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验收评分标准说明(精)
改造中低产田项目验收评分标准说明
一、生物措施(30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打满分。⒈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公斤以上;
⒉种植专用或兼用绿肥,亩压青量达1500公斤以上; 3.每亩施用河、塘泥2000公斤以上。
绿肥种植面积或施用农家肥达不到改造面积的,每少10%扣3分,没有种植或没有施用农家肥的不得分。
二、工程措施(30分)
1.路、渠设计合理,灌渠底平、渠直,有合理的坡降,排渠有足够的排水洞口的,得10分;路、渠弯曲,占地较多的,得5分。
2.渠道、机耕路、便桥、涵闸建成后无裂缝、无脱落、无沉陷、无崩塌的得15分;出现裂缝、脱落、沉陷、崩塌的,发现一处扣1分,直至扣完15分。
3.标志牌建设,有得5分,无得0分。
三、资金管理(30分)
1.资金使用合理,已经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得20分,没有使用完成的,少1万,扣1分,直至扣完20分。
2.报账原始凭证合法、齐全的,得10分,少2万扣1分,直至扣完10分。
四、文字、图片材料(10分)1.按项目县自查报告要求提交的文字材料齐全的得5分,每少1种材料扣2分,文字格式不符合要求扣1分,直至扣完5分。
2.能提交项目实施前、完成后的效果、有机肥下田、绿肥翻压的场面、标志牌等照片的得5分,每缺少一个环节扣2分,图片规格不符合要求扣1分,直至扣完5分。
第二篇:德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德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承 担 单 位 :承德市农业局 项 目 负 责 人 :马家敏 主 管 单 位 :承德市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 :袁福 申 报 日 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
一、自然条件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麓东经115°54′-119°15′,北纬42°12′-42°40′之间,面向京津唐,背靠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类型区。海拨300-1200米,无霜期62-182天,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年≥10℃积温1800-3980℃。农业人口达287.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4%。总耕地面积508.08万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市中低产田面积达35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9%,其中坡地274.2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78.3%,人均中低产田面积达1.22亩。特别是我市丰宁、围场两县坝口及接坝地区中低产田面积达120万亩,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4.3%。因此我市中低产田面积大,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限制了农民依靠种植业奔小康的步伐。
2.土壤耕作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我市中低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土体结构不良,土壤耕层薄,多含砂砾,蓄水保墒能力差;二是坝上地区农田土壤蚀沙化严重;三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肥的耕层土壤常被雨水冲走,造土壤肥力不高,缺氮少磷,微量元素不足,有机质含量低。从而大大降低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1989年全市 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中低产田平均单产不足100公斤,90万亩中低产田绝收。
3.中低产田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我市1996年粮食总产达到14.77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平均单产达322.2公斤。但是粮食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特别是中低产田产量低不稳,全市350万亩中低产田平均单产仅190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水平低41%,即用68.9%的耕地收45.1%的当量,特别是坝上及接坝地区粮食单产不足100公斤。
4.品种老化,技术含量低。大部份中低产田为坡耕地以玉米、谷子、高梁、杂豆类作物为主,品种严重老化,加之坡耕地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技术含量低,严重制约了中低产田产量的提高。
5.对中低产田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我市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粮食基地县建设在中低产田改造上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坡改梯、挖丰产沟、埯条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等工程措施和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新品种,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用化肥等农艺措施。使全市中低产田的产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为大面积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探索了成功的经验。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本项目1998-2000年三年时间,在兴隆、宽城、平泉、滦平、承德、隆化、丰宁、围场八县实施,到2000年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比项目建设前亩增产110公斤,增长幅度为57.8%,占全市中低产田总面积的57.1%,单产达到300公斤,本项目共需投入资金1.84亿元,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1.修建水平梯田50万亩。目前现有水平梯田仅75万亩,至本世纪未,对坡度在15度-35度的坡耕地再修建水平梯田50万亩,使全市水平梯田面积达到125万亩,占中低产田面积的35.7%。其中1998年修建20万亩,以后每年修建15万亩,按每亩补助运用土石方及火工器材款100元计算,共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
2.修建水利工程。全市现有水田及水浇地面积138.96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07.13万亩,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1.08%,因此到本世纪末要努力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市水浇地面积共新建水浇地60万亩,使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167.1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9%,在本项建设过程中,每年扩大水浇地面积20万亩,共需要打机井5000眼,需投资6000万元。
3.挖丰产沟。本项目建设期间在坡度15度左右缓坡且土层较厚的坡耕地,每年挖丰产沟10万亩,到本世纪末达到30万亩,按每亩补助50元计算,需投资1500万元。
