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

时间:2019-05-13 19: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

第一篇: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

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正当我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年初各项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时刻,省人大常委会中低产田地改造视察组到我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对我县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在此,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全县10.9万各族人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将XX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XX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为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于1965年、1974年相继将原属XX县的仁和、大田两区及平地、大龙潭两个公社划归攀枝花市,划出土地1418平方公里、人口72925人,以及97%的矿产资源。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委会、6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17.31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69.37万亩。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1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8%,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68%,是州内人口最少、国土面积最小的县,199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XX县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要塞。南永二级公路、永武、永攀高速公路在县城汇接,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现,使XX由远离省城、州府的末端变成了面向西部钢城、重工业城市攀枝花市的发展前沿,成为昆明、攀枝花、XX交通大三角的交汇点。XX县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水能资源、土地阳光资源。光热资源独特,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时,平均每天近8小时,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民族风情浓郁,中和直苴“赛装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中国最大的“乡村T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独具魅力。苴却砚被誉为中国名砚。彝族刺绣风格独特。XX的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

二、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XX年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和“四个确保”的目标要求,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抢机遇、促投资、稳工业、扩消费、重民生、保稳定,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XX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2763万元,增长11.8%;完成财政总收入9178万元,增长2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 入6758万元,增长3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317万元,增长4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9元,分别增长6%和7.8%。

XX年是继续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12个太阳能综合利用最佳开发区之首,对外交通条件极大改善等机遇,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实施“招商兴县、农业活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紧紧围绕毗邻攀枝花的区位优势,努力把XX建设成为攀枝花产业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扎实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充分发挥XX的光热优势、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把XX打造成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这一发展思路是XX历届县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长期摸索实践和在州委、州政府07、08年连续两年到XX调研指导后形成的。通过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较好地体现了上级指示精神,符合XX发展实际。围绕奋斗目标,我们自加压力,将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确定为:实现县内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增长30%以上。

自去年10月份至今年6月,我县和全省各地一样,遭遇了秋、冬、春、夏四季持续特大干旱,给工业、农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面对严峻的旱情形势,XX县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这一工作主线,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县预计可实现县内生产总值63641万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9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48元,分别增长5.4%和8.4%;共实施项目13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38万元,同比增长40.1%;完成财政总收入7883万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36万元,增长23%。

面对去年以来的严峻旱情形势,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及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中,争取和建设完成了一批抗旱救灾应急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没有出现因旱没有水喝、因旱缺粮而导致群众没有饭吃的情况发生,有水保证的地区大春应栽尽栽,抗旱保生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确保了经济发展的复杂之年,结构调整不荒地降低损失不减收,蚕桑、葡萄、蔬菜制繁种、板栗、核桃、油橄榄等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现。烤烟生产在产量、布局等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共完成烤烟种植3.7万亩,为大旱之年确保农民增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全县于8月15日开秤收购烟叶,截止10月28日,收购烟叶572.5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8084.5万元,完成110%。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极大的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增收。1至9月,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42万元,增长9.8%。围绕“连片开发、产业培植、环境整治、基层建设”四项工作,积极争取整乡推进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乍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县农村组织开展了农民“致富、公德、感恩”三项教育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主动性和热情,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展望“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2%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排名进入前40位、州内前3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达15%以上,到“十 二五”期末财政总收入达2.5亿元以上,一般预算收入达1.5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37:36。城镇化率年递增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均涨幅控制在10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GDP能耗低于全省标准,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是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一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确保烟叶收购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加快发展蚕桑产业、葡萄产业、蔬菜产业和蔬菜繁制种产业,积极发展以核桃、板栗、油橄榄为主的生态林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建设野生食用菌促繁保育示范基地,抓好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驴、家禽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大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 展州级以上认证农业龙头企业10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60%;70%以上的种养业商品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链;农民人均增收的50%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力争有1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3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使我县50%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率达90%以上;三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村;进一步加强农民“三项”教育综合素质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延伸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紧紧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地力建设为基础”的方针,把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开展高产稳产农田地建设。到XX年末,全县累计建成亩产粮食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稳产农田地 6.76万亩,为全县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村稳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农业农村和整个外部环境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因素更加复杂,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气候灾害增加,出现“靠天吃饭,靠天气务农,种在人收在天”年景的机率越来越高,加上“全县高于水渠的田地多,贫瘠的耕地多,需二次倒运的耕地多,无雨怕旱,有雨必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的耕地和耕作现状,决定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说明了XX这一山区贫困县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省委作出再改造XX万亩中低产田地的决策部署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健全体制机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统筹协调,重视资源整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保持了强势高位推动的良好态势。

