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时间:2019-05-13 16: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篇: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5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是指利用酶法对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进行体外定量测定的试剂。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产品注册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脂肪酶分解血清中甘油三酯为甘油和脂肪酸。在ATP存在下,甘油激酶将甘油磷酸化成3-磷酸甘油。后者被磷酸甘油氧化酶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过氧化物酶、4-氨基比林进行显色反应,生成有色苯醌亚胺,在500nm(480nm—550nm)处吸光度值与甘油三酯含量成正比。本文不适用于干化学类测定试剂。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甘油三酯检测试剂属于酯类检测试剂,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3分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人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正偏态分布。病理性升高:原发性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见于糖尿病、糖尿累积病,甲状腺功能衰退、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病理性降低:原发性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和低β-脂蛋白血症。继发性见于继发性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病(肝疾患、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不全)及肝素等药物的应用。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包括主要反应成分、质控品、校准品等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确定的方法及研究资料;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定值试验资料和溯源性文件等;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定值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用流程图方式表示,并说明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的研究资料、每一步生产工艺的确认资料及试验数据。包括:工作液的配制和分装,显色系统的描述和确定依据等。

2.主要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确定反应温度、时间、缓冲体系比较等条件的确认资料及试验数据,确定样本和试剂盒组分加样量的确认资料及试验数据,校准方法、质控方法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当提交产品研制或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的研究项目、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详细资料。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实验地点、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临床样本来源等。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等。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方法依次包括:相对偏差、回收试验、比对试验等方法,甘油三酯项目目前有国家标准品和国际参考物质,建议申请人优先采用相对偏差的方法,申请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1相对偏差

使用国家标准品或国际参考物质作为样本进行测试,重复测定3次,计算平均值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

或用由参考方法定值的高、低2个浓度的人血清对试剂盒进行测试,每个浓度样品重复测定3次,分别取测试结果均值,计算相对偏差。

1.2回收试验

在人血清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或校准品溶液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

回收试验注意事项:

1.2.1加入的标准液体积与血清体积比应不大于1:20或其体积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

1.2.2加入标准或校准品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应在试剂盒测定线性范围内;

1.2.3标准品或校准品应有溯源性; 1.3比对试验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病人样品(至少40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2.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临界值附近样本和异常高值样本。

3.线性范围

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如需稀释后测定,应做相关研究,明确稀释液类型及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影响,必要时应提供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

4.最低检测限

最低检测限的确定常使用同批号试剂对零浓度校准品(或样品稀释液)进行至少20次重复检测,平均值加2倍SD(≥95%臵信区间)即试剂的最低检测限。

5.分析灵敏度

试剂盒测试给定浓度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差值(ΔA)应符合生产企业给定范围。6.分析特异性

应明确已知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采用回收实验对不同浓度的溶血、黄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度。待评价的甘油三酯样本浓度至少应为高、中、低三个水平,选取线性范围内有临床代表性意义的浓度。

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7.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赋值(如产品中包含)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定值试验资料和溯源性文件等;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定值资料。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8.其他需注意问题

不同适用机型、不同包装规格,应分别提交分析性能评估报告。如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的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的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应明确研究采用的样本来源、详细的试验资料、统计方法等,参考区间可参考文献资料,但应当对至少120例的健康个体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应与产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

试剂的稳定性包括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待机)稳定性等,申请人应至少提供3个生产批次的实时稳定性、开瓶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研究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材料和方法、研究结论等。试剂的稳定性研究应注意选取代表性包装规格进行研究(例如:校准品稳定性应选取最易受影响的最小装量)。

适用样本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室温保存、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有效期验证,可以在合理温度范围内选择温度点(温度范围),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段即对储存样本进行性能的分析验证,从而确认不同类型样本的效期稳定性。适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均应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试验资料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同时研究资料的形式应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临床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下面仅对临床实验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同类产品作为参比试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待评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2.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建议临床前开展预试验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各临床试验机构的方案设臵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试验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临床试验机构选用的参比试剂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待评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不超越参比试剂的样本类型。

临床试验方案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4.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80例。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待评试剂线性范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

应明确样本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如无法避免使用贮存样品时,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

如果声称待评试剂同时适用于血清或血浆样本类型,可完成一个样本类型(血清或血浆)不少于200例的临床研究,同时可选至少100例血清或血浆同源样本进行比对研究,异常值样本不少于4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一致。也可以分别对同时适用的多个样本类型按照《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中试验样本量一般要求规定的200例进行试验,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80例。

涉及产品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型等变更事项,临床试验采用变更后产品与变更前产品或者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对试验,在至少2家(含2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总样本数不少于1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40例。

5.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最常用是对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待评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6.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建议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对以下内容进行详述。

6.1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描述

6.1.1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试验机构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6.1.2纳入/排除标准、不同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准。6.1.3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6.1.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6.2具体的临床试验情况

6.2.1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及所用机型等信息。

6.2.2对各研究单位的病例数、人群分布情况进行总合,建议以列表或图示方式给出具体例数及百分比。

6.2.3质量控制,试验人员培训、仪器日常维护、仪器校准、质控品运行情况,对检测精密度、质控品回收(或测量值)、抽查结果评估。

6.2.4具体试验过程,样本检测、数据收集、样本长期保存等。

6.3统计学分析

6.3.1数据预处理、对异常值或离群值的处理、研究过程中是否涉及对方案的修改。

6.3.2定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用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以y=a+bx和R2的形式给出回归分析的拟合方程,其中:y是待评试剂结果,x是参比试剂结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轴截距,R2是判定系数(通常要求R2≥0.95)。

6.4讨论和结论

对总体结果进行总结性描述并简要分析试验结果,对本次临床研究有无特别说明,最后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应当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风险分析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预期用途错误包括:设计开始时未设定预期分析物、未作适用机型验证、未针对特定的样本类型验证。性能特征失效包括:精密度失效、准确度失效、非特异性、稳定性失效、测量范围失效、定性/定量失效、量值溯源失效、校准失效。不正确的结果包括:配方错误、采购的原料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原材料储存条件不正确、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反应体系不正确、试剂与包装材料不相容。可能的使用错误包括:生产者未按照生产流程操作,检验者未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装配过程组份、标签、说明书等漏装或误装,成品储存或运输不当,客户未参照产品说明书设臵参数或使用。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包括:有毒化学试剂的化学污染、样本的潜在生物污染、不可回收包装或塑料的环境污染。

(九)产品技术要求

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申请人产品研制、前期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按照《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有关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主要包含产品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

进口产品的产品技术要求应当包括英文版和中文版,英文版应当由申请人签章,中文版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签章。

下面就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相关内容作简要叙述。

1.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1)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2)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3)YY/T 1199—2013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酶法)2.主要性能指标: 2.1外观

应与申请人声称试剂外观一致。这里可以包括试剂盒包装外观、试剂内包装外观、试剂的外观。

2.2装量

试剂装量应不少于标示装量。2.3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其他指定溶液作为空白加入工作试剂作为样品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A(申请人指定的波长,37℃,1.0 cm)≤0.2。

2.4分析灵敏度

试剂盒测试给定浓度的被测物时,吸光度差值(ΔA)应符合生产企业给定范围。

2.5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应至少达到1.13 mmol/L—9.04 mmol/L。2.5.1相关系数(r)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线性范围下限应不低于产品的最低检测线,不高于参考区间下限)。

2.5.2线性偏差

线性偏差应不超过申请人给定值。线性偏差可分段描述或连续描述,若分段描述,应注意分段点的确定。

2.6精密度 2.6.1重复性

用同一样本或质控品重复测试至少10次,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应≤5.0%。

测定样本应至少包含两个浓度点,一般应按医学决定水平取甘油三酯临界值和异常高值浓度点。

2.6.2批间差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10.0%。样本选取同前。2.7准确度

2.7.1相对偏差 提供参考物质或用参考方法定值的血清测定,实测值与标示值偏差应在±15.0%范围内。

2.7.2回收试验 在临床样本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体积与临床样本体积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加入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盒)测定线性范围内)或纯品,回收试验一般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浓度进行,回收率应在90%—110%之间。

2.7.3比对试验 用待测试剂盒与申请人选定分析系统(已在国内上市)分别检测不少于40个在检测范围内的人源样品,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0以及每个浓度点的偏差,偏差应不超过申请人给定值。偏差可分段描述或连续描述,若分段描述,应注意分段点的确定。

建议按上述优先顺序,采用上述方法之一测试试剂盒的准确度。

2.8稳定性

检测申请人声称已到期试剂,产品性能应符合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要求。冻干品应同时进行复溶稳定性试验,复溶后放臵到有效期末,产品性能应符合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测量精密度、准确度要求。

2.9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指标(如产品中包含)应至少包含外观、装量(干粉试剂可不做)、准确性、均一性、稳定性。冻干型校准品和质控品还应检测批内瓶间差和复溶稳定性。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和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甘油三酯项目目前有国家标准品,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进行注册检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检验方法、对检验结果的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结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的要求,下面对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产品名称】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命名原则,产品名称通常由被测物质的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三部分组成,方法或原理部分应能体现具体反应原理,建议参考分类目录或行业标准。2.【包装规格】

包装规格应明确单、双或其他多试剂类型;如不同包装规格有与之特定对应的机型,则应同时明确适用机型。如有货号,可增加货号信息。

如:试剂1:1×40 mL,试剂2: 1×20 mL 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

3.【预期用途】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3.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3.2明确与甘油三酯检测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病理性升高:原发性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见于糖尿病、糖尿累积病,甲状腺功能衰退、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病理性降低:原发性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和低β-脂蛋白血症。继发性见于继发性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病(肝疾患、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上腺皮质不全)及肝素等药物的应用。

4.【检验原理】应结合产品主要成分简要说明检验的原理、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图示方法表示,检验原理的描述应结合产品主要组成成分、被测物和产物的关系进行描述:

如: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3-磷酸甘油(G-3-P),然后以过氧化物酶(POD),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4-氯酚(三者合称PAP)反应显色,在特定波长处监测吸光度值,可计算甘油三酯含量。

反应式如下:

5.【主要组成成分】应明确以下内容:

试剂盒提供的试剂组分的名称、比例或浓度,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如含有校准品或质控品,除明确组成成份及生物学来源外,还应明确其定值及溯源性,溯源性应写明溯源的最高级别,包括标准物质或参考物的发布单位及编号,质控品应明确靶值范围。

例如:

本试剂盒由试剂1、2和校准品组成:

试剂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 mmol/L、三磷酸腺苷(ATP)0.20 mmol/L、甘油激酶(GK)1200 U/L、甘油磷酸氧化酶4000 U/L、氯化镁23 mmol/L、过氧化物酶5 KU/L;

试剂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100 mmol/L、4-氨基安替比林1.0 mmol/L、脂蛋白脂酶2500 U/L、三磷酸腺苷0.20 mmol/L、3,5-二氯-2-羟基苯磺酸钠2.0 mmol/L; 校准品:为甘油三酯溶液,校准品具有批特异性,每批定值,定值见瓶签标示,量值可溯源至GBW09148或国际参考物质SRM1595。

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应明确未开封的试剂实际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开封后在生化分析仪上待机稳定期。干粉校准品(如适用)应明确复溶稳定性。

