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

时间:2019-05-13 17: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

召陵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我区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从国家审计署对全区城乡低保工作全面审计的情况看,低保工作在保障范围、对象认定、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建立和实施城乡低保制度的目标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城乡低保标准是地方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的。它的总体目标是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城乡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二、明确享受城乡低保的标准和基本原则。

(一)标准: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年1560元,城市月300元),方可申请享受低保待遇。

(二)基本原则:

1、因病(重大疾病)

2、因残(重度残疾)

3、因年老体弱(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

4、因丧失劳动能力

(三)不能享受城乡低保的六种情况

1、对50周岁以下无充分理由和原因的申请者不予受理。

2、申请者虽然年迈,但子女中有在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工作,有能力赡养父母的;申请者虽然年迈,子女也在农村生活,但申请低保者本人无病、残等特殊情况的。

3、家庭中拥有汽车或经营性机动车辆、拥有两套以上住房或正常营业的商业用房,购买贵重家用电器的。

4、申请时已在本辖区以外地区居住1年以上的,赴外地读书的在校生除外。

5、有提供虚假材料、隐报、谎报家庭收入及住址等行为的。

6、参与吸毒、赌博、打架斗殴等严重违法行为者。

三、创新和完善城乡低保各项管理制度

(一)建立城乡低保申请人诚信承诺制度。申请享受低保待遇时应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签订《诚信承诺书》,保证提供的证明材料、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真实、完整,并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减少随意甚至恶意申请低保待遇的现象。

(二)建立乡镇办和村居委调查审核责任追究制度。乡镇办和村(居)委两级填写“收入、财产证明及相关责任”表格,由乡镇办、村居委两级逐级证明其收入及财产状况并承担相应的调查和审核的责任。如果审批后发现其有骗保行为的,则由证明人兼责任人负责追回低保金。

(三)建立城乡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制度。在村(居)委一级调查、评议、上报工作完成后,乡镇办人民政府要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区民政局抽调人员负责对乡镇的调查工作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了解其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入户调查率要达到100%,区、乡两级调查人分别在调查表上签字确定调查 结论。

建立低保家庭财产收入信息比对制度。由民政部门具体负责,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房管、工商税务、车管等部门,对低保家庭收入、住房、投资经营、车辆等情况进行核查,并与低保标准相对比,提高低保对象的审批准确性。

(四)健全城乡低保评议评审制度

健全城乡低保评议评审制度。建立乡镇(办事处)评审制度,成立乡镇办民主评审组织,指导和参与各村(居)委民主评议评审工作。乡镇(办事处)城乡低保民主评审组织可由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农业部门人员、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组成,通过参与并监督城乡低保申报与审核工作,保证低保审核过程与结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各村(居)城乡低保民主评议由乡镇(办事处)统一组织,村级评议小组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要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每个环节,并签章确认评议结果。

(五)规范完善城乡低保公示制度

各行政村(居委会)要在本村(居委)显著位置设立固定公示栏,开展公示工作。公示榜按照区民政局规定格式,第一榜为村(居委)级公示,第二榜为乡镇办级公示,前两榜公示期均不少于7天;对纳入低保的家庭和低保对象由区民政局提供名单进行长期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保障人数、保障金额、救助事由、家庭住址等,以及区、乡的举报投诉监督电话。对于群众有异议的公示内容,应再次调查核实。乡镇(办事处)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公示情况要严格监督,确保公示内容真实、全面、完整。长期公示工作每年度进行一次,公示期一年。公示以后本年度内的人员增减情况在下一年度同一时间的公示榜上予以公示。

(六)建立定期审验复核和分类管理制度。

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定期复查复核与分类管理制度。区级民政部门要建立低保对象定期审验复核制度,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对于家庭收入无变化或者变化不大的家庭,可每年复核一次;对于家庭收入处于经常变动状态的,可每半年复核一次。根据复核结果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及时按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低保金的手续,及时向社会公示,并按照规定做好城乡低保档案材料的归档和保管工作。区民政部门要建立低保家庭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家庭主要成员身体、能力等情况将低保家庭进行分类管理。

四、乡镇办要切实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的领导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鉴于乡镇办政府在城乡低保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区民政局从业务上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乡镇办要成立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乡镇办城乡低保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办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要由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农业部门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组成。