争先进位,勇于突破。坚定信心,围绕全县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中“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5万亩,实现人均拥有1.5亩以XX稳产农田”的奋斗目标,实施今年,准备来年,思考后年,实行目标到逼,XX年-XX年打基础,XX年出品牌,XX年全县完成改造面积1.84万亩,完成投资2336.33万元,在全州参加考核的6个部门和10个县市中处于第三集团,XX年计划改造3.4万亩,计划投资 万元,进入第二集团,XX年争取进入第一集团,跟全州比的同时,跟全省比,到XX年全县计划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7.5万亩,提前7年实现7.5万亩的总规目标,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围绕奋斗目标,县委政府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治理的一次重大机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来统一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部署安排,督查指导,协调推动,成立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办、县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县烟田办等13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办,安排了工作经费7万元,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自我加压,自重奋进。XX虽没有大片平坦的坝子,但山丘连绵,依山就势进行中低产田地改造,可新增很多耕地,XX成规模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就以国土部门的土地开发整理为主,然而,中低产田地改造中整合项目资金是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就XX而言,虽然可以根据规划提前确定每年实施建设的重点片区,但是提前确定的重点片区如果不是烤烟种植区或退耕还林巩固区,烟草或农业的项目是整合不进去的,加上项目论证申报时间各部门不同,项目亩均投入资金 不同,框框条条太多,整合项目难度非常大。针对一些单个部门项目不能一次性完成地、水、路工程建设,我们也考虑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形成你改田、我配水、他修路、农户培肥地力的合力建设态势,但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不整合项目投资分散,效果就不明显,起不了示范作用。在“进退两难”的现实面前,县委政府没有退缩,自加压力,自重奋进,广聚民智,重新审视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的问题,把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虑思谋,昆明双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猛虎乡格租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完的区域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给了我们启发,整合项目打造示范片区可以走“吸纳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的路子。

多年的实践得出,莲池乡扶贫搬迁户是目前中低产田地改造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耕作改造后的土地过上了新的生活,XX年-XX年,莲池乡班别村勐莲村中低产田地改造新增耕地2万余亩,这是一片不可多得宝贵财富目前还没有产生效益,为开发利用好这片不可多得宝贵财富,县委政府经过多方论证,认为随着金沙江流域水利水电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抓住水电移民安置大好机遇,走XX水库移民的模式,拟在莲池乡的班别、勐莲一片集中建设一个可安置移民2万人的水电移民安置基地,配套建设水、电、路及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可很好的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移民安置工作,同时也可加快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目前该项目得到了杨州长的肯定,县委政府正抓紧组织上报争取。

