饰在旅游行业中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承受到了游客的喜爱,这些为人们普遍接受、约定俗成的规则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到西盟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为西盟的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更新换代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大力宣传西盟佤山,让人们认识到了在西盟佤山有一个少数民族--佤族。由于民族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奔向西盟佤山,被佤山的山水、民俗深深吸引,游客都想对佤族悠久的历丈文化进行些了解,而在游客旅游参观之后,除了保留留有一些照片之外,其他纪念性的东西确少之又少,一些游客喜爱购买一些纪念品。作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主要由佤族传承下来的民族服饰等各种饰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服装、民族包、床上用品等的形式体现出来,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无疑是一个可以体现当地特色的一种好方式。而在农民增收项目上,年青的劳动力均可到外地务工,而村寨里40岁以上的妇女,由于文化水平低,语言不通,主要靠在家务农,做传统种养殖业收入,增收困难,而纺织工艺的收购正好弥补了 这一缺陷,为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了新的增收渠道,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此,大力发展纺织工艺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佤族原始的腰织工艺,没有什么稳固的织布架,仅靠在地面上定木桩、拉线进行编织,移动不方便,对寨子环境破坏大,下雨天无法操作,不便于游客观光,这对织布的速度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很多农户都建了新房,并将屋呐都打成水泥地板或贴上了磁砖,这对传统的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根据县人民政府在宏扬佤族文化的同时,加大对旅游产品打造的精神,结合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在原始纺织木架的基础上,确保原始形态,保证性能稳定,提高生产效益的前提下,确定用钢材替代木桩方法,研制一种即方便折装,又方便管理,简单易用的新织布架。新的织布架95%的材料为钢材,仅有5%为木制品,重量仅9公斤左右,在保证性能稳定高效的前提下,可拆装,方便携带,外观色调,便于组装,拆卸,具有浓郁的佤族风格。
(三)技术条件
近年来,我县的佤族文化产业,在县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得到提升和打造。全县先后从事佤族服装经营商户有25户,而西盟佤山服饰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以历史久远的佤族服饰文化融入现代服饰文化之中,打造了“awayi”服饰、床上服务器及配饰产品系列,公司根据县委政府的“关于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扩大发展公司,有高管人员3人,拥有固定员工150人,纺织工艺技术员200余人,曾先后解决了本地农村妇女劳动力就地就业3800余人,其中600余人通过培训考核取得方“腰织布料初级工”技术等级证书。在销售产量上,年生产腰织生产面料5万余米,生产成品1.6万余件,开发腰织面料50余种,面料密度级别20余级,产品各类达100余种,在面料加工方面负责对农户进行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将品牌价值注入到民族工艺之中,实现了民族工艺“商品化”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公司吸纳的佤族妇女员工为西盟久远的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所生产的产品,己有少量销售海外。这些员工,可为该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市场分析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发展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及县“十二五”规划,把传承佤族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品进行打造的新思路,这对稳定边疆、发展边疆民族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我县自列入旅游开发区后,各位的游客不断到西盟佤山旅游观光,游客由开发前的每年几千人逐年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几十万人,人们除了解到佤族民风民俗外,还纷纷购买带有民族特色的男、女服饰或T恤衣装、童装、床上用品、围巾、披肩、手机套等产品。也为西盟人外出送给亲朋好友的一种礼品,按照每年十万游客,每人购买一件产品,每件产品价值150元计算,每年销售收入150万元,每件产品面料按产品价值的25%由公司向农户收购,每年农户收 入37.5万元,平均每个农户每年可收入5000元左右。由此看,发展民族服饰编织,即可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又可为人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西盟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特别是2010年以来,公司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万元;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awayi 品牌的认知、认可,awayi 的各种佤族服饰的销售快速增长,2013年产品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目前,等待加工的订单有:龙潭大酒店佤族饰品;佤山秘境别墅佤族饰品;美国客户订的佤族手工服饰等,民族服饰产品供不应求。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通过旅游行业带动发展,基本建成有民族服装生产线,销售网点布局合理、经营主体充满生机、相对发达和完善的民族特色服饰产业体系。全方位推进民族特色服饰料生产、研发、设计、制作一体化进程,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彰显我县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初步形成民族特色服饰产业化、品牌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民族特色服饰成为西盟特色优势产业和零售业支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助推西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 项目计划在力所乡图地村、岳宋乡岳宋村等地组织扶持250户960人农民发展民族服饰编织工艺,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发展民族服饰。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通过项目扶持农户发展民族服饰编织,该项目主要是为佤族妇女提供简易织布架和民族服饰编织原料周转资金,扶持资金长期滚动发展,佤山服饰有限公司负责收购手工编织面料。项目建设内容扶持农户研制开发新式腰织织布架250套,户均1套,每套仅重9-10公斤;并为农户提供民族服饰编织原料补助每户45公斤,其中:力所乡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七组等5个组织布架154套,购买原料6930公斤;岳宋乡岳宋村三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十组等6个组织布架96套,购买原料4320公斤。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概算
1)腰织织布架开发250套,投资万元
直径25cm钢管:250套×4根×80元/根=8万元
50cm变25cm三通钢管:250套×2根×10元/根=0.5万元 25cm弯头钢管:250套×4根×5元/根=0.5万元 25cm三通钢管:250套×4根×5元/根=0.5万元 25cm活节钢管:250套×2根×10元/根=0.5万元 织布座登:250套×30元=0.75万元 配件(织布刀、线板):250套×200元=5万元 加工工时费:250套×300元=7.5万元
新腰织织布架每架投资930元,需投资23.25万元,织布架每套补助850元,补助资金21.25万。
2)织布面料:按每半个月农户收交给公司面料一次,可加工面料45公斤,按市场价格原料每公斤70元计,需资金3150元,扶持农民250户,农户织布原料补助78.75万元。
3)服饰编织工时费:按群众每人月投入工时30天,每天劳务费20元计,每户农户投入工时费600元,合计15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117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补助100万元,自筹117万元。
3.财政资金支持环节
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投资100万元,主要支持环节:扶持250农户民族服饰加工腰织织布架及原料,织布架每套补助850元,补助资金21.25万,原料每户45公斤,每公斤70元,每户补助原料费3150元,补助资金78.75万元,合计100万元。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覆盖项目区2个乡3个村,可使250户960人直接受益,通过项目实施后,每个农村妇女每年农闲6个月,每个月可加工面料成品150米,年生产面料900米,农户按每米 30元收交服饰加工公司,户均加工产值27000元,扶持250户每年可实现加工总产值675万元;扣除每户年加工所需原料234公斤,每公斤70元,需生产成本16380元,可实现户均纯收入10620元,预计可实现净产值265.5万元。通过项目的扶持,改变了过去老织布方法后,改良织布架,同时扶持农户加工原料给予资金补助,加快加工效益,由去过每人每天织布3米提高到5米,每人每年提高达到360米,户均加工产值10800元,该项目比项目实施前,技术改良前增加加工总产值432万元。项目建成后,一次开发投入使用,通过加强管理,可使用30年,将给受益农户创建一条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渠道,农民户均纯收入增加11000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同时,还将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项目,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的实施,即可改变过去织布架需要木材原料制作,减少森林砍伐,节约资源。另外通过技术改良美化织布架,即可改变过去随处定桩加工,破坏环境卫生,又可提供游客观光加工流程,成为旅游行业的一道风景线,助推旅游发展。