二是要实现乡镇办一级对申报对象100%的入户调查。目前农村低保于乡镇一级的调查工作事实上处于缺失的状态,审核把关也基本上流于形式,仅仅依靠村一级的上报来确定对象,从而造成了对象确定不准确的被动局面。只有乡镇办一级政府切实进行入户调查和审核把关,承担起本级政府对 低保工作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是乡镇办要统一组织各行政村(居委会)民主评议工作,抽调人员分别主持召开各行政村(居委会)民主评议会议。

四是乡镇办要负责城乡低保长期公示工作落到实处,享受待遇的对象必须进行长期公示。

附:收入、财产证明及相关责任

漯河市召陵区民政局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淙城街道办事处:

为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文书使用工作的通知》(民办发〔2019〕10号)以及《四川省低保操作规程》有关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通知如下:

一、低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城乡低保档案是指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在城乡低保的审核、审批、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建立和加强低保档案管理既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低保工作的内在需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将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纳入低保工作内容,做到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工作与低保工作同步实施,确保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的全面建立和完善。

二、低保档案管理的目标

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目标:低保对象全部建档,日常管理随时归档;档案整理统一规范,档案保管安全有序,切实做到一户一档、一村(居)一盒、一乡镇一柜、一县一室,形成县、乡(镇)、村(居)委员会三级档案管理体系。

三、低保档案的分类管理

(一)分为审批类和日常管理类

1.审批类档案材料的内容包括:

(1)县民政局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批表;

(2)诚信承诺书;

(3)有关部门的入户调查表;

(4)低保对象的申请书、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提供的家庭收入证明;

(6)民主评议记录;

(7)乡镇审核意见书;

(8)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

2.日常管理类档案材料的内容:

(1)上报县民政局停发、增发、减发低保金的文件和有关审核材料;

(2)上级机关来文、本级发文;

(3)低保对象花名册;

(4)入户调查材料;

(5)抽查资料;

(6)会议记录

(7)来信来访记录等。

(二)电子档案的管理

在低保审核审批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由经办人进行脱机备份保存,并注明标识,设立保管密码,防止泄密和篡改。

(三)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的期限

审批类档案以户为单位进行整理;

保管期限为该低保户停保后不少于3年。日常管理类档案按文书档案的整理方法整理,保管期限不少于5年。资金拨付档案保管期为长期。电子档案保管期限参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资料保管期限的现行规定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在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办公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乡镇、街道要配备城乡低保档案室,要有城乡低保档案专柜,专人管理,保证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的安全。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各乡镇要全面运用社会救助系统进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核审批,在审核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及变更数据的过程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电子档案,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者同步进行管理,促进我县城乡低保档案工作与城乡低保工作协调发展。

附件:开江县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县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的管理,促进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低保档案的管理原则:一是分级管理。分级就是指低保档案由县级民政部门、街道(乡镇)、居委会三级进行管理;

二是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就是指低保专业档案材料应在低保待遇被批准后,应以户为单位建档,并根据低保户实际变更情况和低保金的增减情况,对档案及时做变更处理,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双轨管理。就是指纸质、电子档案同时归档,实行双轨制管理。

第二条城乡低保资料建档立卷范围:公文材料、业务资料、城乡低保对象个人资料等。形式包括文字、u盘(电子文档)、声像、图表等。

第三条县民政局归档的材料包括:城乡低保各种报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汇总表、低保资金拨款通知、划拨函、资金划拨表,保管期限为长期。

第四条乡镇、街道应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个人审批类档案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调查审批表》、低保对象的申请书、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收入证明材料、乡镇上报文件资料、入户调查表等,保管期限为低保对象退保后3年。收发的低保工作文件、本单位文件、来信来访记录、《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表》保管期限为5年。

第五条村(居)委会应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民主评议记录、群众来信来访记录、入户调查记录、公示记录,保管期限为5年。

第六条公文材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涉及城乡低保金的筹集、分配、拨付、发放等重要文件按专题收集,按时间先后排。

第七条业务资料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城乡低保各类业务材料的所有表、单、证、卡、册,使用统一的a4型标准用纸,分类收集管理成册。

第八条电子档案的管理:要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防范工作。一要设置管理权限,非管档相关人员不得进入电子档案系统;

二要将重要凭证性、依据性的电子文档脱机卸载备份,防止丢失;

三要安装防护杀毒软件,防止病毒侵入损害数据。

第九条档案形成时间,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将档案按规定装定成册,于次年的1月底以前整理完毕。