依托大改造,培植大产业。高标准、高起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治水改土,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以中低产田地大改造培植起5万亩葡萄大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坡耕地综合治理、集蓄雨水补灌、旱地节水、农田整治、土地开发等项目,加大永定镇云龙、永兴乡灰坝、宜就镇潘古里三大片区开发,特别是永定镇云龙片区的开发,现已经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05万亩,年内还将改造0.5万亩,从云龙村的中低改情况看,成片的坡改梯,标准的台面,足够的土层,上万亩的连片,是葡萄酒最佳的原料地,目前由于缺水,只能种一些抗旱性能较好的红薯、玉米等常规作物,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云龙片区缺水,经组织技术力量对该区调水工程进行了踏勘、分析、论证,综合各方情况,县委政府提出了三个调水工程方案。一是新建中和直苴水库并引水至云龙。项目计划总投资8.05亿元,建总库容2346.1万立方米的直苴水库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不但可对云龙片区葡萄种植基地供水,还可解决中和镇、猛虎乡、永定镇、莲池乡近7万人的人畜饮水和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二是滇中引水工程方案。结合滇中引水工程XX州XX县受水区配套工程项目建设,从大姚县的蜻蛉河王德 桥段引水至永定镇云龙,项目估算投资9.4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同时解决宜就镇、莲池乡、永定镇及XX县城工农业用水。三是实施金沙江提水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3.4亿元,拟在金沙江边的支姑建泵站取水引至云龙,可同时解决该片区5000余人的人畜饮水。目前上述方案我县相关部门正抓紧同省州对接,其中一个方案有望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

主要问题和困难。我县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田改办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一是生物农艺措施投入欠缺。有的部门项目设计配套生物农艺措施,有的部门项目则只设计工程建设,特别是地力培肥,有的部门要求群众自筹,缺乏统一的投入。二是水利配套严重不足。在XX,雨如珍珠水如油,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民生的命脉,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要实现“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水利”有和没有、建与没建两重天,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水利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打算及建议。XX年3月23日和4月1日,省委白恩培书记、孔垂柱副省长分别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作出批示,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中低产田地 改造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说明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一如既往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白恩培书记、孔垂柱副省长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协调、狠抓落实,继续保持强势高位推进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与中低产林改造的结合。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速生安等经济林产业,争取再用三年时间,全县实施1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使全县农民人均再拥有1亩以上特色经济林;二是把永定镇云龙片区作为“大改造培植大产业”的示范片区来打造。三是把班别、勐莲片区作为“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的示范区来打造。建议:把水利建设作为首要项目建设,通过连续几年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使全省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大幅度提升。XX是全州占补平衡以及葡萄产业培植的重点县,省、州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XX的发展,XX县作为滇川门户,基础设施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迫切需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给予XX重点关注。请求省田改办给予XX重点扶持,对云龙片区和班别、勐莲片区的打造给予项目倾斜,使XX自身寻求发展的同时,为全省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积累更多更新经验。建议:采取“民改公助”的办法,鼓励私人、企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缓解 中低产田地改造仅靠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的现实问题。

总之,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抓住了制约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一德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坚信,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尊敬的阿扎主任,各位领导,我县长期以来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的关心重视以及大力支持,这次阿扎主任亲临我县指导工作,更是对我们极大的关心、鼓舞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务实创新,扎实工作,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决不辜负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农工委长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最后,衷心祝愿阿扎主任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二篇:曲靖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曲靖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

自检自查报告

云南省中低改办:

按照《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全省2009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要求,市中低改办及时组织各县市区中低改办和市级中低产田地改造责任部门对全市2009中低改项目开展自检自查。现将全市2009中低项目改工作及项目建设管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2009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

(一)全市一年来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运行良好 2009年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办下设了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

市中低改办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与责任单位对接,听取部门意见,促进了统筹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县(市)区中低改办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并成立了相应的 工作机构,配齐了工作人员、办公设备和办公经费。在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重视、指导下,我市中低改工作形成了方向明确,合力增强的良好格局。

(二)全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标准统一,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1、统一建设标准,项目实施效益明显

