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校园“美育”教育,铸造“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重视校园“美育”教育,铸造“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太平中学始建于1994年,坐落在川黔交界的美丽的赤水河畔。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学校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窗明几净。蓝天与绿地相伴,假山共池沼齐辉。现有教学班18个,教职工58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20人,市骨干教师6人,学生1000余人。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红色扬校”的办学方针,先后荣获“二级合格中学”、“县文明单位”、“县校风示范学校”、“县级教工之家示范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有市级普教科研课题和实验教学课题。学校管理规范,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校园局域网、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每年输送优秀学生上百人,是莘莘学子成长的摇篮。
建校以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太平中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倾注了诸多的建设投入和人文关怀。学校各界领导也十分重视自身内涵提炼,不断挖掘适合太中自身发展的教育形式,努力构建“普职联教”、“警校共育”、“家校同教”、“红色扬校”等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美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依托“四渡赤水”的鲜活红色历史题材,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红色文化”的特色教育、美育教育模式,使我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1.在办学理念注重彰显红色文化
我校坚持弘扬太平老区革命传统,按照“凸显特色,求实创新”的教育思路,从办学理念、“三风”建设等方面构建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秉承传统、弘扬红色、特色兴校”,办学宗旨是“思想先进、设施一流、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学校精神内涵是“理想、团结、坚韧、求实、勇胜”,校风是“严谨、文明、活泼、和谐”,教风是“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学风是“勤学、严格、多思、好问”,校训是“重德、求实、守纪、创新”。这些思想理念都体现了红色文化特色,以此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的一代新人。
2.在基础建设上注重彰显红色文化
在校园基础建设上,学校非常注重彰显红色文化。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空间和校园空旷环境,积极打造 “红色文化”,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在修造太平中学校门时,学校就精心设计规划,四根立柱代表“四渡赤水”,校门整体颜色采用暗红色。这些都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理念构想。同时,学校还精心打造了“红军园”和“国学园”。在“红军园”中设置“四渡赤水出奇兵”石刻壁画和“韧”字警语石,在“国学园”中设置《弟子规》。这些也充分营造了“红色文化”氛围。其次,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中外名人浮雕和建立“红色文化墙”,在教学楼走道上设置中外名人、伟人画像及其名诗名言警句。这些都凸显了我校浓厚的“红色文化”特色。
3.在班级文化上注重彰显红色文化
我校还创造性的让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红文化建设。在学校统筹安排下,班主任结合本班特点规划本班目标和班主任寄语,班训主标和副标、条幅内容及张贴板块名称,学校专人规划班牌模板及教室内红文化体现形式,包括字体及颜色、大小,各个板块的大小及体现红文化的图片。力求做到每一处设置都展现红文化的元素,充分营造班级红文化氛围,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上进、快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专人规划下,七—九年级的张贴板块的名称分别为“精细班务栏”、“互动展示台”和“智慧管理窗”,体现本班特色的张贴板块有“乐园”、“起点”、“起跑线”、“等。条幅设计上,七、九年级都采用了窗口形状,八年级则采用双手握物形状,并用暗红作为主色调,同时插入学校开展各类各次红色教育活动的图片。寓意我们各班都要弘扬革命精神打造形象窗口。所有这些设计,充分彰显学校打造红文化特色学校的理念。
4.在营造舆论氛围上注重彰显红色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展板、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同时展示我校红色文化建设 成果。学校广播室开设专栏,每天广播时间30分钟,除了定期播放红色歌曲、红军故事及文稿外,还宣传学校好人好事、褒正贬邪,传递正能量。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5.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彰显红色文化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红色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和永恒的课题,找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法。