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7:5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

第一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2000]34号 【发布日期】2000-06-28 【生效日期】2000-06-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

(吉政办发〔2000〕3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批示,现将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的报告》转发给你们,望引起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迅速研究和落实控制流失生的对策。

控制中小学生流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对“控流”工作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把学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依法保障“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批示,省教育厅组派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调查组,对长春、四平、白城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3个县(市)的6个乡镇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情况,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现状

自《 义务教育法》公布后,特别是实施“两基”验收以来,我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控制学生流失作为“普九”的重点工作,一直紧抓不放。1994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等部门制定的了《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控制流失生责权范围》(吉政办发〔1994〕17号);1995年省教委总结推广了松原市和通化县的典型经验;1996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委关于开展创建控制学生流失先进县(市、区)和无流失生乡(镇)学校活动的意见》(吉政办发〔1996〕30号),当年即评出“控流”先进县12个,无流失生乡(镇)160个,无流失生学校2079个;1997年在全省启动“控流”工程,省教委在临江市召开了“控流”现场会。1998年我省“普九”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中小学流失率基本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我省“控流”工作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原国家教委领导的肯定。但是,近两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控流”工作难度日益加大。从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看,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率呈上升的趋势。举这次调查数据为例:

3个县(市)的6所农村初中1999-2000学年度在校学生总数4119人,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为614人,在校生辍学率为14.9%。其中伊通县抽查的两所农村初中学年度在校学生总数1329人,学年内辍学生总数206人,在校生辍学率为15.5%;德惠市抽查的两所农村初中学年度在校学生总数1710人,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287人,在校生辍学率为16.8%;镇赉县抽查的两所农村初中学年度在校学生总数1080人,学年内辍学学生总数121人,在校生辍学率为11.2%。

调查资料显示,学生流失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特殊群体学生(如贫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流失高于普通家庭学生。二是毕业年级高于非毕业年级,如德惠市某镇中学初一流失24人,初二流失38人,初三流失62人。三是初中分校学生流失高于乡(镇)所在地中学。四是先通过验收的县(市)学生流失高于后验收的县(市),如镇赉县是1998年才通过“普九”验收的,流失率相对低于其他两个县(市)。

二、二、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全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初中学生流失率阶段性的出现了急剧上升的趋势,这是我省实现“两基”目标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是教育内部和外部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想念书,家庭经济困难供不起。近两年由于诸多因素,农民收入实际在下降,一些农民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无力支付学生上学费用。特别是我省近3年内部分地区受灾,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有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只好辍学帮父母种田或外出打工。据调查,我省初中贫困生占初中学生总数的11%,特困生占3%,这部分学生最容易流失。镇赉县某乡20名流失后动员返校的学生,有15名是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

(二)高校、中专招生并轨,收费高,就业难,使农村一些学生不愿意念书。一些农村初中学生把上学读书作为“跳农门”的出路,一旦升学无望则产生厌学心理。有80%的学生对学习目的回答是为了摆脱农村生活环境。伊通县某镇两名大学毕业生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毕业就待业,读书时还借了不少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对农村的一些学生和家庭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三)农村初中教育功能不全,办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尤其是脱离农村实际。学生所学非所用,想念书也念不好。部分农村学校,办学缺乏活力,没有吸引力,改革流于形式,对“分流”后的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基地等问题没有认真加以解决,学生想学的东西学不到,特长发挥不了,在校学习自然没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容易流失。

(四)“控流”工作上存在思想上认识问题和有法不依等问题。“普九”验收过后,有些地方的领导,对流失生这一问题认识不足,对当前出现的流失严重现状重视不够,有盲目乐观和松口气思想;有的领导在问题面前表现厌战、畏难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还有的人认为“控流”工作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与政府和其他部门无关。教育部门孤军作战,“控流”责任不清,已经出台的相关政府和控流措施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经济严重不足,扶贫助学资金和贫困学生包保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学校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个别教师对后进生教育缺乏热心、耐心和关心,所有这些也是学生流失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三、控制流失生的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坚持把“控流”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重点和难点来抓。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松口气”的思想倾向,继续把“两基”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把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机构不撤、队伍不散、投入不减、工作不停,针对“普九”特别是目前“控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切实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使“控流”工作收到实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吉政办发〔1994〕17号文件,强化政府行为,对各自的责权范围要认真落实。要研究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坚持常抓不懈。同时有关领导也要分工负责,实行责任制、包保制。积极支持和自觉服从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强化教育执法。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 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各个方面的法律意识。通过宣传,学生要明确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明确保障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教师要明确保证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乡(镇)领导要明确依法办学、依法“控流”是政府职责。同时,层层落实“控流”责任制,按照行政区划采取乡包村、村包人措施,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控流”工作真正纳入法治轨道。

