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生调研3
关于民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初稿)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推进和谐辽中建设。按照办公室安排部署,就社会保障、教育和农民增收等民生工作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县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力稳步增强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围绕民生工作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社会保障方面。
1、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乡低保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方式,对城乡低保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明确责任,严格督查,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解决好“错保”、“漏保”、“人情保”等问题,逐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确保“应保尽保”。目前我县共有城镇低保户3986户,7360人;农村低保户12128户,20009人,月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48.82万元。
2、加强五保供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五保供养条例,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规范五保档案,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应保尽保。我县现有五保户3948户,4026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797户,801人,供养标准为年5060元;分散供养五保户3151户,3225人,供养标准为年2640元,全年发放五保金636.92万元。农村中心敬老院整合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0月份完成辽中中心敬老院的整合和养员入住。
3、认真落实孤儿救助政策,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我县现有孤儿139人,其中城市孤儿13人,农村孤儿126人。按照沈民[2011]32号文件精神,从2011年4月1日起,我县提高了孤儿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城市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农村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
4、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得到加强。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我县新建示范性老年人日间照料站3所,有文化娱乐、康复训练、社区卫生所、图书室、微机室、老年饭桌、供暖设施等十项功能。我县在原有6所民办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今年新审批2家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0张,使我县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加强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工作。六间房精神病院今年又征地40亩,用来扩建床位和建蔬菜大棚,今年已有161人次进行了特殊托管;今年将建一个高标准的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将满都户大病托管中心移到辽中中心敬老院,在辽中中心敬老院专门装修出两层楼150张床位作为全县大病托管中心,年底前确保入住对象90人,力争达到100人。
(二)医疗保障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个。其中,村卫生所(室)X家,县直卫生机构X家,县直医疗机构X家,镇医疗机构X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100%,累计报销X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贵”问题。三是行风建设继续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就业方面。我县目前的就业政策是“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围绕这一政策努力开发市场,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种培训班五期。二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就业。先后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2个,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就业362人次。
(四)教育方面。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教育新格局。新建茨榆坨学校三部。投入1428万元,新建面积为10200平方米的茨榆坨学校三部。新建幼儿园。投入930万元,新建镇一小、镇二小幼儿园,改造了少年宫幼儿园。推进校安工程。投入1165万元,加固镇二中教学楼等四所学校校舍。以上项目均已实现施工队进场施工。2011年6月,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验收,全县所有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均成为辽宁省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规范办学取得重大成果。二
是开展扶困助学,提高了百姓福祉。给予困难学生伙食补助。投入87.4万元,为全县874名贫困中小学生补助伙食费。启动扶困助学工程。2011年,共为440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发放了半年助学金共计33万元;投入80.78万元,资助了1154名中小学贫困学生就学;建立贫困师生补助基金。投入100万元,补助贫困师生,并通过开展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共为20名贫困大学生贷款12万元。此外,投入21.77万元,为全县中小学生投保了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五)农民增收方面。一是靠政策推动、企业拉动,农民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了X项骨干项目,创建了X个X亩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建设了X大生产基地,实施了X项富民工程。
二、制约因素
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给改善民生提供了保证,促进了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是,面对更高奋斗目标,面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新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保障体系覆盖面、救助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大;现有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期望的医疗服务质量之间有差距;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工程依然任重道远;农民收入不平衡、不稳定;缺少龙头企业带
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不强。
三、对策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实现医疗、就业、教育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民生工作的自觉性。要进一步从解决百姓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重视民生工作,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民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同时,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能力,确保“民生工程”得到落实、职工利益得到维护。
(二)加强领导,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打破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