注:保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室温”、“常温”。7.【适用仪器】应明确可适用的具体品牌、型号的仪器。8.【样本要求】重点明确以下内容:样本类型、处理、保存期限及保存条件(短期、长期),运输条件等。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如果草酸盐、柠檬酸盐、EDTA钠盐等对甘油三酯浓度造成干扰,应明确避免使用的提示)。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须恢复室温,可冻融次数。特殊体液标本还应详细描述对采集条件、保存液、容器要求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要求。应对已知的干扰物进行说明,如:存在的干扰因素,明确黄疸、溶血、药物等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同时列出干扰物的具体浓度。

9.【检验方法】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9.1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9.2试验条件:温度、时间、测定主/副波长、试剂用量、样本用量、测定方法、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反应时间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3校准:校准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绘制。

9.4质量控制: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对质控结果的必要解释以及推荐的质控周期等;建议在本部分注明以下字样:如果质控结果与预期不符,提示检测结果不可靠,不应出具检测报告。

9.5检验结果的计算:应明确检验结果的计算方法。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如进行稀释,应结合可检测范围研究结果明确稀释液类型和最大可稀释比例。

10.【参考区间】应注明常用样本类型的参考区间,并简要说明其确定方法。建议注明“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和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11.【检验结果的解释】说明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2.【检验方法的局限性】说明该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3.【产品性能指标】 至少应详述以下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应与产品技术要求中相关技术指标保持一致。

13.1试剂空白吸光度; 13.2分析灵敏度; 13.3准确度;

13.4精密度(重复性和批间差); 13.5线性范围; 13.6特异性。

14.【注意事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4.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管理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

14.2本试剂盒仅供体外诊断用,试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接触人体后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后果。

14.3采用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建议实验室在发给临床医生的检测报告注明所用试剂特征。

14.4有关人源组分的警告,如:试剂盒内的质控品、校准品或其他人源组分,虽已经通过了HBs-Ag、HIV1/2-Ab、HCV-Ab等项目的检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份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14.5样本:(1)采集时间要求、与用药的先后顺序或用药后时间间隔等;(2)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

14.6其他有关甘油三酯测定的注意事项。

15.【标识的解释】如有图形或符号,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

16.【参考文献】应当注明在编制说明书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17.【基本信息】 17.1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17.1.1注册人与生产企业为同一企业的,按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

17.1.2委托生产的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

17.2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代理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

18.【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应当写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9.【说明书核准日期及修改日期】应注明该产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如曾进行过说明书的变更申请,还应该同时注明说明书的修改日期。

三、参考文献

(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

(二)《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三)《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

(四)《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那广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

(五)《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

(六)《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

(七)《关于含有牛、羊源性材料医疗器械注册有关事宜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7号)

(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九)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十)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十一)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十二)YY/T 1199—2013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酶法)

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

则编写说明

一、指导原则编写目的

编制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注册申请人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工作,同时帮助审查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组成、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由于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产品仍在不断发展,审查人员仍需从风险分析的角度认真确定申报产品的预期用途与风险管理是否相当;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仍在构建中,审查人员仍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标准及最新进展,关注审评产品实际组成、原理、预期用途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以保证产品审评符合现行法规安全、有效的要求。

二、指导原则部分内容说明

(一)指导原则主要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借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发布的相关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体例进行编写,以便于注册技术审评人员理解。

(二)产品应适用相关标准中给出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

(三)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中给出了产品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主要提出共性要求,具体量化指标需要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商技术能力予以确定。

(四)关于线性偏差以及准确度偏差说明:考虑到,如技术要求中线性偏差以及准确度(比对试验)偏差均采用相对偏差进行表述,当对线性范围中某一极低值样本进行线性范围以及准确度(比对试验)试验时,其试验结果采用绝对偏差符合申请人的规定更为合理。因此,本指导原则建议企业可对产品线性偏差以及准确度(比对试验)偏差进行分段要求,分别采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进行表述。

(五)关于产品技术要求中分析灵敏度描述的说明:行业标准YY/T 1199—2013中分析灵敏度指的是产品功能灵敏度,而国家标准GB/T 26124—2011中分析灵敏度,指的是产品校准曲线斜率。鉴于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功能灵敏度指标目前并没有实际临床意义,本指导原则中分析灵敏度要求采用国家标准GB/T 26124—2011中校准曲线斜率的描述。

(六)关于参考区间的验证资料中对健康个体至少120例的说明:此例数的规定,结合已发布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并参考《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以及《C28-A2 如何确定临床检验的参考区间:批准指南(2000)》。

(七)关于临床试验“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80例”的说明:参照国家局已发布实施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酸激酶、碱性磷酸酶产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

(八)关于综述资料、产品说明书中有关与甘油三酯检测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的说明:临床意义的描述参考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

三、指导原则编写单位和人员

本指导原则编写人员由浙江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人员、行政审批人员、检验和临床专家、产品专业厂家代表等共同组成。

第二篇: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3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

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是指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对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40。

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乳酸→丙酮酸乳酸底物法(L→P)和丙酮酸 →乳酸丙酮酸底物法(P→L)

1.乳酸→丙酮酸乳酸底物法(L→P)

在碱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催化L-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将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成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生成的速率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成正比,340nm波长处监测NADH吸光度上升时变化速率,计算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参考方法)

2.丙酮酸→乳酸丙酮酸底物法(P→L)

中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L-乳酸,同时将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成NAD+(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消耗的速率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成正比,340nm波长处监测NADH吸光度下降时变化速率,计算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从方法学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指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和乳酸之间的氧化或还原反应的相互转化的同时,NADH量的下降或上升速率,通过在340nm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乳酸脱氢酶活性。不包括干化学、酶联免疫类检测试剂及电泳等检测方法。

二、注册申报材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1)乳酸脱氢酶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2.产品描述: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质量控制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关键控制点,质控品、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情况。

3.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如果体外诊断试剂中的主要原材料,采用各种动物、病原体、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为保证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研究者应提供对上述原材料所采用的灭活等试验方法的说明。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5.其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应提供主要原材料、校准品(如产品包含)、质控品(如产品包含)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验证有关的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定值试验材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等。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工艺包括:配制、分装等描述及确定依据,应包含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反应体系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试剂用量、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等研究资料。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应至少提供多个批次样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包括具体的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分析特异性(抗干扰能力)、分析灵敏度、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等。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该研究项目已有相应国家(国际)标准品,优先使用国家(国际)标准品进行验证,重点观察对相应标准品检测结果的偏差情况。

1.2方法学比对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病人样品(至少40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其中,浓度分布应覆盖产品的可报告范围。

2.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生理和病理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

测量精密度的评价方法并无统一的标准可依,可根据不同的试剂特征或申请人的研究习惯进行,建议参考CLSI EP15-A。

3.线性范围

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如需稀释后测定,应作相关研究,明确稀释液类型及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影响,必要时应提供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

4.分析特异性 应明确已知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采用回收实验对不同浓度的溶血、黄疸、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度,明确干扰物质影响的最大浓度。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5.分析灵敏度

用已知活性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产生的吸光度改变。换算为n单位吸光度差值(ΔA)或吸光度变化(ΔA/min)即为本产品的分析灵敏度。

6.其他需注意问题

6.1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评估,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

分析性能评估报告应明确所用仪器设备型号、试剂、校准品、质控品等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批号、注册证等信息。

6.2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赋值

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的研究资料,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研究资料。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提供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验资料, 建议参考CLSI/NCCLS C28-A2。研究结论应与产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这里主要指试剂的稳定性,通常包括保存期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复溶稳定性等(各3个批次)。申请人应至少提供保存期稳定性和开瓶稳定性、干粉试剂同时应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应涵盖产品中受稳定性影响的性能指标(如准确度、线性范围等)。

保存期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3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均应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研究资料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同时研究资料的形式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中临床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临床实验中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同类产品作为参比试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待评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2.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的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机构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臵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研究单位选用的参比试剂及所用机型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待评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与产品说明书一致,且不应超越参比试剂对样本类型的检测要求,如果选择了参比试剂适用样本类型以外的样本,则应采用其他合理方法对额外的样本类型进行验证。

开展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申请人应当按照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类别、风险、预期用途等特性,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信息(包括产品信息、临床试验开展的时间和人员等相关信息、申请人相关信息等);

(2)临床试验的背景资料;(3)试验目的;(4)试验设计;(5)评价方法;(6)统计方法;

(7)对临床试验方案修正的规定;

(8)临床试验涉及的伦理问题和说明、《知情同意书》文本(如有);

(9)数据处理与记录保存;(10)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4.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60例。

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

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待评试剂线性范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

申报的样本类型均应在临床试验中进行验证。如果声称同时适用于血清和血浆样本,可完成一个样本类型(血清或血浆)不少于200例的临床研究,同时可选至少100例血清或血浆同源样本进行比对研究(采用考核试剂评价),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一致。

如产品发生涉及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型等变更事项,临床样本总数至少为100例,并在至少两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变更参考区间及增加临床适应症等变更事项,应根据产品具体变更情况,酌情增加临床试验总样本数。

5.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最常用是对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待评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6.结果差异样本的验证

对于比较研究试验中测定结果不符的样本,应采用―金标准‖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复核,以便对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无需复核,应详细说明理由。

7.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申请人或临床试验牵头单位应对各临床试验机构的报告进行汇总,并完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如下:

7.1首篇

首篇是每份临床试验报告的第一部分,所有临床试验报告均应包含该部分内容。

7.1.1封面标题

包括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的通用名称、试验开始日期、试验完成日期、主要研究者(签名)、临床试验机构(盖章)、统计学负责人签名及单位盖章、申请人(盖章)、申请人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7.1.2目录

列出整个临床试验报告的内容目录和对应页码。7.1.3研究摘要

对临床试验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7.1.4试验研究人员

列出临床试验主要研究人员的姓名、单位、在研究中的职责及其简历(列于附件中),主要研究人员包括主要研究者及各单位的主要参加人员、统计学负责人、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人。

7.1.5缩略语

临床试验报告中所用的缩略语的全称。7.2正文内容和报告格式 7.2.1基本内容 引言:介绍与临床试验产品有关的背景情况,包括(1)被测物的来源、生物及理化性质;(2)临床预期使用目的,所针对的目标适应症人群,目前针对该适应症所采用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3)所采用的方法、原理、技术要求等;(4)国内外已批准上市产品的应用现状等。说明申请人和临床试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

7.2.2研究目的。

说明本临床试验所要达到的目的。7.2.3试验管理。

对试验管理结构的描述:管理结构包括主要研究者、主要参加人员、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统计/数据管理情况以及试验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

7.2.4试验设计。

7.2.4.1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的描述。

试验的总体设计和方案的描述应清晰、简洁,必要时采用图表等直观的方式。试验进行时方案修改的情况和任何方案以外的信息来源也应详细叙述。应包括:

7.2.4.1.1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试验机构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7.2.4.1.2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准;

7.2.4.1.3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 7.2.4.1.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 7.2.4.2试验设计及试验方法选择。试验设计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7.2.4.2.1样本量及样本量确定的依据; 7.2.4.2.2样本选择依据、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

7.2.4.2.3样本采集、保存、运输方法等; 7.2.4.2.4对比试剂的确立;

7.2.4.2.5临床试验用所有产品的名称、规格、来源、批号、效期及保存条件,对比试剂的注册情况。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及所用机型等信息;

7.2.4.2.6质量控制方法: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试验人员培训、仪器日常维护、仪器校准、质控品运行情况,对检测精密度、质控品回收(或测量值)、抽查结果评估;