(1)深入德育基地参观。学校利用“清明节”或少先队建队节,组织学生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碑,瞻仰纪念碑,听红军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学生昂扬斗志;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纪念馆,亲眼目睹一幅幅真实的图片和一件件珍贵的遗物,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集中向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和革命理想教育。学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学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红色教育,如语文课、思品课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元素,与长征、“四渡赤水”的故事有机融合,向学生传递长征精神、“四渡赤水”精神;美术课上,组织学生编写以“清明节”为题材的手抄报,并开展班级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亲自搜集相关红色故事,写读后感,使学生受到长征精神、赤水精神的熏陶和感染。音乐老师多年来一直把红色歌谣作为音乐教学的校本内容,精选了如《赤水船歌》等多首革命歌曲,教学生传唱。同时,学校还组织力量,结合我校地处毛泽东在长征中创下的“赤水传奇”这一特有的革命绝笔,编写了题为《红色记忆》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供教师 上课使用。
实践证明,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进而实施美育教育,既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统一,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的精神内涵和教育魅力,深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虽然,我校结合地域特点在美育教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别是“红色文化”建设上开展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一些困惑值得我们思考并去解决。学生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学习激情并不高涨,缺乏解决大困难的毅力和做事情的持久恒心,仍有一些行为习惯与学校创设的红文化环境极不相称。同时,我们编写的校本课程形式还较单一,内容还较贫乏,如何去挖掘、搜集、整理、编纂更具特色并适合学生阅读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更让我们感到困难之大。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太中人需要努力去做的。唯有这样,才能将学校美育建设特别是红色文化建设做得更好。
古蔺县太平中学 2015年11月20日
第二篇:特色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特色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5月份工作例会上的讲话
沈启东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5月份工作例会,会上各个部门和李校长布置对前端时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本学期后半段时间的工作作了布置,我认为非常详细,在这里不在重复。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议题是特色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按照教育局“一校一品”的要求,我们反复思索,多方考察,详加论证,觉得我们的学校少了一条主线,缺了一个灵魂。对我们的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不明?让什么引领我们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前进呢?我想这一切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
查阅书籍,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
学校文化分为学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跳出我们的校园,思考我们的路。德育文化、文化课程等我们都在做,但略显零散,不够系统,校本特色不够有代表性。如何提炼学校文化主题呢?武汉光谷五小的孔德勇校长曾说:做校长的关键是善于提取学校发展史中有价值的积淀或所在地域中有特点的基因;而就其时代性而言,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翻阅《咸保镇志》得知:咸保为古鸠兹发源地,有“先有咸保,后有芜湖”之说,至今咸保还有“鸠兹巷”和“鸠兹小学”等地名。
如此深厚的文化,正是我们教育最好的切合点。我们当然要对其进行梳理,在学校的办学环境、校园文化因素中加以体现,寻求突破。我们计划在新校区的运动场的一面围墙来宣传鸠兹的来龙去脉,让咸保莘莘学子感受到自豪。
二要强化科研意识,找准关键问题。学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要对创办什么样的文化特色、通过何种途径形成特色文化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学校特色文化优势提出相应的创建目标,并从纷繁复杂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探寻出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口。鸠兹文化的核心,乃是美好、和谐、勇敢、坚韧、奋进,这恰好就是我们学校培养的目标,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所以我们经过仔细酝酿,反复思考,提出了“鸠兹故里 水乡流韵 崇德立范 和谐咸保”的校园文化理念。
