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00万吨待处理污泥何去何从
3000万吨待处理污泥何去何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08-7-30 09:31 作者: 贾海峰
“到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将达到60%,届时每年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3000万吨,而我国污泥处理却面临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等诸多问题。”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在日前举行的一次污泥处理行业论坛上指出,出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各地都掀起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高潮,但是污水处理伴随产生的污泥处理问题,至今既缺乏关注,又缺乏政府投入和技术支持。
有专家建议在水价里征收污泥处理费,进一步提高水价。但是,在目前CPI上升压力还很大的情况下,污泥处理费用是否简单地加入水价体系还存在不同意见。有观点认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单独核算有利于政府监管。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处长王开宇表示,环境保护部委托北京环境保护科学院等单位起草的污泥环境管理体系政策文件已经制定完毕,准备择日出台。
上述体系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3000万吨污泥
上海济邦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易兆青表示,2007年末,全国共建污水处理厂883座,设计处理能力7138万吨/天,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1.3吨干泥计算,全国每天干污泥的产生量9279.4吨。
而目前污泥处理形势却并不乐观。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指出,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国内大部分污泥处于堆放状态,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城市环境问题。
正在帮环保部制订污泥处理有关政策文件的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凯军介绍,环保部正在做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要从综合的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目前,对于污泥的处理,国内多采取三类办法:一是转运堆存或填埋;二是烧结;三是还田或者给园林用。
与会专家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目前看来上述三类办法都存在缺陷。例如,转运或填埋需要场地,而且污泥需要做无害化处理以后才能填埋,而污泥无害化处理至今没明确谁来出资,如何处理。另外,烧结和还田等技术也都面临投入成本太大,利用土地没法落实等问题。
就在国内技术和管理政策都在探索中时,另一个事情变化使污泥处理工作变得更加紧急。
赵英民指出,按照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还有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的“十一五”规划,2010年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一天超过一亿吨。
如果按这个量算的话,每年污泥的产生量就会达到3000多万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赵英民表示,污水处理的污泥处置方面极需要加强技术引导和管理。
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厂的一位负责人呼吁,国家是否能出台一些针对处置污泥的一些补贴性的政策。比如,参照垃圾电厂电价补贴标准,按掺烧比例享受补贴。垃圾电厂还有征税返还的政策,污泥垃圾场是否能参照这个标准,按比例享受这个政策。
污泥处理费如何收?
污泥处理从无到有,再到大规模处理设施上马,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污泥处理费哪里出的问题,而这也是政策制定部门和行业都在考虑的问题。
易兆青表示,目前污泥处理是没有收费机制,在目前这样一个政策体系下,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仅仅能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由财政全额来补贴污泥处理的运营费用不大现实,要加快处理污泥,直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似乎是迅速筹集污泥设施运营资金的唯一选择。
对于污泥处理收费的问题,易兆青建议,“明确污泥处理的责任主体,构建污泥处理的经济支撑体系”。政府制定政策、规划,量化污泥处理要量化处理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同时,通过出台收费政策或补贴政策,构建污泥处理的经济支撑体系,保证污泥设施能够正常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环保部在这次会议上研讨的污泥环境政策体系文件是一个系统性文件,其中不仅包括了技术处理规范和指导原则,也有系统性支持政策。
另外,对于污泥处理收费的标准和对象,有关专家仍存不同意见。
傅涛指出,在不同的城市,上海、北京,或者内地的不同城市,无害化的区间不一样,无害化的界限不同,老百姓付的污泥处理费也应该不一样。另外,不同工艺路线对应的无害化责任不同,污泥处理付费是不同的。而在确定收费对象和收费标准之前,应该先确定污泥的排污责任主体。
第二篇:污泥培养
整个过程时间长短不一,加污泥和营养液的话要30来天,不加营养液的话要六七十天吧,如果是生活污水,时间少很多,我们做过一个100方的生活水,只用了七天就效果起来了,十来天就全因子都达标,因为
一、准备工作
(1)流程中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各设备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开设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项目,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日污水水量及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氮、磷、有毒物质等)。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掌握缺什么补什么及C∶N∶P≈100∶5∶1比例。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的污泥种菌。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二、污泥接种
1、接种量
培养污泥,如用浓缩污泥接种,投加量约为池内混合液的0.05~1.0%(干污泥),如用脱水污泥接种,投加量约为3~5%(每吨池水中加的污泥公斤数)。
