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仲兴乡中心学校2012年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仲兴乡中心学校2012年教育民生工程
及标准化建设实施情况汇报
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28日
仲兴乡中心学校2012年教育民生工程及标准化建设
实施情况汇报
教育民生工程是国家实行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和谐发展,共建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现就我校2012年落实教育民生工程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我们仲兴乡中心学校位于固镇县西北十五公里处,负责仲兴乡初等教育管理工作,下辖人口84921人,辖16所农村完全小学,3个教学点,5所独立幼儿园,幼儿看护点4个,共有在编教职工216人,136个教学班,2820名学生。全乡校园占地面积2025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6359平方米。
一、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保证教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以崔建华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杨仪、石博同志为副组长的仲兴乡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校安工程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学前教育、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标准化建设六个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我乡教育民生工程的组织领导、实施方案(规划)的制订和各项教育民生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及宏观指导。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工作的落实,使教育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营造氛围,让人民群众了解教育民生工程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我们在2012年二月份将教育民生工程的有关政策内容一是放大张贴在学校宣传展板上,二是在各班级上好“教育民生一堂课”。2012 1 年5月份我们又开展了“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活动中,中心校印发了《致学生家长一封信》4000余份,使每一位学生家长都能了解教育民生工程有关内容和有关政策。在信中,我们不仅把国家教育民生工程的政策内容告知家长,还着重将我乡各校今年安排的校安工程项目、规模明明白白地告诉家长,使学生家长从具体的民生工程项目上感受到教育民生工程确确实实是一项惠民工程,同时,我们还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宣传标语在宣传栏中张贴,在班级中进行宣讲,在各村村部和学校大门两侧张贴义保经费知识问答,在主要道路入口悬挂宣传校安工程标语,大力营造宣传气氛,使广大百姓更加深入了解这项惠民工程。
三、科学安排,保证教育民生工程惠及百姓(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为落实好、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心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同志为成员的义保经费领导小组。各校也成立义保经费领导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做到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中心校又制定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细则》、《中心校收费公示制度》、《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学校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得这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认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学习义保经费政策的有关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得这一政策深入人心。教 师通过学习,掌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师再向学生宣传。层层宣传,让大家都能了解,并起到监督作用,推进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开展。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一是严格编制预算。成立预算编从学校实际出发,编制年度预算,提交教代会研究通过,并在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二是严格收费管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后,目前,学校除每生收取10元的作业本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为杜绝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签订收费承诺书,学校收费管理还与教师的“先、优、模”挂钩,实行违规收费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违规收费行为。三是严格支出管理。学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实施。四是严格设备管理。加强校产管理,实行校产登记造册,强化设备的过程管理,严格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细节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降低管理成本。
落实“两免一补”,确保群众受益。学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未向学生收取一分钱的教材费和学杂费。学校严格按照免费教科书发放办法,及时一个不少的把免费教科书发放到学生手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循环教科书,中心校制定了《仲兴乡中心学校循环教科书管理办法》,各校均严格执行,管理规范有序,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对学生损坏的要求造价赔偿,对自然缺损的,每年按总数20%进行增补。
(二)、校舍安全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学校建成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地方,通过科学排查鉴定中小学校舍,对不安全校舍开展加固或重建,以达到抗震设防7度要求和各种防灾避险的安全要求。2012年,我乡校安工程已全部峻工,民生工程档案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要求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各校成立了民生三人小组,负责校安工程的日志记载,同时还确定专人收集、保管、归档民生工程档案,作为评估验收的重要依据。资料保管完善。
(三)、学前教育
1、项目建房设
今年我们共安排了耿武幼儿园、沱河幼儿园、中心幼儿园三个校舍建设项目工程,在校安办统筹安排下,各校密切配合,我乡各个项目工程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在保障水、电、路三通的前提下,坚决协调好周边一切关系,确保工程进度、质量等达到高标准和高要求。在安全方面,甲方和乙方相互协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期间,要求工地加强值班巡逻,24小时不离人。项目校负责人和驻工地代表要以校为家,严防死守,不断学习工程建筑方面知识,做到三勤(勤督查、勤汇报、勤记录),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汇报,并要求立即整改。目前,耿武幼儿园工程完工,预计年底交付使用,沱河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明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2、强化管理科学保教
本年度建立了全乡幼儿园、看护点信息统计,对所有的学前教育系列建立健全档案,分类管理。全乡共有幼儿园(看护点)23所,在园幼儿1580名,辖区内3—5周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3周岁以下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率接近85%。中心园和看护点所在学校分别是看护点的监管单位,负责对看护点进行业务指导、安全监督、考核评价。中心园发挥辐射作用,对全乡的幼儿园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送教下乡。
