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的
通知
桂民发〔2011〕89号
各市、县(市、区)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民函〔2010〕140号)、《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0〕153号)有关精神,促进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动城乡低保政策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条件
(一)规范户籍认定条件。根据城乡低保政策规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必须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必须是持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的地区,原则上可将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超过一年、不拥有承包土地(山林)、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作为申请城市低保的户籍条件。
对于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提出低保申请。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因婚姻原因户口未迁移的家庭成员,也可随非户籍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但应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
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且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应在单独立户后申请低保。
(二)规范家庭收入认定条件。家庭收入是否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是能否享受低保待遇的基本条件。各地必须依据低保标准来认定低保家庭,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家庭,一律不得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单独立户申请低保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其供养人属于低收入居民或者家庭基本生活支出超过家庭净收入、长期生活困难的,可将申请人视为无收入,但不应列为“三无”人员。对于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家庭,应通过其他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规范家庭财产认定条件。家庭财产是指户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资产。县级民政部门应将家庭财产作为认定低保家庭的重要条件,原则上拥有大额存款、有价证券、高档住房或两套以上(含两套)住房、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代步车和摩托车)、经营性资产等财产的家庭,不应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城乡低保家庭各类型财产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四)规范家庭收入类别和计算方法。家庭收入是指户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
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家庭应至少计算申请低保时前6个月以内的家庭收入;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家庭计算申请低保时前12个月以内的家庭收入。
粮食作物产量,原则上以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产量作为计算标准;因灾产量减少的,应由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粮食作物净收入应作为家庭收入,并原则上按国家保护收购价格扣除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成本后计算。
农村居民的务工净收入,按其务工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收入扣除务工地的城市低保标准后计算;不能提供收入证明的,其务工净收入按其户籍所在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公布的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直接计算。
二、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家庭认定方法
(一)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受理低保申请。村(居)民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低保申请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直接受理,不得再让其通过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受理的低保申请,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进行入户调查。
受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受理低保申请的村(居)民委员会,对村(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的书面申请,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二)入户调查应存录原始资料。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应由两名以上村(居)民委员会干部进行,并详细记录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生活等状况,以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审批时查验。
(三)民主评议应规范、简便、讲究实效。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应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低保工作人员、村(居)民代表以及驻村(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总数不得少于7人。每次参加民主评议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驻村(社区)干部和村(居)民委员会随机抽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派干部参加民主评议会。
民主评议时,应充分了解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情况,必要时,可向低保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入户调查人员询问。民主评议结果应当场公布,并将结果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以及入户调查情况、公示情况上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张榜公示应限定范围和时间。城乡低保应进行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结果公示和县级民政部门拟批准情况公示,即“两榜公示”。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其自然村屯(小区),不提倡在互联网站上公示;公示的内容应限于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及享受低保救助类别、档次、月人均救助金额,应注意保护其家庭特别是儿童及其他特殊人员的隐私;对于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等收入变化不大的,可不实行常年公示。
(五)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核查制度。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自收到申请或村(居)民委员会上报材料的5工作日内派出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核实,与户籍登记管理机关核对申请人家庭成员户口,并根据核查情况和上报材料作出审核意见。对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请,应将审核意见连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随机抽查力度,每年抽查的城乡低保家庭应分别不少于城乡低保家庭总数的40%,并应及时将每次抽查情况上报县级民政部门。