污泥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脱水污泥需5~10%(污泥曝气池容积),如果是浓缩污泥则需1mg/L左右,但关键还是要有培养污泥的经验,如培养过程控制不当,污泥最多也没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的,有的单位培养了多次也没用(主要是工业废水),有经验的则可大大减少接种的污泥量。
2、污泥类型
消化污泥中细菌很少,主要是一些甲烷细菌,而原本存在的好氧菌在厌氧后已处于休眠状态,再经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后已过了休眠期,如果将消化污泥再曝气是无法再恢复活性的,再说此时污泥中的营养已很少。用消化污泥时应该考虑消化工艺类型和适当增加泥量
注意:(1)24小时闷曝,培菌开始的2~3天是可以的,以后还是根据实测溶解氧来控制的好,否则可能会延长培菌过程3倍以上的时间。培菌
(2)水温低于10度培菌时,通常培菌耗时较长,基本上是常温培菌的1~2倍。
(3)由于,B/C比偏低,为缩短培养时间,在接种后,还是需要投加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以理论计算控制B/C在0.5左右。随培菌的进行,外加碳源逐渐减少投加量,如:每10天后减少10%的外加碳源量。
(4)溶氧控制,在满足搅拌的前提下,除开始培菌的2~3天足量曝气外,其余的日子里,控制在3左右即可。
(5)加铁
有资料介绍加铁有利于驯化污泥提高抵抗外界条件变化的能力,如刺激菌胶团的生长,而有些资料又认为铁能与磷反应形成沉淀物,附着在菌胶团的表面降低其活性,虽可提高絮体沉降性,但絮体大小变小,结构变紧。我公司长期加小量三氯化铁,但并不清楚有多少作用,请各位多多探讨。共同提高。
三、调试
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建立规章制度等。
我们将上一套SBR法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水质:
CODcr 720.68
BOD5 404.79
NH3-N 402.92
PH 6—9
总悬浮物 194.38
氰化物 18.98 我门以前没有接触过污水处理,所以十分担心,对培养驯化过程中所要做的具体工作只能从有限的资料中摸索,下面有我根据一些资料编的培养驯化方案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
1.向IC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向IC池鼓风。
3.向IC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提高培养速度。
5.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分析仪PH值、ORP、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活性污泥的驯化
1.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开始进入少量气化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化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
4.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
第三篇:污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污水处理厂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缺少稳定、有效的处置途径,各地的污泥污染事件频发,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正常和稳定运行面临巨大压力,污泥的处理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
2004-2014年废水排放量
有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每天产生含水率80%以上的污泥达到17.5万吨。有300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去向不明,污泥含水高达80%,其中80%的污泥未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置,60%以上为简单的土地填埋。
2010年底,环保部发出《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同时规划、建设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目前不具备污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应在2年内建成并运行污泥处理设施。通知同时还提出了污泥必须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的强制性指标。污泥环境化处置面临严峻挑战。
相较于德国,德国的污泥处置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具备较完善的管理体系,研发和技术储备雄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德国已不再将污泥视为废物,从单纯的消纳处置转变为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德国每年产生污泥200多万吨(干重),其中21%进行焚烧处置,31%为包括水泥窑等工业窑炉的协同处置,农业利用28%,园林绿化18%,其他2%,基本实现100%无害化利用和处置。污泥处理困难与商机并存。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适合各自国情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主要考虑因素为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城市化程度等。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卫生填埋、园林绿化、焚烧以及制作建材都是可行的处置方式。综合分析,污泥焚烧将是污泥处理最环保、最可取且能源循环利用的最好方法。
9.1.2市场前景及规模分析
随着中国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水污染治理的能力不断加大,污泥产量也越来越多,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新挑战。中国的污泥产量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大量增长,但是目前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水平较低,污泥经过常规的浓缩脱水后,主要是弃置,没有达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污泥得不到妥善处置也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污泥处理处置已成为政府、行业专家、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污泥处理处置,特别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的新课题。笔者对国内外常规污泥处置方法及目前在中国的适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据资料显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污泥产生量接近2200万吨,其中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根据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47亿元,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正在悄然壮大。一些企业瞄准商机,在技术上大下功夫,想以此占领先机。