(三)加快办学模式改革步伐。

各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深化农村中学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宽农村初中教育功能,通过改革切实解决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问题。一是大力推广舒兰“全员培训、分班组教学”等一批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在普教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能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改革办学模式要从教学入手,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突出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打下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对“分流”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对改革学校的课程计划、教师、基地建设以及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检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保证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所需的经费,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确保基地建设落到实处。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各级政府要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为控制学生流失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建立义务教育专项经费和扶贫基金,并保证落实到位,真正用于贫困学生。教育部门要通过采取建立中小学助学金制度和减免学杂费等办法,防止贫困生流失。全社会要继续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献爱心”和“希望工程”等扶贫助学有益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继续实行扶贫救助包保制度,各级领导要带头做到:包保责任落实,包保对象落实,救助资金落实。

(五)继续抓好“控流”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要继续坚持并落实好“控流”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双线四包”制度、入学通知书制度、学籍管理四联单制度、流失生报告制度、小升初衔接制度、扶贫救助包保制度、中小学助学金制度。继续开展“评创”活动,从创建班、校无流失生做起,逐步做到乡、县无流失生。要强化“控流”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控流”督导检查作为重要任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控流”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在现行的“两基”复查中,要把对流失生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建立“两基”年审制度,明年正式实行,在“两基”年审制度中,把控制流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鉴于当前我省农村初中学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在近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突击“控流”,集中整治,千方百计动员流失生返校,把学生流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突击“控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要搞专项调查,摸清底数,为流失学生登记造册。第二阶段为动员返校,要落实责任,明确任务,采取说服教育、行政措施、法律手段并用的办法,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第三阶段为妥善安置,流失生返校后要妥善安置,视其情况,采取自愿原则,能随班就读的随班就读,能插班的插班,能“分流”的“分流”,保证完成年限教育,防止产生新的流失。

吉林省教育厅

二000年六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省征兵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

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意见的通知

(吉政办明电〔2009〕6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省征兵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2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征兵办公室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

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地税局

省司法厅团省委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省工商局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从各级各类院校(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参动〔2009〕6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和完善院校征兵工作运行机制

(一)依托院校建立高学历兵员征集基地。

各县(市)应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本辖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等不同层次院校,至少建立2个高中以上学历兵员征集基地,城区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应列入兵员征集基地,实行教育、培养、考察与征集一体化。各类院校应配合所在地兵役机关,及时把初检初审合格、有志投身军营的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确定为预征对象,实施跟踪管理教育,集中征兵时优先征集入伍。应届毕业生入伍数量计入本校当年就业(升学)率。

(二)健全院校征兵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各类院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征兵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参加院校所在地县(市、区)征兵领导小组。凡被确定为兵员征集基地的各类院校,要在当地兵役机关和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成立院校征兵组织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本院校的征兵工作。原则上,设有武装部的院校由武装部具体负责,未设武装部的由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院校征兵具体负责部门可直接接受所在地县(市、区)兵役机关的领导。

(三)明确院校承担征兵具体业务性工作。

各类院校应负责抓好国防教育和兵役法规、征兵政策内容方面的宣传;向院校所在地兵役机关提供符合征集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参加实习待毕业学生的专业、数量、参军意愿等情况,组织实施兵役登记工作;配合兵役机关做好选定兵员预征对象及身体初检、政治初审工作,并抓好预征对象的跟踪管理教育和思想帮教工作;组织学生报名应征并协助兵役机关做好预征对象的体检、政审和参加审批定兵等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为入伍的在校毕业班学生补发毕业证书,为入伍的在校学生办理相关休学手续;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执行和落实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参军入伍各项优待政策。