7.2.4.2.7临床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研究单位的病例数、病种分布情况进行总合,建议以列表或图示方式给出具体例数及百分比。

7.2.4.2.7.1数据预处理、差异数据的重新检测或第三方验证以及是否纳入最终数据统计、对异常值或缺失值的处理、研究过程中是否涉及对方案的修改。

7.2.4.2.7.2定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用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以y=a+bx和R2的形式给出回归分析的拟合方程,其中:y是考核试剂结果,x是参比试剂结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轴截距,R2是判定系数,同时应给出b的95%(或99%)臵信区间,定量值结果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7.2.4.2.8具体试验过程,样本检测、数据收集、样本长期保存、结果不一致样本的校验等。

7.2.4.2.9试验过程中方案的修改。一般情况下,临床试验方案不宜更改。试验过程中对方案的任何修改均应说明,对更改的时间、理由、更改过程及有无备案进行详细阐述并论证其对整个研究结果评价的影响。

7.2.5临床试验结果及分析。

7.2.6讨论和结论。对总体结果进行总结性描述并简要分析试验结果,对本次临床研究有无特别说明,最后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7.3有关临床试验中特别情况的说明 7.4附件

7.4.1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其他试验方法或其他诊断试剂产品的基本信息,如试验方法、诊断试剂产品来源、产品说明书及注册批准情况。

7.4.2临床试验中的所有试验数据,需由临床试验操作者、复核者签字,临床试验机构盖章(封面盖章和骑缝章)。

7.4.3主要参考文献。7.4.4主要研究者简历。

7.4.5申请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等。

(八)产品风险分析研究资料

申请人应考虑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及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应符合YY/T 0316—2008/ISO 14971:2007《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

(九)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和《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相关规定。

该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产品适用的引用文件和主要性能指标等相关内容:

产品适用的相关文件:

(1)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2)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GB/T 26124—2011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4)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5)YY/T 0638—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物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6)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

(7)YY/T 1241—2014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2.主要性能指标: 2.1外观

应与技术要求中表明的试剂外观一致。这里应当包括试剂(盒)包装外观、试剂内包装外观、试剂的外观。

2.2装量

试剂装量应不少于标示装量或规定限。2.3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

在37℃、340nm、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50。

2.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在37℃、340nm、1cm光径条件下,用生理盐水作为样品加入试剂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大于0.002。

用生理盐水测试试剂(盒),在37℃、340nm、1cm光径条件下,记录测试启动时的吸光度(A1)和约5min(t)后的吸光度(A2),A2测试结果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测试值,计算出吸光度变化值(|A2-A1|/t)(t为测量时间间隔)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ΔA/min)。

2.4分析灵敏度

用已知活性的样本测试试剂(盒),记录在试剂(盒)在37℃、340nm、1cm光径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率。按照生产企业规定的分析灵敏度计算公式计算分析灵敏度,应符合生产企业声称的要求。

2.5线性区间

测试血清样本,试剂线性在25U/L—750U/L(37℃)区间内;

2.5.1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

2.5.2 25U/L—100U/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10U/L;101U/L—750U/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用接近线性区间下限的低活性样品稀释接近线性区间上限的高活性样品,混合成至少5个有效稀释浓度(xi),分别测试试剂(盒),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分别求出测定结果的均值(yi)。以稀释浓度(xi)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按公式(1)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

r [(x-x)(yy)](x-x)(y-y)ii2ii……………………(1)

2稀释浓度(xi)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yi的估计值及yi与估计值的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

2.6精密度 2.6.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200±20)U/L的血清样本或质控样品,重复测试至少20次,分别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SD)。计算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

2.6.2批内瓶间差(适用于干粉或冻干试剂)

用(200±20)U/L的血清样本或质控样品分别测试同一批号的10个待检试剂(盒),并计算10个测量值的平均值(x1)和标准差(SD1)。

用(200±20)U/L的血清样本或质控样品对该批号的1个待检试剂(盒)重复测试10次,计算结果的均值(x2)和标准差(SD2)。按式(2)、式(3)计算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批内瓶间差均应不大于5%。

当s1<s2时,令CV=0

2.6.3批间差

用(200±20)U/L的血清样本或质控样品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每个批号测试3次,分别计算每批3次测定的均值xi(i=1,2,3),按公式(4)、(5)计算相对极差(R)。

式中:

xmax——xi中的最大值; xmin——xi中的最小值。

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2.7准确度

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验证;优先采用相对偏差的方法。2.7.1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用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有证参考物质(CRM)对试剂(盒)进行测试,重复检测3次,取测试结果均值(M)按式(6)计算相对偏差(B)。

或用由IFCC乳酸脱氢酶参考测量程序定值的参考范围上限和上限2—5倍浓度水平各一个人源样品(可适当添加被测物,以获得高浓度的样品)对试剂(盒)进行测试,每个浓度样品重复检测3次,分别取测试结果均值按式(6)计算相对偏差(B)。

BMTT100% ………………………(6)

式中: B–相对偏差; M–测试结果均值;

T–有证参考物质标示值,或各浓度人源样本定值。2.7.2比对试验:相关系数r2≥0.95,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参照CLSL EP9-A2的方法,用不少于40个在检测范围内不同浓度的人源样品,用生产企业指定的分析系统作为比对方法,每份样品按待测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比对方法分别测试。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及每个浓度点的相对偏差。

2.8稳定性

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验证:

2.8.1效期稳定性:生产企业应规定产品的有效期。取到有效期后的样品检测,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2.8.2热稳定性试验:检测线性区间、准确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注1:热稳定性试验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

注2: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a)、b)方法的任意组合,但所选用的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有效期内产品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冻干品应同时进行复溶稳定性试验,复溶后放臵到有效期末,产品性能应符合线性区间、准确度的技术要求。

2.9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指标(如产品中包含)应至少包含外观、装量、准确度、均一性、稳定性。冻干型校准品和质控品还应检测批内瓶间差和复溶稳定性。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首次申请注册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应该在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和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进行注册检验。出具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使用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应用试验结果的重要技术性文件。产品说明书的格式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第17号)的要求。下面对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可适当参考相关―分类目录‖和/或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1)试剂(盒)名称: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乳酸底物法)或(丙酮酸底物法)

(2)英文名称:例如:L-Lactate dehydrogenase test reagent(kit)

2.【包装规格】 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或装量,如××测试/盒、××人份/盒、××mL,除国际通用计量单位外,其余内容均应采用中文进行表述。如产品有不同组分,可以写明组分名称。如有货号,可增加货号信息。

(1)包装规格应明确单、双试剂类型;(2)不得多于技术要求中所列的包装规格;

(3)如不同包装规格有与之特定对应的机型,应同时明确适用机型。

3.【预期用途】

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检测血清、血浆和/或其他体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2)应明确与目的检测物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乳酸脱氢酶异常情况常见于哪些疾病,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有哪些医学解释。

作为支持性资料,申请人应提供由教科书、临床专著、核心期刊文献或英文SCI文献等有关临床适应症背景的资料。

4.【检验原理】

应结合产品主要成分简要说明检验的原理、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图示方法表示。

如:在碱性条件下,乳酸脱氢酶催化L-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将NAD+ 还原为NADH,因此在37℃、340nm波长下监测吸光度上升速率,可得出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反应式如下:

丙酮酸+NADH+H+ L-乳酸+NAD+LDH5.【主要组成成分】 应明确以下内容:

试剂盒提供的试剂组分的名称、数量、每个组成成分在反应体系中的比例或浓度。

如检测中需使用校准品或质控品,应明确说明,并提供校准品溯源性,溯源性应写明溯源的最高级别,包括标准物质或参考物的发布单位及编号,质控品应明确靶值范围等。

例如:

本试剂盒由试剂

1、试剂2和校准品(选配)组成: 试剂1:Tris缓冲液,80mmol/L(pH9.0±0.1);L-乳酸,70mmol/L。

试剂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5.0mmol/L。试剂盒如果配备校准品,需注明校准品定值信息及溯源性(量值最终溯源至国际参考物质ERM-AD453/IFCC)。试剂盒如果配备质控品,需注明质控品靶值范围。

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应明确未开封的试剂实际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开瓶稳定期。干粉试剂应明确复溶稳定期。

(2)说明产品的储存条件,如:2—8℃、避免/禁止冷冻或-18℃以下等。其他影响稳定性的条件,如:光线、湿度等也必须说明。

(3)如试剂盒各组分的稳定性不一致,则应对各组分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分别进行描述。

7.【适用仪器】

说明可适用的仪器及型号,并提供与仪器有关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正确选择使用。

8.【样本要求】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样本类型、为保证样本各组分稳定所必需的抗凝剂或保护剂等、保存期限及保存条件(短期、长期),能够保证样本稳定的储存、处理和运输方法、已知的干扰物等。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如草酸盐既可与丙酮酸或乳酸发生竞争性抑制,又能与LDH及NADH或NAD+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催化的还原或氧化反应。应明确避免使用的提示)。特殊体液标本还应详细描述对采集条件、保存液、容器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要求。

中度及重度溶血时,因红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浓度很高(约为血浆中360倍),避免使用此类样本。

9.【检验方法】

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1)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2)试验条件:温度、时间、测定主/副波长、试剂用量、样本用量、测定方法、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反应时间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校准程序(如果需要):校准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绘制。

(4)质量控制程序: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对质控结果的必要解释以及推荐的质控周期等。

(5)检验结果的计算:应明确检验结果的计算方法。包括对每个系数及对每个计算步骤的解释。如果可能,应举例说明。如果超出线性范围,样本需要稀释测定时,应根据试剂特性说明稀释液的种类及最大稀释倍数。

10.【参考区间】

应注明常用样本类型及反应方式的参考区间,并说明参考区间确定方法。注明―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和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11.【检验结果的解释】

说明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说明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2.【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说明该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如:存在的干扰因素,明确黄疸、溶血、脂浊及药物等内、外源性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同时列出干扰物的具体浓度。

13.【产品性能指标】

至少应详述以下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应不低于标准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

(1)试剂空白吸光度及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2)分析灵敏度;(3)准确度;

(4)精密度(重复性和批间差);

(5)线性区间(线性相关系数和线性偏差);(6)特异性。14.【注意事项】 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本试剂盒仅供体外检测使用,试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应说明接触人体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后果。(2)采用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建议实验室在发给临床医生的检测报告注明所用试剂特征。

(3)有关人源组分的警告,如:试剂盒内的质控品、校准品或其他人源组分,虽已经通过了HBs-Ag、HIV1/2-Ab、HCV-Ab等项目的检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分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4)样本: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

(5)其他有关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注意事项。15.【标识的解释】

如有图形或符号,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16.【参考文献】

应当注明在编制说明书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17.【基本信息】

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对基本信息的要求。

18.【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产品的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9.【说明书核准日期及修改日期】

注明该产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如曾进行过说明书的变更申请,还应该同时注明说明书的修改日期。

三、审查关注点

(一)关注产品预期用途有关的描述是否与临床研究结论一致。临床研究用参比试剂和第三方确认试剂的预期用途应与申请产品预期用途一致。申报样本类型应在临床研究中进行验证。

(二)审查产品技术要求时应注意产品应不低于YY/T 1241—2014《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的有关规定。

(三)说明书中预期用途(样本类型)、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检验方法、参考区间、产品性能指标等描述应分别与临床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研究资料、参考区间研究资料、分析性能评估资料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四)干粉试剂应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并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中说明。