(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1、留守儿童之家硬件建设情况
2012年新建的3个,都有一间或两间不少于20平方米的活动用房,牌匾、制度均已上墙,活动室内布置温馨,桌凳排列整齐,电话、电视、电脑配备到位,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图书、报纸、期刊。
2、留守儿童之家管理情况
各校都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稳定的关爱队伍,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年度规划活动计划齐全,并能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结合清明节、“五一”、“五四”、“六一”等时令节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活动资料及时上传县、镇教育网。
3、多方筹资,完善设施,优化环境。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娱乐场所,我们拓宽渠道,多方筹资,大力加强留守儿童之家硬件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一是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支持,二是挤出日常公用经费
4、强化管理,创新形式,大力开展关爱活动。为了有效地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各校制订并认真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管理、活动开展、档案管理等制度,扎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每学期初,各学校全面摸排留守儿童个人学习、生活以及其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认真制订结对关爱计划。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个性特征等因素不尽相同,关爱方式方法也应与之相适宜。为此,我们要求结对教师根据结对儿童的实际,制订个性化的结对关爱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活动,切实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留守儿童更好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尽情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三是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消除留守儿童心灵上的孤独感,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我们要求各校积极开展小型运动会、文艺演出、书画展、小制作、演讲技能比赛、法制教育报告会等活动,并将其列入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内容,着力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填补其心灵空白。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令节日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四是开展亲情电话联系。学校开设至少一部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随时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让班主任随时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五是寒暑假前印发《致全校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外出创业、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5、加强督查,扎实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程。中心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项目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督查,以保证项目活动计划如期举行,规定各校每学期召开至少两次关爱留守儿童专题会议,听取各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经验,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6、评比表彰,激励关爱工作深入细致。每年年终中心学校在总 结督查的基础上,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学校、先进班级”、“优秀爱心妈妈(爸爸)”、“关爱留守儿童热心人士”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儿童,评选镇级“优秀留守儿童”,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先进典型。
(五)、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1、加强领导,富传到位。成立领导小组、学习相关文件,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明确各级评估标准,制定学校的自查方案及分工。在评估过程中,实行层级评估管理体系,目标到岗,责任到人。对照标准,严格自查,摸清底数,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2、加强师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课改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师训工作,坚持课内、课外、请进、外派相结合。特别是本年度,我校紧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放松,充分利用上级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共组织40多名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班班通及图书管理培训。
3、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硬件软件水平。本年度,我校逐步加大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先后对各校校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与提升。
4、加强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各校成立相应管理小组,把所配备的器材分类记入固定资产台帐,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使用、维护随时记录,保证仪器设备最科学合理地使用,充公发挥教学设备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5、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部分学校运动场地较小,不能满足需要。没有100米直道 或有环道的田径运动场地。
(2)、部分学校,图书室不能满足需要、图书数量不足,器材配备不达标(体卫艺、音乐、体育)。。
(3)从师资方面来讲,专业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教师缺乏,远远达不到教学需求,使我校的许多课程虽开但质量不高。
四、加强考核验收
依据县局各项民生工程考核办法,进行各项民生工程考核评分。各项目学校依据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自查,健全档案,完善资料,分项建设,归档管理。中心学校对各项目学校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并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乡在教育民生工程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教育5项民生工程中涉及小学教育阶段的4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机制建设,认真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真正把教育民生工程办成放心工程、惠民工程,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我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28日
第二篇: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为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和监督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使民生工程高效有序地进行,科学系统地实施好20124项教育民生工程,根据省市区关于民生工程的部署和文件要求,在做好2011教育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制定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一、领导组织