三要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如何让鸠兹文化在我校立根发芽,我们创造出“七彩课程奠基七彩人生”的校本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
红色课程:红色象征着活力,催人奋进,我校的小精灵合唱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全县稍有名气。绚丽的灯光,多彩的舞台,10名身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亮出天籁般的歌声,倾情演唱《绿色的田野》,征服了现场观众,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咸保中心学校小精灵合唱队参加芜湖县我的中国梦艺术展演活动的一个场景。我校合唱队自组建以来,在学校多位老师努力下,先后获得芜湖市三等奖,芜湖县二等奖,代表学校参加了芜湖县2014、2015、2016、2017年校园文艺汇演等。每年初小精灵合唱队选拔新人,门庭若市,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
橙色课程:橙色象征着快乐和美好,书法兴趣组的孩子动如浮云,静如安澜,将中华传统之瑰宝展现的淋漓尽致。我校崔其洲老师多才多艺,书法堪称一绝,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受聘于芜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书法教师。目前他在学校开设了一个软笔书法兴趣班,从各班选取一些爱好书写的同学每周三中午上一节软笔书法课,已经坚持了四年,同学们的字变得美观了。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市、县书法比赛中获奖。学校高度重视写字教学,每位语文教师以身作则,现在全校师生正在为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而努力。
黄色课程:黄色代表富贵、典雅、勇敢,我们的鸠兹读书社是咸保中心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读圣贤书,做文雅人”是我校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把国学经典走进课堂,希望通过文化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感受经典魅力。每周各年级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课,既有领颂,也有齐颂,在课堂师生共展风采,齐吟国学经典。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更是将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每周二之周五上午八点,学生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教室,来到学校操场。一曲广播操过后,各班有序地按照自己的活动项目在自己的场地进行活动。一二年级是短跳绳,三年级时长跳绳和乒乓球,四年级是长跳绳和仰卧起坐,五六年级是呼啦圈和运球接力。活动过后,各班再有序回到原有队列,共唱《三德歌》,之后是每日一诵。
2016年,学校被命名为“芜湖县国学经典示范学校”。目前鸠兹读书社已经出版教师读书集《鸠兹风》1期,学生作文集《鸠兹雨》2期。
绿色课程:绿色代表自然、和谐,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和学农实践基地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虽然我们身处农村,但是如今的农村的孩子对农业也倍感陌生。我们专门在校园的一个角落开辟一块地,分给每个班,让他们将自家的植物带来栽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伟大。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节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既有科技培训、又有操作练习,简单易学,精彩纷呈。近几年,我们陆续开展了“一张纸能撕多长”“自制小喷泉”“冲天小火箭”“纸桥承重”“建模航模”“遥控赛车”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蓝色课程:蓝色代表着博大、深沉,与坚韧暗合。我校的“星空诗社”就是明证。诗社学员主要是六年级的学生,在他们上了“轻叩诗歌的大门”后,组织全校性的招募小诗人活动,由毕业班语文老师指导诗歌“创作”,还邀请家乡名人芜湖县作协主席朱幸福来校(母校)作创作讲座,推荐优秀诗歌投稿,每学期编印了一集《放飞梦想的童年》。
青色课程:青色象征着希望、坚强、庄重,校园小记者到处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联合大江晚报设立校园小记者站,在学校招募小记者,让农村的孩子在专业记者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出家庭,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在一次次的采风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短短的几年,许多学生的作文在报纸发表,小记者数量也蓬勃发展。
紫色课程:紫色代表着高贵,也代表着胆识和勇气,我们将剪纸和八社神灯等传统特色活动纳入课程。我们在学校开设了一个剪纸班,让孩子们,继承传统文化。
八社神灯是一项民间信仰活动。龙是五瑞兽之首,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爱它敬它并用舞龙的方式祈祷神龙的保护,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八社神灯”又名“八社龙灯”,起始于光绪五年(1879年),时正逢丰收之年,百姓为感谢上苍,庆祝丰盛之年,由咸保圩东南角八社联合组织发起,故起名“八社神灯”,传承至今。先后被公布为县级、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两年我们分年级组织实践性活动“寻芜湖之根”。孩子们走进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古镇,去聆听动人的故事,去追寻祖先的足迹,去品析美味的文化,去感受家乡的魅力!