四、名词解释

(一)准确度(Accuracy):一个测量值与可接受的参考值间的一致程度。

(二)分析特异性(Analytical Specificity):测量程序只测量被测量物的能力。用于描述检测程序在样本中有其他物质存在时只测量被测量物的能力。通常以一个被评估的潜在干扰物清单来描述,并给出在特定医学相关浓度值水平的分析干扰程度。(潜在干扰物包括干扰物和交叉反应物)

(三)线性(Linearity):在给定测量范围内,给出的测量结果与样品中实际存在的被测量物的值成比例的能力。线性是描述一个测量系统的测量示值或测量结果相关于样本的赋值符合直线的属性。

(四)精密度(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的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程度是用统计学方法得到的测量不精密度的数字形式表示,如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

五、参考文献

(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

(二)《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

(三)《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

(四)《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三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五)《临床化学常用项目自动分析法》(第三版),辽宁科技出版社

(六)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七)GB/T 26124—2011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八)YY/T 0638—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物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九)YY/T0466.1—2009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十)YY/T 1241—2014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

(十一)YY/T 1227—2014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编写说明

一、编写目的和背景

(一)本指导原则编写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产品注册申报过程中审查人员对注册材料的技术审评;同时也可指导注册申请人的产品注册申报。

(二)本指导原则旨在让初次接触该类产品的注册审查人员对产品诊断方法或原理、主要组分、主要性能指标、临床用途等各个方面进行基本了解,同时让技术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要求尺度,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

(三)本指导原则中的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是指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对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四)本指导原则中的术语、定义采用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二、编写依据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

(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

(三)《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

(四)《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

(五)《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

(六)《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

(七)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八)YY/T 1241—2014 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

(九)YY/T 1227—2014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

(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重点内容说明

(一)指导原则主要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借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发布的相关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体例进行编写,以便于注册技术审评人员理解。

(二)在产品综述资料中,全面介绍了该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

(三)本指导原则不涉及产品作用机理的内容,主要描述相应的诊断方法和原理。

(四)产品应适用的相关标准中给出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以及相应的国际标准。

(五)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中给出了产品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主要提出共性要求,具体量化指标需要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商技术能力予以确定。

四、指导原则编写单位和人员

本指导原则的编写成员由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处注册技术审评人员、行政审批人员、河北省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研究院、临床专家及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第三篇: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的原理、组成、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明确技术审评过程中应该关注和重点把握的内容,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是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审评人员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并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补充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对技术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 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首次注册申报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目前主要有丙氨酸底物法、丙氨酸底物-丙酮酸氧化酶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目前主要为丙氨酸底物法。本法采用的原理是在ALT的催化下,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至α-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NADH在特定波长

— 1 —(如: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此波长处测定NADH吸光度下降的速率,即可计算出ALT活性。从方法学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指采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催化L-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通过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定量测定所使用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本文不适用于干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试剂不属于本指导原则涵盖的范畴。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属于酶类检测试剂,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2)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如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2.产品描述: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质控品、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定值)情况。— 2 — 3.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中的主要原材料可能是由各种动物、病原体、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人源性材料须对有关传染病(HIV、HBV、HCV等)病原体检测予以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其他动物源及微生物来源的材料,应当提供相应的说明文件,为保证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应提供对上述原材料所采用的灭活等试验方法的说明。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5.其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包括主要反应成分、质控品、校准品等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确定的方法及研究资料;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定值试验资料和溯源性文件等;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定值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工艺包括:配制、分装等描述及确定依据,应包含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反应体系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试剂用量、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等研究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当提交产品研制或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的研究项目、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详细资料。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实验时间、地点、检验人员、— 3 — 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临床样本来源等。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区间、最低检测限、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其它影响检测的因素等。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包括:与国家标准物质(和/或国际标准物质)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1与国家(国际)参考物质的比对研究

使用国家参考物质或国际参考物质作为样本进行测试,重复测定3次,计算平均值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

或用由参考方法定值的高、低2个浓度的人血清对试剂盒进行测试,每个浓度样品重复测定3次,分别取测试结果均值,计算相对偏差。1.2回收试验

在人血清样品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或校准品溶液或纯品,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回收试验注意事项:

1.2.1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与血清体积比应不大于1:20或其体积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

1.2.2加入标准溶液或校准品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应在试剂(盒)测定线性范围内;

1.2.3标准溶液或校准品应有溯源性; 1.3比对试验

采用参考方法或国内/国际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病人样品(至少40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很小或— 4 —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参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2精密度 2.1批内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附近和异常高值样本。批内精密度应不大于5.0%。2.2批间精密度

用一份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每个批号测定3次,测定均值。按相对极差(R)=(Xmax-Xmin)/Xt×100% 公式计算。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0%。3.线性区间

建立试剂线性区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以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高浓度(活性)样品和接近线性区间下限的低浓度(活性)样品,混合成至少5个稀释浓度(xi)。分别测试试剂盒,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分别求出测定结果的均值(yi)。以稀释浓度(xi)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线性相关系数(r)。线性范围上限至少达500U/L,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 5 — 4.最低检测限

最低检测限的确定常使用同批号试剂对零浓度校准品(或样品稀释液)进行至少20次重复检测,平均值加2倍SD(≥95%置信区间)即试剂的最低检测限。5.分析灵敏度 5.1 速率法

用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产生的吸光度改变。换算为单位吸光度差值(ΔA)或吸光度变化应符合企业给定区间。5.2 终点法

稀释一定浓度样品(n单位被测物),测定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值与空白吸光度值有差别的样品浓度应符合企业给定区间。6.分析特异性

对样本中常见的干扰物质进行检测,如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等。方法为对模拟添加样本分别进行验证,样本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干扰实验的评价标准,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极限浓度。

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是否进行或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

7.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赋值

校准品、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定值试验资料和溯源SOP文件等。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 6 — 8.其他需注意问题

应当对多批产品进行性能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同适用机型、不同包装规格,应分别提交分析性能评估报告。如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的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的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应提交建立参考区间所采用样本来源及详细的试验资料。应明确参考人群的筛选标准,研究各组(如性别、年龄等)例数不应低于120例。若引用针对中国人群参考值范围研究的相关文献,应明确说明出处,并进行验证。参考值研究结论应在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

试剂的稳定性包括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待机)稳定性及冻融次数限制等,申请人应至少提供3个生产批次的实时稳定性、开瓶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研究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材料和方法、研究结论等,研究应涵盖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申请人应至少能提供稳定性末期的除装量和批间差外的评价资料。试剂的稳定性研究应注意选取代表性包装规格进行研究(例如:校准品稳定性应选取最易受影响的最小装量,干粉剂型应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实时稳定性研究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个月。

适用样本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室温保存、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有效期验

— 7 — 证,可以在合理温度范围内选择温度点(温度范围),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段即对储存样本进行全性能的分析验证,从而确认不同类型样本的效期稳定性。适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均应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试验研究

临床评价资料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同时研究资料的形式应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临床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下面仅对临床实验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性能不低于拟申报产品的同类产品作为对照试剂,采用拟申报产品(以下称待评试剂)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本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2.临床研究单位的选择

应选择至少两家临床试验机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机构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资质认可。临床试验机构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待评试剂和对照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3.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建议临床前开展预试验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各临床试验机构的方案设置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 8 — 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试验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研究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临床试验机构选用的参比试剂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待评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不超越参比试剂的样本类型。

临床试验方案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4.研究对象选择

临床试验应选择具有特定症状/体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建立病例纳入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尽量覆盖各类适用人群。在进行结果统计分析时,建议对各类人群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比例应不低于试验总量的30%。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待评试剂线性范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应明确样本存贮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实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如无法避免使用贮存样品时,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如果待评试剂同时适用于血清和血浆样本类型,可完成一个样本类型不少于200例的临床研究,同时验证其中至少100例受试者的自身血清、血浆样本测试结果间的一致性(采用待评试剂检测),其中不同浓度样本分布情况与总例数中分布情况应一致。也可以分别对同时适用的多个样本类型按照《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中试验样本量一般要求规定的200例进行试验,异常值参照上述规定。

涉及产品检测条件优化、增加与原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样本类

— 9 — 型等变更事项,临床试验采用变更后产品与变更前产品或者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对试验,在至少2家(含2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总样本数不少于100例,异常值样本数不少于30%。5.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等。对于对比实验的等效性研究,最常用是对待评试剂和参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待评试剂与参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6.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16号)的要求,临床试验报告应该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应该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应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建议在临床总结报告中对以下内容进行详述。6.1临床试验总体设计及方案描述

6.1.1临床试验的整体管理情况、临床试验机构选择、临床主要研究人员简介等基本情况介绍。

6.1.2纳入/排除标准、不同人群的预期选择例数及标准。6.1.3样本类型,样本的收集、处理及保存等。6.1.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评价统计结果的标准。6.2具体的临床试验情况

6.2.1待评价试剂和参比试剂的名称、批号、有效期及所用机型等信— 10 — 息。

6.2.2对各研究单位的病例数、人群分布情况进行总合,建议以列表或图示方式给出具体例数及百分比。

6.2.3质量控制,试验人员培训、仪器日常维护、仪器校准、质控品运行情况,对检测精密度、质控品回收(或测量值)、抽查结果评估。6.2.4具体试验过程,样本检测、数据收集、样本长期保存等。6.3统计学分析

6.3.1数据预处理、对异常值或离群值的处理、研究过程中是否涉及对方案的修改。

6.3.2定量值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用回归分析验证两种试剂结果的相关性,以y=a+bx和R2的形式给出回归分析的拟合方程,其中:y是待评试剂结果,x是参比试剂结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轴截距,R2是判定系数(通常要求R2≥0.95)。6.4讨论和结论

对总体结果进行总结性描述并简要分析试验结果,对本次临床研究有无特别说明,最后得出临床试验结论。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应当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风险分析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预期用途错误包括:设计开始时未设定预期分析物、未作适用机型验证、未针对特定的样本类型验证。性能特征失效包括:精密度失效、准确度失效、非特异性、稳定性失效、测量范围失效、定性/定量失效、量值溯源失效、校准失效。不正确的结果包括:配方错误、采购的原料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 11 — 原材料储存条件不正确、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反应体系不正确、试剂与包装材料不相容。可能的使用错误包括:生产者未按照生产流程操作,检验者未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装配过程组份、标签、说明书等漏装或误装,成品储存或运输不当,客户未参照产品说明书设置参数或使用。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包括:有毒化学试剂的化学污染、样本的潜在生物污染、不可回收包装或塑料的环境污染。

(九)产品技术要求

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申请人产品研制、前期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有关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主要包含产品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

进口产品的产品技术要求应当包括英文版和中文版,英文版应当由申请人签章,中文版由申请人或其代理人签章。

下面就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相关内容作简要叙述。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1)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2)YY/T 0638—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物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3)GB/T 26124-2011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4)YY/T 1197-20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5)WS/T 404.1-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 — 12 — 2.主要性能指标: 2.1外观:

符合制造商规定的正常外观要求。2.2装量:

液体试剂的装量应不少于标示量。2.3试剂空白 2.3.1空白吸光度:

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其他指定溶液作为空白加入工作试剂作为样品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小于1.0(340nm,1cm)。2.3.2空白吸光度变化率(终点法不适用):

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其他指定溶液作为空白加入工作试剂作为样品测试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A/min(37℃,340nm,1cm)应不大于0.004。