成立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统筹我中心校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
组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新梅新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王新(兼)
二、责任分工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程组
组长:谢景光
副组长:梅新
成员:
2、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组
组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新
成员:
3、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组
组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婧
成员:
4、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组
组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新梅新
成员: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教育民生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实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有效推进。加强“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中心校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在上级专业部门指导下,对“工程"实施情况开展巡查、督促检查和评估,着力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打造成为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2、确保工程质量,按民生工程时间节点推进。要以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衡量民生工程质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采取切实措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工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终身责任制,按照民生工程月进度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3、加强资金监管,保障投入效益。积极筹措“工程”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专户管理、专
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运行畅通,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成立组织,确定专人,广泛宣传,形成图片、音像、文字等宣传材料,工作简报按要求报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5、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实行各项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保督查责任制,积极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跟踪整改,一级抓一级,监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确保整改到位。
四、各项实施方案
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之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之三: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之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之五: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第三篇: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为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和监督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使民生工程高效有序地进行,科学系统地实施好20124项教育民生工程,根据省市区关于民生工程的部署和文件要求,在做好2011教育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制定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一、领导组织
成立宁老庄中心学校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统筹我中心校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
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
新
梅
新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王
新(兼)
二、责任分工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程组
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梅
新
成员:
2、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组
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
新 成员:
3、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组
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
婧
成员:
4、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组
组
长:谢景光
副组长:王
新
梅
新
成员: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教育民生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实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有效推进。加强“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中心校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在上级专业部门指导下,对“工程"实施情况开展巡查、督促检查和评估,着力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打造成为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2、确保工程质量,按民生工程时间节点推进。要以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衡量民生工程质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采取切实措施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工程管理制度和质量终身责任制,按照民生工程月进度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3、加强资金监管,保障投入效益。积极筹措“工程”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确保资金运行畅通,并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成立组织,确定专人,广泛宣传,形成图片、音像、文字等宣传材料,工作简报按要求报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5、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实行各项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包保督查责任制,积极开展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跟踪整改,一级抓一级,监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确保整改到位。
四、各项实施方案
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程实施方案
之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之三: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之四: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之五: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第四篇:2011大和乡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大府报„2011‟48号