具体实施方法为:做七彩少年,书美丽人生。
1、“七彩少年”每学期评选一次。学生首先申报单色少年评选,教师根据过程评价记录,结合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议、家长评价等,评选出各类“单色少年”。“单色少年”可在过程中随时评选,比例占班级的30%。
2、学期末,各班根据“单色少年”获奖数量评选,如果七种颜色少年都集齐,则当选为最高荣誉奖“七彩少年”,同时报学校认定批准。比例占班级的10%。
3、各班建立《“七彩少年”评价手册》,包含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自评表。评价手册在同学中传阅,每天由一名学生带回家中请家长传阅。以达到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目的。
4、每学期期末,各班根据申报表进行审核,评出校级“七彩少年”,学校认定批准、留存档案。
5、每学期期末,学校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表彰各班评选出来的“七色少年”,授给学生“七彩少年”奖状和奖章,入选学校网站和学校宣传栏。
具体命名暂定如下:红色小小歌唱家;橙色小小书法家;黄色小小朗读者;绿色小小科学家;蓝色小小诗人;青色小小记者;紫色小小文化人。
顾明远曾说过: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创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7.5.17
第三篇:关于创建美育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意见
关于创建美育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意见
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使美育教育在我校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美育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社会上功利、浮躁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忽略美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美育仍然比较薄弱。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开展好美育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目标
学校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让社会、家长看到育人的实效,大力支持学校开展美育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
1、学校发展目标:优化育人环境,完善教育设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教学活动中的美育因素和美育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最佳的教育影响,成为在全市全省具有一定美育教育影响力的特色学校。
2、学生发展目标:能够端正价值取向,提高生活情趣,优化心理结构,言行举止文明,具有较高的“感悟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优秀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在落实美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美”。教师要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深厚的理论修养,能够充分认识美育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积极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教育,达到“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健体”的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内容
我校美育教育以“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基础,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根本”为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按照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确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开展艺术教育,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两方面的具体内容详见《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和《艺术教育实施方案》
四、方法步骤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创建美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庞尔成
成员:王 玮、姚翠红、刘国兴、张庆莉
苏兴华、杨炳瑞、王志敏、隋松涛
组长负责学校美育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指导,成员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实施,如开展文明礼仪的教育工作、实施课堂教学美育教育工作、美育教育政策制定工作、教育理论的总结宣传等。
2、统一思想,构建浓厚的创建氛围。
在全校范围内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的氛围,全体成员要充分认识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做到人人知创建、人人懂创建,使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停留在校长的头脑中,全体教师也要形成共同意志,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实施美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举措,使美育教育深入每个学生心中,赢得广大学生家长的广泛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做好规划,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2011年-2012年,购置设施,美化校园,建立良好教学秩序,加强美育特色学校创建的宣传,完善各项特色项目的创建制度,边尝试边研究边整改,力争在氛围在理论上为创建美育特色学校作好充分准备。
2012年-2013年,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升教师美育素养,加强美育与各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争取培养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良好思想和行为素养的学生。促使美育特色教育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高学校美育特色教育在全市范围内的知名度。
2013年至更长久,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校园环境园林化、教学师资最优化、教育质量一流化。不断加强与外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创全国美育教育名校。
4、加强教师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立足实际,做好内部挖潜。学校将聘请各类专家、名人作美育特色教育的辅导员,邀请教科室、教科院的领导现场指导,定期讲学辅导,从教师服饰、言谈、行为举止到兴趣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美育技能,努力争取使教师在有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一能之专,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为美育特色教育率先垂范。学校还将逐年引进一批音乐、美术专业的精英,为美育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并使这部分教师能够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上得去,形成学校美育教育的主力军。