2.4分析灵敏度

2.4.1速率法:用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样品进行测试,记录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产生的吸光度改变。换算为单位吸光度差值(ΔA)或吸光度变化应符合制造商给定区间。

2.4.2终点法:稀释一定浓度(n单位)的样品(检测限样品),测定吸光度,计算吸光度值能够与空白吸光度区分的样品浓度应符合制造商给定区间。2.5线性区间

线性区间上限至少达到500 U/L。2.5.1相关系数(r)

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线性范围下限应不低于产品的最低检测线,不高于参考区间下限)。2.5.2线性偏差

— 13 — 线性偏差应不超过申请人给定值。线性偏差可分段描述或连续描述,若分段描述,应注意分段点的确定。2.6精密度 2.6.1批内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的评估应至少包括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两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盒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附近和异常高值样本。批内精密度应不大于5.0%。2.6.2 批间精密度

用一份质控品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盒),每个批号测定3次,测定均值。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0%。2.7准确度

2.7.1相对偏差 提供参考物质或用参考方法定值的血清测定,实测值与标示值偏差应在±15.0%范围内。

2.7.2回收试验 在临床样本中加入一定体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体积与临床样本体积应不会产生基质的变化,加入标准溶液后样品总浓度必须在试剂(盒)测定线性范围内)或纯品,回收试验一般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浓度进行,回收率应在90%~110%之间。

2.7.3比对试验 用待测试剂盒与申请人选定分析系统(已在国内上市)分别检测不少于40个在检测范围内的人源样品,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两组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0以及每个浓度点的偏差,偏差应不超过申请人给定值。偏差可分段描述或连续描述,若分段描述,应注意分段点的确定。

建议按上述优先顺序,采用上述方法之一测试试剂盒的准确度。2.8稳定性

检测申请人声称已到期试剂,产品性能应符合试剂空白、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精密度、准确度要求。冻干品应同时进行复溶稳定性试验,— 14 — 产品性能应符合试剂空白、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测量精密度、准确度要求。

2.9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指标(如产品中包含)

应至少包含外观、装量(干粉试剂可不做)、准确性、均一性、稳定性。冻干型校准品和质控品还应检测批内瓶间差和复溶稳定性。

(十)注册检验

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项目目前有国家参考物质和国际参考物质,应当使用国家参考品或国际参考物质进行注册检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检验原理、检测结果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结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的要求,下面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1.【产品名称】

(1)通用名称,试剂(盒)名称由三部分组成:被测物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丙氨酸底物法)。通用名称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可适当参考相关“分类目录”和/或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2)英文名称应当正确、完整、直译,不宜只写缩写。2.【包装规格】

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或装量,如××测试/盒、××人份/盒、××mL,— 15 — 除国际通用计量单位外,其余内容均应采用中文进行表述。包装规格应明确单、双或其他多试剂类型。

3.【预期用途】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3.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检测血清/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同时应明确与目的检测物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3.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情况常见于哪些疾病,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有哪些医学解释。

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用于辅助评价肝功能。ALT是反映肝损伤的灵敏指标,各种急性肝损伤(如急性传染性肝炎及药物或酒精中毒)时,血清ALT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急剧升高等,并一般与病情轻重和恢复情况相平行;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淤血等血清ALT也可升高。另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心肌梗死及服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奎宁、水杨酸制剂等)时可见血清ALT升高。作为支持性资料,申请人应提供由教科书、临床专著、核心期刊文献或英文SCI文献等有关临床适应症背景的资料。

4.【检验原理】应结合产品主要成分简要说明检验的原理、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图示方法表示,检测原理的描述应结合产品主要组成成分、被测物和产物的关系进行描述:

如:在ALT的催化下,丙氨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及谷氨酸。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NADH在波长340nm有特异吸收峰,其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吸光度下降的速率,即可计算出ALT活性。

ALT 谷氨酸+丙氨酸 丙氨酸+α-酮戊二酸 LDH 乳酸+NAD 丙氨酸+NADH+H+

+5.【主要组成成份】应明确以下内容:

试剂盒提供的试剂组分的名称、比例或浓度,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 16 — 如含有校准品或质控品,除明确组成成份及生物学来源外,还应明确其定值及溯源性,溯源性应写明溯源的最高级别,包括标准物质或参考物的发布单位及编号,质控品应明确靶值范围。例如:

本试剂盒由试剂

1、试剂2和校准品(选购)组成:

试剂1: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 100mmol/L,L-丙氨酸 500mmol/L,乳酸脱氢酶 1700U/L 试剂2:α-酮戊二酸15mmol/L,NADH 0.18mmol/L 校准品: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溶液,校准品具有批特异性,每批定值,定值见瓶签标示,量值可溯源至国家参考物质或国际参考物质。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应明确未开封的试剂实际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开封后的待机稳定期或开瓶稳定期。干粉试剂应明确复溶稳定期。注:保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常温”、“室温”。7.【适用仪器】应明确可适用的具体品牌、型号的生化分析仪器。8.【样本要求】重点明确以下内容:样本类型、处理、保存期限及保存条件(短期、长期),运输条件,对已知干扰物的抗干扰性(如:存在的干扰因素,明确黄疸、溶血、脂浊及药物等内、外源性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同时列出干扰物的具体浓度)等。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如:草酸盐、柠檬酸盐、EDTA钠盐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造成干扰,应明确避免使用的提示)。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须恢复室温,可冻融次数。

9.【检验方法】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9.1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9.2试验条件:温度、时间、测定主/副波长、试剂用量、样本用量、测定方法、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反应时间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7 — 9.3校准程序:校准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绘制。9.4质量控制程序:质控品的使用方法、质量控制方法。

9.5试验结果的计算或读取:应明确检验结果的计算方法。包括对每个系数及对每个计算步骤的解释。

10.【参考区间】应注明常用样本类型的正常参考区间,并说明参考值确定方法。

11.【检验结果的解释】说明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2.【检验方法的局限性】说明该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当测定值超出线性上限时,应说明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稀释液或明确稀释方法,并给出稀释最大倍数说明。

13.【产品性能指标】至少应详述以下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应与技术要求有关技术指标的要求一致。13.1试剂空白; 13.2分析灵敏度; 13.3准确度;

13.4精密度(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 13.5线性区间(线性相关系数和线性偏差)。14.【注意事项】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4.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管理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14.2本试剂盒仅供体外诊断用,试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接触人体后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后果。

14.3采用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

14.4 有关人源组分的警告,如:试剂盒内的质控品、校准品或其他— 18 — 人源组分,虽已经通过了HBs-Ag、HIV1/2-Ab、HCV-Ab等项目的检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分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14.5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14.6其他有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注意事项。

15.【标识的解释】如有图形或符号,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16.【参考文献】注明引用参考文献,其书写应清楚、易查询且格式规范统一。17.【基本信息】 17.1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17.1.1注册人与生产企业为同一企业的,按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 17.1.2委托生产的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 17.2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代理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 18 【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应当写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说明书核准日期及修改日期】应注明该产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如曾进行过说明书的变更申请,还应该同时注明说明书的修改日期。

三、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 19 — 5号)

2.《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3.《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6号)

4.《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

5.《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

6.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7.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8.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9.YY/T 0638—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 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物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10.YY/T 1197-20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 11.YY/T 1227-2014《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 12.WS/T 404.1-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

— 20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编写说明

一、编写原则

编制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注册申请人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工作,同时帮助审查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组成、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由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产品仍在不断发展,审查人员仍需从风险分析的角度认真确定申报产品的预期用途与风险管理是否相当;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仍在构建中,审查人员仍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标准及最新进展,关注审评产品实际组成、原理、预期用途等方面的个性特征,以保证产品审评符合现行法规安全、有效的要求。

二、指导原则部分内容说明

(一)指导原则主要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借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发布的相关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体例进行编写,以便于注册技术审评人员理解。

(二)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制定主要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YY/T 1197—20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三)关于检测样本类型说明:本指导原则起草过程中检索了全国范围内已上市同类产品的注册信息,同时查阅了有关临床专著,未能查询到其他样本类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临床适应症的直接对应关系。为避免对注册申报企业和审评人员造成误导,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血清、血浆两种样本类型。

(四)关于产品名称说明:本指导原则关于产品方法学名称的举例参考YY/T 1227-2014《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同时参考了已上市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产品(如:将连续监测法/速率法规范为丙氨酸底物法,将赖氏法规范为2,4-二硝基苯肼法)。

(五)关于注册检验使用有证参考物质说明:本指导原则编写过程中充分参考了产品专业厂家代表意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可溯源至国家标准物质(GBW(E)090593)或国际标准物质(ERM®-AD454/IFCC),故建议注册检验应当使用国家参考品或国际参考物质进行注册检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六)关于综述资料、产品说明书中有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的说明:临床意义的描述参考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

(七)关于参考区间的验证资料中对健康个体至少120例的说明:此例数的规定,结合已发布产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并参考《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以及《C28-A2 如何确定临床检验的参考区间:批准指南(2000)》。

(八)产品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使用方法等因素,需按照企业的研发资料设计,企业的注册资料中应包括此方面的研究资料,由于各企业对产品的研发情况不一定相同,故本指导原则中不作强制性要求,注册审评人员应按照企业具体的研究资料进行审查。

三、编写人员

本指导原则编写人员由浙江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人员、行政审批人员、检验和临床专家、产品专业厂家代表等共同组成,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国家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相关省局、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和临床使用单位的意见,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综— 22 — 合考虑指导原则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尽量保证指导原则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第四篇:总胆固醇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2 总胆固醇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测定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指的总胆固醇测定试剂是指利用CHOD-PAP法对人血清、血浆等样本中总胆固醇含量进行体外定量测定的试剂。

目前,总胆固醇测定已有完整的参考系统:其决定性方法为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为正己烷抽提L-B反应显色法(ALBK法)或色谱法,常规测定方法为酶法。酶法主要包括胆固醇氧化酶法和胆固醇脱氢酶法,其中胆固醇氧化酶-PAP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常规测定方法。依据YY/T 1227-2014《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的要求,将胆固醇氧化酶-PAP法规范表述为CHOD-PAP法。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CHOD-PAP法测定的试剂,不适用于脱氢酶法和干化学法测定的试剂,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总胆固醇测定试剂属于酯类检测试剂,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编码为6840。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产品注册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说明、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1.产品预期用途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占60%~70%,FC占30%~40%,健康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以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定量测定人体样本中总胆固醇含量,临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析,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病理状态下,高TC有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发的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家族性apoB缺陷症、多源性高TC、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继发的多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妊娠等。低TC血症也有原发性的与继发的,前者如家族性的无或低β脂蛋白血症,后者如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2.产品描述 应阐述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注册申请包含质控品、校准品时,应明确制备方法及定值(溯源)情况。

3.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 如试剂中主要原材料由各种动物、病原体、人源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经处理或添加某些物质制备而成,为保证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研究者应提供上述原材料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或证明文件。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5.其他 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相关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申请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

(二)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包括主要反应成分、质控品、校准品等的选择、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资料;

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定值试验资料,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确定反应体系(样本、试剂等)最适条件的研究资料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当提交三批产品研制阶段对试剂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应包括具体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实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体现,包括实验地点、适用仪器、试剂规格、批号、临床样本来源等。

对于总胆固醇测定试剂,分析性能应包括试剂空白吸光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分析特异性、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等。