(六)县级民政部门应建立低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低保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对新申请城市低保的家庭,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与有关部门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同时,要加大对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力度,原则上每年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城乡低保家庭应分别不少于城乡低保家庭总数的20%和10%。
(七)认真审查申请材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含家庭成员没有身份证号或申请材料不能相互认证的,下同),属于直接受理的,应不予受理,并当场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属于村(居)民委员会受理的申请,经领导同意后,应将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退回村(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
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材料的审查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申请,经领导同意后,应将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退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并说明理由。
从2011年10月1日起,凡是没有身份证号的新低保人员,自治区低保中心信息系统将不予确认;从2012年1月1日起,凡是没有身份证号的原低保人员,自治区低保中心信息系统将不再予以确认。
三、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的领导
城乡低保家庭认定是城乡低保工作的核心环节,是确保城乡低保公开、公平、公正,推动城乡低保政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这个核心环节的工作。各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按照自治区有关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低保工作机构,落实本级和乡、村两级的工作经费;要积极争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采取调配、招用等形式,配备必要的低保工作人员;要督促村(居)民委员会明确低保经办人员。通过各方面努力,共同为做好城乡低保家庭认定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城乡低保家庭认定申请书
城乡低保家庭认定申请书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本人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身份证号
码: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人,现户口在市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居住在市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居委会,为申请专项社会救助,特申请(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低保家
庭)认定。
具体申请理由如下:
联系电话:申请人签字、按手印:
年月日
第三篇:城乡低保工作规范
郑州城乡低保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郑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结合咱中心城区新区特点决定对本辖区的城乡低保对象进行符合认定。
一、城乡低保工作原则
城乡低保制度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居民,政府以货币补助的形式,保障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城乡低保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障基本生活;
2.属地管理;
3.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
4.保障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5.公开、公平、公正。
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为:城市275元,农村180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机构职责
(一)市民政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城乡低保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城乡低保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本行政区城乡低保标准;编制本行政区城乡低保 资金需求计划和年终决算;建设和管理本行政区城乡低保信息系统;负责城乡低保待遇的审核审批;管理城乡低保工作档案等事项。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城乡低保待遇申请的审核;受理辖区居民的低保申请,指导村(居)委会开展城乡低保工作;定期核查辖区城乡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管理城乡低保工作档案等事项。
(三)村(居)民委员会受市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委托,负责受理本村居民的低保申请;组织成立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等基本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初审和公示;跟踪核查农村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
三、农村低保范围及低保待遇
(一)凡本市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城乡低保标准的,且均可申请城乡低保待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或抚(扶)养关系的人员。包括:
1.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
2.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3.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4.民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认定的其他成员;
5.户口已迁出的在校学生,仍视为家庭成员。
(二)根据低保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困难程度给予不同档次的 补助。
对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危重病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给予重点保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三)城乡低保对象除享受低保待遇外,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其他专项救助。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享受低保待遇;已经享受低保待遇的,应予取消:
1.不按规定程序申请、审批,相关证明材料提供不全,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者弄虚作假的;
2.拒绝接受低保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的;
3.家庭成员自费(含社会各界或亲戚朋友资助)安排子女借读、择校就读、进入私立学校就读的;
4.家庭成员有出国工作(包括劳务输出)、学习、经商的;
5.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拒绝劳动使其承包管理的田地、山林、水塘等被撂荒的(因外出打工、经商而转包他人的除外);
6.有高额价值收藏、买卖股票或其他投资行为的;有高于农村低保标准馈赠、礼金支出的;平时穿戴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首饰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7.拥有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代步车)、移动电话(单件价值在800元以上)等非生活必需品或家中饲养观赏性宠物的;
8.近半年内购买高档(单件价值在800元以上)家用电器等 非生活必需品、近两年内建设或非拆迁原因购买住房、近一年内装修现有住宅;拥有具备一定经济价值、可租赁的闲臵住房的;
9.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造成生活困难尚未改正的,或因其他违法行为正处于被司法机关处罚期间的,违法人员本人不能享受低保待遇;
