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川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情况汇报(模版)
遂川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情况汇报
遂川是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也是一个以农林为主的山区丘陵县。全县辖11个镇、12个乡、2个国有林场、308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面积3144.17平方公里,总人口55.19万,农业人口49.07万,总户数14.68万户,是全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设有公立卫生医疗机构32个,其中县直国有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25所;私立医疗机构1家,乡村医生从业人员730人,个体诊所8所,其他社会医疗机构4所。全县医疗机构共有病床760张,平均每千人达1.4张。全县在职卫技人员1035人,全县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42人,中级职称312人。2010年全县门急诊702650人次,住院52708人次,业务收入18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8%。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民生、服务三农、促进和谐为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加大投入,切实贯彻农村卫生政策,以开展争创“全 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卫生院)”、“母婴安全乡镇卫生院”、落实卫生民生工程指标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软硬件建设,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情况
(一)抓龙头,加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建设。近年来我们从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培养人才入手,不断提高县直医疗单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兴建了县疾控中心大楼、县医院传染病大楼,完成了妇幼保健大楼的改扩建,县直医疗单位已拥有核磁共振、螺旋CT,高频X光机、关节镜、胃镜、彩超、前列腺汽化电切镜、中心供氧等大中型医疗设备。目前,县人民医院已成为全市设备最全、技术最高、收入最大的县级综合性医院之一,不仅留住了95%以上的本县大病住院病人,而且吸引了周边县市许多病人前来就诊。县中医院实施了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项目和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通过服务能力建设,我县饮片处 方量不断上升,中药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中医药在整个医疗收入所占比重逐步加大,中医特色进一步得到发挥,中医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县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2/10万和17%0以下,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同时,我县启动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整体搬迁工程,县人民医院主体建设工程今年年底将全面完工,逐步打造“一江两岸”就医新格局。
(二)抓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2004年以来,我县紧抓中央财政及省政府加大农村卫生工作投入的机遇,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从2007年以来,三年共争取中央投资改造乡镇卫生院项目21个,占全县乡镇卫生院总数的88%,完成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238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51万元,目前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达到江西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配置标准。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省财政设备补助,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近千万元,为乡镇卫生院增添了救护车、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万元以上 设备56台(件),救护车22辆,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能开展常规诊疗检查,极大的方便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预防接种门诊,配有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对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
(三)抓网底,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建设达标任务三年累计308所,我县以政府名义印发了《遂川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每所村卫生所建设由省财政补助1万元建设经费,经精心部署,多方努力,现通过验收已完成370所达标建设,完成率达120%,绝大部分村卫生所实现了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值班室等五室分开,并进行了房屋改扩建或修缮,添置了医疗器械和电脑,完善了制度建设,规范了诊疗行为,病人就医环境和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同时,村卫生所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具体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为群众提供常见病日常的诊治。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自2006年启动新农合工作后,不断抓住新农合制度建设这根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创新举措,打造特色,新农合各项指标数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农民参合率达到97.52%,基金使用率95.18%,一次性报账率97.37%,如今我县的新农合工作正朝着健康方向深入发展。
(一)强化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如何加强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的问题已逐渐突出。目前乡镇农医所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从省到市没有明确,有机构,但人员编制一直以来没有提及,但新农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没有一支稳定的队伍,就没有一批业务精通,技术过硬、责任性强的农医经办人员,长此下去,势必影响新农合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稳步推进。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此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2009年4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乡镇农医所定为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归口县卫生局管理,为全县乡镇农医所定编52人(大乡镇3人,小乡镇2人),农医所工作人员的选调由县人保局和县卫生局负责。目前,已到位的15个农医岗位人员都 是从“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而来,他们不仅年轻,而且学历都是大专以上,综合素质较高。这些农医专职人员的工资等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农医局统一发放。新进入到农医所的人员,接受不少于两次的岗前培训,即集中学习一次,到农医局跟班学习一次。乡镇农医所队伍建设正朝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
(二)强化新农合信息系统能力建设。为提升新农合管理水平,达到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让参合群众的受益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我县于2007年9月份起启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此系统只有静态地查询和统计功能,尚无在线审核和刷卡功能,因此不能对医疗费用的使用实现动态在线审核和监控功能,参合群众看病不能刷卡就医,只能凭县农医局每年一印的合作医疗证看病,群众既不方便使用,也不易保存,增加了农医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印制成本。因此,我县创新工作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筹资70多万元组建县级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网络中心,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该网于今年正式启动运行。局域网的组建,实现了与
第二篇: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总结
2008—2010年南康市疾控中心
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达标考核细则(2008-2010)的通知》的要求,南康市疾控中心在市卫生局和上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从人员培训、实验室建设、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现将自我评估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康市疾控中心中心人员编制数36人,现有职工59人,其中在编人员29人,超编人员9人,借调人员15人,外聘人员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44人,占总人数74%。内设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等个科室。现办公用房4108m,其中实验室用房1470m,占总建筑面比例 35.78 %。
二、人员培训方面