1.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指定空白样品(如纯化水、生理盐水等)加入工作试剂作为样品,在试剂规定主波长下测试吸光度值,重复两次,均值即为空白吸光度。双试剂型试剂应不大于0.080,单试剂型试剂应不大于0.100。

2.线性范围 2.1线性范围的建立 申请人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达到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源样本,制备低浓度样本时应充分考虑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建立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例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最终不得少于7个水平)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可发现最宽的线性范围。

2.2线性范围的验证 2.2.1用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高浓度样本和接近线性范围下限的低浓度样本,混合成至少5个稀释浓度(xi)。分别测试样本,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求出每个稀释浓度测定结果的均值(yi)。以稀释浓度(xi)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r≥0.9900。

2.2.2用2.2.1方法中稀释浓度(xi)代入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计算yi的估计值及yi与估计值的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应符合申请人给定值。

3.准确度 测试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国家/国际标准物质3次,测试结果记为(xi),按公式(1)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如果3次结果都在±10%范围内,即判为合格。如果大于等于2次的结果不符合,即判为不合格。如果有1次结果不符合,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公式(1)计算相对偏差(B%),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试的结果都在±10%范围内,即判为合格。

B%=|xi-T|/T×100%………………………………(1)式中:

xi为测试结果;

T为国家/国际标准物质标示值。

4.分析灵敏度 测试给定浓度的被测物时,在规定参数下所得的吸光度差值(ΔA)应符合申请人给定的范围。

5.精密度 5.1批内精密度 重复测试不同浓度(如高、中、低)的质控品或样本10次,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4.0%。

5.2批间差 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测试不同浓度(如高、中、低)的质控品或样本,每个批号测定3次,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6.0%。

6.分析特异性 应明确已知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胆红素、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抗坏血酸等干扰物质分别进行验证。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实验的评价标准,确定干扰物质的接受标准。

7.校准品溯源及质控品定值(如适用)校准品应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资料,包括赋值试验资料和溯源性文件等;

质控品应提供详细的定值资料。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赋值及不确定度计算记录,提供质控品在所有适用机型上的定值及其靶值范围确定的记录。

8.其他需注意问题 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注册申请时应提供如产品说明书【适用机型】项中所列的所有型号仪器的性能评估资料。

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应明确研究采用的样本来源、健康个体定义、详细的试验资料、统计方法等,参考区间可参考文献资料,但应当对至少120例的健康个体进行验证。

产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应与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1.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

2.试剂的稳定性包括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复溶稳定性(如适用)等,申请人应至少提供3个生产批次的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开瓶/复溶稳定性(如适用)等研究资料,包括研究目的、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

3.适用样本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室温保存、冷藏和/或冷冻条件下的有效期验证,在合理温度范围内选择温度点,间隔一定时间段对储存样本进行性能的分析验证,从而确认样本的效期稳定性,也可以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来证明适用样本的稳定性。适用冷冻保存的样本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应分别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评价资料 此项目已经列入《关于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94号)中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的相关要求,申请人可按照《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7年第179号)要求进行临床评价。如无法按要求进行临床评价,应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开展、方案的制定以及报告的撰写等均应符合相关法规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

1.临床评价途径 临床评价是指申请人通过对涵盖预期用途及干扰因素的临床样本的评估、综合文献资料等非临床试验的方式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的过程。

申请人可自行或者委托境内机构或实验室完成该产品的临床评价,试验地点的设施、设备、环境等应能够满足该产品的检测要求。申请人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管理和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负责。临床评价报告作为临床评价资料在注册时提交,其他临床评价相关资料如试验方案、原始记录等由申请人进行保管,保管期限至少为10年。境外申请人可通过其在中国境内的代理人,开展相关临床评价工作。以下简要说明临床评价的相关内容。

1.1研究方法 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目前已有相应的参考方法(ALBK法、色谱法等)和境内已上市同类产品,申请人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开展比较研究试验。

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考察待评价试剂与参考方法的一致性。一致性评价应选择在参考实验室开展研究,参考实验室应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关于该项目的检测资质。

与境内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证明两者具有等效性。应选择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产品作为对比试剂,同时应充分了解对比试剂的信息,包括方法学、预期用途、主要性能指标、校准品的溯源情况以及参考区间等,并提供已上市产品的境内注册信息及说明书。

1.2试验设计 申请人应根据申请注册产品的特性建立具体的试验方案,并详细说明对比试剂/方法的选择、入排标准、样本量要求以及具体试验操作过程、试验周期、设盲要求、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

1.2.1样本要求 评价用样本应来源于人体样本,样本的来源可追溯。评价用样本应涵盖申请注册产品预期用途和含有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抗坏血酸等干扰物质的样本,并应考虑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等。所用样本应能够充分的被用于评价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样本数量应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如目标值法等)进行计算,并符合统计学要求。可选择总样本量不少于40例并分别采用待评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双份测定的方式,亦可选择总样本量不少于100例并分别采用待评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单次测定的方式。其中参考区间以外样本应不少于50%,同时应注重医学决定水平(6.2mmol/L)附近样本的选择,并尽量涵盖检测范围。

试验前应设定临床评价性能指标的可接受标准,如果比较研究试验结果无法达到预设标准,则应适当扩大样本量进行评价。

评价用的样本类型应与注册申请保持一致。对于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样本类型,如血清和血浆样本,可在分析性能评估中对样本适用性进行研究,或在临床评价中对每种样本类型分别进行符合统计学意义数量的评估。

1.2.2试验操作及周期 申请人可以通过对总样本量不少于40例,用待评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平行试验,对每份临床样本作双份测定。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对样本进行编盲,试验检测周期至少为5天。

申请人也可以通过对总样本量不少于100例,用待评价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进行平行试验,作单次测定。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对样本进行编盲,试验检测周期至少为5天。

1.2.3数据收集和处理 应首先进行离群值观察,离群值的个数不得超过限值。若未超限,可删除离群值后进行分析;

若超出限值,则需合理分析原因并考虑纠正措施,必要时重新收集样本进行分析。离群值分析和处理方法应有依据。

1.2.4统计学分析 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偏倚/偏差分析等。对于对比试验的等效性研究,最常用是对待评试剂和对比试剂/参考方法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

1.3临床评价报告 临床评价报告应对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情况和数据分析方法等进行清晰的描述。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3.1基本信息,如产品名称、申请人名称及联系方式、试验时间及地点等。

1.3.2试验设计,详细说明对比试剂/方法选择、样本入组和排除标准、样本量要求、设盲要求、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内容。

1.3.3试验实施情况,具体包括:

样本选择情况,包括例数、样本分布等。样本例数应详细说明计算方法及依据。临床评价所用产品信息,如评价用试剂、对比试剂/方法、配合使用的其他试剂/仪器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型号、批号等。实验过程描述。试验管理,包括参加人员、质量控制情况、数据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等。数据分析及评价结果总结,根据确定的统计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产品的临床性能进行合理评价。评价数据表应以附件形式对入组的样本情况进行汇总描述,应至少包括:可溯源样本编号、样本基本信息、样本类型、评价用试剂和对比试剂/方法检测结果、样本临床背景信息等。

评价报告应由申请人/代理人签章。

1.4文献资料 除以上临床评价报告外,对拟申报产品临床性能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可作为补充临床评价资料提交。文献的检索、筛选和分析参照《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文献检索要求。

2.临床试验途径 临床试验的开展、方案的制定以及报告的撰写等均应符合相关法规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应当符合相关YY/T 0316-2016行业标准的要求。

风险分析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预期用途错误包括:设计开始时未设定预期分析物、未作适用机型验证、未针对特定的样本类型验证。性能特征失效包括:精密度失效、准确度失效、非特异性、稳定性失效、测量范围失效、定量失效、量值溯源失效、校准失效。不正确的结果包括:配方错误、采购的原料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原材料储存条件不正确、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反应体系不正确、试剂与包装材料不相容。可能的使用错误包括:生产者未按照生产流程操作,检验者未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装配过程组份、标签、说明书等漏装或误装,成品储存或运输不当,客户未参照产品说明书设置参数或使用。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包括:有毒化学试剂的化学污染、样本的潜在生物污染、不可回收包装或塑料的环境污染。

(九)产品技术要求 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前期研究的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按照《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有关要求,拟定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主要包含产品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

下面就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相关内容作简要叙述。

1.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表1相关产品标准 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GB/T 26124-2011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YY/T 1206-2013 《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氧化酶法)》 WS/T362-2011 《血清胆固醇参考测量程序分光光度法》 WS/T 120-1999 《血清总胆固醇的酶法测定》 2.主要性能指标:

2.1外观 符合申请人规定的外观要求。

2.2装量 液体试剂的装量应不少于标示量。

2.3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指定空白样品(如纯化水、生理盐水等)加入工作试剂作为样品,在试剂盒规定主波长下测试吸光度值,重复两次,均值即为空白吸光度。双试剂型试剂盒应不大于0.080,单试剂型试剂盒应不大于0.100。

2.4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应至少包含2~10mmol/L。

2.4.1相关系数(r)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00。

2.4.2线性偏差 线性偏差应不超过申请人给定值。线性偏差可分段描述或连续描述,若分段描述,应注意分段点的确定。

2.5准确度 试剂盒测试可用于评价常规方法的国家/国际标准物质3次,测试结果记为(xi),按公式(1)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如果3次结果都在±10%范围内,即判为合格。如果大于等于2次的结果不符合,即判为不合格。如果有1次结果不符合,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公式(1)计算相对偏差(B%),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试的结果都在±10%范围内,即判为合格。

B%=|xi-T|/T×100%………………………………(1)式中:

xi为测试结果;

T为国家/国际标准物质标示值。

2.6分析灵敏度 试剂盒测试给定浓度的被测物时,在试剂盒规定参数下所得的吸光度差值(ΔA)应符合申请人给定的范围。

2.7精密度 2.7.1批内精密度 重复测试不同浓度(如高、中、低)的质控品或样本10次,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4.0%。

2.7.2批间差 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试剂盒,测试不同浓度(如高、中、低)的质控品或样本,每个批号测定3次,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R)应不大于6.0%。

2.8稳定性 2.8.1效期末稳定性 试剂盒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验,产品性能应符合2.1、2.3、2.4、2.5、2.6、2.7.1的要求。

2.8.2加速稳定性 根据试剂盒的有效期,将试剂盒放置于37℃条件下,一定时间(通常是3d~7d)后进行检验,产品性能应符合2.1、2.3、2.4、2.5、2.6、2.7.1的要求。

注1:热稳定性不能用于推导产品有效期,除非是采用基于大量的稳定性研究数据建立的推导公式。

注2:根据产品特性可选择以上方法之一进行验证,但所选用方法宜能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效期内产品性能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2.9校准品和质控品(如适用)应包含外观、装量(如适用)、准确度、均一性、稳定性。

2.9.1 外观 符合申请人规定的外观要求。

2.9.2装量 液体校准品和质控品的装量应不少于标示量。

2.9.3准确度 2.9.3.1校准品准确度 申请人可采用国家/国际标准物质/具有溯源性的工作校准品作校准曲线后测定校准品的方法,计算测试结果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其结果应在±10.0%范围内。

2.9.3.2 质控品准确度 测定定值质控品,测试结果应在申请人给定的范围内。

2.9.4均一性 取相同批号的校准品或质控品10瓶,每瓶测试1次,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1;

另用上述校准品或质控品中的1瓶连续测10次,计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2;