10.申请人的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有赡养、抚(扶)养能力,但未依法履行赡养、抚(扶)养义务的;
11.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家中有一定的款物积蓄,能够自行维持基本生活的;
12.有正常劳动能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8周岁至60周岁,女18周岁至55周岁),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
13.户口在本市,实际在外地居住1年以上的;
14.经市、县(市)民政部门认定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其他情形。
四、低保实施分类施保
(一)低保对象的分类施保。依据低保家庭主要成员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等情况,分为A、B、C三类。
A类对象为长期重点保障户,即:家庭主要劳动力伤亡(患重病或重残),其他人员无劳动能力,需要长期重点保障的家庭。
B类对象为长期保障户,即:家庭主要成员伤亡(患重病或重残),其他成员有劳动能力,但能力较差,生活状况短时间内 不会有很大变化,需要长期保障的家庭。
C类对象为短期保障户,即:符合低保条件,主要成员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能力较差,生活状况会因就业、农业收成等因素发生变化而脱贫,需要短期保障的家庭。
(二)低保实行差额补贴。根据当地农村低保标准扣除低保对象人均月收入后所需的实际补助资金作为差额补助金。为便于计算补差标准,根据农村低保对象的类别,实行分类核定施保:
A类对象,农村130 B类对象,农村110 C类对象,农村90
五、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实与计算
(一)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货币收入包括:
1.工资性收入:指居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而获得的劳动收入;
2.家庭经营收入:指家庭成员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扣除生产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实际收入;
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村集体分配及其他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以及其他投资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收入、知识产 权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
4.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军人转业费或复员费、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部分、保险赔偿金、退耕还林补贴、库区移民生活补助费、老年人定期生活补贴、赡养费或抚(扶)养费、救济金、接受的馈赠和继承的遗产、偶然所得收入等;
5.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在校学生除外)拒不参加劳动的,按上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户口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如不能出具相关的收入证明,按上当地人均收入计算其收入;
6.其他应当计算的家庭收入。
实物收入按物价部门核定或按物价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机构认定的物品价格计入家庭收入。
居民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以提出申请之日前12个月的家庭收入为基数计算。按家庭总收入除以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计算。
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前12个月收入总额÷家庭人口数
(二)家庭收入不包括下列收入。
1.优抚对象按照规定享受的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和保健金;
2.政府给予的奖金和特殊津贴;
3.人身伤害赔偿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4.因公(工)伤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工伤费、护理费、一 次性伤残补助金或抚恤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生活补助金;
5.在校学生的生活津贴、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
6.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7.与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没有法定赡养、抚(扶)养关系的亲友、社会组织或政府给予的数额在500元以下的一次性临时资助、救助或慰问款物;
8.因病生活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治病支出部分;因灾生活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住房修复部分;因就学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学费支出部分;
9.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认定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三)核实家庭收入可采取下列办法。
1.个人申报。申请人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同时经办人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2.入户调查。经办人员直接到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3.邻里走访。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
4.信函索证。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经办人员通过信函向用工单位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5.消费跟踪。由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的收入、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其实际生活状况。
(四)农村居民因国家征用土地、房屋拆迁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应视情计入家庭收入。购买住房或自建房屋后有结余的,应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低保待遇;在可分摊年数外,符合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农低保待遇。
租房住的,补偿金收入在扣除两年的租金后(租金数额以租房协议为准),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不享受低保待遇。
自有住房或借住他人住房的,全部补偿金收入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五)农村居民因国家征用耕地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应视情计入家庭收入。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有结余的,应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全部补偿金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在可分摊年数外,符合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六)领取一次性补偿费用的人员,在可分摊年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领取的补偿费提前用完(以使用凭证为依据),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农村低保待遇。
(七)计算申请人和低保家庭收入时,有赡养费、抚(扶)养费支出的,应从申请人家庭收入中扣除;有赡养费、抚(扶)养费收入的,应计入申请人家庭收入。
赡养费、抚(扶)养费支出或收入的计算方法:
1.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如果法院提供无法执行证明的,不计入家庭收入;
2.无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人、抚(扶)养人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两倍以上的,按下列计算公式计付赡养费、抚(扶)养费;