中心制定了各人员培训计划,针对中心工作特点,业务培训采用了“远程学习+集中培训”、“理论学习+实践演练”的培训模式。三年来共累计派出109人次参加省级业务培训,40人次参加赣州市级业务培训。邀请赣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来和我中心授课3次。中心自行举办业务学习43次,开展应急演练次。所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均参加了江西省双卫网学习,参训率100%,2008年双卫网考试合格率97%,2009年合格率100%,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双卫网的卫生服务能力考核。三年来对辖区乡(镇)医疗机构,防保站人员组织业务培训12次,并要求其对乡(村)一级防疫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巩固完善全市三22
级预防保健网建设。
三、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
根据江西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标
准》,中心实验室按要求建立了病原微生物、卫生微生物、理化、消毒、媒介生物、寄生虫、职业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八个专业实验室,并能开展相应的项目检测,毒理与放射实验室也在筹建中。
1、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
按要求实验室仪器应有48品目108台件中至少要达90%。
中心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设备装备标准》文件要求,经过2004年国债项目、2007年中央补助、2008年省财政补助及中心自筹装备,目前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个品目台件,品目率达到97.92%,仪器台套率达到83.33%。目前实验室所有仪器均已建档,设备管理完好,运行正常。
2、检测检验能力
按要求检验能力116项中要达到90%。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
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检验能力应具备179项检测参数264个(其中A类118项检测参数165个,B类61项检测参数99个),目前中心能开展162项(A类107项占90.7%,B类55项占90.2%)检验项目开展率90.50%。2008年参加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水质四个项目的监测考核与每年一次的HIV质控考核,2009参加全国碘盐监测考核与江西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安排的盲样检验业务技术考核,均为成绩合格结果满意。在1995年2000年2006年连续三次计量认证评审合格的基础上,2009年10月再次通过
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运行的体系文件现行有效。
四、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控方面
(一)艾滋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自2008-2010年三年来,累计参加省级艾滋病知识培训52
次86人次。分别是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发现报告与管理、哨点监测、VCT、哨点监测暨指标考核,艾防数据质量评估、咨询检测能力提高、艾防工作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管理等培训班。另外,本中心参加省级培训班的同志回来后亦对本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152人次的培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参加上级培训,建立起我中心的一个培训体系,暨参加
完上级培训的人员回来后将学到的知识迅速消化,付之行动,同时对本中心其他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本中心所有人员均成为艾防骨干。取得效果是近年来我中心共发现感染者及病人6人,占我市艾滋病发现人员总数的100%。主要是做了高危人群干预共人次,自愿咨询检测2387人,哨点监测暗娼1200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56000余份,安全套220000个等工作。
(二)其它传染病的防控及疫情报告
1、培训情况
2008-2010年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举办的各
类传染病培训班13次,涉及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网络直报,中心亦为市直医疗单位及乡镇网络报病员培训8人次。同时在中心内部亦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应急培训”、“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培训”等达人次。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培训与被培训,南康市疾控中心已加大了传染病培训工
作力度,2008、2009、2010年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达到国家标准。同时疾控中心也建立完善综合备案登记制,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实际工作可操作性也大大提高。
(四)慢病及地方病的防控
1、培训情况
三年内分别参加7次上级培训7人次,即碘缺乏监测、地方
病防治项目技术、江西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地方病健康教育促进、全球基金疟疾防治、极端气候下群众心理状况调查等等培训班。
2、工作能力及其效果
通过学习,疾控中心掌握了碘缺乏病的发展机制及对人体造
成的健康危害,开展了消除疟疾行动和监测。2009年我市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考核验收的标准。
(五)免疫规划能力
1、培训情况
三年来南康市疾控中心参加省、市级免疫规划方面的培训共
次人次。参加上级培训有流脑的应急培训、扩大免疫、AFP监测麻疹流脑监测、麻疹强化免疫、查验预防接种证、乙肝补充免疫、甲流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等。同时对本中心工作人员培训次人次,对全市乡级计免人员培训次人次。
2、免疫规划的效果和设备
通过接受上级培训和培训下级人员,我市的计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对参加培训的乡镇计免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亦发给了上岗证。2008、2009、2010年接种率。
三年来省卫生厅共下拨冰箱台、冷藏包个、冷藏箱个到我市,同时还委中心配备了一个12立方米和两个8立方米的常温冷库,为我市免疫规划能力建设的提高奠定了冷链运转的后勤保障基础。
三、健康教育能力方面
中心设立了业务办公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电脑、摄像机、投影仪等一应俱全。制定了各健康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以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学校、医院、社区、行业等社会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同时与多部门合作,结合各种活动宣传日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一是利用媒体开展多形式的宣传。通过电视台游字宣传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二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咨询宣教活动。在4月25日预防接种宣传周,5月15日 “防治碘缺乏病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开展了专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经过国家、省、市级等上级部门的投入和支持下,中心从业
务用房、人员培训、检验设备装备和检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达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由于经费保障趋紧卫生应急装备与储备难于满足新时期应急工作需求、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等。中心将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克服困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优先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升素质、提高能力、扩大服务、拓展业务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开创中心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三篇: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创立实力卫生
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为此,市卫生局转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卫生系统效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从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技术和管理等五个方面,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督执法等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在全院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医院各方面不断完善、基本设备齐全、人员队伍素质较高、机构运行规范,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用房(感染科病房)、检验室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响应及时率达到100%,妇产保健达标准。有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积极做好第二周期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卫生违法投诉举报查处率达到100%。同时,实施方案对上述具体目标进行了分解,从2008-2009年,每年的建设任务都予以了明确。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健全卫生应急组织机构。设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小组;疾病预防控制有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二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三是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率达到100%。四是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完善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每年开展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建立健全医疗救治体系。按照统一指挥、优化配置、平战结合、合理转运的要求,一是加强传染病(区)建设:传染病和对可疑急性传染病的隔离观察。二是加强医疗急救机构建设。