第十条城乡低保业务档案是城乡低保对象申请办理和城乡低保管理机构审核审批城乡低保待遇、城乡低保资金发放领取、动态管理的重要材料,必须认真填写,妥善保存,严格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涂改及销毁。

第十一条档案保管必须按照安全保密,便于查找,外观整洁的原则进行管理。安全保密,要符合“防盗、防火、防晒、防潮、防蛀、防尘”等要求,确保档案完好无缺。便于查找,要求做到保管柜按顺序排放、编号,力求整齐统一,柜内的格式或抽屉均应贴示明显标志及编号。外表整洁,要有防止自然和人为的污染,对不合规定的做法要加以纠正,防止档案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平民发„2009‟64号

平昌县民政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的

实施方案

各镇、乡民政办,各管委会事务办: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切实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城乡低保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县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通过进一步清理整顿和全面规范,使我县城乡低保管理工作达到“对象审核准确、监管机制完善、审批手续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进出渠道畅通、分类施保合理、资金发放及时、服务便捷高效”的目标。

—1—

2、主要任务。一是彻底解决城乡低保管理中存在的低保政策宣传不广泛、入户调查把关不严格、收入核定计算不细致、公示内容程序不全面、个别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城乡低保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程序,确保能进能出;三是对符合享受条件的城乡居民,严格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二、工作原则

必须严格按照执行政策一致、操作口径一致、施保标准一致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

三、对象、内容及方法

1、清理对象。全县已被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重点对象为十类:(1)申请低保时患重病、经治疗已痊愈的对象;(2)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就业的家庭;(3)无业或失业人员,现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对象;(4)丧偶家庭、现已再婚的对象;(5)老人与子女分户,而子女有赡养能力的家庭;(6)夫妻一方有固定收入,另一方享受了低保补助的对象;(7)有店面营业或租赁他人门面营业或家庭中购臵机动车的对象;(8)近三年内自建或购买新房、住房装修豪华的对象;(9)自然减员对象;(10)已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低保户。

2、清理内容。一是核查低保对象户口的真实性,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从业状况、收入状况和享受标准情况;二是核查政策宣传的全面性,是否做到及时、全面、公开,宣传口径一致;三是核查审批程序的严肃性,是否严格按照

—2— 政策和程序,做到一户不漏见面、一户不漏调查,相关软件资料档案是否齐全完善;四是核查低保工作人员的公正性,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公务员家属和双职工家庭享受低保以及跨区域申请等问题,是否存在借低保之名吃拿卡要、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现象。

3、工作方法。采取“直观看、具体问、邻里访、信函询、资料查”的办法,坚持户户必到、户户必看、户户必查,确保对象准确。

四、时间和步骤

此次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从2009年12月20日起至2010年1月2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动员阶段(12月20日—12月25日)。制订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利用广播、专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法规政策、审批程序、操作流程等,确保宣传动员到位。

2、清理规范阶段(12月26日—2010年1月17日)。按照县局统一安排部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按照低保政策和审批程序,对不符合条件的经公示后,必须及时清退、注销;符合条件的必须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按照低保档案管理的要求,全面规范相关软件档案资料。

3、总结提高阶段(1月18日至1月20日)。清理规范工作结束后,各乡镇要及时汇总情况并书面上报县民政局,将经公示后确定的拟进拟出对象花名册及报告由乡镇长、民政

—3— 办主任亲笔签名后一并报送。同时,建立完善城乡低保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城乡低保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县局成立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何景明任组长,副局长陈永琼为副组长,县低保办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全县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的指导。各乡镇由乡(镇)长负总责,组织民政办、村(居)委会和民主评审委员会等相关人员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辖区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

2、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开设专栏、印发问答资料等形式,县低保办统一印制低保法规政策宣传资料,乡镇、村(居)层层设立政策公开栏,重点对城乡低保的对象界定、工作程序、保障标准等予以宣传解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格局,让群众真正掌握政策,实现低保法规政策透明化。

3、严格操作程序。各地必须按照县局统一安排部署,严格入户调查、严格民主评议、严格“三榜”公示,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确保工作实效。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纳入低保的,要按照程序予以清退,并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申办程序、入户走访、三榜公示、发函询问、集体评审、动态管理、公益劳动、立体考核、建档立卡”等十项制度,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低保民主评审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乡镇民主评审领导小组和村(居)民主评审委员会的作用,对申请对

