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永明;厂务公开在构建企业劳动关系的路径
2014年工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征文
厂务公开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及社会结构转型期,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劳动关系一些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正确引导和解决这些矛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本认识基础,即尊重和确保职工基本权益的实现。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积极应对职工要求、完善沟通体系以及拓展职工发展通道等重大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企业厂务公开,即构建公开透明、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是关键环节。
一、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企业厂务公开主体作用
厂务公开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要抓住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点问题,不断深化和拓展民主管理工作。企业工会要明确自身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推动这项工作取得实效,从而为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一)劳动关系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联系。在科技不发达、社会生产相对落后的简单再生产时期,人们之间的劳动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劳动者的要求只是为了生存及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劳动力使用者则是追求一些剩余产品。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简单的劳动生产向复杂、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特别是劳动关系呈现为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一定劳动生产目标为目的,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紧密结合而产生的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表面上看,厂务公开只是将企业机构设臵、组织、职能、办事指南等信息向企业职工公开,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管理者办事方式的改变。本质上看,“主权在民”,即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并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谁 是企业的主人?人们往往认为国有企业的主人应该是工人,而私营企业的主人似乎应该是投资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都由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经营,劳动关系实质上是国家与职工的关系,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不是分离的两方,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之间利益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和一致性。随着政府从国有企业退出,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发生分离,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控制权逐步加强,既然企业是由人民授权而产生的,企业职工自然也就有权利了解企业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企业也就有义务把企业的所作所为告诉职工,自觉地接受职工的评判和监督,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主动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是实现职工在企业主人翁地位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的任何重大决策都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急剧变革,改革的配套措施跟不上,一些职工承担了改革成本,如下岗、失业;子女教育支出、本人医疗费用增加等。在一些地方,政府某些涉及敏感问题的政策措施出台,没有兼顾工人尤其是国有企业内弱势群体的利益,把困难转嫁到工人头上,绝大多数群体性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日前发布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指出,干群矛盾日益显化。特别是基层官员与基层百姓的对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两者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当双方缺乏信任、无法相互包容的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放大,并被无限上纲。如贵州瓮安县出现**,张家界出现了居委会爆炸事件等。让职工充分掌握所有决策事项的相关信息,是推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成生产要素的如资本、技术、管理、劳动力等,既是企业生产的推动力,创造了价值,同时又按其贡献比例大小参与分配。劳动者个人,仅是以劳动力做出贡献,而劳动力使用者拥有资本与技术、管理,在贡献率中占较大的比重,因而在分配中占有优势。这从理论上说是可以理解的,但从目前经济生活实践中,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私营企业,对劳动者分配部分压得太小太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70以上信息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没有向企业职工公开,就是企业部门之间共享信息也比较困难。造成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厂级管理部门与车间、班组之间对信息的 掌握不对称,信息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失真、变异和扭曲。
(三)企业内部劳资双方之间、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可能来自于现实的物质利益之争,也可能来自于观念认识的歧异以及因为交流不畅导致的误解。逻辑上讲,问题产生的地方,也是答案形成的之处。和谐企业是各方面的需要得到重视和合理有效地满足,职工的要求包括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劳动十分重视,先后出台诸多法律、法规或条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生产条件、安全卫生、休息休假、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存在不少问题,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休息休假没有保障,劳动者过度疲劳、各种劳保难以兑现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矛盾突出。有的管理者认为,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而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则要坚决抵制。这一看法过于简单化。由于各自所处立场不同,无论企业投资人、经营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标准,得出迥然相异的结论。科学的立场应该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出发,做出公允的判断。企业管理者要找到合理措施以提高管理绩效,必须厂务公开,了解职工的思想、要求和看法。厂务公开一方面改变了职工群众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弱势地位,有效地扩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决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帮助企业管理者纠正不符合实际的决策,提高企业管理者决策的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之目标。
二、构建稳定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中厂务公开的表现
部分企业认为工会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按照上级要求不得不建的组织,将工会的作用定位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对工会组织的忽视,实质上是对工人权益的忽视,也是对工会组织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作用认识不足的表现。
(一)工会的首要作用在于组织工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也是各国工会产生的初衷和出发点所在。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事关职工的整体利益,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集体争议和群体事件,大量的劳动争议表明,其产生的根源与地方和企业的“政策”密切相关。企业的各个组成要素,为了实现自身的利 益目标而进行合作,为了价格与权力的争夺而发生冲突,各方关系取决于各自的力量对比,即各自的资产状况与选择空间,并受到各自的组织程度即集体谈判能力和政策、法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这一供需矛盾的作用以及工人的群体性特征影响,多数情况下,在各方力量博弈过程中,工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厂务公开有利于职工通过工会维权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企业信息公开增加了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方便了职工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对企业管理者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暗箱操作”现象,防止权力滥用。如企业管理、办事流程、行为规范等信息公开后,既可有效防止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信息以权谋私,又可提高企业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