(五)项目实施计划及步骤
项目计划批复下达后,实施期限为一年,即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项目实施步骤及时间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3年11月,落实项目;
第二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宣传发动; 第三阶段:2013年2月—2014年4月,民族文化佤族服饰织布架加工生产;
第四阶段:2013年5月—2014年9月,组织群众统一技术培训,织布架发放到户,服饰布料加工;
第五阶段:2014年10月,总结验收项目。
(六)项目实施方式
1.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扶贫模式,把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劳动组织化程度,采取集中管理方式进行民族纺织工艺创新,提升工艺质量,有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西盟佤山服饰有限公司负责民间纺织工艺织布架的技改,在保留原始形态的基础上,按照轻便、简单、适用、长期使用的原则制作完善织布架。
3.集中扶持乡村纺织农户,扶持资金用于织布架、纺布原料补助。项目实施乡镇负责与西盟佤山服饰有限采购优质织布架、民族服饰编织原料,并及时发放到户。公司负责按期收购纺织户加工生产出来的面料,并一次性支付农户原材料和工时费用。
(七)技术管理程序
原始的佤族腰织工艺由原始的木制织布架改变为钢木结合的新织布架,具有轻便、简单、稳定的特点,又解决了过去下雨无法操作的问题,技改后的腰织生产工具,正式命名为“佤族腰织织布架”。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织布架的特点
技改后的织布架,主件用直径为25cm的钢管连接组成,当织布时,操作员脚的力点踩挂线架的横杠上,腰带挂在布夹上,布夹紧拉挂线棒,操作员座在椅压织布架的两边主件上,几个力点将织布架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整过机体的稳固是新织布架增质增产的一大亮点。整个机器的重量9-10公斤,整个织布架可分为挂线架,主件一,主件二和座椅四个部分。
2.场地选择
产地要求及织布架安装,不论是土地面,还是水泥,磁砖地面,屋里屋外,只要有长2米,宽1.2米的地面均可摆放操作。
3.操作方法
连接织布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用,操作生产,拆或装只需要5至10分钟。
4.织布操作流程
安装织布架--根据服饰设计需要配色--按照原始编织排线--按照技术规范绕线排板--编织织布等五个步骤。
每个正常工作日能生产布料5米,与原始生产工具相比节约时间,能增加产量达50%以上,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
六、管理措施
(一)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提高认识,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产业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贫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县级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督促检查,乡级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发动群众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对资金使用、项目质量负全责。
2.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建立分级督查机制,县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乡(镇)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公告公示等环节进行督查,开展全面检查。县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数量、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物资发放等方面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一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进一步建立廉政体系。认真贯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项目启动实施前,逐级签订《廉政承诺书》和《目标责任状》,项目验收时,开展廉政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着力构建廉洁扶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4.进一步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县、乡、村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机制。各有关单位分工负责抓好项目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扶贫办负责项目的规划,监督、检查、协调、指导、总结验收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工作,资金使用情 况,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拔付;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按照项目下达的建设内容、计划任务、补助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各项工作措施,落实项目相关工作,按时上报项目执行情况;技术部门由西盟佤山服饰有限公司负责按照民族服饰原始编织技术要求,做好群众民族服饰编织工艺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
(二)项目管理措施 1.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
扶贫项目必须遵循相关技术规范,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建设质量。县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现场监管,实行全程监督,确保项目的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
2.严格实行进度监测制
建立项目进度监测机制,做好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工作,准确掌握进度情况,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严格实行项目验收制
项目建设完成后,实施乡(镇)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要求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县扶贫办报请县人民政府组织县级验收,对项目实施完成情况、档案资料、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逐一逐项检查。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坚决返工,直到合格。
4.严格实行移交管护制
项目验收通过后,为巩固项目开发成果,保障项目发挥效益,将项目成果移交受益群众自行管理项目,完备移交手续,制定后 续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使用权责,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5.严格实行公告公示制
为增强产业扶贫项目公开透明性,发挥社会监督机制,增强群众参与度,借助媒体向社会进行全面公告公示。项目实施乡(镇)要将补助资金、扶持对象、补助环节等明细情况在项目村组显著公共位置,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6.严格实行项目档案制
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档案是完整反映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所开展的工作,以及展示阶段性成效的重要依据。项目建设档案包括:省、市下达项目各类文件;项目实施方案、目标责任状、公告公示、工程进度、经当事人签字画押的物资(现金)发放花名册、物资台账、项目实施照片、项目验收总结和项目验收申请等文件、材料;项目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的单据(票证);扶持到户档案、项目后续管理等文件、材料。
7.严格实行廉政承诺制
项目实施单位与扶贫办签订扶贫项目目标责任书,并逐级作出廉政承诺,签订廉政承诺书。对扶贫资金投入数量、建设内容及资金到位情况,要在项目村进行公示、公告,并向群众作出廉政承诺。
8.严格实行廉政评议员制
廉政评议内容:项目资金投入数量、项目选择、分配使用、覆盖对象、补助标准、建设内容是否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公示公告,张榜公布;群众是否参与到项目实施、督促检查、验收评价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扶贫项目是否按照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扶贫资金是否足额到位;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内容是否向群众进行宣传,是否有不履行廉政承诺情况。
廉政评议方式:在扶贫项目村采取群众推荐或按农户花名册随机抽取等方式,选出群众担任廉政评议员,在项目启动建设前,实施过程中和验收考核时,采取集中座谈与到户征询相结合,个别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廉政评议。
(三)资金管理措施
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对项目资金采取按批复的实施计划及实施进度分批拨付,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定期向上级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上级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社会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发挥效益。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改变资金用途。
七、结论