(三)强化宣传,优化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实施的环境。一是要采取和利用政策咨询、专题讲座和广播电视等形式,扩大社会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政策。二是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和观念。三是要进一步倡导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公正、诚实友爱的和谐理念,注重宣传热心慈善事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拓宽渠道,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摸清底数,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岗位开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健全再就业工作的责任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和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围绕我县劳动力需求,广泛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尽快化解目前存在的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建议县政府,购买全县公益性岗位(单位门房、通讯员、锅炉工、清洁工等),用于安排下岗失业人员。
(五)提高标准,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保障“兜底”线。要全面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等城乡最低保障标准。解决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基本生活不能保证的问题,补助标准要与我县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当地平均生活水
平相一致,其次要进一步扩大救助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应保尽保。
(六)加大投入,确保各类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财政要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农民五保户供养、灾害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涉及民生问题的财政资金列入预算,确保各类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1年建议兴办十大惠民工程
1、探索全县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大力实施中心敬老院工程,全县五保户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3、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XX万平方米。
4、实现城乡社会就业率X%左右,新转移农业劳动力20万人。
5、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确保有线电视通达地区城乡低保家庭免费收看有线电视。
6、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85%以上。
7、食品安全监测覆盖率达X%。
8、新增电子监测探头XX个,建成覆盖全县的电子监控网络,打造治安最好城市和最具安全感城市。
9、启动暖心帮扶工程,采取建立档案,安排免费培训,推荐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等多种措施,消灭零就业家庭。
10、
第二篇:民生调研报告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2社会调查报告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当代大学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讨。这是大学生对国家问题关心的体现,也能培养我们的主人翁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一份力。
从很多资料上看出,自从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猪肉价格上涨之后,“涨价”便成为一个很耳熟能详的名词。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公园闲谈,人们口中最常听到的词汇便是什么什么又涨价了:粮食涨价、肉涨价、油涨价、房涨价、方便面涨价、奶粉涨价、豆制品涨价、液化气涨价„„飞涨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到我们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帐单也在随着这些物品的上涨而跳跃到一个新的数字。
面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选择了这次调研,可能由于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此次调研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普遍性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但这确实是一次切实的调查,从中分析出的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是本社区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实际看法。根据调查问卷中以及书本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我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一点的建议,这些收获使我这次的调研活动充满了意义。
一、此次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
1.调研地点: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 xx社区
2.调研对象:xx社区御览嘉园3、4、5号楼200户居民 约800至1000人(xx社区是包含多个住宅小区,数十栋住宅楼的中型社区,从中随机选择三个楼进行调研)xx社区预览图 3调研时间:2010年8月3日至8月20日
4.调研过程:
(1)确定课题;
(2)查找关于物价问题的调研资料,根据分析整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
(3)调研:
①在选择的居民楼内挨户进行调查取样,共发放问卷 910 份并全部收回,有效97.94%(内容见第5点);
②在经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对有典型意义的受访者进行了专门采访,这些受访者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采访问题包括: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③走访社区附近一些大中小各型超市市场,调查近些日子以来居民各项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5.调查问卷内容:《物价问题对你所在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1)您家庭的收入情况(按月计): A.10000元以上 B.8000至10000元 C.5000至8000元 D.2000至5000元 E.2000元以下
(2)近二至三年,您家庭收入增加与否? A.显著下降 B.下降 C.无变化 D.增加 E.显著增加
(3)您觉得我国平均工资的上涨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A.关系不大 B.仍觉物价偏高 C.觉得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不是问题
(4)近二至三年,您对物价上涨的感应程度,请举例说明: A.没有太大变化 B.略微上涨 C.上涨迅速
(5)您认为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可多选):(1)食品类 :蔬菜类 蛋奶类 肉类 粮油类 包装食品类 其他:(2)日用品类(3)家用电器(4)汽油(5)奢侈品(6)房价
(6)物价上涨对您生活有何影响: A.负担不起一般生活所需要的开支,如食品、水电费等
B.负担不起更高的生活消费,如旅游、看电影等开支 C.能负担得以上两种消费 D.能负担得起奢侈品的消费,幸福感强
(7)关于物价上涨原因,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A.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B.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 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C.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D.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受访者正在填写调查问卷
二、关于调查问卷的结果汇总
此小区是一个居住面积80至140平方米的中型小区,小区内住户大部分都为三口之家和夫妻二人,也有少数合租者。其中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
这些居民对物价上次均持肯定态度,就第一个问题来看,选择B和C的总数占总调查人口数的87%,说明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步入小康。90.9%的人对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已有切身感受。44.6%的人觉得“平均工资上涨”也与己无关。而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77.9%的人认为肉类价格上涨使自己的利益受损。20.6%的人享受到了平均工资上涨带来的好处;而在收入超过6000元的群体中,这两个比例分别是37.4%和43.4%。而中低收入人群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十分大,有几亿人未达到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仅800美元左右。因此不难看出为什么这次食品的物价上涨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对于单独的特别受访者,我的提问便更加细化,总体而言,大多数受访者都对物价上涨持肯定的态度。就上涨幅度看,大家都认为是适度上涨,并未过度上涨,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从趋势上看,多数受访者认为此番物价上涨是阶段性的,有缓和的趋势。