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人民政府 关于2011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自 查 总 结
区民生办:
2011年,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职责,结合本乡工作实际,积极发挥民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以保护群众利益为工作出发点,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追求。科学规划,创新工作,狠抓落实,切实关注民生,全面完成“九项民生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民生工程在化解民困中深入推进。
一、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促进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5人,占任务的100%;解决就业困难对象就业5人,占任务的100%。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占全年任务的10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0人,占任务的100%。
2、扶贫解困工程:法律援助90人,占任务的100%。残疾人解困10人,占任务的100%。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对象19人,占任务的100%。
3、教育助学工程:在校残疾人4人,占全年任务的100%;落实校安工程1个,占全面任务的100%。
4、社会保障工程: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25元,完成任务100%。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47元,完成任务100%。全乡34人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农合参保对象11864人,占全年任务的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84人,完成任务100%。
5、医疗卫生工程: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参合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住院病人报费比例进一步提高,占全年任务的100%。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9%。孕产妇死亡率低于46/10万。婴儿死亡率低于15‰,占全年任务的100%。
6、百姓安居工程: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户住房困难50户,占全年任务的100%。解决农村300人安全饮水问题,占全年任务的100%。
7、基础设施工程:组织实施好了界牌村;太华村一双河村一东溪村;朱垭村一岗石村一方坝村的三条村通公路建设。整治病险水库2座,占全年任务的100%,改造农网2公里,占全年任务的100%。
8、生态环境工程:继续实施林业“两大工程”。管护森林面积达到12627亩,建设公益林400亩,巩固退耕还林1000亩,占全年任务的100%。
9、文化体育工程:新建乡镇文化站1个,占全年任务的100%;新建农家书屋2个,占全年任务的100%;新增 “村村通”电话3个,占全年任务的100%。
二、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聚合力,加强领导明责任。首先组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单位部门明确今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民生工作的具体行动上来,逐步形成了以党委政府为核心、凝聚整体合力,部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二是各项民生工作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副科级领导分项目牵头负责,乡级部门工作人员及相应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具体负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部门、村组和每个责任人,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件件有着落。
2、统筹规划重实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集中力量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投入办实事。我们真心实意地按照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的要求,下大决心书,花大力气,力排万难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诚心诚意把市、区及乡自定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办好办实。
3、加强舆论广宣传。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板报和标语,向广大群众宣传“九大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宣传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为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基础。
4、严格督查考核。乡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采取随机抽样、暗访、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纪委、乡人大以及实施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定期对乡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综合督查,督查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乡政府将继续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比,纳入责任单位的考核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011年, 我乡民生工程实施整体情况较好,时序进度扎实推进,资金保障按时足额到位。但因我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亟待解决。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和乡是山区贫困农业乡,基础设施底子薄,建设资金投入少,特别是学校校舍危房多,乡、村道路基础薄弱,基本农田、塘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特别是“5.12”地震后,损毁严重,亟待修复。然而实施民生工程所需资金量大,仅靠乡、村两级自筹资金实在无力实施,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民生工程开展的重要因素。
2、宣传工作略有不足。民生工程项目多、覆盖面广、政策性强。一些政策宣传的语句比较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统筹能力还有待加强。有些民生工程责任单位单位专职负责人兼职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生工程的统筹协调能力。
四、今后工作打算
回顾坎坷过去,凝望辉煌未来。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来年我乡将继续坚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是小事、实事、好事多推符合实际,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惠民直达工程试点范围,加大规范补助或发放到人的项目管理力度;完善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民生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民生工程项目的效益。
2、提升实施效果。继续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呼声、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推进民生工程。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措施、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等,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支持和参与民生工程,提高社会影响力,为民生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顺应时代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要继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保证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瓦渡乡中心学校教育发展汇报材料