该项目建设符合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可发挥很好的积极作用;该项目的建设,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传承民族文化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项目筹资方案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证,开发后的面料产品有销路,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高;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增加农户的收入,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项目实施后,每个农村妇女每年农闲6个月,每个月可加工面料成品150米,年生产面料900米,农户按每米30元收交服饰加工公司,户均加工产值27000元,扶持250户每年可实现加工总产值675万元;扣除每户年加工所需原料234公斤,每公斤70元,需生产成本16380元,可实现户均纯收入10620元,预计可实现净产值265.5万元。通过项目的扶持,改变了过去老织布方法后,改良织布架,同时扶持农户加工原料给予资金补助,加快加工效益,由去过每人每天织布3米提高到5米,每人每年提高达到360米,户均加工产值10800元,该项目比项目实施前,技术改良前增加加工总产值432万元。项目建成后,一次开发投入使用,通过加强管理,可使用30年,将给受益农户创建一条持续稳定增加收入的渠道,同时,还将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项目,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户均纯收入增加11000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同时,通过西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动民族服饰的进一步推广,将佤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服饰中来,通过游客将佤族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西盟,了解佤族文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之,该项目建设以科技示范为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符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恳请上级立项扶持。
2013年11月10日
第二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313户847人,其中:低保户245户530人,占贫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目前没有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1980只,家禽出栏数1200只。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人,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一)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一)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沼(沼气)——果蔬——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二)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体。
方案二: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20xx—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3093人,其中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投工投劳;补助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户、952人、耕地面积xx00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万元。
(二)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50-6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 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10万元,经营流动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精神,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步伐,现就20xx年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县域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短贫富差距,为协调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帮扶范围和工作重点
唐昌镇留驾村、花园镇麻柳村、安德镇红专村等13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致富愿望特别强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内将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纳入20xx年产业扶贫范围。重点围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做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搞好发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二)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
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再作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律用于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产业,不得挪作它用。各镇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指导产业帮扶项目所在村做好项目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要指导督促相关村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将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文件资料,原始资料、票据、影像、图片资料)整理归档,为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提供依据。年底,要形成1篇项目运行报告报县扶贫办。县农发局联系项目所在镇的分管领导要整合力量支持和指导镇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县扶贫办要加大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力度;同时将不定期地会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年底,要形成1篇全县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分析评估报告。
(二)经费保障
产业扶贫实行报账制。由县扶贫办落实资金并根据项目进度划拨到镇财政所,相关村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实施到一个阶段或完毕后,持相关票据到镇上报账,经镇上审查核实后,镇上可先期垫支。各镇要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适时向县农发局申请扶贫资金,申请资金时要附上相关票据的复印件,同时要合理安排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项目、落实到村。
方案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1998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和XX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6块,投入资金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万元。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棚6400﹐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XXm,dn32mm的XX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工程投资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3)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4)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平方米,(5)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6)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32m,面积1280﹐,总建设面积6400﹐,(2)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3)可移动苗床架,规格××,热度锌钢架结构,每个平方米,共计200个,(4)排水管沟,规格80cm×80cm,长度80m,(5)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亩,投入资金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
8、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不足部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担辣椒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6个月。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800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小,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左右,有较大的产品开发空间,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为了保证蔬菜产区农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组建村级专业合作社,拓展经营渠道,建立蔬菜产品直销网点,XX年元月,农业局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南宁五里宁蔬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重庆盘溪市场,成都五块石市场建立了大方蔬菜营销窗口,采取网上或传真互通报价,进行产品的包装预冷处理直销,有较好的蔬菜流通体系。