(四)实行院校征兵工作保障和激励措施。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征兵宣传、兵役登记和确定预征对象等工作经费,由兵役机关根据工作和征集任务完成情况将相关经费拨付学校。对选送大专以上高学历青年和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含在校大学生)入伍较多的院校和街道(乡、镇),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二、落实优待和退役扶持就业优惠政策

(五)宣传和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

各级兵役机关和宣传、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大力宣传参动〔2009〕6号文件明确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协调部队和院校落实征集高校毕业生到部队服役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由中央财政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规定,确保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六)适当提高高学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贴标准。

在按照吉政发〔2006〕40号文件规定,落实农村义务兵家庭每人每年4000元、城镇义务兵家庭每人每月150元优待金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兵役法》有关规定,结合当地上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适当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贴标准,并对征集的高校毕业生义务兵家庭给予倾斜,具体提高额度由当地政府确定。农村和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增加补贴资金部分由当地政府负担,省财政继续为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补贴700元,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月补贴50元。

(七)建立和完善高学历兵员选择服役岗位协调机制。

各级兵役机关应主动加强与接兵部队的沟通联络,及时搞清部队对高学历兵员的具体需求,供应征高学历青年选择服役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应征入伍选择服役去向由省政府征兵办公室统一负责协调;大专学历毕业生,由所在地市(州)政府征兵办公室负责协调。建立高学历新兵学历、专业和技术特长档案,随新兵档案一并移交接兵部队,切实为部队发挥高学历兵员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特长提供准确依据。

(八)进一步提高义务兵及家庭政治和社会福利待遇。

各级民政部门要协调建立并实行对军人家庭挂牌和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制度,进一步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社会政治氛围。征集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入伍,在服义务兵役期间,父母双方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的,应优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征集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入伍,在服义务兵役期间,父母双方均无固定工资收入且生活困难的,应优先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九)实施高学历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特殊优待政策。

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期满后,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可享受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等项目服务期的高校毕业生加分政策。省公安司法系统院校在按照省里安排为本系统基层定向岗位招生时,要确定一定数量,招录服义务兵役期满退出现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毕业生。农村籍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以上学历毕业生退役士兵,根据本人志

愿可改为当地城镇户口,享受当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按吉政发〔2006〕40号文件执行。对高学历退役士兵数量较大、自谋职业人员多的财政困难县(市、区),省财政安排补助时给予适当倾斜。

(十)为高学历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保障。

实施鼓励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退役士兵尤其是高学历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创办小型微利企业。对首次自主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的,按其收纳就业人数,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退役士兵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程序向当地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申请5万元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经办金融机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100万元标准发放贷款;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就业普惠培训政策,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专门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当地政府要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培训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就业困难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补贴。具有成熟创业项目的退役士兵,可优先入驻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创业园创办企业,并享受创业园优惠政策扶持。

三、严格执行和落实优先征集政策规定

(十一)严格执行优先征集政策。

各级兵役机关在确定预征对象和审批定兵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两个优先”征集政策,对同等政治和身体条件的,要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入伍;对同等学历的,要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入伍。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兵役机关认真做好学历审核认证工作,对城镇和农村报名应征青年的学历进行统一排序,确定优先征集的具体对象。在符合征集条件的农村籍相对较高学历青年未被批准入伍之前,不得批准城镇籍相对较低学历青年入伍。

(十二)切实畅通优先征集渠道。

各级要认真执行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优先安排使用”的具体要求,凡持有《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含就读省外各类院校)、入学前户口或现户籍属本辖区的,都要执行优先征集政策规定。对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合格人数较多、征集指标无法满足的地区,由上一级兵役机关统一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

(十三)建立完善优先征集制度。

建立学历审查制度,由县(市、区)兵役机关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组成学历鉴定组,对应征青年的学历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核,实行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各级兵役机关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及时向社会公开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优先征集高学历兵员的政策规定、条件标准、工作程序、纪律要求,公布高学历青年体检、政审合格和定兵人员名单,凡群众举报反映假学历的,取消应征资格。规范征兵考评制度,把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占预征对象总数的百分比和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报名率、上站体检率、征集入伍率,作为考评征兵工作的重要指标和评先的基本条件。