(二)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切实落实职代会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深入开展职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以及厂务公开工作,预测难点、热点问题,弱化不稳定因素;通过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途径,对集体合同、工资协议、职工安臵方案等职工和企业关心的问题提出预审意见;通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进行沟通协调,对处在萌芽状态的争议案件、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的事件进行疏导,提出解决办法,避免劳动关系矛盾扩大。二是通过及时、准确上报劳动关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级党政工能够掌握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制定相关劳动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工人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同时也是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成员,因此,应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性,例如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时,依法维护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通过定期的民意调查和信息反馈以及鼓励和开展各类集体活动等方式,构筑全覆盖、多层次的沟通网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促进各个管理层级、各个部门以及各个职工群体的沟通和协调。
三、重视厂务公开对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建立以人为本的厂务公开职工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走向成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厂务公开中重视沟通与互动有助于塑造亲民的和谐企业。一般来说,企业管理中一个较为普遍错误倾向是,对职工的能动性重视不够,对职工的价值观、需要和反应模式缺乏足够了解,单方面推己及人式地采取管理行为,导致结果往往南辕北辙,易造成诸多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就是要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单位、企业)之间,在经济利益分配上要合理,劳动者的权益应获得保障,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之间,就制定或实施包括工资、劳保等问题进行协商。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会议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代表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劳动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及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代表雇主)组成。它是一种协调劳动关系主体不同利益关系的机制。《工会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各省市乃至县大多建立起三方协商机制。一些地方的实践显示这种三方协商机制有着推动我国劳动关系矛盾集体协商,在法律框架及可控范围内较好地解决矛盾等优点,应充分发挥,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要以企业厂务公开为契机,构建以公开、合作、协商与伙伴关系为特征的扁平化公共治理体系。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车间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商和合作,是企业管理者应对职工的各种需求及时地作出有效回应,有的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的管理者,通过委托独立第三方调查或发放匿名问卷等方式,在消除弱势方心理压力的前提下,开展深入有效的沟通,并及时加以积极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厂务公开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实现和谐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一些管理者的认识中,一味强 调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来调动职工积极性,特别是近年在不同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较为悬殊,明显呈现出财富和利益的集中化倾向,尽管其中存在着一些合理因素,但超越大多数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和公平标准的收入改革,势必会引起一些职工的心理失衡和不公平感,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不和谐后果。在制订有关企业厂务公开的法律法规方面,要尽量减少有关条款的模糊性和弹性,增强法律法规的刚性;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企业权力机构的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审查与监督制度,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企业厂务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便职工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者及其工作人员。
(三)沟通与互动,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有效合作、良性互动的关系,意味着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真正体现企业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利于企业管理者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企业管理者正是在为职工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了职工的巨大信任、支持和高度的认同,而职工也正是在积极参与企业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其自身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参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将推动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更高水平的信任与共识,从而为营造和谐的企业与职工之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南宁铁路局党校 张永明
013—69140 ***
2014年7月17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张庆杰
浅谈如何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邯矿集团陶一煤矿现有职工1534名,其中协议工765人,协议工会员765人,职工入会率达100%。
近年来,我矿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以诚信经营、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宗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我矿实现原煤生产80.19万吨,实现总产值6.13亿元;回顾陶一矿发展历程:根本是科技创新,壮大实力;关键是围绕发展目标,发挥职工动能;载体是造和谐矿区,营和谐环境。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根本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是根本。为此,我矿工会坚持把企业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目标,并要求工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全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载体,团结动员全矿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全矿经济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蓬勃开展,为我矿安全的进一步稳定,为我矿生产的进一步提高,为我矿效益的进一步增长,再铸陶一辉煌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实施“创新工程”,坚持以创新为灵魂。在开展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工会对“创新工程”的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鼓励职工积极开展经济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创最佳活动,并以文件形式制发了突出行业特点《开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实施办法,扩大了“创新工程”的有效覆盖面。
(二)突出群众性,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创新工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并把学习创建活动同“再铸陶一辉煌”紧密结合,激发职工热爱企业、建设矿山的热情,其重点是全面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了创新工程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为工会的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并通过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建立起了激励职工的长效机制。一是对在“创新工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及时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每年的技术比武,对获得名次的,除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外,还对获得比武状元者奖励3000元,获得技术能手者每月增加工资200元。每届一评,连获连得。二是充分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工程”涌现出来先进
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创新工程”中来,推动了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
(四)素质工程,立足长远。矿党、政、工非常重视长足发展,在切实履行工会日常的教育、培训职能的同时,考虑到现在需要新闻写作人才,今年与河北工人日报多次商谈达成协议,在我矿准备开办“新闻写作学习班”。全矿报名职工200多人,党、政、工领导带头报名参加学习。
二、真诚的立体维权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保障