2014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COD总量864.4万吨,污水处理总量401.1亿吨,污水处理率达90.2%。按照污泥产率“1.5吨-DS/万吨-污水”来计算,每年污泥(含水率80%)产量接近4000万吨。按照污泥VS:DS=0.5,VS:COD=1.5,计算每万吨污水的COD总量是1.94吨,其中污泥中含有的COD总量1.125吨,也就是说污水中的COD约58%是以污泥的形式排出。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达到80%。然而,十二五时期实际情况是规划要求没有实现:大部分城市的污泥都没有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其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包括病原微生物、氮磷、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盐分污染给环境带来很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提高,污泥量也同步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它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83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62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量80%的污泥4000多万吨。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住建部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对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篇:家庭教育何去何从
家庭教育何去何从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像是商家们蛊惑家长最为有效的广告词,而相当一些专业教育机构更是把所谓的特长开发作为打开家长腰包的“金钥匙”,在这样的舆论攻势的影响下,家长们迷失了家庭教育的方向。笔者这样说绝不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家长们之所以热衷于开发孩子的特长,说到底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弥补自己生命的遗憾,二是延续自己的梦想。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暴,无非是利用了家长们这种补偿心理和追梦情结,“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性口号成为家长们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支柱,并以此作为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把终生发展的坚韧过程自欺欺人地寄托于三至五年早期的定型培养,我们冒着牺牲儿童现实幸福的危险去赌注孩子们虚无缥缈的未来幸福。
我个人认为,比读书求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亲历实践和与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至少也应该是同等重要。因此,我认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交响乐,让孩子体验协调之美,感悟合作之重要;也可以带孩子到农村去参加田间劳动,让孩子体验泥土的芬芳,感悟劳动是内心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拾荒部落一天的生活,让孩子去体验人世间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感悟拾荒者别样的幸福与忧伤;也可以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去观察特殊儿童一天的生活,让孩子体验人世间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感悟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其实已经多么地不平常。你带他到城市,你领他去乡村;你陪他爬高山,你伴他趟平原;你也和他一起悠悠走过老街古巷;当然更可以光顾小吃摊点。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悟生活!
另外,教育情怀也是师者和为人父母者不可或缺的素质。何谓教育情怀?我认为它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能够深刻地理解教育,二是能够激情地投身教育。所谓深刻地理解教育就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最为本质的意义就是要唤醒灵魂,教育最崇高的目标就是要最大可能地把所有的人导向真善美。所谓激情地投身教育就是时时刻刻都保有一颗明敏的心灵,和每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感动着孩子们的感动,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一旦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就可以在日常化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生活的灵动性之间寻找到诗意的生存空间;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既可以享受日常职业生活的安全感,又可以摆脱日常职业生活的乏味感。
当教师和家长拥有了这样的情怀,就不会歧视任何生命,孩子因此才能受到真正的教育,实现生命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与终生发展;而当每个人都拥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就应该坚信中国教育已经和中国社会一道沐浴在未来明媚的祥光之中!
第五篇:关于煤焦油水份超标待处理的请示报告(范文)
关于煤焦油水份超标待处理的报告
公司领导:
现有化产车间煤焦油水份超标原因分析:自2014年12月6日焦炉上升管出现大量结碳石墨,且车间各塔阻力平均上升400pa,持续48小时,公司生产领导安排对进煤各单种煤进行筛粉分析,<1mm占的为比例12月8日瘦煤42.6%、13#主焦48.2%、12月9日4#肥煤53%、8#肥煤41%根据煤化工焦油异常时分析,要想焦油易脱水,各煤种筛粉<1mm所占比例,不能超过40%,而我厂各煤种均超过40%,其中4#肥煤、6#主焦均超过50%,造成焦油出现密度、粘度偏高,灰分、甲苯不溶物超标,脱水困难,且水份超标。
车间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