三、调研分析
(一)资料显示
1.食品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4%,创27个月以来新高。这也是我国CPI连续3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的警戒线。也许说这些统计数字还是离百姓生活太远,毕竟谁也不是太了解CPI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但是据报道显示的这些事实:在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猪肉价格在20多天内涨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鸡蛋价格从几个月前的每斤3.8元上升至4.5元;在沈阳受小麦等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影响,酱油价格普遍上涨20%左右,原来4元的拓东一级咸酱油,现在已经卖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成品油价格已在一年间上涨幅度超过30%。与此相关联,国内不少地方出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原来卖两元一斤的苹果现在涨到三四元一斤;甚至平时不起眼的白糖,也涨价了;另外一些蔬菜、牛羊肉也在不同程度地涨价„„
而菜价涨跌互现,尖椒、青椒、云豆等少数品种价格高于去年,白菜、土豆、韭菜、胡萝卜等价格低于去年,蔬菜的整体价格水平低于去年,供应总量与去年持平,基本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2.日常用品类:
商品的涨价像传接力棒一样,纸巾、毛巾类商品也偷偷跟着涨价。
我从一个超市负责人处得知,超市方已经得知厂家的通知,后期纸巾、毛巾等部分商品价格将上调10%。目前,维达、心相印、清风等多种品牌的10只装卷筒纸,市场价格在15—23元。到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将进行微调,价格几乎都涨到20元以上。据介绍,纸巾涨价与纸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受到去年旱灾、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国内林木减产,直接导致木浆涨价;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加重了纸巾生产企业的造纸成本压力。
3.汽油:
目前沈阳汽油价格为:90#汽油4.35元/升,93#汽油4.65元/升,97#汽油5.1元/升。目前,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换句话说,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而制定的价格。世界范围内汽油价格的上涨也影响到沈阳汽油的价格。
4.房价:
沈阳原来城市人口中下岗人员比较多,收入比较低,所以沈阳的房价调控一直很严,做的不错,经济发展不错,而且最近十多年来,依靠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建设,不需要靠房地产来提升GDP,还有个原因就是沈阳作为东三省的集散中心,大量再就业人员和外来人员也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比照小城市的吃拿卡要现象也少些,所以房价照同等规模大城市相比并不高,但仍旧年年呈现走高的趋势。总之,全国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其比重分别为33.4%和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和
8.5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和10%的最低收入户食品的消费比重分别达43.5%和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看出,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是最大的。从价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类消费比重看,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8.4%和44.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和7.5个百分点。从低收入群体看,10%的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0.9%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因此,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消费比重低,相对而言,价格下跌的实惠则得到较少。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总体归结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得越多,弹性越大跌得越多;资源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二)具体影响从宏观的角度看,由于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仍保持在高价位上运行,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6%,影响了农民人均多支出186元。这些都必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心理。人民手中钱越来越不值钱,纸币贬值,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影响人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人民购买力降低,影响人民消费心理,商家难攻消费者荷包,消费市场不活跃。
但涨价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说对于城镇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
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对这一反差现象,理应受到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买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以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相反,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因此,从价格的涨跌和居民消费比重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城镇的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不轻松。
(三)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后文调查问卷中的最后一题实际上是我做调查前做的一些总结。供需失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归根结底,都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造成的。
其次流动性过剩,再次是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滞后反应。
(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物价上涨
目前,让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物价居高不下。近期的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形成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较大压力和紧张心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高位回落。遏制物价,使上涨来得缓慢一些,做好应对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有三个应对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币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三是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同时,保持股市稳定发展对当前经济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股市的稳定向上发展,可以吸纳大量过剩流动性,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好处。如果当前股市出现暴跌甚至发生股灾,那么,对当前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纳的大量流动性必然会一方面流向储蓄、其他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将会流向房地产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将推动房地产价格以及物价继续走高。因此,要建设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蓄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四、物价问题之我看——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这非常的令人惊讶,这个成功建立在智慧、强大、勤劳的中国人民和政府领导人的基础上,不管怎么说,中国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所以也要肩负全球的责任以及照顾全球的利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近阶段,我们看到,CPI还是高高在上,油价虽然忽上忽下,但上涨的势头