—4— 象一律实行集体民主评议,无记名投票,必要时由申请对象现场陈述理由。严格执行“两书一函”制度,对进、退、留人员必须逐一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申请退回通知书》、《审核退回通知书》和《审批结果告知函》,实行阳光操作,规范有序。严格执行城市低保“义工制”,对有劳动能力而拒不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的,必须按照低保政策进行严肃处理。

5、严肃工作纪律。此次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必须做到情况准确、事实清楚、整改到位、真实有效,严禁讲人情、和稀泥。如果因领导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清理走过场、整改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者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不适应民政工作岗位的建议所在乡镇调整岗位;对问题特别突出的乡镇、村居干部及时将情况通报执纪执法部门。

6、规范管理档案。入户调查记录、民主评议记录等,必须由调查人、当事人亲笔签名盖章,做到手续齐全,真实有效。严格实行一户一档,将城乡低保对象的申请、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照片、收入证明等进行归档管理,做到档案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准确、字迹清晰工整、规格统一规范。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城乡低保

规范

方案

平昌县民政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20日 印

—5—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 共平凉 市 委 组 织 部

文件

平凉 市 人 事 局

平组字„2008‟99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规范化管理

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委组织部、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单位:

《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政策,完成了全市七大机关、群团类参照管理机关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完成了市县两级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审批和部分有公务员 身份人员的登记工作,为《公务员法》在我市的顺利入轨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公务员法》实施后各项配套法规的严格执行,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规范化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把好公务员“进口”关

1、公务员录用实行省级统考。市县乡三级七大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补充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执行《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甘肃省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凡进必考”原则,县(区)组织人事部门、市直各单位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职位空缺的情况下,定期整理申报需求计划,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汇总审核后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审批,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严格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程序及管理权限,组织实行省级统考。

2、严禁市县(区)越权录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工作。严格区分考试录用公 务员和考试聘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的性质,明确录用公务员审批权限在省级组织人事部门,市、县(区)任何单位都无权擅自录用、分配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凡通过“三支一扶”、“进村社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各县(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考试统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非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一律实行聘用制管理。

3、加大考录工作监督力度。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2001]88号)精神,对凡未经考试或不按规定资格条件、标准和程序录用的人员,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取消录用资格。对违反规定招考的单位,由录用主管机关宣布其录用结果无效或责令其按规定程序重新办理。在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注意吸收纪检(监察)、人大、政协、群团等部门人员参 3 与,不断加强对考录工作的监督,提高考录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强公务员综合管理,促进公务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1、做好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在全市公务员登记集中审批工作结束后,公务员登记转入日常登记。凡试用期满的新录用人员、首批登记列入暂缓登记人员、军转干部及选任、调任和转任人员中符合公务员登记条件的,各县(区)、各单位要按省实施办《关于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公办发[2007]3号)要求及时申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依据规定的程序、办法审查办理登记。登记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规定的政策、条件、程序办事,严禁超编制员额、超职数登记公务员,严禁随意扩大登记单位或人员范围;要高度重视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调任 4 公务员的登记,必须明确调任公务员的职务层次是“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审批机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对违规违纪调任公务员和在公务员登记中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调任和登记无效;对已调任的不符合规定人员,在公务员登记时,按不予登记人员处理,同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认真执行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调动规定。市直、县(区)七大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调动,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根据《平凉市市直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选调工作人员办法(试行)》(平组字„2008‟98号),在已具备公务员身份的、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和用人单位空缺职位要求的人员中选调,调入数量较大的一般应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主管部门配合,公 5 开选考。办理调动时,要严格执行干部调配纪律和程序,在“三定”方案核定的编制、职数内进行。按照2003年12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甘人事[2003]186号)文件和《关于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编制和干部调动进行冻结的通知》(甘组明字[2005]61号)的要求,在公务员法实施过渡期间,对违反规定以各种形式进入市县乡党政机关、进入已批准继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原依(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在公务员登记时,均按不予登记人员处理。

3、制定各类人员管理细则。各县(区)、各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各类人员的管理细则,对登记的公务员要及时审批人员工资和行政职务,将公务员单位和个人信息录入数据库;对新任职人员,工资关系随个人走,到新单位工作的同时,随 6 即转办行政、工资手续,原单位不再保留调出人员的一切关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机关任职或调动交流的,原则上限制在本系统内部通过竞争上岗或选调方式进行纵向交流。

