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发布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
江苏发布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 去年查1595件1941人
近日,江苏省检察院推出了《江苏省检察机关2010年度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情况的综合报告》。这份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显示,江苏省检察机关去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总体数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上升幅度较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职务犯罪行业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涉及民生民利的行业和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贿赂犯罪案件居多,渎职侵权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严重。
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成效明显
《江苏省检察机关2010年度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情况的综合报告》显示,2010年,江苏检察机关注重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增强办案效果;同时,紧密结合执法办案,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大办案力度,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平稳发展。2010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共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1595件1941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1280件1522人,同比上升3.5%、5.9%;渎职侵权案件315件419人,同比上升31.8%、34.7%。立案查办的案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01人,同比上升24.7%,其中厅级干部2人。立案查办贪污贿赂大案1228件,同比上升2.9%,大案率95.9%,其中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大案共计69件。检察机关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
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如及时查处了南京“7·28”重大爆燃事故职务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涉农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件45人。
深入开展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一是结合办案及时发出预防建议。江苏三级检察机关共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预防建议1239件,建议采纳率87.7%。二是开展重大工程专项预防。江苏省检察院会同该省发改委、监察厅、财政厅等部门在全省开展了百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活动,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职务犯罪风险源点分析控制等形式,对总投资6800亿元的百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参与全程监督,打造了一批“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工程。三是深入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干部家属助廉、预防公益广告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和拒腐防变能力。全年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警示宣传教育8952场,受教育人数达61万人。
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后果严重
这份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透露,从江苏省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看,总体数量呈小幅上升趋势,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上升幅度较大,职务犯罪行业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涉及民生民利的行业和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贿赂犯罪案件居多,渎职侵权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严重。
贿赂案件所占比重较大。2010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共查处贿赂犯罪992件1051人,占立案总数的69.1%。一是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贿赂案件占很大比例。全省共查处县处级以上贿赂要案82人,占要案数的91.1%。在查处的贿赂案件中,“一把手”犯罪475人,占贿赂案件的45.2%。二是科级干部贿赂案件所占比例大。全省查处科级干部贪污贿赂案件420人,其中贿赂案件341人,占总数的81.2%。三是贿赂犯罪涉案数额呈增大趋势。共查处5万元以上贿赂案件961件,占贿赂案件总数的96.9%,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25件。四是行贿案件上升。2010年共查处行贿案件191件199人,占立案人数的13.1%,同比上升54.3%。五是窝串案现象突出。共查处贿赂窝串案676件729人,占立案总数的47.9%,占贿赂案件总数的69.4%。如无锡市国土系统特大受贿窝串案中,共查处了该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吴某等11人,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渎职案件数量明显上升。2010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共查处渎职侵权案件315件419人,同比上升31.8%、34.7%。办理渎职侵权犯罪共涉及16个罪名,占所管辖43个罪名的37.2%。与2009年相比,新增滥用管理公司职权罪等罪名6个,减少私放在押人员罪等罪名7个。在罪名分布上,相对集中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立案侦查滥用职权类案件168件204人,占立案数的53.3%;玩忽职守类案件76件98人,占24.1%。在涉案领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与经济建设、民生民利密切相关的监督管理领域和行业。
工程建设领域案件高发。2010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821件934人,占同期立案总数的61.4%,同比上升13%。其中发生在工程决策设计环节194件234人,占总人数的25.1%;发生在工程招标采购环节150件168人,占总人数的18%;发生在工程施工管理和验收结算环节304件326人,占总人数的34.9%。
职务犯罪呈现明显区域性特征。在工程建设领域,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平均每市查办职务犯罪89人,而苏中地区为61人、苏北地区为54人,呈递减趋势。相反,在涉农渎职侵权犯罪方面,苏南地区平均每市查办3人、苏中地区为11人、苏北地区为20人,呈递增趋势。
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四点建议
《江苏省检察机关2010年度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有关情况的综合报告》指出,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江苏省检察院提出了四个“更加重视”的建议
更加重视加强对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江苏省检察院建议江苏省委进一步督促和推进各级党委(党组)、执纪执法机关和各单位、各部门更加注重预防、教育和制度
建设,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更加重视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江苏省检察院认为,各地各部门应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和举措,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党政“一把手”和执法执纪、管人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预防教育;延伸警示教育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
更加重视推动形成社会预防大格局。一是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充分运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网络平台,加强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预警机制,完善跨区域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二是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积极开展相关领域、行业专项督查,推动有关单位部门切实将预防工作与部门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落实预防工作责任。三是加强考核评价问责体系建设。江苏省检察院建议由省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省反腐倡廉工作总体部署,研究出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年度考核方案,推动各地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预防的良好局面。
更加重视发挥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一是突出案件查办重点。集中力量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
