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纳岗位风险点及对策
出纳岗位风险点及对策
出纳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岗位。但事实上“会计无小事”,要想把出纳这个工作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出纳人员,必须对其工作任务有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出纳工作的特点,熟知出纳的纪律和原则,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和权限,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称职的专业出纳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出纳岗位风险日益突出,现归纳如下:
一、人员选择:
现状:一般认为出纳岗位业务简单,不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诚实、心细一点的人即可胜任。
风险点:(1)如果出纳员专业技能较低,未能很好地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2)工作出了差错,有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策:出纳岗位,它要求出纳人员要有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所以在用人方面应从政策水平、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安全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加以考察。
二、报销制度
现状:企业未能形成真正有效的报销制度,有权审批人签字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出纳人员碍于情面,往往使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出现原始凭证无相关人员签字的情况。
风险点:(1)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大量的个人往来帐。(2)容易导致产权不清,股东纠纷。(3)极易发生经济犯罪。
对策:(1)建立报销制度,企业全体人员共同遵守。(2)出纳人员把好关,遵守财经纪律,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三、保险柜管理:
现状:(1)出纳人员保管的保险柜一般置放于财务室,输密码时未能有效回避他人视线,特别是保管印鉴或支票的会计人员。(2)保险柜说明书丢失,无法更改密码。(3)密码一成不变。(4)密码锁坏了,将保险柜改装成小挂锁。(5)密码记录在笔记本或小纸条上,与保险柜钥匙同放一处。(6)未指定专人单线移交。
风险点:容易造成密码泄露,增加他人拥有钥匙和密码的机会,加大经济犯罪隐患。
对策:(1)增强出纳人员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保险柜密码的保密工作。(2)输密码时做好遮掩。(3)密码要经常更换。钥匙做到随身携带,不与密码条放在一处。(4)人员变动时钥匙、密码应单线移交(自始自终管钥匙的人不管密码,管密码的人不管钥匙),双方当面清点保险柜内实物,并做好交接记录,及时更换密码。
四、交接制度 现状:实物、账册保管人员变动时无交接记录或未能当面交接,缺乏监督机制。
风险点:容易产生实物、账册丢失现象;责任不清。
对策:(1)保管人日常应设登记簿登记各类实物、账册。(2)人员变动时交接双方应当面清点实物,与相关账册核对。核对不符的应及时查找、注明原因,做好交接记录。交接记录应环环相扣,不错不乱。对较重要的实物、账册交接(如人员变动),企业应指定专人监交。(3)所有交接记录视为会计档案,按《会计法》中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年限保管。
五、对账制度
现状:银企对账、出纳员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对账、出纳员与相关人员资金往来的对账,一般只核对余额,不核对发生额,或者根本不对账。
风险点:(1)日积月累,发生差错不易查找,最终导致账务混乱。(2)容易发生业务入账不及时,贪污、挪用等违规现象。
对策:(1)日常对账,出纳人员每日做好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载工作,做到日清月结。经常与会计人员的现金、银行存款总账、分户账核对,还有表外科目的核对,做到账、实、款相符。(2)银企对账,每月根据银行对账单,逐笔勾对,查看是否存在漏记、串户等差错。核对不符时,及时查明原因,如属未达账项造成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属于银行方差错,应及时与银行联系,进行差错更正。(3)与相关人员的资金往来核对应当面核实,并做好记录。(4)会计主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重要物品进行清查,并做好记录。
六、网上银行管理
现状:(1)岗位级别设置不合理,对外转账金额权限过大,易发生差错。(2)密码未能及时更换。(3)输密码时未能有效回避他人视线,特别是拥有网上银行操作权的会计人员。
风险点:(1)岗位级别设置过低,不利于业务操作,级别设置过高,不利于监督,容易产生差错事故。(2)密码和U盾管理不到位,加大经济犯罪隐患。
对策:(1)密码与U盾的管理可参照保险柜的钥匙与密码的管理。(2)岗位级别设置应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合理设置级别。(3)为防止转入户名、账号差错,可要求转入方提供书面的户名与账号,这样即可防止差错,又可避免发生差错时责任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七、真假币识别
现状:(1)出纳人员未能真正掌握真假币辨别方法。(2)误收假币时,企业规定可承担部份损失。
风险点:容易给贪小便宜的人钻空子,给企业造成损失。
对策:(1)配备验钞机,并能正确使用。请专业人员传授辨别真假币方法。(2)误收假币责任自负,以增强出纳人员的责任心。
八、银行预留印鉴及空白支票的保管
现状:未能真正实现分管,在人员请假或变动时,随意交由他人代管。
风险点:容易产生银行预留印鉴及空白支票一人保管,存在安全隐患。
对策:(1)可参照保险柜的钥匙与密码的管理。(2)设登记簿登记支票使用情况,建立支票领用人签收制度。
九、缴款、领款安全问题 现状:对领取、缴交大额现金单人前往办理。
风险点:目前社会治安较差,容易发生尾随抢夺事件。
对策:(1)对大宗交易,尽量使用转账结算方式,特别是使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2)发放职工工资可采用银行代发。(3)对确需领取、缴交大额现金的,企业应派人、派车护送,确保安全。
第二篇:岗位风险点
岗位职责风险点:
一、一类(一级):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证、照)类风险点:
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类风险点是指行政受理审查、核准的工作人员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卫生局、监督所的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引起申请人的申诉、投诉、诉讼和行政复议以及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在形式审查过程中,对重大质疑点,疏忽或故意隐瞒、未及时提醒管理相对人或及时处理,可能产生行政处理未到位或难以到位的后果。