第三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方案一: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区及项目概况
(-)项目区情况
项目共涉及幸福村、联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个村,重点发展区在幸福村,幸福村位于金沙县城关镇东部,距县
城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面是新坝乡关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总面积平方公里。东西地势较高,地貌以山间盆地为主,海
拔900-1000米之间。小洋溪水库位于金丰村中央,村民生
活饮水以山间挖井蓄泉水为主。
全村有耕地342亩,林地6500
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二)项目区建设概况
项目所涉及的四个村共有贫困户
313户847人,其中:
低保户245户530A,占贫困人口
62%五保及因病因残丧
失劳动力,需民政救济67户,199人。项目村总劳动力4551
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力845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力2185
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
108人。目前输出的劳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劳动力都闲置在家,劳动力较丰富。
项目村重点发展区幸福村金丰组农业总产值
374万元,其中:农业238万元,牧业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纯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占全村人口的%目前没有
属于村集体、村民的企业。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2亩;粮食
播种面积343亩;粮食总产量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
猪存栏数672头;猪出栏数583头;家禽存栏数1980R,家禽出栏数1200Ro
幸福村金丰组村级公路3公路,桥3座;东南面还没有
通公路。饮水困难户135户375A,饮水困难牲畜310头(只),无自来水,农户自己在山间挖井取泉水饮用。
二、目标任务
(-)目标
项目实施1年后,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
收7250元,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任务
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展农民
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开发人力资
源和人力资本;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
以及人畜饮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三、项目建设内容
(-)产业发展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围绕以肉鹅养殖为主的产业化发展,创建种鹅养殖基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一户一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村公路建设以及人畜饮
水安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为扶贫开发创造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劳务经济等产业,带动
就业,解决剩余劳动力。
(三)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修建村级综合服务站、群众综合活动室等,做到医保、低保、农村新型养
老保险对象全面覆盖。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建设方式
(-)产业发展项目
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
加配套、农工贸一体”的路子。以养鹅为主导,养牛、禽、劳务经济为辅助,带动果蔬产业发展,使之形成畜(鹅、牛、禽)一一沼(沼气)一一果蔬一一畜良性循环发展,即鹅牛
禽粪便用于发展沼气,沼气废料做为肥料发展经果林、粮食、蔬菜,粮食秸杆又作为牛的饲料
(三)社会事业项目
做好送科技下乡、农民技能培训、村级远程教育、农家
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五、资金筹措及投资概算
(-)资金
(二)物资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二是建立专户专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严格保障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的工作独
立性,避免领导干扰
(三)建设管理
1、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
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和资金审计。
3、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
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
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
乡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
(四)档案管理
项目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办公室
设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管理工作。
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纸质、照片、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
十、主要措施
(-)组织措施
1、成立城关镇党委、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
2、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共青团、民兵组织的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管理体系。
(-)宣传措施
采用多种类型的访谈方式对各种类型农户贫困情况、存
在困难、发展思路及意愿进行了解。同时对农户调查情况进
行核实,基本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意愿等情况。
(三)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由城关镇人民政府与项目村签订项目发展管理责任状。
(四)建立服务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跟踪,有计划开展一些适用技
术专业课培训,对缺乏技能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培养适用
型人才,使规划有足够的人才保障。
(五)运行机制(大户、联户、合作组织、中介机构、企业、市场目标等)
组织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和各类致富能手,分期分批
地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幸福
村生态养殖示范园形成“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利益共同
体。
方案二: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两级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结合我村
20xx-
20xx年扶贫工作开发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
业结构调整。为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夯实农民增收脱贫的根基,特制定新华村20xx-
20XX年农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新华村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
35公里,崇州
市3公里,双向6车道怀华公路横贯境内,主干交通便利。
现新华村共20个村民小组,1024户,总人口
3093A,其中
妇女1267人,劳动力1876A,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户,1323人,低保户
34户。党员91名,党小组17个。全村人均收入低于全乡平
均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
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
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
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
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
脱贫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产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计划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成都市扶贫资金50万元,申请县级扶贫资金70万元,对口帮
扶单位40万元,村级公共服务资金
60万元。
新华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富硒大米种植、蔬菜
基地、西瓜种植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
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富硒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新华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