计算公式:赡养、抚(扶)养费=[赡养、抚(扶)养人家庭年总收入-当地农村低保标准×200%×赡养、抚(扶)养人家庭人口数]÷[赡养、抚(扶)养人家庭人口数+被赡养、抚(扶)人数]
3.实际支付赡养费、抚(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实际支付额计算;
赡养人、抚(扶)养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或者等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两倍的,可以不计算赡养费、抚(扶)养费。
(八)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收入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实际收入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经营地同行业平均收入计算,但不应低于经营地最低工资标准。
申请人家庭有灵活从业人员的,其收入依据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行业收入测算标准进行认定;收入难以认定的,按照当地行业平均收入计算。
(九)认定家庭实际收入的有效证明。
1.务工人员的收入证明,由用工单位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2.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由市场管理部门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3.从事第三产业非正规就业工作人员的收入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或其他管理机构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4.从事建筑业、修鞋、缝纫、废品收购等行业人员的收入证明,由本人申报或由知情人提供情况的,村委会评议小组经调查后提出意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确定;
上述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方才有效。
六、低保待遇申请与审批
(一)申请低保待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以户主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下列相关的证件和证明材料。
1.居民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收养证或其他证明其家庭成员身份关系的证明;
2.家庭收入证明;
3.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判决(调解)书;
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需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优抚对象证明;
5.土地(山林、水塘)承包或者租赁合同;
6.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家庭成员收入证明;
7.领取一次性补偿金的数额及用途证明;
8.有关裁决、判决、协议书及其他相关材料等;
9.申请人要求有关部门、单位或组织出据收入等情况证明的,有关部门、单位或组织应在5日内如实提供;
特殊情况下,也可由非户主家庭成员或者法定监护人、社会组织等提出申请。
(二)申请人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实行属地管理,在村居住的由村(居)委会核收入,在商业区居住由办事处核查收入。
(三)村委会受理申请后,应对申请人家庭 收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入户调查。入户调查工作人员至少2人,并填写《低保家庭调查审批表》,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的首问责任制,入户调查结果应由入户调查人和申请人签字确认。
村委会应组成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村委会成员、驻村乡(镇、街道)干部等组成。低保工作人员向评议小组会议介绍入户调查情况,经评议小组成员评议后表决。出席评议人员必须超过评议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能有效。评议小组评议情况应形成记录并存档。也可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
出席评议小组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认为评议对象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 名、家庭人数、家庭住址、家庭收入状况、拟享受低保补助金额等),公示时限为不少于5日。无异议的,由村委会签署意见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评议小组会议未通过或者公示有异议并经核实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认为符合条件的,通知村委会张第二榜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认为不符合条件的,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县级民政部门应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对申请人进行入户抽查。对拟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通知村委会第三次张榜公示,公示时限不少于5日。无异议的,由县级民政部门下达批准通知书,并由村委会代发《郑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县级民政部门统一代办的金融机构存折;有异议的,应重新审核,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应及时通知,并说明理由。
(六)申请人对家庭收入核定有异议的,可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异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查完毕,情况属实的应及时予以纠正。核查结果应及时馈 申请人。
申请人对于村委会初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低保工作人员应再次进行入户调查。经评审认为符合条件的,再次进行公示。经评审仍认为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或在第二次公示中仍有异议并经核实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实行随时申报,按季审批。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书面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审批手续。
(八)从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和审批工作的人员应依法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擅自改变低保范围和保障标准的;
2.玩忽职守,影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进行的。
(九)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教育、警告、追回保障金、依法追究责任:
1.采取虚报、隐瞒、依靠等手段,骗取享受低保待遇的; 2.因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手续,继续享受低保待遇的。
第四篇:关于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的通知
关于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
定标准的通知
穗民〔2011〕52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要求,切实保障我市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和适度发展权益,经市政府同意,决定从2011年4月1日起,提高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一)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萝岗区、南沙区从410元提高到480元;花都区、增城市从370元提高到435元;从化市从355元提高到415元。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335元提高到420元;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从290元提高到360元;从化市从250元提高到300元。
二、提高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
(一)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490元提高到580元;花都区、增城市从440元提高到520元;从化市从425元提高到500元。