单位服务能力建设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切实落实人力、物力、财力及各项保障措施。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任,分管领导分别负责,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层层分解,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确保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要根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重点项目,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规范操作程序。服务功能: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基本服务功能包括:开展院前急救,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具备应对突发事件,接受医药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能力;具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开展了常规及生化细菌和药敏试验检验,X线、CT、核磁检查,心电、彩超、内窥镜检查等;按规定开展疾病预防、免疫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健康教育、孕产妇和儿童保健。
做到认真履行职责,科学组织实施。以绩效“增压力、提动力、注活力”,全面推动责任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峡江县人民医院 二00九年九月
第四篇: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自2008年我院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卫生局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全院的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我院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现将三年来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特色专科建设。
中医特色是中医医院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走特色立院之路,大力推进特色专科建设。目前,我院已形成了以骨伤科和肛肠科为龙头的特色科室,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针灸推拿科、皮肤科的建设,逐步形成特色医疗体系,充分挖掘中医中药的潜在治疗优势,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2008,我院骨伤科和肛肠科住院人次为212人,只占全院总住院人次的17 %,2010骨伤和肛肠科住院人次达到367人,占医院住院总人次的32%,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由于我县是肝病、慢性病、疼痛病的多发区,我院在进一步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医药在肝病、慢性病、疼痛等方面的特殊功用,积极打造一批富有中医特色的专科。
二、基础能力建设。
我院领导班子始终把发展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09年,我院利用国债项目对医院门诊楼进行的改扩建,有效的改善了群众就医环
境。今年,医院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城市西拓的有利契机,全面启动了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工程建设。把此项目工程作为关系我医院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来抓,实现大踏步地推进。新院工程总占地面积45.5亩,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达3500万元,是..县15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目前新院项目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工作中,预计明年将全面动工。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兴院之本,强院之基。为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发展,我院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的重要精神贯彻到每位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氛围。以科学的方式管理人才,促进人才的引进和保留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恪尽职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及时宣传给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积极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理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四、设备更新。
设备的更新,是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有力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我院在全力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强化设备更新,有效增强了医院的办院条件。近三年来,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引进了C型臂、电子胃镜、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
等。
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我院根据《中医药学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和主管部门的部署,制定了《..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购买了教材、编制课程安排,先后对全县10所乡镇卫生院、80所村卫生所免费培训了353人次,并对所有参加培训人员赠送了针灸针、火罐及《中医实用技术》书一册,对所有村卫生所赠送针灸穴位挂图一幅,做到学有所用,用油所具,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赶超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在深化医改中,持续实施强基层战略,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仍是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市府办字〔2019〕X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切实筑牢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网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原则,补齐乡村医疗机构短板,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努力建设健康寻乌。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坚持兜住底线、补齐短板,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三是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四是坚持把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三、主要目标
到2030年,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全县乡、村两级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看小病不出村”,逐步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履行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责任
1.坚持政府主导,将乡(镇)卫生院编制人员的基本工资、基本绩效、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医疗责任险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并全额保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按照“核定旧债、不偿新债、逐年化解”的原则,由县财政3年内有序化解乡(镇)卫生院2014—2018年期间的存量债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加大财政投入,由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所乡(镇)卫生院10—30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齐或更新医疗设备。〔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委〕
4.县人民政府以划拨方式保障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新增用地需求,划拨成本由县政府承担。〔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5.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的乡(镇)卫生院执行一级医院收费标准,今后上级政策有调整则按新的相应规定执行。〔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乡(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6.合理配置床位。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承担任务量和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合理配置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乡村人口0.6张—1.2张(含健康养老床位),原则上不超过100张(中心卫生院不超过150张),最低配置床位不低于