单农民易于掌握;新华村已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合作多
年,由国家粮食储备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对产品实行保
护价收购;去年全村种植
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
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3000亩
建设内容:以改善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
主。对19组、12组、20组、3组、4组、5组、6组、15组、16组老陈堰到三公堰的沟渠约
1800米、深1米、宽80厘米
进行整修,涉及300农户,约需资金32万元;机耕路2800
米、宽2米,约需资金6万元;农户按20液工投劳;补助
350户种植户种子、农药、化肥,约需资金万元。
运行模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为主,散
户种植为辅。新华村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土地闲置和种“应
付田”的现象普遍;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够实现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截止目前新华村已成立土地承
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8个,基础条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
户、952人、耕地面积xxOO亩、转移劳动力243人、村民外
出务工增收360余万。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38万元,物资补助万元。
(-)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何卫东、林兵、林其
凤有情等发起,引进蜀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作为技
术和市场支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隆蔬菜专业合作社,现
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基地常年务工人员
60人;经往
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以基地内基础设施和农业设施(大棚)为主,修复农田机耕道约3
km,需资金约10万元;修建u形槽沟渠
约200m,需资金15万。
运行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为
运行机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负责基地种
植、销售经营管理。
资金需求:25万元
(三)农资服务超市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项目是崇州市农发局扶持项目,具有一
定公益性质,主要提供农资服务和农技服务,可降低新华村
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人
益。
建设规模:300平方米
建设内容:经营场所(房屋)建设和经营设施建设
运行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经营。主要在农发局的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的农资产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
格卖给农民,收益部分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
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经营场所和设施建设需
10万元,经营流动
资金20万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种植技术简单易于
掌握,生产季节主要为小春;新华村已成立
8个土地承包经
营权股份合作社,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与成都市古味觉食
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术和市场保障(订单式生
产),按每亩净收益600元计算,种植户就增收60万元;
新华村现有闲置厂房一座,可盘活资产;基地建成后可解决
20人常年务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决村民就地增收
36万元。
建设规模:生产基地1000亩,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吨
建设内容:旧厂房整修、建
25个泡菜池和相关设备购
置,需资金约60余万元。
运行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
社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运行,由合作社负责原料蔬菜的种植,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泡菜的生产加工销售,收益部分归村
集体统一管理,并作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服务资金。
资金需求:改造资金约需20万元,设施设备购买约需
20万元,基地流动运转资约需
40万元,共需投资约80万元。
双流县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我村资服务超市建设和流
动资金运转项目上。
四、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
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乡、村两
级积极组织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
目的管理。
(三)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用好扶贫资金。
扶贫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帐管理。
全村通过发展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建农产品粗加工基
地、成立“农资服务超市”等农村扶贫产业项目逐步带动全
村经济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逐步减少,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步伐。
方案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精
神,切实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缓
慢村发展步伐,现就
20xx年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
长远目标,以县域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为帮扶对象,以产
业帮扶为重点,以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扶持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逐步缩短贫富差距,为协调发
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总体目标是: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
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促进农
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帮扶范围和工作重点
唐昌镇留驾村、花园镇麻柳村、安德镇红专村等
13个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农民致富愿望特别
强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内将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纳入
20xx
年产业扶贫范围。重点围绕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做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搞好
发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
结合各村实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经
营形式,扶持一批与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关系紧密的专
合组织,带动农户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规模发展。
(-)
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支持标准化生产,鼓励生产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思想先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支持
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四)支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
;鼓励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地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
产业帮扶项目一经确定不得再作调整,产业扶贫资金一
律用于经济发展缓慢村发展产业,不得挪作它用。各镇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指导产业帮扶项目所在村做好项目实施方
案,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管
好用好扶贫资金,要指导督促相关村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将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文件资料,原始资料、票据、影
像、图片资料)整理归档,为项目竣工验收、报帐提供依据。
年底,要形成1篇项目运行报告报县扶贫办。县农发局联系
项目所在镇的分管领导要整合力量支持和指导镇村加快项
目实施进度。县扶贫办要加大产业帮扶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
力度;同时将不定期地会同财政、纪检等部门对项目实施及
