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主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艰难开拓
毛主席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艰难开拓
作者:春天的惊雷社会主义的最终完善,进入共产主义,始终有两个指标,一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二
是人民群众觉悟的普遍提高。这要求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造
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好主观世界,即,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当年,毛泽东就是经常这样提出问题的。根据发展的辩证法,人们当然不可能同时总用一样
大小的力量抓好这两项工作,而总是因时因势,有所侧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中,体现了这一辩证法。并且鉴于社会主义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还较短暂,宏观上,以
强力的政治手段维护社会主义还是一个突出问题。从而形成毛泽东的思想中的政治领先、十
分注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统率战略。而思想政治领先战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则 通常以实
施个人乃至全民族的心性改造,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对我们民族心性的认识及其改造,毛泽东与其他真正共产党人一样,有一个逐步深入和深化 的过程。就毛泽东本人的认识来讲,经历由感性具体向真理抽象发展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
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建国早期,认为人民群众的情绪、心理和思想天然合理,有着极大的 社会主义积极性。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开始便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人民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育。更由于共产党主体来自最为广大的工农民众之中,建国前的几十
年腥风血雨的斗争,党代表人民,人民拥护党,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八年抗日,民心
共一,坚韧顽强,陷敌于灭顶之灾;四年解放战争,群民踊跃,赴汤蹈火,蒋家王朝,一朝
覆灭。建国后,土改运动一气呵成,对个体工商的改造,进展顺利„„由此,党和毛泽东从
这些伟大历史运动的感性具体上(同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相比较,这显得更为主要)看到了
人民群众和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方面,如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民族自尊心,有艰苦奋斗、百
折不挠的英勇气概,有牺牲自我而为民为国的革命精神,有追求美好生活和进步社会的热切
进取意识„„毛泽东在很多文章和谈话中,高度评价并热情颂扬了这一切。对群众中的消极
思想,对我们民族意识中存有的落后面,毛泽东从现实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如生活散漫、平均主义、自由主义、山头主义、命令主义等,提出批评。到建国前后,也仅一般地提出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①,以及大而化之地说明了: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残余,总是长
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轻易地退走„„等问题。从研究民族意识、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说,这是我党和毛泽东实施社会改造的感性阶段。由于
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和建立人民政权,受严重阶级斗争的掩盖,也由于斗争的实际需要,我们民族、人民大众思想中的伟大光明面得到充分展现,从而焕发出高度的革命热情;人们 的奋斗的目标和动机相对明确而又正确、单纯。此时,完全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同情人民群众的
遭遇,肯定其情绪、心理和思想主体的天然合理性,是革命领导者的革命本质的体现。并且,从世界这个大系统历史发展的时代精神上说,当代人民群众思想情绪的主体合力,必然包含
或必然趋向,也自然是社会主义,即确实有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至于人民对自身弱点,包括对历史“原罪”在自己身上残留的认识和克服,与当时认识的感性阶段相一致,通常是
实用性、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政治学习整风、整党、整军等)。真正的纳入社会主义文化
体系的认识和克服,则有待于一个较为长期的未来,因为其中还有反复。并且,消极、落后
面的东西,也只有在和平年代,在人际重组和利益分配中,才能表现出来。历史不会解决还
未提出的问题。二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被逐步显现并突出出来,人民群众思想上负面的东西渐渐如水落石出,我党对我们民族心性 的认识渐趋理论化。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列宁,都说得十分明白。要发展和提高生产力,造成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力和生产率。但由此得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唯一任务的结论,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在社会制度发生前进性变革的前期,保持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通常又是
首要任务。并且,虽然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自身并无思想和政治属性。然而,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人;人是有思想和政治属性的。人的因素决定着生产力的创造和使用。这样,就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来说,必然应在巩固自身的目的下,在两条战线同时进
行工作,一是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人民对社会主义真正赞成和接受;