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大力惩治发生在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医药卫生、新农村建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热点行业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二是深入贯彻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和其他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遏制和减少渎职侵权犯罪发生。三是强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江苏省检察院要求,全省市级检察院在两年内都要建立警示教育基地或展览室;深入推进百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预防;认真开展省以下党政换届选举和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专项预防;建立检察机关年度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综合报告制度;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出台规范性文件,推进市政、水利、交通、电力等工程建设领域和政府采购、药品采购等市场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和处置规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第二篇:预防职务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大同市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我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要点安排,我局于2010年10月中旬深入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采取听取汇报、座谈、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保障文化市场安全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在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认真学习《条例》以及相关内容。颁布实施《条例》以来,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设置预防职务犯罪联络处和专职宣传员,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在全局定期开展《条例》的学习和研究活动,1
并且印发相关学习资料,以党员带动群众、以干部带头落实,切实贯彻《条例》精神。防患未然阻遏蔓延,推动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律观念、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建立思想防线、推动体制、制度、法制、机制建设,建立制度和法制防线,推动加强监督,强化管理,建立监督管理防线。
(二)加强宣传,营造了较浓厚的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双效监督体制。自《条例》批准通过以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十分重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了宣传力度。成立了宣传《条例》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宣讲的实施意见,并将2010年作为《条例》的宣传贯彻年。宣传入市场、宣传入社区。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邀请我局宣教人员组织多次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关讲座,张贴和悬挂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画,在做好对内宣传警示工作的同时,还将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工作深入到所辖区的文化场所和城区各个街道社区,对经营业主和广大群众进行义务宣传,公布文化娱乐场所预报热线,促进社会监督和执法人员自我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扩大执法人员行为的透明度,提高文化市场执法力度,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三)建章立制,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今年,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与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拟建立委托书制度。自《条例》颁布后,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健全《条例》精神的具体工作内容之一。执法委托书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管理办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处罚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9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执法依据,对营业性文艺演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电影发行、放映,以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等所辖范围的执法权限、执法职责、执法义务和执法期限等内容进行具体规定。极大地促进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此次活动是在全区内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的一次专项调研,目的在于预防,在于结合办案经验,从检察督查的角度帮助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防微杜渐、整章建制,更加完善其预防工作机制。从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领导组织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施中还需要和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制定方案,完善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机制。
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条例》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预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预防职务犯罪的浓厚氛围。要注重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创新教育的形式,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二是进一步强化预防措施,加强领导。要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内部检查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社会监督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断拓宽监督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推动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三是进一步加强研究,增强预防对策的科学性。结合本部门执法办案件的情况或典型案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深入分析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增强预防对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大同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二零一零年 十月
第三篇:审计局预防职务犯罪报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审计机关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自觉、主动地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和审计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条例》赋予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职责要求,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有力地发挥了审计工作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监督和建设性作用。现将我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财经法制宣传教育,营造遵纪守法氛围
开展财经法制宣传教育,是《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履行经济监督职责的行政机关,在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中负有重要使命,应当把做好财经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法定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纳入整个审计机关日常工作中,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积极促进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的全面落实。一是组织开展宣传服务月活动。根据审计署、省厅要求,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以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契机,以开展“送宣传、送服务”、宣传咨询、审计法规知识测试和专题培训会“四个一”主题活动为载体,采取上下联动、分头行动、共同参与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宣传服务月活动。各单位不仅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审计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审计环境。二是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相融合。全市审计机关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倡导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审计业务之中,坚持发挥项目审计的主渠道作用和审计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优势,审计人员既是“执法员”又是“宣传员”,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审计日常性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审计进点见面会、审计延伸、审计意见交换会、审计结果公告以及各类传媒等平台,增强宣传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意见交换会上,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宣传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现场说法和以案说法,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三是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市审计机关充分利用审计学会、内部审计协会名义,积极参加社科联系统组织的“科普周”活动,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版、普法咨询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财经法制知识,如今年杭州市2010“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围绕“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科普周主题,组织审计学会、内审协会相关人员参加广场咨询活动,发放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政策法规宣传册1000余本,还为群众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咨询,并举办了内审法规知识讲座,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另外,根据部分部门单位的要求,派出局长、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业务骨干,参加部门单位举办的培训班、会议专题讲解审计知识讲座,扩大审计影响,发挥法制宣传教育阵地作用。