(一)坚持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工会坚持把进一步建立健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同职工续签劳动合同、中止劳动合同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热情地解惑释疑,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发挥了突出作用,使劳动纠纷得以及时调解,并做到了努力为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极大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稳定职工队伍,尤其是农民协议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工会代表职工与矿行政共签订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督促、协调矿行政与职工续签(签订)劳动合同5500份次,劳动关系调解880人次,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另外,工会还与矿行政签订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合同》。省总工会到我矿检查指导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时,充分肯定了
工会所作的工作。
(二)突出行业特点,真情维权。生命权是煤矿企业最高维权。为此,公司工会在实施维权方面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为重点的行政权维权,“煤矿企业安全是效益,安全更是维权”。我矿工会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了工会群众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建设,坚持以“现场监察,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好问题”为宗旨,认真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工会群监网安全生产督查,在具体督查中,我们又将重点放在了中夜班及周末。使群监活动既能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强化现场管理,发挥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报告险情、监督整改的作用。今年1-3月,我们已组织群监检查18次,其中夜班督查8次,提出隐患整改168件,督促落实现场整改150件,限期整改18件,达到了件件落实;参与全矿安全大检查8次。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了奖励。对稳定全矿安全生产大好形势、维护职工生命安全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二凡是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无论是经济受到损失,还是参政议政权利受到限制,也无论是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还是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我矿工会都要进行认真查实,作出相应的答复,让职工满意。所以职工凡是遇到什么难情,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都要“回家”
诉说,而工会总会给他们圆满的答复。
三、务实的矿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之基础
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实行矿务公开,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权益和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和重要措施之一,更是工会围绕全矿发展目标,突出维权主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从制度着手,把职工最关心的,最想知道的,最想参与的,及时公之于众,让职工人人当家作主心里清楚。
(一)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实行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和主渠道,是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我矿工会自成立以来,就依法建立了职代会制度,除每年定期召开的职代会外,凡是涉及到矿的投资决策、党风廉政建设、人事任免等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正是由于职代会的职权得到了真正落实,矿务公开这个有效载体才真正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并通过这一主渠道,使全矿上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全矿安全生产的全面发展。
(二)继续深化矿务公开工作。一是健全机制,确保矿务公开顺利进行。矿领导对矿务公开工作非常重视:“指出
要将矿务公开工作作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的头等大事来抓。”并建立健全了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工、团主要领导组成的矿务公开领导小组,以及由职工监事组成的监督小组,由矿工会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做到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公开务实,操作具体。二是公开形式多样、公开内容详实,并不断突出重点和特点。近几年以来,矿工会坚持《矿务公开栏》每月一期定期更换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做到了尽量详细及时,力求务实确凿,受到了广大职工的称赞。三是矿工会下属十五基层分会都能按照要求,坚持做到“三公开一透明”的事务公开制度。
四、丰富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活动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体现,是企业繁荣的写照,更是陶冶职工情操,培育企业文化的阵地。”我矿工会坚持以活动突出企业精神、活动围绕全矿生产目标、活动促进安全生产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体活动,这不仅让职工找到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让职工感到了“家”的温暖。大大提高了职工幸福指数,做到了让职工健康生活体面工作。
(陶一煤矿:张庆杰)
第三篇:浅谈厂务公开在和谐企业创建中的作用
浅谈厂务公开在和谐企业创建中的作用
创建和谐企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新形势下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创建和谐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利益是和谐之本,厂务公开是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
利益问题涉及到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主体都在努力谋求自身利益,利益观念被空前强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因此,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处理和协调好利益关系,也就把握了工作的重点。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恰恰是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
要抓住利益这个根本,关键在于企业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物质财富,为企业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让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企业要发展,离不开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才能使广大职工加深对企业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发展改革前景的了解和理解,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构建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市场竞争、劳动者素质等情况的新变化,企业管理模式也有过去的控制型管理转向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其基本特色就是通过构建利益分享机制,职工沟通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成果共享机制,将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制度上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能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使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二、公平是和谐之基,厂务公开是维护职工政治权益的基本体现
如果说利益是和谐之本,那么公平就是和谐之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党必须牢牢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正是职工群众政治地位和政治权益的体现。职代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职工享有政治权益的主渠道。比如,在国企改革改制中,坚持改革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职工身份置换主要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公司制企业中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由职代会或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通过职代会审议签订集体合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等等,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实现职工的政治权益,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企业的稳定和谐。同时,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企业职工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实行厂务公开,是职工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其实质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落实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三、文化是和谐之魂,厂务公开是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有效形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和谐之魂。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缺失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没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和方向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职工的素质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诸多方面,比如对文化科技知识的追求,对文化娱乐活动的追求,等等。《宪法》、《公司法》、《工会法》等法律文件,也都赋予了职工的是教育权,休息权以及其他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权益。这种精神文化权益往往被企业所忽视,致使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被有意或无意地侵犯,造成职工精神状态的不愉快,影响和谐气氛,构建和谐企业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实行厂务公开,充分利用现有手段和设施,发挥工会组织的自身优势,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将国家和企业有关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条款公布于众,让职工了解、掌握,运用这些法律体现维护自己的精神文化权益,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职工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地工作、学习、生活,有利于和谐企业的建设。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深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建设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总结经验,坚持用理论政策创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的创新,让厂务公开在和谐企业的创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荐]