二是用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造就和推动新的生产力。总之,社会主义建立之初,社会主义思想 的灌输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是我党和毛泽东认识民族思想底质,逐步形成理
论认识的前提和动力。另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新问题,如匈牙利事件,以及后来赫
鲁晓夫大反斯大林等,又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力图从人民的、民族的心底,破除旧观念,让
社会主义新文化思想占领阵地的思想。这里,我们不妨粗略地循着历史足迹,揭示我党和毛泽东的认识过程,及其产生的思想、理论。
毫无疑问,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认识、思想和理论,同他的其它思想、理论一样都具有──因属首
次猎及──而显得粗略有缺的一般特征。毛泽东的认识有:──从一些人颂扬奴性中看到奴性的存在。1951年5月20日,对电影《武训传》中表现的武训
受侮辱而不怨恨,受压迫而不抗争,编导者并将此颂扬为“为人民服务”的不好倾向,毛泽东 发表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文章。他批评说: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
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
程度。毛泽东同时严厉告诫人们: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毛泽东在这里看
到了一些人身上存在的奴性心理。后来在观看戏剧《法门寺》时,他也评论说:我不喜欢贾桂
(剧中人),因为他在主人面前不敢坐,还说“站惯了”。──看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表现。1952年,因刘青山、张子善由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大贪污
犯的事件,毛泽东重提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腐朽思想的进攻问题。应当说,毛泽东此时已
明确地看到了无产阶级本身发生蜕化的可能性。后来,这一认识又进一步深化。──唯心主义和保守思想仍在发生作用。1954年,毛泽东批评了《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以及《文艺报》阻挠“小人物”文章的错误,号召人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积
极开展学术领域的自由讨论,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迷信观念的广泛影响。从50年代后期开始,毛泽东针对不少人身上存在浓重的各式各样 的迷信观念,大力提倡解放思想,要人们敢想、敢说、敢干。针对迷信洋人的思想,他说,在
洋人心目中,中国人也是外国人,也是洋人。针对神仙迷信,他说,我们也在天上,别的星球
上的人看地球人也在天上,也是神仙。针对权威迷信,他说:“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 的人,开始的时候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③针对对毛泽东
本人的迷信,毛泽东讲过的话多得几乎可出一本《言论集》。其基本观点是:我也是人,也有
错误;我不是圣人;他说:我说的就都对吗?那可不见得。金口玉言,那我不成了圣人啦。历
史上没有什么圣人,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都对的圣人永远也不会有。我说的有一半
对,我就心满意足。就是书上说的,也有不少屁话,不能相信。他还说:我的观点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要继承,又要批评分析„„──懂得“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是一部分人“看家守户”的要则。1956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
建设的开展,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也不断出现,党内各种思想的斗争也明显表现出来。承认事物
内部的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的共产党人,当然不主张回避斗争,更不掩饰斗争,──尽管 党内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的展开会有误伤、会有错误,但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斗争和斗争的误伤、错误,社会性认识的提高和事业的进步是不可能的。有些思想有点平庸的人,因害怕斗争的误伤
而拒斗争如防洪水猛兽(这种思想的较为普遍的存在,必然导致群体和社会一次次陷进或是无序、失控的混乱,或是万马齐喑的死寂状态。中国封建社会的千年停滞,其思想意识原因,盖出于此),实际是有害的。据此,毛泽东提出著名的“五不怕”,即为了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实
际最为确切地说,是敢于和甘于通过自己的探索性斗争为他人和后人搭架认识真理的阶梯),要一
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爱人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④。在另一次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批评一些高级干部缺乏“五不怕”精神说,“那么多的顾虑,就是怕讲得不妥受整。
这叫明哲保身”⑤。从这些观点中完全可以看出,毛泽东此时对我们民族一部分人心性中的
“保身、懦弱、临险而退”的消极面,已看得十分清楚了。──意识到一些人私有观念的根深蒂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一方面是分配中的平
均主义倾向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一些人的个人主义和利已之图
也是影响积极性的原因。因此,他在此后多次私下和公开场合表露:人不应该自私自利,不
应为自己干活就有劲,为人民服务就缺少热情和干劲。故而,他强力提倡思想教育,希望思
想教育能培养出大公无私的新人来,这些新人具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也看到:
人类有几千年的私有制。要改变私有观念是很难很难的。但毛泽东是“愚公移山”式(毛泽东
赞扬愚公精神)的革命家,认为:越是难我们越要做,否则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⑥?毛泽东
这里正好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根基;抓住了人类存有的历史性“原罪”的内质。──注意到假话、假事、假意奉承、以假为伪是一些人的处世技巧。人们知道,做假作伪,会使革命事业和民族心性的改造在历史长河中发生涡旋。经过建国后近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毛泽东发现自己常常被一些人的假话包围。1958年大跃进前后,他一次次地走出红墙,力图通过深入乡村、工厂和矿山„„,掌握真实情况,然而总难如己愿。他经常抱怨说自己难