(二)在形式审查过程中,因业务不熟,不能做到一次性告知,给申请人带来不便,使其产生不满情绪,可能导致其向卫生局或上级进行投诉。
(三)在形式审查过程中,违反工作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可能产生提前发证(照),导致比较严重后果,引起行政复议被撤消或行政诉讼败诉的后果。
二、二类(一级):行政处罚(案)类风险点
行政处罚类风险点是指具体执法办案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市局、监督所的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引起当事人的申诉、投诉、诉讼和行政复议以及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不按规定使用案件系统,查办案件系统外运行,造成人情案、弃案的发生,可能导致不廉洁现象出现。
(二)违反办案程序、裁量权等规定,滥用裁量权,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或者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可能造成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导致行政复议被撤消或行政诉讼败诉。
(三)截留私分、变相私分、提前预收罚没款的,可能导致不廉洁现象和行政复议撤销和行政诉败诉。
(四)在案件调查取证环节中,未坚持证据穷尽原则,未按照程序规定依法取证,遗漏证据,可能导致案件定性、裁量不准确,导致行政复议被撤消或行政诉讼败诉。
(五)在查办案件环节中,未坚守办案纪律,向当事人泄漏案情,或利用职权收受当事人的好处,不能严格执行案件处罚裁量权标准,可能导致行政处罚出现畸轻畸重现象,导致行政复议被撤消或行政诉讼败诉。
(六)暂扣及罚没物品没能及时进行登记、入库,物品清单中对物品型号、数量等登记不详,可能导致物品损毁、丢失、侵占、挪用、数量型号出现差错等不良后果。
三、三类(二级):监督检查类风险点
监督检查类风险点是指承担监督检查职能的工作人员,包括:年检、巡查及业务科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监督所的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引起行政相对人的申诉、投诉、诉讼和行政复议以及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对监管责任区内的管理相对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缺乏控制力,特别是对重点行业、地区监管不到位,可能造成辖区重大卫生安全隐患。
(二)对巡查中发现的案源线索等不上报,不登记,可能产生收受当事人的好处等不廉洁行为。
(三)对发现的违法隐患查处、指导不及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影响。
(四)对巡查发现的问题,未按法定程序出具《监督笔录》、《监督意见书》,未及时留存文书档案,以及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不及时给予制止,不及时上报、函告相关单位,可能造成工作失职。
(五)对未办理卫生许可,不认真核查,造成数据不清,可能导致行政行为不合法。
(六)在办理“卫生许可”或日常监督中,故意刁难或设置不必要条件,可能产生给予好处后,才办理卫生许可,或对于涉嫌违法行为,私自默许继续经营。
(七)对企业恢复核准不认真,可能造成不符合企业恢复条件的企业给予恢复。
(八)复审审核不严格,使不该吊销“卫生许可”的企业、个体工商户被误吊销,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可能引起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申诉。
(九)利用监督行为,强行收取不应收取的费用,可能导致乱收费现象的出现,引起管理相对人的不满,诱发申诉、投诉的现象发生。
(十)对容易产生问题的行业未制定应急预案,可能导致出现紧急情况时无对策可行,贻误时机,造成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的后果。
(十一)检测覆盖面不够,检测不及时或未按上级安排抽样检测要求检测,可能导致卫生安全事故。
(十二)广告审查不严格、广告宣传监督不到位、辖区内可能出现严重违法广告、导致媒体曝光事件的发生。
(十三)对辖区内的有形市场索证制度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可能使假冒伪劣产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出现人身安全事故,造成出现的问题无法追溯。
(十四)对不符合对外出证条件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违法出证及对案件审核、把关不严,可能造成行政复议被撤消、败诉,给单位造成损失或影响。
(十五)在处理消费者申诉、调解消费者纠纷过程中,不公平、公正,可能导致申诉人向一级上访或群访等后果。
四、四类(一级):行政事务管理类风险点
行政事务管理类风险点是指所机关、各分所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监督所的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人事管理风险点:
1、在人事管理、干部任用、考核、评先等方面,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具体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可能导致领导决策失误。
2、在人事管理、干部任用、考核、评先等方面,不深入基层调查,偏听偏信,可能造成失察失误。
3、在人事管理、干部任用、考核、评先工作中,泄露相关信息,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影响。
4、违反人事纪律,私下许诺先进称号、评定职、级等,可能造成人事管理不公平、公正的后果。
5、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利用发展党员的机会,违反组织发展原则,收受被发展对象的好处,可能导致党员标准降低。
6、在干部违纪案件查处中,坚持原则不够,查办不深入,可能造成错案。
(二)财务管理风险点:
1、不认真执行年初的财经预算,可能导致开支不合理,造成挪用、误用财政资金,影响工作正常运转。
2、在大额资金的使用上,未经集体讨论,可能导致资金使用不当,给工作造成不利。
3、年终财务决算时,由于帐表不符,可能造成财务数据不准,给财务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三)资产管理风险点:
1、购置资产时,违反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采购物品,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
2、分配资产时,不按实际需要进行分配,受人情因素干扰或收受好处,违反规定分配,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
3、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录入不及时,可能造成固定资产丢失。
4、资产处置过程中,处置不合规,随意处置,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5、罚没物品管理不严格,不能按规定出入库,可能造成物品丢失或损坏。
五、五类(三级)、公共类风险点:
(一)公共类风险点是指全所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市卫生局、监督所的廉洁自律及其它规定,可能发生不廉洁行为的后果,具有共性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领导和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本单位出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2、在公务活动中,接受馈赠或宴请,可能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过程中,可能产生违反法律和纪律规定的不廉洁行为。
3、对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够严格,可能出现不廉洁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4、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未按规定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错过了解决的最佳时机,可能造成损失或严重后果。
5、工作中,不注重服务态度和言行举止,可能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导致当事人上访、投诉,损害卫生监督形象。
6、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审批、监督管理中,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能产生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故意损毁有关记录或者证据的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7、在对外宣传工作中,对热点、焦点问题情况不明,把关不严,可能给卫生局、卫生监督造成不良影响。
8、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不认真及时统计,可能造成迟报、虚报或瞒报,给工作造成严重后果。
9、档案管理不严格,特别是文书档案、案件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企业档案等出现丢失和损坏,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0、印章管理不严,违规使用印章、印章被盗用、丢失,可能对单位造成不良的影响。
11、接听电话、收发邮件不及时,可能导致本单位工作出现失误,造成不良后果。
12、机要文件收发、传阅、保管、流转等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失密,给监督所带来影响。
思想道德风险点: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有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可能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
2、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工作中有畏难情绪,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可能产生工作一般化,不能开拓工作局面。
3、不服从领导,消极怠工,不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
4、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办案,可能导致收授请托人的好处等不廉洁问题。
5、不能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形成本位主义思想,独断专行,可能导致创新发展、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工作业绩不佳。
外部环境风险:
1、公务活动: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2、由于受到现今社会物质为上的思想影响,可能“八小时”以外的个人生活不健康,生活情趣不高尚,造成对工作不积极的风险。
3、由于接受亲朋好友和同事托清,可能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造成执法不公的风险。
第三篇:出纳风险点
出纳风险点:
1、缴款、领款安全问题
对策:(1)对大宗交易,尽量使用转账结算方式。(2)对需领取、缴交大额现金的,公司应派人、派车护送,确保安全。
2、银行预留印鉴及空白支票的保管
对策:设登记簿登记支票使用情况,建立支票领用人签收制度。
3、真假币识别
对策:(1)配备验钞机,并能正确使用。(2)误收假币责任自负。
4、网上银行密码和U盾管理
对策:(1)密码与U盾的管理可参照保险柜密码的管理方法。(2)为防止转入户名、账号差错,可要求转入方提供书面的户名与账号,这样即可防止差错,又可避免发生差错时责任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5、保险柜密码泄露风险
对策:(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切实做好保险柜密码的保密工作。(2)输密码时做好遮掩。(3)钥匙做到随身携带。
6、报销原始凭证有权审批人签字落实不到位
对策:(1)公司建立的报销制度,公司全体人员要共同遵守。(2)出纳人员要把好关,遵守财经纪律,切实维护公司利益。对公司的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第四篇:出纳岗位的风险
出纳岗位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在财务工作中,出纳岗位在很多人看来极其平凡,出纳人员并不需要太深的会计知识,做好资金收付即可。但事实上要想把出纳这个工作做好,不是简单完成资金收付这么容易。做为企业出纳,肩负着企业资金结算的终结工作,及时为管理层提供资金动态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出纳人员不但要熟知财经纪律和制度,也要对本企业的财务工作及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全面防范资金风险,为企业服务。本文首先介绍出纳岗位职责,通过职责找出出纳岗位存在的风险,给出了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出纳 风险 措施
一、出纳岗位职责
出纳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企业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业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
(一)做好现金的日常管理及收付工作,保证现金收付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二)每天工作日结束前盘点库存现金,做到账实、账表、账证、账账相符。
(三)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负责公司日常的费用报销。
(四)月末与银行核对存款余额,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五)每日编制资金流动态表,为资金管理者提供资金动态。
二、出纳岗位存在的风险
(一)出纳人员的选择