5、加大设施配备,优化育人环境。在现有基础上,逐步配备多媒体教室、琴房、画室、练功房等音美功能室,配套优质的教学设备,为大力开展美育教育创设优良的硬件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争取在短期内将学校楼内长廊、各功能室、宣传栏围绕美育教育主题,装饰美化好,提高学校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档次。加大校园绿化建设,实现校园处处有景观,处处是景致,创设优美宜人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文化建设,将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6、加强教育科研,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教育科研是推动美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离开了教育科研,美育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学校成立专门的美育教育科研机构,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践美育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有价值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推进文明礼仪和艺术教育的高效实施,使美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逐步摸索出在中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形成成熟的美育教育体系。
7、完善考评体系,保障创建工作有效实施。
学校将不断完善美育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出台相关的美育教育标准、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通过完善的考评机制,保证美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美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励教师在美育教育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干,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篇: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2018
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一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髓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1935年,中共党员杨子华以教书先生为名,只身来到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当时桃力民地区有几家大户雇佣私塾先生给他们的子弟教书,杨子华任教后,对私塾进行了改革,不仅设置新课程,还将学生分年级教学,同时免费吸收穷人子弟入学,同年,杨子华将学校改名为桃力民小学。抗战爆发后,桃力民小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鄂尔多斯(伊盟)创建、领导的第一所宣传革命思想的学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绥蒙工委、伊盟工委、桃力民工委领导秘密聚集地,是革命圣地延安通往大青山根据地的中转站。
厚重的革命历史为桃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几个重要的时期;同时学校也经历了由几人到几十人、几百人、一千多人,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为了保留学校红色教育光荣传统,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五迁校址,并较完整保留了学校八十多年历史资料;2015年,在学校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在桃力民地区工作过的老一辈革命家云照光先生的关怀支持下,在桃力民工作过的革命前辈杨子华、韩是今、克力更、王德胜子女的帮助和支持下,将桃力民地区三四十年的革命史与桃力民学校校史进行归纳整理,打造了鄂托克旗桃力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并编写了《桃力民地区革命史暨桃力民小学校史》,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和校本教材,(在我校三年级开设)使桃力民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得以发扬光大。学校通过校本课程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小红色解说员,使桃力民地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桃校师生中生根发芽,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员的热情。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学校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童心向党等系列活动,在叫响桃校红色文化品牌的同时,也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二是依托厚重文化底蕴 将红色校园文化贯穿始终 为了进一步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学校借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基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的20万资金,制作专用宣传栏、布置楼道墙壁和功能教室,购置红领巾广播站部分设备,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扩大宣传阵地,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健康向上。
步入校园,我校所有建筑都以红色为主色调。在校园内的墙壁、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布置,以毛泽东主席《沁园春 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题词和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按照“立德 崇师 为学”的校训、“和谐 文明 勤奋 创新”的校风,以中华传统美德“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为主线,配有相关的师生书法作品、图片、墙报等,以及各类中外经典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红色的精神。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学校少年宫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学习本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的同时,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近几年来,在桃力民地区涌现出的革命前辈英雄事迹不断在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以及地方党报党刊中出现,特别是2015年中央电视台八套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云照光先生撰写的《鄂尔多斯风暴》,当同学们知道其主人公姚子华原形就是桃校创始人杨子华(当时他对外是桃力民小学校长,实际是中共桃力民地区工委书记),电视剧中桃力民地区游击队政委田老四的原形是后任自治区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是今时,产生了不小的共鸣,这就使学生对桃力民小学在当时的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参观了木凯淖尔革命历史展馆、公其日嘎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瞻仰革命先烈,缅怀先烈事迹,真切地了解到革命历史故事,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继承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同时,学校少年宫经常组织学生慰问老同志,老革命,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重走革命路”远足徒步活动等,感受革命先辈们行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艰辛,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四是乡村少年宫结合特色课程教学 渗透红色文化理念 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学校少年宫根据学校特色课程的安排,为每个特色课设置了不同的红色印记。如学校德育处每周一组织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升旗仪式,是学校红色教育集中体现;文学社团每天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声乐类社团每周唱一首红歌,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艺术类社团每学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画红色画、写红色字展示,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在教学中结合该学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理念,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红色教育实践内容