全市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本着“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和田地、水、路、林配套的原则,重点对山区、半山区的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三种类型进行改造。以县级为项目实施区域,高标准编制改造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区域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全市统一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把全市中低产田地分为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三个类型进行工程措施改造,配套采用聚土垄作、桔杆还田、测土配方、培肥土壤肥力等生物农艺措施,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实施效益明显。一是对项目区制约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得进行有效治理,使项目区域基本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项目区基本达到田、水、路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二是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从水、土、肥等方面综合治理中低产田地。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耕地达到必要的耕作层厚度,田间道路配套达到农业机械化耕作、农业规模化生产,生物、农艺措施与培肥地力相 结合,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三是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水资源平衡。坝区依托水源,通过渠系配套、渠道防渗衬砌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使各类灌区的灌溉保证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易涝多渍区域,利用天然河沟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无水源工程的山区应当通过小坝塘等“五小”水利工程,以集雨补灌、管池结合的灌溉方式,使旱地变水浇地,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2009年,全市计划整合资金55856.6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0.18万亩。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2010年5月底,一是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9.18万亩,超计划117.94%,超计划115.51%,完成投资64520.29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56401.9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3937.21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638.5万元,农民筹资479.62万元,社会其他投入2266.3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867件,三面光沟渠837.08公里,管网1772.2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595.09公里,坡改梯2.64万亩,平整土地面积7.07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6.54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36万亩。二是启动实施了沾益、师宗、陆良三个县投资9451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8.07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13003.29万元,完 成改造面积10.89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99件,三面光沟渠250.19公里,管网739.1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58.35公里,坡改梯0.8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4.0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60亩。

麒麟区:计划投资52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4万亩。完成改造面积4.22万亩,超计划105.50%,完成投资4985.51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464.64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539万元,农民投劳折资555.72万元,农民筹资19万元,社会其他投入586.1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件,三面光沟渠66.7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8.5公里,坡改梯500亩,生物农艺措施1.37万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80公斤。

沾益县:一是计划投资5397.63万元,改造2009中低产田地面积5.3万亩。完成改造面积5.54万亩,超计划104.52%,完成投资5279.2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137.3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58.72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09.56万元,农民筹资34.6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603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件,三面光沟渠119.19公里,管网240.4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3.62公里,坡改梯0.04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13万亩,生物农艺措施0.328万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91.33公斤。二是投资9451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 造面积2.49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2985.09万元,完成改造面积2.49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57件,三面光沟渠87.33公里,管网283.3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0.83公里。

马龙县:计划投资7078.9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7.48万亩。完成改造面积6.41万亩,未按时完成计划改造面积,完成投资5935.93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1786.56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738.65万元,农民投劳折资1344.5万元,农民筹资51.72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4.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件,三面光沟渠78.73公里,管网432.0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50.42公里,坡改梯0.83万亩,生物农艺措施2.3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900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08.6公斤。

宣威市:计划投资10737.2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万亩,完成投资10737.21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9831.2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441万元,农民投劳折资96.09万元,农民筹资332.7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36.1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974件,三面光沟渠48.98公里,管网226.6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1.95公里,坡改梯1.15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66万亩,生物农艺措施2.9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30.03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29公 斤。

富源县:计划投资24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1.4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91万亩,超计划207.86%,超计划160.07%,完成投资3841.6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645.97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2417.6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778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件,三面光沟渠18.29公里,管网186公里,田间机耕道路24.22公里,平整土地面积0.1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58万亩。

罗平县:计划投资5868.6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04万亩,超计划100.8%,超计划100.5%,完成投资5898.0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853.92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704.59万元,农民投劳折资278万元,农民筹资36.5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25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7件,三面光沟渠88.79公里,管网121.74公里,田间机耕道路68.69公里,坡改梯0.21万亩,平整土地面积1.66万亩,生物农艺措施4.8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65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74.1公斤。

师宗县:计划投资4294.3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2.8万亩,超计划256%,超计划274.69%,完成投资11796.36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 资金3573.2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1832.2万元,农民投劳折资188.96万元,未到位资金6202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件,三面光沟渠133.32公里,管网282.69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2.48公里,坡改梯0.36万亩,平整土地面积0.48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75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90.67公斤。二是启动实施了投资1464.33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0.85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5500万元,完成改造面积4.05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件,三面光沟渠63.9公里,管网167.96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6.26公里,坡改梯0.5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00亩。