四、加强征兵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

(十四)加大征兵工作组织领导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征集各类院校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基层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巩固和强化党的执政地位,培育基层政权建设骨干,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方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党委、政府重要日程,落实部门岗位责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完成征兵任务。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为院校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提供便利条件,对报名参军入伍前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含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由于本人自愿应征入伍而影响劳动(聘用)合同履行的违约责任,应予免除。

(十五)强化各级政府征兵领导小组职能。

各级要积极适应征兵对象主体调整的新要求,充实完善本级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征兵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解决征兵工作遇到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力所能及地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和相关政策保障。领导小组成员要把落实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和应届毕业生作为检查指导征兵工作的重要内容,发现优先征集政策落实不力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十六)发挥各职能部门服务和保障作用。

各级政府兵役机关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筹划部署,合理调配任务,加强沟通协调,严密组织实施,最大限度地多征集各类院校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入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工作,督促各类院校按照规定和要求完成征兵任务;其

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兵员质量服务、为应征高校毕业生服务、为退役士兵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入伍提供政策保障和实际支持。

上述意见中明确的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优待政策和保障办法,从2009年12月1日入伍的新兵开始实行。

第三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订的《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五日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精神,加强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第二条

2010-2012年共选聘江苏特聘教授不超过60人,每年20人左右。通过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实力,为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三年。具有中国国籍的,原则上人事关系须正式调入聘任学校;具有外国国籍的,须在聘任学校全职全时工作。对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可实行柔性管理。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 2 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符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与国家和省科学研究规划相结合,与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第五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一般在二级学科设置,所在学科应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般应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等。

第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的职责

(一)正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二)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应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三)领导或参与领导学科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优秀年轻学者。

(四)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本学科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章

招聘条件

第七条 海外应聘者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高尚,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50周岁、55周岁。

(三)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两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四)学术造诣高深,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较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第八条 国内应聘者条件

(一)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45周岁、50周岁。

(三)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4 或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或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3);

2.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奖励;

4.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奖励。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

第九条 已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江苏省“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人员,不再列入江苏特聘教授选聘范围。

第四章

选聘程序

第十条

特聘教授原则上纳入特设岗位管理。省教育厅每年下达一次江苏特聘教授申报限额。有关高校自主确定招聘岗位,并按照特设岗位设置的相关程序申报设置后,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海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人选。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针对每个招聘岗位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按规定条件进行评审。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位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2。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评审专家中院士不少于1/3。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海外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择优确定推荐人选,于每年8月31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学校与推荐人选签定的聘用协议及拟提供的支持配套措施。

第十三条 省设立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并对审核通过人选进行实地考察和公示。公示结束如无异议,省教育厅将拟聘人选报省政府审批。第十四条 聘任学校应与江苏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十五条

三年聘期内,省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江苏特聘教授分别提供100万元人民币/人、50万元人民币/人的科研经费。学校应为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省标准的科研经费。经费一次核定,分年拨付,第一年拨付30%,第二年拨付40%,第三年 6 拨付30%。

第十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聘期内享受由省提供的每人每年12万元人民币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第十七条

聘任学校应当为江苏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引进的江苏特聘教授,聘任学校所在地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

聘任学校可根据需要,为江苏特聘教授配备若干学术骨干。省教育厅和有关学校支持江苏特聘教授申请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第十九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成就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获得有关产权收益。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包括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考核由聘任学校负责,于聘期内每个整年时进行。聘任学校 7 应及时将考核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考核不合格者,由聘任学校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者,经省教育厅同意,由学校解除聘任合同。

聘期届满考核于三年聘期结束时进行,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特聘教授予以表彰。

第二十一条 江苏特聘教授如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在申报中弄虚作假,或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或触犯刑律,省政府将撤销其江苏特聘教授称号,停拨科研经费,停发奖金。学校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二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高校行政领导职务,不得调离受聘岗位。