1.课堂教学---体现爱的情怀 2.特色升旗
3.爱的传承-------扶贫助困---随班就读学生----农民工子弟-----农牧民子女------等等
4.乡村少年宫-----同时推出,全员推出学生才艺展示 5.校园红色特色
6.一封信活动------感恩活动。
用红色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一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髓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二是依托厚重文化底蕴 将红色校园文化贯穿始终 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 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四是乡村少年宫结合特色课程教学 渗透红色文化理念 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第五篇: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重视艺术教育 构建特色学校
福建省永定县湖坑中心小学
江剑锷
【摘要】
我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重视艺术教育,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观念,注重艺术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抓好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工作,营造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提升学生艺术水平,成立具有土楼特色的兴趣小组,发挥土楼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为教学服务,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构建龙岩市特色学校。以此为契机,有序的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施,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展示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影响,增进家庭、社会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认可,从而达到对学校实施特色的艺术教育的支持,只有这样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
艺术教育 课程开展 活动 土楼文化 特色学校
【正文】
重视艺术教育构建特色学校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已开始成为学校争创特色的一种追求、一种潮流。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在构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
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巩固“双高”“普九”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
1、转变观念——前提
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同时,由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杂课”,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面对如此现状,我校首先转变观念,确定创建客家特色学校总体目标,从客家文化入手,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农村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2、开齐开足——根本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和美术课时量。杜绝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为了落实学校开齐开足并且扎实上好所有省颁课程,学校还专门制定了领导巡课制度,每天当值的领导要负责检查落实当天的艺术课程,做到天天有歌声、有琴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问学生”、“看教案”、“查作业”有效地落实艺术课程的实施,使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真正得以开齐开足上好。
3、师资培训——关键 以前我校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他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因此,学校重视音、美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去年,通过上级选拔调入了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充实音、美教学力量。除此外,学校还就地取材,在老师中挖掘具有艺术素质的,选派参加“福建省小学音乐、美术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方式,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体艺卫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商讨学校的体艺卫课程的落实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学校指定一个分管领导专门抓体艺卫工作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体艺卫教学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促进老师艺术的提高。
4、教研活动——手段
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教师艺术教学形式更灵活了,在艺术课中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艺术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对完小“开放周”活动,为了对所属完小的艺术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中心校都有指定专职老师上号艺术课程的示范公开课,且要求下面完小一定要派人前来观摩学习,参与“开放周”的评课活动,共同体验一下,自己该如何来上好艺术课。从而达到以活动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提高教师的艺术教学水平。
二、成立多个兴趣小组,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了硬笔书法、十番音乐、客家山歌、舞蹈、鼓号、腰鼓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为展示学生才艺,学校定期举行美术、书法等艺术作品展览,举办歌咏、书画、舞蹈、器乐演奏比赛,并开展评奖活动。
1、唱山歌,脱口秀
“学唱客家山歌”是学校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制定好学唱方案,确立了“学——唱——编——赛”四个阶段。学校专门聘请“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为客家山歌的指导老师,发给了聘书。首先让他到学校为同学们开讲座,讲述“客家山歌大王”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对客家山歌的兴趣,更好地为传承客家文化做贡献。挑选好老师及学生做好客家山歌的学唱前期工作,从学习打竹板开始,别小看这打竹板。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呢。老师先苦练打竹板本领,而后教学生,那段时间学校简直就是竹板声声,好一个热闹场面啊!学唱客家山歌从简单的入手,挑选一些有积极向上的山歌作为主要练习曲目,发动学生自己改一改客家山歌,变为适合自己唱的山歌,经过一学年的勤学苦练,我们的学生唱客家山歌有了初步的成效。为了检验这一传唱效果,我们进行了”客家山歌传唱比赛”活动,先在每班中遴选出班级的“山歌大王”;然后组织各班的优秀学生比赛,竞争学校的“山歌大王”的称号,活动后及时给予发奖、总结,形成有效经验向完小推广,使全镇小学艺术教育上一新台阶。在传唱客家山歌的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室”的宣传功能,每天的晨读前、午放时、晚放后都要播放客家山歌,营造一个学唱氛围,推动艺术教育特色校园的建设。