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
益,年底,要形成1篇全县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分析评估报
告。
(-)经费保障
产业扶贫实行报账制。由县扶贫办落实资金并根据项目
进度划拨到镇财政所,相关村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在项目
实施到一个阶段或完毕后,持相关票据到镇上报账,经镇上
审查核实后,镇上可先期垫支。各镇要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
情况适时向县农发局申请扶贫资金,申请资金时要附上相关
票据的复印件,同时要合理安排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落
实到项目、落实到村。
方案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基本情况
大方镇海拔在1500-1800m之间,夏秋气温凉爽,具有
“天然空调”优势,无“三废”污染,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重庆)
检测,空气、土壤、灌溉水源无污染,五种重金属、碳酸盐、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均不超标,非常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无
公害蔬菜。
项目区地处大纳公路、贵毕公路两测,距贵阳190公里,距泸州280公里,距重庆400多公里,距广西各主要城市500
多公里,汽车运输时间不超过
12小时。泸州、重庆、广西
等沿海及内陆城市夏秋气温高,湿度大,种植蔬菜病虫害严
重,需大量施用农药,既达不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不足,价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经营,利用大方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产
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与周边市场建立比较稳定的销售关系。生产大量蔬菜供应这些地方。
自1998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及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下,在省农科院和大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项
目区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开展技术培训,现在基地初具
规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并建立了较强的技术体系和营销体系,为今后大规模的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
害蔬采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设施
蔬菜种植面积300多亩。亩均产值、纯收益分别在3000元
和20XX元以上。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项目区农民增收的主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方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农
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种植风险;各地城市扩容及城市
开发建设,减少了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各地蔬菜种植
总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种蔬菜价格上扬,农户种植利润空间
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
第三节、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投资概算
1、标志牌:在石关村核心区建总标牌1块、育苗中心
标牌1块、在小路村建产地批发市场标牌1块,规模规范化
种植区6个村建小型标志牌
6块,投入资金万元。
2、病虫害防治设施:太阳能杀虫灯20台(套),每台
(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资金万元。
3、排灌系统:建容积为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积
为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装输水主管80级pe管dn75mm的1960m。配备育苗大
棚6400,棚内灌溉管道80级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20XXrg
dn32mm的20XXm
蔬菜基地3000亩,安装灌溉管道80级pe管9000m,其
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
4000m
o
工程投资万元。
4、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
建设彩钢大棚800平方米,场地硬化4000平方米。
(2)
水电附属设施:变压器、电线、供水管安装,(3)
市场信息网络,户外防水p10双基色led显示屏1
块,电脑设备3套,控制设备、软件、及线路安装,(4)
管理用房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其中:专业合作
社办公室50平方米,质检室50平方米,市场管理办公室50
平方米,(5)
公共厕所40平方米,20个蹲位,(6)
场平土方开挖14000方(1#地块工程量)o5、育苗中心建设投资万元,其中:
(1)
建钢架连4连栋大棚5栋,每栋规格长40m宽
32m面积1280,,总建设面积6400,(2)
营养盘10000个,营养杯10万个,(3)
可移动苗床架,规格xx,热度锌钢架结构,每个平方米,共计200个,(4)
排水管沟,规格80cmx
80cm,长度80m,(5)
电力设施:5000伏/安变压器1台,线路4000米,6、辣椒育苗:在在石关村、金鱼村、大屯村、小路村
育苗500亩,投入资金万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设育苗中心管理房
200平方米,投入资金万元。
&育苗中心进场公路:建设育苗中心进场公路
1公里,投入资金8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万元,不足部
分由项目区企业自行解决。
第四节、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无公害辣椒种植、绿色辣椒栽培技术,生
产管理措施、田间辣椒生产技术档案、新技术推广档案、科
学用肥,全理用药,集约化的管理,保证辣椒产品的质量安
全。无公害技术到位率100%。
2、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试验。①择适
宜大方项目区生态条件下种植,周边市场需求量大,耐运输、贮藏、产量高的品种示范推广;②地自宜转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广抗旱增产栽培技术;推广节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生态
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3、开展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驻村指导服务工程,承
担辣椒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聘请省、地辣椒
专家规划设计辣椒产业发展规划,培训农技干部提高辣椒种
植技能,下派农技干部驻村指导,每年驻村指导时间不少于
6个月。
第五节、项目综合评价分析
—、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亿亩,而无公害蔬菜仅占
5%左
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国性秋淡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的贵阳、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夏秋季节蔬菜严重供应不足,且价格偏高,项目区已与这些地方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比较
稳定的销售网络,生产出的产品完全能销售出去。
二、社会需求
项目区一季可生产蔬菜3500万公斤,本县可自行销售
450万公斤,可在贵阳五里冲蔬菜批发市场销售
500万公斤,已与贵州省绿佳、陈琦公司商定,经他们外销广西市场
800
万公斤,已与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成都五块石蔬菜批发
市场、泸州小市蔬菜批发市场和南充桑园坝蔬菜批发市场商
定销售蔬菜1500万公斤。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属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
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
构,减轻土壤水、土、肥的流失,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四、风险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费趋势正向无公害
方向发展,国内无公害蔬菜生产起步较晚,种植面积目前尚
第四篇: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自查报告
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自查报告
根据《**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的规划,其中:
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400米,补助资金178.5万元;茶叶种植200亩,补助资金16.8万元;新建农房3户、改建农房32户,补助资金34.7万元。
一、项目变更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由原规划的200亩茶叶16.8万元产业项目调整为100亩乌头雷竹项目,其中雷竹种苗7500株6万元;产业道1公里3万元;机耕道600米3万元;蓄水池2口100立方米,Ф20mm
PE材质引水管道1500米,4.8万元。