第四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我省保险事业报告的通知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吉政办发[1991]22号 【发布日期】1991-05-27 【生效日期】1991-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保险

公司关于发展我省保险事业报告的通知

(1991年5月27日吉政办发〔1991〕22号)

省保险公司《关于发展我省保险事业的报告》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关于发展我省保险事业的报告

近几年,我省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一九九0年,国内外业务保险费收入43,259万元,扣除储蓄性人身保险业务和返还性养老金统筹业务以外,财产保险业务保险费收入24,828万元,各种保险款23,000多万元,为补偿企业意外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聚集建设资金,回笼货币,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保险业特有的经济补偿作用。

为了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发展我省保险事业,更好地发挥其特殊的经济补偿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一、整顿保险秩序,充分发挥保险业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保险事业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89〕11号)精神,要加强保险市场管理,整顿好保险秩序,不经过国家指定的保险管理机关批准,任何部门不得开办财产保险、独生子女保险、农村房屋、农村劳力保险和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等业务,如擅自开办保险的,建议银行部门不予开户,工商部门不予登记。

为了便于保险业统一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今后有关保险条款的设计、保险费率的厘订,应统一由国家指定的人民银行一家审理。

二、二、积极稳步发展保险事业,为振兴吉林经济服务。保险业是一项新兴的事业,也是一种集万家之资、救一家之灾的经济互助形式,它不仅担负着数以万计的家庭生活安定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千万户企业稳定生产的经济责任,因此,企业参加保险是万全之策,家庭参加保险是明智之举。

(一)要加快种、养两业保险的发展。农业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根据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一再强调要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因此,保险业要在为发展农业服务上做文章,实行倾斜政策,开拓服务项目,开创服务门路,迈开服务步伐,为发展农业立新功。种养两业保险变成地方性险种,要向深层次、多方位探索。当前,在试办大牲畜、黄烟、森林、芦苇、西瓜等保险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拟在重点产粮和重点森林县(市)先试办粮油作物成本保险和木材外调运输责任保险。除保险正常赔款以外,保险基金结余部分,建立地方保险风险基金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当前农民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和抗灾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在扶贫乡镇种养两业保险范围内,对保险费实行“保险公司借一点、集体筹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办法,即保险公司从地方保险风险基金借一点,乡镇从公积金筹一点,农民自巳拿一点。也可以给农民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农用物资。

(二)要积极动员企业参加保险。这是保险服务的主要对象。企业财产保险要在承保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保障面。对省直大型企业,如吉化、扶油等,保险有责任保障其安全生产,并动员其所有财产和机动车辆积极参加保险,地方企业都要足额参加财产保险。企业经营已实行新的一轮承包,企业承包者难以承担灾害风险。因此,必须把企业财产保险纳入承包机制,列为承包内容之一,扩大企业安全系数,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今后发生保险责任内的经济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补偿。对不参加保险者,如发生灾害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各级财政不予核销或拨补。

中直驻我省大型企业,地方负有保护安全生产的责任,要动员其所有企业财产足额参加保险。

货物运输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拟实行地方法定保险。城乡家财保险要有新发展,这是服务性险种,涉及千家万户,承保有条件,群众有要求,既可以稳定人心,又可以促进社会安定,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应尽力而为。在福利基金结余的情况下,只要政策允许,企业可以为职工办理人身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

(三)要大力发展人身保险。这是回笼货币,分流购买力的一种手段。人身保险,既有储蓄性,又有保险性,既有利国性,又有利民性,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我省人身保险源很丰富,潜力很大,服务险种很多,前景很可观,大有作为,一定要有突破性发展。

简易人身保险,要调整好政策,进一步抓好独生子女保险。在这方面已呈现出很有发展的势头,要继续抓下去。要大力拓展养老金保险,积极办好城乡集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统筹养老金保险,凡是自行办理养老金统筹的,都应该移交给当地保险公司统一办理。对民办教师、村干部以及广大农民,都可动员其参加养老金保险,使其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在全省逐步实现职工养老保险化、群众养老保险社会化。