2、吹拉弹,才艺秀
我校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抓好“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艺术组余愉辉老师是永定土楼“客家十番音乐”的组成人员,学校以他为主成立了“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以学拉二胡、弹扬琴开始,从简单易懂的着手。学校对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求其家长自己买一把二胡,余愉辉老师一边利用音乐课传授,一边发现二胡学习苗子,组建一个以二胡、扬琴为主的“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四下午进行活动。通过学习,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十番音乐”艺术。而让“客家十番音乐”得以代代相传,最重要的是在青少年中普及“客家十番音乐”,这才是最根本的传承。
余愉辉老师还经常上网搜集“客家十番音乐”歌曲,打印给学生,教给兴趣小组的同学“客家十番音乐”科学方法,从节奏明快的曲目入手。为了加强学生对“客家十番音乐”喜爱,他还特地邀请人称“土楼绝艺王”的李福渊师傅来学校表演,“土楼绝艺王”李福渊一个人同时表演了十几种乐器,独创一个人的舞台,给学生心灵予以震撼,感慨万千,看得出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还聘请一些退休老教师业余指导,充实我校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客家十番音乐”兴趣小组在余愉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学生苏小燕、李炜同学弹扬琴、拉二胡水平尤为突出,在学校的文艺表演中,得到全体师生的肯定与好评。余老师还指导这两位同学,参加了考级,顺利通过该项国家三级。
3、练书法,模仿秀
美术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在美术教学中尤为突出。我校成立了以艺术组苏九生老师为主的美术兴趣小组,结合土楼楹联书法进行美术教学的补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特长生学习书法的主阵地,是广大优秀书法苗子孕育的摇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因此,学校每年组织几次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投稿,将比赛情况及时通报。特别重视省、市、县教育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获得较好名次。如苏颂同学获得了市级古诗书写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
学校还定期指定专职老师开美术书法公开课,把土楼楹联书法欣赏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爱乡情怀;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孩子们在各种兴趣小组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而且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兴趣、特长都有明显提高。
三、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升华艺术教育成果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为再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只有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我校既得成效。
1、举办学校文艺汇演
利用“六一”儿童节展示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你看,一个个风格各异、独特别致、精彩纷呈的节目将文艺汇演推向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赢得了家长及观众们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六一”文艺汇演很好地展示了我校的风采。文艺演出一直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闹氛围中,盛装登台的孩子们、家长和老师们期盼的眼神,共同奏响一首爱的奏鸣曲;欢乐的孩子们、忙碌的老师们、激动的家长们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快乐“六一”图……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活泼个性,也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六一”节还是兴趣小组成果展的最佳时节。我校在已开设的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了最具客家文化特色的“客家山歌”“客家十番音乐”,让兴趣小组部分成员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个性特长,展示了各自的独特才能。
通过学校文艺汇演,不但检验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而且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渡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2、参加县级文艺调演
上级十分重视各校的艺术教育实施,为进一步落实艺术教育,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大型的全县中小学文艺调演。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文艺调演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专职老师具体落实,还划拨专项资金提供保障,购置统一的服装,力求校文艺队能选调上。我校曾在县级文艺调演中获得农村小学组三等奖。
此外,我校还曾承担由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全县争做“牢记总书记教导、争做„六小员‟好少年”的活动现场会。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掀起学习活动热潮。活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总书记“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的讲话主题和永定县委提出的“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目标,大力开展争做“土楼保护的小守护员”、“土楼的小劝导员”、“土楼文化的小宣传员”、“土楼旅游的小导游员”、“土楼环境保护的小环保员”、“土楼传承的小普法员”活动。
3、加强闽台学校交流
福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闽台文化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台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闽台文化双向交流还是沟通两岸情谊的重要手段。湖坑是著名的“土楼之乡”,占有着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承担着闽台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务,曾与台湾多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还曾接待过台湾新竹竹东国民小学师生计62人,在振成楼与我校学生进行客家文化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当地许多村民观看,一首首台湾客家歌谣在土楼之乡唱响,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以上所做的一点点工作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将以新的理念去塑造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达到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境界。相信只要我们艺术教师明确身负的重任,脚踏实地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把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