4、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干部所在单位向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向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收集归档的材料,层层把关,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定,详细鉴别,定期整理,及时归档。各部门(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依法办事,坚决不允许他人涂改档案,不允许将假材料装入档案,不允许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各类证明,切实保证干部档案材料形式规范、收集齐全、归档及时,管理制度化,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遵循法制统一原则,抓好规章清理和执行情况自查工作

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平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办法》的要求,遵循法制统一原则,严格执行公务员法的规定和原则,依法办事。对于执行中不清楚的情况或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向上汇报、反映,一时难以操作的,可待省上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或细则后再行办理。对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本县(区)、本单位原有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认真进行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凡与《公务员法》相抵触的有关政策一律停止执行。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执行政策纪律是否严格,有无随意扩大实施范围和参照管理范围、超编进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认真总结实施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深入开展。

附:公务员日常登记和参照管理单位申报审批工作细则

8(此页无正文)

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平凉市人事局 2008年12月8日

主题词: 公务员 * 管理 * 通知

抄 送:省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处、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

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 2008年12月8日印发

(共印

120份)公务员日常登记和参照管理单位

申报审批工作细则

一、公务员日常登记审批

(一)登记范围

1、新录用到党政机关和参照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含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

2、计划分配安置到党委、行政机关和群团机关的军队转业干部;

3、调任、公选符合登记条件的;

4、首次登记暂缓登记人员中: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已经结案,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受开除以下行政处分已经解除,解除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上因各种原因未定考核等次,本坚持正常工作参加考核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其他符合条件的暂缓登记人员。

(二)工作程序

1、由所在机关(单位)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党组(党委)会议讨论同意后上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2、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编制、职数和填表内容进行审核,提出符合登记条件的人员名单;

3、发文审批;

4、对批准登记人员的登记表一式三份加注意见、盖章,一份存档,一份退登记人员所在单位,一份留审批机关备案。

(三)所需材料

1、《公务员登记备案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备案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一式三份;登记表、备案表电子版;

2、所在机关(单位)申请登记情况报告:说明编制数、职数、实有人员数、超或空编情况,以及 11 本次登记的次数,党组(党委)意见等;

3、相关材料附件(复印件):军转干部登记提供市编办,市军转干部安置领导小组下达的编制文件和安置指令性计划通知书;经公开考试招录的公务员和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提供录用文件和试用期满文件;调入、公选等人员提供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文件;解除处分人员提供单位解除处分的决定;其它需要提供的文件或材料。

(四)权责划分

1、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及群团组织、党委所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符合登记条件、在登记范围内的人员和政府机关副县级职务以上人员,由组织部门负责审批。

2、政府机关及所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符合登记条件的、在登记范围内的人员,由人事部门负责审批。

二、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审批

(一)工作程序

1、县(区)、市直各主管部门或单位向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审批的规定材料;

2、市实施办初审后将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审批的规定材料报省实施办。

3、待省实施办审批后下发文件进行人员登记。

(二)所需材料

1、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

2、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据;

3、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三定方案”);

4、拟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

5、《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确认书》;