(二)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400元提高到500元;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从350元提高到430元;从化市从300元提高到360元。
三、资金分担
提高低保标准后,区、县级市所需新增资金(包括低保金、基本医疗救助金、分类救济金)按以下办法解决:
(一)低保金。
1.从化市农村低保提标后所需新增资金由广州市财政与从化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
2.其余各区、县级市所需新增资金由本级财政自行解决。
(二)其他社会救济所需资金。
以低保标准为基数确定的分类救济、基本医疗救助等社会救济所需资金仍按原渠道和比例,由市、区(县级市)财政分担解决。
各区、县级市和市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按新标准做好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各项生活保障工作,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执行中遇到问题,请与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联系。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平民发„2009‟64号
平昌县民政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工作的
实施方案
各镇、乡民政办,各管委会事务办: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切实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城乡低保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县城乡低保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通过进一步清理整顿和全面规范,使我县城乡低保管理工作达到“对象审核准确、监管机制完善、审批手续规范、档案资料齐全、进出渠道畅通、分类施保合理、资金发放及时、服务便捷高效”的目标。
—1—
2、主要任务。一是彻底解决城乡低保管理中存在的低保政策宣传不广泛、入户调查把关不严格、收入核定计算不细致、公示内容程序不全面、个别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城乡低保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程序,确保能进能出;三是对符合享受条件的城乡居民,严格按照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二、工作原则
必须严格按照执行政策一致、操作口径一致、施保标准一致的原则,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
三、对象、内容及方法
1、清理对象。全县已被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重点对象为十类:(1)申请低保时患重病、经治疗已痊愈的对象;(2)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就业的家庭;(3)无业或失业人员,现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对象;(4)丧偶家庭、现已再婚的对象;(5)老人与子女分户,而子女有赡养能力的家庭;(6)夫妻一方有固定收入,另一方享受了低保补助的对象;(7)有店面营业或租赁他人门面营业或家庭中购臵机动车的对象;(8)近三年内自建或购买新房、住房装修豪华的对象;(9)自然减员对象;(10)已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低保户。
2、清理内容。一是核查低保对象户口的真实性,以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从业状况、收入状况和享受标准情况;二是核查政策宣传的全面性,是否做到及时、全面、公开,宣传口径一致;三是核查审批程序的严肃性,是否严格按照
—2— 政策和程序,做到一户不漏见面、一户不漏调查,相关软件资料档案是否齐全完善;四是核查低保工作人员的公正性,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公务员家属和双职工家庭享受低保以及跨区域申请等问题,是否存在借低保之名吃拿卡要、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现象。
3、工作方法。采取“直观看、具体问、邻里访、信函询、资料查”的办法,坚持户户必到、户户必看、户户必查,确保对象准确。
四、时间和步骤
此次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从2009年12月20日起至2010年1月2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动员阶段(12月20日—12月25日)。制订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利用广播、专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低保法规政策、审批程序、操作流程等,确保宣传动员到位。
2、清理规范阶段(12月26日—2010年1月17日)。按照县局统一安排部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按照低保政策和审批程序,对不符合条件的经公示后,必须及时清退、注销;符合条件的必须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按照低保档案管理的要求,全面规范相关软件档案资料。
3、总结提高阶段(1月18日至1月20日)。清理规范工作结束后,各乡镇要及时汇总情况并书面上报县民政局,将经公示后确定的拟进拟出对象花名册及报告由乡镇长、民政
—3— 办主任亲笔签名后一并报送。同时,建立完善城乡低保长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城乡低保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县局成立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何景明任组长,副局长陈永琼为副组长,县低保办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全县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的指导。各乡镇由乡(镇)长负总责,组织民政办、村(居)委会和民主评审委员会等相关人员成立工作组,具体负责本辖区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
2、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开设专栏、印发问答资料等形式,县低保办统一印制低保法规政策宣传资料,乡镇、村(居)层层设立政策公开栏,重点对城乡低保的对象界定、工作程序、保障标准等予以宣传解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格局,让群众真正掌握政策,实现低保法规政策透明化。
3、严格操作程序。各地必须按照县局统一安排部署,严格入户调查、严格民主评议、严格“三榜”公示,扎实开展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确保工作实效。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纳入低保的,要按照程序予以清退,并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申办程序、入户走访、三榜公示、发函询问、集体评审、动态管理、公益劳动、立体考核、建档立卡”等十项制度,严格程序,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低保民主评审听证制度,充分发挥乡镇民主评审领导小组和村(居)民主评审委员会的作用,对申请对
—4— 象一律实行集体民主评议,无记名投票,必要时由申请对象现场陈述理由。严格执行“两书一函”制度,对进、退、留人员必须逐一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申请退回通知书》、《审核退回通知书》和《审批结果告知函》,实行阳光操作,规范有序。严格执行城市低保“义工制”,对有劳动能力而拒不参加公益性义务劳动的,必须按照低保政策进行严肃处理。
5、严肃工作纪律。此次城乡低保清理规范工作必须做到情况准确、事实清楚、整改到位、真实有效,严禁讲人情、和稀泥。如果因领导重视不够、责任不明确、清理走过场、整改不到位而造成严重后果者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不适应民政工作岗位的建议所在乡镇调整岗位;对问题特别突出的乡镇、村居干部及时将情况通报执纪执法部门。
6、规范管理档案。入户调查记录、民主评议记录等,必须由调查人、当事人亲笔签名盖章,做到手续齐全,真实有效。严格实行一户一档,将城乡低保对象的申请、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照片、收入证明等进行归档管理,做到档案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准确、字迹清晰工整、规格统一规范。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城乡低保
规范
方案
平昌县民政局办公室
2009年12月20日 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