2、公路建设项目。由原规划的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4.7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建设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调整为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联户路0.4公里,补助资金178.5万元。由于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3.71公里项目原设计有效路面由3.5米变更为4.5米,增加资金共需12.1万元;增加安保设施,增加资金共需36万元;增加浆砌卵石水沟,增加资金共需29.7万元。导致资金尚有缺口,正在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设计变更函已上交**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二、项目执行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100亩乌头雷竹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工作。
2、公路建设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经过公示公告,确定了3.71公里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和新建泥碎石路
1.035公里的施工单位。公路建设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工,现已经完成公路路基调平工作。
3、农房新建、改建项目。现已完成农房新建1户,农房改建18户。
三、存在问题。
1、项目进度滞后。由于进行了项目变更,项目建设还处于实施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将根据规划,进一步抓紧建设、抓紧验收、及时报账。
2、资料完善不足。对相关项目的资料整理、归档不完善,下一步将抓紧完善,及时归档。
第五篇:2019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注资保底分红项目实施方案
**区**镇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
2019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注资保底分红
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专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帮扶带动作用,确保真正见到实效,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7〕61号)、《**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财政局<关于加强2017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的意见>》(*扶办发〔2017〕38号)和*扶贫组办字〔2016〕24号文件,以建档立卡信息为基础,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监管为手段,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充分听取村民代表、贫困群众意愿后,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在认真开展项目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认为**镇扶贫产业园各项条件比较符合发展种养旅游一体化项目,特制定**镇扶贫产业园现代种养旅游一体化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一、**镇基本情况
**镇地处**市**区西部,荣乌高速、津汕高速、永馆路、205国道在镇内穿过,全镇辖50个行政村,2.6万人口,其中贫困户473户839人。耕地面积xx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冬枣种植等传统产业。
二、项目实施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实施基础
1、建设地点选择:项目选址在**镇扶贫产业园(原见刘窑厂),周边是耕地,空气质量优良,通风良好,远离噪音,环境安静,给排水方便,适合禽类养殖繁育,同时项目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交通便利。项目区占地xx亩,属于xxx地类。
2、项目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有稳定水源和电力保障。
电力:产业园安装有变压器,供电线路已架设。
水:产业园内现已有自来水主管线,具备通水条件。
路:自永馆路进入建设场地道路已铺好混凝土路。
通讯:产业园安装有通讯线路。
3、资源条件:产业园布局合理,场内净道、污道分开。
4、市场条件:产业园内已建成肉鸡养殖项目,现已运营2年,收益稳定。
(二)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
种养结合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衔接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肉鸡养殖区产生的粪污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作为种植业的肥源,高效种植区消纳养殖业废弃物,同时为旅游采摘提供场地,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加快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是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创新为动力”,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积极引进国内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组装配套创新,推进形成“肉鸡饲养——有机肥加工——有机农业种植——观光旅游采摘”的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园区项目间、产业间首尾相连、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减量化、废物排放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把产业园建设成为集“循环、生态、休闲、观光、示范”五位一体的现代农牧阶梯化循环经济扶贫产业园区。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典型,以此带动和示范引领当地贫困户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内生动力,扶贫、扶志相结合,为建立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增收提供支撑。
三、项目实施主体
**镇人民政府作为本项目实施主体,成立由贫困户、党员干部、村干部组成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由**区**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监管及确定扶贫受益方式等方面负全责,与村“两委”共同承担项目管理责任。
四、项目运营
本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肉鸡标准化养殖项目由**区**镇政府通过**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工程设计、编制工程预算,办理设施农业项目立项、用地手续。然后按照设计——采购——建造的“工程总承包”(BOT)模式,通过**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确定项目工程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本项目建成后,肉鸡标准化养殖项目由**镇人民政府公开发包,中标者作为运营主体(肉鸡标准化养殖一期项目承包业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承包),中标单位对项目资产定期维护,**镇人民政府对项目运营实施监管。预期收益实现方式:中标单位每年
月缴纳下一年承包费。2019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剩余部分采取注资保底分红模式投资到高效种植业项目中,该项目预期收益实现方式:项目业主每年缴纳土地承包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的项目收益、每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按劳动时间支付劳务费。
五、项目建设地点
**镇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
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产业园规划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区、生态观光采摘区、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区三部分,其中:肉鸡养殖区占地xx亩,生态观光采摘区占地114亩,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区占地xx亩,总占地面积xx亩。
(一)肉鸡标准化养殖区项目(二期)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可列表说明)
1、建设内容:土建工程:场地备土整平;新建1800平方米高标准鸡棚;安装生产用水电设施;购置养鸡用鸡笼等设备;购置供暖设备、发电机等;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装置(1200㎡的CSTR厌氧罐1座、270立方米的储气柜1座及集污池、调节池、沼液储存池、供给管网等)。
2、建设规模: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肉鸡25000只/批×6批=150000只。肉鸡标准化养殖区总养殖规模达到510000只/年。
(二)生态观光采摘区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可列表说明)
1、建设内容:土建工程:新建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x个*xxx平方米/个,一期建设x个*xxx平方米/个;配套建设管理房、围墙、大门、蓄水池等;安装智能监控系统一套、生产用水电、排水设施。
2、建设规模: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x个*xxx平方米/个。
(三)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可列表说明)
1、建设内容:土建工程:衬砌水塘面积xx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xx棵;新建太阳能温控客房x个*xxx平方米/个;配套建设观光画廊、工人宿舍、职工餐厅等;安装生产用水电设施、智能监控系统一套。