二、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设
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审计机关的中心工作。2009年以来,全市审计机关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精神,和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加快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型的同时,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积极发挥审计机关批判性和建设性作用,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府资金绩效和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出了新的贡献。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和调查项目931个。通过审计,查出违规金额5.82亿元,损失浪费资金1.31亿元。向司法机关、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移送案件34起,提出审计建议2230条。较好地履行了审计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监督职能。一是推进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各级审计机关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服务大局能力,深入开展专题审计调查,监督保障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到位,积极献计献策,较好地发挥了审计警示、预防、查处和促进的建设性作用。主要开展了金融危机对地方经济运行影响专题调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标准农田、养老服务业情况等等审计调查项目,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揭露和分析问题,确保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政策执行力。二是拓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为认真落实全市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市审计机关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深化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拓展了危旧房改善工程、地铁1号线工程、庭园改善工程、铁路东站枢纽工程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实施了保障性住房、新增政府主导性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审计调查。另外,还组织了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展了全过程跟踪审计。2009年,全市审计机关共组织对1383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审计,送审造价117.8亿元,通过审计,核减工程投资额11.2亿元,平均核减率达9.5%。三是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规范领导干部财经行为、推进依法行政的有效手段,是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打造“廉洁杭州”的重要举措。全市审计机关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情况,开展全面审计和绩效评价,在工作中注重创新,以“责任审计”理念为导向,探索财务管理行为与业务(行政)管理行为有机结合,关注被审计单位重大资金的管理使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重大资产的监督管理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重要事项,积极服务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审计机关共对250个单位的28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01亿元,损失浪费金额1494万元,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财经法纪意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效能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
三、建立完善审计机制,构筑职务犯罪的预防屏障
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指导、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的贯彻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审计移送处理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在构建防腐保廉体系中的作用,有效增强审计的预警功能,通过移送案件线索,发挥职能部门合力作用,切实提高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效。2009年以来,我局审计发现并向有关部门移送违纪案件14起作进一步调查处理,主要是违规占用公款从事盈利活动、违规侵占国有资产和违规设立“小金库”等问题,有关人员已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二是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跟踪落实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促进审计反映问题的整改和建议的落实,引导和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2009年以来,通过审计,被采纳的审计建议共1480条,促进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90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4份。三是推行审计公告制。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杭州市审计局审计项目审前公告办法》,对审前公告范围、公告内容、公告方式和保密措施等进行了规定,今年以来对60个审计项目进行了审前公告,有力推动了审计公开的力度。同时,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2009年以来我局通过党报、政府门户网站、审计子网站、编印册子等方式,向社会公告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政府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调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调查等项目结果公告9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审计产品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也营造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互动的氛围,收到良好成效。四是推进完善法治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在审计中始终坚持从制度安排入手,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认识和审视审计掌握的情况,分析和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研究和揭示政策、制度和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和健全制度的建议,并通过审计信息、专项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等形式予以反映,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2010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杭州市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杭州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严格守法守纪守规守责,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办事,推进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强化指导与监督,发挥内审建设性作用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赋予审计机关履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职责之一。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内审协会和各内部审计机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强指导、重服务、创特色、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杭州审计工作中心和服务杭州内审工作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积极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促进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一是完善指导监督体制。