6、其他审批所需材料。

第五篇:城乡低保

一、城乡低保政策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1997年9月2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下发。这个通知是从1997年初开始,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的。在此期间,李鹏总理作过两次重要指示。这两次重要的指示,对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起草国i务院的通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自1999年10月1日实行,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0年1月14日,民政部下发 关于深入贯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提出将“深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切实解决部分应报未保问题”纳入重点民政工作之一。2001年1月22日,民政部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2001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提出:“2001年全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总人数要有较大的增加,缩小应报未保面,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彻底解决保障对象遗漏问题。”2002年2月4日,中央在专门研究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问题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特别强调要 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把低保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反复排查摸底,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使这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第一阶段,用了7年的时间,城市低保制度完成了以点及面,在全国普遍建立的历史使命:最初,城市低保制度的创立表现为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与时俱进的政策创意和自发的行政行为,继上海之后,又有大连、青岛、烟台、福州、厦门和广州等东部沿海城市加入了有个性地创建制度的行列;1995年,这项制度为中央政府的相应的职能部门 民政部所认可,并下决心在全国组织推广;1997年,这项制度再次上升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在本世纪末,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治所在的镇都要建立这项制度;到1999年建国50周年前夕,民政部宣布: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这项制度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和长期的基本国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低保制度首先用了4年的时间,突破了“资金瓶颈”,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第一阶段的创建过程中,当时的政策取向是城市低保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面临的城市低保对象越多,分担的低保资金也就越多。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城市低保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保障城市贫弱群体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当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镇都建立起这项制度时,实际上只有281万城市贫困人口得到了救助。与当时学界和一些国际组织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500--3000万的估计数相比,只占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2000年,国务院作出重要决策,从2001--2003年,中央财政负担的低保经费要连续翻番。于是,从2000年的8亿,增加到2001年的23亿,2002年的46亿,再到2003年的92亿,2004年的105亿。加上地方财政支出后,全部低保经费从2000年的27亿,增加到2001年的42亿,2002年的109亿,再到2003年的151亿,2004年173亿。随之,低保制度保障的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从2000年403万,增加到2001年的1171万,2002年的2065万,再到2003年的2247万,2004年的2201万。2005年,截至到5月份的统计数字,累计支出低保经费77亿元,低保对象为2182万人。从2003年起,城市低保支出稳定在150亿元以上,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上下。于是,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重点走向了“配套措施”和“分类救助”。所谓 “配套措施”是指为解决低保对象在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及冬季取暖(北方)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采取的配套政策。所谓“分类救助”是指对低保家庭中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员,如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人等采取的特殊政策。2003年,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2004年,民政部、建设部等联合颁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救助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开始,民政部积极与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协商,总结、推广部分省、市的经验,着手探索和建立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优惠政策和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相配套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争取为城市贫困居民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在全国“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标准、保障对象、规范管理、资金落实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年内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8月2日,财政部、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有关通知》,并首次下拨中央财政30亿元补助资金。组织开展一系列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活动,积极指导、推动

各地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这标志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完成试点探索过程,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就此揭开了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后新一次“为民解困”行动的序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户口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和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05年年底前各市、县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县农村低保制度是在2005年11月开始实施的。由最初的不成熟,到现在逐步完善。毫无疑问,13年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在城市低保制度发展的同时,农村低保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实际上,最初提出“最低生活保障”这一概念,在农村更早于城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立城市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再次被提出。1996年民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同时,在这个文件中,也确立了“保障资金由当地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分担”的筹资原则。此时,上海、北京、广东、辽宁等省市纷纷提出了“整体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设想。到2003年,民政部官员披露:已经有15个省的2037个县市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为404万,约占农业人口0.4%,支出的低保资金为8亿元。为此,民政部发文要求各地对特困农民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并寄希望于中央给予农村低保财政支持。但是,遗憾的是,2003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未通过针对农村低保的新政策。此后,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农村低保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有了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北

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天津、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正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领到低保证的有将近440万人,共支出低保资金12.6亿元。其二是中西部其余2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实施特困户救助为主,领到特困证的将近800万人,共支出特困户救助资金18.3亿元。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共有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口1972万,东部8省市领取低保证的和中西部23省份领取特困证的加起来合计共有1257万人,得到低保救助的占调查特困人口总数的64%。另外,全国还有255万“三无老人”得到了“五保”供养,其中有50余万老人在24000多所各类敬老院中安享晚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的推动下,2003年,中央投入 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因此,民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943个县(市)实施了医疗救助,492万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近13年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社会政策都是“双刃剑”,优点与缺陷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作为一项政策工具,随着我们对低保制度 国际上称为社会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 Scheme)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对这项制度的运用也就能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如今在讨论低保制度的现状时,我们可以清醒地从这项制度的优点和缺陷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评估。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低保制度的这个优点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在整个社会保障体制中,社会

救助的立足之本,就是其与众不同的“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特点。这项制度设计了一整套相关的行政程序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直到确认其“确有需要”,亦即确认申请者确实因为收入过低乃至中断而不能维持其最低的生活水准,在这个前提下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动用纳税人的钱来对其施救。同时,在受助者领取救助金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会对其进行持续的追踪调查。一旦其收入超过救助标准,救助即告一段落。正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行政审查制度,纳税人的钱不被滥用才有了保证,从而也确保了在反贫困方面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也像其优点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低保制度并不能帮助低保对象脱贫在国际上,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制度还有一个别称,亦即“收入维持制度”。此类制度的政策目标都是“维持”受助者最起码的生活水准。从这一点上说,这项制度本身是“被动的”和“消极的”,并不能帮助受助者脱贫。从中国的实践看,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2002年突破了2000万大关后;2003年再度上升,达到2247万;2004年略有下降,2201万;2005年上半年再度小幅下降,则为2182万。可以预计,如果不采取其他更加积极的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低保对象的规模将稳定在2000--2200万人之间。2.低保制度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 因为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制度都需要对申请者进行家庭经济调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的受助条件。在受助者享受低保金期间,还要对其进行追踪调查,以确认其在此期间没有因为从其他途径获得收入。一旦超过法定标准,就必须取消其受助资格。以上这些法定程序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从中国的实践看,在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巧妙地利用了遍布在中国城市中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80017个(2004年数)的社区居委会,动员起至少30--50万人的从事调查审核的“志愿者”队伍,所以只花费了极少的人工成本就使一个庞大的“低保机器”运转起来。在城市社区中,居委会与社区居