4.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具有良好的保墒提墒,保温增湿的效应,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单产的一条成功经验。现地膜覆盖面积25.87万亩,仅占全市播种面积的5%。在本项目建设期,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以“地膜上山,地膜下洼”为主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全面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水平。到2000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达到80万亩,占全市总播面积的15.7%。购置铺膜机5000台及地膜补贴共需投资1000万元。
5.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是的改造中低产田的基本途经。因此,在项目建设期间,千方百计增加农家肥投入,从根本上改良土壤结构。采取启炕洞土,挖圈底,清茅等办法,多渠道挖掘有机肥源,每亩中低产田农家肥施用量达2.5方。同时充分利用承德八月份气温高、降水集中,植物生产旺盛的优势,利用田间,地头广积绿肥,每亩中低产田压绿肥达到0.5方,八县及市区建设农家肥加工厂及标准压绿肥池共需投资900万元。
6.优化中低产田种植结构。针对全市中低产田种植品种老化的问题,在对老品种进行提纯扶壮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确保全市中低产田用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使种植结构得到优化,需投资500万元。
7.修建蓄水窖,提高抗旱能力。在蓄水能力差的坡耕地,修建蓄水窖,并配套引流等设施,蓄住自然降水,增加抗旱能力。到本世纪末,修蓄水窖2000个,保浇面积5万亩,共需资金1000万元。
8.大力实施机械化系列作业技术。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对蓄水、保墒、改良土壤结构和耕层微生物环境的作用,在本项目建设中,重点推广机械深松耕,机械沟播和机收系列化作业技术,到2000年达到70万亩,同时推广玉米机播技术50万亩。全市成立3个机械化作业队,装备大、中、小型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及配套设备等,共需资金2500万元。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到2000年,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00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比项目建设前亩增产110公斤,增加总产量2.2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1亿元,纯增效益0.6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2.9元。
2.社会效益。该项目通过大力实施工程、农艺、生态和农机措施,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中低产田由“三跑田”(跑水、跑肥、跑土)变为“三保田”(保水、保肥、保土),增加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为到本世经末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项目保证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把中低改造作为确保全市粮食总产再突破,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民依靠种植业奔小康的关健措施来抓,列为全市农业“26推”的主要内容,以政府名义地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并作为核定县乡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务求落到实处。市政府专门成立由袁福副市长任组长,农业、水利、财政、金融、农资、物资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中低产田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指导组和物资供应组,具体负责技术措施的实施,物资供应、资金,配套情况反馈及检查验收等工作。各县也相应成立专门机构,确保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
2.搞好技术培训,针对中低产田改造面积大、地域性强、工程量大、技术面广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分区实施方案,采取行政技术一齐上的办法,组织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保证工程质量和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水平。
3.推行政技和集团承包。市县都要由行政领导带队,选派技术过硬的科技干部,深入项目区,实行集团承包,组织落实各项工程的技术,保障项目所需物资的有效供给,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市县集团承包总面积每年要达到20万亩。需物资的有效供给,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市县集团承包总面积每年要达到20万亩。_
第三篇:麻城市2008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公示
麻城市2008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公示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行为,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增强项目和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和资金管理水平,根据鄂农办〔2008〕37号文件精神,现对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二〇〇八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及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实施情况予以公示。
计划实施项目个数:2个
项目名称: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麻城市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开发面积:总面积2.25万亩,其中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
田改造项目1.15万亩,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1万亩
建设地点: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
铁门岗乡铁门岗、茶棚、高峰山、大庙岗、大塘寺五个村;
麻城市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
目涉及南湖街道办事处闵家集、倚霞湾、枫
布湾、雨阴河、闵家大塘、塘西垸、邹家牌
楼、夹沙洲等八个村。
建设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6月
建设内容:
麻城市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治理措施水利措施中包括新建排灌站4座,输电线路配套1.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22.47公里,衬砌渠道17.6公里,兴建渠系建筑物403座,小型蓄水工程加固8座。农业措施包括修筑机耕路47.81公里。林业措施包括造林0.02万亩。科技推广措施包括培训本地农民和科技骨干1500人次,购置仪器设备20台、件,示范推广0.15万亩。
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治理措施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及其它工作措施。水利措施中包括新建排灌站3座,新打机电井23眼,输电线路配套0.94公里,开挖疏浚渠道0.63公里,衬砌渠道21.23公里,兴建渠系建筑物436座,小型蓄水工程加固5座。农业措施包括修筑机耕路38.22公里。林业措施包括造林0.02万亩。科技推广措施包括技术培训1000人次,仪器设备20台件,示范推广0.1万亩。
投资计划:铁门岗乡茶棚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48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73万元,省财政资金189万元,本级财政资金47万元,群众自筹239万元。