20张。〔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7.简化、放宽人才引进手续和条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放宽年龄至45周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聘用。〔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8.建立人才补贴机制。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级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定向生除外),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已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且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发放的生活补贴资金统一纳入到所在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量内管理,在县财政人才经费中列支,设立单独乡(镇)人才项目。〔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9.优化人才管理。县级公立医院晋升高级医师资格人员,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或连续服务满半年以上;县级公立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公开选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满足在乡(镇)卫生院服务5年以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除外)的条件;除县级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书面商借外,严禁从乡(镇)卫生院借用在编人员,且借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0.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17号)中“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增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强化对口帮扶。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同人社部门,根据县级公立医院提出中级职称人员下派人选,择优选派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人对口帮扶,帮扶时间为一年,帮扶考核结果作为晋升高级医师资格主要依据。〔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推行“基层首诊”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要求,通过调整医保政策在起付线设置及标准、首诊机制、转诊流程、报销比例等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落实县域医共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疗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能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依托医共体建设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开展一级手术量占全县一级手术总量90%以上的目标。加强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疗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4.开展特色科室建设。发展中医、妇产、肛肠、皮肤、骨伤、体检、口腔、眼科、老年科等专科专病特色科室,条件成熟的逐步推行安宁疗护工作,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术后康复能力建设,开通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将上级医院术后病人转移到乡(镇)卫生院康复。〔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5.推进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内容;开展涵盖医疗服务影像诊断等功能的县、乡两级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绩效考核和服务监管中的运用,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6.优化完善医保政策。医共体试点推行总额预算支付制,按照“总额控制、预算管理、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原则,以参保人数为基数,确定当年医保统筹费用支出预算总额。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特点,实行总额控费下,按病种为主,按人头、按次均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释放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制度,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65%左右。〔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7.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8.推广“互联网+”签约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鼓励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签约服务管理信息化。〔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9.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体检结果应用。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健康体检质量,保证健康体检结果的客观真实和记录完整,集成人口健康大数据,体检结果作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申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初诊甄别依据,作为防贫监测对象预警的依据。〔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20.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采取乡聘村用,推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养老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由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考核。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按规定享受现有的政策补助以及医保刷卡定点政策。原则上年满60周岁乡村医生均需离岗退出,确因工作需要的实行返聘。加强乡村医生注册管理,不得随意变更执业地点。〔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1.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在聘用期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缴费标准最低档参保和享受待遇,由单位承担参保缴费部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对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从业满20周年已退出离岗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发放养老补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2.建立降低乡村医生执业风险机制。由县人民政府按照“保本微利、动态调整”原则统一为乡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保险,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3.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继续落实边远地区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县级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建立人口较少行政村乡村医生财政补贴机制,县级财政给予在辖区常住人口1000人以内行政村服务的乡村医生〔含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服务、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乡聘村用、兼诊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巡诊医生〕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财政补贴,不重复享受边远地区生活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4.鼓励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参选村干部。鼓励边远地区、人口较少的行政村乡村医生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两委”干部,符合条件的,享受村干部固定补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5.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培训或脱产进修期间由乡(镇)卫生院选派医生巡诊。〔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目标,建立稳定的乡村卫生健康事业保障机制。(二)明确责任。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卫生健康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落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发改部门要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落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财政补助政策,充分保障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民政、组织部门要做好鼓励在边远地区和人口较少行政村执业的乡村医生参选村干部工作;医疗保障部门要调整优化医保政策,提高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运行活力;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人员引进、聘用等编制核定工作;人社部门要做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人才招聘及管理等相关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体检结果应用工作。(三)强化考核。
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进展情况列入县政府督查重点内容,加强对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四)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