民几乎“零距离”的接触,这对于他们掌握对制度实施必要的信息非常有利。但与此同时,这种“零距离”接触也导致了两个的居委会干部不利的因素:一曰 “优亲厚友”,二曰“身家性命受到威胁”。

3.低保制度容易同时 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低保制度的最初的设计应该是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对于这些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和互助互济的传统的社会救助在社会上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当失业者 他们是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机会的人 也获准享受同样待遇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低保制度“养活穷人”的钱实际上来自于全体纳税人,于是,一部分纳税人对这项制度是否“养懒汉”变得十分敏感;而另一部分人又常常从人道的角度,同时对这项制度的行政程序中的“羞辱性”问题提出指责。这种同时受到两面夹攻的尴尬处境,常常使低保制度进退维谷,无所适从。从中国的实践看,在2200万左右的城市低保对象中,实际上70%上下是失业人员,而有劳动能力的要占到总数的50%左右。因此,自从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对这项制度“养懒汉”的担心颇盛,以至于地方上一度普遍采取所谓“虚拟收入”(对失业人员不管事实上有没有收入都按当地最低工资计算其收入)来设臵“门槛”,造成了大量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外的“应保未保”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又有从人道的理念出发,对严格的家庭经济调查和追踪调查进行严厉批评,在社会舆论中,在新闻媒体上,造成了对低保制度的负面影响。

二、城乡低保存在问题、对策、发展前景

1、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低保:一是部分低保户想法设法隐瞒家庭收入;二是开具虚假证明;三是低保入户核查提供虚假住址;四是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非农户和农户的限制,统称为家庭户,这为以户口性质介定城镇低保带来难度。

农村低保:一是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二是部分村未暗农村低保审

批程序进行操作;三是未户保障,存在“保人不保户”的问题和按人口总量派发低保“指标”的做法。

2、城乡低保总的思路是打造阳关诚信低保,坚持三评三示,采取户报、村(居)委会评议、乡镇(社区)审核,县审批的程序,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强化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的主体责任,实行定时审批,定期核查,加大责任追求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准确施保。(1)、定时审批

城乡低保审批实行每季度审批一次,每季度第二个月10日前乡镇(社区)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将乡镇(社区)申请手续报民政局,民政局在履行程序后落实低保待遇,要按照城乡低保的政策规定,严格落实自下而上的三级评审机制,把好每一道关口,做到精细化管理,确保该履行的程序一步不少。

(2)、推行民主评议和公开制度

一是全面推行村(居)委会民主评议。村(居)委会、乡镇(社区)接到低保申请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开展家庭收入核查,并进行民主评议,防止把评议变成选举,杜绝暗箱操作、徇私舞弊行为。申请人家庭收入和民主评议情况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居)、乡镇(社区)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连同所有申请人申请书报乡镇(社区),民政局审核,村(居)委会不得拒绝受理或据不上报群众的低保申请。二乡镇、社区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在民政局统一制作的公开公示牌上公示。对低保政策长期公开和新增低保对象在审核审批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正常公示,是公开县、乡镇(社区)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并有详细记录,促进低保工作公开、透明,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3)、明确责任

一是村(居)委会负责对个人申请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整理,家庭收入的核实,民主评议工作,做好听证会议记录,负责村级低保政策的宣传,张榜公示,上报申请材料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工作;二是乡镇(社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入户核查,监督(居)会民主评议工作,低保家庭的审核和月度核查工作,三级联审联评,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等工作。三是民政局低保中心负责全县低保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建设,政策宣传落实呢,业务指导培训,低保金的审批和发放等工作。