南湖街道办事处闵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6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46万元,省财政资金139万元,本级财政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75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 法 人:李建平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 :麻城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项目招标代理机构 :湖北保都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项目工程监理单位 :湖北东晟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目标: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
以上项目必须在规定的建设时间内实施完成,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该项目实行监督。
举报电话:0713-29101722924311
麻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四日
第四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广西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中低产田改造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日益紧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的现状下,改造中低产田是提高单产、保持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有效途径。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444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334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5.3%。水田存在盐、碱、瘦、薄等多种形式的障碍因素;旱地存在旱、浅、瘦及水土流失等主要障碍因素。
多年来,我区广大土肥工作者针对各类中低产田(地)的障碍因子,在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方面不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等方面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区中低产田改造面积23.8万亩,其中中低产旱地改造面积4.6万亩,浅瘦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万亩,潜育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6万亩,碳酸盐渍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2万亩,咸酸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1万亩,改造后亩产平均提高20%-150%,效果显著。
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主要有:
1.加深耕层或深耕改土。采取套犁或机耕,逐年加深耕作层(2-3厘米/年),加厚活土层,使耕层达18厘米以上,提高土壤容水容肥和保水保肥能力。
2.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对山冲冷烂低产田,开环山沟、田边沟、中心沟,以截除山洪水,引出冷泉水、铁锈水。对丘陵宽谷垌田,因地制宜开中心沟、十字沟或井字沟,降低地下水位,实行排灌分家。
3.建立排灌系统,引用淡水治酸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和酸度。排水渠要深达80厘米以上,整地前2-3天,缓慢灌水浸田。对粘重的田块,要挖开田块“川”字形沟,深度掌握在50厘米左右。
4.实行半旱式栽培,改稻田平作为垄作栽培(或垄稻沟鱼),改善土壤耕层生态环境。要求垄面宽60-70厘米,垄沟宽30-33厘米,沟深20-30厘米,一般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原则,沟沟相通。湿润灌溉,协调水、肥、气、热关系,建立耕层良性微生态。
5.实行水旱轮作。改双季稻为“玉米-水稻-冬绿肥”或“稻-菜-菜”或“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既减少溶洞水灌溉导致的钙离子累积,以促进钙离子的淋溶,减少土壤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碱性,又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6.砌墙保土或营造生物篱。对超过15度以上的坡地,应实行坡地梯改,砌墙保土或种植生物篱,以减少水土流失。
7.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包括建立地头水柜、水池,蓄积雨水,保证抗旱用水;推广生物覆盖、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措施,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还实施膜下滴灌、灌溉施肥,以促进水肥利用效率。
8.施用生理酸性或中性肥料。合理施用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氮磷钾化肥和硫酸锌微肥。一般每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钾6-9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基肥)或0.3-0.4%硫酸锌溶液根外喷施肥2次。
9.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冬种绿肥,推广秸秆还田。
10.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养分。一般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5-6公斤,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磷矿粉、蚝壳灰、硅钙肥、石灰等,以中和土壤酸性。
第五篇:中低产田地改造内容
一、什么是中低产田地改造 是采用工程、生物农艺措施,对耕地中的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和配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
二、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大意义全州目前有中低产田地99.57万亩,占全州常用耕地面积148.51万亩的67.04%,其中:水田面积34.28万亩、旱地65.29万亩。这些中低产田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坝区水田,干旱缺水,质地粘重,耕性差,肥力低;山区耕地特别是坡耕旱地,水利设施匮乏,无引水灌溉沟渠,耕层浅薄贫瘠,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些中低产田地,产量高的亩产不足300公斤,低的几十公斤,严重制约着我州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山区橡胶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导致山区固定旱地面积锐减,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州农业发展因耕地资源不足与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矛盾日趋突出,面临着新的更大困难和严峻挑战。由于绿肥、农家肥施用不足,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重用轻养,造成土壤地力退化加速,耕地质量下降,水地流失严重和自然灾害频发,农田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