陆良县:计划投资6483.5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万亩,完成投资6483.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6448.43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3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5.07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7件,三面光沟渠136.7公里,管网94.1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1.5公里,生物农艺措施1.0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620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83.13公斤。二是启动实施了投资5002.19万元的2010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4.73万亩。截止2010年5月底完成投资4518.2万元,完成改造面积4.35万亩,完成小型农田水 利工程35件,三面光沟渠98.96公里,管网287.84公里,田间机耕道路71.26公里,坡改梯0.3万亩,平整土地面积1.2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760亩。

会泽县:计划投资8396.3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6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6.26万亩,超计划104.33%,超计划113.89%,完成投资9562.87万元,其中,完成中央及省级资金3641万元,曲靖市级和县市区资金3975.37万元,农民投劳折资82.6万元,农民筹资5万元,社会其他投入1.6万元。主要工程,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804件,三面光沟渠146.37公里,管网188.65公里,田间机耕道路113.71公里,平整土地面积4.04万亩,生物农艺措施1.1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8489亩。项目区通过改造,达到亩均增产粮食136.83公斤。

(三)积极整合项目,创新改造模式,打造示范样板 中低产田地改造关键在于落实项目和资金整合,曲靖市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把涉农部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保证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市共整合发改、农业、水利、国土、农发、烟草和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金37014.27万元。如:沾益县 按照“大手笔、大连片、高标准、大规模”的建设指标,把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烟草公司三个部门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资金6000万元进行有效整合,在大坡乡创新改造模式,5.32万亩集中连片开发,为258个田块,新增耕地2100亩,旱改水面积2792亩,耕地利用率提高到82%。创造了省级认可的“大坡模式”典型。师宗红土片区以国土部门项目为主,整合烟草、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7809万元实施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均取得了良好效益。陆良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小百户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动员社会力量垫资817万元用于建设,探索了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

二、项目实施效益

通过全市59.1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地力等级提高到了五级以上的耕地质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市场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地,做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能排、能灌,提高水利的保障率,提高全市中低产田地增产潜力,将动态亩产在400公斤以下的农田改造为高稳产农田,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一)经济效益 通过59.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是全市新增耕地面积23579.03亩,新增灌溉面积40.03万亩,亩均增产粮食99.21公斤,亩均增加收入248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932.76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4831万元。二是建成完善的田间灌水体系和排水体系,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防渗节水排灌渠系3072条,防渗渠道837.08千米,形成规模节水灌溉,有效提高在灾害发生时的抗御能力。如:麒麟区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特别是节水效益更加明显。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扩大经济果林面积0.1万亩。年新增粮食300万公斤,新增种经济果林总产值200万元,纯收入总额增加800万元。受益群众达4万人。

(二)社会效益

通过对中低产田地的改造,不仅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一是改造后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得到基本根除,项目区排灌体系合理健全,配套完善,项目区95%以上的农田都将成为旱涝保收田。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还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区的排灌条件,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打下了基础。二是改造后项目 区土地平整、格田成方、道路纵横、树木成荫、村镇建设规范,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善。三是改造后不仅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同时可解决农民生活上的难题,如通电、通路、通水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二、三产业的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村生产力水平。

(三)生态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整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使其农、林、水、路一体化,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使项目区植被率大幅提高。一是灌溉面积的扩大,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雨水冲刷,减少渠道泥沙堆积;二是项目区推广使用桔杆还田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桔杆氨化养畜技术,可以减轻农村环境的污染,特别是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改造后使土地达到平、厚、壤、固、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增强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保护水土,涵养水分,美化环境,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部门加强协作

为高标准完成我市2009中低产田土改造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高位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范围,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确保市县乡村四级层层有目标、有任务、有重点。严格执行“三级挂钩、四级联动”责任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县、县级领导挂部门、成员单位联系业主、业主包干项目、项目乡镇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实行风险抵押制度,对挂钩各县(市)区的市级领导和部门导进行考核。同时,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展开专项督查,及时跟踪问效;市中低改办积极开展督促检查,上报督查专报20余期。