(4)、建立核查队伍、完善核查机制

建立专门核查队伍,成立城乡低保社会调查对,加强城乡低保定时核查机制和随机核查机制。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实行每月核查,强化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的主体责任,按照统一标准重新核查家庭收入,采取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和“谁入户、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打造阳光诚信低保,最大限度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民政局城乡低保社会调查队不定期抽查,每年抽查新申请城镇低保家庭总数和已有城镇低保家庭总数的20%,农村低保每年抽查新申请和已有低保家庭总数的20%,对调查出的情况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限期整改。

(5)、加强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一票否决,对群众反映的低保问题,村中低保全部停发,待调查核实后补发,并对反映强烈的村的低保问题在媒体上曝光。加强责任追究,要继续加强与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低保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不讲诚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展望

毋庸臵疑,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前景是被看好的,其做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低保政策中的优点和缺陷是同时并存的:因为有家庭经济调查,才有社会救助制度,取消了这项前臵条件,社会救助就不成其为社会救助了(变成社会福利或社会津贴制度了)。但因为这个前臵条件的存在,如果执行不力,就会形成福利依赖,就会“养懒汉”;同时,如果执行过头,也会形成社会排斥,从而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违背了实施这项制度是为了稳定社会的初衷。正因为如此,应对策略应该是不要使低保政策在反贫困领域“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反贫困政策构成一个社会政策的“组合”,用其他更为积极的反贫困政策来抵消低保政策的副作用。目前,可以与低保政策相辅相成的其他反贫困政策有:社区组织、可持续生计、资产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社区组织”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将低保人员组织起来,尽量争取为他们提供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机会。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则进行学习、交流,也为社区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这样做,可以避免他们因长期失业而导致的“边缘化”倾向,使他们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来,达到“增权”的目的。“可持续生计”是指要帮助低保人员打破固有的“就业”观念 8小时工作、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而去尽力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努力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既适合自己又可持续的谋生手段,这种“生计”大多与自谋职业相关。同时,政府的政策应该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生计”,而不是在城市建设的旗号下,肆意破坏老百姓的生计。“资产建设”是指鼓励低保人员建立自己的金融资产 个人发展账户。低保政策不再“逼迫”低保人员在收入和财产方面必须永远处于“山穷水尽”的窘境;另一方面,也是干脆承认他们的收入和财产实际上政府机构也不可能查清楚这个事实,从而避免对抗和冲突。用指定的目标,譬如子女教育、发展可持续生计、治病……来引导他们向指定的个人账户中存钱,同

时在他们动用这笔存款时,政府给与一定的配比。“劳动力流动”是指鼓励低保人员向有就业机会的地方流动,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际上,在一些情况特殊的地方,不流动是没有出路的。以上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用低保制度来维持城乡贫困人口的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以达到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的目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找他们的“可持续生计”,建立他们的 “个人发展账户”,从而走出贫困的困境。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低保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发现了低保对象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冬季取暖等问题后,政策设计仍然按不断扩大救助范围的思路来进行。这使低保制度的“含金量”大增,从配套措施得到的实惠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低保金本身。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利于鼓励工作积极性的,反倒会造成“福利依赖”。同时,也造成了基层的干群关系紧张,这样的发展态势对社会稳定不利。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低保政策是否又到了一个应该 “转向”的“拐点”。在农村,以经济开发为主要手段的扶贫工作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对现存的贫困人口 一是孤寡残幼,二是“一方土地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的人口,三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方的人口 实际上已经难以起作用,近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总是在2500--3000万上下徘徊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更为明智的做法是用社会救助,亦即低保制度来接替。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低保

    城乡低保政策1.什么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资格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关于加强城乡低保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2011。5。17)

    关于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情况报告 市财政局: 城乡低保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低保资金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加快低保资金的......

    关于进一步强化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5篇

    关于进一步强化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冀环办[2012]170号 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 为切实加强全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根据环保部《“十二五”全......

    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城函〔2010〕24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

    2013年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2013年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工作整改方案一、 摸清近几年来出嫁、死亡、户籍迁出本乡的底数。 二、 查清举家外出一年以上人员。 三、 在刘家峡或其他地方购房、建房的(楼房)。 四......

    对于进一步加强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通知大全

    关于进一步加强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冬春救助重点是解决受灾人员因当年冬寒和次年春荒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遇到的基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的 通知 桂民发〔2011〕89号 各市、县(市、区)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

    城乡低保自查报告

    关于西坡乡农村低保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县民政局: 根据县民政局转发《庆阳市社会救助工作局关于立即清查城乡低保工作中乱收费问题的紧急通知》后,我们西坡乡政府高度重视,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