全面创建集中办学优质学校
用爱与责任打造平安 和谐 有特色 可持续发展
让人民满意的瓦渡教育
——瓦渡乡教育工作发展状况汇报
校点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办学效益差一直是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辨证分析贫困山区教育教学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后,瓦渡乡中心学校在隆阳区率先实施了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实施了集中办学。破解了制约山区教育发展的难题。
2004年9月,瓦渡乡中心学校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10+3”办学格局(10所完小、1所中学、1所幼儿园和1所成技校)。2005年1月17日,隆阳区“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现场会在瓦渡乡浪坝小学的召开,更坚定了实施集中办学的信心,通过努力,最终使全乡十个村形成一村一所“大学校”的办学新格局。为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乡教职工的辛勤耕耘,围绕“以人为本,用爱与责任打造平安,和谐、有特色、可持续发展、让人民满意的瓦渡教育”这一办学宗旨,通过自主创新、勤俭办学、教研兴教、科研强校,按照“降低重心、创新发展、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全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瓦渡乡中心学校位于隆阳区东部,距保山城38公里,现有小学10所,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59人;有小学专任教师
116人,职工4人。
瓦渡乡中心学校以“依法治教,以德治校,实现山区教育科学发展;教研兴教,科研强校,提升山区教育整体素质;教真育爱,特色发展,构建山区教育强势文化;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打造山区教育特色品牌”为办学理念,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大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平安、卫生、文明、和谐”为校风,以“厚德、博学”为校训,以“严谨、善诱、教真、育爱”为教风,以“勤学、乐思、创新、超越”为学风。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瓦渡乡中心学校本着“夯实基础、以人为本”为主线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乡教职工的辛勤耕耘,抢抓机遇,创新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独具特色地彰显于保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办学新格局
中心学校根据区教育局“宜撤则撤,适并则并,逐步实现规模办学”的原则,遵循“一个村委会原则上只办一所完小”的思路,自主创新,大胆摸索,有计划、有步骤地收缩校点,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共收缩了全部的一师一校共计37所、6所单小,完美地实现了瓦渡教育的“10+3”办学格局(全乡10个村共10所完小、1所中学、1所民办幼儿园、1所成技校)。2012年3月12日,在5年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我校又将全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进一步集中到中心小学,成功实施了第二步集中办学。成为隆阳教育甚至是保山教育的奇葩。
(二)常规管理新特色
目前全乡十所小学都成了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其他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进行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的探索,如实行家长轮流接送制、教师路途巡视制度、住校生教师夜间轮流值班制度、宿舍管理“成线”制度、在学生中建立“大带小、强带弱”的“一帮一”帮扶制管理等等。
(三)教科研工作新亮点
我校把“教研兴教、科研强校”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发展壮大了“乡——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实行“学年乡主题活动竞赛、学期片际教学研讨、每月学校校本教研”,以“强化青年教师、物化中年教师、巩固老年教师”为核心要求,稳步开展教科研活动,目前已有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正在研究或顺利结题,形成了我乡独特的教科研模式,实现了隆阳区教育局给我校定位的“科研型校本教研文化”。
(四)幼儿教育新模式
中心学校与民办小英姿幼儿园协商,在办好幼儿园本部的同时,在各村完小办班,实行双线属地管理(幼儿园与完小双重管理),让各村幼儿在入学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在本地就享受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此举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这既为山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给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山区孩子享受到坝区甚至是城区优质教育,最终扎实做好幼儿与小学的衔接,让山区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五)勤工俭学新思路
采取“种好一块菜地,养好一圈猪,腌好几坛咸菜,办好一个食堂”的思路,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学得好。实施校点整合以来,各村共划拨菜地90余亩,专门用于学校伙食团菜园建设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实施“生产自救”解决学生生活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开展在基地上种植大量的泡核桃,套种蔬菜、饲料草,充分利用校园闲置空地等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整体运转正常有序。2008年3月27日,保山市农村学校取消小锅灶现场会在瓦渡乡成功召开,有效促进了瓦渡乡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队伍建设新举措
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三支队伍(领导队伍、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不断加强家校互动联系,努力营造各方面齐心合力抓教育的良好氛围,进而为创办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瓦渡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 瓦渡乡中心学校在全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了诸多殊荣:
1.2005年12月,校长王晓明同志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科技兴乡贡献奖;
2.2006年12月,荣获中共保山市隆阳区委员会、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3.2007年9月,副校长杨建彩同志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先进个人”;
4.2007年10月,被共青团隆阳区委、隆阳区教育局、隆阳区关工委、隆阳区少工委表彰为:隆阳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万名少儿讲孝道”主题队会竞赛组织奖;
5.2008年1月,获“隆阳区2007校长目标管理考核二等奖;
6.2008年3月,获“2007隆阳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7.2008获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颁发(“2007——2009年)文明单位”;
8.2008年2月获全国少儿书信活动保山赛区组委会颁发“荣获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暨全市“万名少儿讲孝道”书信写作比赛组织奖”;
9.2008年12月获“隆阳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一等奖”;
10.在“隆阳区2008年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暨课堂教学竞赛”中我乡选派的两名参赛教师分别以该组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11.在“2008年云南省农村青年教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竞赛”中,我乡代表保山市参赛的周晓霞老师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荣获一等奖;