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把涉农部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保证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如:马龙县己沃片区整合了烟草、国土、水利部门资金共计3455万元,实施了2.52万亩中低改 项目;师宗红土片区以国土部门项目为主,整合烟草、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7809万元实施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均取得了良好效益。陆良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小百户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动员社会力量垫资817万元用于建设,探索了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

(二)前期工作扎实,群众积极参与

坚持“农民自愿、注重实效、民主决策”的原则,各县市区项目涉及乡(镇)、村,通过召开村干部会议、党员会议和户主会议,通过 “一事一议”、“项目公示”等具体形式,激发群众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热情,调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838.5万元,筹资479.62万元投入中低产田地改造。如:宣威热水1.8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6.07万个,折资303.4万元;师宗县12.8万亩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3.77万个,折资188.96万元,真正成为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主力军,体现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

(三)加强项目管理、坚持招投标制和监理制 积极探索和完善了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实施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农民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从建前介入、建中监督、建后评定等全方位狠抓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技术服务,抽调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对工程实施进行指导。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扶贫和国债资金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实行工程项目前置审计、项目资金报账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严格管理、专款专用。狠抓建后管理。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以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方式做好管护工作,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如:沾益大坡项目区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成立灌区管理所,设供水站,各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供排水管理、设施维护和水费征收,逐步实现“以水养水”目标,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四)保障运转经费,确保工作到位

为确保全市51.8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实施到位,市委、市政府委安排经费200万元,专专项用于中低产田地改造,并且每年安排工作经费500万元,确保中低改办工作正常运转,检查指导督促到位,改造项目取得效益。各县中低改办也不同程度得到了经费安排。

(五)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去冬今春的中低产田地改造热潮中,加强与电视台、报刊、电台等主流媒体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全市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新情况、新动态,争取在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上有我市中低改工作的相关报道。我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在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篇(次)。在加强 外宣工作的同时,强化内部宣传工作,市中低改办、各县中低改办、市直有关部门共制作简报300余期。通过内外宣传,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工作亮点,在全社会营造了再掀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潮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

四、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建设难度加大。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点由坝区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基础条件更差,投入成本更高,建设改造难度更大,项目建成后的维护、巩固和运行任务也更为繁重,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将更加艰巨、困难将更加突出。

(二)项目分散,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分散在发改、国土、农业、水利、农开、烟草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上报批复和资金到位时间不一致,项目建设完工后,个县市区资金垫付存在困难。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封闭运行、各自为阵的思维模式没有完全打破,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协调配合、集中投入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项目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认识不统一。有的地方、部门领导和干部职工对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高度认识和看待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对如何抓好这项工作思考得不多,特别是对如何长抓不懈更是缺乏统 筹,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划。一些地方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投工投劳难度大。

(四)建设标准难统一。由于中低产田地改造是整合各部门的任务,而各部门资金投入标准不一,建设很难达到统一的规范标准。生物农艺措施投入难度较大,有的部门项目设计配套生物农业措施,有的部门项目则只设计工程建设。

(五)项目整合难度大。由于部门项目投入政策要求不一,各有各的投入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因此,整合项目困难大。特别是2009年部门项目下在前,省中低改办项目下在后,加之时间紧、任务重,投资标准不一。

五、建议

(一)随着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点由坝区向山区、半山区转移,基础条件更差,投入成本更高,建设改造难度更大的实际,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地投入力度,将中低产田地改造经费列入省级财政专项预算,建立健全项目长效投入机制。

(二)整合是新一轮中低产田地改造最大难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建议省级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各部门列入整合的项目必须与各级中低改办联合行文下达。

附:

1、曲靖市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2、曲靖市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考核字评表