目前从企业录用出纳人员的条件和要求来看,并不需要出纳人员有太深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资格,只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在工作中诚实、细心即可胜任。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出纳人员专业技能较低,不能对支付现金的记账凭证合规性进行审核,付多少,怎么付全由会计和管理层说了算,一但出了问题,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都会遭受损失。而有些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出纳由老板或亲属担任,不具有从业资格,不懂财务知识,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里,或交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才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唯一方法,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但不符合规定和制度,会造成财务监管缺失和产生纳税风险。
(二)出纳人员的薪酬与岗位风险不成正比
出纳岗位业务较单一,不像会计业务所遵守的制度、准则较多,业务涉及面广而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单从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责来看,工作中做到细心认真,资金收付不出差错,对会计知识没有太高的要求。进门的门槛低了,自然薪酬就低了,出纳岗位薪酬远低于会计岗位薪酬,这与要求出纳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来防范资金风险相背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商机是命脉,资金 就是血液,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如果资金中出了问题,再有商机也是纸上谈兵。而出纳岗位薪酬的过低可能会让出纳人员产生拿多少钱操多少心的惰性思想,带来岗位风险。
(三)出纳人员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较低
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职业操守,国家、企业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职业者的行为,从而起到约束作用,减少损失,避免风险。而规章制度只能约束行为,不能约束人心,这就需要职业行为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为金钱和利益所诱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享乐、奢靡之风处处皆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被很多人所接受。其一,在这些人群中包括从事出纳岗位的出纳人员,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失去原则,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为他人谋私利;其二,原本一些出纳人员根本不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没有责任心,做事马虎,不认真;其三,出纳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无法发现问题,造成风险漏洞。
(四)出纳岗位在财务工作中不被重视
从出纳岗位职责来看,出纳工作程序简单,技术性不强,专业性要求不高,出纳大多由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或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担任,未充分考虑出纳岗位的特殊性和工作性质,所以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受重视程度不高,但各相关财务法规、制度对出纳的要求较高,出纳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太大。与之相对比,会计人员肩负着生产经营的全部核算过程,可通过财务分析为企 业管理者提出合理性和发展性的建议,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是出纳无法做到的,出纳岗位的重要性也就被忽视,工作时产生懈怠、反感乃至抵触情绪。
不被重视还表现在出纳岗位参与财务工作岗位轮换机会少。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会计人员不容易,让会计人员做出纳大材小用,对企业损失太大,对出纳人员换入会计岗位能否胜任会计工作也有较多的担心。这样的局面造成出纳人员专业知识无法提高,不能全面了解所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麻痹,在工作中出现盲点,出现差错。
(五)内部风险防控制度执行困难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看,现金、银行存款等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此,其内部控制风险也是最大的,一般来说,各个企业单位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收支及使用情况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从制度上讲应该是完善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在发现各种违规、违法、不合理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出纳人员却往往无法制止或纠正,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很多人对出纳岗位的职责不了解,认为出纳人员应该无条件服从领导,只要领导同意,就必须付款。
2、管理制度设计尤其是审批制度不合理。由于很多单位领导对各项财务法规甚至财务工作都不甚了解,仅仅根据管理工作或其他需要就认可了某些有问题的经济业务的发生,需要层层把关,从上到下多部门审核多人签字的流程一旦有了领导的签字,其他审批环节一般也是一路绿灯,等到出 纳人员发现时,很多情况下只能将错就错,却已无法纠正或制止了。另外,很多企业和单位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够。如盘点制度、设立备查账制度、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等在不少单位往往执行的不好。
3、企业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合理的审批流程,但在实际操作时困难较多,比如,审批签字不全的情况下,情况紧急要求付款,出纳人员很为难,付不付都存在风险。
三、出纳岗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出纳岗位任用制
企业建立完善的出纳岗位任用制,从政策水平、业务技能、工作作风、安全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对出纳人员提出要求,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经营范围、岗位风险易控程度等不同选择所需出纳人员。归纳为:
1、企业规模小,涉及业务简单,财务核算方式单一,可由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的人员担任。如果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应规定在转正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工作三年内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2、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财务核算方法繁琐,业务量较大,可由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的人员担任,新人五年内应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当然具体实施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二)建立企业风险防控制度
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定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能。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的分人管理,对重要的证、章、票据严格管理,尽量实行分 人保管并建立定期核查制度。严格实行定期盘库制度,做好盘点记录,积极核对账项,定期编制银行账户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做到早发现,早处臵,不留后患,对各项由出纳人员记录的日记账要由专人定期审核,建立健全备查账制度,出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完善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授权审批制度中,设立出纳岗位初审环节,在经济业务发生前或在费用支出报销时,由出纳岗位人员对该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及其相关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初审,对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方可支付,对不符合各项要求的经济业务或费用支出予以抵制或责成相关人员改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在管理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纳岗位的风险。
(三)出纳人员参与岗位轮换
企业应按财务制度的要求实行财务人员定期岗位轮换,财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让出纳参与财务岗位轮换,是对出纳人员工作和专业水平的肯定,是对出纳岗位的重视,是企业风险防范的措施之一。通过岗位轮换使大多数财务人员包括出纳人员都能胜任各个会计核算岗位,缓解出纳长期的工作压力,降低会计核算风险。
(四)实行风险奖励制
企业应实行风险奖惩制度,在明确岗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出纳相应的奖励和补偿。在财务核算的各个岗位中,出纳岗位风险最高,一旦出现差错,损失往往由出纳人员自己承担,即便 不承担损失,也会有其他相应的惩罚,只有罚不奖,极大地影响了出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企业建立岗位风险奖励机制,调节风险与收入的差距,从物质上给予支持,尽量减小出纳人员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利于保证出纳人员的工作热情,减少出差错的机率,从而降低核算风险。
第五篇:组织委员岗位风险点
组织委员岗位风险与防范
级索镇党委委员、组织科长 王蕾
权力的运行如汽车的行驶一样,若没有警示牌、红绿灯和交警,一些“事故”就在所难免。因此,组工干部岗位风险自查和防范管理是给“权利”安装了“预警雷达”。
一、潜在风险点:
一是在思想道德方面。不少人认为存在岗位风险点,就是指存在腐败思想道德风险行为,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风险点可以查找,所以也就不存在岗位风险点。其实,岗位风险点的存在不代表这个岗位上就有腐败行为,一个人没有腐败,不代表这个岗位上就没有风险点。在社会生活中,风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各行各业都有风险点,往往看不到的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
二是在岗位责任方面。岗位责任风险主要存在于一是执行政策上,容易出现教条主义、本岗位责任风险主义,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利益,曲解上级政策,不利于安全稳定。二是在重大决策方面,违反集体决赛规则和程序,超越权限决策,不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随意决策、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从中牟利。三是在权利延伸方面,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的人谋取私利。
二、岗位风险的防备措施
一是正视问题,增强防护意识。面对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将它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
点考验,以坚强的党性化“风险点”为“安全点”。牢固树立渎职也是腐败的观念,坚决预防和抵制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
二是要欢迎监督,增强抗腐蚀能力。组工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增强欢迎监督、抵抗腐蚀的能力。把别人的期待、关注作为自重、自省、自警的动力,时时告诫自己不违规、不越轨,不断提高抗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
三是要健全机制,确保管理长效运行。根据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探索健全机制,确保管理长效运行。建立集教育、制度、监督为一体的防控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党建网、组工联络员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机关有关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重大事项,扩大工作透明度。
四是要完善文化机制,将风险文化纳入到廉政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完善文化机制廉政活动,组工干部示范带动,让廉政文化渗入到机关,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为重点,围绕强化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纪律作风,发挥廉政文化的示范、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