不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已经让人们变得无可奈何,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还有弱势美元、次贷危机这些原本只有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才关心的词汇,已经被老百姓整天挂在嘴边,谈之色变,这半年,每个老百姓简直都成了经济学家。并且,天有不测风云,近一至二年,中国先后遭遇雪灾、地震,楼市冷清,股市下跌,银根紧缩,出口不畅,中小企业压力骤然加大,而我们这些老百姓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不断攀升的物价,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就像天气预报那样,成了咱们这些普通人都关心的事,这是不是预示着中国也越过了通货膨胀的门槛? 实际上,经济的复杂就在这里,它就像个不断变幻的魔方,谁都很难说清楚,下一步它将变成什么模样,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恰恰正是经济的魅力,温总理说今年会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其实,困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错综交织,使决策困难,还有好不容易积攒的社会财富会被通货膨胀吞噬,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会随着通货膨胀变得愈加艰难。一切的一切并不能构成对中国经济丧失信心的理由,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逆转,经济的基本面也没发生恶化,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组合拳,已经基本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蔓延。正如中国人民所期望的那样,尽管中国国内现在面临诸多艰难挑战,但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中国要继续承担对这个世界的责任。站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我们从配角成为主角,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是成长的代价。
第三篇:民生调研报告参考
提高质量监管促民生发展
调研报告
许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吴峰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质量监督岗位的主管领导,我应该把民生问题的一切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加强民生工程质量监督,努力提高监督实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监督,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为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质量监管,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我站实施了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调了质量监督工作以保民生促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原来的固定派员监督制度向监督小组工作制度转变,由被动受理报监报验向随机抽查和主动巡查转变,由监督工程实体质量向监督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并重转变,由单一部门监督向多部门联动监督转变,一系列措施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维护了社会和谐。
二、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工作,确保民生工程质量安全。
强化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完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把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中心工程来抓,是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及时将民生工程的基本建设情况报有关部门处理。
三、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对民生工程的监管水平。随着我市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各类型的新型结构、新型材料、新型工艺广泛应用在民生工程中去。这些专业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标准规范都具有较高的深度和专业性,对我站监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站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组织培训监督人员进行业务学习,针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在对民生工程的专业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市民生工程建设水平的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在加强对民生工程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对民生工程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监督的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二是对于民生工程的监督力度需要深入。对于如何解决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三是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监督工作要加大监管力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围绕全市“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把民生工程的监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发挥监督职能,充分做好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房质量的监管工作。
完善了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房督导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大胆创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南水北调办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重点对行为质量进行监督。同时,积极创新南水北调工作机制,建立了站长办公会、协调会、工程项目现场协调小组三个层次的工作机制,理顺各个层面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展,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考虑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着“热情服务,严格监督”的思想,在保障性住房的监督工作中坚持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影响使用安全及功能的关键部位、节能保温为监督工作重点,重视人员到现场对基础、主体结构等重要部位进行实物抽查的手段,减少人为判断失误,有效控制工程要害部位的质量。加强对保证性住房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各方责任主体违反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行为责令整改,并按程序要求对违反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和核实,提出处罚意见和建议。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依据,加强对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落实,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监督检查。坚持分户验收制度,让居民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三、热情服务群众,化解质量投诉