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内审机构积极构建以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为主导、以内部审计自律组织提供服务为方式、以会员单位参与和支持为基础的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新体制,将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职能与协会行业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二是探索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运行机制。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大胆实践,创新内审指导工作模式,积极引导内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以同步内部审计项目为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加强交流和提升内审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审计成果和缓解政府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使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现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不断提升内审业务指导和运行机制新水平。三是健全制度建设体系。2009年以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建立健全内审指导工作联系点、内审指导工作考核、内审项目和内审论文评比等一系列制度,有利推动了内审指导工作创新发展,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内部审计事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四是规范活动机制。为内审指导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项目评优、理论研讨、经验交流、考察学习和专题调研等活动,促进内部审计在落实内部预防控制制度、应对危机防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四篇: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的预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使我局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条例》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从根本
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做好本部门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局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委书记陈祖芳为组长,纪委书记王国栋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按照《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把单位目标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权利职责与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结合起来,规范本单位的依法行政行为。
二、以预防为主,狠抓思想教育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从思想教育上抓起,做到警钟长鸣。一是根据水务行业特点,我局仔细研究分析可能引发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领域和环节,重点关注水务工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构筑思想政治防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利用每周开展的政治学习时机,组织领导干部和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与工作实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公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四是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在思想上敲警钟,在行动上行规范。组织观看《盛世警钟》、《公仆本色》等反腐倡廉录像片,在观看中邀请局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共同参与。通过典型的案例剖析,加深干部职工对手中权利和肩负职责的认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领导干部配偶及职工家属积极争做“廉内助”,不利用亲情、友情做人情交易。五是开展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大家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开辟学习专栏和以会议的方式交流学习体会。局党委班子之间,党委班子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和看法,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矛盾,增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通过教育使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增强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三、抓好措施落实,建立自律机制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廉洁不贪占,勤政不失职。一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原则。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以事论事,有根据地提出个人的看法和意见,使领导在大事上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各项文秘家园工作正确实施。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五不许”规定,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责任
第五篇: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3 职务犯罪的原因——————————————————————4 职务犯罪的预防——————————————————————7
内容提要
【摘要】:体制改革还未形成具有预防职务犯罪的最佳机制,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职务犯罪的危害、特点、原因,是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前提。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控制,必须采取各种手段综合治理,方可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通过政治、法律的手段实现预防。
【关键词】职务犯罪;危害;特点;原因;预防。
1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虽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职务犯罪是伴随着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共权力的产生而产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发展的强大阻力,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到二十世纪中叶国际上才普遍使用“职务犯罪”一词,经查中外法律辞书,至今尚无“职务犯罪”一词的解释。在法学理论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极难有科学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简言之就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但是,由于“职务”二字的含义极为广泛,我们必须从以下三点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科学内涵:一是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任命与委托的从事公务的人员;二是其行为与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其行为与职务没有联系,即使其行为构成犯罪也不能定为职务犯罪;三是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超越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
2
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
3
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5、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6、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4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臵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
5
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
6
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
7
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
8
行。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9
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总之,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彻底铲除职务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犯罪,客观上不能犯罪,监督上不让犯罪,从力度上不敢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①李键化、周小毛:《论腐败》,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②张穹:《职务犯罪概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7月。④樊风林、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
⑤王昌学:《职务犯罪特论》,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⑦储槐植:《刑事一体的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⑧郭星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5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