(四)涉外保险业务是非贸易创汇的一条主要渠道,特别是在当前外汇紧的情况下,搞好涉外保险,为国家多创汇,更有新的意义。因此,保险部门要和外贸部门同心协力,把能办到的涉外业务都办到手,争取为国家多创汇。

三、三、加强防灾防损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做好保险防灾工作,减小灾害经济损失,这是最佳的增产节约的办法。企业向防灾要安全、要稳定、要效益、要后劲,保险是责无旁贷的。一定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加强防灾检查,消除隐患。要建立防灾基金制度,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拟从保险防灾费中提取一定比例,做为防灾基金,可以低息或无息拨给企业用于购置安全生产设施,定期收回。基金有力量,也可以无偿地拨下去一些,用于企业安全防灾。要组织保险防灾服务队,深入企业,无偿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材料,为企业多办一些实事。今后企业出现不安全因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仅要追究企业领导责任,而且也要追究保险领导责任。

四、四、搞好保险资金运用,支援经济建设。保险资金运用,在不影响保险赔款的情况下,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把暂时不用的各项保险准备金实行有偿使用,可以利用保险基金“时间差”的条件,本着“小额、安全、急需、效益”的原则,重点放在流动资金上,起拾遗补缺的作用,为扶持地方企业生产经营,支援吉林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

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00〕79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二○○○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机关人员定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机关人员分流 1

安排实施办法〉的通知》(皖办发〔2000〕6号)有关规定,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的有关做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组织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后备干部、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和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和培训的原则是:统一规划,形式多样,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做到组织安排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统一安排与部门自行组织相结合。

二、学习和培训的形式

1、研究生学历教育。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进行有关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专业设置见附件,下同)。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或大专学历且有两年以上工龄、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并经组织考试后入学,学制二年半。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人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后,由承办院校发给国家 承认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2、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农大、安师大等高等院校分别承担相关领域的硕

士生培养工作。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具有学士学位),年龄40岁以下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合格后入学,学制三年。学习合格者授予相应学科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

3、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学力教育。由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录取,报省教育厅备案,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工作二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学员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试(核)合格,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发给视为MBA同等学力(省内享受同等待遇)的学业证书。学员的学籍进入本人档案,在省内晋级、评定职称和使用时,享受工商管理硕士同等待遇。具备条件者可按规定程序申请MBA学位。

4、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由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开设有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免试入学,学制二年。学习合格者由举办院校发给省学位办统一印制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书,在省内享受毕业研究生同等待遇。其中符合条件并具有学士学位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5、本、专科学历教育。具有高、中专学历的分流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省自考办组织的应用型专业自学考试。学员免试入学,集中脱产学习,学习合格者颁发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本科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

6、专业培训。对安排到其他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

作的分流人员,由接收单位组织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有关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和培训时间等,由各部门自行确定。培训合格者可获得专业培训证书。

三、实施步骤

1、各部门要在人员定岗之后及时组织分流人员报名,一次性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

2、省人事厅将各部门的报名情况汇总并审核后,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各指定高校根据统一的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分今年秋季和明年春季两次入学,有关入学事宜另行通知。

四、有关政策规定

1、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流人员由原行政关系所在单位结合分流人员的考试、考核成绩,推荐安排工作。如机关有职位空缺和选派人员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可优先选用。分流人员也可自愿进入人才市场择业。

2、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学习期间享受机关在职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龄连续计算。参加学习的分流人员,在三年之内人事行政关系由所在部门管理。

3、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安排解决。

五、组织分工和有关要求

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组织工作,由省人事厅牵

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以及有关高校密切配合,按照统一要求,切实完成这次机构改革中有关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任务。

1、省人事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并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达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和督促学习、培训工作。

2、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审定培训人数与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事厅按有关规定具体审定省直各部门分流人员培训经费,并将培训经费拨至各部门,专款专用。

3、省政府各部门负责组织报名并及时了解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分流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培训结束后的推荐安排工作。

4、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要针对分流人员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要按规定进行考核和管理,核发结业或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位。

对分流人员进行培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组织报名工作,周密安排,搞好衔接。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

附件:安徽省政府机关分流人员学习和培训计划表(略)

下载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报告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