在工作中,我们对民生工程的投诉重点对待。遇到有质量问题反映时,我们以向投诉人提供技术法规咨询或联系责任主体单位及时处理为主要工作方法,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使质量监督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真正体现质量监督为民的本色。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
二、主要做法
今年,县民生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了动态调整,印发了《关于2011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截止目前,我县实施的民生工程3项已完成,30项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一是精心谋划,保证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为使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开展,落到实处,今年对新增的3项民生工程,及时制定了《实施办法》;对调整完善的6项民生工程,认真修订了《实施办法》;对继续实施的民生工程实施办法进行了调整。分别制定了《2011年民生工程工作要点》、《来安县民生工程资金筹集方案》、《来安县民生工程监督检查方案》、《来安县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来安县民生工程工作督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心谋划和安排全年工作,保证民生工程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领导,落实民生工程责任制。为确保2011年各项民生工程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县政府及时调整了组织领导机构,充实了领导和办事机构的力量;印发了《来安县2011年民生工程责任单位和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明确各项民生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县政府与各乡镇和牵头部门签订了《2011年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各牵头部门与责任股室、乡镇政府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也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三是广泛宣传,提升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通过电视、网站、墙报、标语、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让民生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春节期间,印制了11万份民生工程宣传年画,发放到每家每户,发放了3万份问卷调查明信片。4月下旬在全县开展“贴民情、听民意、惠民生——财政干部大走访”调研活动,5月份,在全县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县电视台开设民生工程专栏,进行民生政策讲解,定期制作并播放民生工程专题节目。
四是科学调度,积极筹措民生工程专项资金。为确保2011年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测算各项民生工程所需配套资金,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配套到位。2011年全县民生工程所需资金总量约34852万元,其中:县级需配套资金4144万元。我县对部分项目实行了扩面提标,县级实际安排配套资金达4470万元,满足了各项工程的序时资金需求。截止目前,各级已到位资金27774万元,资金到位率79.7%,其中县级资金到位率108%;已拨付资金27261万元,资金拨付率98.2%,其中县级资金拨付率89%;实际支出资金12878万元,占到位资金的47.2%。
五是强力推进,努力保质保量完成民生工程任务。我县实行每月督办、适时调度、半年督查、全年考核,加强对各项民生工程实施的管理;各牵头部门对各项工程和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时间表、进度表,倒排工期,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进度。已经明确的项目春节前后都已启动;前两个季度各项补助、救助类项目资金7775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享受对象手中;建设类项目综合开工率达94%,完工率达50%。
三、存在不足和建议
调研组一行对民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县委、县政府树立了形象;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促进了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上级部分项目资金下达迟,县财政压力大。二是部分保障类项目覆盖面偏窄、保障范围偏小。三是各项民生工程进展不平衡。四是部分民生工程建设类项目的管理和使用需要进一步坚强,确保发挥长期效益。
为确保打造精品工程和放心工程,真正把民生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我县的跨越崛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调研组建议:
1、提升站位,强化民生工程四个意识。实施民生工程,是围绕“富民、惠民、安民”的主题,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实施单位要强化四个意识:一要强化大事特事意识。民生工程是大事,是特殊的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有紧迫感和敏感性。二要强化爱民亲民意识。要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在实处,为老百姓多做实事。三要强化“一把手”意识。一把手要亲自负责,强化措施,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民生工程各项工作按照市、县要求的时限、进度和质量顺利推进。四要强化配合协作意识。县直各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基层工作,为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优质服务。
2、狠抓重点,加快工程建设类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建设类项目是民生工程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抓好工程进度。要加大工程推进力度,没有开工的要抓紧开工;已经开工的,要加快建设进度。二是抓好资金配套。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工程建设资金。三是抓好协调服务。民生办对上要做好与省、市民生办的协调,及时完善工程类项目任务调整手续;对各实施单位要做好服务,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四是抓好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
3、把握政策,扎实抓好项目实施进度。今年我县民生工程项目多、任务重,在实施各项民生工程的工作中要把好政策关。对于补助类项目,要重点把握好发放对象、标准、进度和手续四个环节。特别是涉及个人补助的项目,要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确保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应补贴对象手中。乡镇和村(居委会)要强化责任,做到发放对象不遗漏、发放标准不降低、发放进度不推迟、发放手续不能少。对于农村文化站建设、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类项目,要严格落实既定的建设规划和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两不误。
4、强化责任,加强对民生工程质量的督查检查。要加强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对民生工程中发放或补助到人的,严格“阳光”操作,实行社会化发放,努力做到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人一个不漏,不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人一个不补。对工程类项目建设,要严格管理,严格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效能办、政府督查室对每项工程、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县监察局、审计局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乡镇和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工程进展和效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5、以人为本,推进民生工程体制改革和创新。要围绕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办事、监督和考评等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形成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资金参与,保障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对需要动态管理的,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五保户供养等问题,要注重实用性,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要结合新来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文化站、村卫生室、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类民生工程的科学规划,避免新的闲置和浪费。要将民生工程设施建后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使用纳入民生工程的实施范围一并考虑,并出台相应的制度,确保发挥长期惠民效益。