曲靖市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

第三篇:昌宁县林业局2011年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样板林工作汇报

昌宁县林业局2011年中低产林改造

样板示范林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指示,结合昌宁县中低产林改造开展情况,在昌宁县中低产林改造项目区建设样板示范林,将为昌宁县全面开展中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培育优质高产商品林和特色经济林资源起到样板、宣传、示范带动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通知》(保政电„2011‟1号)、《保山市林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中低产林改造指导计划的通知》(保林发„2011‟34号)及《保山市林业关于编制2011年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县级实施方案工作的通知》(保林发„2011‟105号),文件的要求,下达昌宁县2011年中低产林改造任务6万亩,其中采伐更新改造1.5万,树种更替1.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为了配合项目的开展,昌宁县林业局在中低产林改造项目区建设了2块中低产林改造市级样板示范林,面积538亩,布局:在温泉乡建立中低产林改造采伐更新118亩和树种更替220亩的示范样板基地1块,在观音山林场建立中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200亩的示范样板基地1块。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李安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国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清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扶贫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昌宁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中低产林改造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全面中低产林改造指导、规划、协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造成效监测、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我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始终坚持“按规划搞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编制作业设计时,根据立地条件和自然条件,科学、合理确定改造方式和改造树种,在树种选择上坚持“长短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改造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三)建立样板,示范带动

按照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建立各级示范样板,在温泉乡和观音山林场建立市级样板林538亩。通过加大对样板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样板林来带动中低产林改造的全面推进。在样板示范林基地主要路口建设工程牌2块,标明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四至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时间、项目负责人、面积、实施单位等。

(四)严格中低产林改造管理,确保森林安全。

中低产林改造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我县尚属起步阶段,要严格项目管理,确保我县生态安全。我县在中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层层审核制度。对农户提出的中低产林改造申请,各乡镇、村、组层层把关,对不宜改造的地块不能批准。二是坚持改

造标准。不属于低产林标准范畴的一律不纳入;凡是立地条件不好、生态脆弱难以恢复的公益林地以及水源林区不纳入改造范围。三是坚持改造公示制度。村委会对申请改造地块进行公示,并组织代表综合评议后报乡人民政府审核,县林业局对审批情况进行二次公示,公示无异后方可实施。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对纳入改造的中低产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在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抚育、复壮、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综合改造等上合理选择改造方式。五是坚持跟踪检查。对已实施改造地块加大造林、抚育管护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造地块改出成效。

(五)加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宣传,营造氛围

为积极推进全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县林业局结合项目实施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发放宣传材料、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各种宣传媒介加大中低产林改造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林农的认识,使广大林农积极参与到全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完善档案管理

我县中低产林改造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把计划,合同文本、作业设计及批复文件和项目施工情况等材料进行归档,做到图、文、表材料齐全,切实把中低产林改造档案建成管理规范、记载详实、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档案”。

三、样板示范林建设经费配套情况

中低产林改造样板林建设总投资19.612万元,争取省级中低产林改造专项资金5.38万元,市级补助投资7万元,县级补助0.472万元,项目整合资金6.76万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 项目扶持资金不足和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建议

一 恳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现有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改造成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昌宁县林业局 二0一二年三月

第四篇: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指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的茶园。一般有土地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佳、茶地水肥条件不高,茶树营养不良、长势差,亩有效茶株少,树幅覆盖面低等特征;通常将亩产干茶在50公斤以下的茶园列为低产茶园。

一、低产改造的原因分析

茶园低产改造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由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瘠薄、茶树营养不良

昌宁县现有茶地总面积9.92万亩,其中有近30%的面积是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遗留下来,这一部份茶园分布面较广、相对零星分散、多数建在高山坡地地带,有的种在30度以上的陡坡,水土保持力差、土层瘠薄,茶树营养跟不上。土壤瘠薄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高山陡坡土层浅加之种植前未作深耕,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仍致根系裸露,因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不善,本身园地坡度较大,种植方式又不尽合理,施肥水平低乃至根本不施肥,而茶园无合理的排灌水系统,土址冲刷严重,加之种植年限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造成土壤瘠薄,引起茶树生长不良。