于摸到真实情况,他还不无遗憾地说:“„„敢讲真话的人太少了。”⑦──了解到一些人存有二重品格。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毛泽东逐渐看到了一些人的二重品 格。他在关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中,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
题。他指出了有些人的口心不一,行动和招牌不同;嘴上冠冕堂皇,实际思想又不是这样;讲
为人民服务,目光却始终盯着个人和少数人利益;讲团结,实际搞阴谋、分裂;讲民主,实际
却是十分专横;讲勇于自我批评、坚决承认并改正错误,行动上却文过饰非、争功诿过,伺机
翻盘;讲任劳任怨忠实于组织,私下又我行我素,甚至于阳奉阴违,一旦受到处分,又大喊冤
枉,等等。毛泽东的这些认识、思想,都散见于他的言论、文件和一些著作中。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他的
著述中,有这方面的系统和相对完整的观点。针对人们已显现出来的陈旧思想──我们民族心性 的负面,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整风和教育运动,其中有三反、五反,整风,学习雷锋、王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等。但在毛泽东看来,首先是这些运动不能解决全民族 的灵魂塑造问题,其次是这些运动还不足以暴露我们民族心性中全部负面,也不能揭示我们全
部的真正的黑暗面。三是毛泽东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为民族心性的改造,他以特殊手段,首先将我们民族思想中的 弱点、缺陷,尽可能多地暴露出来,让群众自己认识和教育自己。说到底也是让民族自己认识
自己,解剖自己,最终改造自己。──这是一个岐意极大的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总体评价,党中
央早在70年代末即已做出。诚然,这一评价也得经受历史的检验,也已得到检验,但这不是本
文的论题,所以,这里不作论述。仅就毛泽东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触及每一个人的灵魂和揭
示民族的负面,以达到最终自己教育自己,防止旧社会制度在中国卷土重来的本意来说,毛泽
东这段时期仍有不少需要研究的极有价值的思想。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认识和行动,较前有很大的变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由大量的感性
具体发展向深刻的理论抽象。其内容大体如下:一是明确承认从旧社会脱胎来的社会主义同亿万人的旧传统、习惯和思想存在矛盾,即我们民
族心性的某些旧传统习惯影响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二是认为民族心性中旧思想对社会主义的不习惯、不接收具有思想领域内阶级斗争的性质(毛泽
东本意是指这种阶级斗争同政治上阶级斗争有区别,它大量发生在人民内部,不具有对抗性质);三是付诸实践,认为精神的东西只有通过精神去摧毁。由此──逻辑地提出文化领域的思想大革命;
发动群众,批判封、资、修,并在批判中使自己受到教育;四是大胆探索如何揭示我们民族、国家的黑暗面的方法渠道。在毛泽东眼里,这种揭示一方面是
指直接揭示,即人民群众以正确思想动机认识揭露民族仍存在的落后、黑暗面,另一方面也是指
本来落后、黑暗的方面在揭示和反揭示中而自我曝光、亮出真像。毛泽东在本世纪60年代后半期
讲的从“右”的方面介入斗争,即有这方面的含义;五是认识到历史旧文化的积淀也是一种存在。作为历史的阻滞力量,它本质上始终是一种右倾
思潮。不过,它有时以左的面目出现,极力把事业推向左倾或极度左倾。毛泽东的晚年,对此
已有较明确的认识。这里应强调申明,毛泽东是将一切思想观念、道德情感、政治态度、理想目标、宗教意识和各 种文化知识学习,等等,都归纳在意识形态的范畴里的。从而据此提出他自己认定的社会主义
文化的改造任务,并付诸实施。至今仍有一些学者认为:毛泽东对文化采取的措施和所谓的革
命,有时是学生不上学,学校不开课„„谈什么文化,称得上什么革命。这种批评实际是一种 “无共同语言”式的,即“言未及义”的批评。它表明,毛泽东领导人民的意识形态领域的社 会主义开拓,在作艰难的匍匐前进。
第二篇:毛主席在延安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学情分析
文中描写了一代领袖毛泽东与花山人民群众一起生活的日常小事,对于毛泽东,学生只是通过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毛主席有了粗略了解,对于伟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课前鼓励学生搜集主席的故事,或赞颂主席的歌曲,促进学生对主席有更深入了解。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将学生自能读书、自读自悟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得以锻炼和提升。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群众的情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事情,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凡人的情怀。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以议促思,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思路设计
1、歌曲《东方红》视频导入,回顾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了解毛泽东,引出本课课题,继续走进伟人,去一起感受他凡人的一面。
2、总结精读课文阅读方法,依据自学提示对各环节进行自主阅读、交流。
3、阅读课文背景资料,观看图片,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感受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主席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4、回放《东方红》,全课总结,再次走进伟人,提炼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毛泽东作为伟人却有着凡人的情怀,挖掘了课文主题的深度。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收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题导入。
1、欣赏歌曲《东方红》,了解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以赞颂主席的精典红歌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
2、回顾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毛泽东,引出毛主席与 花山人民群众的平凡小事,感受他凡人的情怀。读题。【设计意图:与本组前三篇课文自然衔接,从不同角度介绍毛泽东,激发学生继续走近伟人,去了解他凡人的情怀。】