第四篇:地区民生调研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阿克苏地区民生建设的持续动力
阿克苏地区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把民生抓在手上,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2013年,全地区共实施民生工程1692项、累计投入资金380余亿元;通过连续4年的民生工程集中建设,地区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社保、文化及交通、电力、饮水等各方面民生基础设施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浙江人民的无私援助,党的民生政策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在民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民生建设和民生工作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差距甚至问题。比如有些方面(项目)差强百姓意愿,有些项目投资需求大但政府急于求成、力不从心,民生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信息公开和宣传工作形式简单等。这些问题是在推进民生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我们总结出来可以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民生建设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刮风”、“跟风”不是好办法。在开展民生建设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民生建设的艰巨性、艰苦性和坚韧性,要在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
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二、推动民生建设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头等大事来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上升为公共政策,形成规范的制度安排,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使民生问题得到持续推进。一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部门分工直接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二要落实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长的长效措施,确保用于发展民生事业的资金逐年增加,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逐年增加。三要加强城乡一体、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对从事民生工作的机构人员实行“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建设上下信息互通、部门资源共享的城乡基层民生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四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民生政策机制,避免出现政策不统一和难以执行、衔接等问题。五要完善民生政策出台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在参与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三、科学规划,完善顶层设计。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谋划民生建设,坚持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主线,继续加大基建投资类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推进民生民本持续改善。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在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土地征用、立项环评、设计招标、费用减免等具体因素,保障民生工程稳步有序推进;有效整合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和项目,以及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措施,发挥整体效益。三要坚持政策普惠。要逐步完善并落实改善民生的普
惠政策,建立重大民生问题公示、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长等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抓手,着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富民安居、教育提升、就业促进、农村通达、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五保供养等八项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城乡医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资金补助类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要坚持区别对待。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用财力情况、当地人口数量等因素,防止政策标准一刀切,尤其在有些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上,要以地方人口数量和财政配套能力为依据,加大对困难县民生建设资金的倾斜,重点提升边远、贫困乡(镇、场)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民生工作协调发展。
四、强化管理,抓好工程建后使用管养。一要协调机制常态化。在项目实施和管养过程中,加强机制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允许项目的适当合理调整,让民生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等农村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二要工程养护社会化。将社会化管理作为多数工程类民生工程后期使用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充分调研和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各项管理指标,创新管养模式,按照“共赢互惠,稳定规范、逐步提高”原则,落实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长效机制。三要管养资金分类化。工程类民生工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对于纯公益性、无收入来源的项目,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发动社会捐助,确保正常运行经费;对于自身可创收或有收入的工程项目,客观分析其收入潜力,引导其积极创收,逐步提高自我供给能力。四要运行监管制度化。建立健全民生资金使用
管理的“问责制”,不断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套资金监管体系,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组织申报、筛选立项、实施管理、监督检查等全过程实行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民生资金管理,提高民生资金效益。五要建立民意调查长效机制,采取现代手段(网络征集、网络投票)和传统手段相结合方法,督促民生工程的实施,推动实施效果民意化。
五、夯实基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民生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县(市)和部门工作责任人、联络员,加强对基层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二是强化民生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专业医疗队伍建设;三是强化民生养护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畅通富民工程、沼气工程等工程类项目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员的职业培训,为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后续保障。