2、树势衰老、生长不良

低产茶园茶树生机一般不旺,其树势衰老可分为老茶园和未先衰老茶园两大类型,其中老茶园类茶树树龄大其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有的出现两层楼树冠,输导根的比重增大、吸收根减少,根系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更新枝基部形成新的根群;侧枝育芽能和弱、对夹叶多、采摘期短、轮与轮之间间歇期长,开花结实多、茶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未老先衰茶园则是因土层瘠薄,施肥水平低,间作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为害或因投采过早、采摘过度等原因所致,虽然树龄不大但茶树矮小、骨干枝不粗、分枝纤细、生长势差、产量低,此类茶园约占12%。

3、茶园群体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低产茶园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群体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如茶园中茶树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利用低、光能利用率低。如有的茶地亩有茶树在500―800株,且茶树树冠覆盖度不到5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和亩产出效益的发挥。其次茶树品种混杂,茶叶采期不一致、品质良莠不一等也是影响产量收益的原因之一;因此淘汰低劣类品种也不容忽视。

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造低产茶园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1、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

改梯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合理密植,方法有: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2、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二、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3、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培肥土壤

(1)深耕: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8月至9月中旬前最佳。

(2)客土: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4、加强改造茶园的管理

(1)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二、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严禁采二台叶。

(2)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应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治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护等。

(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

结合低产茶园的改造,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

1、梯形茶园改种换植:

(1)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即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新植无性良种茶。

(2)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即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种植无性良种茶,待新植茶投采后逐步挖除原茶树。

2、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

不规则型茶园,要根据园地的地形地势,重新测线、测梯、按新茶园标准开挖新梯面和种植槽,定植无性良种茶。在所开挖面上的老茶树可采取移于梯埂或并植成行,待新植无性良种茶投采后逐步淘汰或留于梯埂作为覆荫树用。

第五篇: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

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养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小,树势未老先衰的茶园,生产力也同样低下。

在低产茶园中,我们不难发现茶树的一种特性,那就是树体的自然更新现象。对于更新的认识,应看成是茶树发展的表现,是树体内生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现象的统一,是茶树个体发育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树自然更新比较缓慢,同时也不整齐,但却为人们寻求促进这种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茶叶高产实践证明,旺盛的生理机能是茶叶丰产的基础。要提高衰老茶树的生长势,首先必须恢复其生理机能。根据茶树自然更新现象,运用阶段发育理论,从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在发育阶段上是最年幼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形成层细胞和组织有很多临时性器官,分别形成新枝梢和新根系,一旦解除顶端优势,打破相对平衡,潜伏芽猛发旺长,在根系更新和其他栽培管理条件的配合下,能迅速建立新的平衡,茶树就能达到全面复壮的效果。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改造计划的推行。

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养,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 树冠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在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发芽的良好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此时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3 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刈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抓紧在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面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 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内一些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且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在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 4 新根系,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根系的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科研部门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是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培土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 老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土地养分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这类茶园可沿等高线打桩,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措施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 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培土客土 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应用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

改树、改土、改园等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须加强改造后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

下载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年县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摘要】:在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饮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优良茶叶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在茶树的种植方面,开始由原来大部分自然生长转变成现在的规模化人工种植......

    低产林改造可行性报告

    低产林改造种植桉树的可行性报告忙安林场林区面积12.6393万亩,40%属于灌木林及低效低质产林,树木稀疏,生长过慢,达不到择伐指标,对公司而言是没有利益可言的。现云南省大力推广中......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以下简称“低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产出率,......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以下简称“低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产出率,促进......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整改完善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通知》(宁中低改办发2010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中低产林改造中需要加强和改造的几个重点问题的......

    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

    ××市××区杨枫泉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一、基本情况㈠林场基本情况××市××区××××林场位于××市××区××街南部,与××街××社区××村、××村接壤。场内......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推荐5篇]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林地是我县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我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2.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6.64%,根据2008年二类资......

    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根据《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整改完善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