二、回顾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1、依据各环节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初读环节,以正音和解词为主,抓住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重点词语理解。如:夜以继日、挺在行、特殊等。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应作为自学的重点。】
3、细读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具体说说课文所讲的三件事,并概括小标题,抓住课文的主线。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读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4、精读环节,抓住课文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中的两个重点语段 品读,前两件事详写式教学的重点。
第一件事重点语段: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设计意图:教学中,以第一件事中一段集中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节描写为例,品词品句,指导朗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理念。】
⑴这段话集中了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选择其中的一种细节描写读一读。⑵从“拿起来、又放下”说明什么?该怎么读?读出思索的感觉。
⑶主席的语言描写中有一个反问句,谁来读?“这怎么行?”意味着什么?这句该怎么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⑷这样不行的原因谁来读?想到这里主席的神态变得严肃起来。
⑸主席的话语亲切自然,从“不能„„就„„”的句式中,你体会到什么? ⑹让全村人集中到一个碾台上碾米的后果是什么?读出后果的严重。⑺一起再来回味这段话,从字里行间感受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体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第二件事重点语段:变换句式、填空练习帮助理解。【设计意图:第二件事主席的一段精彩语言描写也是教学的重点,这段话的理解采用了变换句式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和补充句子的 填空练习来化难为易,最后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产生共鸣。第三件事略写,学生交流时,教师点到为止。】
5、将课文所讲的三件事串起来,总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结:1948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不仅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还十分注意体察民情。请群众回来碾米,进而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茶水,更难能可贵的是主席亲自来到群众中,帮群众推碾子。毛主席对群众的关怀、体贴和爱护,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们,更打动了花山人民。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并非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学生讲三件事研读之后要进行整合、提炼、升华,让学生明白三件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6、出示本课的写作背景,拓展主席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毛 泽东的平易近人。过渡:因为主席当时没有公开身份,整个花山人都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老师这里有份资料。出示写作背景。
小结:是啊,仅仅九天他就在华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那么在祖国的其他地方呢?出示拓展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主席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三、回放《东方红》,全文总结,升华情感。
1、师总结:再次走进伟人,体会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即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提炼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毛泽东作为伟人却有着凡人的情怀,挖掘了文本主题的深度。】
2、作业设计 :练习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讲从课文中学会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请碾米
关心
劝喝茶
体贴
爱护
群众
帮推碾
深入
作业设计:仿照课文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略读课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析,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三、对课文内容有机整合,提炼主题,升华情感。
四、回放《东方红》,全课的总结,挖掘了文本主题的深度。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生字词的自学交检查中因为面面俱到而耽误教学时间,应仅仅抓住与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词语进行交流,抓住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应注意提炼要有深度,对学生答到什么程度收住,没有达到预期程度如何更引导深入文本,应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邹
红
二零一八年一月
第三篇:毛主席在花山[推荐]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有条件的搜集一段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自学重点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课文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进行填空练习,抒发情感。您真是一位----的主席,我们----您!