2、建设规模:接待游客xx人次/年。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项目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需投资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xx万元(含:建筑工程费xx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xx万元,安装工程费xx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含土地使用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工程保险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青苗购置费)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流动资金xx万元。
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1.1+1.2)
1.1
建设投资
1.1.1
建筑工程费
1.1.2
设备购置费
1.1.3
安装工程费
1.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1.5
基本预备费
1.1.6
涨价预备费
1.2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2.1
铺底流动资金
项目总投资(1+2.1)
(二)资金来源
项目实施主体2019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以注资保底分红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注资部分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20%)。其余由经营主体自筹。
八、组织实施
(一)项目前期准备
201x年x月x日宣传发动,x月x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镇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注资保底分红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覆盖村或镇政府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
(二)项目立项提报
方案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区**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扶贫办审批。
(三)项目审批备案
区扶贫办收到**镇报来的项目实施方案后,按照**区财政局、**区扶贫办《**市**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沾财农〔2019〕1号文)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评审或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论证评审并出具书面评审意见,经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由项目实施单位予以公告。项目公告无异议后,由区扶贫办报市级备案。
(四)项目组织实施
项目由项目运营主体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包括项目资金拨付、物资采购与发放;项目实施时间及建设进度安排包括建设起止时间、进度计划安排等。**镇人民政府与项目运营主体签订《2019**市**区**镇扶贫资金注资保底分红项目投资协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镇人民政府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企业状况统筹用于项目建设。为项目正常运营、收益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五)工程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验收由运营主体组织,包括工程质量标准、验收的组织实施安排等。**镇有权查看企业经营账目及项目运行状况,确保投资项目运营正常,项目收益稳定。
九、项目帮扶措施及收益分配
(一)项目帮扶措施
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帮扶:一是**区**镇政府通过注资保底分红方式获得注资保底分红资金xx万元/年,项目收益优先保障享受政策贫困户稳定脱贫,项目覆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户因人精准帮扶。实施差异化到户政策,避免项目收益平均分配,确保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其余部分可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支付公益岗位工资、建立扶贫公益基金、扶贫项目运维、扩大再生产等。三是项目可对xx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xx个,劳动报酬2500元/月。
(二)项目收益分配方式和程序
**区**镇政府根据市扶贫办《关于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滨扶办发〔2018〕22号)、**区财政局、**区扶贫办《**市**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沾财农〔2019〕1号文)、区扶贫办《**市**区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暂行办法》(沾扶办发〔2018〕24号文等文件执行。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成功发展是关系贫困群众能否脱贫,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镇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把责任落实到人。成立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贫困户参与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及贫困户收益兑付工作。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技术服务,强化技术支持
本项目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市场风险相对较高。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技术先进、合同销售模式、规模化养殖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由该企业负责统一经营管理,使贫困村、贫困人口享受到保姆式服务,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从而建立起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三)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建立区、镇、村三级项目包保责任制,镇扶贫办主任为项目建设负责人,区扶贫办项目组负责人、区直部门科级干部帮包,成立项目村委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项目监理机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从组织力量上确保该项目“无障碍”推进。
(四)加强项目后续管理
对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的项目资产,**镇政府依据项目验收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工程审计报告及时办理账务处理、资产移交接,明细产权归属,设立资产登记台账。**镇政府健全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设立资产登记台账,明晰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项目健康持续运行,资产长期发挥效益。
十一、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享受免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达产年实现新增租金收入(净利润)xx万元,持续收益xx年。项目2019年内可新增出栏肉鸡规模15万只,新增收入22.5万元。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效益
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将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力量协同起来,使人才、技术、设备、资金及销售网络优势集中互补,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项目建成后,能改善当地村居环境,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更好地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户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企业和农户的市场抗风险能力,有效促进**区禽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符合现代禽业成产方式,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生态效益
项目选址符合当地规划,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并实现循环利用。如增加鸡粪清理的次数,修建沼气池,修建鸡粪处理车间,将鸡粪加工成肥料出售,加强厂区绿化等措施,实现了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的有效控制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将废水和鸡粪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在维持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形成了有效的生态循环机制,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
(四)扶贫效益
项目建成并实现规模养殖后,年可注资保底分红收入xx万元,新增收入70%平均分配给贫困户,xx个村贫困户xx户xx人,户均增收xx元,人均增收xx元。实现项目间接帮扶的方式。人均增收幅度大于全村村民人均增收幅度,2019年实现全镇贫困户全面达到巩固脱贫的目标。2020年后70%用于巩固扶贫成果,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30%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发展村内其他事业,村内贫困户和村民共享扶贫开发成果。
**市**区**镇人民政府
201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