再按公式(4)和公式(5)计算S瓶间和CV瓶间,其结果应符合申请人的规定。

……………………………………(2)………………………(3)……………………………(4)………………………(5)当S1

S----标准差;

n----测量次数;

xi----指定参数第i 次测量值。

2.10稳定性 校准品、质控品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进行检验,性能应符合准确度和均一性的要求。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和承检范围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注册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总胆固醇项目目前有国家/国际标准物质,建议使用国家/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注册检验。

(十一)产品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的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结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的要求,下面对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产品名称】 试剂盒名称由三部分组成:被测物质的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如: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CHOD-PAP法)。

2.【包装规格】 2.1包装规格应明确单、双或其他多试剂类型。

2.2包装规格应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或装量,如xx测试/盒、xxmL。

2.3如有货号,可增加货号信息。

3.【预期用途】 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3.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等样本中总胆固醇的含量。

3.2明确与总胆固醇测定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

4.【检验原理】 标本中的胆固醇酯被胆固醇酯酶(CHER)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和标本中存在的游离胆固醇一起被胆固醇氧化酶(CHOD)氧化为胆甾烯酮和过氧化氢,后者再经过氧化物酶(POD)催化,使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发生氧化缩合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称Trinder反应,或称PAP反应)。标本中的胆固醇含量和生成的醌亚胺呈正比,500nm左右波长检测醌亚胺的吸光度,对照校准物即可计算出标本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5.【主要组成成分】 应明确以下内容:

5.1说明试剂盒包含组分的名称、比例或浓度;

对于多组分试剂盒,应明确不同批次试剂中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

5.2对于试剂盒中不包含,但对该试验必需的试剂组分,说明书中应列出此类组分的名称、纯度,提供稀释或混合方法及其他相关信息。

5.3试剂盒如含有校准品或质控品,除明确组成成分及生物学来源外,还应明确校准品溯源性,溯源性应写明溯源的最高级别,包括标准物质编号,质控品应明确靶值范围。

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6.1说明试剂盒的效期稳定性、开瓶稳定性(如适用)、复溶稳定性(如适用)等,并标明储存条件。

6.2应注明生产日期及使用期限,可见标签。

注:储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室温”、“常温”。

7.【适用仪器】 应明确可适用仪器的具体品牌、型号。

8.【样本要求】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样本类型、处理、保存期限及保存条件等,如有血浆样本,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冷藏样本检测前是否须恢复室温,冷冻样本应明确冻融次数。

对已知干扰物进行说明并明确不产生干扰的最高浓度,如: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抗坏血酸。

9.【检验方法】 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9.1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9.2试验条件:测定方法(反应类型)、反应方向、温度、测定主/副波长、样本用量、试剂用量、空白/测定读数时间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3校准:说明使用的校准品,校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9.4质量控制:说明质控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方法、质控频率。

9.5检验结果的计算:应明确检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10.【参考区间】 应注明样本类型的参考区间,并简要说明其确定方法。建议注明“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和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11.【检验结果的解释】 说明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如检验结果出现与临床不符甚至相悖的情况,应分析查找原因并重新确认等。

12.【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如试剂盒可稀释,应明确当测定值超出线性上限时的稀释方法以及最大稀释倍数。

说明该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如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作为临床确诊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等。

13.【产品性能指标】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3.1试剂外观;

13.2空白吸光度;

13.3线性范围;

13.4准确度;

13.5分析灵敏度;

13.6精密度(批内精密度和批间差);

13.7校准品、质控品性能(如适用)。

14.【注意事项】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4.1采用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

14.2有关人源组分(如有)的警告,如:试剂盒内的质控品、校准品或其他人源组分,虽已经通过了HBs-Ag、HIV1/2-Ab、HCV-Ab等项目的检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分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14.3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

15.【标识的解释】 如有图形或符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

16.【参考文献】 应当注明在编制说明书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17.【基本信息】 17.1境内体外诊断试剂 17.1.1注册人与生产企业为同一企业的,按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 17.1.2委托生产的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名称,住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受托企业的名称,住所,生产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 17.2进口体外诊断试剂 按照以下格式标注基本信息:

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位名称,联系方式,代理人的名称,住所,联系方式 18.【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9.【说明书核准日期及修改日期】 应注明该产品说明书的核准日期。如曾进行过说明书的变更申请,还应该同时注明说明书的修改日期。

三、审查关注点 (一)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的设定及检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技术要求的格式是否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二)产品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是否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相关内容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中对说明书的要求。

(三)分析性能评估指标及结果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

是否满足本指导原则中各指标验证的要求。

(四)参考区间确定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数据统计是否符合统计学的相关要求,结论是否和说明书声称一致。

(五)试剂盒的稳定性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稳定性结论是否和说明书声称的一致。

(六)临床试验采用的样本类型及病例是否满足试剂盒声称的预期用途,样本量及临床研究单位的选择、对比试剂的选择、统计方法及研究结果、临床方案及报告撰写的格式等是否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对相关内容的规定。

四、编写单位 浙江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

第五篇:肌酐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3 肌酐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肌酐(Creatinine,Cr)测定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肌酐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征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本指导原则不包含的研究内容,可自行补充。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肌酐测定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尿液中的肌酐含量。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进行肌酐定量测定所使用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基于其他方法的肌酐测定试剂盒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但应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应另外选择适合自身方法学特性的研究步骤及方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肌酐检测试剂管理类别为Ⅱ类。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血液中的肌酐来源包括从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Cr(约占10%)和机体内生成的内源性Cr两部分,血Cr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机体内Cr每日生成量几乎保持恒定。因此,血中Cr浓度稳定,测定血Cr浓度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尿液肌酐由血液中肌酐经肾小球滤出,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血、尿肌酐同时测定可用于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在国内外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其中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部分应着重从方法学、临床应用情况、申报注册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获批准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异同方面进行介绍。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试验验证研究资料;

质控品(如包含)、校准品(如包含)的原料选择、制备、质控品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

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试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和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主要工艺包括:配制、分装等描述及确定依据,应包含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

反应体系包括样本采集及处理、样本要求、样本与试剂用量、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等研究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申请人应当提交产品研制或成品验证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评价都应包括具体的研究内容、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结论等详细资料。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验证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试验时间、地点、检验人员、适用仪器、试剂规格和批号、所选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临床样本来源等。

性能评估应至少包括试剂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区间、分析特异性和其他影响检测的因素。此处仅描述了性能评估的常规方法,申请人亦可采用其它合理方法,对产品性能进行研究(如检测限等)。

1.试剂空白吸光度 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指定溶液作为样本在37℃、制造商规定的波长、1cm光径条件下,测试试剂,测试所得吸光度即为试剂空白吸光度测定值,测定结果应符合要求。

2.分析灵敏度 试剂盒测试已知浓度为(100±10)μmol/L的被测物时,记录试剂在37℃、制造商规定的波长、1cm光径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值。换算为100μmol/L的吸光度变化,结果应符合要求。

3.准确度 准确度的评价包括:相对偏差和比对试验等方法,优先选用相对偏差的方法 3.1相对偏差 建议优先选用国家参考物质或国际参考物质,合理设置2—3个浓度,将其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每个样本重复测定3次,测试结果记为(Xi),按公式(1)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i),如果3次结果都符合要求,即判为合格。如果3次结果中有2次结果符合,1次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并分别按照公式(1)计算相对偏差,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试的结果符合要求,即判为合格,准确度符合要求。

Bi=(Xi-T)/T×100% ………………………………..(1)式中:

Bi—相对偏差;

Xi—测量浓度;

T—参考物质标示值。

3.2比对试验 采用已公开发布的参考方法或国内已上市同类试剂作为参比方法,与拟申报试剂同时检测一批待测样本,从测定结果间的差异了解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间的偏倚。如偏倚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说明两检测系统对样本测定结果基本相符,对同一份临床样本的医学解释,拟申报试剂与参比方法相比不会产生差异结果。

在实施方法学比对前,应分别对拟申报试剂和对比试剂进行初步评估,只有在确认两者都分别符合各自相关的质控要求后方可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比对时应注意质量控制、样本类型、浓度分布范围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

4.精密度 4.1重复性 申请人应对重复性指标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对可能影响重复性的主要变量加以考虑,除申报产品本身的影响外,还应对检测仪器、操作者、地点、时间等要素进行相应的考虑。

重复性的评估可在线性范围内选取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样本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浓度样本应为(100±10)μmol/L。在各种重复性条件下,分别重复测定样本10次,计算10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根据公式(2)得出变异系数(CV),结果均应符合要求。

CV=SD/×100% …………………………….…..(2)式中:

CV—变异系数;

SD—10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4.2批间差 用浓度为(100±10)μmol/L的待测样本分别测试3个不同批号的试剂,每个批号测定3次,按公式(3)、公式(4)计算均值T和相对极差(R),相对极差应符合要求。

=…………………………………....(3)R=(max-min)/×100% ……………….....…(4)式中:

R—批间相对极差;

max—i的最大值,i=1、2、3;

min—i的最小值,i=1、2、3;

T—三批测量结果的总平均值。

5.线性区间 建立试剂线性区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人血清(或其他人源样本),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响。

建立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区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例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试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确定线性区间。

剂量—反应曲线的线性可用接近线性区间下限的低浓度样本稀释接近线性区间上限的高浓度样本,混合成多个稀释浓度(xi),分别测试试剂盒,每个稀释浓度测试3次,分别求出测定结果的均值(yi)。以稀释浓度(xi)为自变量,以测定结果均值(yi)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按公式(5)计算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应符合要求。

……………………………(5)稀释浓度(xi)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yi的估计值及yi与估计值的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应符合要求。

6.分析特异性 6.1交叉反应:验证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结构类似物,应至少验证肌酸交叉反应情况。可采用纯品物质分别添加到健康人样本、参考区间附近样本中的方式进行验证。

6.2干扰物质:验证样本中常见的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抗坏血酸等。待评价肌酐样本浓度应至少包含临近医学决定水平(或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使用医学相关水平的干扰物质浓度(建议为潜在最大浓度)分别进行添加,确定是否产生干扰。如有干扰,梯度稀释干扰物并进一步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的最高浓度水平,或产生干扰的浓度水平。应使用多份临床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检测不少于3次。申请人应描述干扰物质的种类,说明样本的制备方法及待测物的水平,以及不产生干扰的验收标准。

药物干扰的研究可根据需要由申请人选择何种药物及其浓度进行,已有文献报道羟苯磺酸钙和酚磺乙胺对肌酐的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作用,申请人应提供这两种药物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资料。建议将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进行说明。

7.校准品的量值溯源和质控品的赋值(如产品中包含)校准品的研究应参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提供详细的量值溯源性文件,内容应包括量值溯源的方法和可接受标准,以及各个层次的量值传递和确认过程,并充分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校准品应首选与临床样本相同或相似的基质,如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基质效应评估。质控品应提交在所有适用机型上进行的定值资料。

8.其他需注意问题 应当对多批产品进行性能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同适用机型,应分别提交分析性能评估资料。如注册申请中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的包装规格产品间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上述项目评估的试验资料及总结。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提交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详细说明,具体说明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试剂盒的样本类型如包括血清和血浆样本,则应对二者进行相关性研究以确认二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于血浆样本,申请人应对不同的抗凝剂进行研究以确认最适的抗凝条件以及抗凝剂是否会干扰检测结果。不同样本类型如血清和尿液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