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应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应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一、企业层面的途径。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
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也趋于契约化、规范化。企业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内部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
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二、员工层面的分析。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
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工务段 王晗)
第五篇: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反,劳动关系的矛盾激化将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劳动关系稳,则企业稳、社会稳定。
一、当前企业劳动关系主要特点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所有制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主要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一)、劳动关系呈多变性。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自利益取向日益清晰和独立。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经营者追求利润最高化、劳动者追求待遇最优化。这三者之间即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同一性,也有利益冲突的矛盾性。用人单位对不需要的员工可以辞退;劳动者对不满意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辞职,致使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将呈长期发展趋势。
(二)、劳动关系呈多样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公有经济劳动关系已不复存在,现已呈现出公有、非公有劳动关系共同发展和各具特点的局面。从公有领域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落实较好,用工分配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同时仍有少数企业采取歧视性用工管理办法,将职工分为固定工、临时工、农民工等,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从集团整体来看仍有部分单位用工,劳动关系的确立并没有实现契约化。
(三)、劳动关系呈多元性。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统一而简单。现在,由于劳动者就业自主权增大,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多重劳动关系已比较普遍。据我们了解集团目前除合同工外,还出现了劳务派遣工、特殊劳动关系(返聘人员)、实习生等。
(四)、劳动关系呈多层性。当前市场就业已成为用人单位实现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实现择业自主权的主要方式。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同条件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呈劳动者挑用人单位的局面;具有一般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往往处于相对稳定地位;简单、一般性的工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二、需要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一)、要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赢得员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在我们评价一个人和一个企业,常说金碑银碑不如口碑。有些企业的奖项含金量不是那么高,只有百姓的口碑是最实在的。无论你的经营成果多么炫耀,只要企业爆发违法案件,你的经营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时候就要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首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经营,只有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劳动部门也将在推进企业守法建设,对守法给予支持,对位法企业进行监管,帮助企业调解劳动关系最想规范。
(二)是作为企业来讲,用工要依法订立履行劳动合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合同,调整劳动关系、查处违法案件就找不到合法的尺度,企业用工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就为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带来事端。因此在企业用功的基础法律制度上,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企业要依法订立内部的规章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履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目前加班加点的情况比较普遍,民工生活保障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因此要通过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减少避免影响劳动关系的不良因素,从而共同维持劳动关系的和谐。
(四)是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是否及时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到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劳动者再就业当中,经常要为底端养老保险等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认为参加社会保险看不到预期,不愿意参保,这对日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留下了隐患,对此企业一方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以免时间一长,引起社会劳动的纠纷。
(五)要改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现代企业应当是开放的管理,在工资待遇上实行暗箱参加,实现片面的物质奖励,都有损于职工的合法权利,都会为日后的劳动纠纷埋下不良的事端。因此依法保障职工享有咨询权、参与权、表达权、参与权,同时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因为法律规定保障职工权益的底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待遇需要集体协商来解决,通过集体协商,有利于劳动双方消除、化解矛盾,促进劳动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三、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企业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结合企业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首先,对国家、省、市及公司劳动保障相关政策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方便日常工作所需。其次,为履行企业告之义务,重新修订了《员工手册》,督促员工认真阅读。此外,认真做好新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外聘讲师、外送短期培训、购买书籍等多渠道组织企业HR从业人员等人员分批培训,从而增强企业HR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为确保制度全面、具体,企业人力资源部首先对目前用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新旧劳动合同法进行对比,亮点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补充修改完善《公司劳动合同实施管理细则》、《公司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制度》等。为及时对员工从入职、上岗、转正、调动直至离职整个成长过程进行督促指导,集团制定《员工沟通管理办法》,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融洽员工关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政策为依据,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得到保障、尊严要得到维护,劳动关系就必须和谐稳定。
(四)、加强监督,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近年,企业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制度的监督管理。如员工休假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试用期转正考核等进行跟踪。其次,规范劳动关系各项流程,对关键结点进行有效控制。如:规范劳动关系各管理流程,梳理并补充完善相关工作表单,对员工成长进行全过程跟踪与指导。
四、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