六、加大民生宣传力度。民生宣传工作重点应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并贯穿于民生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要将集中宣传与常态宣传相结合,媒体强力宣传与社会环境宣传相融合,民意调查与跟踪走访、持续关注相协调,典型宣传与全面推动相促进,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记忆的形式,提高群众知晓度、理解度和满意度,广泛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七、落实责任,监督考核。一是在考核目标上,要把群众对工程建设满意与否作为民生工程实施好坏的根本性衡量标准。二是在考核内容上,既要注重年终的考核,又要注重过程的监督;既要注重项目进度,又要注重项目质量;既有注重硬件建设,又
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注重工程建设结果考核,又要注重建后管养效果考核;既要设定基础分数,又要考虑加分因素。三是在考核形式上,可引入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形式,提高民生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环节的透明度、公正性和科学化水平。四是在考核结果上,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人事考核、单位绩效考核、县(市)综合考核结合起来,将适当物质奖励和必要的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五是在考核对象上,要扩大考核面,既要对县(市)政府和民生工程实施单位进行考核,还应适时考虑将乡(镇)、具体责任人纳入考核,真正做到民生工程考核监督工作横到边、竖到底,不断激发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
第五篇:民生档案调研报告
民生档案是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要关注民生问题。同年12月,国家档案局制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向全国档案界发出号召: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要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档案齐全完整,要着力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民生档案工作,让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二、民生档案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社会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平衡,没有引起完全的重视;二是档案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基层档案室,对档案的保护保管经费投入不足,体现在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没有做好档案保管通风隔光、消毒等必要的工作,很难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只讲完成任务不讲究档案的质量,无法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三是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者,业务水平不高,流动性大,很难适应新时期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四是民生档案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实现档案成果共享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措施
(一)抓思想认识,拓展服务民生的渠道。近年来,人们对档案工作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民生档案工作这个概念很模糊,对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没有引起重视,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将档案工作主动融入到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各个领域,把惠及百姓的方针政策作为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实、抓好,使民生档案工作深入人心,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问题。增强认识,树立多渠道服务民生的理念,营造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积极开展民生档案调研工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时对散存在各行各业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相关资料收集齐全,扎实开展民生档案的调研和严格归档工作。将民生文件材料是否纳入归档范围,作为审核的重点内容之一,确保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
(三)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一是要制定办法,采取有力措施,把相关单位的民生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对不合符规范和没有按要求整理的,通报并限期纠正;二是以强化行政职能为契机,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构建民生档案法制监管和利用体系,严防丢失、损坏和泄密等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民生档案安全有效,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
1、要积极开展民生档案建档工作。民生档案大多是在社会管理中形成的专门档案。档案局要统筹规划,加强监督,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从源头抓起,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各民生档案管理部门和单位要抓好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确保各个行业、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及时建档、有效管理、齐全完整,不流失、不散落,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2、要突出民生档案建设重点。以强化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指导建立不同种类的民生档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各项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开展,涉及到群众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直接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乡、镇及综合服务部门,一是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将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档案、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农村养老保险档案、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档案和失地农民档案为管理重点。二是切实抓好与群众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险档案、就业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房地产档案、婚姻档案、城市拆迁档案、公证档案、环境监测档案、学籍档案和企业职工档案等重点民生档案的建设,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三是抓好社区档案,建立完善社区人口管理档案、困难家庭和低保对象档案、再就业档案、居民健康保健档案、特殊群体档案及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档案建设和管理。
3、要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制度。各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建立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民生档案归档机制,完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要求等制度,报区档案局审核。
4、建立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要加强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对分散在各个领域的与民生有关的档案进行整合,将具有参考价值的民生档案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区档案馆,为服务民生准备充足的档案资源。
(五)强化民生档案业务指导,提高民生档案的质量,随着百姓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民生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切实加大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进行现场业务指导,确保各种新形成的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齐全,进行规范化整理,并按照档案法的质量技术要求移交进馆,以满足利用的需要。