(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 提供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验资料。如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区间不同,应保证建立单个参考区间的样本数量符合统计学要求,不同类型的样本如血清和尿液的参考区间应分别制定。若引用针对中国人群参考区间研究的相关权威指南,应明确说明出处,提交文献资料并说明引用依据,应采用一定数量的临床样本对该参考区间进行验证。说明书【参考区间】的相应描述应与参考区间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六)稳定性研究资料 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的稳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

试剂的稳定性可参考YY/T 1579-201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评价》要求进行研究,包括实时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包含在机稳定性、复溶和开瓶稳定性)等,申请人应至少提供3批试剂、多个时间点的实时稳定性研究资料,包括研究目的、材料和方法、研究结论等,研究应涵盖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申请人应至少能提供在实际储存条件下超过声称有效期的评价资料。试剂的稳定性研究应注意选取代表性包装规格进行研究(例如:校准品稳定性应选取最易受影响的最小装量)。冻干剂型应提供复溶稳定性研究资料。

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应包括说明书推荐的所有样本储存条件下的有效期验证,可以在合理温度范围内选择温度点(温度范围),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段即对储存样本进行分析验证,从而确认不同类型样本的效期稳定性。适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样本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期限若有相关文献中已明确说明,亦可作为依据。

试剂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应在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进行详细说明。

(七)临床评价资料 根据《关于公布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94号),肌酐检测试剂可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申请人可依照《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开展评价。申请人如无法或不适于按照上述要求对产品进行临床评价,则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

下面仅对临床试验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

1.研究方法 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的同类产品作为对比试剂,对比试剂在预期用途、适用人群、样本类型、检测性能等方面应与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考核试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与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证明考核试剂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2.临床试验机构的选择 应在至少两家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系统中备案的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机构试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试验中,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都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3.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建议临床前开展预试验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试验误差。各临床试验机构的方案设置应保持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试验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承担本试验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试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

试验方案中应确定严格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任何已经入选的病例再被排除出临床试验都应记录在案并明确说明原因。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和判定试验结果时应采用盲法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各临床试验机构选用的对比试剂应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合理的统计学分析。另外,考核试剂的样本类型应不超越对比试剂的样本类型。

临床试验方案必须获得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4.受试者选择 临床试验受试者应来自产品预期用途所声称的适用人群。样本中待测物浓度应覆盖考核试剂线性区间,且尽可能均匀分布。总体样本数不少于200例,异常值样本比例应不低于试验总量的30%,同时符合统计学要求。应明确样本储存条件、可否冻融等要求及避免使用的样本,血浆应明确抗凝剂的要求。试验中,尽可能使用新鲜样本,避免贮存。如无法避免使用贮存样本时,注明贮存条件及时间,在数据分析时应考虑其影响。

如果考核试剂同时适用于多个样本类型,具有可比性样本如血清、血浆,可进行同源性比对。不同样本类型如血清、尿液样本,建议分别进行临床试验。

5.统计学分析 对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应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结合临床试验数据的正/偏态分布等情况,建议统计学负责人选择合理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可以证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如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绝对偏倚/偏差及相对偏倚/偏差分析、配对t检验等。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两组检测结果的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应重点观察相关系数(r值)或判定系数(R2)、回归拟合方程(斜率和y轴截距)等指标。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明确统计检验假设,即评价考核试剂与对比试剂是否等效的标准。

6.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撰写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应对试验的整体设计及各个关键点给予清晰、完整的阐述,对整个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进行条理分明的描述,并包括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具体撰写内容应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的要求。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的采购控制、生产、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应当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风险分析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预期用途错误包括:设计开始时未设定预期分析物、未作适用机型验证、未针对特定的样本类型验证。性能特征失效包括:精密度失效、准确度失效、特异性失效、稳定性失效、测量范围失效、定性/定量失效、量值溯源失效、校准失效。不正确的结果包括:配方错误、采购的原料未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原材料储存条件不正确、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反应体系不正确、试剂与包装材料不相容。可能的使用错误包括:生产者未按照生产流程操作,检验者未按照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装配过程组分、标签、说明书等漏装或误装,成品储存或运输不当,客户未参照产品说明书设置参数或使用。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包括:有毒化学试剂的化学污染、样本的潜在生物污染、不可回收包装或塑料的环境污染。

(九)产品技术要求 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注册申请人产品研制、前期临床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按照《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的有关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内容主要包含产品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

下面就产品技术要求中涉及的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和主要性能指标等相关内容作简要叙述。

1.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GB/T 29791.1—201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第1部分:术语定义和通用要求》 GB/T 29791.2—201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第2部分:专业用体外诊断试剂》 GB/T 26124—2011《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 YY/T 1227—2014 《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盒)命名》 YY/T 0638—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物中酶催化浓度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 YY/T 1231—2014《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 YY/T 1579—201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稳定性评价》 YY/T 0466.1—2016《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性能指标 产品性能指标应至少包括外观、装量、空白吸光度、分析灵敏度、线性区间、重复性、批间差、准确度、稳定性等,以上指标应至少符合YY/T 1231—2014《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的要求。

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性能指标(如产品中包含)应至少包含外观、装量(干粉试剂可不做)、准确性、重复性、批内瓶间差和稳定性。冻干型校准品和质控品还应包括含水量和复溶稳定性。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申请人应提交具有相应医疗器械检验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和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意见。若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进行注册检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十一)产品说明书和标签 1.说明书 说明书承载了产品预期用途、检验原理、检测结果解释以及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操作、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医学解释的重要依据,因此,产品说明书是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结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的要求,下面对肌酐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1.1【产品名称】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命名原则,产品名称通常由被测物质的名称、用途、方法或原理三部分组成,方法或原理部分应能体现具体反应原理,建议参考分类目录或行业标准。例如: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

1.2【包装规格】 注明可测试的样本数或装量,如××测试/盒、××人份/盒、××mL,除国际通用计量单位外,其余内容均应采用中文进行表述。

1.3【预期用途】 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3.1说明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清、血浆或尿液中肌酐的含量。

1.3.2肌酐异常情况常见于哪些疾病,同时应明确与目的检测物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有哪些医学解释,说明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等。

1.4【检验原理】 应结合产品主要成分简要说明检验的原理、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图示方法表示,检测原理的描述应结合产品主要组成成分、被测物和产物的关系进行描述:

如:样本中的Cr在肌酐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肌酸。在肌酸酶的催化下肌酸水解生成肌氨酸和尿素。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甘氨酸、甲醛和H2O2,最后偶联Trinder反应,比色法测定,反应形成的色素与肌酐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式如下: 第一反应:消除内源性物质干扰反应 肌酸+ H2O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H2O +O2甘氨酸+甲醛+H2O2 第二反应:正式启动反应 肌酐+H2O肌酸 肌酸+ H2O +O2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H2O +O2甘氨酸+甲醛+H2O2 H2O2+4-氨基氨替比林+N-乙基-N-(2-羟基-3-丙磺基)-3-甲基苯胶(TOOS)醌类色素+5H2O 1.5【主要组成成分】 应明确以下内容:

试剂盒提供的试剂组分的名称、数量、每个组成成分在反应体系中的比例或浓度。明确说明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

如产品中包含校准品和质控品,应注明校准品的定值及其溯源性。应注明质控品的靶值范围。如靶值范围为批特异,可注明批特异,并附单独的靶值单。

1.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应明确未开封的试剂生产日期、实际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开封后的在机稳定性或开瓶稳定性。冻干粉试剂应明确复溶稳定性。并应明确环境温湿度、避光条件等。注:保存条件不应有模糊表述,如“常温”、“室温”。

1.7【适用仪器】 应明确可适用的具体品牌、型号的生化分析仪器。

1.8【样本要求】 重点明确以下内容:样本类型、处理、保存条件及保存期限,如有血浆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如:草酸盐、柠檬酸盐、EDTA钠盐对肌酐含量造成干扰,应避免使用)。如有尿液样本,各厂家应对样本测定给出具体方法,比如是否稀释、稀释方法等。应明确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需恢复室温,可冻融次数。

当待测样本存在脂浊、严重黄疸、溶血时,对本方法有干扰,应尽量避免此类样本。

1.9【检验方法】 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包括:

1.9.1试剂配制方法、注意事项;

1.9.2试验条件:温度、时间、测定主/副波长、比色杯光径、试剂用量、样本用量、测定方法、反应类型、反应方向、反应时间等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9.3校准:校准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绘制;

1.9.4质量控制: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对质控结果的必要解释以及推荐的质控周期等;

1.9.5检验结果的计算:应明确检验结果的计算方法,若申请人声称超出线性区间的样本可进行稀释后测定,则应提供样本的最大可稀释倍数研究资料,说明稀释液类型。

1.10【参考区间】 应注明所有适用样本类型的正常参考区间,并说明参考区间确定方法。建议注明“由于地理、人种、性别和年龄等差异,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1.11【检验结果的解释】 说明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确认试验。

1.12【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12.1说明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

1.12.2说明该检验方法由于哪些原因会使测量结果产生偏离,或测量结果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存在的干扰因素,明确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抗坏血酸及药物等内、外源性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同时列出干扰物的具体浓度。

1.13【产品性能指标】 至少应详述以下性能指标:

1.13.1试剂空白吸光度;

1.13.2分析灵敏度;

1.13.3准确度;

1.13.4精密度(重复性和批间差);

1.13.5线性区间(线性相关系数和线性偏差);

1.13.6校准品、质控品性能。(如包含)1.14【注意事项】 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14.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

1.14.2本试剂盒仅供体外检测使用,试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应说明接触人体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后果及应急处理措施。

1.14.3采用不同方法学的试剂检测所得结果不应直接相互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建议实验室在发给临床医生的检测报告中注明所用试剂特征(如参考区间或方法学)。

1.14.4有关人源组分的警告,如:试剂盒内的质控品、校准品或其他人源组分,虽已经通过了HBs-Ag、HIV1/2-Ab、HCV-Ab等项目的检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可以确保绝对安全,故仍应将这些组分作为潜在传染源对待。

1.14.5样本:对所有样本和反应废弃物都应视为传染源对待。

1.14.6其他有关肌酐测定的注意事项。

1.15【标识的解释】 如有图形或符号,请解释其代表的意义。

1.16【参考文献】 注明引用参考文献,其书写应清楚、易查询且格式规范统一。

1.17【基本信息】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编写。

1.18【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1.19【说明书核准日期及修改日期】 2.标签 标签中的内容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标签中应至少载明:

2.1产品名称和包装规格;

2.2注册人名称、住所、联系方式,进口医疗器械还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名称、住所及联系方式;

2.3医疗器械注册证号;

2.4产品批号;

2.5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2.6特殊储存、操作条件或者说明;

2.7必要的警示、注意事项。

除以上内容外,应在标签中明确“其他内容详见说明书”,标签中的内容不得多于说明书中的内容,并应当与说明书中的内容相符合。

三、审查关注点 (一)产品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的设定及检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技术要求的格式是否符合《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9号)的相关规定。

(二)产品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是否符合《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4年第17号)的要求,相关内容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中对说明书的要求。

(三)分析性能评估指标及结果是否支持产品技术要求的确定;

是否满足本指导原则中各指标验证的要求。

(四)参考区间确定使用的方法是否合理,数据统计是否符合统计学的相关要求,结论是否和说明书声称一致。

(五)试剂的稳定性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稳定性结论是否和说明书声称一致。

(六)产品风险分析资料的撰写是否符合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

四、编写单位 重庆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认证中心。

下载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