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简略地做上批注。
三、学生自学(15),小组讨论(8)。
四、全班交流(10)
1、认读词语。
2、小组汇报理解词语情况。
3、交流问题3.相机板书:
让碾米--体察民情 敬爱请喝茶—不高特殊化 崇敬帮推碾—融入群众 敬仰
4、交流问题4.(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五、质疑
六、课外延伸
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
课后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互相讲讲,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机动巩固
第四篇:《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之前,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篇。
他主要叙述的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时的几事。重点突出表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大众关心人民大众平等对待人民大众的高尚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另外,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的交谈,表现了他幽默风趣,与人民群众亲密的像一家人一样的深深情谊。
当我读到第三自然段时,让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尚品质。这段描述的是毛主席在散步时看到村子里只有两盘石碾,可以从中看出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的心中,群众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群众冷暖。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始终是第一位!
毛泽东他老人家刚把碾米的事情安排妥当。又吩咐警卫员给群众送茶水,这又说明毛泽东主席工作作风严谨,安排周密细致。只有心系群众的领导者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毛主席认为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当老乡们询问警卫员茶水有什么作用时,警卫员回答了他们,可这样说乡亲们,完全听不懂!毛主席以通熟易懂的简短语句解释了警卫员的意思。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回答也略带风趣,他与群众亲如一家的深情,可以用几个四字成语来说,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平等待人。
作为领袖毛主席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还时刻惦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琐事。他帮助老乡推碾子碾米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不正是毛主席时刻与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真实写照吗?
一个这样的主席,怎能不让全中国人赞叹?怎能不让全中国人欢呼?如果是你,你也会这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积满了皑皑大雪的高山,都让毛主席带领着三军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跨越了!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是这样的主席,带领着我们建立世界的地位,创建新中国!我们怎能不为有这样伟大的主席而高兴,而自豪呢?
第五篇: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1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毛主席在花山》,我很受感动,今天我又拿起书仔细看了这篇文章。
文章里有一段令我终身难忘:毛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的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件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胜利可靠的保证。”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给毛主席敬了个礼。
毛主席不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这使我懂得了:真正伟大的人绝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的。
呵呵,毛主席说的这些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老百姓更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2这两天我看了一篇课文叫《毛主席在花山》,我很爱感动,不知为什么我这几天又想看这篇课文了,我又拿起了语文书仔细看起了这篇课文。
课文里有一段令我终身难忘:毛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的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不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吗?”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笔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毛主席说的这些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老百姓更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真正伟大的人绝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的。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3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一课,课文主要讲了1948年毛主席转移到花山村工作,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让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知道后不仅让乡亲们来碾米,还请乡亲们喝自己一直不舍得喝的南方茶叶,看见乡亲们累了就让他们休息,自己来碾米。
表现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品质。
这让我联想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见瑞金沙洲坝干旱严重,就亲自带领警卫员挖起井来。乡亲们见了也纷纷一起挖,井挖好了,还在井边立了一块牌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它是毛主席热爱群众,群众热爱毛主席的表现。
毛主席常说“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在革命时期,处处留下了领袖的光辉身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主席,革命才会成功,中国才能解放,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4有一天我看了一篇课文叫《毛主席在花山》,我很爱感动,不知为什么我这几天又想看这篇课文了,我又拿起了语文书仔细看起了这篇课文。
课文里有一段令我终身难忘:毛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的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不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吗?”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笔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毛主席说的这些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老百姓更应该感谢他们才对,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不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这使我懂得了:真正伟大的人绝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己的。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5这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毛主席在花山》,我很爱感动,不知为什么我又想看这篇课文了,我又拿起了语文书仔细看起了这篇课文。
课文记述了警卫员怕耽误首长的事,和村长商量让乡亲们到别处碾米去,毛主席为了不耽误群众的正常吃饭,又让警卫员到花椒树下碾米,并且沏茶水给碾米的群众和,还帮助群众推碾子。从这些件事中,体现了毛主席平等待人,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德。
所以我也要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同学着想,做一个不搞特殊,平等待人的小公民。从这些细小的事情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主席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也许正是因为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他才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并且也让我学会了平等待人。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6有一天我看了一篇课文叫《毛主席在花山》,我很爱感动,不知为什么我这几天又想看这篇课文了,我又拿起了语文书仔细看起了这篇课文。
课文里有一段令我终身难忘:毛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这天这个胜利的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所进行的斗争,不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吗?”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笔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毛主席说的这些话让我深受感动,我想我们老百姓更就应感谢他们才对,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这天的幸福生活。
毛主席不把自我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这使我懂得了:真正伟大的人绝不会强迫别人尊重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