12.2009年5月,我乡教师陈建娟代表保山市农村学校在云南省第三届科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授《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荣获一等奖;
13.2010年,被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2010——2012年)文明单位;
14.2010年3月,获“第五届云南省青少年学生、教师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大赛集体二等奖”;
15.2010年6月,获“第四届云南省青少年学艺大赛优秀组织工作奖”
16.2011年2月,获隆阳区教育局“2010学校管理优秀奖”。
四、存在困难和不足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心小学寄宿生达1341人,学生宿舍十分拥挤,一张高低床必须睡3名学生才勉强可以容纳,其他小学还有想到中心小学就读的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就无法接受;教师宿舍也非常不足,2个教师同住一格宿舍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室十分拥挤,仍存在大班教学的现象(最多一班达61人);中心小学校园空旷,大门围墙没有标准化建设,师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是由于资金短缺,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备还是一片空白,实验仪器和图书也没有达到配备标准。
三是寄宿制学生的“衣、食、住、行”和管理工作需要大部分的教师,我校120名教职工与编制的138人相差18人,即使满足138人也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在的教师工作量大,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职工较少,大量向社会招用食堂工作人员就增加了学生就餐成本,从而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采购,一次送来的物品较多,存储室和加工间严重不足,全乡还没有标准化建设的食堂。
五是生活用水难以保障。自来水管径太小,正在建设的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还远远不够,考虑到枯水季节的储水量,还需建设2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才可以基本保证师生的生活
用水。
六是学生往返困难。目前,各完小都实行家长步行轮流接送学生,但中心小学就读的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多数家长只好用摩托车接送,这就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能有校车是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梦寐以求的愿望。即使有一辆校车,解决一条线路或两条线路,也会为部分家长及教师减轻负担,为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瓦渡乡成功实现“10+3”办学格局,开创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的新纪元,在无任何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理性地分析,我们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体瓦渡教育人的共同努力,离不开“集中办学”这一极具魅力的山区教育发展模式,我们绝不会因已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如何在集中办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如何让山区孩子真正享受到城区般得优质教育,这是我们将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瓦渡教育现状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全面、广泛、深入、细致的调研、剖析、查找问题,结合实际,调整、创新工作思路,如今,集中办学的第二步(将全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学校就读)现已完美呈现。
如何在第二步集中办学之后全面提升瓦渡教育内涵,促进全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的思路如下:
1.积极协调、抓住机遇,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整合乡内教育资源,促进乡内各完小教育均衡发展;
2.在完善外部设施的基础上狠抓内涵,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继续坚持“教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结合教学实际所需,做好课题研究,争取出成果出经验,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二是抓好校本教研,建立完善“乡——片——校”教研网络;三是加强对外交流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四是向管理要质量,从教学常规入手,抓“死”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做到严格要求,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巩固提高瓦渡乡特色办学水平。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别于其他学校,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虽然采用 “情感管理”成效显著,但必须还要丰富完善其内涵,“成线管理”“家长接送制”“帮扶制”“教职工资源合理配置制”等外在表现形式也要进一步提升层次,着力于“精、细、实”。在教研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立足现实,降低重心,在着力于破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上下功夫。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抓实,从降低成本、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坚持远、中、近结合,同时也努力使这一工作成为学生的教育基地,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意志品质得到锻炼,也使其成为“三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办学模式,满足人民对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在管理上进一步加强,探讨好的保教方法,使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使孩子受到更好的培养,真真正正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质教育,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4.因地制宜,努力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传承文明风尚,把学校建设成精神文明窗口,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单位。
5.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采取对外学习交流、“校长联席会”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批合格完小校长。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因地制宜,特色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目标上同向,在教育方法上互补。
6.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一是加强对财务预算和管理,开源节流、节能增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财力的效益,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去,走向全国,争取走出国门;二是加大评先奖优力度,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三是办好师生食堂,进一步使学校成为学生真正的“家”。
回顾瓦渡教育的昨天,我们有艰辛、有坎坷,更有在困境中不畏艰难、励精图治的勇气;审视瓦渡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成功、有喜悦,更有在发展中团结协作、共创辉煌的精神;展望瓦渡教育的明天,我们有信心、有激情,更有继往开来的豪情壮志,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集中办学这一条道路上,我们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学校 二0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